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多倍体黄芩中的黄芩苷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多倍体黄芩中的黄芩苷

一、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黄芩多倍体株系中黄芩苷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柴俊雯,刘玉,刘东,陈红刚,杜弢[1](2018)在《四倍体黄芩D20遗传特性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黄芩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在抗癌、抗细胞损伤、改善记忆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四倍体黄芩D20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诱导黄芩多倍体培育出的高产优质的黄芩新品系,其在植株生长势、药材产量及化学成分含量等方面均优于普通黄芩。近年来,关于四倍体黄芩的研究较为深入,为进一步了解四倍体黄芩遗传特性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开发利用黄芩药用资源,本文对四倍体黄芩化学成分及遗传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四倍体黄芩提供参考。

柴俊雯,郭柳,陈红刚,杜弢,连中学[2](2018)在《四倍体黄芩D20生理指标与产量间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四倍体黄芩D20新品系与普通二倍体黄芩生理生化指标、光合效能及产量间关系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相关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使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光合指标;产量测定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6 m2(3 m×2 m),各小区移栽10行,行距20 cm,株距5 cm。结果:四倍体黄芩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活性均显着高于二倍体,分别高出28%,2%,17%,除POD以外,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可溶性糖含量则高出二倍体19%,MDA含量显着低于二倍体黄芩,说明四倍体黄芩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田间试验表明四倍体黄芩及二倍体黄芩根长度并无显着差异,平均都可达34 cm,四倍体黄芩根粗亦不及二倍体,但其侧根数多于二倍体,最高可达8个,单根质量及总产量亦高于二倍体,增产量可达31.4%。结论:四倍体黄芩D20新品系由于染色体的加倍,使得植株生长势、抗逆性增强,保护植株少受病虫害侵害,从而间接影响药材最终产量的增加;四倍体黄芩光合能力的增强可增加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而植物干物质的积累直接影响其产量。这一特性对药用植物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和较高的增产潜力。

刘玉,柴俊雯,张亚亚,王亚丽,郭玫,杜弢[3](2017)在《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二倍体黄芩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并对两者中9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四倍体新品系D20和二倍体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二倍体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野黄芩苷、木犀草素、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A质量分数分别为(14.72±0.46)%、(5.84±0.31)%、(1.55±0.49)%、(0.72±0.21)%、(0.81±0.04)%、(1.47±0.17)%、(0.55±0.01)%、(0.30±0.04)%、(0.12±0.01)%。四倍体黄芩中相应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54±1.45)%、(6.62±0.39)%、(0.28±0.01)%、(0.20±0.02)%、(0.87±0.06)%、(1.50±0.19)%、(0.19±0.04)%、(0.31±0.01)%、(0.10±0.04)%。结论: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二倍体黄芩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除芹菜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四倍体比二倍体低外,其他5种成分的含量四倍体均比二倍体高。

