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英语常见错误例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薇[1](2021)在《《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专为高等教育编写的汉语语法教科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该书既是一部实用的汉语教材,也是一部传承俄罗斯汉学研究传统、充分吸收以往欧洲人汉语学习与研究成就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较早以普通语言学理论解释汉语的学术着作。本文将以1902年首版为基础,结合施密特个人档案、拉脱维亚大学所藏施密特个人藏书中的相关资料,从成书的历史背景、俄罗斯人的汉语学习与研究传统、欧洲人学习汉语的历史、世界语言学史以及俄罗斯汉语教育史的角度挖掘该书的特点和价值。该书写作的主要基础来源于俄罗斯人研究与学习汉语的传统。得益于作者施密特在彼得堡大学所受的东方学专业训练,俄国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汉学学派汉语教学的传统、以及俄国人的语言研究传统对施密特写作《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在俄国汉语研究的强项方面,如语法分析系统、汉字分析法等方面,施密特广泛采纳了前辈学者的观点,并且在传统汉学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局势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此外,对俄国人学习汉语的继承还表现在另一些方面,如:延续俄国汉学研究的传统项目,同时关注汉、满、蒙三语,又根据海参崴东方学院对学生掌握东亚语言的要求增添了日语、朝鲜语以及越南语等语言材料。其次,继承彼得堡学派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一样,可以通过一般方法被科学地认识、研究,汉语并非是某些欧洲汉学家认为的“停滞不前”的、处于其原始状态的一种低级语言,而是具有与其文化相关的理据性,需要理性地认识。再次,彼得堡汉学学派注重积累史实材料,在研究汉语时,施密特大量收集、引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例证,这也是施密特作为瓦西里耶夫弟子最突出的传承特点之一。俄罗斯人早期对汉语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驻北京东正教使团成员论着和西方人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有大量从中国运回的中文原典。俄罗斯人对汉语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具有三方面的视野,他们既传承本国人的研究,又善于参考西方、中国的研究和学习资料。一方面,该书吸收了当时欧洲和中国学术界对汉语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在系统、科学的文献综述基础之上的学术着作,对欧洲其他汉学家的观点、成果和语言材料进行整合,从中得出更进一步的观点,从而成为外国人汉语教材编着史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时具有综述性、整合性的一部着作。另一方面,《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中对欧洲人汉语学习资料的运用还在于对其中收集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精选,找到最适合编入该书的范例。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特点还在于将以往欧洲汉学家、语言学家的资料,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之整合纳入他的语法系统中—一汉语实用语法系统是作者要着重教授的内容,也是这部教材相比于一些欧洲汉学家语料搜集式的汉语教科书更具优势之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并非只有零散的语法点汇集,而是强调汉语语法规则的整合归纳,并且首次在俄语语境下构建一套新的汉语实用语法体系。是明清时期以来外国人对汉语语法科学研究史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继往开来之作,也是20世纪以后国际学界的现代汉语研究往纵深方向开拓的重要前提,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从欧洲语言学史和俄罗斯语言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到19世纪末,欧洲和俄国语言学经过了多年的方法和材料积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经为学界所接受,这些思想对这一时期包括施密特在内的俄国语言工作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通语言学的新思想在外语教材编纂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汉学史上第一次尝试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语法着作。一方面来说,以汉语为参照、拓宽了普通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范围,反过来说,也从西方语言学的新成果出发丰富了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从语言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的汉语内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清末社会大变革,越来越多的新词日渐成为时尚,北方官话口语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中外交往标准语,白话文运动已在酝酿之中;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来自西欧语言学的发展——经过19世纪的发展,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汉语史研究与汉语实践语法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书中证实了运用产生于印欧诸语言框架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本书的研究,可以从“他者”的角度审视汉语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贡献,挖掘汉语对历史语言学及普通语言学研究的补充意义,加深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观念下对汉语及其历史演变的认识。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出版使用对19、20世纪之交俄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汉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言实践教材,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规则、掌握用法,作者不仅善于描写语法规则时在抽象化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表述,注重使用条件、搭配对象、适用范围、特例等方面的考察,力求使语法规则呈现出严谨、易懂、实用的特色,同时还配有大量精选范例。此外,教材的内容还间接地反映了俄国的教育政策、教育历史,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汉语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施密特本人的教学思想等。因此,教材的内容折射出这一时期俄国汉语教育史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即19、20世纪之交)、特定教育场所中(即海参崴东方学院)、特定教育者(即施密特)主导下、针对特定学习者群体(即就读于海参崴东方学院的大学生、军官和少量其他社会人士)的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总之,俄国汉学家施密特专为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汉语学习者编写、并于1902年出版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既继承了俄罗斯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学派既往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传统,采用了俄国人头脑中相对成熟的俄语语法框架基础,又能放眼世界,有所取舍地借鉴当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其他国家汉学家所着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成功运用最新的俄国和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以及截止到清末时期的中国传统语言学成就来科学地描写汉语,是俄国汉语教育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部语法教科书。