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营医院为什么不愿成为营利性医院(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生[1](2021)在《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启动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资源极大丰富,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为我国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医疗服务。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的主要供应者,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一直阻碍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事关居民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的开始,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其中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主要探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如医疗服务如何定价、财政补助的标准如何制定、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起付线和自付比如何设置来平衡“保大病”和“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两个目标,当支付方式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换后,预付制支付标准如何确定等。具体如下:第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因果关系图分析补偿机制改革实施前后公立医院的应对。研究发现,在资源投入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公立医院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如果财政补助减少,公立医院会减少社会职能产出、增加人均医疗服务量或增加人均药费进行应对;考虑社会效益后,政府应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第二,以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为例,估测预付制支付方式的支付标准。研究发现支付标准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分担的保留效用、患病的平均治疗成本和弥补医院亏损的风险成本。分担医院的保留效用具有一定的人数门槛,需要达到一定人数后达到规模经济,才能产生风险分担的作用。为有效实施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提出了对患者、公立医院、医保机构的建议。第三,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基于共同代理模型,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财政补贴标准及相应的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制定。研究发现政府为了激励公立医院在社会职能上付出更多努力,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职能进行了负向激励,即惩罚。这不仅导致患者获得医疗服务支付的成本超过了所获得的效用,导致“看病贵”,而且造成公立医院经济职能的供给减少,产生“看病难”。为了保证消费者均衡,医疗保险应对重症患者采用高起付线和低自付比,实现保大病;对轻症患者,应采用低起付线和高自付比,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第四,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公立医院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和竞争方式时的补偿标准。研究发现,当政府放松对医疗服务价格管制,由公立医院自主定价时,医疗保险的出现不仅会使医疗服务潜在的最高价格上升,而且会降低患者医疗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而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医疗服务供给量越大;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医疗服务供给量越小;在公立医院完全垄断市场供给条件下,公立医院存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可能。同时,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并不必然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改善质量的内容。如果改善质量对成本产生的净效应为负,则改善质量会降低医疗服务价格,而净效应为正,则会使医疗服务价格上升;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竞争可能不会提高质量、抑制价格上涨。在寡头市场——质量模型中,与公立寡头市场的均衡结果相比,混和寡头市场中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竞争使均衡结果出现四种可能情形,分别是:产量增加,质量投入增加,价格上涨;产量减少,质量投入减少,价格下降;产量增加、质量投入增加、价格下降;产量减少,质量投入减少,价格上涨。第五,利用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公立医院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在公立医院效率评价中,忽略公立医院社会职能产出会导致对公立医院效率的低估。在对公立医院2011-2018年生产效率评价中,发现改革效果不显着,且生产效率总体来说有小幅下降。在影响公立医院效率的因素中,财政补助对公立医院的效率变化影响不显着;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也未使公立医院效率得到改善;医疗服务价格对公立医院效率变化影响显着,但门诊服务价格和住院服务价格产生影响的方向相反。第六,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对公立医院效率的影响,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公立医院静态效率进行评价。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影响后,公立医院整体效率有改善,表明由于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存在,导致对公立医院效率的低估。降低门诊服务价格、提高住院服务价格、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需求,既有利于公立医院生产率提高,也有利于静态效率改善;但参保比例、财政补助和竞争对公立医院的生产率没有显着影响,而对公立医院静态效率既存在正向影响,又存在负向影响,最终结果是正负影响抵消,没有对公立医院效率产生显着影响。本研究有三点创新:首先,以医疗服务供给方的参与约束为条件,对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标准进行测算;其次,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进行分析,提出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并形成与财政补助、起付线、自付比等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再次,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产出变量共同纳入效率评价模型,对公立医院进行更准确的效率评测。
陈美琼[2](2019)在《厦门市加强民营医院监管研究》文中认为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我国民营医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至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而在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事业,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格局。这就要求了政府需要对医疗事业进行全面规划(包含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引导)、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政府监管职责。由于民营医院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机构数量已经超过公立医院,但公立医院仍然承担80%以上的医疗服务量。民营医院自我调节呈现乏力状态,政府应及时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促进卫生环境公平、发挥职能强化专业指导以及完善监管体制,协助民营医院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继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及政府规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收集新医改实施以来厦门市民营医院的卫生统计数据以及厦门市统计局对民营医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的成效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存在监管不足的根本原因:一是政府对民营医院定位不明确,二是监管缺乏独立性,三是监管机构内部机制不完善,四是政策制定参与机制不完善等。