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粉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常屏亰[1](2021)在《武汉地区手工业的困局与救市(1920—1937)》文中提出晚清以降,武汉手工业已逐渐形成与周边省市联系密切的区域市场。自"一战"结束至全面抗战爆发前,武汉地区手工业在工业产品进一步冲击以及区域政局动荡及战争、灾荒等影响之下,区域市场环境恶化,交通阻塞、市场萎缩。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手工业危机、延续行业发展,手工业者纷纷在生产技术、成品类型、合作分工方面进行改良。而政府则出于维护经济或政权的考虑,对手工业实行免税等扶助政策的同时,又增收棉纱统税等项,客观上加重手工业者负担。
赵茹雪[2](2020)在《1920年代哈尔滨地区中共党团活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哈尔滨城市得以建立并发展。由于哈尔滨处在中东铁路的中心,因此成为人口聚集地与商品集散地。哈尔滨开埠通商后,大量外国工商企业与民族工商业产生并发展。工商业的发展催生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文教事业的发展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哈尔滨人民的文化水平与政治觉悟。在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宣传鼓动下,哈尔滨的工人登上历史舞台,开展了一系列罢工运动。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积累经验,得到了锻炼,并逐渐发展成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主力军之一。五四运动的爆发,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哈尔滨工、商、学界通过罢工、罢市、罢课、游行示威等活动,支援北京的爱国运动。中共党团组织建立后,哈尔滨人民的反帝斗争运动进入新阶段,即受到中共党团组织领导的阶段。中共党员陈为人、李震瀛等人通过创办哈尔滨青年学院、开展平民教育、创办报纸等活动扩大党团组织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加入。在中共的领导下,哈尔滨各界团体开展声援各地爱国运动,这些革命活动的开展维护了国家主权与人民利益,提高了哈尔滨人民的斗争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帝国主义沉重打击。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两党共同开展悼念孙中山、支持郭松龄倒戈反奉、创办报纸等活动,扩大了两党在哈尔滨的影响力。中共哈尔滨党团组织在开展革命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党团成分的纯洁性、党团活动的国际性,同时中共党团组织也有起步晚、力量薄弱的特点。但中共党团在提高青年文化水平与提升哈尔滨民众民族意识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肖金月[3](2020)在《奉系集团主政时期的货币金融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奉系集团主政时期的货币金融政策指的是以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被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为起点,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为止。这段时期内,以奉系集团所面临的财政问题和货币价格的涨落为基准点,来进行考察奉系集团所实行的货币政策的成效。奉系集团在东北区域内推行的货币政策(如发行新币、改换本位和调整存款利率等政策),其中通过分析对奉系集团实行的货币政策的演变(从稳定到扩张到整顿再到稳定),从而使我们认识和得出奉系集团的货币金融政策不仅是奉系集团地方施政的重要方面,并且也与当时的奉系集团财政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研究在这期间奉系集团实行的货币政策,对于促进东北三省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1916年前后的东北经济金融形势概况。这一部分主要是从社会经济情况、东三省货币金融情况去分析和阐述。第二章为奉系集团主政时期的货币金融政策。该部分主要从稳定东北金融时期制定的货币政策(1916——1921)、奉系集团财政扩张时期的货币政策(1922——1925年)、整顿金融时期的货币政策(1926——1928年)和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货币政策(1928-1931)等方面进行叙述。第三章为奉系集团主政时期的货币政策的特征。此部分是通过以上的货币政策的制定而得出相关的特征。第四章为对奉系集团货币政策的评价。通过评价得出此政策在当时东北地区的历史作用。
施碧蔷[4](2020)在《《远东报》商业广告研究(1916-1921)》文中认为广告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近代报刊作为现代广告在我国最早的载体,刊登了大量内容精彩的广告。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哈尔滨逐步发展为我国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贸易商埠、金融中心,而《远东报》作为哈尔滨地区出版的第一份由俄国人创办的中文报纸,刊登了大量的商业广告。1916至1921年,是《远东报》经营由盛转衰的阶段,这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霍尔瓦特政府倒台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哈尔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按照广告内容和广告主性质将1916至1921年《远东报》上刊登的商业广告分为医药广告、企业广告、商品广告、文化广告、银行广告、保险广告和雇佣广告7类,通过数量统计、数据分析,结合哈尔滨地区的历史发展,探索《远东报》商业广告所反映的社会变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宋彩虹(RUDEE SONGKITTIPHONG)[5](2019)在《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和泰国有着很悠久又紧密的友谊,也是泰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更是泰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国,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对泰国外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与泰国政府之间也不断地扩大两国的贸易合作关系,中泰两国的经贸往来得到不断发展。