刘玉[4](2017)在《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的遗传特性及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形态特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及遗传特性等各方面,研究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二倍体黄芩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发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提供理论依据,使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在农业生产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调查、根尖染色体鉴别、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等方法,从植物学特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和分子标记等方面,对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进行了研究。结果:1.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株型紧凑,植株高于二倍体黄芩;叶片为浅绿色,叶片较二倍体黄芩大且厚,叶片长度、宽度和叶柄长平均分别为3.37 cm、1.00 cm和0.41 cm,均大于二倍体黄芩,相比二倍体黄芩分别增加14%、63%和73%,叶片两面都有绒毛,叶背绒毛较少;花呈淡蓝紫色,较二倍体黄芩颜色淡且大;由于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的不育性,未能见到果实。2.经根尖染色体鉴定,黄芩新品系D20根尖染色体为36。观察叶片气孔发现,黄芩新品系D20气孔的长和宽分别为16.67μm和9.5μm,比二倍体增加40%和72%;保卫细胞的长和宽分别是27.82μm和9.1μm,比二倍体黄芩增加30%和57%。3.在外观性状方面:黄芩新品系D20相比于二倍体黄芩表现为根较粗壮肥实,为从生根,分支多;显微组织区别:二倍体黄芩根的横切面特征表现为皮层与韧皮部界限明显,四倍体黄芩D20皮层与韧皮部界限不明显;木射线宽广,较二倍体多;在粉末方面:韧皮纤维、石细胞较二倍体大。4.四倍体新品系D20和二倍体黄芩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8,二倍体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野黄芩苷、木犀草素、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A质量分数分别为14.72±0.46%、5.84±0.31%、1.55±0.49%、0.72±0.21%、0.81±0.04%、1.47±0.17%、0.55±0.01%、0.31±0.04%、0.12±0.01%。四倍体黄芩中相应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54±1.45%、6.62±0.39%、0.28±0.01%、0.20±0.02%、0.87±0.06%、1.50±0.19%、0.19±0.04%、0.32±0.01%、0.10±0.04%。5.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得到9条ISSR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70个位点,59条具有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为84.2%;说明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二倍体黄芩株系间具有中等偏高的遗传差异性。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是0.08690.2429,UPGMA聚类树将黄芩样本分为两大类,二倍体聚为一类,四倍体聚为另一类。结论:1.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在农艺性状上优于二倍体黄芩。2.两者在药材性状区别很大,组织结构和粉末差异较小。3.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二倍体黄芩化学组成基本一致,但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区别,除芹菜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四倍体比二倍体低外,其他5种成分的含量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均比二倍体黄芩高。4.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二倍体黄芩存在遗传差异,且ISSR分子标记能有效的揭示材料间的多态性。

杜弢,李少海,颜建胜,王瑞新,千维娜,王艳,王学习[5](2014)在《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与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的抗炎作用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水提物与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水提物的抗炎作用比较。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棉球肉芽肿、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LPS刺激的巨噬细胞急性炎症及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实验,观察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水提物与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实验设空白组、地塞米松组(30mg/kg)、双黄连粉针剂组(45mg/kg)、二倍体黄芩低剂量(5g/kg)、二倍体黄芩高剂量组(10g/kg)、四倍体黄芩低剂量组(5g/kg)、四倍体黄芩高剂量组(10g/kg)。黄芩水提物等体积经口灌胃给药,地塞米松和双黄连粉针剂腹腔注射给药。结果: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水提物与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水提物均可不同程度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和小鼠棉球肉芽肿,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LPS刺激的巨噬细胞急性炎症,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肿胀,二者的作用强度基本无差异。结论: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抗炎作用与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水提物无差异。

赵金娟,管仁伟,戴雪梅,林建强,林慧彬[6](2013)在《指纹图谱技术在黄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通过目前国内外对黄芩指纹图谱研究的考察,重点论述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红外指纹图谱、DNA指纹图谱等在黄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为提高黄芩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依据。

赵金娟,邢丽芹,刘金贤,王磊,李岩,林慧彬,林建强[7](2012)在《指纹图谱技术在黄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黄芩是传统常用中药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黄芩中含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黄酮化合物以及挥发油,苯乙醇糖苷类等成分。黄芩质量评价多以黄芩苷等成分含量的高低来判别。但是,由

