光电测距仪标准差标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光电测距仪标准差标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一、光电测距仪测距标准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森[1](2021)在《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测量的内容和手段不断发生变化,各种大长度测量仪器不断出现。这些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指标是由仪器厂家根据仪器特性,以及仪器在标准实验室环境下测试后所得到的,是为用户提供的仪器的测量性能的参考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仪器的测量精度会受到运输、测量环境以及测量人员的影响。因此,研制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满足大尺寸测量仪器的溯源需求。论文根据光电测距仪的检定规程和激光跟踪仪的校准规范,在总结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的技术要求后,设计了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的总体方案和布局。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主要包括55米测量运动系统、激光干涉仪测量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激光干涉仪作为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的核心器件,其多依赖于进口,缺少自主研发的国产激光干涉仪。进口的激光干涉仪采用USB传输方式,数据刷新、延迟比较大。因此,针对对激光干涉信号高动态响应数据采集的要求,设计了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四细分采集卡,并进行了重复性实验验证。直线导轨作为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的高精度基础部件,当其存在较大的直线度误差时,会使测量棱镜偏转,产生附加光程差,直接影响装置整体精度。因此,利用激光跟踪仪对55米直线导轨进行了直线度误差测量和调校。经过反复测量、调校后,最终直线导轨水平方向直线度为0.572mm,垂直方向直线度为0.705mm,保证了导轨高直线度要求。进行了采集卡比对测量实验,在55米测量范围内采集卡测量标准差为±0.83μm。进行了测距仪示值误差比对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测量标准差为±2.97μm,比对测量示值误差|δ|max=6.6μm,小于标定的|MPE|,满足规范要求。进行了跟踪仪示值误差比对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证实该系统满足规范要求。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是一种通用的计量校准设备,可实现大长度内高精度直线位移测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学德[2](2019)在《野外基线高精度激光测量环境参数补偿系统研制》文中指出野外基线作为室外测绘仪器重要的长度标准,其量值准确可靠对大型工程建设,精密工程安全性检测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野外基线测量方法,提高基线量值的测量精度,是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热点方向。然而室外环境不可控,且各环境因素跨度大,变化量大,会影响基线的测量精度。通常的高精度测距仪及白光干涉法以及基线尺测量方法等都会受环境条件影响,为提高基线测量精度,本课题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实验基地标准基线场基础上,搭建一套高实时性的环境参数补偿系统,研究环境参数对激光测距及基线测量结果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并联设计方案,解决环境参数补偿系统采集实时性不足问题。分析原有环境参数补偿系统运行机制,发现数据传输方式是影响系统采集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系统引入多台数据传输设备,采用并联方式将所有传感器分组,并为每个组设计相应的软件采集模块,同时并行采集各组传感器数据,实现95个传感器循环采集一次的周期降低到7 s以内。2.进一步分析采集周期为7 s时各环境参数延时引入的误差,文中分别选取晴天和阴天两种典型天气下基线沿线环境参数数据,采用数据统计的方式,量化改进后环境参数补偿系统各环境参数延时误差,并计算该延时误差值引入的折射率修正误差。3.针对基线测量结果无法有效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线测量数据可靠性评估方法。即分别绘制出基线测量值相对变化量图和环境参数的波动图,通过包络线匹配方式,实现了基线测量数据的有效评估,提高基线测量结果的可靠性。4.为使野外基线高精度激光测量方式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其它基线测量,研制一套便携式野外基线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开发相应的自动测量软件。该系统采用无线发送技术和串口通讯技术获取光路沿线环境参数值并实时补偿测距值,且通过实验验证了便携式野外基线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的可行性。