本文将结合教材原着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本书的编写特点及研究成果,全面考察这部着作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陈金念[2](2021)在《小学中段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现状及策略探究 ——以昆明市S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和关键时期。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面对大量习题,出现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同类型的错误总是反复出现,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知识缺陷以及错题管理活动出现了问题。错题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成性学习资源,学生应该积极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进而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因此,本文借助改编的错题管理自评量表对昆明市S小学四年级三个班的学生错题管理的现状展开调查,并借助一般问卷作为补充,发现S小学中段学生在数学错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探究适合小学生进行数学错题管理的策略。本研究共有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及研究教材内容结构;第二部分为小学中段学生错题管理的实施现状,主要从调查研究设计、调查结果分析、学生错题管理经验总结、学生错题分析四个方面进行;第三部分是分析小学中段学生错题管理存在的问题,从错题管理观念态度、行为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针对小学生错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分别从学生、教师两个层面展开;第五部分是根据小学中段学生进行错题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围绕课堂教学、错题管理的流程、错题本身和监督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策略,以期为该校学生进行错题管理提供帮助。
张嫌[3](2021)在《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文中认为函数是探究运动变化的主要工具,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各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变量,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无论是资优生还是潜能生在解答函数相关题目时都容易出现解题错误,且订正效果不佳。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ACT-R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希望在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方面获得一些教学启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现状是怎样的;九年级学生在函数模块的解题错误有哪些类型;基于ACT-R理论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获取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分析ACT-R理论的内涵,深入挖掘ACT-R理论对教学实践中解题错误纠正的启示。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九年级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学生、老师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学生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同时获知教师处理解题错误的方式等现状,进而分析初中阶段函数模块常见解题错误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将其分为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逻辑性错误、无意识错误四类。通过具体示例对四种类型解题错误进行剖析,并结合ACT-R理论提出相应的解题错误订正教学策略:精致练习策略、熟能生巧策略、迁移与理解策略、检验反思策略。为检验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将上述四种策略与常规纠错方式对比,展开实验研究,得出该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该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同类型错误的减少、解题错误订正习惯的养成、题后反思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冯春艳[4](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郭婷婷[5](2020)在《基于iPad的初中生物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对推动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确定了信息技术在全国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当信息技术从起步、应用再到逐渐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化时代的课堂就随之产生了智慧课堂这一新的课堂发展形态,在校园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各学科的智慧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也成为教学研究的关注热点之一。为了优化初中生物智慧课堂教学,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呼和浩特市某中学145名学生、14位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中生物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主要工作及所得结果如下:第一,通过实践研究前对笔者所在实习学校初中生物智慧课堂应用现状的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所有教师和89%的学生都对基于平板的智慧课堂教学方式持认可态度,但目前校园内智慧课堂教学仍存在网络、设备以及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如网络稳定性差、平板功能不完善、学生课堂注意力易受平板影响、教学设计不重视课前和课后阶段等。第二,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笔者主要从教学设计方面进行了基于iPad的生物智慧课堂的应用研究,以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特点以及智慧课堂当前具备的信息技术等为教学设计依据,以学情诊断数据化、师生互动多元化、评价反馈及时化为教学设计原则,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式”教学顺序,尝试设计了初中生物智慧课堂常见课型(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围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内容设计并实施了相应案例。