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护理文书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护理文书

一、引导学员正确书写护理文书(论文文献综述)

林燕霞,关素琴,陈燕辉,阮一君[1](2021)在《微信辅助PBL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急诊科作为临床实践技能较强的科室,其护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1-2]。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是临床护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其主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探索性学习的方式,将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3-4]。但是单独应用PBL教学,可能减少了小组之间、师生之间护理,

周壮志[2](2021)在《基于CBE模型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以CBE模型为理论框架、新护士的培训需求为导向,在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规范且符合云南省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为云南省有效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理论依据,使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项目日趋完善,更加符合培训者和新入职护士的工作需要,增强新入职护士胜任岗位力。[方法]1.成立课题小组,通过文献分析法并结合《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通过小组头脑风暴法初步制定《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条目池,通过专家审评后形成调查问卷初稿。2.采用方便抽样进行预调查,抽取某省级三甲医院护士 30名,并选取6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且拥有10年及以上的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经验的护理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论证,形成《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3.运用德尔菲法选取20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合重要性赋值均值、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改,最终形成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结果]1.通过预调查30名护士和6名专家,结果显示本问卷Cronbach’α为0.982,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8以上,内容效度为0.895,因此本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2.调查对象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较高,指标的均数均在4分以上,新入职护士的培训需求和护理岗位的培训需求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培训需求具有一致性。3.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包含3个一级指标(培训维度)、16个二级指标(培训模块)和137个三级指标(培训条目),并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比例分配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培训方案共200个学时,其中包括理论培训为92学时,技能培训99学时,态度与价值观培训9学时。本研究德尔菲咨询专家共20名,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98,提出意见的人数分别是16人(80%)、6人(30%),两轮咨询后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173~0.210(P均<0.001),显示本研究咨询专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代表性。[结 论]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和德尔菲专家构建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符合《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和云南省新入职护士的特点。实施本方案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优于传统培训,表明本方案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为云南省构建科学、统一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肖云久[3](2021)在《基于胜任力视角的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模式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引入胜任力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借助各大数据库网站查找国内外关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相关文献,以此为依据探索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模式构建,为中医护理养老人才的规范化培训,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初步拟定专家函询问卷。查阅国内外关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方法的相关文献,初步制定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专家函询问卷。2.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课题组内开展头脑风暴,课题组成员积极表达对研究问题的看法,发表对查阅的相关文献的建议,逐步完善专家函询问卷。3.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护理教育、养老护理、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相关专家进行两轮函询。选择18位专家对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模式进行咨询,并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与完善,最终确立了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体系。4.将函询的专家结果录入Excel表格,运用SPSS 23进行数据分析。用频数和构成比来描述专家的基本情况,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系数分别用问卷回收有效率和权威系数Cr来描述,用肯德尔协调系数W来描述专家的协调程度,用重要性赋值,变异系数(CV)以及满分率来描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结果1.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后,18名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专家积极性分别为94.7%和83.33%,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是0.8775和0.8715,第一轮初级培训模式的变异系数为00.236,中级培训模式的变异系数为00.132,高级培训模式变异系数为00.159;第二轮初级培训模式的变异系数为00.155,中级培训模式的变异系数为00.126,高级培训模式变异系数为00.086。专家协调程度经检验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了初级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42个;中级培训模式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45个;高级培训模式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49个。结论1.本研究遴选的专家积极性高,权威系数较高,协调程度也较高,使得研究所得结果真实可靠。2.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确立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的分层培养模式体系,优化了养老护理资源的结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为养老护理教育者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以及培养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

