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工沥青拌合楼燃烧装置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波[1](2015)在《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是沥青路面筑养护的主要设备之一,广泛用于公路建设与养护中。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路面养护与旧料再生规模不断扩大,对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料加热系统是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骨料加热质量、热能利用以及废气颗粒的排放。因此研究骨料加热系统,开发出性能更优、效率更高的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对资源利用,节能和环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方法,对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分析了厂拌热再生设备及其骨料加热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加热系统匹配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烟气特征分析,计算了烟气中成分含量,为除尘系统的匹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燃烧器燃烧温度计算过程;计算了加热系统煤气化过程,确定了各成分含量。对加热系统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得到干燥滚筒热能流动与热效率,给加热系统热效率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骨料颗粒运动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骨料加热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设计与选择;改进设计了干燥滚筒主要结构与参数;通过滚筒的匹配试验研究,确定了干燥滚筒内抄板的选型与布置,通过加热系统的匹配关系,选择了燃烧器与除尘设备,完成了加热系统的设计。然后,进行了改进设计之后的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与燃煤型、燃油型加热系统对比试验,证明了煤转气型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设计与选择合理,节能环保效果显着;对骨料加热系统改进设计前后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为改进之后煤转气型骨料加热系统燃料耗量明显下降,表明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的改进设计是成功和有效的。最后,进行了加热系统再生性能试验,通过出料温度的实测数据与样品的相关试验,证明了该设备骨料加热与再生性能良好,新旧料、再生料以及热稳定性都满足各项性能指标;并对骨料加热系统进行了实际效率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潘婕[2](2013)在《基于沥青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区域性养护中心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路网建设的逐渐完善,公路的养护开始成为当今交通行业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将高速公路的养护分为维修保养、专项工程、大修工程三类。其中,维修保养只能对路面进行日常的护理,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是修复路面病害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路面损坏情况,路面的养护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其中所涉及到的施工设备复杂,单独购置容易造成养护成本高。所以,为了使养护工作既经济又合理,应当设置专业的养护中心,选择适宜当地路面损坏情况的养护技术,对区域内的道路进行统一的养护。本文重点研究以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为基础的养护中心的建立,以解决养护中心的机械配置为重点。文章详细介绍了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施工流程,并对施工各环节采用的机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采用AHP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的主要机械——搅拌设备进行选型;考虑拌和站设置费、再生沥青混合料运输费和回收旧料运输费这三项主要因素,同时综合考虑施工的技术限制,提出区域性养护中心选址问题的解决办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养护中心机械进行配置。静态配置主要确定养护中心的养护规模,动态配置用于指导养护施工的机械组合。
苏红云[3](2011)在《沥青搅拌设备节能减排大家谈》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节能减排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也把节约资源,降低排放作为基本国策。交通运输部近些年更是把节能减排作为发展中的重中之重。2006年,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交通运输部部长、党组书记李盛霖任组长,主要从立法、标准、规范、政策引导等方面
罗吉[4](2011)在《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匹配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广泛使用的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存在着使用煤粉直接燃烧污染大、使用燃油成本高的问题,煤转气搅拌设备则可以较好地解决此问题。本文针对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进行匹配设计,提出了煤气发生装置、烘干筒、除尘系统匹配设计,并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煤转气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整机及矿料烘干加热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煤气发生装置的理想气化模型、气体燃料燃烧的烟气生产模型和整机系统的热平衡关系,确定了煤炭气化的消耗量、煤炭气化燃烧产生的烟气量和水蒸气量,为煤气发生装置和除尘系统的匹配设计奠定了基础;其次进行了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匹配设计,设计了煤气发生装置和除尘系统,主要包括煤气发生装置的规格,旋风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的匹配设计、除尘风机的风压和风量的匹配设计,并根据匹配设计的煤气发生装置和除尘系统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烘干筒结构的关键参数。最后给出了设计样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对匹配设计的煤转气搅拌设备与燃煤型搅拌设备和燃油型搅拌设备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匹配设计合理,其与燃煤型搅拌设备相比,环保性能十分明显,与燃油型搅拌设备相比,节能特点非常突出。