结合厦门市民营医院发展和监管问题以及原因的剖析,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做法,探讨厦门市应如何加强民营医院监管:首先建议政府转变观念,正视民营医院的作用;其次建议政府协助提升民营医院社会认同感;再者改革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制度;最后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桑琳琳[3](2019)在《我国医院管理集团的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已经成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伴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扩张迅速,并且在新医改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政策推动下,出现了以华润医疗、中信医疗、北大医疗、上海复星医药为代表的“四大”综合医院管理集团,也涌现出了以爱尔眼科为代表的民营专科医院集团。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还在不断扩大,在医疗产业爆发增长中,如何利用资本来更好地促进该产业地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健康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先从理论研究出发,广泛查阅、收集医院管理集团发展模式和融资方面相关研究资料,总结出医院管理集团新建医院、并购医院和托管医院的三种发展模式以及现有的融资方式。随后利用案例分析法,对“四大”医院管理集团的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出各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的优缺点、适用医院类型及适用发展阶段。其次通过分析美国HCA集团、集团和国内爱尔眼科集团的发展模式和融资特点,将爱尔眼科和“四大”中的复星医药和华润医疗进行横向对比,发现民营专科医院能够更快地实现扩张和资源整合,从而推导出现阶段社会资本应该以建设民营专科医院为切入点,进入医疗行业。最后在前面结论的基础上,就我国现阶段国情,设计出合理的医院管理集团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的方案,加以对安徽和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并且对其后续发展目标和融资方式提出建议。在现实发展中,医院管理集团应该结合自身的实力和目标来进行综合考量,采用多元化的发展组合模式、最优比例的融资方式来实现稳健扩张。
李迪[4](2019)在《民营医院在农村市场中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一个称谓,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村逐渐城市化,如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文明也向现代的城市文明转化等,它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和城市对比,我国农村在医疗卫生方面依然存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医疗相关知识等问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医疗事业的改革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补充力量,民营医院的出现改变了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的产品和质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最终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本文以民营医院为载体,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并分别从我国医疗人口、医疗购买力、医疗购买影响因素和农村医疗供给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医疗市场的现状。其次,基于民营医院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专业人才,综合实力,营销渠道,品牌形象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分析了现存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人员吸引力不足、资金严重不足、市场竞争不公平以及社会舆论存在偏见等情况。接着,运用营销学的4P理论针对营销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策略分析。最后,在以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为对象医院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分析市场确定目标人群,对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疗服务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营销策略和实施措施。通过翔实分析在农村市场营销中的4P策略,并根据现状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实证结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民营医院寻求提高农村市场营销的策略提供参考作用。
任飞[5](2019)在《社会正义视阈下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认为正义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古今中外的无数哲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学家都将社会正义作为理想社会的基本准则。当前,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价值追求,全面地嵌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卫生领域也不例外。政治学的正义研究与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正义理论的每一个重要成就都能够应用于生命健康领域。从历史经验来看,健康正义的实现依赖于国家对于全体社会成员健康保障的制度安排。而医疗服务作为健康保障的重要内容,国家对于医疗服务的制度安排是否符合正义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健康正义的实现程度。理想状态下,医疗服务是一种公共需要,应全部由国家通过制度安排予以保障。但现实中,当难以保障全部医疗服务时,国家通常是量力而行地选择部分医疗服务来向全民提供。而这部分医疗服务在国家制度安排下被赋予了公共物品的特性,可以称之为“基本医疗服务”。但不可忽视的是,基本医疗服务在使用时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和排他性。这就需要国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摒弃其私人物品属性,通过实现“规模效应”和提高“排他成本”来赋予其公共物品属性,才能体现健康正义。有鉴于此,政府遵循社会正义原则通过构建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公平,便成为应有之义。这种正义的制度安排便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从社会正义视阈对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行研究,首先需要梳理相关的理论缘起。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正义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差异性社会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重要价值。正义思想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内涵。罗尔斯的先验主义正义观和阿马蒂亚·森的社会现实主义正义观的理论养分的有机结合,为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实现路径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切实的操作指导。公共物品理论的学者们则告诉我们: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其供给的政府责任,同时提出了如何避免纯公共物品的“公共地悲剧”与准公共物品的“过度使用”和“拥挤效应”的思路。制度变迁理论对于原有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的深刻揭示,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对“集体行动逻辑”的阐释和政党、利益集团以及公共政策之间的传导作用分析,对于当前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具有直接的帮助。