谷友艺[3](2019)在《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野外基线量值传递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野外基线作为特殊的长度实物标准,可为全站仪等测距仪器提供长度基准,是实现室外大尺寸距离传递的重要标准装置。为减小地壳运动、地基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对基线标准长度的影响,野外基线需定期进行校准。目前,野外基线校准技术主要有三种:光干涉法、高精度光电测距法和24m因瓦尺法,光干涉法是校准野外基线精度最高的方法。我国境内当前没有一条采用光干涉法校准的基线可以使用,主要采用24m因瓦尺或高精度光电测距仪实现野外基线的校准,这两种方法的精度等级要低于光干涉法。24m因瓦尺法的作业效率较低,μ-base测距仪性能优良,室内重复性测量精度为±10μm,测量精度优于已停产的ME5000测距仪,可满足高精度的基线校准需求。因此,研究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野外基线量值传递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与科研价值。为完善我国的野外基线校准规范,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野外基线量值传递技术,对μ-base测距仪校准基线进行误差分析发现,气象参数测量误差对测距精度的影响最为严重,通过搭建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系统,对野外基线温致误差抑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开展了一系列野外基线量值传递实验,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在郑州市某基线沿线设计并搭建了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系统,通过推导气象改正公式,发现温度参数比气压和湿度的影响更显着,因此对温度参数进行重点研究。实验分析了通风与光照两个要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强制通风与保护伞遮阳改进,显着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野外测量精度。通过系统测试,探究了基线沿线温度的统计分布,分析总结出气象参数的周日变化规律,为选取基线测量时间提供了最优选择。通过测线气象参数梯度实验研究,探究了气象传感器的最优布设方案。设计了一款简洁直观、交互性好的基线数据处理软件,满足了测量人员的实际需要。2.针对等效面积模型中折线平滑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温度模型,该模型更加符合地表温度分布规律。推导了μ-base测距仪的气象改正模型,对“两点法”、等效面积模型、分段线性插值模型和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气象改正效果进行评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线性插值模型和提出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改正效果最好。3.针对基线沿线的温度传感器长时间暴露在室外,易出现数据缺失、数据异常等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粒子滤波算法,结合样本熵,关联了温度传感器网络的时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4.为完善我国的野外基线校准规范,开展了一系列野外基线量值传递实验研究。基于搭建的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系统,进行了“多点法”与“两点法”的测量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点法”的标准差平均比“两点法”减少了34.7%。对μ-base法测量基线的不确定度重新进行评定,在阴天条件下,基线测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可达到0.62?106-。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高精度光电测距基线,与24m因瓦尺的精度进行了实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精度相当。对μ-base测距仪与高精度GNSS接收机组合测量进行研究,可满足超长距离的野外基线检定需要。当基线长度大于600m时,μ-base测距仪、24m因瓦尺和高精度GNSS接收机测量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10-66 D。

谷友艺,蒋理兴,孙振雄,王力,王安成[4](2019)在《野外基线溯源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野外基线是测绘科学技术领域中特殊的长度实物标准,可用来检定全站仪等光电测距仪的加、乘常数,为确保检定结果的真实、准确、可靠,定期进行野外基线的溯源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主要采用24 m因瓦尺或高精度光电测距仪2种方法实现野外基线的溯源,已有大量实验事实表明,我国野外基线的量值传递与国外仍存在着不一致的问题。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传统的野外基线溯源技术很难满足越来越高的精度要求,迫切地需要实现野外基线精密测距。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光干涉法、24 m因瓦尺法和高精度光电测距法进行总结,深入分析了3种野外基线溯源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对我国未来的基线场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王德利[5](2018)在《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在大容量计量中,磁致伸缩液位计因其精度高(可达毫米级或亚毫米级)、可靠性强、测量范围大(可达30m)、自动化程度高、便于维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容量计量过程控制中的液位检测。因此,应对磁致伸缩液位计进行量值溯源。但是,磁致伸缩液位计在现场应用中采用实验室内标定的参数,现场应用环境与实验室内环境差别较大,标定参数与现场应用参数不一致,影响了液位计的实际应用精度和可靠性。针对此问题,论文围绕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研究了各种液位计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液位计检定和校准现状,指出了现有液位计检定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磁致伸缩液位计无法进行原位校准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精密测距和二维倾斜测量的液位计原位校准方法,完成了系统平台和校准流程设计,建立了系统精度指标分配模型。