如今,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不断地扩大规模。自从2003年,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式成立了自由贸易区,签订了零关税的协议,中泰两国的经济贸易就变得更加紧密。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拥有最多的人口,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上是最有潜力的市场,并成为了世界各国都想合作的贸易和伙伴,所以现在的泰国正在面临着更多竞争对手的挑战。本研究首先分析泰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了解到中-泰双方的贸易合作,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研究泰国2002-2016年的所有HS六分位编码的农产品对中国出口数据分析泰国农产品出口的情况和特点,本文首先运用市场占有率(MS),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互补性指数(TCI),相似性指数(ESI)来研究泰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变强还是削弱,然后本文结合新新贸易理论的思想,运用最新的出口结构分解指标,分析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从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三个方面来分析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原因,以及三元边际的变化对泰国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的波动的原因,还有对竞争力影响的程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建议。
李禹阶,廖小波[6](2016)在《全面抗战时期重庆粮食工业述论》文中研究说明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条件与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持久抗战的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前,重庆粮食工业发展缓慢。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粮食工业开始兴盛,碾米业、制粉业、切面业等蓬勃发展,官营与民营同步扩大,重庆的粮食工业因抗战而兴,呈现出明显的发展特点,为支持前线抗战和维护后方经济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徐婷[7](2015)在《铁路与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变迁(1898-1931)》文中研究说明十九世纪末,铁路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机械、钢铁、土木等近代工程的结晶,其在建设伊始,就引起了东北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代东北铁路的运营,导致了沿线地区产业结构、城市空间等方面发生了剧烈的变动。本文将以近代东北的铁路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与东北区域经济变迁的关系。研究时间上限起自1898年,即东北修建铁路之初。下限截止到1931年,即九一八事变前。本文共分为九个部分绪论:学术史的回顾第一章:概述铁路开通前晚清东北交通体系,特别是东北港口开埠以来,海运、河运和陆运三种主要交通方式在交通运输体系和经济开发中的地位。揭示铁路的修建是在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介绍东北各条铁路的修建过程和已成铁路概况。第二章:介绍铁路建成以后,各路的营业概况以及东北铁路网的形成。考察近代东北铁路对海运、河运、陆运等交通方式的的冲击,以及他们相互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通过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合作使东北的交通体系重新组合。第三章:研究铁路与东北工矿业兴起的关系。这部分在前章东北运输体系深刻改变的基础上,阐述为维护铁路系统的营运,铁路附属企业在铁路沿线地区出现,真正意义的近代工业由此开始;同时铁路运输大大便利了原料和燃料运输和推销,并直接导致工矿业的兴起。东北的煤、铁等矿得到大量开发,出现了几个主要的采用近代工业技术的煤铁矿区。除此之外,铁路沿线各种其他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逐渐兴起,油坊、制粉等传统手工业出现了新的变化,开始使用新技术新机器,并取得长足发展。第四章探讨铁路与近代东北农业开发的关系。本章从东北农业的开发和发展情况阐述铁路与东北农业变迁的关系。东北的土地开发是和移民同步的,因此本章首先研究在铁路修建背景下,东北大量移民涌入以及这些移民对东北土地的开发情况。在此基础上,东北地方政府以及铁路公司对铁路技术和农业机械进行了大力的推广,使铁路沿线地区农产品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以大豆、玉米、高粱、小麦为代表的东北农作物在铁路运输的带动下,商品化率迅速提高,农业种植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第五章:探讨铁路与东北沿线地区商业和市场变迁的关系。东北相对发达的铁路网加强了内陆、沿海和海外市场的联系,铁路使大批量长距离商品物资运输成为可能,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路径,使东北商品流通网络重新建构。