差异性社会理论对于我国社会的“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层”现象的描述以及“差异的正义”的论述,更加坚定了对于基本医疗服务的正义分配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第二章开始聚焦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进行研究。从我国当前医疗服务体系来看,政府无力将全部医疗服务转化为公共物品,仅能聚焦于基本医疗服务。这种现状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考量。从历史变迁来看,改革开放前的那种“国家统揽的、广覆盖式的、较低水平的、较强公平性”的医疗服务体系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政府和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逐步走向了市场化改革道路。虽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医疗服务公平性也出现了下降,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在城乡、地区、收入差异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不同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和获得能力都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因制度安排的缺陷被不断强化,更加凸显出我国医疗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与分配不均等问题的严峻性。经过认真反思,理论界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医疗服务需要重塑公益性。但局限于国家公共财政能力,我国并不宜实行英国式的全民免费医疗,只能选择保障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医的机会均等和结果公平,让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正义,成为我国医改的重要努力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自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拉开了帷幕,明确提出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作为基本原则,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健康公平”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党和政府也始终对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给予深切关注,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纳入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之中,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新医改无疑是合乎国情和符合正义原则的。但面对区域差异和强大的制度惯性,国家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显然难以一蹴而就。目前,新医改推行已十年,改革成效究竟如何?是否实现了改革目标?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正义原则?倘若不符合,如何改革才能推进正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在第三章中,本文基于社会正义原则对我国当前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虽然新医改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在社会正义方面仍存在四大缺憾:首先,基本医疗服务权利的正义缺憾。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缺乏法律保障,不同群体在“个体差异、社会地位、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行能力”存在着显着差异,权利平等并未能完全实现。其次,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正义缺憾。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仍存在医疗资源总量不充分、部分政策失灵和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医疗服务供给者逐利的行为逻辑未根本转变、人均医疗费用增速仍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利益集团吞噬了部分改革成效、地域和城乡之间资源配置失衡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错位。再次,基本医疗服务分配的正义缺憾。分级诊疗消亡后重塑艰难,无序就医严重阻碍了基本医疗服务分配时的机会均等。重塑分级诊疗体系的努力,如多点执业、医联体等制度,仍面临着制度壁垒和实践困境。最后,基本医疗服务支付的正义缺憾。我国最能体现正义原则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着“非全国统筹的俱乐部壁垒、平等原则下的公平缺失和非强制筹资破坏机会平等”等问题。这四个方面的缺憾表明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仍未完全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公平。那么符合社会正义原则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应当如何构建呢?第四章从国外主要典型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英国的国家包办型、美国的市场主导型、德国的政府主导型、新加坡的公私功能互补性)中提炼出有助于推进基本医疗服务正义分配的合理要素,即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分配公平、政府主导和尊重国情。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正义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应涵盖“权利正义、供给正义、秩序正义和保障正义”,即从法律上赋予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以区域纵向医联体为单元重塑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以强制性分级诊疗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分配公平、以逐步提高医保基金支付比例直至全额支付来保障结果公平。同时,通过对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执政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以及我国政府所具备的主导地位赋予了该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政治可行性,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公共财政能力的不断增强为加大基本医疗服务的财政投入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人民群众对于医保制度整合的期盼和改革风险的制度规避奠定了该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社会可行性。但正义缺憾的弥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彻底实现“权利正义、供给正义、秩序正义和保障正义”,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有着清晰的认识,要坚持“改革和稳定的平衡”原则统筹推进:第一是加快立法进程,赋予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第二是加快资源整合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强化供给对需求的引导作用;第三是实行强制性分级诊疗,以合理的程序设定化解无序就医难题;第四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体社会成员强制性参保,建立公平的医保筹资方式,同时逐步提高支付比例直至全额支付。面对资源整合时条块分割的路径依赖、差异性需求下的共识分裂、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潜规则引发的过度医疗风险和政策实施过程中特殊利益集团的渗透与绑架风险,实现基本医疗服务正义分配需要由中央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由改革相关方共同参与改革方案设计增强制度共识,以制度理性破除资源整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全国统筹增强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依赖监管机制创新切断过度医疗的诱因传导,形成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错位发展格局,才能最终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改革目标。