彭芳[8](2012)在《黄芩种质评价及其选择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57个黄芩种源为研究材料,观测比较了亲代和子代的形态性状与成分性状的变异;以9个黄芩种源为研究材料,比较了不同环境下形态性状与成分性状的变异,分析种质和环境的影响;初步建立黄芩根鲜重和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选择指标体系,并对所有的黄芩种源进行综合评价,为黄芩良种选育工作提供提供技术支持和原材料。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种源黄芩的形态性状变异丰富。通过对株高等15个地上部分形态性状和主根长等5个地下部分形态性状的分析发现,种源间存在着较大变异,其亲代和子代地上部分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5.89%和18.12%;而亲代和子代地下部分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1.35%和27.59%。茎光泽和叶光泽始终为变异最大的两个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芦头直径可作为根鲜重的间接选择指标。对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初步探索发现:对不同种源黄芩三年生、二年生与一年生根鲜重进行比较分析,55.46%连续生长两年趋势保持一致;对不同种源和株系黄芩两代根鲜重进行比较分析,高产亲代有维持其高产性的趋势,说明遗传对黄芩根鲜重影响较大。对不同种源黄芩三年生与二年生主要质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73.61%的黄芩植株茎色保持不变,而分别有37.53%和42.53%的黄芩植株茎色分布和茎光泽保持不变,有33.20%的黄芩植株叶色保持不变,31.31%的黄芩植株叶光泽保持不变,同时,花色和生育期在两年之间也保持着较好的稳定性。2.不同种源黄芩的成分性状变异丰富。不同种源黄芩5种化学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含量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1.81%。黄芩成分性状与形态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黄芩苷含量与株幅、茎色、茎光泽、叶光泽和根鲜重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株高、芦头直径呈显着正相关(p<0.05),而与生育期呈显着负相关(p<0.05);黄芩素含量与茎色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汉黄芩素含量与茎色分布呈显着负相关(p<0.01);千层纸素A的含量与株幅、茎色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叶光泽、花色呈显着负相关(p<0.05)。对5种化学成分的遗传规律进行初步探索发现,黄芩苷、汉黄芩苷和千层纸素A含量的遗传性较好,而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遗传性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3.种质与环境对黄芩形态和成分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汉黄芩素之外,种质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黄芩的其它21个性状有不同程度的显着影响。根鲜重和黄芩苷含量受种质、环境及种质×环境的影响相当,而汉黄芩苷、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主要受种质与种质×环境共同影响,汉黄芩素主要受种质×环境影响。同时,除了主茎数、茎色和茎色分布之外,其它的8个地上部分形态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除根鲜重之外的其它4个地下部分形态性状受种质的影响较大。通过种质和环境的效应分析:种质Z4和Z6的化学成分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种质;而种质Z1和Z2的根鲜重显着高于其它种质。环境E2和E3有利于除黄芩苷外的其它四个化学成分含量积累,而环境E1和E4有利于根鲜重和黄芩苷含量的积累。联合回归分析显示,芦头直径、根鲜重、汉黄芩苷、黄芩素都受海拔因子的影响。水分因子对性状影响最大,其次为光照条件,而温度条件影响相对较小。4.通过对主要性状指标遗传参数的估算建立黄芩选择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两代黄芩的主要数量性状,株高、地径和千层纸素A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遗传进度都比较高,通过对表型性状严格选择,可有效改良这3个性状;而其它的表型性状选择效果较差,故改良这些表型性状选择时应放宽要求,综合选择或在较高世代进行选择。通过计算与根鲜重、化学成分PC1、PC2相关的单指标与多指标组合的相关遗传进展发现,在5%的选择强度下,对于亲代黄芩,通过株高、地径、株幅、叶长、叶宽、芦头直径任一单指标间接选择的相对效率都高于对根鲜重直接选择;而对于子代黄芩根鲜重以及亲代黄芩成分PC1和PC2,单一指标进行间接选择效果均不如直接选择高。最终建立了基于不同目标的多指标最优选择方程:1、以根鲜重(产量)为目标性状时,亲代黄芩以株幅(X3)和叶宽(X9)组成的方程Y=0.3686X3+1.2643X9进行选择,其相对效率可比直接选择高63.80%。2、以成分PC1为目标性状时,以主根长(X16)和芦头直径(X17)组成的方程Y=0.0366X16+0.0427X17进行选择,相对效率可比直接对PC1进行选择高146.82%。3、以成分PC2为目标性状时,以主根长(X16)、芦头直径(X17)、距芦头10cm处直径(X18)和根鲜重(X20)组成的方程Y=0.3012X17+0.1824X16-0.0354X18+0.0311X20进行选择,相对效率可比直接对PC2进行选择高132.44%。5.综合分析评价发现,排名越靠前的种源表现越优良,但对于各种源的遗传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对亲代黄芩种源的18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主成分分析,最终提取出前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7.84%。综合排序前10位的种源是S38、S35、S39、S9、S3、S55、S34、S6、S15和S32。通过对亲代连续三年根鲜重的聚类分析并对比已测定的15个子代种源,得到两代都高产且稳定的种源有4个(S9、S15、S34、S57)。对多点栽培试验的9个种源形态性状和成分性状进行综合主成分分析,最终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1.21%。主成分综合排序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Z8、Z5、Z2、Z4、Z3、Z9、Z1、Z6、Z7。将各种源的主成分值与田间观测的特征值进行对照,结果比较一致,说明各主成分值能够反映黄芩种源间在形态性状的差异。