第三,实验班实施智慧课堂后发现:(1)学习体验方面,认为课堂中与老师交流甚好的学生比例由实验前的37%上升至75.9%,实施前后差异显着(χ2(28)(17)(18)(13)(15)(18)(21),p<0.01)。(2)学习效率方面,重视课前预习的学生比例由实验前的62.9%上升至94.9%,实施前后差异显着(χ2(28)46.039,p<0.01);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学生比例由66.7%上升至81.5%,实施前后差异显着(χ2=31.027,p<0.05)。(3)学习结果方面,课堂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比例由64.8%上升至79.6%,实施前后差异显着(χ2(28)28.314,p<0.05);但认为课堂上独立思考时间充裕的学生比例则由85.2%下降至了70.4%,实施前后差异显着(χ2(28)31.604,p<0.01)。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智慧课堂有利于班级分层教学,减少学生学习差距。本研究表明,从学情诊断、交流互动、评价反馈等方面针对不同课型优化教学设计后的初中生物智慧课堂对提升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结果中知识的掌握具有积极作用;但对于促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没有得到证实,分析原因可能主要是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难度、梯度设计不合理,因此以后还应在问题的合理设计方面做进一步地研究和实践,进而促进智慧课堂的有效实施。
秦佳琪[6](2020)在《锡林浩特市一中初中历史习题教学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历史习题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内容之一,所谓历史习题教学,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历史问题的教学过程”。习题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手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可见,初中历史习题教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所以本人以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锡林浩特市一中初中历史习题教学的现状展开了调查研究。首先,对锡林浩特市一中师生在习题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同时在课堂观察中收集了大量的历史习题教学案例,完成了初步的调查工作。其次,在完成调查工作的基础之上,围绕着教师“教题”和学生“做题”两个角度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该校师生在历史习题教学过程中的可圈可点之处,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再次,对该校师生在习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整理和汇总,包括:“师生对习题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习题教学的时机有欠妥当”、“师生的习题互动质量不高”、“教师对习题的选取不够严谨”、以及“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待提升”等几个方面。并试着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最后,针对该校师生在历史习题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具体包括:“全面认识历史习题教学的目的”、“严格把控历史习题的选取”、“积极改善师生习题教学状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合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持续关注习题教学后的反馈”六个方面。通过这一研究,希望可以为锡林浩特市一中历史习题教学过程的提高和完善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好功底,做好准备。
胡珈铭[7](2020)在《南昌大学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HSK3-5级水平的留学生为例》文中提出标点符号的教学应得到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一致重视.但大量实践表明,留学生无论是在平时练习还是在考试写作过程中都会出现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362位留学生的532篇书面材料进行有关汉语标点符号偏误的分析,以标点符号偏误的种类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向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留学生和汉语教师发放问卷,围绕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时常见的偏误主要划分为形体、行款格式、功能这三类.造成留学生偏误的原因主要分为三方面:首先,学生自身缺乏语言对比的自觉性.缺乏语法知识,以及受网络标点符号使用的影响;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国别化教学意识,标点符号的讲解在教学环节中所占比例小,课堂中多媒体课件及板书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示范;最后.部分教材使用标点的不规范.标点符号教学缺乏相应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也是重要因素.鉴于以上,应将标点符号列入评估体系,按国别建立偏误语料库,将标点符号教学内容加入教材编写环节中,出版适合留学生的标点符号普及性趣味读物.针对授课环节.教师要加强语言对比意识重视语言差异,按照难度和习得顺序教授。在具体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对标点符号的处理应体现国别差异,训练时使用方格进行标点符号书写,将学习标点符号功能与朗诵紧密结合等.
吴霜[8](2020)在《创意写作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当今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无论是在中考还是高考,作文的占分都远远高于阅读、文言等题目,一旦作文出现偏题、文体不正等失误,则意味着语文考试的失利,因此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可以在作文方面稳定发挥或是夺得高分,然而这样的功利性思想已然让写作原有的传情达意、精神创造的意义不复存在。创意写作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写作的局限性,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支持与帮助。本研究基于传统写作教学的现状,将创意写作理论研究和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创意写作的独特价值,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型作文教学方法,增强语文写作课堂的有效性,让作文教学突破传统的写作限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从“不会写”变为“我会写”,从“不愿写”变为“我要写”。本研究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通过梳理创意写作理念的起源、国内外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已有的关于创意写作的实践探索,探明创意写作的发展脉络,把握理创意写作理念的核心,从而为创意写作理念融入中学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章接着从创意写作理念的内涵、价值以及与传统写作的区别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创意写作理念区别于传统写作教学的优势。第二章则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当下学生对写作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老师对写作教学的看法和态度,结合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角度,了解影响中学作文教学的因素,分析我国当下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第三章结合创意写作在主体、内容、模式等方面的训练方式,寻找创意写作理念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实践价值及其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中学写作教学内容,展现创意写作的独特之处。第四章以创意写作理念为抓手,基于南京外国语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余一鸣教师的实践案例,探索创意写作理念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生之路。