李全平[4](2020)在《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文中提出医疗社会史是史学界的一个新型领域和分支学科,国内外已有不少成果。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目前医疗社会史对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给予的关注不够。事实上,集体化时代的医疗史既承续着几千年中国传统医疗史的积淀以及近代中国医疗多元型变的复杂头绪,又是新中国大规模开启医疗卫生整体改造工程的奠基段落,亦与当代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乡村社会内部从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实施了一系列变革,不仅迅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和独具特色的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同时有力地发动了遍布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使得乡村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民众整体健康水平大幅跃升。那么,医疗史应该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理解。山西地区在整个集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熔铸了鲜明的时代表征。集体化时期的山西不仅有西沟和大寨这样的模范村,而且在医疗卫生方面也不乏全国典型。1955年成立的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卫生保健站的记录,成为我国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发祥地;稷山县董家庄乡太阳村是集体化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闻名全国的红旗单位。由于这两个地方的医疗卫生经验当时在山西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因而其医疗史价值和历史经验颇值得挖掘。山西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这种独特性又同山西在近代中国的独特历程紧密相连。本文选取山西在集体化时代医疗卫生方面的历史实践,尝试以医疗社会史的视野开展区域性专题研究,努力通过区域认识整体,通过医疗观察集体化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为克服当前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惯于将集体化时代的医疗框定在卫生系统和制度史范畴内,以及由宏大叙事治史路径造成的空疏之弊,本研究尝试引入“场域”概念构建长时段、立体性和多元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此把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相关问题回置到历史现场,突破过去研究偏重合作医疗的制度和卫生政策的梳理之单一维度,通过医疗场域的总体呈现,解读和阐发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生发与展开的具体机制,把握国家话语与乡村社会融入医疗场域的内在理路,挖掘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的历史语境和底层逻辑,弥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究路径的分野,从而展示历史图景的丰富复杂性。传统农村医疗场域扎根于以家族、父系、亲属和熟人互惠规则为特征的乡村社会之中,与传统乡村社会有机糅合并镶嵌一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的传入,医学、教会与商品相结合很快挤占和打破了传统医疗的结构分布,传统医疗中固有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之维续迎来较大挑战。在医疗多元型变的时代,医场中的医学、技术和医者围绕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等竞相角逐。逮至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驻山西农村,大面积开辟抗战根据地,通过革命的底层深进直接触及乡村传统医疗,新政权努力对传统乡村医疗进行再塑,开了农村医疗集体化的先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推动了乡村整个社会场域的急骤变化,这既为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也使得医疗卫生的相当部分与传统医疗形成脱嵌后而被归纳到新的国家政治社会情势之中。场域更变使得医学技艺习得、行医方式和医药空间均被重新改塑,中西医关系的历史意涵在激烈变动时代不断被拉扯和重构。面对强大的传统医疗的惯性、特别是传统医疗所依附的传统社会结构以及无数个经过传统社会浸润过的医者与乡民,负载着新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医疗卫生改造充满艰辛,于是国家诉诸于社会运动力量来推动医疗卫生的变革。社会史视野使我们更清晰地关照到不同医者、干部、医务人员和普通乡民等面对医疗场域发生更变时的抉择和向背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也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各种符号、话语、组织网络、资源动员等策略将广大民众组织参与到医疗卫生改造中的丰富实践面相。在集体化时代,广大民众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医疗卫生运动的同时,也参与了国家新的意识形态之内化学习和行为实践、参与了国家新的政策主张以及新的道德评价规则的认知和运用之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身份和体验。传统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纽带被新的负载着国家话语、民族主义以及新型意识形态的社会运动反复动员、感召、冲击和改造,最终不仅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和卫生观念薄弱的落后状况,同时实现了国家新政权建设、意识形态重塑和整个医疗社会的改造,这是一个紧密交糅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在变革中既有适应也有变迁。在国家努力重构医疗卫生与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由显性而变为隐性,但传统医疗场域的机制和惯习始终潜藏背后并在极为细腻的环节里隐现出来,而合作医疗最终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新旧体制的交冲和妥协,折现出医疗演变的复杂性所在。

王哲[5](2020)在《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文中提出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国立六中的建校过程充满艰辛,是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国立六中的建校史是一部苦难师生的流亡史,充满浓重的战时色彩。“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学生纷纷涌入关内平津等地,此为流亡学生之嚆矢。迨至“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陷入日军敌手,华北危急,大量中等学校学生南下流亡,迁至后方地区安置。山东部分中等学校师生在教育厅及教职员的带领下,南下迁至河南赊旗镇,成立山东省联合中学(即国立第六中学前身)。在这之后,国立六中先后落脚河南、湖北,后转经陕西,最后到达绵阳,流亡师生们在此度过余下的战时时光。国立六中的建校也是充满生机的历史,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国立六中落户四川绵阳之后,开始其战时教育新阶段。以国立六中为代表的国立中学团体确立起校务会议决策机制,学校教职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到国立中学的管理过程中。国立六中的教职员在战前便有密切的联系,或是求学时期的同学关系,或是任职一校或机关的同事关系,或是师生关系。教职员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密切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一个坚实的战前山东教育界团体力量,坚守其教育宗旨。救亡与启蒙,成为国立六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以民族国家复兴为主流叙事的附加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教职员所强调的民族危亡意识。与此同时,启蒙课程和教育并未缺失。教员在课程中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冶于一炉,而难解难分。学生仍然能够在贷金中保证其人格上的独立,而担负其工作后的偿还责任。