铁路沿线地区的商业较其他地区都更为繁荣。铁路在转运粮豆、煤炭、铁矿、面粉、畜产品等商品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使上述这些商品流向中心节点城市。随着殖民地化的加深和铁路运输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粮豆等农产品需求量增大,以粮豆为主的各级市场逐渐形成兴起,在铁路沿线地区形成了基层市场、中级市场和高级市场(出口市场),传统东北自给自足的市场模式开始瓦解。第六章:研究铁路与东北地区的城镇变动情况。铁路运输的兴起,使近代东北城市发生了兴衰变化。一方面是城市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东北地区虽开发较晚,但因铁路而兴起的城镇较多,大大超过铁路修建前的发展速度。在新的城市兴起之时,原有的一些地区和城市发生了因区位优势地位的得失,发生了盛衰消长的变化,有些地区丧失了原有的经济地位走向衰落,一些传统交通节点地区因为邻近铁路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铁路附属地城市在铁路自身和列强政策的因素引导下,成长十分迅速。另一方面,近代东北新兴城市一般围绕火车站展开,传统城市也在铁路及车站的影响下,内部空间形态发生改变。第七章:揭示铁路与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差异和启示。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代东北经济在加速发展的同时,地区内部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特点,而铁路因素对地区差异产生了重要影响。结语:对上文论述做以总结得出铁路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王学文,张新知[8](2014)在《华俄道胜银行在黑龙江的殖民化经营》文中研究表明华俄道胜银行作为政治与金融的混合体,是沙俄侵华的"桥头堡"。为实施沙俄政府远东政策,变黑龙江乃至东北为沙俄殖民地,华俄道胜银行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殖民化经营和统治活动,为沙俄在黑龙江攫取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给黑龙江经济社会和广大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拟从华俄道胜银行承办中东铁路并实行强权政治,投资支持殖民经营和发行推行羌帖等方面进行揭示和阐述,以对华俄道胜银行的本质、殖民化活动及给黑龙江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陈景彦,李伟[9](2012)在《简论伪满前期的对外贸易与东北地区民族资本之关系》文中研究指明"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虽然也同全国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遭受到外国势力的侵略,但民族资本尚能够在各种外来势力竞争中的夹缝中谋生存,而"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被日本全面占领,日本通过对东北贸易的控制与主宰,严重地阻碍了东北地区民族资本的发展。日本通过贸易政策,控制东北的进出口,通过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给予东北主要民族工业以沉重打击,使得东北民族资本完全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与空间。
穆丹萍[10](2012)在《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研究(1898-1926)》文中认为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开始推行积极远东政策。到90年代后,俄国远东政策的直接表现是在华大规模兴办企业。近代俄国在华兴办的企业主要以哈尔滨地区为中心,以金融、交通企业的兴办为标志,企业类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哈尔滨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哈尔滨社会环境也影响着俄国企业的发展。本文共分为九个部分。绪论:学术史的回顾与基本理论的考察。第一章:对俄国企业在近代哈尔滨地区产生与发展背景进行介绍。在对俄国企业在近代哈尔滨地区发展背景进行考察的同时,也对哈尔滨地区的社会变迁予以概述。第二章:对近代哈尔滨俄国国营企业进行考察。其中,主要对近代哈尔滨地区两大国家企业(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中东铁路公司)的组织形成、企业经营活动等情况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中东铁路附属企业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国家企业的特点及对哈尔滨地区的影响进行了剖析。第三章:对近代哈尔滨俄国私营企业进行考察。其中,主要对近代哈尔滨地区几大类私营企业(工业、商业、金融、交通、房地产、饮食娱乐服务业)中代表性企业的组织形成、企业经营活动等情况进行了具体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私人企业的特点及对哈尔滨地区的影响进行了剖析。第四章: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的资本,分析了俄国企业在近代哈尔滨地区发展的资本来源,介绍了俄国企业的主要资本构成,探讨了俄国企业资本的主要作用。第五章: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的市场,分析了俄国企业在近代哈尔滨地区发展的市场来源,介绍了俄国企业的市场概况,探讨了俄国企业的市场特点。第六章: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的利润,分析了俄国企业在近代哈尔滨地区发展的利润来源,介绍了俄国国营、私营企业在近代哈尔滨地区的利润概况,探讨了俄国企业利润的性质。第七章: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哈尔滨的城市化,分析了俄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其中重点介绍了中东铁路公司与秋林公司,探讨了近代哈尔滨俄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哈尔滨城市化的双向互动影响。结语:在分析俄国企业于近代哈尔滨地区产生原因、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着重从俄国企业资本、市场、利润、经营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俄国企业在近代哈尔滨地区的发展与近代哈尔滨社会的双向互动过程。