2.提出了一种液位计导杆垂直度测量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精度评定和模拟实验;提出了基于先验值拟合和内插计算的精密测距修正模型,解决了相位法近距离精密测距难题,为校准装置提供了参考基准;利用精密二维倾斜测量技术,建立了测距倾斜和顶板倾斜改正模型,实现了测距参考基准到铅垂线方向的精密改正。3.根据校准系统现场应用环境和测量功能要求,完成了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分析了系统子模块的测量精度、测量功能、测量范围和数据接口,解决了多源数据联合测量、数据管理和解算模型,实现了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的测量、解算和报表输出的一体化。4.分析了校准装置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建立了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的理论扩展不确定度评估模型,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将校准装置成功应用于某型船舶舱容的液位计原位校准中,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校准装置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满足了船舶舱容等大容量计量中液位计原位校准要求,实现了液位计原位校准和量值溯源的统一性。

陈杨[6](2018)在《基于绝对测距的野外基线溯源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野外长度测量的广泛应用,野外长距离测距仪器朝着长距离、高精度的方向发展。野外基线是校准野外大长度仪器的标准量具,其量值的准确性,对野外长距离测距仪器的校准与精度标定至关重要。为提高野外基线测量和校准能力,针对精密测距仪测量野外基线过程中空气折射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制了一套野外基线环境参数自动测量系统。本文以该系统为基础,依托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基线场,利用绝对测距仪进行野外基线溯源关键技术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野外基线溯源系统,核心部分为研制环境参数自动测量系统。并通过仪器自身漂移及仪器加常数两个方面分析精密?-base测距仪精度。(2)研究空气折射率评估算法,并根据该系统空气折射率的修正误差,构建空气折射率修正模型,分析空气折射率修正不确定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野外基线溯源过程中空气折射率修正结果的准确性。(3)设计野外基线溯源系统的设站方法,对该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并提出采用两台μ-base测距仪相互验证的野外基线溯源新方法,进而通过实验分析野外基线的测量不确定度。

肖学年,郭赞峰,陈真,庞尚益,张庆涛[7](2015)在《《比长基线场检定规程》编制说明》文中认为《比长基线场检定规程》适用于比长基线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核查。简要介绍该规程制定的目的、意义和编制过程,主要对计量特性要求、通用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等内容作以说明,起到宣传和实施的引导作用。

邱潮浩[8](2014)在《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在线检定与校准装置研制》文中指出油罐液位计量是油罐储油计量的主要方式,其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国家利益与安全,对于雷达液位计在线检定与校准技术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凡的意义。本文根据液位计检定规程,设计一套针对20m以下的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在线检定与校准装置,实现了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的快速、准确的检定与校准。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雷达液位计检定与校准的方法现状以及各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现行方法的适用范围有限、耗时耗力的局限性。根据液位计检定规程与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的在线检定与校准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对比了目前主流液位计检定与校准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从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的特点出发,探讨了使用激光测距仪与参考板进行在线检定与校准的可行性。2、根据液位计检定规程,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测距仪与参考板的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在线检定与校准装置,通过设计一式两套的装置,分别为固定式装置与便携式装置,针对不同的液罐模式下进行检定与校准。保证了检定与校准的准确度,提高了装置的便携性,并克服了传统方法所存在的检定标准器运输麻烦、现场检定与校准不便等不足。3、按照实际检定与校准需求,编写一套基于LabVIEW的在线检定与校准程序,设计了多种检定工作方式,包括固定式与便携式。实现了数据存储与处理,以及快速生成报表等功能。4、完成了雷达液位计检定与校准模拟实验,并分析了实验结果。以便携式装置为例,对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别使用了GUM和蒙特卡罗法对其不确定度进行了计算与验证。保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刘智超[9](2012)在《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测绘装备计量保障的基本任务是对被检装备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保证其量值的准确可靠和计量单位的统一。