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育在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纲[1](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了前所未有的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教育领域。大学生第二课堂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登上高校教育舞台,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成为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传承、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管理载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教育手段。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大学生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作用和意义日益明确,其理论基础、顶层设计、制度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二课堂以实践性、灵活性、隐蔽性、多样性等特点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要角色。人的发展是长期的过程,是复杂因素的结果,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对其结果的评价是历史性、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如何对人的思想、品格、素质等隐性特质的评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既是面向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外在测评判断体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研究主要解决评价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和应用价值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长期探索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然而在当今信息和数据的时代,社会和学生对评价有了更多的述求和期待,如同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每位科学家以追求和证实因果关系为毕生志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也必须回答这一“百年树人”的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实践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人的本质特征。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要认识实践这一过程导致的结果,必须从认识实践这一过程入手。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思想内化与外化的方法和途径的科学,行为是思想外化的最直接表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影响学生的行为的规律和特征,能直接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知、情、意、行”是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领域,认知、情绪、意志最终都会通过行为进行表现,也只有行为才能真正被外界和自我感知和认识。综合以上理论基础和指导,本文在思政教育评价的视角下,进行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研究,掌握新时期背景下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形态、规律、影响等特征,探索行为研究用于思政教育评价及学生评价的途径与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重点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对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转化为对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的评价,对第二课堂行为的评价必须依靠具有说服力的参照体系,最具有说服力的参照体系是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在把握学生第二课堂行为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理论和实践论证行为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纷繁复杂,这是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中,人们难以涉足的原因之一。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行为这一复杂现象的基础和数据,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分析方法,符合了当今社会对论证的科学化、数据化、显性化思维方式的要求和期待,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引入到教育学、社会学研究的常用思路和方法领域。当然在当今数据为王的时代中,人们对教育研究的新制度主义、绩效主义的倾向,使哲学、社会学界对以数据研究和归纳研究为方法的因果关系推导和评价体系多有批判,吸取这些批判研究的精华,注重理论论证和实验的严谨,以行为物理研究方法为基础,建立符合逻辑理论的数学模型和关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本色,从而使第二课堂行为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的有益补充和支撑。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第二章介绍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分析上解决为什么行为研究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章是在理论框架下对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分析,形成适合这一特定教育活动的行为研究理论。第四章介绍建立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框架,讨论行为研究的一般范式。第五章以实际案例和数据为基础介绍如何运用以上原理呈现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基本情况,并分析行为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第六章阐述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政教育评价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工作机制。
赵婷[2](2020)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美育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在医学领域也不例外。美育的内涵及外延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美学知识教育扩大到全面育人的教育。美育范畴的扩大,也意味着其不再拘泥于美学相关课程,而是必须向各学科渗透和融合。美育既是社会生活的普遍需要,也是医学领域的特殊需求,而且人体解剖学与医学美学有密切相关性,都决定了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行美育的必要性。美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美育可通过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立体视角切入,通过在专业领域内与超越专业领域以外宽范畴广视角的美育浸润,全面提升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全人"的目的。
