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郭欣[1](2021)在《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国家陆续印发了一系列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性的文件,明显加快了我国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新时代对国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这两项工作。因此,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展开更深入地研究与分析,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迫切需要。RS行政单位作为县政府服务与保障民生的窗口单位,比省、市级行政单位联系民生更紧密,服务群众更直接。客观来讲,其内部控制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其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本文立足于RS行政单位实际,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采集、整理和分析了国内外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资料,为分析并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2)基于行政单位内控相关理论和现行规定,分别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分析了该单位的内控现状;(3)组织单位内部及邀请同类型其他单位利用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对该单位的内控实施情况进行赋分,通过对比扣分指标以及梳理流程图漏洞,发现其内部控制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方面分别存在的问题;(4)将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及内控五要素与该单位实际进行联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5)针对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由于本人在专业知识及实务经验方面的欠缺,对内控体系的认知水平还较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求教和探讨。由于条件的限制,本人仅针对RS行政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单一,未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故了解到的情况存在局限性,所查找的问题及提出的措施不够全面具体。今后,我将进一步增加对行政单位内控问题调研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指导意见的研究,不断提升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素养,继续探索内控的评价模式、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分析,进而提出更多合理可行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吴益兵,廖义刚[2](2021)在《国家能力视角下的政府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政府内部控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以及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政府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福山的国家建构理论和王绍光国家能力理论为基础,可建立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政府内部控制框架。该政府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定义:基础性国家能力目标、国家公共管理能力目标和国家治理能力目标。在该体系中,政府内部控制要素同样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对控制的监督。政府内部控制的范围除了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政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之外,还应该包括政府部门一般业务的内部控制。
卢岩[3](2020)在《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提出早在2002年《政府采购法》颁布之时,立法者就以禁止性规范的方式对于限制外地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在采购活动中设置歧视性条件等限制竞争行为予以了否定。随后出台的《反垄断法》也将此类行为纳入其中。2015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更是以列举的方式将众多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逐一明确。近年来,随着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构建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实施,政府采购领域,尤其是地方政府采购活动中的限制竞争行为再次受到关注。2019年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暂行规定》以及2020年推出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都把这一问题作为规制重点,对其重视程度由此可见。并可以据此认为,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是理论研究及其执法实践活动中的重点问题。政府采购是以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代表的国家机关以及直接、间接接受政府控制的特定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为实现政府职能或公共服务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使用财政性资金和财政性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在市场上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依据主体范围的不同,政府采购可以分为中央政府采购与地方政府采购。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使用资金的来源不同,即中央政府采购使用的中央财政资金,所统筹的是全国性事务,地方政府采购使用的是地方财政资金,所针对的是地方性事务。由此导致二者在限制竞争时的表现存在较大不同,地方政府在采购时表现出强烈的本地采购倾向。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是指在地方政府采购过程中,采购人等凭借行政权力实施的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它因采购主体的行政性、采购资金的公共性等特征而满足一般行政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又因破坏了采购市场中特有的竞争秩序而成为行政垄断行为。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呈现出制度性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有时具有歧视性抽象采购政策的指引,或表现对于采购程序规则的违反,或表现为对于采购实质规范的破坏,在本质上一种行政权力的异化。这种异化既可能源自行政权力的对于采购活动的不当介入,也可能是由采购人与供应商的恶意串通所致。其具体限制问题的表象在于规避公开招标、设立歧视性条款、构筑信息壁垒、倾向性评标、指定交易等个案中的限制竞争,而表象的背后则是地方利益集团、财政分权等深层的制度缺陷问题。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也是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直接破坏,割裂采购市场的统一性,背离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求,导致提高采购效率、实现物有所值等经济性目标的落空,造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护环境等政策性价值目标的扭曲,更使得宏观经济调控、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重大采购目标难以实现。此外,它还损害了包括外地经营者和本地居民在内的多方主体利益,并加剧了采购中的腐败问题。由此,需要以规制的手段对于其施以某种控制、约束和指引。而法律作为一种既定、统一、普适且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准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法律规制是基于法律规范对行为实施的控制、约束和引导。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作为一种规范性规制,是以正义、国家干预、公平竞争、政府采购市场规制、激励性规制等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政府采购法》《反垄断法》等法律制度以及公平竞争审查、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中的相关规定为制度、政策基础,对于政府采购活动整个过程进行的规范和控制,而法律规制的重点在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为了实现更好的规制效果,法律规制自身也在不断演进之中,并已从立法之初的笼统、模糊与概括到如今的系统、准确与规范,相对完整的规制体系业已初步建立并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抽象采购政策与具体实施行为的规制、具体实施行为中的控权规制与执法规制等事前、事中、事后的规制,以及以《政府采购法》为主导,兼有《反垄断法》《预算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的规制模式。