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学教授药物治疗糖尿病经验

任继学教授药物治疗糖尿病经验

一、任继学教授治消渴用药经验拾零(论文文献综述)

刘琳娜[1](2021)在《灸药结合调节糖尿病肾病大鼠FN/TGF-β1蛋白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肾损害(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动物模型,应用灸药结合,即中药贴敷神阙穴配合内服组方(金匮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对DN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性治疗,并以单一内服中药组方(金匮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及单一外敷神阙穴为对照,旨在通过检测模型大鼠血糖、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脂以及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含量,探讨灸药结合对DN大鼠肾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中医药治疗DN提供证据支持。材料与方法:健康SPF级雄性大鼠50只,体重在250g±20g,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常规饲料喂养,造模组40只,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均在适宜室温下饲养28天。造模组中大鼠体重不达340±10g者剔除。造模前禁食12h后对造模组大鼠腹腔以50mg/kg剂量的STZ进行注射,72h后测空腹血糖≥16.7mmol/L即为造模成功,列入观察,其中血糖不达标者补注STZ一次。空白对照组注入同剂量的无菌枸橼酸缓冲液,继续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自由进食水喂养。从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中各随机抽取8只,进行眶静脉取血;定量检测Scr、BUN,(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鼠出现了肾损害。造模期间因体重或血糖太低或不耐受死亡共剔除12只。造模组大鼠用SPSS22.0随机法分为四组,即模型对照组、内治组、外治组、灸药结合组,各7只。内治组按照4ml/kg/d灌胃金匮肾气丸和五子衍宗丸合方加减组方治疗;外治组选用附子、肉桂等药物研磨黄酒调匀贴敷神阙穴同时灌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灸药结合组是两种治疗方法相配合;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天同一时间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7d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血糖、血脂、Scr、BUN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转换因子β1及FN蛋白的表达。结果:1.对大鼠一般症状的影响:造模组大鼠少神乏力、活动迟缓、毛色不光泽、饮食量及饮水量逐渐增加。给药治疗后,以上症状明显改善,但相比较而言,灸药结合组大鼠精神状态、毛色及身体灵活度等状态优于内治组及外治组。2.对大鼠FBG的影响:治疗后,各治疗组的血糖值与模型对照组血糖值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并高于空白对照组血糖值;内治组和外治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灸药结合组的血糖值明显优于内治组和外治组(P<0.01)。3.对大鼠血脂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C、TG、LDL-C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TC、TG、LDL-C含量下降,尤其以灸药结合组差异性更大(P<0.01);其余四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5)。4.对大鼠Scr、BUN的影响: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cr、BUN明显升高(P<0.05);治疗给药组无论Scr、BUN均较模型对照组低,且差异化有统计学意义,尤其以灸药结合组更明显(P<0.01);内治组和外治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5.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的TGF-β1及FN: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TGF-β1、FN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灰度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内治组、外治组、内外结合组的TGF-β1及FN蛋白表达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内治组和外治组的TGF-β1及FN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治疗组相比的灸药结合组的TGF-β1及F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灸药结合的干预治疗可以改变DN大鼠的一般状态,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部分病理症状。2灸药结合可以降低血糖、血脂、Scr、BUN的含量,调节糖脂代谢紊乱,能够祛痰活血,化瘀通络。3灸药结合可以下调TGF-β1及FN的蛋白表达,抑制肾小球及肾脏纤维化病变进程,降低肾小球高滤过率,改善肾功能,有效减缓DN的发展。