夏小星,李海潮[5](2009)在《沥青拌和站设备改造与成本控制》文中认为文章针对拌和站的日常维护、燃烧及加热系统的改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对拌和站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储备、矿粉加工、乳化沥青生产等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方法和意见,可为同行业提供参考。
童余良[6](2009)在《沥青搅拌设备节能研究》文中提出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公路建设更是蓬勃发展,通车里程数直线增加。至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73万km,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302km,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40万km,另一方面,我国80年代初期以来修筑的公路现在都进入大、中修期,每年约有10%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这无疑给我国的沥青搅拌设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绿色生产、环保及节能政策的大力倡导,实施力度地加大,也给我国的沥青搅拌设备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现阶段,随着先进的搅拌设备的出现,较为落后的设备不可能全部被更新,围绕着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良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案。本文以各大公司的沥青搅拌设备一般配制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及环境污染状况,指出了目前在沥青混合料加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用其它燃料的方案;在充分考虑节能与环保的基础上,简述了热传递理论,介绍了重油、煤粉等节能燃料的燃烧情况;且为了满足环保的要求,引进了较为先进的除尘系统;为了使一套成熟的燃烧系统能够全面发挥它的作用,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搅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管理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重油的燃烧设备如何才能实现其节能与环保等问题。最后,作为对以上研究的论证,本文以实现节能及环保为目标,结合重庆渝通公司的沥青拌和设备的实际配置情况,构建了重油燃烧系统,并阐述了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从而使搅拌设备真正实现节能与环保。
张永卫[7](2008)在《煤/油两用沥青搅拌设备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本文对煤油两用沥青搅拌设备从结构组成、设计、应用等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分析了燃煤和燃油在沥青搅拌设备上使用的经济效益,燃煤与燃油相比成本可节约69%~83%。因此,煤油两用沥青搅拌设备的应用与推广,在节省能源、降低燃料费用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出了使用煤粉燃烧器、煤油两用燃烧器和煤油混烧型燃烧器的煤油两用沥青搅拌设备的三种设计方案。探讨了使用不同燃烧器时搅拌设备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不同方案时的设备工作特点。通过对干燥筒结构的分析,指出筒内预热区、加热区和燃烧区叶片的布置要与燃烧器的火焰形状和长度相适应,在加热区形成疏密合理的料帘,兼顾骨料的加热温度和干燥筒尾气的温度,使两个温度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干燥筒的整体布局以及出料箱的出料方式和结构设计应保证燃烧器的布局合理和使用方便。通过干燥筒内的热平衡计算,得出了燃煤、油的消耗量,为设计或选择燃烧器提供了依据;通过燃煤、油消耗量计算出产生的烟气量和蒸汽量,为选择风机提供了依据;通过燃烧温度的计算可以为控制骨料加热温度和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提供依据。给出了三种燃煤燃烧器的设计方法和主要设计参数,以及燃煤时除尘系统设计的一些要点。给出了煤粉的主要性能指标,煤粉制备的流程及其供给量与整机性能参数匹配原则,以及煤粉制造、输送、燃烧时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和防火爆的安全措施。对使用煤油两用燃烧器的LB3000型沥青搅拌设备进行了性能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该设备生产出的成品料质量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生产能力接近额定生产率,工作稳定,燃料消耗率和成本较低,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贾同谦[8](2008)在《基于厂拌热再生的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工艺以及施工配备》文中指出我国从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高等级路面尤其是沥青路面建设,到目前为止,一方面许多沥青路面仍在开工建设,造成我国道路沥青、砂石材料紧缺;另一方面许多沥青路面相继进入了大修阶段,翻修下来的大量旧料不但堆放困难,而且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土壤、水源产生较严重的污染。