孟佳佳[6](2018)在《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建设及改进措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医疗服务行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民营医院若想在这种医疗市场环境下立足,首要任务就是树立自己的医院品牌,在这种背景下,品牌社群作为一个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赢得患者信任的新兴营销模式得到了民营医院管理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对品牌社群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如何利用构建有效的品牌社群来提升民营医院的品牌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由于国内学者研究品牌社群的时间较短,尚处于萌芽时期,无法指导民营医院构建完善合理有效的医院品牌社群。因此,本研究以笔者熟悉的医疗服务行业为例,通过对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的建设过程和改进措施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品牌社群对扩大民营医院品牌知名度的效用。本文以医疗服务行业现状为背景,将品牌社群的概念运用于BE民营医院营销管理策略中来。以品牌社群的相关概念做指导,采取理论与民营医院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文献查询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构建模型等方法,根据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的现状进行深入描述,归纳和分析了BE医院品牌社群建设方面的若干问题,并在品牌社群理论、消费体验和社会认同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BE医院品牌社群改进的部分建议,以期为BE医院以及其他营利性医院的品牌营销管理提供启示。本文认为,一所医院要构建一个完善、精细、合理、有效的医院品牌社群需要经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言而喻,因此构建一个成熟的品牌社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民营医院的核心应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利益出发,围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对民营医院股东、管理者、医护人员、患者等相关利益联系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提升民营医院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患者口碑,这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最后,本文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周翔[7](2017)在《宁夏BH国际医疗城盈利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的医院大都是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立非营利性的医院,目前国家允许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院建设,营利性医院大量出现,宁夏BH国际医疗城就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具有国有公立背景的营利性医院。本文以宁夏BH国际医疗城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盈利模式的研究现状、概念等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我国及宁夏的医疗服务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高端医疗服务市场的产生背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且系统分析了影响医院盈利模式构建的内外部因素。在医院体系目前整体依靠药品销售利润和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实现盈利的情况下,本文为宁夏BH国际医疗城构建出了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第三盈利模式”,一是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更具亲和力的品质医疗服务,让患者愿意在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条件下愿意为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端医疗平价化以增加医院的边际利润。二是引进更具备专业管理知识的第三方医疗管理团队,为医院提供管理方面的服务,尽量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增加收入并实现更好的盈利。三是拓展产业链,将高端医疗服务作为基本业务同时增加可以获得收入的服务和产品,同时利用协同效用,实现1+1>2的效益。
刘征远[8](2017)在《民营医院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R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相对于政府主管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诸多政策的制约。深化卫生改革,消除政策制约因素,扶持民营医院健康发展,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苏州市民营医院R医院为例,深入剖析了民营医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问题归纳为发展困难、社会存在偏见、自身建设薄弱,原因主要总结为政策制约、公众及媒体存在偏见、人才短缺、管理薄弱、医疗质量与安全有待改善、学科建设有待推进、社会责任感不强。通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了需要从政府、社会、民营医院自身三个方面来促进民营医院的健康发展,重要的是政府方面应推进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制定、落实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的政策。
周薇[9](2016)在《恒康医疗并购P医院动因与策略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均收入提高,城市化、老龄化以及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医疗服务容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缺陷日益显现,给整个医疗保障体系带来挑战与变革的要求。尽管我国医疗改革发生发展数十年,但全国约90%的医疗服务还是由公立医院提供,虽然国家投入与民众卫生消费逐年增多,但更多的是被消耗在公立体制运转的低效、重复建设的浪费中,民众本身并未实质性的感受到医疗服务提升对其带来的便利与获益。正因如此近五年以来,大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政策,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将更多现代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方法、理念与机制注入到医疗服务行业中,不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民众对医疗服务的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患者目前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实现“供给侧改革”,提升整体医疗健康产业的服务能级,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以上市公司恒康医疗集团并购P医院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并购相关理论和发展,然后分析梳理了目前国内医疗服务并购行业的现状与特征,再通过PEST模型分析了恒康并购医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来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目前的特有的行业发展情况、主要特征及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实现民营办医后遇到的种种问题与限制。随后,本文重点分析了恒康医疗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并购医疗服务企业的过程和选择标的的主要依据,也对比了其他上市公司已经发生的医院并购案例,接着通过并购动因理论,协同理论等分析了恒康并购P医院的并购动因,探讨了并购标的医院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并购风险,最后根据资本并购医疗服务企业,对医疗服务市场化进行了探讨。本文希望通过案例与实证的分析,有助于拟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企业了解其所面对的特殊情况与各种规则,希望能对其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晓婷[10](2015)在《乌鲁木齐市民营医院的运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民营医院的运行情况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常规统计资料,对乌鲁木齐市9家民营非营利医院和9家民营营利医院2012-2014年三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340名患者和95名医护人员分析影响民营非营利医院和民营营利医院发展的因素。