李阳[9](2020)在《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初中生在解三角形题时会频繁出现大量的解题错误,即使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超负荷学习,这些错误也无法避免。尤其是刚升入初二,面对连着三章的三角形相关内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很多学生开始困扰,不知道频繁出错的原因所在,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很多教师也有困扰,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和自己班上的学生每天都很累,成绩却一直不理想。因此,深入研究学生解三角形题出现的错误,并进行合理归类、科学析因,同时寻求避免或减少学生解三角形题出错的有效策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上述现象,确定本研究的两个研究问题是:(1)导致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针对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有哪些有效改进策略?为研究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利用EndNote和VOSviewer对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了解关于影响初中生解题因素和改进策略研究的热门区域和发展趋势,并阅读大量与解题错误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理论。接着,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天津市PJ中学现初二年级两个普通班的70名学生为主要个案研究对象,全年级320名学生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天津市PJ中学的学生平均学习成绩较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家长的配合度也都较高,在初一一年的引导下,每位学生都养成了总结错题本的习惯,并有较规范的书写格式。对全年级32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真实可靠,信效度良好;对两个普通班的70名学生及其错题本进行个案研究和文本分析,归纳影响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因素。最后通过对一线在职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访谈,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寻求避免或减少学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有效改进策略。基于上述研究,得到结论,导致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影响因素有:知识性因素、技术性因素、策略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其中知识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概念模糊、相近概念混乱、忽略定理存在条件;技术性因素主要体现在解题过程中,具体表现为题意理解错误、计算错误、格式书写错误、思路错误或没有思路;策略性因素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心理性因素主要包括心理能力、心理势态、情绪因素和动机因素。对避免或减少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提出的改进策略有:第一,加强知识的理解。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恰当设置导入环节;突出重难点、强调易混易错点;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深入例题讲解、列举典型案例。第二,提高解题的能力。重视审题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明晰解题思路;教授答题技巧。第三,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培养学习方法;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反思能力;合理利用资源。第四,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注重心理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郭晓露[10](2019)在《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 ——以石河子市S中学内高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错误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研究错误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对二语习得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探究石河子市某高中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的现状及其原因,对于呈现现阶段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促进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和语言迁移理论为理论依据,以石河子市某高中3名英语教师、其所教授的106名高二学生及其英语月度考试作文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分析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以调查问卷、访谈提纲、Excel、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现状围绕语篇衔接、语义连贯以及语篇整体结构等三方面展开讨论。具体问题如下:1.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类型特征及分布有哪些?2.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语料分析、问卷调查及访谈,本研究发现:1.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类型特征及分布主要表现在:(1)指称和连接是语篇衔接上亟待解决的问题;(2)会话部分冗杂多余、主次成分不清、逻辑顺序混乱等问题影响着语义的连贯流畅度;(3)文本的开始、发展到结尾,约82.1%的文本都没有遵循英语语篇整体结构的特点。2.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主要原因是:(1)汉语思维影响高中生英语写作的衔接、连贯和语篇结构;(2)语篇理论知识的输入不足;(3)语篇理论知识的输出不足。本文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例如,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英汉语言之间的异同,从讲解、练习以及评价入手,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进而让他们在英语写作上获得提升。具体方法是:1.通过英汉对比,进行语篇分析,讲解英语语篇知识;2.在对比讲解的基础上,加强输入,巩固英语语篇知识;3.认真选择教学评价,注意输出,引起学生重视。
二、初一英语常见错误例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一英语常见错误例析(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历史背景及其作者 |
1.1 海参崴东方学院及其培养目标 |