传统的测绘装备计量保障模式为实验室固定保障模式,不能对装备进行现场机动保障,制约了装备的使用效能。为了保障测绘装备遂行各项任务,实现“快速机动,保障有力“的计量保障目标。在作业现场快速实时建立“小型机动计量站“,既能满足测绘装备平时周期巡检,又能满足现场应急计量保障需求,必须建立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本论文分析论证了全站仪、测距仪、GPS接收机、经纬仪和水准仪等测绘装备的计量保障要求,研制了车载式角度、长度和频率等测量标准装置;创新了“流动比较法“检定全站仪加常数新方法;分析了各种车载式标准装置的重复性、稳定性和测量不确定度,比较了车载式和固定式标准装置的一致性,对机动计量保障系统的技术性能进行验证,证明各项技战术指标可满足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要求。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填补了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的空白。

张则宇[10](2012)在《高精度GPS校准中长基线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其量值的溯源与量传准确,中长基线的校准问题成为横亘在测量和计量人员面前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作者主要结合多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就高精度GPS接收机校准中长基线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介绍了国际长度量值体系,剖析了当前国家长度量传体系中存在的漏洞,编制完成了新的长度量传体系表,为国家长度量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支持。2.紧密结合GPS测量原理、误差来源,分析评定了高精度GPS接收机校准中长基线的测量不确定度,并与高精度光电测距仪ME5000进行了量值比对,从理论上为高精度GPS接收机校准中长基线的研究打下了基础。3.针对高精度GPS接收机的量值溯源问题,结合高精度GPS测量的工作特点,提出了”以短代长”溯源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野外实测验证,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实现了高精度GPS与国家长度量传体系的挂接。使用高精度GPS接收机校准中长基线,丰富了长度计量标准器具,保证其校准的高准确度、高效率和低成本,使长度基线的校准模式发生巨大转变,应用于军事测绘生产实践将产生巨大效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光电测距仪测距标准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电测距仪测距标准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大尺寸计量及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的方案设计
    2.1 光电测距仪的检定规程及检定方法
    2.2 激光跟踪仪的校准规范及校准方法
    2.3 激光跟踪仪测距精度评定方法
        2.3.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3.2 逻辑回归模型
    2.4 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的技术要求
    2.5 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2.6 测长标准器的布置
    2.7 本章小结
3 激光干涉仪采集卡的设计
    3.1 激光干涉仪基本原理
    3.2 采集卡硬件电路设计
    3.3 激光干涉信号细分电路设计
        3.3.1 干涉信号细分方法
        3.3.2 干涉信号细分辨向计数
        3.3.3 细分辩向计数的仿真分析
    3.4 采集卡实验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实验
    4.1 导轨直线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4.2 导轨直线度测量方法
        4.2.1 非激光类直线度测量方法
        4.2.2 激光类直线度测量方法
    4.3 激光跟踪仪测量导轨直线度的基本原理
    4.4 导轨直线度误差评定方法
    4.5 导轨直线度误差测量实验
    4.6 导轨直线度误差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现场实验
    5.1 采集卡示值误差比对测量实验
    5.2 测距仪示值误差比对测量实验
    5.3 激光跟踪仪示值误差比对测量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野外基线高精度激光测量环境参数补偿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激光测距原理与折射率测量技术现状
    1.3 环境参数采集平台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章节结构
第2章 基线测量系统组成及补偿系统设计
    2.1 基线测量系统总体框架
    2.2 野外标准基线
    2.3 高精度激光测距仪
        2.3.1 μ-base绝对测距仪介绍
        2.3.2 μ-base绝对测距仪性能测试
        2.3.3 TCA2003 全站仪介绍及高差分析
        2.3.4 基线自动测量软件设计
    2.4 环境参数补偿系统设计
        2.4.1 硬件设备组成
        2.4.2 系统实时性改进
        2.4.3 软件设计
        2.4.4 环境参数补偿系统实时性测试
        2.4.5 环境参数补偿系统正确率测试
    2.5 野外基线测量方法设计
        2.5.1 基线测量设站方式
        2.5.2 斜距测量
        2.5.3 高差测量
        2.5.4 平距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境参数补偿系统性能分析