张敏[3](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兴盛,延续不断的精神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撑,也是塑造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力量。医学人文精神自产生之时就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生存的质量与生命的价值,聚焦于人类未来的健康幸福,追求人类身心的健康状态,旨在实现人同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互动和持续性发展。当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的侵袭和医疗服务领域诸多复杂问题的涌现使得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面临着困境。基于此,医学院校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将中华文化的精粹同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入到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之中,为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文章以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为研究主题,厘清文化自信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理论基础,把握当前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现状与困境,釆取对应措施来解决问题等理论难点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阅读和梳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形成文献综述,为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打开思路,发现创新点,找到合理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根据文献资料阐述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概念。清楚界定文化自信、医学人文精神以及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内涵、基本内容以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根据我校负责教育和管理的专家和教师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现状的认识,从医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方面来制订科学合理的问卷,向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四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发放并回收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来把握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状况。第四部分主要是结合相关文献,从培育理念、培育动力、培育合力、培育氛围以及培育对象等方面阐述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困境及其原因。第五部分主要是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改善医学人文教育、形成合力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医学生的自我教育等方面来探索基本的培育路径。
陈怡名[4](2020)在《医学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提升对策探析》文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医学院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生。文章分析了美术教育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性和美育培养在医学院校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四位一体"推进机制、美育与医学教育相融合、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三个方面阐述了医学院校美术教育的提升对策。
张梦[5](2020)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文中指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医学事业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不断发展,医学教育与医疗实践同样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一切需求。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实现医学生立德树人,使之形成科学的职业观与人生观,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医生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本文着重在理论层面分析“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逻辑及主要依据等相关理论。另外,在实践层面开展了关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德相关问题的调研,以此调研结果说明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有的不足,进而做出相关分析与优化路径的探讨。旨在通过“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良好发展。导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内容、方法、重难点、创新点、相关概念界定。第一章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可能性为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同一性、价值的共同性,并论述了它的必要性是解决我国健康领域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的迫切需要、实现医学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树立医学生以德为先职业素养的必然选择。第二章概述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逻辑为原因与结果的必然逻辑、整体与局部的统筹协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阐述了它的主要依据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向指引、实施保障,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生动实践。第三章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提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开展、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以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为核心、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果由人民群众满意度体现,并论证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价值,即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观、践行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坚守疫情防治一线职责。第四章以新疆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为例,对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德状况及职业道德教育情况做出梳理,进而总结其成效与不足,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做出归因分析。第五章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方式方法三个维度结合“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做出具体优化措施的探讨。结语部分对全文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概述并指出本文不足。
石奋齐[6](2020)在《立德树人视角下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医疗卫事业储备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德才兼备医学人才的培养、健康中国事业的发展都要求在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为研究视角对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就要明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立德树人是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想引领,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完成立德树人理念的贯彻落实。理论指导实践,在医学院校的管理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总结出在医学院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引领、党的领导、系统协调、层次递进、效率与效果并重等原则。在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要遵循管理环境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管理目标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管理内容的一般性与综合性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克服管理的实施场地存在分段式、管理的组织结构呈现垂直化、管理的工作模式具有二重性等难点。因此,在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要转变管理思想,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立德树人落实、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协同育人的管理格局。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高效实现组织的目标,本文最后在完善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力建设和学生服务功能两个维度上,提出在立德树人视角下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能提升的具体措施。管理在不同的组织机构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学生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而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其特殊的一面。学术界应当有更多的关于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从而满足国家对医学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使其更准确的作用于管理对象,最终推动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