结果:(1)民营医院卫生人力情况:18家民营医院中,共有2239名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年龄在25-29岁之间的占70.52%;学历结构以大专和大专以下(包括中专、中技、高中)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7.74%和39.44%;职称结构中以初级职称为主,占67.17%;(2)总收入情况:2012-2013年民营医院总收入和门诊收入呈正增长,急诊收入呈负增长。(3)总资产情况:民营非营利性医院的各类资产呈下降趋势,而民营营利性医院各类资产呈上升趋势;二级医院的资产规模大于一级医院,且三年内各类资产呈正增长;综合医院的资产规模大于专科医院,且三年内各类资产呈正增长。(4)民营医院资产负债情况:民营营利性医院的负债率在70%左右,非营利性医院的负债率在27%左右。一级医院的负债率大于二级医院,一级医院负债率三年内呈正增长,二级医院负债率呈负增长;专科医院负债率整体呈正增长,非专科医院负债率呈负增长。(5)床位使用情况:2012-2014年乌鲁木齐市民营医院的床位数呈正增长;民营非营利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70.89%)是民营营利性医院的(47.52%)1.5倍。一级医院的实有床位数低于二级医院,其余床位数均高于二级医院;综合医院的床位数整体高于专科医院。(6)设备拥有量情况:民营医院万元以上设备中以10万元以下设备为主;一级医院的万元以上设备量在逐年增加,二级医院的万元以上设备量在逐年下降;综合医院的万元以上设备均高于专科医院,一级医院的万元以上设备量呈正增长,二级医院万元以上设备量呈负增长。(7)房屋建筑面积情况:民营非营利性医院的房屋建筑面积和租用面积呈正增长,营利性医院的房屋建筑面积呈负增长,租用面积呈正增长。一级和二级医院的房屋建筑面积和租用面积均呈正增长。综合医院的房屋建筑面积是专科医院的6倍左右,两种医院的建筑面积和租用面积均呈正增长。(8)服务量情况:民营医院的门诊服务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急诊服务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二级医院的总诊疗人次和门诊人次均高于一级医院,一级和二级医院的总诊疗人次和门诊人次均呈正增长,急诊人次均呈负增长;非专科医院总诊疗人次和门诊人次均高于专科医院,专科医院和非专科医院的总诊疗人次和门诊人次均呈正增长,急诊人次呈负增长。(9)医护人员对所在民营医院的评价:医护人员认为民营医院的服务态度和医德医风较好的分别占总人数的96.84%和92.63%;认为民营医院存在较严重的过度治疗、滥收费,滥检查和夸大宣传,其分别占到总人数的3.16%、3.16%和7.37%;将近44.21%的医护人员认缺乏管理型人才;医护人员认为工资等报酬高和较高的仅占总人数的23.16%;(10)影响患者就诊意愿的因素分析: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和医疗设施对一般人群选择民营医院的影响为选择公立医院的1.857倍、0.506倍和2.352倍。结论:民营医院自身应引进人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单一收入形式,加强政府管理,更新经营理念,注重社会责任,加强自身的专业特长,建立完善的民营医院工资薪酬福利制度,促进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合作。
二、民营医院为什么不愿成为营利性医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营医院为什么不愿成为营利性医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公立医院 |
2.1.2 公益性 |
2.1.3 补偿机制 |
2.1.4 看病“贵”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市场失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2.2.5 博弈论 |
2.3 国内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
2.3.1 政府财政补助 |
2.3.2 医疗服务价格 |
2.3.3 医保支付方式 |
2.4 国外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
第3章 国内外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启示 |
3.1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历程 |
3.2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实践 |
3.2.1 江苏宿迁医改 |
3.2.2 陕西神木医改 |
3.2.3 福建三明医改 |
3.3 典型国家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启示 |
3.3.1 公费医疗保障模式——英国 |
3.3.2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德国 |
3.3.3 自费医疗保险模式——美国 |
3.3.4 强制性医疗储蓄模式——新加坡 |
3.3.5 对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与改革 |
4.1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 |
4.1.1 政府与公立医院 |
4.1.2 社会公众与公立医院 |
4.1.3 患者与公立医院 |
4.1.4 医保机构与公立医院 |
4.1.5 医药企业与公立医院 |
4.2 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 |
4.3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因果关系 |
4.3.1 取消“药品加成”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
4.3.2 财政补助收入减少后公立医院的对策 |
4.3.3 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
4.3.4 考虑社会效益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
4.4 补偿机制改革建议 |
4.4.1 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 |
4.4.2 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监管 |
4.4.3 合理测算医疗成本,确定服务价格 |
4.4.4 系统思考,形成合力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公立医院补偿标准估测与模型 |
5.1 按人头付费支付标准估测 |
5.1.1 按人头付费方式支付标准研究现状 |
5.1.2 按人头付费支付标准估测 |
5.1.3 实施按人头付费方式的要求 |
5.2 共同代理与公立医院补偿标准 |
5.2.1 公立医院补偿标准现状 |
5.2.2 共同代理基本假设与模型 |
5.2.3 委托人非合作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
5.2.4 委托人合作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
5.2.5 研究结果与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市场结构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系 |
6.1 市场结构与补偿标准 |
6.2 市场结构与竞争方式的选择 |
6.2.1 市场结构的选择 |
6.2.2 竞争方式的选择 |
6.3 垄断市场与补偿标准 |
6.3.1 垄断市场——市场份额模型 |
6.3.2 垄断市场——质量模型 |
6.4 寡头市场与补偿标准 |
6.4.1 寡头市场——市场份额模型 |
6.4.2 寡头市场——质量模型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对效率的影响 |
7.1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现状 |
7.2 补偿机制改革对公立医院生产效率的影响 |
7.2.1 相关文献回顾 |
7.2.2 研究方法、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7.2.3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估测 |
7.2.4 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7.2.5 结果及分析 |
7.3 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公立医院静态效率评价 |
7.3.1 三阶段DEA方法 |
7.3.2 投入、产出指标及影响因素的选择 |
7.3.3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
7.3.4 结果及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8.1.1 研究结论 |
8.1.2 政策建议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三阶段DEA中第二阶段松弛变量值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厦门市加强民营医院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民营医院 |
2.1.2 民营医院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政府失灵理论 |