贷金意在培育人才,不失国家保育人才之美意,非为养成徒劳寄生之辈。学校为保障学生享受贷金之利而与教育部几番博弈,试图为学生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学校成为保障师生利益的法团,而向国家争取最大利益。在医疗活动中,国家强调学生身体的健康,是以为国效劳为目的,强调对于学生身体的规训和使用。健康的体魄与国家的强盛结合起来,身体成为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与国家的目的不同,国立六中教职员关注学生身体各方面,尽量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六中强调对于乡梓父老请托和诺言的践行,是出于一种为人父母的感同身受。国立六中教员既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指路明灯,又是他们生活上的保姆。在国立六中所藏图书中,既藏有有关党化教育的着作,也收藏其他类型的着作。国立六中师生阅读世界之丰富,而这种多元开放自由的阅读条件,开阔师生眼界,有利于其自由主义品格的养成。在国立六中的校园纪念日活动中,学校当局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纪念日秩序的遵循和安排,将政治纪念活动楔入学校教育秩序之中,这也是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国立六中的纪念实践中,校园虽然有相关的纪念活动,但与社会上的纪念相比,其纪念日数目、纪念活动范围等规模都大大缩小。教育对于政治侵入存在一定抵制,而强调其相对独立自主的自由主义教育空间。此外,从党团冲突和学生参军等问题上看到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夹杂在党团、民族大义问题之中。教育支配党团和党团支配教育之间的冲突,学生往往成为这些冲突的牺牲品而被推到前台,其背后是行政当局与党团代表之间的利益博弈。抗战时期,中学生是参军的主力,而研究一直受到忽略。与以往对于抗战时期学生参军的颂扬不同,从国立六中学生参军活动中看到,参军成为部分贫穷学生的出路所在,有助于纾解其所面对的困境。国立六中的生存和发展与地方社会密切相关,国立六中在遵照国家政策而带动地方教育复兴的同时,也在服务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寻求生存空间。国立六中因其国立身份,既是地方教育发展的引擎,又成为拦阻与地方社会融合的隔断。国立六中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自治秩序,而呼求新的管理方式的出现。在一些经济利益上,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产生角逐。面对民族国家要求与自身秉持的自由主义教育之间的冲突,国立六中是民族危机下孕育出的产物,但在其内核仍然是自由主义的教育理念。国立六中面对强势国家意志的管制,并没有展开激烈的对抗,而是将国家的意志创造性的转化成其发展的资源和凭借。民族主义的确进入国立六中,但已不再是原有的状态,而是得到消解。战前,山东教育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培育起一批秉持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教职员群体,这一群体成为战时国立六中教职员群体的基干力量。在国立六中教职员的保育之下,自由主义之花并未夭折,反得欣欣向荣之象。国立六中在抗战时期培育几千名学生,有很多学生成长为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海峡两岸的发展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陈悦[6](2020)在《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构建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方案,为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培训提供参考,促进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提升。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4月选取8家公立医院482名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护理临床决策量表》进行调查。一般人口学资料采取频数、百分比等作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两分类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分类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统计检验显着性水平均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德尔菲专家咨询,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采用邮件咨询和微信咨询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护理管理、急危重症临床护理、护理教育领域17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通过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方案专家意见咨询表实施2轮咨询,对专家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分析、修改,最终确立培训方案。结果1.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决策能力总均分为141.02±14.50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寻找可选择的方案得分最低34.25±4.07分,评价或多次评价结果最高36.73±4.83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自信应对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参加急危重症护理继续教育培训对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自信应对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参加急危重症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是影响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独立因素(P<0.05)。2.专家平均年龄为42.47±7.81(33~57)岁;平均工作的年限是20.06±8.39(11~36)年,以硕士及以上学历为主(76.47%)。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7;两轮专家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331和0.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轮专家咨询后对每一项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为0.00~0.19均小于0.3。最终确立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培训实施、培训学时、培训评价。其中,培训实施部分由培训模块、具体培训结构、时间安排、内容、形式、培训教师人数6部分构成。培训模块由培训准备、情景模拟、引导性反馈和培训后反思4部分组成。结论1.本研究所调查的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影响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自信应对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参加急危重症护理继续教育培训。3.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培训方案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培训实施、培训学时、培训评价。为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在职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刘锐[7](2020)在《病案质控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最重要的基础环节,是新时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的重大举措。提高规范化培训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对医师个人成长、医院整体发展、国家全面富强、人民幸福安康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任重而道远。本研究是面向健康中国、健康江苏战略需求的应用型研究,在人本原理、期望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等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研究出一套普遍适用本地区乃至全国同级别、同类型住培基地医院的病案质控教学方法,旨在全方位提高规范化培训的质量。