因此无论是从能源的角度看,还是从环保的角度看,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目前在我国都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论文以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厂拌热再生技术的施工方法、施工流程并指出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工艺要点及关键技术。本文还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实际工程运用,通过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表明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是一种非常适宜的道路维修改造方式,应该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尤其是缺乏砂石材料的地区推广应用。本论文结合公路养护工程机械化施工实践,考虑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中机械化施工系统各机械的制约因素、应用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系统理论以及技术经济指标评价方法,深入研究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中机械化施工系统,各个机械在施工作业中各个时期的工作状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律以及相应的技术经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厂拌热再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中机械化施工系统的资源配置方法。
徐永刚[9](2002)在《日工沥青拌合楼燃烧装置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文中认为介绍了由日本引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的工作原理。针对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 ,提出了处理措施
二、日工沥青拌合楼燃烧装置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工沥青拌合楼燃烧装置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再生技术的发展概述 |
1.2.1 国外发展概述 |
1.2.2 国外再生设备的应用 |
1.2.3 国内发展概述 |
1.2.4 国内再生设备的应用 |
1.3 国内外加热技术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 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1 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总体结构 |
2.1.2 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工作原理 |
2.2 骨料加热系统的总体结构 |
2.2.1 煤转气技术与煤气发生炉装置 |
2.2.2 燃烧器 |
2.2.3 干燥滚筒 |
2.2.4 除尘设备 |
2.3 骨料加热系统匹配研究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骨料加热系统热力学计算及骨料颗粒运动分析 |
3.1 煤气的燃烧过程热力学计算 |
3.1.1 煤气燃烧热值 |
3.1.2 燃料的空气需要量的计算 |
3.1.3 理论生成烟气量的计算 |
3.1.4 骨料加热过程中蒸汽量的计算 |
3.1.5 燃烧器燃烧温度计算 |
3.1.6 旧料的组配平衡计算 |
3.2 再生设备干燥滚筒热力学计算 |
3.2.1 加热新骨料需要的热量 |
3.2.2 加热旧料需要的热量 |
3.2.3 干燥滚筒预热需要热量 |
3.2.4 干燥滚筒壁辐射热量 |
3.2.5 烟气带走的热量 |
3.2.6 再生设备的热平衡分析 |
3.3 计算结果分析 |
3.4 骨料颗粒运动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骨料加热系统主要结构参数改进设计与选择 |
4.1 煤气发生装置 |
4.2 干燥滚筒主要结构与参数改进设计 |
4.2.1 干燥滚筒结构设计 |
4.2.2 干燥滚筒直径的确定与转速选择 |
4.2.3 干燥滚筒容积与长度的确定 |
4.2.4 干燥滚筒叶片的选择 |
4.2.5 干燥滚筒匹配试验研究 |
4.3 燃烧器的选择 |
4.4 除尘设备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的工程实际应用 |
5.1 骨料加热系统试验研究 |
5.1.1 试验内容 |
5.1.2 试样方案 |
5.1.3 煤转气型厂拌热再生设备与燃油型厂拌热再生设备对比试验 |
5.1.4 煤转气型厂拌热再生设备与燃煤型厂拌热再生设备对比试验 |
5.1.5 骨料加热系统改进前后煤转气型厂拌热再生设备对比试验 |
5.1.6 试验结果分析 |
5.2 骨料加热系统再生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
5.2.1 加热系统再生试验与结果分析 |
5.2.2 再生料出料温度确定 |
5.2.3 新料与旧料加热温度确定 |
5.2.4 旧料加热温度分析 |
5.2.5 再生料出料温度稳定性 |
5.3 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实际效率分析 |
5.3.1 热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5.3.2 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实际效率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科研项目) |
(2)基于沥青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区域性养护中心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 |
1.2.2 国内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 |
1.3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 |
2.1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的施工工艺 |
2.1.1 RAP材料的回收 |
2.1.2 RAP材料的存储 |
2.1.3 RAP材料的破碎和筛分 |
2.1.4 再生混合料拌合 |
2.1.5 再生混合料的摊铺、碾压和验收 |
2.2 沥青厂拌热再生再生过程中的机械介绍 |
2.2.1 铣刨机 |
2.2.2 搅拌设备 |
2.3 再生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
第三章 养护中心的规模研究 |
3.1 拌和站建设的主要费用分析 |
3.1.1 拌和站设置费 |
3.1.2 混合料运输成本 |
3.1.3 回收旧沥青混合料产生的费用 |