2.2.3 政府规制理论 |
3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现状 |
3.1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主体及监管内容 |
3.2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方式及手段 |
3.3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成效 |
3.3.1 政策扶持下社会资本办医成长速度快 |
3.3.2 医疗服务多样化 |
3.3.3 医疗服务品质不断优化 |
4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问题 |
4.1.1 整体卫生规划有待加强 |
4.1.2 对民营医院发展缺乏有效引导 |
4.1.3 医疗领域人事管理制度缺陷 |
4.1.4 民营医院相关政策有失公平 |
4.1.5 政策落实度有待提高 |
4.2 厦门市民营医院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政府对民营医院定位不明确 |
4.2.2 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 |
4.2.3 政府监管机制不完善 |
4.2.4 政策制定参与机制不完善 |
5 国内外政府对民营医院的监管经验及启示 |
5.1 国外政府对民营医院的监管经验及启示 |
5.1.1 国外政府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立法保障 |
5.1.2 国外政府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
5.1.3 国外政府对民营医院监管的启示 |
5.2 国内政府对民营医院的监管经验及启示 |
5.2.1 东莞市对民营医院的监管经验 |
5.2.2 国内其他地市对民营医院的监管经验 |
5.2.3 国内政府对民营医院监管的启示 |
6 厦门市加强民营医院监管的政策建议 |
6.1 正视民营医院的作用 |
6.2 协助提升民营医院社会认同感 |
6.3 改革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制度 |
6.4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
6.5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3)我国医院管理集团的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的分类和定义 |
1.2.1 医院管理集团发展模式的定义和分类 |
1.2.2 融资的定义和分类 |
1.3 文献综述 |
1.3.1 医院管理集团发展模式的研究综述 |
1.3.2 国内外关于医院管理集团融资方式的研究综述 |
1.3.3 文献小结 |
1.4 研究方法 |
1.5 文章结构 |
第二章 医院管理集团的发展模式 |
2.1 发展模式之一:新建医院 |
2.2 发展模式之二:并购医院 |
2.2.1 华润医疗 |
2.2.2 复星医药 |
2.2.3 中信医疗 |
2.3 发展模式之三:托管医院 |
2.3.1 托管经营模式 |
2.3.2 IOT模式托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融资方式 |
3.1 银行贷款 |
3.1.1 政府贴息贷款 |
3.1.2 商业贷款 |
3.1.3 外国政府贷款 |
3.2 PPP融资 |
3.3 资产证券化 |
3.3.1 医院资产证券的定义和发展 |
3.3.2 医院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 |
3.3.3 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
3.3.4 “四大”中资产证券化的应用 |
3.4 股权融资 |
3.5 债券融资 |
3.6 融资租赁 |
3.6.1 医疗融资租赁的定义 |
3.6.2 医疗融资租赁的特点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内外医院管理集团的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 |
4.1 美国HCA集团 |
4.1.1 HCA集团的主要发展模式 |
4.1.2 HCA集团的融资特点 |
4.2 美国凯撒医疗集团 |
4.3 爱尔眼科 |
4.3.1 爱尔眼科的发展模式 |
4.3.2 爱尔眼科的主要融资特点 |
4.4 医院管理集团的经营状况对比 |
4.5 案例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医院管理集团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的设计方案 |
5.1 初期投资医院类型的选择 |
5.2 医院管理集团发展路线的确定 |
5.3 各发展阶段主要依赖的融资方案设计 |
5.3.1 初创阶段的融资方案 |
5.3.2 成长阶段的融资方案 |
5.3.3 扩张阶段 |
5.3.4 上市阶段 |
5.3.5 最优股债比例下全阶段初始团队收益情况分析 |
5.4 实际案例应用 |
5.4.1 医院情况简介 |
5.4.2 初创阶段(2012 年-2015 年) |
5.4.3 成长及扩张阶段(2015 年-2018 年) |
5.4.4 上市阶段(预期) |
5.4.5 债权融资情况 |
5.4.6 发展目标和融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民营医院在农村市场中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民营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2.2 民营医院营销的影响因素 |
1.2.3 民营医院营销策略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民营医院 |
2.1.2 农村医疗市场 |
2.1.3 医院市场营销 |
2.1.4 医疗消费行为 |
2.2 相关理论 |
2.2.1 4Ps理论 |
2.2.2 医院管理理论 |
3 农村医疗市场现状分析 |
3.1 医疗人口分析 |
3.2 医疗购买力分析 |
3.2.1 农村收入状况 |
3.2.2 可支配收入 |
3.3 医疗购买影响因素和供给分析 |
3.3.1 影响农村医疗购买的因素 |
3.3.2 农村医疗供给分析 |
4 民营医院营销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4.1 民营医院营销存在的问题 |
4.1.1 营销人才缺乏 |
4.1.2 综合性不强 |
4.1.3 营销渠道单一 |
4.1.4 品牌形象不高 |
4.2 民营医院营销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
4.2.1 人员吸引力不足 |
4.2.2 资金严重不足 |
4.2.3 市场竞争不公平 |
4.2.4 社会舆论有偏见 |
5 民营医院农村市场营销的策略分析 |
5.1 产品策略 |
5.1.1 医疗服务产品化 |
5.1.2 医疗产品差异化 |
5.1.3 医疗产品农村化 |
5.2 价格策略 |
5.2.1 医疗定价差异化 |
5.2.2 部分项目自主定价 |
5.2.3 提供免费项目和拓宽医保报销 |
5.3 渠道策略 |
5.3.1 提供社区医疗产品 |
5.3.2 开展联合医疗服务 |
5.3.3 民营医院集团开设农村医院分院 |
5.4 促销策略 |
5.4.1 公共关系 |
5.4.2 广告宣传 |
5.4.3 人员推销 |
5.4.4 销售促进 |
6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农村市场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
6.1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概况 |
6.2 爱尔眼科市场分析 |
6.3 产品差异化策略 |
6.4 灵活价格策略 |
6.5 分级连锁经营策略 |
6.6 公益促销策略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社会正义视阈下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和研究价值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价值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 |
三、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主要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主要概念的界定 |
(一)医疗服务 |
(二)基本医疗服务 |
(三)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
(四)基本医疗保障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基础 |
一、社会正义理论: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 |
(一)正义的理论溯源 |
(二)罗尔斯的先验制度主义正义观 |
(三)阿马蒂亚·森的社会现实主义正义观 |
二、公共物品理论: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政府责任 |
(一)公共物品的内涵与特征 |
(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共物品”性质与政府主导的必然性 |
三、制度变迁理论: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路径分析 |
(一)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
四、公共选择理论: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障碍分析 |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集体行动的困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 |