并具体表现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含有抽象采购政策中的反竞争因素;以采购程序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专家评审制度等从事前规制的角度防止具体采购活动之中行政权力的异化,以质疑、投诉与后续执法制度等从事中与事后规制的角度对于个案中的违法行为予以纠正、救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严重性由此可见。然而,现行制度设计下的法律规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法律竞合依然存在,《反垄断法》对于管辖权的让渡存在立法疏漏,导致其与《政府采购法》仍存冲突,且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实践中亦偶有越界之嫌;界定标准有待完善,程序规范对于实质违法的界定存在干扰,以“滥用行政权力”为构成的行为要件有时难以界定;责任设置有所失衡,财产责任只及于单位而不涉及个人,致使行为与责任缺乏对等,个人违法单位担责等现象时有发生;规制模式尚显不足,始终无法走出自纠式规制的困境;竞争模式存在局限,强调市场的开放性而忽略了对地方利益的合理保护,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地位不平等的问题有待深入解决,集中采购机构代理市场也亟待开放。因此,应对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予以完善。对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应以公平正义、秩序与调控的价值理念为指引,并融合国际法律的规制理念,构建国际与国内的双层法律规制制度体系,协调国内法律的适用冲突。在此基础上,采取控制式规制与激励式规制二元并立的规制模式。控制式规制是最传统的法律规制模式,也是现行法律制度在对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制时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对其适用需要首先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这种完善应沿着“主体——行为——结果”的基本逻辑进路展开,并表现为:就规制的主体而言,应赋予反垄断执法机构介入权,使其能够在财政部门拒绝依法履行职权时实现补充救济;就规制的行为而言,应实施结果导向型的行为界定标准,避免程序对于行为界定的干扰,并在必要时对于行为结果进行竞争分析;就规制的结果而言,应强化法律责任,以增加政治问责和实行“双罚制”的方式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追责,同时,增设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及内控制度的相关责任,以提高违法成本的方式对相关人员形成威慑和有效制裁。而激励式规制乃是控制式规制的重要补充,其侧重于通过奖励、扶持等刺激与鼓励手段,调动被规制者实施某些行为的积极性。对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而言,激励式规制是一条全新进路,其制度的构建应包括:增加地方政府采购绩效激励制度,改变过去唯“GDP”论的官员政绩考核标准,将竞争秩序的影响因素纳入法治建设成效参考因子,以此削弱其与采购中的本地利益的联系;利用赋予特殊保护性采购合法性的方式抑制政府采购中的地方保护问题;建立集中采购竞争机制,削弱集中采购竞争机构与地方利益之间的联系;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调动舆论监督和第三方机构监督的积极性。对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充满现实意义。在理论上,弥补了当前理论研究中的空白,且对于公平竞争审查、政府采购、行政垄断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亦有裨益。在实践中,除了可以更好地实现规制外,还能为《政府采购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的修订提供思路。
王意林[4](2020)在《XZ职业技术学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发布“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50所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这一政策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XZ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属于市属职业学院,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忻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高校的经济活动包括预算编制、资产管理、采购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多个环节。其中,预算编制是高校运行的基础,因此预算管理对于高校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XZ职业技术学院对预决算管理、不相容职务分离、资产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并形成了内部控制规范文件,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然不够成熟,在设计和运行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理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穿行测试法、问卷调查法等从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规范性和运行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分析发现XZ职业技术学院预算编制缺乏战略导向,控制环境薄弱,执行过程不规范,缺乏完整的事后绩效考核以及预算监督体系,同时也缺乏顺畅的内、外部沟通。继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即XZ学院应当建立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优化控制环境,强化事中控制、调整,健全预算考核机制,完善学院预算监督体系。希望本文能够为高职院校建立健全预算业务的内部控制提供借鉴。
胡云卿[5](2020)在《D国际学校的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民办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十分盛行,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教育体系日渐完善。自2002年12月28日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来,我国民办教育迅猛发展,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都取得显着进步。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76万所,占全国比重34.57%。预期至2020年,民办教育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36万亿元,至202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5万亿元,并实现10.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民办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国内关于民办教育的内部管理也逐渐重视起来,但是国内相关的规定相对笼统,在实际中执行困难,效果不佳;加之国内的研究更多还是关于营利性民办高等院校,注重非盈利民办学校的比较少。可以说,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并没有跟上高速发展的脚步,尤其是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明显不够。在此背景下,本文以D国际学校为例,对其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并据此提出改进措施。本文在分析现状时,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体系理论做为指导,从业务流程是否存在漏洞、风险识别是否全面、内控措施是否健全等角度,分析D国际学校在内部控制上的现状,发现其问题主要来源于制度设计不足、缺乏激励监督、人员配置不合理、信息沟通平台管理不善这四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我国民办学校的现状,我们从民办学校内部控制的具体设计、可能出现的漏洞和风险控制对策等几个方面优化D国际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对单位层面存在的问题规划了优化方案和改进要点,并且重新设计了六个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制度,指出相应的风险关键点及其应对方法。最后,我们提出了四个保障措施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分别为:考评内部控制、编制相关手册、建立良好氛围和提高风险意识。通过对案例的解剖,我们探究了D国际学校的内部控制问题,这也可能是国内民办学校在这方面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D国际学校自身的发展,能够保障学校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也能够使D国际学校有效防御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加强资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丰富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理论研究。