1.1.1 办学背景 |
1.1.2 学院设置 |
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作者施密特 |
1.2.1 施密特的早年求学、实习生涯 |
1.2.2 赴海参崴东方学院任教后的汉学研究 |
1.3 教材的学习者与使用情况 |
1.3.1 教材的出版、使用、影响 |
1.3.2 学员的汉语学习情况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俄国传统汉学背景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语音系统考辨 |
2.1.1 南北官话的语音系统、汉语音韵研究 |
2.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注音方案 |
2.1.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发音规则 |
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比丘林汉语语法体系的突破 |
2.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词法体系 |
2.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句法体系 |
2.3 施密特对比丘林、瓦西里耶夫等人汉字理论的发展 |
2.3.1 汉字的起源问题 |
2.3.2 关于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讨论 |
2.3.3 汉字的“六书” |
2.3.4 施密特对瓦西里耶夫汉字体系的增补 |
2.4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满、蒙、日、朝、越等语言的关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世界汉语研究史框架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3.1 例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欧美汉学的反思 |
3.2 以“声调”为例谈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音研究的整合 |
3.2.1 声调的本质 |
3.2.2 汉语声调的发音特点 |
3.2.3 汉语声调的标调系统 |
3.2.4 汉语方言的声调语音规律 |
3.2.5 中外学者论“汉语声调的演变” |
3.2.6 “入声”之争 |
3.3 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整理 |
3.3.1 某些语法形式在各地的使用差异 |
3.3.2 各国汉学家对若干语法规则的不同观点 |
3.3.3 欧洲汉学家普遍忽略的汉语语法知识 |
3.4 选编欧美、日本汉语教材及中文原典的书面官话范例 |
3.4.1 筛选范围:标准北方书面官话材料 |
3.4.2 筛选入编:符合语法规范、排列顺序合理 |
3.5 个案研究:德国汉学家阿恩德对施密特的影响 |
3.5.1 阿恩德及其《官话手册》 |
3.5.2 两部教材的总体设计 |
3.5.3 以重音理论为例讨论施密特对阿恩德的取舍 |
3.6 个案研究:《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中国传统文献的改编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世界语言学发展进程中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4.1 施密特的汉语观 |
4.1.1 对汉语的两种定位 |
4.1.2 静态与动态、共时与历时 |
4.2 汉语语音史的构建:历史比较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的结合 |
4.2.1 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基础材料 |
4.2.2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辅音音变考察 |
4.2.3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元音音变考察 |
4.2.4 语言史的社会性——汉语官话的形成 |
4.2.5 语言现象的“类推作用”:汉语词根溯源问题 |
4.3 俄国语言学成果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 |
4.3.1 用“形式语法”思想分析汉语的词法 |
4.3.2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汉语与中国人的心理 |
4.3.3 波捷布尼亚及其弟子的句法思想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从语言教育及应用视角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5.1 一部“研究—学习—教学”三位一体的汉语教科书 |
5.2 从课程理论分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材料建构 |
5.2.1 横向组织:课程教学板块的功能分析 |
5.2.2 纵向组织:螺旋渐进的主题序列性 |
5.3 从应用语言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教学大纲 |
5.3.1 字词大纲及词汇控制 |
5.3.2 语法大纲及翻译训练 |
5.4 本章小结 |
余论 施密特《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价值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书影及相关影像资料 |
附录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序言及目录 |
附录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俄语字母注音表(含例字) |
附录4 阿恩德《官话手册》序言及目录 |
致谢 |
(2)小学中段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现状及策略探究 ——以昆明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错题管理能力是核心素养的理性诉求 |
2.开展错题管理是一线教学的现实需求 |
3.小学生缺乏错题管理的意识和行为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错题管理的国外研究 |
2.错题管理的国内研究 |
3.对错题管理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错题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
1.数学错题 |
2.错题管理 |
3.错题管理的维度划分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教材内容分析 |
二、小学中段数学错题管理的现状调查及错题分析 |
(一)调查研究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实施 |
3.调查对象 |
(二)小学中段数学错题管理的调查分析 |
1.学生错题管理观念态度的分析 |
2.学生错题管理行为的分析 |
3.学生错题管理策略的分析 |
(三)小学中段学生进行错题管理的经验总结 |
1.学生的错题管理的观念态度较好,能够认识到错题管理的作用 |
2.学习水平越好的班级进行错题管理的效果越好 |
3.成绩越好的学生错题管理的实施情况也就越好 |
4.女生在错题管理三个维度上的表现都优于男生 |
5.学生能够主动及时的改正错题,整体学习状态良好 |
(四)小学中段学生数学错题分析 |
1.“大数的认识”单元的错题 |
2.“角的度量”单元的错题 |
3.“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的错题 |
4.“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的错题 |
三、小学中段学生错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一)学生实施错题管理的观念态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
1.学生分享错题的态度不够积极 |
2.学生认为进行错题管理占用时间 |
3.学生对错题管理的理解浅表化 |
(二)学生实施错题管理的行为层面存在的问题 |
1.学生坚持收集错题的动力不足 |
2.学生定期复习错题的次数较少 |
3.学生探讨错题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错题知识有效整合 |
(三)学生实施错题管理的策略层面存在的问题 |
1.学生收集错题的方式不定,没有专门的错题本 |
2.学生对数学错题分类的标准不够清楚 |
3.学生对数学错题的归因不当 |
四、小学中段错题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学生层面 |