(三)政治承诺、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的传导逻辑 |
五、差异性社会理论:基本医疗服务的正义与社会差异的弥合 |
(一)社会形态理论与差异性社会理论的提出 |
(二)差异性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路径 |
(三)基本医疗服务的正义具有社会差异的弥合功能 |
第二章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历史变迁 |
一、国家与社会同构一体时期的医疗服务体系 |
二、国家和社会有限分离过程中的医疗服务体系 |
(一)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变革 |
(二)基本医疗服务分配的变革 |
(三)基本医疗服务支付的变革 |
第三章 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正义缺憾 |
一、基本医疗服务权利的正义缺憾:缺乏法律保障 |
二、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正义缺憾:破坏机会均等 |
(一)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凸显正义诉求 |
(二)改革举措存在政府失灵 |
(三)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
三、基本医疗服务分配的正义缺憾:破坏过程平等 |
(一)无序就医破坏程序正义 |
(二)分级诊疗体系重塑障碍重重 |
(三)医疗资源下沉陷入困境 |
四、基本医疗服务支付的正义缺憾:破坏结果公平 |
(一)基于身份的“二元”制度设计破坏公平性 |
(二)基本医疗保险的“平等”和“公平”困局 |
(三)信息不对称下医保支付方式的外部效应 |
第四章 国外医疗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
一、国外典型医疗服务体系 |
(一)英国:国家包办型医疗服务体系 |
(二)美国:市场主导型医疗服务体系 |
(三)德国:政府主导型医疗服务体系 |
(四)新加坡:公私功能互补型医疗服务体系 |
二、国外典型医疗服务体系的比较分析 |
三、国外典型医疗服务体系的正义要素 |
(一)权利公平:人人享有医疗服务的政治表达 |
(二)国家主导:医疗服务制度安排的政府责任 |
(三)有序就医:限制患者的自由选择权 |
(四)结果公平: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向 |
(五)尊重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的基本原则 |
第五章 社会正义导向型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 |
一、构建社会正义导向型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
(一)差异性社会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诉求 |
(二)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
二、社会正义导向型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 |
(一)权利正义:从法律上赋予人民平等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 |
(二)供给正义:以区域纵向医联体为单元重塑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体系 |
(三)秩序正义:以强制性分级诊疗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分配公平 |
(四)保障正义:以支付方式改革为核心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
三、构建社会正义导向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一)政治可行性:执政党庄严的政治承诺与政府主导地位 |
(二)经济可行性:公共财政能力的增强与医疗费用的结构分析 |
(三)社会可行性:人民群众的接受度与公共物品的负外部效应 |
第六章 推进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走向正义的路径思考 |
一、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推进步骤 |
(一)推进原则:改革和稳定的平衡 |
(二)推进步骤:供给、分配和支付改革协同推进 |
二、推进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走向正义的障碍分析 |
(一)资源整合障碍:条块分割的路径依赖 |
(二)差异性需求:共识分裂、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三)过度医疗风险:利益驱动下的潜规则 |
(四)政策实施风险:特殊利益集团的渗透与绑架 |
三、推进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走向正义的政策建议 |
(一)加强顶层设计:中央政府主导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改革 |
(二)增强社会参与:多方共同参与改革方案的细节设计 |
(三)强化制度理性:破除资源整合的体制机制障碍 |
(四)医保全国统筹:增强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
(五)创新监管机制:切断过度医疗的诱因传导 |
(六)转变发展定位: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6)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建设及改进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用价值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品牌社群理论 |
一、品牌社群内涵 |
二、品牌社群的形成 |
三、品牌社群的作用 |
第二节 消费体验理论 |
第三节 社会认同理论 |
一、社会认同概念 |
二、社会认同的心理过程 |
三、社会认同和社会结构 |
四、社会认同理论的发展 |
第三章 BE民营医院及其品牌构建现状 |
第一节 BE民营医院背景及基本情况 |
一、民营医院背景 |
二、BE民营医院基本情况 |
第二节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构建的历程 |
一、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构建初始发展阶段 |
二、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构建探索发展阶段 |
三、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构建融合发展阶段 |
第三节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的特征 |
第四章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一节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构建存在的问题 |
一、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与医院实际结合不够 |
二、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与患者联系不够紧密 |
三、BE民营医院营销部门圈粉能力有待提高 |
四、BE民营医院品牌形象需要完善统一 |
五、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活动缺乏创新 |
第二节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构建问题原因分析 |
一、对医院品牌社群理解不深刻重视程度不高 |
二、医院内部科室间沟通协调有待加强 |
三、医院品牌社群构建工作缺乏策划和创新设计 |
四、医院品牌社群构建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
五、医院品牌社群构建的目的 |
第五章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的改进 |
第一节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改进的目的 |
一、与医院品牌内涵融合 |
二、与医院营销战略融合 |
三、秉承“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医院服务理念 |
四、以医院社群活动为载体打造医院营销团队 |
五、树立医院品牌形象 |
六、组织医院品牌社群活动 |
七、解决医患关系问题 |
八、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建医疗服务品牌 |
九、维系患者对于医院品牌的忠诚度 |
第二节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改进的原则 |
一、以人为本 |
二、救死扶伤 |
三、求真务实 |
四、追求卓越 |
第三节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改进的策略 |
一、关键患者 |
二、患者的共同意识 |
三、患者的共同仪式、活动 |
四、道德和社群责任感 |
第六章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改进的保障 |
第一节 正确处理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构建的几个关系 |
一、医院股东之间关系及股东与政府间的关系 |
二、医院管理层与医务工作者的关系 |
三、医院内部科室之间的关系 |
四、医院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关系 |