选取的样本医院为具有一定典型性的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本研究选择2017年至2019年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103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3人和实验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贯穿病案质控教学。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住培医师病案书写技能培训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进一步剖析深层次原因。再应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多元化评价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包括综合素质能力成绩、病案质量和教学体验评价等全面对比学习效果。研究证明,病案质控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高效、可行,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住培医师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提升培训质量,适应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同时,能够从源头出发提高住培医师工作效率,切实改进医疗质量,精准化提高医院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值得各级医疗机构借鉴和推广。为促进病案质控教学的长期应用,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应加强院校联动教育,实现对住培医师病案书写技能的连续性培养。二是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病案质控教学的应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同时坚持对住培医师持续的培训和监管,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及形式,全面提升医师个人潜力。三是医疗机构之间应不断增强互动交流,完善并积累病案质控教学经验,推动毕业后医学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张瑜[8](2020)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文中提出中共对于人的塑造和培养的重视程度是一以贯之的。本研究关注的是集体化时代中共对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和培养问题,通过考察乡村社会中的“问题人物”、各类模范、干部、妇女、儿童、民兵六类不同身份的人物群体或具体的人物代表,集中探讨了集体化时代国家在基层乡村社会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方式和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培养机制和治理技术。从国家的角度来讲,通过政治学习、日常劳动、军事训练、树立典型等方式向“新人”们传输中共的价值观,将不同的人纳入到不同的组织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就成为国家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在乡村具体的实践方法。从民众的角度来讲,他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去适应社会主义新人的标准,通过具体的行动实践着国家在不同阶段对于新人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使得国家不再是事不关己的遥远存在,而是化身为一个熟悉的邻人,他可能是一名干部、模范,又或是五类分子。在塑造新人的过程中,国家的权力不仅触及到乡村的每个角落,也触及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将个人与国家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中共的领导下,共同缔造了集体化时代。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乡村“问题人物”的思想改造与人生际遇。本章是对四个乡村社会中“问题人物”个人生活史的研究,主要运用个人档案,还原这些曾经生活在村庄五类分子的平凡人生,试图揭示出他们在那个政治挂帅的时代环境下,那些隐藏在不合时宜言行中的复杂内心世界与性情。第二章:“公”“私”之间:集体化时代的乡村干部。乡村干部作为村庄里的领导人,他们是沟通国家与基层社会的桥梁。因此,他们的自身素质、作风问题、与村民的关系问题则成为影响基层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教育、培养好各种类型的乡村干部,也成为国家控制、动员广大的农民的前提和基础。本章主要从组织架构、干部正面和负面的形象等方面,尽可能全面揭示集体化时代真实的干部面向,探讨国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乡村干部塑造成为符合中共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新人。第三章:榜样的力量:集体化时代对模范的塑造。集体化时代是模范辈出和“模范引领”的时代,国家重视模范的引领作用,不遗余力地评选模范。本章既关注模范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也关注模范作为具体个人的存在。将以村级档案为核心史料,尝试揭示集体化时代基层普通模范的形象和模范评比制度在基层的运作及不同时期对劳模标准的变化,以求尽可能真实、立体、动态地展示各类模范被塑造的过程。以此呈现新中国通过树立模范典型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进一步阐释中共在群众动员方面的成功之道。第四章:家庭·劳动·革命:妇女形象的嬗变。本章将依照集体化时代不同“表征”的顺序,探讨中共期望新妇女在新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通过分析集体化时代妇女参加劳动的基层实践,揭示国家对妇女角色和形象如何在劳动的过程中得以塑造,妇女劳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何被一步步开发以及开发的程度,又如何从家庭逐步走向社会的过程,进而考察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成绩和问题;同时,也尽量从妇女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自身体验,从而尽可能全面地、连续地呈现国家如何培养、塑造新时期女性的努力,进一步回答社会主义新妇女何以产生的问题。第五章:“新人”的启蒙:集体化时代的儿童教养。中共对儿童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式塑造和培养赋予了儿童新的角色、定位、属性和“儿童—国家”关系。通过梳理集体化时代儿童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追寻特殊历史背景下童年经历的蛛丝马迹,不失为理解集体化时代和集体化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途径。因此,本章以集体化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为线索,尝试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探讨儿童观念在这一时期的变迁和国家在塑造“共产主义接班人”过程中与儿童的互动,试图为理解集体化时代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途径。第六章:从拿镐到拿枪:建国以来山西乡村的民兵。民兵制度作为集体化时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兵是中共把老百姓组织起来的一种方式,是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章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揭示民兵制度如何嵌入到农村并逐步完善起来;二是将农民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考察他们在民兵制度下的心态与行为以及与国家的互动,进一步探讨国家借助民兵形象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努力。本研究将采用传统史学中重资料重描述的方式,注重村庄一手档案的整理与利用,并以此为主,结合地方文献、官方档案和口述资料,试图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来阐释集体化时代国家与个人互动的场景及其背后的微妙关系,再现权力与利益博弈的历史图像。力争把宏观的理论构想和微观的个案分析相结合,更全面系统地研究集体化时代和集体化时代的人们,试图诠释集体化时代社会与文化的深层内涵,思考集体化时代的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在具体研究中,既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具体个人,既关注历史进程也关注具体事件,既关注制度层面也关注执行效果,既关注成绩又考察问题与矛盾,希望以“社会主义新人”为线索,体现出集体化时代不同时期国家对社会主义新人要求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以揭示共产主义革命对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改造和重塑历程,进而去解读集体化时代在乡村的运行逻辑和历史进程。回答“集体化时代基层民众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国家与个人是怎样互动”、“国家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研究表明,劳动是集体化时代塑造新人的重要途径,是理解集体化时代的一条重要线索。劳动成为了中共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载体,在劳动的过程中,集体化时代的人们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身体上,都得到了塑造和锻炼。集体化时代所塑造的各类新人形象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代的命运休戚相关,但是也夹杂着问题与矛盾,其中问题的根本还应回到对人的关照上来。因此,对待集体化时代的认识,也应当放到动态地、连续的情境中,将历史的解读更为人性化。集体化时代的乡村社会研究应当在重视档案史料的基础上,终究回归以人为中心,以历史学为本位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整体史的研究。