崔洪艳,田小海[7](2018)在《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及培育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医学职业教育的终极归宿在于促进医学生生命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在医疗工作中优质的体现出来。由于医疗工作者职业素养缺失引发了部分医患不和谐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危及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该文探讨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积极的培育策略。
陈玉[8](2018)在《高等医学院校美育工作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育是审美教育,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在医学院校中美育仍很薄弱,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对美育重视程度不够、美育课程建设相对滞后、学生美育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索了医学院校美育工作改进的途径,提高美育效果,促进医学人才全面发展。
张丽红[9](2018)在《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一项社会化活动,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这项实践活动称作公民教育。进入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更为明确、内容更加规范,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统治阶级立场不同而有所差异,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不同、同一时期受众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要反映这些现实而有不同。当代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冲刺关键期,能否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功能的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界集中攻关的课题,而教育效度归根结底体现为“说服人”,“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提升教育效度还要侧重在内容上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总的宏观内容要与时俱进,不同教育对象的微观内容也要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之一,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教育内容应当具有与其他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区别的特色。但在实践中,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论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教学内容中,还是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教育内容中,几乎没有针对医学生这个特定教育对象、反映医学教育特色的个性内容,其吸引力不足、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以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为研究课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的探索,是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度的根本途径之一。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根据文献研究总结的理论成果情况,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规律,采用历史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一般系统论方法,从基本概念界定着手,研究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发展状况,古今中外可供继承、借鉴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的挑战与建构机遇、建构的原则,以内容整合的静态构建、内容具体呈现的动态构建相辅相成完成内容建构。论文研究共分七个章节展开。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对与该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理论成果进行综述,说明关于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初步概括论文研究情况。第2章,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界定了论文中使用的医学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阐述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理论依据,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教育学德育内容理论、道德心理发展理论、一般系统论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借鉴(话语理论、认同论、传播学理论)等。为后续内容研究做前提铺垫。第3章,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历程。分初创时期、曲折时期、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和宏观内容变迁中考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变化,分析内容发展趋势,总结内容建构的经验。第4章,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借鉴。首先纵向梳理古代中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可继承、可借鉴的资源,其次横向概述当代几个国家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可借鉴资源。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做资料准备。第5章,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时代发展、医学人才培养、医患关系反思、医学生个人成长需要都对现有内容提出了挑战,同时历史方位转变、意识形态建设、医学教育改革、医患关系修正又为内容建构提供机遇和条件。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面临着现实紧迫性与有利的社会背景、条件。第6章,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体系。首先分析了内容建构的目标;其次论述了内容建构的原则;最后从基础性内容、医学人文性内容、医学生发展性内容、医患和谐性内容四个方面构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静态体系。这个内容体系还要在具体呈现的实践路径中获得动态建构,才能最终完成内容建构的任务。第7章,实现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路径优化。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落实推进“课程思政”精神及社会实践等其他场域作用,实现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动态建构。并从领导体制、队伍建设、财力保障、社会协作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保障内容建构的实现以及长远发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研究以时代的发展为前提和依据,内容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分支,应当有更多的分受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更准确的作用于教育对象,实现教育效度目标。