葛婷[2](2021)在《丝胶通过miR-30a-5p靶向Snai1对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EMT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肾病,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引起的最重要的肾脏微血管病变之一,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DN患者早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在高血糖、氧化应激、炎症因子释放等因素刺激下,肾小球足细胞会启动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此时附在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外表面的足细胞会脱落,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蛋白尿的产生。因此提示,减轻足细胞EMT可延缓DN的进展。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18~22bp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结合,调控基因表达。miRNA的异常表达在DM及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发现,miR-30家族(miR-30a~e)在DN患者的足细胞中均有明显下调,且上调miR-30的表达后还可靶向偶联蛋白2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此外,Snai1是调控EMT的关键分子,miR-30a-5p是否通过靶向Snai1参与足细胞EMT有待进一步探究。丝胶是蚕丝中包被在丝素外围的天然高分子水溶性蛋白,主要由18种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0-300kd,有抗氧化、抑癌等医用功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丝胶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保护DM时肾脏损伤,但丝胶发挥作用的机制仍需探讨。第一部分:高糖致损伤小鼠足细胞模型的建立目的:鉴定培养的小鼠足细胞是否成熟,并通过检测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Nephrin的表达水平,确定是否成功建立高糖致损伤小鼠足细胞模型。方法:1 37℃培养足细胞成熟的鉴定:将33℃培养的足细胞撤IFN-γ,37℃培养10-14d左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使用细胞免疫荧光—间接法,在正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37℃培养第3d及第14d时Nephrin蛋白在足细胞中的定位表达,以判断足细胞是否成熟。2待足细胞分化成熟后,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以1×105个/孔足细胞接种于六孔板中,同步化处理12h后,不同培养基作用48h。足细胞分组如下:(1)NG组(正常组:5.5mmol/L D-葡萄糖);(2)MG组(高渗对照组:5.5mmol/L D-葡萄糖+24.5mmol/L甘露醇);(3)HG组(高糖损伤组:30mmol/L D-葡萄糖)。3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4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技术)检测足细胞Nephrin mRNA的表达。结果:1.足细胞的形态结构1.1不同培养温度下足细胞的形态结构33℃增殖态:生长活跃的足细胞体积中等,为多边形,无突起伸出,细胞迅速生长至融合状态,呈铺路石样外观,为去分化状态的足细胞;37℃分化态:消化传代后的足细胞继续生长,胞体和胞核较增殖状态时显着增大,自胞体伸出明显的树枝样突起,常见双核,相邻细胞间形成连接。1.2足细胞中Nephrin蛋白的定位表达37℃培养第3d,足细胞中Nephrin蛋白分布于核周及细胞质中;在37℃培养第14d,足细胞中Nephrin蛋白分布于核周及细胞膜。2.各组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中Nephrin蛋白和的mRNA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33℃培养的增殖态足细胞,撤IFN-γ后37℃培养14d,足细胞分化成熟;成熟足细胞高糖环境培养48h,可成功建立高糖致损伤模型。第二部分:丝胶保护高糖致小鼠足细胞损伤的最佳作用浓度目的:通过检测足细胞活力,Snai1和miR-30a-5p的表达水平,确定丝胶保护高糖致足细胞损伤的最佳作用浓度。方法:1足细胞分组:(1)NG组(正常组:5.5mmol/L D-葡萄糖);(2)HG组(高糖损伤组:30mmol/L D-葡萄糖);(3)LS组(低剂量丝胶组:30mmol/L D-葡萄糖+150μg/ml丝胶);(4)MS组(中剂量丝胶组:30mmol/L D-葡萄糖+300μg/ml丝胶);(5)HS组(高剂量丝胶组:30mmol/L D-葡萄糖+600μg/ml丝胶)。2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足细胞的形态结构。3应用CCK8法检测足细胞的活力。4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足细胞Snai1蛋白的表达。5应用qRT-PCR技术检测足细胞Snai1 mRNA和miR-30a-5p的表达。结果:1.各组足细胞的形态结构NG组,足细胞胞体和胞核较大,自胞体伸出明显的树枝样突起,常见双核,相邻细胞间形成连接;HG处理后足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皱缩变圆,足突减少融合甚至消失,渐成“梭形细胞样”,且出现漂浮、脱落现象;与HG组相比,LS、MS、HS三组足细胞的形态趋于正常,细胞体积变大,足突较明显,脱落细胞减少。2.各组足细胞的活力HG组足细胞活力明显低于NG组(P<0.05);LS组、MS组、HS组足细胞活力均明显高于HG组(P<0.05);且LS、MS、HS三组足细胞活力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足细胞Snai1的表达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中Sn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组相比,LS组、MS组、HS组足细胞中Sn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LS组、MS组相比,HS组足细胞中Sn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足细胞miR-30a-5p的表达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中miR-30a-5p的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组相比,LS组、MS组、HS组足细胞中miR-30a-5p的表达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LS、MS、HS三组足细胞miR-30a-5p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1.丝胶对高糖致损伤足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根据三个丝胶组足细胞的活力、Snai1和miR-30a-5p的表达情况,确定丝胶保护高糖致足细胞损伤的最佳作用浓度为600μg/ml。第三部分:丝胶通过miR-30a-5p靶向Snai1延缓高糖诱导下小鼠足细胞EMT的进程目的:以miR-30a-5p inhibitor的最佳浓度转染足细胞,并给予600μg/ml的丝胶干预,综合分析丝胶是否通过调控miR-30a-5p靶向Snai1,延缓高糖刺激下足细胞EMT的进程。