杨筱[6](2020)在《A基层乡镇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内部控制是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必然需求,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政府内部控制建设应适应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需要,改进政府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国内外不少研究和实践表明,良好的政府内部控制能够明显地改善政府绩效、提升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防范舞弊和腐败。我国自2012年起由上及下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广内部控制建设,到目前为止,在县市级以下的乡镇政府也建设了内部控制制度。不过,不少实践也表明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人员内控意识不强、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违规成本较低、制度建设不合单位实际等问题。为了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和进行改善,必须要先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作出评价,在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上,再探讨问题和改进方法。本文以A基层乡镇政府为案例,构筑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通过专家征询和33位内控参与人员的问卷调查,确定了指标权重和评语集,对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的内控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价,在结合评价结果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该乡镇政府内部控制在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风险管理、监督和评价、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制度执行等方面的缺陷,分析了内在原因,并在考虑内在原因的情况下,对该镇政府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岗位权限设置、风险控制工作机制、监督和评价机制、业务流程、内控措施设计等方面作出了优化建议。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帮助该政府改进自身内部控制工作,对类似的基层乡镇政府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和优化具有启迪意义。
邵静芝[7](2020)在《财政监督视角下扬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行政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管理者、组织者、推动者,其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资金。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至关重要。2012年12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拉开了从国家层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序幕。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行政效率,良好的内控管理既有赖于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又有赖于对内控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作为内控管理的推行者和监督者,从财政监督的视角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运用控制理论、权力监督理论和内部控制COSO框架理论,从财政监督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扬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面上”情况的分析和N单位“点上”案例的解剖,发现扬州市行政事业单位既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监督考核流于形式等“面上”的问题,又存在内控管理执行不严格、顽固问题屡改屡犯等“点上”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的完善对策:一是由财政部门指导和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加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二是由财政部门和纪检部门联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监督考核,强化结果运用;三是建立“红、黑名单”,倒逼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内控管理制度;四是不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对屡改屡犯的“顽疾”开展专项整治予以根除。
孙一璠[8](2020)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以A医院为例》文中指出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医疗行业的改革也随之而来,公立医院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而对其实施效果的检验就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2014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在全国开始试行,该规范为我国公立医院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基础框架。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与研究,并根据文献对内部控制以及医院内部控制的有关概念和理论依据做出了界定;其次参考前人对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所采用的原则、方法,以2016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为指导,在单位层面选取了16个指标,业务层面选取了19个指标,共计35个具体指标构建出A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两两打分表的数据结合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专家对A医院内部控的评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研究,本文的结论部分得出了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评价均为“良好”,说明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层面是较为合理的,但是具体的运行效果不太理想。根据研究结论,在文章的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戴双双[9](2020)在《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合同管理作为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业务流程长、影响面大、涉及利益复杂等特点。随着高校规模日益扩大,业务范畴越来越广且愈加繁杂,伴随签订合同而来的风险,造成教育事业发展发生经济损失的几率越来越大,由此借助合同或协议来对权力进行约束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因此如何完善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X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展开研究。首先,整理并归纳了高校内部控制和合同管理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其次,基于控制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围绕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已建立相关制度、合同管理主要流程和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规范性四方面,详细介绍了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现状。再次,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打分法以及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分析,从中挖掘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及执行方面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合同对象资信审查不严格、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审核管理执行缺陷等,并依据以上问题分析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存在问题的成因。