3.1.4 经济半径 |
3.2 技术限制条件 |
第四章 厂拌再生设备的选型 |
4.1 搅拌设备选择的技术控制指标 |
4.2 搅拌设备选择的经济控制指标 |
4.2.1 选购设备所要考虑的经济性 |
4.2.2 投资回收期法 |
4.2.3 设备的经济寿命 |
4.2.4 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 |
4.3 搅拌设备的选择方法及应用 |
4.3.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4.3.2 厂拌热再生搅拌设备的评价与最终选择 |
第五章 养护中心机械配置分析研究 |
5.1 养护中心机械的单机工作特性 |
5.2 养护中心机群静态配置原理 |
5.2.1 机群静态配置的基本原则 |
5.2.2 机群静态配置的方法 |
5.3 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机群施工动态配置 |
5.3.1 影响机群施工运行状态的动态因素 |
5.3.2 机群动态配置的方法 |
5.4 基于厂拌热再生的沥青路面养护工程机群资源配置决策支持系统简介 |
5.4.1 系统的运行环境 |
5.4.2 系统的安装以及运行 |
5.4.3 系统设计依据 |
5.4.4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6.1 重庆市高速公路路网简介 |
6.2 重庆市高速公路路网分区及养护中心选址 |
6.2.1 经济半径 |
6.2.2 重庆市高速公路路网分区 |
6.2.3 养护中心选址 |
6.3 养护中心的机群配置 |
6.3.1 机械的静态配置 |
6.3.2 机械的动态配置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结论 |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3)沥青搅拌设备节能减排大家谈(论文提纲范文)
沥青搅拌设备制造企业在设备性能上的改进 |
沥青搅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 |
关于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节能减排 |
(4)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匹配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国内外现状 |
1.1.1 国内研究现状 |
1.1.2 国外研究现状 |
1.2 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 |
1.2.1 燃烧系统 |
1.2.2 除尘系统 |
1.3 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匹配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 |
2.1 煤转气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生产工艺 |
2.2 煤转气强制间歇式搅拌设备总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2.2.1 煤转气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总体结构 |
2.2.2 煤转气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工作原理 |
2.3 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总体结构 |
2.3.1 煤气发生装置 |
2.3.2 烘干筒 |
2.3.3 除尘系统 |
2.4 矿料烘干加热系统匹配研究概述 |
2.5 小结 |
第三章 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设计 |
3.1 煤气发生装置设计 |
3.1.1 煤炭气化原理 |
3.1.2 理想煤炭气化成分计算 |
3.2 烘干筒设计 |
3.2.1 烘干筒总体设计 |
3.2.2 烘干筒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
3.3 除尘系统设计 |
3.3.1 粉尘粒径大小 |
3.3.2 除尘系统选择 |
3.4 煤转气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热力学计算 |
3.4.1 计算目的 |
3.4.2 基本假设 |
3.4.3 热平衡计算 |
3.5 烟气特征分析及计算 |
3.5.1 计算目的 |
3.5.2 基本假设与说明 |
3.5.3 烟气特征分析及计算 |
3.6 小结 |
第四章 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匹配研究 |
4.1 煤气发生装置匹配研究 |
4.1.1 煤炭成分分析 |
4.1.2 煤炭消耗量计算 |
4.1.3 煤气发生装置匹配设计 |
4.2 除尘系统匹配研究 |
4.2.1 煤炭气化燃烧废气计算 |
4.2.2 旋风除尘器选型设计 |
4.2.3 风机选型设计 |
4.3 烘干筒匹配试验研究 |
4.3.1 正交试验法简介 |
4.3.2 烘干筒关键参数正交试验 |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4 设计样机及主要参数 |
4.5 小结 |
第五章 煤转气矿料烘干加热系统试验研究 |
5.1 试验内容 |
5.1.1 试验目的和主要内容 |
5.1.2 试验方案 |
5.2 煤转气搅拌设备与燃煤型搅拌设备对比试验 |
5.3 煤转气搅拌设备与燃油性搅拌设备对比试验 |
5.4 结果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沥青搅拌设备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搅拌设备发展现状 |
1.2.1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节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沥青搅拌设备 |
2.2.1 国内主要产品介绍 |
2.2.2 改造设备的必要性 |
2.3 强化燃烧器的传热技术 |
2.3.1 概述 |
2.3.2 强化传热方法及原则 |
2.4 重渣油燃料 |
2.4.1 重渣油特性 |
2.4.2 重渣油燃烧系统 |
2.5 其他燃料 |
2.5.1 煤粉燃料 |
2.5.2 天然气燃料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环保研究 |
3.1 引言 |
3.2 开展工程环境监理 |
3.3 拌合站选址 |
3.4 燃烧重渣油的搅拌设备的环保 |
3.4.1 重渣油燃烧排放物 |
3.4.2 重渣油燃烧环保控制 |
3.5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除尘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节能及环保的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研究 |
4.1 引言 |