方法:1将重组质粒和miR-30a-5p mimics/mimics NC转染进293T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2采用0nM、100nM、150nM、200nM的miR-30a-5p inhibitor转染分化成熟的足细胞,通过检测miR-30a-5p和Snai1的表达水平,确定miR-30a-5p inhibitor转染足细胞的最佳浓度。并于倒置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此浓度下被荧光基因标记的足细胞数量,以判断转染效率。3使用上述确定的miR-30a-5p inhibitor的最佳作用浓度(150nM)转染分化成熟的足细胞4h后换液,同步化处理12h后,不同药物作用48h。细胞分组如下:(1)NG组(正常组:5.5mmol/L D-葡萄糖);(2)HG组(高糖损伤组:30mmol/L D-葡萄糖);(3)HS组(丝胶干预组:30mmol/L D-葡萄糖+600μg/ml丝胶);(4)miR-30a-5p inhibitor NC组(丝胶+30mmol/L D-葡萄糖+miR-30a-5p inhibitor negative control组);(5)miR-30a-5p inhibitor组(丝胶+30mmol/L D-葡萄糖+miR-30a-5p inhibitor组)。4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足细胞的迁移能力。5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足细胞Snai1、podocin、E-cadherin、ZO-1、FSP-1、α-SMA、Desmin蛋白的表达。6应用qRT-PCR技术检测足细胞Snai1、podocin、E-cadherin、ZO-1、FSP-1、α-SMA、Desmin mRNA和miR-30a-5p的表达。结果:1.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与Snai1-3’-UTR-WT+miR-30a-5p mimics NC组、Snai1-3’-UTR-MU+miR-30a-5p mimics组、Snai1-3’-UTR-MU+miR-30a-5p mimics NC组、pcmv-neo-Bam+miR-30a-5p mimics组和pcmv-neo-Bam+miR-30a-5p mimics NC组相比,Snai1-3’-UTR-WT+miR-30a-5p mimics组的荧光素酶活性被显着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R-30a-5p inhibitor转染足细胞最佳浓度的确定与0nM组相比,100nM、150nM组足细胞中miR-30a-5p的表达显着降低,Snai1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nM组足细胞中miR-30a-5p和Snai1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00nM组相比,150nM组足细胞中miR-30a-5p的表达显着降低,Snai1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确定miR-30a-5p inhibitor转染足细胞的最佳浓度是150nM。用150nM的miR-30a-5p inhibitor转染足细胞4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转染效率约为85%。3.各组足细胞的迁移数量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HG组Transwell下室足细胞数量明显高于N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Transwell下室足细胞数量明显低于H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0a-5p inhibitor组Transwell下室足细胞数量明显高于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足细胞Snai1、上皮表型相关因子podocin、E-cadherin、ZO-1以及间质表型相关因子FSP-1、α-SMA、Desmin的表达情况4.1各组足细胞Snai1的表达HG组足细胞中Sn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足细胞中Sn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H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0a-5p inhibitor组足细胞中Sn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各组足细胞podocin、E-cadherin、ZO-1的表达HG组足细胞中podocin、E-cadherin、ZO-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N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足细胞中podocin、E-cadherin、ZO-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H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0a-5p inhibitor组足细胞中podocin、E-cadherin、ZO-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3各组足细胞FSP-1、α-SMA、Desmin的表达HG组足细胞中FSP-1、α-SMA、Desm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足细胞中FSP-1、α-SMA、Desm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H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0a-5p inhibitor组足细胞中FSP-1、α-SMA、Desm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1.Snai1是miR-30a-5p的靶基因之一,miR-30a-5p可抑制Snai1的表达。2.丝胶可通过miR-30a-5p靶向抑制Snai1,上调podocin、E-cadherin、ZO-1的表达,下调FSP-1、α-SMA、Desmin,影响高糖刺激下足细胞的EMT进程并降低足细胞的迁移率。结论:1.高糖作用分化成熟的足细胞48h,可成功建立高糖致损伤足细胞模型;丝胶保护高糖致足细胞损伤的最佳作用浓度是600μg/ml。2.Snai1是miR-30a-5p的靶基因之一,miR-30a-5p可抑制Snai1的表达。3.丝胶可通过miR-30a-5p靶向抑制Snai1,上调上皮表型相关因子的表达、下调间质表型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足细胞的EMT进程并降低足细胞的迁移率,从而对高糖致损伤足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张浩宇,南征[3](2020)在《南征教授应用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临床经验撷萃》文中研究指明南征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消渴病位在散膏,与肺、胃(脾)、肾、三焦密切相关。总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散膏功能失调。在消渴病的证候中,气阴两虚挟瘀证最为常见。南征教授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创立了"消渴安汤",灵活应用本方能明显改善消渴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