最后,结合教育部发布的内控指南要求,针对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建议,建议包括增强合同管理意识、完善关键岗位管理、健全内控制度等方面内容。通过对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不仅能够丰富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研究内容,也期望对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效果提升有所帮助,同时为其他高校内控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齐冰昱[10](2020)在《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以K高校为例》文中指出高校,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成员,负责人才培养,担负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多项职能。2012年国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颁行试行版的内部控制规范,自此国内高校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将内部控制体系引入其中,尽管如此,高校却依然频频发生贪腐、滥用职权、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这充分的证实内部控制在高校的实施并未取得理想效果。追溯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将其归结为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内部控制运行不力,同时缺乏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重要因子。基于此,在高校内部如何强化内部控制实施力度、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运行,已成为摆在高校审计部门一项刻不容缓的新任务。借助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使高校审计部门了解、认知、掌握高校建设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并对其是否合理、有效作出评价,将极大的推动高校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发展步伐,有助于内部控制作用的最大化发挥。本文选择K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关案例资料后发现,由于K高校针对内部控制并未构建起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文字资料,不便于其合理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构建起对应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为指标赋以权重,并展开检验,并对构建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运用,对K高校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对其内部控制建设以及运行效果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论,针对评价结论提出改进意见。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 |
2.1.2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及原则 |
2.1.3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及要素 |
2.1.4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活动 |
2.1.5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3 国家治理理论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
3.1 RS行政单位基本情况 |
3.1.1 RS行政单位主要职能 |
3.1.2 RS行政单位组织架构 |
3.1.3 RS行政单位财务收支总体情况 |
3.2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
3.2.1 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
3.2.2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
3.2.3 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
3.2.4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
3.2.5 会计信息的编报情况 |
3.3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
3.3.1 预算管理情况 |
3.3.2 收支管理情况 |
3.3.3 资产管理情况 |
3.3.4 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
第四章 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评价 |
4.1.1 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开展步骤 |
4.1.2 评分表指标设置及分值分配 |
4.1.3 评分结果 |
4.1.4 扣分原因 |
4.2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2.1 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方面 |
4.2.2 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方面 |
4.2.3 权力运行的制约方面 |
4.2.4 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方面 |
4.2.5 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方面 |
4.2.6 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方面 |
4.3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3.1 预算业务 |
4.3.2 收支业务 |
4.3.3 资产管理 |
4.3.4 建设项目管理 |
4.4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
4.4.1 管理当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
4.4.2 风险评估体系缺失 |
4.4.3 缺少控制活动 |
4.4.4 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
4.4.5 缺乏有效内部监督与考核 |
第五章 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改进方案 |
5.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改进方案 |
5.1.1 做好内控建设启动工作 |
5.1.2 发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内控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
5.1.3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 |
5.1.4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5.1.5 加强不相容职岗位与职责分离程度 |
5.1.6 建立内控管理信息系统 |
5.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改进方案 |
5.2.1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 |
5.2.2 收支业务 |
5.2.3 资产管理 |
5.2.4 建设项目管理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国家能力视角下的政府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一)政府内部控制定义 |
(二)政府内部控制目标 |
(三)政府内部控制要素与范围 |
二、国家建构与国家基础能力理论:一个分析框架 |
四、国家能力视角下政府内部控制多层次目标的构建 |
五、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政府内部控制要素的含义 |
六、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政府内部控制范围 |
(3)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比较分析法 |
1.3.2 价值分析法 |
1.3.3 实证研究法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1.6 创新与不足 |
1.6.1 创新 |
1.6.2 不足 |
第2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一般界定 |
2.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政府采购概念理论解析 |
2.1.2 地方政府采购概念厘定 |
2.1.3 限制竞争行为概念辨析 |
2.1.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概念界定 |
2.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垄断性分析 |
2.2.1 地方政府采购两类相关限制竞争行为分析 |
2.2.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市场表现 |