五、院内院外患者与患者间的关系 |
第二节 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改进的保障措施 |
一、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
二、医院内部制度保障 |
三、建立衡量医院品牌社群的价值体系 |
四、确保人力物力及资金投入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宁夏BH国际医疗城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结构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盈利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节 盈利模式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三章 我国医疗服务相关市场情况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宁夏医疗服务市场情况分析 |
第三节 高端医疗服务市场情况分析 |
第四章 盈利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医院盈利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宁夏BH国际医疗城盈利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宁夏BH国际医疗城盈利模式设计 |
第一节 我国医院盈利模式的现状 |
第二节 宁夏BH国际医疗城的盈利模式设计 |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结论的启示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民营医院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R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工具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医院 |
二、民营医院 |
三、医疗服务体系 |
第二节 基本理论工具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三、战略管理理论 |
第二章 民营医院运行现状—以苏州R医院为例 |
第一节 我国民营医院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 |
一、我国民营医院发展历程 |
二、我国民营医院运行现状 |
第二节 苏州R医院运行现状及特点 |
一、苏州R医院运行现状 |
二、苏州R医院的特点 |
第三章 苏州R医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发展困难 |
一、政策制约 |
二、政策落实有限 |
第二节 社会存在偏见 |
一、公众的偏见 |
二、媒体的偏见 |
三、资本的偏见 |
第三节 自身建设薄弱 |
一、人才短缺 |
二、管理薄弱 |
三、医疗质量有待提高 |
四、医疗安全形势严峻 |
五、学科建设有待推进 |
六、社会责任感不强 |
第四章 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策略思考 |
第一节 政府层面 |
一、推进供给侧改革 |
二、保障政策落实 |
第二节 社会层面 |
一、消除社会偏见 |
二、引导媒体公平公正报导 |
三、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医 |
第三节 医院层面 |
一、加强人才建设 |
二、提高管理水平 |
三、改进医疗质量 |
四、保障医疗安全 |
五、推进学科建设 |
六、承担社会责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恒康医疗并购P医院动因与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介绍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采用的分析方法 |
1.4 论文的结构与框架 |
第2章 企业并购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企业并购的内涵界定 |
2.1.1 企业并购的定义 |
2.1.2 企业并购的分类 |
2.2 企业并购的主要理论 |
2.2.1 并购动因 |
2.2.2 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
2.3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并购现状 |
2.3.1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企业并购总体情况 |
2.3.2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并购现状分析 |
第3章 恒康医疗并购P医院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 政策与法律环境 |
3.1.1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
3.1.2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相关政策 |
3.1.3 分级诊疗政策 |
3.2 社会文化 |
3.3 经济环境 |
3.3.1 国内经济环境发展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 |
3.3.2 社会资本办医的趋势逐渐显现 |
3.3.3 医药制造行业增速减缓 |
3.4 科学技术 |
3.4.1 人力资源资源相关医疗技术情况 |
3.4.2 科技发展带来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3.5 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环境与需求情况 |
3.5.1 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整体情况与发展趋势 |
3.5.2 医疗服务行业特点 |
3.6 民营医院发展面临问题 |
3.6.1 政策公平性 |
3.6.2 融资途径少资金成本高 |
3.6.3 税务成本高 |
3.6.4 人力资源短缺 |
第4章 恒康医疗投资并购 P 医院的案例分析 |
4.1 并购主体双方背景分析 |
4.1.1 恒康医疗集团简介 |
4.1.2 P医院介绍 |
4.1.3 P医院经营与财务情况 |
4.2 并购动因分析 |
4.2.1 恒康医疗集团的并购动因 |
4.2.2 P医院被并购动因 |
4.3 恒康医疗并购策略选择分析 |
4.3.1 上市公司投资并购选择 |
4.3.2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失败情况 |
4.3.3 恒康医疗医院并购情况 |
4.4 并购P医院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应对 |
4.4.1 系统性风险 |
4.4.2 非系统性风险 |
第5章 医疗服务市场化问题探讨 |
5.1 医疗服务业市场化态势 |
5.1.1 医疗改革历史与现状 |
5.1.2 医疗服务市场化趋势 |
5.2 医疗服务市场化解决方案 |
5.3 医疗服务市场化政策建议 |
5.4 其他问题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乌鲁木齐市民营医院的运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民营医院的选择 |
1.2 民营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的选择 |
1.3 一般人群的选择 |
2 研究内容 |
2.1 乌鲁木齐市民营医院的运行情况 |
2.2 95名民营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情况 |
2.3 一般人群的问卷调查情况 |
3 研究方法 |
3.1 问卷调查法 |
3.2 资料分析法 |
4 质量控制 |
4.1 设计阶段 |
4.2 调查员的选择 |
4.3 资料的收集 |
4.4 资料整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个人简历 |
四、民营医院为什么不愿成为营利性医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D]. 陈振生. 南昌大学, 2021(02)
- [2]厦门市加强民营医院监管研究[D]. 陈美琼.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3]我国医院管理集团的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研究[D]. 桑琳琳. 东南大学, 2019(06)
- [4]民营医院在农村市场中的营销策略研究[D]. 李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5]社会正义视阈下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D]. 任飞. 苏州大学, 2019(06)
- [6]BE民营医院品牌社群建设及改进措施研究[D]. 孟佳佳. 安徽财经大学, 2018(09)
- [7]宁夏BH国际医疗城盈利模式研究[D]. 周翔. 宁夏大学, 2017(02)
- [8]民营医院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苏州R医院为例[D]. 刘征远. 苏州大学, 2017(07)
- [9]恒康医疗并购P医院动因与策略分析[D]. 周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8)
- [10]乌鲁木齐市民营医院的运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晓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