于晓彤[4](2018)在《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降糖调脂方调控糖脂肥代谢紊乱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1 研究背景及目的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拥有糖尿病患者1.144亿,其人数依然高居世界首位。此外,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更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肥胖症及高脂血症,即糖脂肥代谢紊乱患者。高血糖、肥胖、高血脂同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伴随肥胖症和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难控制血糖水平,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死亡率也更高。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的目的在于平衡降糖作用、心血管事件的诱发风险、药物耐受性以及不良反应,而且对于多种代谢紊乱的患者,全面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尚相对缺乏。目前研究已表明,2型糖尿病多发病自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均表现为慢性低水平炎症,而肠道微生物群作为定植于胃肠道中高度复杂的细菌群落,与代谢性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讨中药复方降糖调脂方调控糖脂肥代谢紊乱疾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胰岛素、炎症因子检测以及粪便细菌16S rRNA测序,从胰岛素抵抗、机体炎症水平、肠道菌群角度探讨降糖调脂方的干预机制。2 研究方法2.1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450例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及高脂血症,以及中医辨证为胃肠实热证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降糖调脂方配方颗粒,对照组接受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疗程包括4周的筛查期和12周的治疗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中药复方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疗效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体重、腰围较基线的变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的达标情况。次要疗效指标为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FPG、2h-PG)、血脂、肥胖相关指标(体重指数、臀围)、中医证候疗效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安全性指标为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同时记录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的发生。2.2胰岛素抵抗及机体炎症水平机制研究方法检测受试者药物干预前后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瘦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通过ELISA方法,检测受试者药物干预前后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α1-酸糖蛋白(α1-AGP)、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2.3肠道菌群机制研究方法以Stool Collection Tubes with DNA Stabilizer采集受试者药物干预前后大便样品,采用InviMagStoolDNAKit进行DNA提取,通过两轮PCR的方式获得两端带有Index的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片段,构建测序文库,期间通过磁珠吸附法进行PCR纯化,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检测合格的文库进行双端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多样性分析、物种结构分析、差异分析及相关分析。3 研究结果3.1临床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筛查12252名受试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有450名入组。治疗组有216人完成12周临床研究,最终215人纳入PPS集分析;对照组有212人完成12周临床研究,最终有199人纳入PPS集分析。两组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3.1.1血糖疗效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降低HbA1c 0.75±1.32%,对照组降低HbA1c 0.71±1.2%。分别按HbA1c≤7.0%、≤6.5%、≤6.0%为达标,治疗组的达标率分别为45.1%、26.0%、11.2%,对照组的达标率分别为42.7%、18.1%、7.5%。治疗组降低FPG 1.4±2.4 mmol/L、对照组降低1.33±2.33 mmol/L,治疗组降低2h-PG 2.42±4.53 mmol/L、对照组降低2.18±4.48 mmol/L。两组治疗后的结果与基线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3.1.2血脂疗效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TG的达标率分别为27.4%、27.1%。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使受试者TG下降 0.64±2.37 mmol/L(P<0.001)、0.37±2.18 mmol/L(P=0.018);TC 下降 0.39±0.99 mmol/L、0.36±1.16 mmol/L;LDL-C 下降 0.29±0.79 mmol/L、0.31 ±0.71 mmol/L。两组治疗后的结果与基线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1.3肥胖疗效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降低受试者体重水平2.47±2.71kg、2.03±2.36kg;体重指数 0.9±0.99 kg/m2、0.74±0.86 kg/m2;腰围 2.52±4.29cm、2.49±3.86cm;臀围3.04±3.86cm、2.65±3.51cm。两组治疗后的结果与基线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3.1.4中医证候针对胃肠实热证的中医证候,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显着改善受试者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难行、口干、口苦、口臭、渴喜冷饮、多食易饥、舌红苔黄以及脉数有力各单项症状与总证候积分(P<0.05),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1.5安全性评价研究期间,对照组报告了一例非严重低血糖事件,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3.2胰岛素抵抗及机体炎症水平机制研究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与基线相比较,治疗组HOMA-IR下降了 0.19±0.91(P=0.005),对照组下降 0.16±0.82(P=0.010);治疗组 HOMA-β 增加了 0.26±0.82(P<0.001),对照组增加了 0.27±0.87(P<0.001);治疗组瘦素增加了 55.04±216.78 pg/mL(P=0.005),对照组对瘦素没有影响。两组对脂联素均没有影响。治疗组LBP下降了 1.98±4.36 ng/mL,对照组下降1.85±4.81 ng/mL;治疗组α1-AGP下降了 3.25±10.87 ng/mL,对照组下降了3.73±9.96 ng/mL;治疗组 SAA 下降了 0.47±1.04 μg/mL,对照组下降 0.47±1.22μg/mL,2组治疗后的结果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对TNF-α及IL-6均没有影响。3.3肠道菌群机制研究结果治疗组干预12周可降低肠道菌群物种数量、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对照组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结构没有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可以降低Romboutsia菌属丰度,对照组还可降低Fusicatenibacter丰度,治疗组还可降低Ruminococcus、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unclassified Ruminococcaceae丰度,增加Anaerostipes、unclassifiedLachnospiraceae 丰 度,其 中 Anaerostipes、unclassifiedLachnospiraceae 可作为降糖调脂方干预的特异性生物标识,且unclassifiedLachnospiraceae的丰度变化与降糖调脂方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呈显着相关性。4 研究结论降糖调脂方可以有效且安全地降低糖脂肥代谢紊乱患者的血糖、血脂、肥胖水平,改善胃肠实热证的中医证候。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机体慢性炎症水平、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是其可能的干预机制。降糖调脂方可以作为肥胖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药物,特别是那些不能耐受二甲双胍或其他降糖降脂药物的患者,这也为糖脂肥代谢紊乱疾病的中药综合调控方案提供了全国大人群的循证证据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证据。