2.2.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垄断特征 |
2.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具体判断 |
2.3.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要件 |
2.3.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行为要件 |
2.3.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结果要件 |
2.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考量 |
2.4.1 规制与法律规制内涵 |
2.4.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意义 |
第3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 |
3.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案例研究 |
3.1.1 案件概览 |
3.1.2 案例评析 |
3.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问题归纳 |
3.2.1 制度缺陷问题 |
3.2.2 具体限制问题 |
3.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危害分析 |
3.3.1 采购目标虚置 |
3.3.2 采购市场失衡 |
3.3.3 多方主体利益受损 |
3.3.4 腐败问题突显 |
3.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问题成因 |
3.4.1 行政权力的不当介入 |
3.4.2 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存在 |
3.5 实证小结 |
第4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依据 |
4.1 理论依据 |
4.1.1 法学理论依据 |
4.1.2 经济学理论依据 |
4.2 制度依据 |
4.2.1 《招标投标法》对市场的规范 |
4.2.2 《政府采购法》对公平竞争的维护 |
4.2.3 《反垄断法》的反行政垄断理念 |
4.2.4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中的相关规定 |
第5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判 |
5.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方案 |
5.1.1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
5.1.2 采购程序制度 |
5.1.3 信息披露制度 |
5.1.4 内部控制制度 |
5.1.5 专家评审制度 |
5.1.6 质疑、投诉与后续执法制度 |
5.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难点 |
5.2.1 法律适用竞合 |
5.2.2 界定标准掣肘 |
5.2.3 自纠式规制不足 |
5.2.4 责任设置失衡 |
5.2.5 竞争模式局限 |
第6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 |
6.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价值取向 |
6.1.1 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
6.1.2 秩序与调控的工具取向 |
6.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制度选择 |
6.2.1 国际法层面:以非歧视原则为导向 |
6.2.2 国内法层面:明确法律适用的优先规则 |
6.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控制式规制模式的改善 |
6.3.1 赋予反垄断执法机构介入权 |
6.3.2 实施结果导向型法律标准 |
6.3.3 强化法律责任 |
6.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激励式规制模式的构筑 |
6.4.1 增加地方政府采购绩效激励制度 |
6.4.2 给予特殊保护性采购合法性 |
6.4.3 建立集中采购机构竞争机制 |
6.4.4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4)XZ职业技术学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内部控制有效性概念界定 |
2.1.2 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内部控制测试方法 |
2.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原则 |
2.2.3 高校预算业务内控管理办法 |
2.2.4 战略地图 |
第三章 XZ职业技术学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1 XZ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
3.1.1 学院概述及组织架构 |
3.1.2 学院内部控制整体概述 |
3.2 XZ职业技术学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
3.2.1 预算编制 |
3.2.2 预算审批 |
3.2.3 预算执行和调整 |
3.2.4 决算管理 |
第四章 XZ职业技术学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分析 |
4.1 XZ职业技术学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规范性分析 |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穿行测试法的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分析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
4.2.2 穿行测试法的应用 |
4.3 XZ职业技术学院预算业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3.1 预算编制缺乏战略导向 |
4.3.2 缺乏健全的控制环境 |
4.3.3 执行过程不规范 |
4.3.4 缺乏严格的预算监督体系 |
4.3.5 缺乏顺畅的内、外部沟通 |
第五章 XZ职业技术学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 |
5.1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优化思路、原则及目标 |
5.1.1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优化思路 |
5.1.2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优化原则 |
5.1.3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目标 |
5.2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
5.2.1 建立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 |
5.2.2 完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 |
5.2.3 规范预算执行与调整 |
5.2.4 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机制 |
5.2.5 完善学院预算监督体系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5)D国际学校的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规范分析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2.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 |
2.1.2. 舞弊的三角理论 |
2.1.3 信息不对称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评述 |
2.3 制度背景 |
2.3.1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 |
2.3.2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概述 |
2.3.3 民办学校内部控制的特点与方法 |
3. D国际学校概况 |
3.1 组织架构 |
3.2 性质界定 |
4. D国际学校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 |
4.1 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 |
4.1.1 风险评估 |
4.1.2 内控制度建设与决策议事机制 |
4.1.3 岗位制度 |
4.1.4 人员配置 |
4.1.5 财务制度 |
4.1.6 信息系统 |
4.2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 |
4.2.1 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 |
4.2.2 收入支出的内部控制 |
4.2.3 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 |
4.2.4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
4.2.5 项目建设的内部控制 |
4.2.6 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 |
4.3 监督与评价 |
4.4 D国际学校内部控制问题总结 |
4.4.1 制度设计不足 |
4.4.2 缺乏监督和激励 |
4.4.3 岗位配置不合理 |
4.4.4 信息平台管理不善 |
4.5 D国际学校内部控制问题成因 |
5. D国际学校内部控制问题的优化 |
5.1 D国际学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优化 |