1.学生的错题管理动机不足 |
2.学生的错题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
3.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
(二)教师层面 |
1.指导学生进行错题管理的流程不够明确 |
2.不够重视学生的错题,忽视同类题型的强化训练 |
3.对学生错题管理的监管不到位 |
五、小学中段实施错题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一)从错题管理的观念态度层面提出的对策 |
1.召开主题班会,强化学生的错题管理态度 |
2.小组合作,推动学生积极分享错题 |
3.因材施教,开展结对帮扶和个别辅导 |
(二)从错题管理的行为层面提出的对策 |
1.有效整合复习课,促进知识结构化整合 |
2.重视错题的运用,强化同类错题的训练 |
3.开设数学“错题讲堂”,进行错题知识精讲 |
4.编制错题试卷,考察学生的错题掌握情况 |
(三)从错题管理的策略层面提出的对策 |
1.规范学生的数学错题管理流程 |
2.提供数学错题范本,规范错题管理要素 |
3.制定奖励制度,营造积极的错题管理氛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解题错误订正策略提出的现实性 |
1.1.2 解题错误存在的时代性与正常性 |
1.1.3 初中函数的重要性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2.1 错误(error or mistake) |
1.2.2 错题(Wrong question or Wrong answer) |
1.2.3 数学解题错误(Math error) |
1.2.4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
1.2.5 模型思想(Model idea) |
1.2.6 ACT-R理论(Adaptive Control Theory-Rational) |
1.2.7 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 |
1.2.8 教育实验(Educational Experiment)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问题 |
1.3.2 研究的内容 |
1.3.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 |
2.2 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2.1 解题错误的归因 |
2.2.2 解题错误的分类 |
2.2.3 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 |
2.3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3.1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分类 |
2.3.2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纠正策略 |
2.4 研究述评 |
第3章 研究理论与研究设计 |
3.1 研究理论——ACT-R理论 |
3.1.1 ACT-R理论的内容 |
3.1.2 ACT-R理论的教学启示 |
3.1.3 小结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对象 |
3.2.3 研究方法 |
3.2.4 研究工具及分析 |
3.2.5 研究的伦理 |
3.2.6 小结 |
第4章 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4.1.1 基本信息 |
4.1.2 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分析 |
4.1.3 学生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分析 |
4.1.4 学生在函数模块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
4.1.5 常规订正策略的现状分析 |
4.1.6 调查对象自述订正经历分析 |
4.1.7 调查对象提出的建议分析 |
4.2 调查的结论 |
第5章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分类及具体体现 |
5.1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来源 |
5.2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的分类与分析 |
5.2.1 知识性错误 |
5.2.2 逻辑性错误 |
5.2.3 策略性错误 |
5.2.4 无意识错误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ACT-R理论,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提出与检测 |
6.1 教学策略的提出 |
6.1.1 知识性错误——精致练习策略 |
6.1.2 逻辑性错误——熟能生巧策略 |
6.1.3 策略性错误——迁移与理解策略 |
6.1.4 无意识错误——检验反思策略 |
6.2 实验目的与设计 |
6.2.1 实验目的 |
6.2.2 实验设计 |
6.3 实验的过程 |
6.4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6.4.1 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及分析 |
6.4.2 教学策略对每种错误类型错误率的影响分析 |
6.4.3 教学策略对学生养成订正习惯、形成题后反思能力的研究 |
6.5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3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7.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2 研究反思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生函数模块学习问卷 |
附录B 中测试卷:二次函数章节考试卷 |
附录C 后测试卷:函数模块章节考试卷 |
附录D 实验组对照组三次考试成绩 |
附录E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
二、 研究问题 |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
三、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 概念界定 |
(一)核心概念 |
(二)相关概念 |
(三)小结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
三、 研究取向 |
(一)质的研究 |
(二)个案研究 |
四、 具体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观察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五)行动研究法 |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概念转变理论 |
(二)知识结构理论 |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
(一)教学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三、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确定研究对象 |
(三)制定行动计划 |
四、 行动实施 |
(一)系统提取 |
(二)揭示前概念 |
(三)激发元认知 |
(四)抽象概括 |
五、 效果检测 |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
六、 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反思不足 |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二、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制定行动计划 |
三、 行动实施 |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
四、 效果检测 |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
五、 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反思不足 |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二、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制定行动计划 |