二、制粉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粉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2)1920年代哈尔滨地区中共党团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新兴势力汇聚 |
一、中东铁路与哈尔滨城市建立 |
(一)中东铁路的修筑与哈尔滨初建 |
(二)哈尔滨开埠与国际化城市形成 |
二、哈尔滨社会发展与各种势力的汇聚 |
(一)哈尔滨工商业发展 |
(二)文教事业的发展 |
(三)革命势力注入新活力 |
(四)工人阶级意识觉醒 |
第三章 哈尔滨地区中共党团组织与活动 |
一、中共哈尔滨党团成立之基础 |
(一)五四运动与哈尔滨民众之觉醒 |
(二)俄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哈尔滨救国唤醒团成立 |
二、中共哈尔滨早期党团与活动 |
(一)哈尔滨早期党团组织 |
(二)声援各地反帝爱国运动 |
三、中共哈尔滨党组织成立与斗争 |
(一)中共哈尔滨党组织成立及其附属机构 |
(二)开展维护“五路”路权斗争 |
四、哈尔滨地区国共关系 |
第四章 中共哈尔滨党团特点与作用分析 |
一、党团组织活动的特点 |
(一)党团成分的纯洁性 |
(二)党团组织活动的国际性 |
(三)党团组织起步晚、力量薄弱 |
二、党团组织活动的历史作用 |
(一)提高了青年的文化水平 |
(二)提升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奉系集团主政时期的货币金融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国内外研究概况 |
0.2 基本内容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
0.3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1 1916年前后的东北经济金融形势概况 |
1.1 东三省社会经济情况 |
1.2 东三省货币金融情况 |
1.2.1 奉省的货币金融情况 |
1.2.2 吉、黑两省的货币金融情况 |
1.2.3 沙俄在东三省的货币金融情况 |
1.2.4 日本在东三省的货币金融情况 |
2 奉系集团主政时期的货币金融政策 |
2.1 稳定东北金融时期制定的货币政策(1916——1921) |
2.1.1 奉系集团在奉省制定的发新币、收私帖政策 |
2.1.2 奉系集团在吉黑二省制定的设银行、收私帖政策 |
2.2 奉系集团财政扩张时期的货币政策(1922——1925) |
2.2.1 改组东三省官银号,使得南满以奉票为本位币 |
2.2.2 在北满以哈尔滨大洋券为本位币的政策 |
2.3 整顿金融时期的货币政策(1926——1928年) |
2.3.1 整顿奉省金融时期的货币政策 |
2.3.2 整顿吉黑两省金融的货币政策 |
2.4 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货币政策(1928-1931) |
2.4.1 张学良施政的背景 |
2.4.2 在辽宁省实行的货币政策 |
2.4.3 在吉、黑二省施行的货币政策 |
3 奉系集团主政时期货币金融政策的特征 |
3.1 货币政策具有两面性的特征 |
3.2 货币政策具有封建性和半殖民地色彩 |
4 对奉系集团货币金融政策的评价 |
4.1 对东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4.2 有利于减缓外国金融势力的入侵并维护本国的对外贸易 |
4.3 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 |
4.4 不利于中央政府对货币的统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远东报》商业广告研究(1916-192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远东报》商业广告概况 |
第一节 《远东报》的商业广告 |
一、商业广告的概念 |
二、《远东报》商业广告的界定 |
第二节 《远东报》商业广告的数量及种类 |
一、《远东报》商业广告的数量 |
二、《远东报》商业广告的种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远东报》商业广告的内容分析 |
第一节 医药广告 |
一、医药广告的数量及分类 |
二、医药广告的内容分析 |
第二节 企业广告 |
一、企业广告的数量及分类 |
二、企业广告的内容分析 |
第三节 商品广告 |
一、商品广告的数量及分类 |
二、商品广告的内容分析 |
第四节 文化广告 |
一、文化广告的数量及分类 |
二、文化广告的内容分析 |
第五节 银行广告 |
一、银行广告的数量及分类 |
二、银行广告的内容分析 |
第六节 其他广告 |
一、雇佣广告 |
二、保险广告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远东报》商业广告的广告表现 |
第一节 广告表现方式 |
一、表现手法 |
二、版面设计 |
第二节 广告营销策略 |
一、大型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 |
二、本土企业的爱国情感表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远东报》商业广告与哈尔滨地区社会发展 |
第一节 《远东报》商业广告视野中哈尔滨地区的社会变迁 |
一、广告与社会变迁 |
二、《远东报》商业广告视野中哈尔滨地区经济模式变迁 |
三、《远东报》商业广告视野中哈尔滨地区精神生活变迁 |
第二节 《远东报》商业广告与哈尔滨社会发展的互动 |
一、哈尔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远东报》商业广告 |
二、医药广告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内容失实 |
三、商品广告引领潮流,造就繁荣 |