5.1.1 制度保障 |
5.1.2 改进意见反馈机制 |
5.1.3 优化岗位配置 |
5.1.4 整合信息系统 |
5.1.5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
5.2 D国际学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优化 |
5.2.1 预算管理的优化 |
5.2.2 收入支出的优化 |
5.2.3 物资采购的优化 |
5.2.4 固定资产的优化 |
5.2.5 项目管理的优化 |
5.2.6 合同管理的优化 |
5.3 监督与评价 |
5.3.1 引入第三方评价 |
5.3.2 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
6. D国际学校内部控制的保障措施 |
6.1 将内部控制加入考评 |
6.2 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
6.3 建立良好的氛围 |
6.4 提高管理层风险意识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A基层乡镇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制度背景、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制度背景 |
2.1.1 内部控制的演进 |
2.1.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演进的制度背景与相关内容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2.3 权变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政府内部控制相关文献 |
2.3.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文献 |
2.3.3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 |
2.3.4 文献述评 |
3 A基层乡镇政府内部控制现状 |
3.1 A镇政府概况 |
3.2 A镇政府内部控制现状 |
3.2.1 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现状 |
3.2.2 风险控制机制现状 |
3.2.3 评价与监督现状 |
3.2.4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现状 |
4 A基层乡镇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问题分析 |
4.1 基于AHP与FCE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1 基于AHP指标体系的内容及设计 |
4.1.2 基于FCE的模糊评判模型构建 |
4.2 A镇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应用 |
4.2.1 指标权重计算 |
4.2.2 计算指标得分 |
4.3 A基层乡镇政府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
4.3.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
4.3.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
4.4 A基层乡镇政府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内控组织机构职权不匹配 |
4.4.2 乡镇资金管理较为粗放 |
4.4.3 制度设计存在生搬硬套 |
4.4.4 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
4.4.5 政策变化产生历史遗留难题 |
5 A基层乡镇政府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1 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1.1 优化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 |
5.1.2 加强信息化建设 |
5.2 完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
5.3 提升监督和评价水平 |
5.4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4.1 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4.2 收支管理的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4.3 政府采购管理的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4.4 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4.5 建设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议 |
5.4.6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 |
6 结论、启示、不足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 |
6.3 研究不足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财政监督视角下扬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价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及不足之处 |
1.4.1 主要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行政事业单位 |
2.1.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2.1.3 财政监督 |
2.2 理论基础 |
2.2.1 控制论 |
2.2.2 财政绩效监督理论 |
2.2.3 COSO框架理论 |
第3章 扬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实透视 |
3.1 扬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概况 |
3.1.1 内部控制工作督查调研基本情况 |
3.1.2 内部控制工作督查调研内容 |
3.1.3 内部控制工作督查评价结果分析 |
3.2 扬州市N单位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3.2.1 N单位内部控制单位层面基本概况 |
3.2.2 N单位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工作现状 |
3.2.3 N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及绩效评价情况 |
第4章 扬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内控管理的“面上”问题 |
4.1.2 内控管理的“点上”问题 |
4.2 原因分析 |
4.2.1 风险控制和管理意识薄弱 |
4.2.2 财务“一支笔”现象严重 |
4.2.3 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 |
第5章 财政监督视角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
5.1 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及其监督考核以解决“面上”问题 |
5.1.1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
5.1.2 强化监督考核 |
5.2 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及开展专项整治以解决“点上”问题 |
5.2.1 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 |
5.2.2 专项整治“顽固”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8)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以A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文献综述 |
1.3.2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
1.4.1 研究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内部控制 |
2.1.2 内部控制有效性 |
2.1.3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2.2 理论依据 |
2.2.1 控制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3 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
3.1 A公立医院简介 |
3.2 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
4 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
4.1.1 全面性原则 |
4.1.2 层次性原则 |
4.1.3 科学性原则 |
4.1.4 成本效益原则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3.1 构造判断矩阵 |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具体计算 |
4.4 确定模糊评价矩阵 |
4.5 计算评价结果 |
4.5.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 |
4.5.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 |
4.5.3 定性综合评价结果 |
5 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建议 |
5.1 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5.1.1 准则层的评价 |