    3.1 环境参数延时误差分析
        3.1.1 温度延时分析
        3.1.2 湿度延时分析
        3.1.3 气压延时分析
    3.2 基线环境参数补偿结果分析
        3.2.1 基线测量结果重复性分析
        3.2.2 基线测量结果稳定性分析
        3.2.3 基线测量结果精度对比分析
        3.2.4 基线测量分析小结
    3.3 基线数据评估方法
        3.3.1 数据评估原理
        3.3.2 基线测量结果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便携式野外高精度激光测量系统设计
    4.1 便携式基线测量系统设计
        4.1.1 温度测量部分设计
        4.1.2 气压测量部分设计
        4.1.3 湿度测量部分设计
        4.1.4 各环境参数的计算方法
        4.1.5 软件设计
    4.2 便携式基线测量系统实验方案设计
    4.3 便携式基线测量系统结果分析
        4.3.1 便携式测量系统重复性分析
        4.3.2 便携式测量系统精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野外基线量值传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野外基线校准技术
        1.2.1 光干涉法
        1.2.2 24 m因瓦尺法
        1.2.3 高精度光电测距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μ-base测距仪校准基线误差分析
    2.1 μ-base测距仪简介
    2.2 μ-base校准基线方法
    2.3 μ-base测距仪校准基线误差分析
        2.3.1 仪器测量误差
        2.3.2 斜距计算模型误差
        2.3.3 气象参数测量误差
        2.3.4 高差改正误差
        2.3.5 基线不共线误差
        2.3.6 小结
    2.4 不确定度评定
        2.4.1 数学模型
        2.4.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2.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4.4 扩展不确定度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总体设计
    3.2 硬件设计与实现
        3.2.1 硬件选型
        3.2.2 传感器检定
        3.2.3 传感器改进
    3.3 系统集成与测试
        3.3.1 系统集成
        3.3.2 系统测试
        3.3.3 测线气象参数梯度实验研究
    3.4 软件设计与实现
        3.4.1 软件架构设计
        3.4.2 软件功能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野外基线温致误差抑制技术
    4.1 测线温度模型构建
        4.1.1 等效面积模型
        4.1.2 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
    4.2 气象改正
        4.2.1 气象改正模型
        4.2.2 改正效果评定
    4.3 温度测量粗差检测方法
        4.3.1 改进型粒子滤波算法
        4.3.2 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野外基线量值传递实验研究
    5.1 基线稳定性测量实验
        5.1.1 实验环境
        5.1.2 实验分析
    5.2 基于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系统的测量精度评定
        5.2.1“多点法”与“两点法”实验
        5.2.2 不确定度评定
    5.3 基于μ-base的量值传递实验分析
        5.3.1 μ-base与24m因瓦尺实验对比
        5.3.2 μ-base与 GNSS接收机实验对比
        5.3.3 三者实验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与总结
    6.2 展望
    6.3 野外基线校准规范修订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4)野外基线溯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野外基线溯源关键技术
    1.1 光干涉法
    1.2 24 m因瓦尺法
    1.3 高精度光电测距法
2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光干涉法发展现状
    2.2 24 m因瓦尺法发展现状
    2.3 高精度光电测距法发展现状
3 结 论

(5)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液位计检定方法及其局限性
    1.4 本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磁致伸缩液位计测量原理及误差分析
    2.1 常用液位测量方法及原理
    2.2 液位计传感器测量原理
    2.3 磁致伸缩液位计误差分析
        2.3.1 温度对扭转波速度的影响
        2.3.2 液位计垂直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2.3.3 液体密度变化对浮子浸入高度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设计
    3.1 系统方案设计与工作原理
        3.1.1 系统方案设计
        3.1.2 系统整体设计原则
        3.1.3 系统工作原理
    3.2 系统精度指标设计
    3.3 小结
第四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1 液位计导杆垂直度测量及误差分析
        4.1.1 垂直度测量方法
        4.1.2 导杆中心点坐标误差分析
        4.1.3 空间直线拟合
        4.1.4 直线度精度评定