卢小娟[5](2018)在《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法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医药在治疗消渴有一定的优势,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客观科学评价导师南征教授应用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法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研究对象选自导师门诊及内分泌疗区就诊的患者,将符合入组的患者随机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消渴安汤治疗,对照组予阿卡波糖片治疗,两组均严格按照导师自拟的饮食、运动表进行管理,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变化情况,以判断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渴多饮、五心烦热、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口干咽燥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减轻,其余观察症状变化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代谢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临床研究导师采用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法拟定的消渴安汤在改善消渴症状方面,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李芷悦,吴凤芝,张炜悦,于姣姣,陈斗,李峰[6](2017)在《从气化失司角度论治2型糖尿病》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消"是指在病理状态下该机能的异常亢进;由此产生口渴的感觉为"渴",病机与症状合而为一,称为"消渴"[1]。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机体消瘦为临床特征,出现"何以饮水连连不解其渴,所饮之水反直趋下焦而为小便频频,何以消谷多食不为肌肤,饮食精微外泄而形体日见消瘦"的矛盾病理现象。目前普遍认为消渴的根本病机为阴虚燥热,

王鑫蕊[7](2017)在《消渴安汤加减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客观科学评价消渴安汤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应用中医药的优势改善消渴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时间,进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研究对象选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征教授工作室及内分泌疗区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予消渴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予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判断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经治后,两组患者在口渴多饮、多食易饥、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口干咽燥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对应症状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但在五心烦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方面的变化差异无显着差异(P>0.05);经治后,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代谢水平组间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后,两组患者TC、TG代谢水平组间比较统计结果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后,研究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例,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表明,消渴安汤在改善消渴症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血脂水平。结论:消渴安汤可以改善改善消渴的症状,有利于患者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易于多数患者接受,提高了治疗依从性,降低了长期血糖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刘艳华,任喜洁,任宝崴[8](2016)在《任继学教授对消渴的理论见解》文中研究说明任继学教授认为消渴发病兼有内外二因,其病位以散膏为核心,燥邪是消渴发病之标,尤其重视虚损在消渴发病中的地位。任老把消渴分为肺胃阴虚、阳虚,肝胃阴虚、阳虚,肝肾阴虚、阳虚六种证候进行治疗,重视调整阴阳水火的平衡协调,善于圆机活法,本文简要介绍其对消渴的理论见解。