4.2 重渣油燃料的沥青搅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沥青搅拌设备采用重油燃烧系统应用实例 |
5.1 引言 |
5.2 重油燃烧器的配置 |
5.2.1 重油燃烧器类别 |
5.2.2 选用重油燃烧器 |
5.3 重油喷枪的选择 |
5.4 其他设备的改造 |
5.5 重油燃烧控制系统 |
5.6 重油燃烧器的维护 |
5.7 燃烧器改造后使用效果 |
5.8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7)煤/油两用沥青搅拌设备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煤/油两用搅拌设备构成 |
2.1 沥青搅拌设备的分类及现状 |
2.1.1 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
2.1.2 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
2.1.3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现状 |
2.2 煤油两用沥青搅拌设备的结构及特点 |
2.3 燃烧器分类及特点 |
2.4 煤粉燃烧器 |
2.4.1 煤粉燃烧器的技术要求 |
2.4.2 煤粉燃烧器的结构组成及原理 |
2.4.3 煤粉燃烧器选型 |
2.5 煤油两用燃烧器 |
2.5.1 煤油两用燃烧器结构 |
2.5.2 煤油两用燃烧器工作原理 |
2.6 煤油混烧型燃烧器 |
2.6.1 煤油混烧燃烧器结构及原理 |
2.7 干燥筒 |
2.8 布袋除尘器 |
2.8.1 结构及原理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煤/油两用沥青搅拌设备设计 |
3.1 干燥筒 |
3.1.1 结构设计 |
3.2 热力学计算 |
3.3 燃烧系统设计 |
3.3.1 煤粉燃烧器设计 |
3.3.2 煤油混烧型燃烧器 |
3.3.3 煤油两用燃烧器 |
3.4 燃煤除尘系统设计要点 |
3.5 煤油两用沥青搅拌设备环保措施 |
3.6 煤粉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煤/油两用沥青搅拌设备的应用 |
4.1 国内外使用概况 |
4.2 煤 |
4.3 单一燃煤燃烧器使用情况 |
4.3.1 使用案例 |
4.3.2 煤粉燃烧器存在问题 |
4.3.3 燃煤燃烧器问题解决办法 |
4.3.4 煤粉燃烧器对煤质和场地要求 |
4.4 煤/油两用燃烧器 |
4.4.1 NCB系列煤粉燃油燃烧器对煤质的要求 |
4.4.2 工地试验与测试数据 |
4.5 煤油混烧型燃烧器 |
4.6 三种不同燃烧器在使用中的优缺点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厂拌热再生的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工艺以及施工配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沥青路面再生形式的选用 |
2.1 各种再生方式的简介 |
2.1.1 厂拌热再生 |
2.1.2 厂拌冷再生 |
2.1.3 就地热再生 |
2.1.4 就地冷再生 |
2.2 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中再生形式的选用 |
第三章 沥青路面混合料的厂拌热再生 |
3.1 热再生原理 |
3.1.1 组分迁移理论 |
3.1.2 相容性理论 |
3.2 再生剂的技术要求 |
3.3 施工工艺 |
3.4 再生后沥青混合料的性质要求 |
第四章 沥青路面旧料的回收与破碎筛分 |
4.1 路面调查 |
4.1.1 原始材料的收集 |
4.1.2 路面调查 |
4.1.3 调查数据的处理 |
4.2 旧料的回收以及堆放 |
4.2.1 回收之前的场地布置 |
4.2.2 旧料的回收 |
4.2.3 回收旧料的堆放 |
4.3 旧料的破碎设备 |
4.4 旧料破碎后的筛分 |
第五章 两种厂拌热再生拌合设备的比较与选用 |
5.1 第二烘干筒式拌合设备 |
5.1.1 第二烘干筒再生设备简介 |
5.1.2 第二烘干筒再生设备及关键技术 |
5.2 双滚筒式拌合设备 |
5.3 两种再生设备的综合评价 |
5.3.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5.3.2 两种拌合设备的评价 |
5.4 厂拌热再生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
第六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工程机群优化配置 |
6.1 再生工程中的交通控制 |
6.1.1 交通控制区 |
6.1.2 交通标志设置 |
6.1.3 交通组织维护方案和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6.1.4 再生工程中的交通流量控制 |
6.2 再生工程中的机械配备 |
6.2.1 沥青砼路面再生工程中机械化施工系统理想工况 |
6.2.2 施工机械运行分析技术方法 |
6.2.3 机械运行数学模型 |
6.2.4 机械运行状态与机械组合关系 |
第七章 基于厂拌热再生法的沥青路面养护工程机群资源配置决策支持系统简介以及成果演示 |
7.1 系统的运行环境 |
7.2 系统的安装以及运行 |
7.3 系统设计依据 |
7.4 系统结构以及系统功能 |
7.5 结合工程实际数据示例本系统的具体应用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日工沥青拌合楼燃烧装置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煤转气型厂拌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骨料加热系统研究[D]. 刘波.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4)
- [2]基于沥青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区域性养护中心配置研究[D]. 潘婕.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3)
- [3]沥青搅拌设备节能减排大家谈[J]. 苏红云.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1(06)
- [4]煤转气搅拌设备矿料烘干加热系统匹配设计及试验研究[D]. 罗吉. 长沙理工大学, 2011(05)
- [5]沥青拌和站设备改造与成本控制[J]. 夏小星,李海潮.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9(12)
- [6]沥青搅拌设备节能研究[D]. 童余良. 重庆交通大学, 2009(S2)
- [7]煤/油两用沥青搅拌设备的设计与应用[D]. 张永卫. 长安大学, 2008(03)
- [8]基于厂拌热再生的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工艺以及施工配备[D]. 贾同谦. 重庆交通大学, 2008(10)
- [9]日工沥青拌合楼燃烧装置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J]. 徐永刚. 山西机械, 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