孙新红[10](2017)在《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人的尊重、认可、关心、爱护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更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其必要性、重要性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最为突出和显着。医护人员对病患的关怀,不仅体现在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还应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情感的服务,在关注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维护患者尊严,实现病人利益最大化。对医科大学生而言,具备人文关怀精神不但是自身全面成长成才和职业良知生成的需要,更是医科大学生科技与人文情怀融合发展的需要。培育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考,也有利于构建医疗文明,优化健康服务,更有利于树立“大健康”观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基本规律与实践路径的探索,更有利于促进新医学模式的转换,进而推动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全球化浪潮及互联网影响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多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的格局。社会层面上,出现了思想意识多样化、科技主义泛化、精神生活物化及价值取向功利化等现象。医学高等教育层面上,出现了教学价值观取向偏离教育目标,“当代医学人文观”培育缺失,“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滞后等现象。医科大学生个人层面上,表现为专业学习特点突出,普遍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表现出专业发展职业性强,大学生人文知识储备不足等现象。在此背景下,医科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一定影响。从对10所医学高等院校的5000名在校生、3500名实习生、200家医疗用人单位的问卷反馈与调查来看,医科大学生整体上思想要求进步、乐观积极向上,能认识到具备人文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认同医疗卫生事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具有一定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素养,但同时也存在职业情感淡薄、仁爱精神欠缺、沟通情怀缺位、人文素养薄弱等消极的一面。本文对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现状也做了积极探索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突出问题在于:一是培养目标偏重医学专业教育。这不仅表现在培养理念上“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专业建设上弱化医学人文教育,培养课程体系上偏重医学课程教学,而且在培养课程设置上忽视医学人文课程教育。二是培育内容不能满足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需求。目前培育内容存在功用化色彩较浓、针对性不强、实践性不够等系列问题。三是培育方式难以促成浓厚的医学人文文化氛围。具体表现为医学课程人文文化欠缺、实验实训人文文化薄弱、临床实践人文文化不足,和校园医学人文文化不浓厚等。四是培育队伍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当前培育队伍不仅存在教学观念有待转变和自身人文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而且还存在培育队伍“以人为本”思想意识淡薄的现象。当前,国家在医学学位的培养方案中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放在了专业素质之前,既表明了伦理道德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重要性,又表明了构建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内容体系的必要性。一要培育仁爱精神。所谓“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培育学生仁爱精神就是促使学生爱人、利人、宽厚待人,不仅爱亲人,还应爱他人、爱人类,爱整个自然界。二要培育沟通情怀。医学的价值和目的在于治病救人、维护健康,有效的医患沟通不仅使医者更详实、全面、准确的了解病情,而且也促进医患间情感交流和彼此的信任。三要培育至善心理。向学生传授“善”的思想,培育医科大学生医者仁心、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善良行医的理念。四要培育慎独精神。医疗卫生工作的独特性要求医者在无人监管的自我状态下,对无菌的规范操作,对患者的抢救,对医嘱的下达都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全力以赴。五要培育敬业精神。好医生就像工匠一样,不敢省人工减物力,坚守传承医技,把治疗的每名患者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环节、多维度、多角度的复杂体系,在充分发挥多方面因素关联性的基础上,力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效果的最大化。在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意识能动作用理论”“伦理道德教育理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理论”等思想引领指导下,在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思想、济世救人的“人命至重”思想、淡泊名利的“廉洁行医”思想、大医精诚的“普通一等”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启示下,借鉴“敬畏生命”思想、“允许原则”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等国外理论资源,对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路径的探索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通过在国家层面上修订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合,定位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第二,通过塑造大学生精神支柱和依托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陶冶大学生性情、优化大学生情趣、抚慰大学生心灵的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健全德性的道德教育,通过培育学生“关注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的高尚境界的人文教育等,提升大学生内在素养。第三,通过践行基于尊重、理解、承认前提下的“人文关怀”取向的教学价值观,发扬教师“教学伦理”“学术伦理”“师生伦理”等“职业伦理”精神,对学生“教以事”“喻诸德”,塑造具有“人文关怀”取向的培育队伍。第四,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医学课程教学,使每门课程都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实验实训教学,使学生获得医学技能的同时,也感知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通过将人文文化注入后期临床教学,使带教老师在诊疗过程中关心人、关怀人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营造“医者仁心”的人文文化氛围等,共同创建医学人文文化氛围。第五,通过优化医疗卫生体质改革创造择业环境,通过体现对医护工作者人文关怀创造执业环境,通过巩固媒体正面解读与宣传创造舆论环境,通过引领学生向公众普及医学常识创造大众环境,真正为医务工作者营造“尊医、重卫”的良疑社会环境。
二、美育在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育在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缘起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研究成果概览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1.2.5 国内外研究发展态势 |
1.3 概念的厘清 |
1.3.1 高校第二课堂 |
1.3.2 高校第二课堂学生行为 |
1.3.3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建构 |
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点 |
2.1.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下的行为本质 |