鲍普强[9](2014)在《葛芪降糖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DM)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以蛋白尿、进行性肾脏损害为临床表现,具有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预后较差的特点,严重影响DN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已经成为导致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DN如果得到及时治疗,肾脏损害尚可逆转,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降糖、降压、调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方法来治疗早期DN,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中医药对DN的防治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早期DN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导师在总结前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气阴两虚、瘀毒阻滞是早期DN发病的主要机制,并对此制定益气养阴、活血解毒的治疗方法,遣药组方为葛芪降糖颗粒,应用于临床并观察其对早期DN的疗效。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葛芪降糖颗粒治疗早期DN前后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糖、糖化、血脂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评价葛芪降糖颗粒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其对受试患者肝功(ALT、AST)、肾功(Cr、BUN)及血、尿常规的影响,来评价葛芪降糖颗粒的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3例,治疗组31例,首先给予为期2周的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体育运动和药物选择,然后进入试验观察期)。在试验观察期,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加缬沙坦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服葛芪降糖颗粒。临床治疗12周后,分别采集治疗前后64例早期DN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血糖、糖化、血脂、UAER、尿β2-MG、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以及血、尿常规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为58.06%,两组的总有效率之间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候总积分和改善口干多饮、神疲乏力、肢体麻木刺痛、手足心热、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及夜尿频多等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降低UAER及尿β2-MG的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UAER及尿β2-MG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两组间相比差异显着(P<0.05或P<0.01)。3.治疗前后FPG、2hPG、HbAlc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FPG、2hPG、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4.治疗前后血脂情况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TG、TC、HDL-C及LDL-C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降低TG、LDL和升高HD L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在试验期间,监测两组受试患者的肝功(ALT、AST)、肾功(Cr、BUN)及血、尿常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葛芪降糖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早期DN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还能够显着降低UAER及尿132-MG,减轻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害,保护肾脏功能,延缓早期DN的进展;并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钱橙[10](2014)在《清化瘀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瘀热阻络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认识,采用清化瘀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瘀热阻络证。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清化瘀热方对糖尿合并高脂血症瘀热阻络证患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本病的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瘀热阻络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和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血脂康胶囊治疗,治疗组予中药清化瘀热方颗粒剂每日一剂,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评价其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前后观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CRP、IL-6)等指标,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依从性。全部数据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入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瘀热阻络证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有效随访57例(脱落3例),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开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BM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①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②血糖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改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脂方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水平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HDL-C水平有增加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TC、HDL-C、LDL-C水平较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TG水平较对照组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血液流变学: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5/S、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血沉两组在治疗后有下降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血流变指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5/S、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均没有明显差异。⑤炎症因子: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CRP与IL-6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CRP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IL-6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CRP、IL-6下降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安全性指标: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西药合用清化瘀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瘀热阻络证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合中药治疗既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调节血脂,还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炎症反应,无明显副作用。本研究为清化瘀热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瘀热阻络证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该方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任继学教授治消渴用药经验拾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任继学教授治消渴用药经验拾零(论文提纲范文)