迟莲[9](2020)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昆明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昆明地区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内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要素进行调查,明确其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找出核心胜任力的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拟定提升策略,提出解决方案。最终为养老服务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云南地区养老护理员素质的提升,专业化培训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与意见参考。【方法】采用量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结合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昆明市为例,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与《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评价问卷》对昆明主城区(西山区、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共计22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409名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现状,得出影响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的各项因素;第二部分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养老机构中13名机构管理者、12名养老护理员、10名入住老年人进行质性研究,从管理者、护理员、老年人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409名养老护理员,女性为88.50%,男性为11.49%,其中≤30岁23人(5.62%),31-40岁41人(10.02%),41-50岁261人(63.81%),51-60岁84人(20.54%)。文盲96人(23.47%),小学243人(59.41%),初中45人(11.00%),高中2人(0.49%),大学及以上23人(5.62%)。35.9%的养老护理员现已取得养老等级证书,其中129人(31.54%)持有初级养老证书,16人(3.91%)持有中级养老证书,2人(0.49%)持有高级养老证书。122名(29.83%)养老护理员来自于昆明市辖区、市、县,188名(45.97%)来自于昆明周边地级市,工作年限<5年者264人(64.55%),96.6%的养老护理员参加过培训。2.养老护理员总体核心胜任力得分2.86±0.669,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个人品质、沟通能力、伦理法规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得分分别为:3.40±0.625、3.16±0.800、3.02±0.717、2.71±0.727、2.18±0.750。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地点、文化程度、所学专业、养老护理证书等级、宗教信仰、参加培训情况、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9项胜任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前6项胜任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养老机构中13名机构管理者、12名养老护理员、10名入住老年人进行质性研究。结果显示,除去调查问卷中包含内容之外,养老机构管理者认为养老护理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胜任力还应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文书书写能力、评判性思维和能力、职业规划与自我发展能力和疾病观察能力5项;养老护理员认为其还应具备情绪调控能力、自我职业防护能力、职业奉献精神、安全管理能力和应急救护能力5项核心胜任力;养老机构老年人认为还应包括文娱活动能力、中医照护及康复照护能力、强健的身体素质、恰当的礼仪礼节4项核心胜任力。【结论】1.核心胜任力水平:昆明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提升空间较大、任务较重。其中,护理员个人品质较好,但沟通能力、伦理法规知识和护理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团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的使用、老年人用药指导、临终关怀等方面胜任力较差,有待提升。2.影响因素:工作地点、文化程度、所学专业、养老护理证书等级、宗教信仰、参加培训情况、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年龄等均影响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特别是前6项属于主要影响因素。公立机构养老护理员目前所接受培训较多,胜任力较强;文化水平较高且受过医学相关教育的护理员更易取得养老护理证书,且等级越高的护理员胜任力越强,有宗教信仰的养老护理员更能接受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胜任力也相对较强。3.需求调查:从养老机构管理者、养老护理员自身、机构入住老年人三个角度出发对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均有不同要求。其所应具备的胜任力还包括心理照护、康复护理、应急救护、职业奉献等多方面。4.提升策略:养老机构本身、政府相关部门、医学类院校、社会等方面共同出力,才能真正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核心胜任力水平,使其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为优质的养老护理服务。

朱殊殊[10](2020)在《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具有临床适用性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流程,为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安全实施与管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确定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通过检索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科学研究进展,筛选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提取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应用的具体环节并分析归纳。结合临床实践操作及内容分析结果拟定流程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流程初稿进行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完善流程并确立关键操作环节。在培训班中使用该流程并以理论、操作及案例反馈的方式进行考核,学员对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共纳入44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经分析单元选择、分析维度确认及分析内容的量化处理后,确定了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腔内心电定位相关的用物、患者及环境准备、腔内心电定位PICC尖端位置、心电图记录、影像学定位共7个环节12项条目的内容。2.