2.1.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的行为意义 |
2.1.3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下行为与思想关系 |
2.1.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行为理论 |
2.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支点 |
2.2.1 心理学关于行为研究的理论支撑 |
2.2.2 教育学关于第二课堂的核心理论 |
2.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研究的理论切入点 |
2.3.1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理论 |
2.3.2 新时代第二课堂建设的政策及其思想 |
2.3.3 网络与信息数字技术的相关理论 |
2.3.4 定性定量的教育研究相关理论 |
第三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分析 |
3.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
3.1.1 行为产生发展机制 |
3.1.2 影响行为的因素 |
3.1.3 行为影响的因素 |
3.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现实形态 |
3.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发展 |
3.2.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现实形态的原因 |
3.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评价 |
3.3.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评价的现状 |
3.3.2 第二课堂评价现状的原因 |
第四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方法论 |
4.1 研究的理论框架 |
4.1.1 量化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
4.1.2 行为的统计物理研究 |
4.1.3 因果关系的误区 |
4.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描述数据类型与属性概念 |
4.2.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过程描述数据 |
4.2.2 学生成长发展数据类型与属性概念 |
4.3 行为研究设计 |
4.3.1 第二课堂的课程设计 |
4.3.2 学生行为的数据记录采集 |
4.3.3 学生行为数据的求证与评价 |
4.4 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借鉴与对比 |
第五章 大学生第二课堂行为研究实践案例 |
5.1 案例数据概况 |
5.1.1 行为数据的基本情况 |
5.1.2 学业成绩基本情况 |
5.1.3 毕业去向 |
5.1.4 职业发展状态 |
5.1.5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 |
5.2 案例数据的数据挖掘分析 |
5.2.1 行为状况统计学分析 |
5.2.2 行为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分析 |
5.2.3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数据研究 |
第六章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应用 |
6.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价值 |
6.1.1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观测价值 |
6.1.2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判断价值 |
6.1.3 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状况的预测价值 |
6.2 基于第二课堂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导思想 |
6.2.1 树立“大思政”格局的理念 |
6.2.2 巩固增强获得感的内容创新理念 |
6.2.3 强化信息技术同步的形式创新理念 |
6.3 基于第二课堂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原则 |
6.3.1 精准教育原则 |
6.3.2 数据研究原则 |
6.3.3 评价反馈原则 |
6.3.4 行为评价思想的反思 |
6.4 基于第二课堂学生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
6.4.1 第二课堂组织工作机制 |
6.4.2 第二课堂过程管理机制 |
6.4.3 第二课堂评价导向机制 |
6.4.4 第二课堂支持保障机制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美育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解剖学美育的必要性 |
1.1 美育是社会生活的普遍需要 |
1.2 美育是医学领域的特殊需求 |
1.3 解剖学与医学美学的相关性 |
2 解剖学美育功能 |
2.1 美即目的 |
2.2 美为手段 |
3 解剖学美育视角 |
3.1 审美教育 |
3.2 情操教育 |
3.3 心灵教育 |
3.4 全人教育 |
(3)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技术路线 |
4 文献综述 |
4.1 国内文献综述 |
4.2 国外文献综述 |
5 研究方法 |
5.1 文献分析法 |
5.2 访谈法 |
5.3 问卷调查法 |
6 研究创新及不足 |
6.1 创新之处 |
6.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理论概述 |
1 文化自信的基本理论 |
1.1 文化自信的内涵 |
1.2 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 |
2 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理论 |
2.1 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
2.2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础理论 |
3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概述 |
3.1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内涵 |
3.2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立足点 |
3.3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意义 |
第三章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状况分析 |
1 重庆市医学院校调研情况 |
2 问卷设计 |
3 问卷调查 |
第四章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困境 |
1 培育理念滞后 |
1.1 医学技术主义思想的影响 |
1.2 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
2 培育动力不足 |
2.1 教学内容现实性弱 |
2.2 教学方法单调 |
2.3 评价方式单一 |
3 培育合力缺失 |
3.1 制度规范实效性弱 |
3.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
4 培育氛围淡薄 |
4.1 校园文化浸润作用不足 |
4.2 网络文化的深度影响 |
5 培育对象局限性 |
5.1 价值观不稳定 |
5.2 外在环境的影响 |
第五章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 |
1 贯彻新的教育理念 |
1.1 促成理念融合 |
1.2 促进学科交流 |
2 改善医学人文教育 |
2.1 完善教育内容 |
2.2 创新教育方法 |
2.3 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
3 形成合力育人机制 |
3.1 增强制度规范的作用力 |
3.2 推动师资队伍的完善 |
4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
4.1 加强校园文化的熏陶 |
4.2 有效传播和合理治理网络文化 |
5 增强医学生的自我教育 |
5.1 提升医学生自我文化素养 |
5.2 加强医学生自身实践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 |
(4)医学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提升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医学院校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
(一)美术教育可以扩大医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和创新精神 |
(二)美术教育可以净化医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教育 |
(三)美术教育有助于医学生劳动观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
二、医学院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不足 |
(二)医学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不完善 |
(三)医学生对中华艺术传承的认识不足 |