(1)灸药结合调节糖尿病肾病大鼠FN/TGF-β1蛋白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FN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起源”——消渴的认识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丝胶通过miR-30a-5p靶向Snai1对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EMT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第一部分:高糖致损伤小鼠足细胞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第二部分:丝胶保护高糖致小鼠足细胞损伤的最佳作用浓度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第三部分:丝胶通过miR-30a-5p靶向Snai1延缓高糖诱导下小鼠足细胞EMT的进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编码RNA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南征教授应用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临床经验撷萃(论文提纲范文)

1 消渴病治疗的理、法
    1.1 病位
    1.2 病因
    1.3证候演变
2 消渴病治疗的方、药
    2.1 基础方
    2.2 随症加减
3 病案举例
4 结语

(4)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降糖调脂方调控糖脂肥代谢紊乱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糖脂肥代谢紊乱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肠道菌群与糖脂肥代谢紊乱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正文
    前言
    研究一 降糖调脂方调控糖脂肥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受试者筛查
        2.3 干预措施
        2.4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5 不良事件及低血糖事件
        2.6 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中药降糖调脂方的质量控制
        3.2 受试者信息及基线水平
        3.3 主要疗效指标评价
        3.4 次要疗效指标评价
        3.5 安全性评价
        4 研究结论
    研究二 从胰岛素抵抗及机体炎症水平角度探讨降糖调脂方的干预机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血清样本的来源与采集、贮存与运输
        2.2 胰岛素水平的检测与计算
        2.3 其余指标的检测方法
        2.4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HOMA-IR、HOMA-β
        3.2 Adiponectin、Leptin
        3.3 LBP、α1-AGP、SAA
        3.4 TNF-α、IL-6
        3.5 回归分析
        4 研究结论
    研究三 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降糖调脂方的干预机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粪便样品的来源与采集、贮存与运输
        2.2 粪便样品总DNA提取
        2.3 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
        2.4 Illumina测序
        2.5 测序数据的预处理
        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7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数据质量
        3.2 Alpha多样性分析
        3.3 Beta多样性分析
        3.4 物种结构分析
        3.5 差异分析
        3.6 相关分析
        4 研究结论
    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问题及不足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5)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法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古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
    3 消渴现代治疗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临床研究
    一 病例选择
    二 一般资料
    三 治疗方法
    四 安全性观测与疗效性观测
    五 疗效评价标准
    六 统计方法
    七 研究结果
    八 不良反应
讨论
    1 消渴的病位及病因病机
    2 一则八法
    3 方药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5 体会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从气化失司角度论治2型糖尿病(论文提纲范文)

1 气化失司为本, 阴虚燥热为标
    1.1 胰岛素合成和功能维持与脾主运化有关
    1.2 糖尿病“三多一少”等症状与肺、脾、肾气机运化有关
    1.3 阴虚、燥热、血瘀与气化失司有关
2 气化失司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2.1 补气行气为根本
    2.2 温阳法有利于气化功能
    2.3 养阴清热治其标
    2.4 活血化瘀防未病、利气化
    2.5 不容忽视祛湿化痰
3 小结