经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第一轮与第二轮函询参与的专家数分别为35名和33名,问卷回收率分别为76.1%和94.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4和0.958。第一轮函询中一级与二级条目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148和0.168,提出建议的专家占比57.1%;第二轮函询中一级与二级条目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45和0.210,提出建议的专家占比为63.6%。函询后修订形成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共包含12个一级条目和32个二级条目。3.68名学员共提交置管案例196例,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准确率97.45%,流程临床适用性总体得分(8.57±0.60)分。结论1.通过文献内容分析发现不同研究中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操作方法在适用范围、用物准备、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心电图记录等环节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推进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操作中的规范化实施与管理,亟需探索一套科学、规范且临床适用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2.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了专家意见一致性高、完整可靠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3.本研究构建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经初步地教学、实施、反馈与评价,流程应用状况良好、质量水平较高,能用于临床操作的指导。

二、引导学员正确书写护理文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导学员正确书写护理文书(论文提纲范文)

(1)微信辅助PBL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带教实习过程中护理意外发生情况:
        1.3.2 观察两组学员出科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情况:
        1.3.3 观察两组学员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带教实习过程中护理意外发生情况:
    2.2 两组学员出科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情况:
    2.3 两组学员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情况:
3 讨论

(2)基于CBE模型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相关概念
    4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过程及结果
    1 初步构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
        1.1 成立课题小组
        1.2 编制《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的调査问卷》(详见附录一)
        1.3 新护士及其岗位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査
    2 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
        2.1 德尔菲专家咨询过程
        2.2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2.2.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2.2.2 函询专家可靠性分析
        2.2.3 各级指标修订
        2.2.4 权重确定
第四章 讨论
    1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分析
    2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的构建
        2.1 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2.2 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2.3 方案的内容分析
        2.4 方案的权重分析
        2.5 构建方案的意义和实用性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胜任力视角的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1.理论依据
        1.1 胜任力理论
        1.2 成人学习理论
    2.概念界定
        2.1 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
        2.2 胜任力
        2.3 培养模式
第三章 拟定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专家函询问卷
    1.成立课题组
    2.文献研究法
    3.头脑风暴法
    4.确定专家函询问卷
第四章 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构建
    1.德尔菲专家咨询的实施
        1.1 咨询专家人数确定
        1.2 咨询专家的纳入标准
        1.3 第一轮专家咨询
        1.4 第二轮专家咨询
        1.5 指标筛选标准
        1.6 函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7 数据处理
        1.7.1 函询专家的基本资料分析
        1.7.2 专家积极性分析
        1.7.3 专家权威性分析
        1.7.4 专家协调程度分析
    2.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结果
        2.1 函询专家基本情况
        2.1.1 专家一般资料
        2.1.2 专家积极系数
        2.1.3 专家权威程度
        2.1.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2 专家函询结果
        2.2.1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2.2.2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3.讨论
        3.1 研究可行性和科学性分析
        3.1.1 专家的代表性分析
        3.1.2 专家的积极性分析
        3.1.3 专家的权威程度分析
        3.1.4 专家意见一致性分析
        3.2 构建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的意义
        3.3 构建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的内容
        3.3.1 培养目标
        3.3.2 培养过程
        3.3.3 培养评价
        3.3.4 不同层次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的准入标准
第五章 创新与不足
    1. 创新与特色
    2. 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1.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培养模式指标确立
    2.基于胜任力视角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综述 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4)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
第一章 传统医疗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疗场域诸题
    第二节 山西医疗场域的近代因素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近代山西医疗
第二章 革命深进与医疗型变
    第一节 空间融入:医政机构直接驻地乡村
    第二节 资源登册:在地资源的调鉴与整合
    第三节 关注苦痛:疾疫、伤亡与情感政治
第三章 集体生产与集体保健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
    第二节 全国首家联合保健站成立
    第三节 集体医疗体系的全面构建
第四章 医疗系统的全面改造
    第一节 医学技艺的习得
    第二节 行医方式的改变
    第三节 医药空间的改塑
第五章 医学转型与政治建构
    第一节 结合与冲突:中西医学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新医学”与后殖民抵抗