        4.1.5 导杆的数据采集与解算
    4.2 近距离精密测距技术
    4.3 精密测距仪误差修正
    4.4 系统倾斜偏差修正
        4.4.1 倾斜传感器测试与检定
        4.4.2 顶板倾斜改正
        4.4.3 精密测距仪倾斜改正
    4.5 小结
第五章 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系统实现
    5.1 系统硬件平台
        5.1.1 倾斜传感器选型
        5.1.2 精密对准可视化
        5.1.3 二维平移基座
        5.1.4 多传感器集成控制器
        5.1.5 提升装置稳定性测试
    5.2 测量与数据解算
        5.2.1 软件功能
        5.2.2 通信设计
        5.2.3 数据库设计
        5.2.4 软件逻辑流程
    5.3 小结
第六章 系统不确定度分析与测试
    6.1 校准装置不确定度分析
        6.1.1 不确定度分量的主要来源
        6.1.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
    6.2 液位计原位校准实验
        6.2.1 液位计模拟实验
        6.2.2 液位计现场校准实验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基于绝对测距的野外基线溯源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野外基线发展现状
    1.3 空气折射率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野外基线溯源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野外基线量值传递与溯源
    2.3 系统总体框架
    2.4 测距仪准确度分析
        2.4.1 μ-base测距仪自身漂移
        2.4.2 μ-base测距仪加常数分析
    2.5 环境参数自动测量系统研制
        2.5.1 空气折射率影响因素分析
        2.5.2 μ-base室内折射率修正准确度实验
        2.5.3 环境参数自动测量系统硬件设计
        2.5.4 环境参数自动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2.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野外基线及其辅助墩设计
    2.7 本章小结
3 空气折射率修正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空气折射率修正代表性误差来源
        3.2.1 温度代表性误差
        3.2.2 气压代表性误差
        3.2.3 湿度代表性误差
    3.3 空气折射率修正模型
        3.3.1 温度修正模型
        3.3.2 气压修正模型
        3.3.3 湿度修正模型
        3.3.4 空气折射率修正模型
    3.4 空气折射率修正不确定度分析
        3.4.1 温度修正不确定度分析
        3.4.2 气压修正不确定度分析
        3.4.3 湿度修正不确定度分析
        3.4.4 合成不确定度分析
    3.5 空气折射率修正评估算法
        3.5.1 评估原理
        3.5.2 仿真分析及结果
    3.6 实验与结果分析
        3.6.1 实验方案
        3.6.2 数据分析方法
        3.6.3 数据分析与处理
        3.6.4 实验结果
    3.7 本章小结
4 野外基线溯源不确定度
    4.1 引言
    4.2 野外基线溯源设站方法
        4.2.1 差分测量法
        4.2.2 辅助测量墩法
    4.3 野外基线溯源不确定度分析
        4.3.1 μ-base测距仪测距示值误差及测距精度
        4.3.2 μ-base测距仪自身漂移及加常数
        4.3.3 环境参数测量误差
        4.3.4 高差误差
        4.3.5 其他影响因素
        4.3.6 总结
    4.4 野外基线溯源实验与结果分析
        4.4.1 实验方案
        4.4.2 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4.4.3 测量数据分析与处理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本文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比长基线场检定规程》编制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1编写依据
2编写过程
    2. 1 相关技术研究
    2. 2 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写
    2. 3 征求意见形成规程送审稿
    2. 4 标准审查、报批
3规程编写的主要内容
    3. 1 术语及其定义
    3. 2 计量特性要求
    3. 3 通用技术要求
    3. 4 检定器具和检定条件
    3. 5 检定方法
    3. 6 不确定度评定
4结语

(8)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在线检定与校准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雷达液位计检定现状
        1.2.1 人工检尺法
        1.2.2 比较法
        1.2.3 国内外雷达液位计检定和校准的研究
    1.3 本文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在线检定与校准系统设计
    2.1 系统整体设计原则要求
    2.2 系统指标与设计方案和原理
        2.2.1 系统指标
        2.2.2 系统方案设计
        2.2.3 装置设计与工作原理
    2.3 硬件设备选型
        2.3.1 控制器选型
        2.3.2 测量变送器选型
        2.3.3 执行机构选型
        2.3.4 调制解调器的选型
    2.4 软件设计
        2.4.1 下位机程序设计
        2.4.2 上位机程序设计
        2.4.3 数据通讯程序设计