(7)消渴安汤加减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古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
    3 消渴现代治疗研究
    4 结论
临床研究
    一 病例选择
    二 一般资料
    三 治疗方法
    四 观察项目与观察指标
    五 疗效评价标准
    六 统计方法
    七 研究结果
    八 不良反应
讨论
    一 消渴气阴两虚证的治疗
    二 研究结果分析
    三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任继学教授对消渴的理论见解(论文提纲范文)

1提出消渴病位以散膏为核心
2重视虚损在消渴发病中的地位
3辨治特点及圆机活法

(9)葛芪降糖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一、文献综述
    1. 糖尿病肾病中医学研究进展
        1.1 中医病名探讨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
        1.4 讨论
        参考文献
    2. 糖尿病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临床治疗
        2.3 结语
        参考文献
二、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4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5 研究对象的终止条件
        1.6 研究对象的脱落与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疗效评定标准
        3.1 中医症候疗效的评定标准
        3.2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三、临床数据分析及研究结果
    1 临床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四、讨论
    1. 关于葛芪降糖颗粒
        1.1 药物组成与组方分析
        1.2 功效及适应症
        1.3 中药功效分析及药理研究
    2. 临床结果分析
        2.1 对中医症候的疗效分析
        2.2 对UAER及尿β2-MG的疗效分析
        2.3 对糖代谢的疗效分析
        2.4 对血脂的疗效分析
        2.5 安全性分析
    3. 问题与展望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病例调查表
    2. 中医症候积分表
致谢
个人简历

(10)清化瘀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瘀热阻络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认识进展
        1.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
        1.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
        1.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血脂特点
        1.4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现状
    2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认识
        2.1 古代医家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认识
        2.2 现代医家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认识
    3 清化瘀热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瘀热阻络证的理论基础
        3.1 瘀热的概念与形成
        3.2 瘀热致消
        3.3 瘀热阻络脂膏乃成
        3.4 清泄络热糖脂皆除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和脱落标准
        2.6 脱落病例处理
        2.7 终止试验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及对照
        3.2 病例数量及来源
    4. 治疗方法
        4.1 治疗方案
        4.2 药品来源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项目
        5.2 疗效观察指标
        5.3 安全性观察指标
    6 疗效标准
        6.1 血糖疗效评定标准
        6.2 高脂血症疗效评定标准
        6.3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6.4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7 安全性评价标准
    8 统计学处理
    9 结果
        9.1 病例入选与试验完成情况
        9.2 两组基线比较
        9.3 疗效指标比较
        9.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瘀热阻络证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1.2 瘀热阻络证与临床指标
        1.3 确立治疗方药
    2 组方分析
        2.1 生地黄
        2.2 黄连
        2.3 丹参
        2.4 天花粉
        2.5 鬼箭羽
    3 疗效分析
    4 机理探讨
        4.1 降糖作用
        4.2 调脂作用
        4.3 改善血液流变学
        4.4 改善炎症
    5 对照组选用血脂康的依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任继学教授治消渴用药经验拾零(论文参考文献)

  • [1]灸药结合调节糖尿病肾病大鼠FN/TGF-β1蛋白表达的机制研究[D]. 刘琳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丝胶通过miR-30a-5p靶向Snai1对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EMT的影响[D]. 葛婷.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3]南征教授应用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临床经验撷萃[J]. 张浩宇,南征. 吉林中医药, 2020(02)
  • [4]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降糖调脂方调控糖脂肥代谢紊乱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 于晓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法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 卢小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3)
  • [6]从气化失司角度论治2型糖尿病[J]. 李芷悦,吴凤芝,张炜悦,于姣姣,陈斗,李峰. 现代中医临床, 2017(06)
  • [7]消渴安汤加减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 王鑫蕊.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04)
  • [8]任继学教授对消渴的理论见解[J]. 刘艳华,任喜洁,任宝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16)
  • [9]葛芪降糖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D]. 鲍普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10]清化瘀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瘀热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 钱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任继学教授药物治疗糖尿病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