第六章 医疗卫生与国家想象
    第一节 卫生动员的策略与机制
    第二节 米山医疗的典型化之路
    第三节 新中国典型治理的机制特征
第七章 透过医疗场域看乡村社会
    第一节 医疗场变的多面效应
    第二节 场域更变与合作医疗的终结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适应与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框架、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民族危机与联校自保:行政运作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流亡简史
    第二节 国立中学校务会议研究
    第三节 国立六中行政办事人员考察
    第四节 国立六中德阳分校裁并问题研究
    小结
第二章 民族情感与教育团体:教职员关系网络研究
    第一节 同乡: 国立六中教职员的地缘关系
    第二节 同学: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一
    第三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二
    第四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与职员关系
    小结
第三章 启蒙与救亡: 国立六中教学主题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教科书荒及其应对
    第二节 启蒙教育: 国立六中的人文和科学教育
    第三节 救亡教育: 国立六中的战时教育色彩
    小结
第四章 贷金、卫生、阅读: 生活史视野下的国立六中师生
    第一节 国家扶持与人格独立: 贷金与学生生活
    第二节 为国保育与视若己出: 国立六中师生健康
    第三节 党化教育与自由阅读: 国立六中阅读世界
    小结
第五章 政治意志与教育实践: 以党团冲突和校园纪念为例
    第一节 党团冲突与教育统合: “校党团合一
    第二节 国立六中的中共组织力量
    第三节 国家纪念与教育秩序: 校园中的纪念日
    小结
第六章 报效国家与纾解困境: 国立六中参军问题研究
    第一节 抗战时期关于青年学生从军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从军运动”前的学生参军情况
    第三节 从军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第四节 从军运动的余音
    小结
第七章 国家襁褓与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政策管道与文化代表: 地方中的“国家”和“大学”
    第二节 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挟校自重: 与地方社会的冲突
    小结
结语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交缠下的战时教育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五、理论基础
    六、技术路线图
    七、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 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现状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方案的确立
第四部分 讨论
    一、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水平现状
    二、影响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因素
    三、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评价
    四、模拟培训在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五、通过引导性反馈提高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
第五部分 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性
    三、研究局限性
    四、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方式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
致谢

(7)病案质控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境外研究述评
        2.2 国内研究述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思路
    5 研究方法
        5.1 文献研究法
        5.2 问卷调查法
        5.3 数据分析法
        5.4 实验比较法
    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 人本原理
    2 全面质量管理
    3 期望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2 教学实施
    3 质量控制
第四章 调研结果描述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 问卷的信效度
        2.1 效度分析
        2.2 信度分析
    3 住培医师病案书写现状
        3.1 医院与学校病案书写重视度比较
        3.2 对带教老师病案书写指导满意度情况
        3.3 病案书写难点情况
    4 两组住培医师分组情况
    5 两组住培医师综合素质能力成绩比较
    6 两组住培医师病案质量比较
    7 两组住培医师教学体验评价比较
    8 指导教师半结构化访谈情况
第五章 调研结果分析
    1 县级医院住培医师整体学历水平偏低,人才培养困难重重
    2 医疗机构对病案书写重视程度更高,但同样缺乏针对性培训
    3 病案质控教学有助于全面提高住培医师综合能力
        3.1 传统住培教学方法的缺陷
        3.2 病案质控教学方法的优势
    4 提高病案书写水平,防范医疗风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5 有效锻炼沟通技巧,树立正确转诊观
    6 师生认同度高,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第六章 对策建议
    1 医疗机构应与院校加强联动,实现病案书写技能连续性培养
    2 病案质控教学应合理规划内容和形式,强调高效率主动学习
    3 健全并严格落实奖惩机制,为教学管理保驾护航
        3.1 住培医师方面
        3.2 指导老师方面
    4 坚持病案书写培训和监管,为职业生涯夯实基础
    5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6 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将病案质控教学作为住培教育的有效补充
    7 医疗机构之间应加强互动,促进病案质控教学的推广应用
第七章 本研究不足与下阶段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参与病案质控指导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理论反思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区域及史料特点
第一章 “问题人物”的思想改造与人生际遇
    一.精诚所至:董心诚的重归“群众”之路
        (一)学生时代
        (二)军旅生涯
        (三)成为“反革命”
        (四)接受改造
        (五)成为“群众”
    二.我行我素:石逢生难以被改造的本性
        (一)成长过程一波三折
        (二)青年时期因言获罪
        (三)政治渗透下的家庭关系
        (四)本性难改:回村后的表现
        (五)学会使用政治话语保护自己
        (六)人生悲剧的心理分析
    三.大起大落:一个皮革手工业者人生的“高潮”与“低谷”
        (一)坎坷波折的前半生
        (二)改造生活
        (三)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四.“学而优则仕”:宁家成士绅梦想的破灭
        (一)求学
        (二)工作
        (三)管制
        (四)改造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私”之间:集体化时代的乡村干部
    一.集体化时代蔚村权力结构的变迁
    二.大队的核心干部
        (一)大队书记
        (二)大队长
        (三)其他干部
    三.小队干部
        (一)小队干部的基本设置
        (二)大队干部与小队干部之间的关系
    四.“三通四化”的干部形象
        (一)党课制度
        (二)干部参加劳动制度
    五.“人无完人”:干部的另一面
        (一)违反国家政策问题
        (二)“四清”与整风运动中的干部问题
        (三)作风问题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榜样的力量:集体化时期对模范的塑造
    一.制造模范
        (一)制造模范的标准及变化
        (二)制造模范的困难与问题
    二.解读模范