三、 行动实施 |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
四、 效果检测 |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研究反思 |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
一、 研究结论 |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
二、 研究建议 |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
三、 研究不足 |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
四、 研究展望 |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基于iPad的初中生物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智慧课堂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智慧 |
2.1.2 智慧课堂 |
2.1.3 教学设计 |
2.2 理论依据 |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混合式学习理论 |
2.2.4 多元智能理论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问卷调查法 |
3.2.2 访谈法 |
3.2.3 行动研究法 |
3.2.4 统计分析法 |
3.3 研究工具 |
4 实践研究前中学生物智慧课堂应用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 智慧课堂师生使用平板情况 |
4.2 智慧课堂教学情况 |
5 初中生物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
5.1 初中生物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依据 |
5.1.1 依据课程标准 |
5.1.2 依据教材内容特点 |
5.1.3 依据智慧课堂具备的信息技术 |
5.1.4 依据支持智慧课堂教学的相关学习理论 |
5.2 初中生物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 |
5.2.1 学情诊断数据化原则 |
5.2.2 师生互动多元化原则 |
5.2.3 评价反馈及时化原则 |
5.3 不同课型的初中生物智慧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及案例 |
5.3.1 新授课的生物智慧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及案例 |
5.3.2 实验课的生物智慧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及案例 |
5.3.3 复习课的生物智慧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及案例 |
6 实践研究成效分析 |
6.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6.1.1 实践前后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况比较 |
6.1.2 实践前后学生的学习效率情况比较 |
6.1.3 实践前后学生的学习结果情况比较 |
6.2 教师访谈分析 |
7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锡林浩特市一中初中历史习题教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锡林浩特市一中初中历史习题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二、锡林浩特市一中初中历史习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二)教师访谈调查分析 |
(三)课堂观察 |
三、锡林浩特市一中初中历史习题教学问题分析 |
(一)对习题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 |
(二)习题教学时机有欠妥当 |
(三)师生互动质量不高 |
(四)习题的选取不够严谨 |
(五)习题利用率不高 |
(六)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待提升 |
四、锡林浩特市一中初中历史习题教学的改进建议 |
(一)全面认识习题教学目的 |
(二)严格把控习题的选取 |
(三)积极改善习题教学状态 |
(四)不断加强学法指导 |
(五)合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
(六)持续关注习题教学后的反馈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7)南昌大学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HSK3-5级水平的留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标点符号本体的研究 |
1.2.2 标点符号在国内中小学教学活动及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研究 |
1.2.3 标点符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
1.3 理论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第2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习得情况 |
2.1 调查目的和对象 |
2.1.1 调查目的 |
2.1.2 调查对象 |
2.2 调查方法 |
2.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2.3.1 标点使用情况分析 |
2.3.2 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
第3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存在的偏误类型 |
3.1 形体偏误 |
3.1.1 句号 |
3.1.2 逗号 |
3.1.3 顿号 |
3.1.4 问号 |
3.1.5 感叹号 |
3.1.6 冒号 |
3.1.7 引号 |
3.1.8 省略号 |
3.2 行款格式偏误 |
3.2.1 标点符号写在方格稿纸的竖线中间 |
3.2.2 中英文标点符号同时使用 |
3.2.3 行末标点标于下一行顶格 |
3.2.4 汉字和标点符号共用一格 |
3.2.5 点号书写位置不正确 |
3.2.6 在标点符号后面空一个单元格 |
3.2.7 省略号占格错误或未居中央书写 |
3.2.8 冒号与引号连用时分别占一格 |
3.2.9 在句末点号后方增添表情符号 |
3.2.10 全文缺少标点符号 |
3.3 功能使用偏误 |
3.3.1 句号 |
3.3.2 逗号 |
3.3.3 顿号 |
3.3.4 问号 |
3.3.5 叹号 |
3.3.6 冒号 |
3.3.7 引号 |
3.3.8 省略号 |
3.4 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情况 |
3.4.1 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范围有限 |
3.4.2 汉语标点符号形体偏误各不相同 |
3.4.3 汉语标点符号行款格式偏误具有共性 |
3.4.4 学习者的偏误具有个性化特点 |
3.4.5 三类偏误发生概率存在差异 |
小结 |
第4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偏误原因分析 |
4.1 学生因素 |
4.1.1 缺乏语言对比的自觉性 |
4.1.2 缺乏语法知识 |
4.1.3 受网络标点符号使用的影响 |
4.2 教师因素 |
4.2.1 标点符号教学所占比例小 |
4.2.2 多媒体课件的错误示范 |
4.2.3 教师缺乏国别化教学意识 |
4.3 教材因素 |
4.3.1 教材使用标点不规范 |
4.3.2 缺乏相应教学大纲指导作用 |
第5章 留学生标点符号教学建议 |
5.1 针对教学大纲制定者和书籍出版者的建议 |
5.1.1 将标点符号列入评估体系 |
5.1.2 按国别建立偏误语料库 |
5.1.3 教材编写中加入标点符号教学内容 |
5.1.4 出版适合留学生的标点符号普及性趣味读物 |
5.2 针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建议 |
5.2.1 加强语言对比意识重视语言差异 |
5.2.2 按照难度和习得顺序教授 |
5.3 针对具体教学方法的建议 |
5.3.1 使用方格进行标点符号书写训练 |
5.3.2 增加标点符号讲解的趣味性 |
5.3.3 将学习标点符号功能与朗诵紧密结合 |
5.3.4 教学设计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8)创意写作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创意写作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概述 |