三、在医学院校中推进美术教育的对策 |
(一)通过“四位一体”推进机制开展美术教育 |
(二)通过美育与医学教育相融合开展美术教育 |
(三)通过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开展美术教育 |
(5)“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主要内容 |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价值意蕴 |
(二)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 |
(三)医学职业道德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
第一章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第一节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
一、目标的一致性 |
二、内容的同一性 |
三、价值的共同性 |
第二节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一、解决我国健康领域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 |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的迫切需要 |
三、实现医学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 |
四、树立医学生以德为先职业素养的必然选择 |
第二章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逻辑与主要依据 |
第一节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逻辑 |
一、原因与结果的必然逻辑 |
二、整体与局部的统筹协调 |
三、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
第二节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依据 |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向指引 |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保障 |
三、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 |
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 |
第三章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与实践价值 |
第一节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立场 |
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开展 |
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以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为核心 |
三、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果由人民群众满意度体现 |
第二节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价值 |
一、弘扬社会文明风尚 |
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观 |
三、践行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
四、坚守疫情防治一线职责 |
第四章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新疆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概述 |
一、研究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的分布 |
第二节 新疆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研结果 |
一、医学硕士研究生读研目的分布 |
二、医学硕士研究生关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德状况 |
三、医学硕士研究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及需求情况 |
第三节 新疆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取得的成效 |
一、医学硕士研究生对医德现象的认知较清晰 |
二、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医疗相关政策的氛围较浓厚 |
第四节 新疆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
一、医学硕士研究生关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德素养有待提升 |
二、医学院校关于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 |
三、医学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不够完善 |
第五节 新疆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医学硕士研究生个体职业意识不强 |
二、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有待发展 |
三、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
第五章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优化路径 |
第一节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 |
一、构建“医者仁心”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
二、夯实“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的校园物质文化基础 |
第二节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制度建设 |
一、推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全程育人的机制 |
二、建立医学人文类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 |
第三节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
一、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环节 |
二、丰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导师评阅表 |
(6)立德树人视角下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一)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一)研究的重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五、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方法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概述与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素分析 |
第一节 学生管理工作理论概述 |
一、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
二、学生管理工作 |
三、立德树人的当代意涵 |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 |
第二节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素分析 |
一、计划要素 |
二、组织要素 |
三、领导要素 |
四、控制要素 |
第二章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难点 |
第一节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
一、医学院校学生管理环境具有客观性和社会性 |
二、医学院校学生管理目标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
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内容具有一般性和综合性 |
第二节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 |
一、医学院校学生管理的实施场地存在分段式 |
二、医学院校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呈现垂直化 |
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模式具有二重性 |
第三章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
第一节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
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
二、培养德才兼备医学人才的内在要求 |
三、推动健康中国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二节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 |
一、马克思主义引领原则 |
二、党的领导原则 |
三、系统协调原则 |