        (一)模范贴近生活
        (二)模范无处不在
        (三)模范的奖励
    三.典型模范
        (一)水利专业队队长赵世喜
        (二)第七生产队长卫胜利
        (三)“保险会计”杨家星
    四.事件中的模范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庭·劳动·革命:妇女形象的嬗变
    一.互助组时期:妇女走向生产的准备
        (一)“互助”的早期理解
        (二)妇女参与生产的背景
        (三)效果和经验
        (四)理想的妇女形象
    二.初级社、高级社时期:从家庭妇女到劳动妇女
        (一)以妇女参加劳动生产为中心
        (二)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成绩
    三.人民公社时期:“劳动妇女”和“革命妇女”的双重身份
        (一)新的要求
        (二)新的举措
        (三)新的变化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人”的启蒙:集体化时代的儿童教养
    一.幼托事业的发展及幼儿教养
        (一)合作化时期“保育为主、教育为辅”的方针
        (二)人民公社化时期对“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培养
        (三)集体化时代后期:“儿童本位”的回归
    二.儿童的小学教养
        (一)集体化时代农村小学教育普及概况
        (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三)“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从拿镐到拿枪:建国以来乡村社会中的民兵
    一.民兵制度的数据分析
        (一)人数统计
        (二)组织、干部结构
        (三)年龄分析
        (四)基本情况
    二.民兵的日常管理
        (一)军事训练制度
        (二)宣传、学习制度
        (三)武器管理制度
        (四)评优制度
        (五)问题及对策
    三.民兵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改造种子山
        (二)抗旱蓄水
        (三)抗洪抢险
        (四)科学种田
    四.民兵营中的女民兵
    五.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昆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相关概念界定
    5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理论基础
        6.1 冰山理论
        6.2 激励保健理论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问卷调查对象
        2.2 半结构式访谈对象
    3 样本量估算
        3.1 问卷调查部分
        3.2 半结构式访谈部分
    4 研究工具
        4.1 问卷调查部分研究工具
        4.2 半结构式访谈部分研究工具
    5 伦理原则
        5.1 知情同意原则
        5.2 保密原则
        5.3 自愿参加原则
    6 研究方法
        6.1 文献研究法
        6.2 问卷调查法
        6.3 半结构式访谈法
    7 资料收集
    8 统计学分析
    9 质量控制
    10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1 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
        1.1 养老护理员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
        1.2 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1.3 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1.4 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2 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的访谈结果
        2.1 访谈养老机构管理者
        2.2 访谈养老机构护理员
        2.3 访谈养老机构老年人
第四章 讨论
    1 养老护理员一般资料分析
    2 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分析
    3 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影响因素分析
    4 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访谈分析
第五章 对策
    1 养老机构方面政策
        1.1 形成完善的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
        1.2 逐步建立养老服务分级护理标准
        1.3 增加薪资待遇施行奖惩制度及人性化管理
        1.4 逐步规范养老护理员上岗制度
    2 政府部门相关政策
        2.1 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与联系
        2.2 建立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
        2.3 设置机构等级评审制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3 院校教育相关对策
        3.1 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增加高层次人才培养
        3.2 探索机构院校协同教育机制
    4 社会方面相关对策
        4.1 加强舆论引导形成职业认同
        4.2 凝聚各类团体组织共同出力
结论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概述
    2.2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操作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德尔菲法构建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
    4.1 研究人员组成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应用评价
    5.1 研究对象和方法
    5.2 质量控制
    5.3 伦理学考虑
    5.4 结果
    5.5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数据库检索策略及结果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函询(第一轮)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函询(第二轮)
    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引导学员正确书写护理文书(论文参考文献)

  • [1]微信辅助PBL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林燕霞,关素琴,陈燕辉,阮一君. 福建医药杂志, 2021(04)
  • [2]基于CBE模型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D]. 周壮志.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胜任力视角的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模式构建[D]. 肖云久.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D]. 李全平. 山西大学, 2020(03)
  • [5]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D]. 王哲. 山东大学, 2020(09)
  • [6]急危重症科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D]. 陈悦. 苏州大学, 2020(02)
  • [7]病案质控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及应用研究[D]. 刘锐.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8]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D]. 张瑜. 山西大学, 2020(01)
  • [9]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昆明市为例[D]. 迟莲.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D]. 朱殊殊. 山东大学, 2020(11)

标签:;  ;  ;  ;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护理文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