3 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在线检定与校准系统实验
    3.1 液位标准器校准实验
        3.1.1 激光测距仪校准实验
        3.1.2 差压式液位变送器校准实验
        3.1.3 浮子与液面高度差校准实验
    3.2 温度以及压力对测量结果影响实验
    3.3 参考板对雷达液位计自校准实验
    3.4 雷达液位计在线检定与校准系统模拟实验
        3.4.1 固定式装置测量结果
        3.4.2 便携式装置测量结果
4 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在线检定与校准系统不确定度分析
    4.1 GUM 方法不确定度评定
        4.1.1 激光标准装置测得液位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分析
        4.1.2 标准环境下液位值的不确定度分析
    4.2 蒙特卡罗方法不确定度评定
        4.2.1 蒙特卡罗法的实施步骤
        4.2.2 蒙特卡罗法的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的研究目的
    1.2 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章小节
第二章 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的技术要求
    2.1 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设计依据
    2.2 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设计原则
    2.3 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设计要求
    2.4 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的技术指标
    2.5 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的技术难点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计量保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计量保障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3.1.1 计量保障系统的组成
        3.1.2 计量保障系统的功能
    3.2 运载车
    3.3 计量方舱
        3.3.1 计量方舱的外部设计
        3.3.2 计量方舱的内部设计
    3.4 计量检定标准装置
        3.4.1 角度标准装置
        3.4.2 长度标准装置
        3.4.3 频率标准装置
        3.4.4 配套设施
    3.5 数据处理
    3.6 维修保障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及验证
    4.1 概述
    4.2 经纬仪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
        4.2.1 多齿分度台法经纬仪检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
        4.2.2 全圆方向法经纬仪检定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
    4.3 水准仪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
        4.3.1 被检装置水平基准线误差估算的分量u_1
        4.3.2 被检水准仪望远镜照准目标误差估算的分量u_2
        4.3.3 光电自准值示值误差估算的分量u_3
        4.3.4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_4
    4.4 长度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
        4.4.1 距离测量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4.4.2 角度测量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4.4.3 长度标准装置适用性分析
    4.5 频率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
        4.5.1 机内晶振(r=10s)
        4.5.2 频率测量及输入灵敏度
    4.6 车载式与固定式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比较
    4.7 车载式角度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4.7.1 经纬仪部分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4.7.2 水准仪部分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4.8 车载式长度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4.9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检定项目及量传体系
    5.1 概述
    5.2 测绘装备的计量检定项目
        5.2.1 经纬仪检定项目
        5.2.2 全站仪检定项目
        5.2.3 水准仪检定项目
    5.3 测绘装备野外计量检定量传体系表
        5.3.1 长度、频率标准装置量传体系表
        5.3.2 角度标准装置量传体系表
    5.4 测绘装备机动计量标准装置检定周期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取得的成果
    6.2 需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10)高精度GPS校准中长基线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原则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际通用规则概述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1 GPS基线场校准的需要