四、层次递进原则 |
五、效率与效果并重原则 |
第四章 立德树人理念在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
第一节 转变管理观念——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
一、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医学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 |
二、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医学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
三、把完善学生的服务建设作为医学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 |
第二节 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立德树人理念落实 |
一、立德树人理念贯彻落实过程的有序化 |
二、立德树人理念贯彻落实工作的系统化 |
三、立德树人理念贯彻落实评估的科学化 |
第三节 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协同育人管理格局 |
一、管理主体协同,实现立德树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运行 |
二、管理内容协同,实现立德树人内涵要求全面贯通 |
三、管理方法协同,实现立德树人有效推进的合力共为 |
第五章 立德树人视角下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提升 |
第一节 完善医学院校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
一、巩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教育能力建设 |
二、强化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务管理能力建设 |
第二节 完善医学院校的学生服务功能 |
一、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
三、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媒介运用能力建设 |
四、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导师评阅表 |
(7)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及培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 |
1.1 制度建立临时化, 缺失规范的管理 |
1.2 内容设置模糊化, 缺失明确的内涵 |
1.3 课程开设形式化, 缺失核心的保障 |
1.4 主观技能次要化, 缺失能力的体现 |
1.5 客体素养片面化, 缺失价值的注入 |
1.6 主体意识淡薄化, 缺失灵魂的追求 |
2 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策略 |
2.1 做好顶层设计, 建立长效培育制度 |
2.2 完善内容设置, 明确隐性培育内涵 |
2.3 确保课程开设, 整合通识培育课程 |
2.4 强化技能获得, 并重门槛培育能力 |
2.5 提升客体素养, 深谙价值培育注入 |
2.6 激活主体意识, 突破灵魂培育追求 |
(8)高等医学院校美育工作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刻认识美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价值 |
1.1 美育是培养医学生健康的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 |
1.2 美育是形成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 |
1.3 美育是提高医学生丰富的创造素质的有力手段 |
2 医学院校美育工作的现状 |
2.1 学校对美育重视程度不够 |
2.2 美育课程建设相对滞后 |
2.3 学生美育学习主动性不强 |
3 医学院校美育工作的改进途径 |
3.1 树立“大美育”观念, 深化美育育人内涵认识 |
3.2 普及与专业相结合, 构建医学美育课程体系 |
3.3 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重点, 科学制定美育质量评价机制 |
3.4 强化文化引导, 丰富美育实践活动体系 |
(9)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2章 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医学生 |
2.1.2 思想政治教育 |
2.1.3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2.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
2.2.1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2.2.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2.3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理论依据 |
2.3.1 思政教育内容理论 |
2.3.2 教育学德育内容论 |
2.3.3 道德心理发展理论 |
2.3.4 一般系统论的理论 |
2.3.5 其它相关理论借鉴 |
第3章 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历程 |
3.1 初创阶段时教育内容的探索 |
3.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形成 |
3.1.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的确立 |
3.2 曲折阶段时政治运动的替代 |
3.2.1 高校非正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3.2.2 “左”的路线影响下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3.3 发展阶段时科学规范的指向 |
3.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恢复与发展 |
3.3.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 |
第4章 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借鉴 |
4.1 中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继承与借鉴 |
4.1.1 中国传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4.1.2 国外古代至近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4.2 国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借鉴 |
4.2.1 美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4.2.2 日本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4.2.3 新加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4.2.4 苏联(俄罗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5章 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
5.1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对的挑战 |
5.1.1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内容的时代特色 |
5.1.2 医学人才培养需要内容的人文特色 |
5.1.3 医患关系反思需要内容的职业特色 |
5.1.4 学生个人成长需要内容的发展特色 |
5.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面对的机遇 |
5.2.1 历史方位转变:实现新时代两个百年目标 |
5.2.2 意识形态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5.2.3 医学教育改革:突出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
5.2.4 医患关系修正:恢复医患关系的应然状态 |
第6章 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体系 |
6.1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目标 |
6.1.1 打造全程育人的理论工具 |
6.1.2 形成特色鲜明的内容体系 |
6.1.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 |
6.2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原则 |
6.2.1 马克主义理论引领原则 |
6.2.2 系统协调原则 |
6.2.3 层次递进原则。 |
6.2.4 医学人文性原则 |
6.3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体系 |
6.3.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
6.3.2 医学生个体发展相关性内容 |
6.3.3 与医学人文教育结合性内容 |
6.3.4 构建医患关系的和谐性内容 |
第7章 实现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路径优化 |