三、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创意写作的内涵及价值研究 |
第一节 创意写作的内涵 |
一、创意写作的定义 |
二、创意写作的相关核心概念 |
第二节 创意写作与传统写作的区别 |
一、作文命题 |
二、教学方法 |
三、写作价值观 |
第三节 创意写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研究 |
一、语文课程价值 |
二、教学实践价值 |
第二章 中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中学写作教学现状 |
一、问卷调查 |
二、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当下中学作文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客观环境的制约与美好理想的愿景之间的矛盾 |
二、教学方法的陈旧与创新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
三、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矛盾 |
第三章 创意写作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创意写作主体 |
一、突破作家障碍 |
二、创意思维培养 |
第二节 创意写作训练 |
一、文类写作训练 |
二、感知写作训练 |
三、系统写作训练 |
四、专项技巧训练 |
第三节 创意写作模式 |
一、写作工坊制 |
二、过程写作法 |
第四章 创意写作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创生 |
第一节 创意写作从基础教育开始 |
一、教师访谈 |
二、实践行为比较 |
第二节 余一鸣老师个案研究 |
一、个性阅读与创意写作 |
二、课堂实录 |
三、个案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学写作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 B 中学写作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 C 基于余一鸣老师开展创意写作选修课采访提纲 |
附录 D 林同兵老师采访提纲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9)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第2章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
2.1 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2.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研究思路 |
3.6 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4章 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 |
4.1 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现状分析 |
4.2 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 |
4.3 信效度检验 |
第5章 对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改进策略 |
5.1 加强知识的理解 |
5.2 提高解题的能力 |
5.3 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 |
5.4 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与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初中生解三角形问题的错误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学生考试分析总结样例 |
致谢 |
(10)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 ——以石河子市S中学内高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内容 |
(一)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现状 |
(二)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原因 |
五、研究思路 |
六、核心概念界定 |
(一)新疆“内高班” |
(二)语篇错误 |
七、研究重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外语篇错误分析相关研究 |
二、国内语篇错误分析相关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语篇分析理论 |
(一)语篇的衔接 |
(二)语篇的连贯 |
(三)语篇结构与思维模式 |
二、错误分析理论 |
三、语言迁移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一)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类型特征及分布有哪些?… |
(二)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语料分析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三)Excel统计软件 |
(四)SPSS统计软件 |
五、研究变量与统计 |
六、研究过程 |
(一)语言材料搜集及分析 |
(二)调查问卷派发及汇总 |
(三)访谈的转写及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类型特征及分布 |
(一)衔接手段错误 |
(二)语义连贯错误 |
(三)语篇结构错误 |
二、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的主要原因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二)教师访谈的结果 |
(三)学生访谈的结果 |
(四)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一)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类型特征及分布 |
(二)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主要原因 |
二、教学建议与启示 |
(一)通过英汉对比,进行语篇分析,讲解英语语篇知识 |
(二)对比讲解的基础上,加强输入,巩固英语语篇知识 |
(三)认真选择教学评价,注意输出,引起学生重视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四、初一英语常见错误例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D]. 罗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小学中段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现状及策略探究 ——以昆明市S小学为例[D]. 陈金念. 大理大学, 2021(09)
- [3]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D]. 张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iPad的初中生物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D]. 郭婷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锡林浩特市一中初中历史习题教学调查研究[D]. 秦佳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南昌大学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HSK3-5级水平的留学生为例[D]. 胡珈铭. 南昌大学, 2020(01)
- [8]创意写作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霜.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D]. 李阳.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10]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 ——以石河子市S中学内高班为例[D]. 郭晓露. 石河子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