四、为民族资本提供宣传平台,间接扶持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4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1.4.1 研究的贡献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现状和特征 |
2.1 泰国农产品出口的总体状况 |
2.1.1 泰国农产品出口的规模 |
2.1.2 泰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种类 |
2.1.3 泰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
2.2 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规模和结构 |
2.2.1 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规模 |
2.2.2 泰国主要出口中国的农产品种类 |
第3章 泰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
3.1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MS) |
3.2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RCA) |
3.3 中国和泰国的农产品出口互补性指数(TCI) |
3.4 中国和泰国的农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ESI) |
3.5 小结 |
第4章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微观分解:基于三元边际方法 |
4.1 三元边际的测算方法 |
4.2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分解 |
4.3 泰国对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的品种三元边际分解 |
4.3.1 2016 年泰国和重要东盟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比较 |
4.4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特殊阶段分析 |
4.4.1 中国-东盟减免农产品出口的关税 |
4.4.2 2008 -2009 年国家金融危机的时期 |
4.5 小结 |
第5章 发展泰国对中国农业产品出口的建议 |
5.1 强化与中国的友好赴会关系 |
5.2 促进泰国对中国农业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 |
5.3 鼓励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企业来华投资 |
5.4 促进农业研究和开发以降低成本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全面抗战时期重庆粮食工业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抗战爆发前的重庆粮食工业 |
二、全面抗战时期重庆的粮食工业 |
三、全面抗战时期重庆粮食工业的发展特点 |
(一)在粮食加工方面步入近代工业化 |
(二)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
(三)民营与官营粮食工业同步发展 |
(四)重庆粮食工业与抗战进程密切相连、与重庆战时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
四、全面抗战时期重庆粮食工业的作用及影响 |
(7)铁路与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变迁(1898-193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晚清东北交通与铁路的修建 |
1.1 铁路修建前的东北交通概况 |
1.2 铁路修建的诉求与契机 |
1.3 铁路修筑概况 |
1.3.1 京奉铁路关外段的修筑 |
1.3.2 中东路及其支线的修建 |
1.3.3 与日本有关的铁路干支线改造与修建 |
1.3.4 自办铁路的修建 |
第2章 铁路营运与东北交通体系重组 |
2.1 各铁路营运概况 |
2.1.1 国有铁路及自建铁路的营运 |
2.1.2 中东铁路的营运 |
2.1.3 满铁各路运营概况 |
2.1.4 铁路运价和国际联运 |
2.2 铁路对其他运输方式的冲击 |
2.3 铁路与其它交通方式的竞争与协作 |
第3章 铁路与东北农业的近代化 |
3.1 移民涌入与铁路沿线土地开垦 |
3.2 铁路与农业技术改良和推广 |
3.3 铁路与沿线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 |
第4章 铁路与工矿业的起步 |
4.1 晚清东北工业概况 |
4.2 铁路附属工厂的开设 |
4.3 铁路与近代东北矿业的发展--以煤、铁矿为中心 |
4.3.1 铁路与煤矿开发 |
4.3.2 铁路与铁矿开发 |
4.4 铁路沿线农产品加工业的勃兴 |
第5章 铁路与东北市场体系变动 |
5.1 商路变迁与商品流通网络重构 |
5.2 铁路沿线地区商贸发展概况 |
5.3 铁路与粮食业的发展 |
5.4 各级粮豆市场变动 |
第6章 铁路与东北城镇的发展 |
6.1 传统城镇的兴衰 |
6.2 铁路沿线的新兴城市 |
6.3 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的变迁 |
第7章 铁路与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差异 |
7.1 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差异和特点 |
7.2 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铁路因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华俄道胜银行在黑龙江的殖民化经营(论文提纲范文)
一、承办中东铁路, 奠定殖民基础 |
二、支持铁路机构, 实行强权政治 |
三、通过投资贷款, 支持移民经营 |
四、侵犯货币主权, 推行发行“羌帖” |
(10)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研究(1898-192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选题缘由 |
二、 资料来源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方法 |