5.1.2 指标层的评价 |
5.2 A公立医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优化建议 |
5.2.1 加强信息化系统管理 |
5.2.2 优化采购业务控制 |
5.2.3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
5.2.4 建立健全人才薪酬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
5.2.5 加强内外部监督 |
6 结论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本文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本文创新 |
第2章 关键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高校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2.1.1 高校内部控制的内涵界定 |
2.1.2 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 |
2.1.3 高校内部控制的原则 |
2.1.4 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 |
2.2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2.2.1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概念 |
2.2.2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 |
2.2.3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 |
2.2.4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风险点 |
2.3 相关理论 |
2.3.1 控制论 |
2.3.2 契约理论 |
2.3.3 委托代理理论 |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章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
3.1 X高校基本情况 |
3.1.1 X高校基本情况概述 |
3.1.2 X高校组织架构 |
3.1.3 X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
3.2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
3.2.1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
3.2.2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环境 |
3.2.3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
3.2.4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主要流程 |
3.3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规范性分析 |
3.3.1 设计规范性分析的标准及方法 |
3.3.2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规范性评估 |
第4章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分析 |
4.1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构建 |
4.1.1 有效性评价方法选择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步骤 |
4.1.3 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
4.1.4 建立评价指标 |
4.1.5 确定隶属度 |
4.1.6 确定指标权重 |
4.2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及分析 |
4.2.1 计算评价结果 |
4.2.2 评价结果分析 |
4.3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1 存在的问题 |
4.3.2 存在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 |
4.3.3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5章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
5.1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优化原则 |
5.1.1 均衡性原则 |
5.1.2 协调性原则 |
5.1.3 可持续性原则 |
5.2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
5.2.1 增强合同管理意识 |
5.2.2 关键岗位管理 |
5.2.3 健全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
5.2.4 规范合同管理业务活动 |
5.2.5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以K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研究 |
1.2.2 国内文献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2.1.2 内部控制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控制论 |
2.2.2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理论 |
2.2.3 内部控制规范 |
3 K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案例描述 |
3.1 K高校及其内部控制情况 |
3.1.1 K高校基本情况 |
3.1.2 K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
3.2 K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与不足 |
3.2.1 K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现状 |
3.2.2 现阶段K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不足 |
3.3 K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4 K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K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4.2 选取K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
4.2.1 确定指标体系的层次 |
4.2.2 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 |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
4.3.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
4.3.3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3.4 确定评价等级 |
5 K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应用 |
5.1 对K高校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
5.1.1 数据来源 |
5.1.2 K高校内部控制得分计算 |
5.1.3 评价结果 |
5.2 K高校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
5.2.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
5.2.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 郭欣.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国家能力视角下的政府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 吴益兵,廖义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 [3]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 卢岩. 辽宁大学, 2020(07)
- [4]XZ职业技术学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王意林.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5]D国际学校的内部控制研究[D]. 胡云卿. 苏州大学, 2020(03)
- [6]A基层乡镇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优化研究[D]. 杨筱. 苏州大学, 2020(03)
- [7]财政监督视角下扬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D]. 邵静芝. 扬州大学, 2020(05)
- [8]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以A医院为例[D]. 孙一璠.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9]X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与优化研究[D]. 戴双双. 华侨大学, 2020(12)
- [10]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以K高校为例[D]. 齐冰昱.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标签:内部控制论文; 政府采购法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