7.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7.1.1 教学内容整合与呈现 |
7.1.2 选修内容选择与安排 |
7.1.3 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
7.2 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 |
7.2.1 明确教育工作内容 |
7.2.2 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
7.2.3 培育理论教育社团 |
7.3 推进“课程思政”基本精神的落实 |
7.3.1 开发非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资源 |
7.3.2 推进教师整体政治素质培养与提升 |
7.3.3 设计教书育人优质课程的教学环节 |
7.4 扩大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场域 |
7.4.1 心理咨询服务 |
7.4.2 社会实践活动 |
7.4.3 校园文化建设 |
7.5 建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保障机制 |
7.5.1 协调内容建构的领导保障机制 |
7.5.2 支持内容建构的队伍保障机制 |
7.5.3 鼓励内容建构的财力保障机制 |
7.5.4 推动内容建构的协作保障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内涵及价值 |
一、概念界定 |
(一) 人文关怀 |
(二) 人文关怀精神 |
(三)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 |
二、人文关怀精神对医科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
(一) 医科大学生自身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 |
(二) 医科大学生职业良知生成的需要 |
(三) 医科大学生科技与人文情怀融合发展的需要 |
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价值 |
(一) 加深对人文关怀的哲学思考 |
(二) 构建医疗文明,优化健康服务 |
(三) 树立“大健康”观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第二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理论资源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一)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作用理论 |
(三) 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教育理论 |
(四)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理论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 |
(一) 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思想 |
(二) 济世救人的“人命至重”思想 |
(三) 淡泊名利的“廉洁行医”思想 |
(四) 大医精诚的“普通一等”思想 |
三、国外相关理论 |
(一) “敬畏生命”思想 |
(二) “允许原则”思想 |
(三) “人道主义”思想 |
第三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调查问卷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内容 |
(三) 调查方法 |
二、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积极表现 |
(一) 认可人文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 |
(二) 认同医疗卫生事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
(三) 具备一定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素养 |
三、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消极表现 |
(一) 职业情感淡薄 |
(二) 仁爱精神欠缺 |
(三) 沟通情怀缺位 |
(四) 人文素养薄弱 |
第四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突出问题 |
(一) 培养目标偏重医学专业教育 |
(二) 培育内容不能满足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需求 |
(三) 培育方式难以促成浓厚的医学人文文化氛围 |
(四) 培育队伍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 |
二、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不足之处的成因分析 |
(一) 社会思潮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化 |
(二) 教学价值观取向偏颇,“当代医学人文观”培育缺失 |
(三) 医科大学生认知片面,人文素养养成不足 |
第五章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内容的凝练 |
一、仁爱精神 |
(一) 众善之源,德近佛者可为医 |
(二) 仁者爱人,彰显医者父母心 |
二、沟通情怀 |
(一) “双赢”沟通,重在医患共情 |
(二) 主动热情,呼唤沟通情怀 |
三、至善心理 |
(一) 敬佑生命,追求终极价值 |
(二) 善待生命,向善施善积善 |
四、慎独精神 |
(一) 独居自律,恪守职业良知 |
(二) 省察克治,救死扶伤尽天职 |
五、敬业精神 |
(一) 坚守执着,才近仙者可为医 |
(二) 精益求精,临病胜于临敌 |
第六章 完善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的路径 |
一、定位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
(一) 国家层面上修订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 |
(二)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 |
(三) 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合 |
二、注重内在素养提升 |
(一) 理想信念教育 |
(二) 渗透审美教育 |
(三) 渗透道德教育 |
(四) 渗透人文教育 |
三、塑造具有“人文关怀”取向的培育队伍 |
(一) 践行“人文关怀”取向的教学价值观 |
(二) 发扬教师队伍“职业伦理”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
四、创建医学人文文化氛围 |
(一) 加强医学课程人文文化渗透 |
(二) 强化实验实训课人文文化培养 |
(三) 督促临床实践人文文化践行 |
(四) 营造“医者仁心”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
五、创建“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环境 |
(一) 优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建择业环境 |
(二) 体现对医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创建执业环境 |
(三) 巩固媒体的正面解读与宣传——创建舆论环境 |
(四) 引领学生向公众普及医学常识——创建大众环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附录一: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
学位论文评阋及答辩情况表 |
四、美育在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D]. 王纲.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美育视角[J]. 赵婷.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9)
- [3]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D]. 张敏.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1)
- [4]医学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提升对策探析[J]. 陈怡名. 美与时代(中), 2020(04)
- [5]“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 张梦.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立德树人视角下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 石奋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医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归因探讨及培育策略[J]. 崔洪艳,田小海. 中国卫生产业, 2018(33)
- [8]高等医学院校美育工作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J]. 陈玉. 艺术科技, 2018(07)
- [9]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D]. 张丽红. 吉林大学, 2018(12)
- [10]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D]. 孙新红. 山东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