四、 论文整体结构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的兴起 |
第一节 世界发展进程中的俄国 |
一、 19 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要国家的发展 |
二、 俄国产业革命及特点 |
第二节 俄国的远东政策 |
一、 俄国远东政策的产生 |
二、 俄国远东政策的主体系统 |
第三节 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的兴起 |
一、 哈尔滨地区的历史变迁 |
二、 近代哈尔滨地区是俄国在华企业的大本营 |
第二章 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国营企业概况 |
第一节 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 |
一、 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的来历 |
二、 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的经营活动 |
第二节 中东铁路公司 |
一、 中东铁路公司的来历 |
二、 中东铁路公司的经营活动 |
第三节 中东铁路公司附属企业 |
一、 航运公司 |
二、 林场、矿业公司 |
三、 工商业 |
四、 房地产业 |
第三章 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私营企业概况 |
第一节 工业企业 |
一、 制粉业 |
二、 榨油、制酒、卷烟业等 |
第二节 商业企业 |
一、 面向哈尔滨市场的俄国商业企业 |
二、 面向国际市场的俄国商业企业 |
第三节 金融企业 |
一、 银行业 |
二、 保险业 |
第四节 交通、房地产、饮食服务娱乐业 |
一、 交通业 |
二、 房地产业 |
三、 饮食业 |
四、 服务娱乐业 |
第四章 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的资本 |
第一节 物质资本 |
一、 货币资本 |
二、 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 |
第二节 人力资本 |
一、 哈尔滨俄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
二、 哈尔滨俄国企业的技术人员 |
三、 哈尔滨俄国企业的中国劳动力 |
第三节 自然资源 |
一、 土地资源 |
二、 林矿资源 |
第五章 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的市场 |
第一节 商品销售市场 |
一、 哈尔滨为中心的中国地区 |
二、 俄国远东及东欧地区 |
三、 西欧及亚洲 |
四、 国际性港口海参崴 |
第二节 创造市场需求 |
一、 满足俄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
二、 满足欧洲消费者的需求 |
第三节 协调平衡公共关系 |
一、 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
二、 协调企业内部的关系 |
三、 协调国与国的关系 |
第六章 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的利润 |
第一节 哈尔滨俄国国营企业的利润 |
一、 中东铁路公司的利润 |
二、 中东铁路公司附属企业的利润 |
三、 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的利润 |
第二节 哈尔滨俄国私营企业的利润 |
一、 1898 年~日俄战争前私营企业的利润 |
二、 日俄战争后~1913 年私营企业的利润 |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1926 年私营企业的利润 |
第七章 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哈尔滨的城市化 |
第一节 俄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组织 |
一、 管理体制 |
二、 组织 |
第二节 俄国企业的文化与经营机制 |
一、 企业文化 |
二、 经营机制 |
第三节 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与哈尔滨的城市化 |
一、 哈尔滨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
二、 哈尔滨俄国企业对哈尔滨的经济影响 |
三、 哈尔滨俄国企业对哈尔滨科技文化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制粉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武汉地区手工业的困局与救市(1920—1937)[J]. 常屏亰. 人文论丛, 2021(01)
- [2]1920年代哈尔滨地区中共党团活动研究[D]. 赵茹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3]奉系集团主政时期的货币金融政策研究[D]. 肖金月. 辽宁大学, 2020(01)
- [4]《远东报》商业广告研究(1916-1921)[D]. 施碧蔷.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5]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竞争力研究[D]. 宋彩虹(RUDEE SONGKITTIPHONG).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6]全面抗战时期重庆粮食工业述论[J]. 李禹阶,廖小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7]铁路与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变迁(1898-1931)[D]. 徐婷. 吉林大学, 2015(08)
- [8]华俄道胜银行在黑龙江的殖民化经营[J]. 王学文,张新知.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9]简论伪满前期的对外贸易与东北地区民族资本之关系[A]. 陈景彦,李伟. 溥仪研究 2012年第2期, 2012(总第3期)
- [10]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研究(1898-1926)[D]. 穆丹萍.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