        1.5.2 GPS接收机溯源方法研究的需要
        1.5.3 弥补我国长度基线建立中存在的漏洞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精度GPS校准中长基线的理论可行性
    2.1 GPS测量原理分析
    2.2 影响GPS测量的主要误差分析及解决途径
        2.2.1 与GPS卫星有关的因素
        2.2.2 与传播途径有关的因素
        2.2.3 与接收机有关的因素
        2.2.4 其他不确定因素
    2.3 GPS测量技术能力分析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高精度GPS校准中长基线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1 概述
    3.2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3.3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3.3.1 A类标准不确定度uA的评定方法
        3.3.2 B类标准不确定度uB的评定方法
        3.3.3 合成不确定度的评定
        3.3.4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3.4 标准设备的选型
    3.5 R7 GPS接收机校准中长基线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5.1 数学模型
        3.5.2 R7 GPS接收机校准中长基线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6 R7 GPS接收机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高精度GPS“以短代长”溯源方法
    4.1 高精度GPS接收机的检定
    4.2 高精度GPS接收机“以短代长”溯源方法的研究
        4.2.1 理论分析
        4.2.2 “以短代长”溯源方法数学模型的构建
    4.3 “以短代长”溯源方法的验证测量
        4.3.1 高精度GPS短基线的量值比对
        4.3.2 高精度GPS测量中、长基线校准测量
        4.3.3 高精度GPS校准长度基线的一致性判定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长度量传体系表建立的修订建议
    5.1 概述
    5.2 我国长度基线的量传体系现状概述
        5.2.1 我国长度基线的量传体系现状概述
        5.2.2 我国GPS长度基线的量传体系现状概述
    5.3 新长度量传体系表的建立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高精度GPS接收机性能指标的野外测试
    6.1 测量场地的选取
    6.2 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6.2.1 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
        6.2.2 测试数据的质量控制
        6.2.3 其他保证措施
    6.3 重复性测试
    6.4 稳定性考核
        6.4.1 R7 GPS校准短基线的稳定性测试
        6.4.2 R7 GPS校准中基线的稳定性测试
        6.4.3 R7 GPS校准长基线的稳定性测试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七种类型GPS接收机测试数据
    A.1 LEICA GX1230 GPS接收机测试数据
    A.2 TRIMBLE 5700 GPS接收机测试数据
    A.3 北斗星通DL-4+L1L2S GPS接收机测试数据
    A.4 华测X60 GPS接收机测试数据
    A.5 南方S82+GPS接收机测试数据
    A.6 中海达HD5800 GPS接收机测试数据
    A.7 TRIMBLE GNSS R7 GPS接收机测试数据
    A.8 GPS接收机软件信息评测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四、光电测距仪测距标准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长度比对测量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D]. 王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野外基线高精度激光测量环境参数补偿系统研制[D]. 刘学德. 天津大学, 2019
  • [3]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野外基线量值传递技术研究[D]. 谷友艺.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5)
  • [4]野外基线溯源技术研究[J]. 谷友艺,蒋理兴,孙振雄,王力,王安成. 电子测量技术, 2019(10)
  • [5]磁致伸缩液位计原位校准技术的研究[D]. 王德利.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8(01)
  • [6]基于绝对测距的野外基线溯源关键技术的研究[D]. 陈杨.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1)
  • [7]《比长基线场检定规程》编制说明[J]. 肖学年,郭赞峰,陈真,庞尚益,张庆涛. 测绘标准化, 2015(04)
  • [8]大型油罐雷达液位计在线检定与校准装置研制[D]. 邱潮浩. 中国计量学院, 2014(02)
  • [9]测绘装备机动计量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智超.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2(06)
  • [10]高精度GPS校准中长基线的可行性研究[D]. 张则宇.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光电测距仪标准差标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