霍鹏,黄丽涵,朱平川,徐远金[9](2011)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感冒软胶囊中4种活性成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中药复方制剂感冒软胶囊(羌活、麻黄、桂枝、葛根、黄芩、川芎、防风等)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葛根素及黄芩苷4种活性成分同时测定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方法以甲醇提取样品,电泳缓冲液为10 mmol/L磷酸氢二钠-20 mmol/L硼酸(pH 8.0),内含2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体积分数分别为27%(v/v)异丙醇和18%(v/v)乙腈作有机改性剂,采用75μm(i.d)×60(ef 50)cm的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5 psi(进样时间6 s)压力进样,分离电压30 kV,紫外检测波长214 nm,温度25℃。结果 4种活性成分在23 min内获得基线分离,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葛根素和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200μg/mL(r=0.999 4)、2.4~150μg/mL(r=0.999 8)、1.8~120μg/mL(r=0.999 1),4.5~300μg/mL(r=0.999 1),检出限分别为0.50、0.800、.60、1.5μg/mL(S/N=3)。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0%~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具良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已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付伟[10](2011)在《罗汉果二倍体及四倍体遗传变异研究》文中指出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 Jeffrey隶属于葫芦科(Cucurbitaceae)罗汉果属(Siraitia),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药用和甜料植物,具止咳祛痰、凉血舒胃、润肠通便等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罗汉果甜苷V,具强烈甜味,为蔗糖的300-500倍,具抗氧化、免疫调节及抗癌的作用。罗汉果提取物低热、无毒,是一种纯天然的甜味剂及理想的保健品,可为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使用。罗汉果种子数量多、重量大,占果实鲜重的44%,干重的70%,但几乎不含罗汉果皂苷。因此罗汉果无籽化是罗汉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且无籽罗汉果也成为罗汉果育种研究的热点。2005年本课题组在罗汉果伯林3号和ND的后代中发现一突变株,植株高大,茎粗叶厚,花大败育,后代无籽。本研究首次对罗汉果正常株及其突变株从细胞学、基因组及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罗汉果正正常株与突变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及无籽罗汉果基因表达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染色体核型的研究结果显示罗汉果正常株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28,而突变株为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x=56,其后代无籽罗汉果为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x=42条,同时验证了突变株为四倍体。这是首次对罗汉果多倍体方面进行的报道研究。2、本实验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罗汉果二倍体及四倍体的基因组水平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用196对引物组合对两者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其中9对引物组合未能扩增出条带。筛选得到的18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约4573条带,其中577条(12.6%)为差异条带,1998条(87.4%)为共有条带。大部分引物组合均能扩增出条带,获得的条带长度大多集中在100-800bp之间,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条带数为12.1。结果表明通过SRAP分子标记方法得出罗汉果二倍体及四倍体株系之间基因组DNA的SRAP多态性较低,遗传差异较小。3、采用SRAP-cDNA方法对罗汉果二倍体及四倍体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差异分析。用196对SRAP引物组合对两者的基因表达水平cDNA进行多态性扩增,其中63对引物组合未能扩增出条带。筛选得到的133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约2917条带,其中289条(9.9%)为差异条带,1313条(90.1%)为共有条带。对其中稳定出现的明显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及测序,共获得92条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其中77.2%与已知基因具高度同源性,9.8%为编码未知蛋白基因,13.0%为可能的编码新蛋白基因。对已知序列的结果分析发现大多数序列都与光合、呼吸及抗性相关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比较重要的蛋白质如:核铜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激酶、丙酮酸激酶、过氧化物酶膜转运蛋白、NBS-LRR抗性蛋白、蛋白磷酸酶等。序列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已知基因编码蛋白涉及到生物学的诸多方面,其编码的蛋白主要属于:离子通道、信号转导、代谢途径、转录因子、蛋白合成、生长发育、能量代谢等。这些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锌指蛋白、分子伴侣、促有丝分裂素活化激酶、转录因子IWS1、信号转导蛋白、内膜蛋白、胞外孔道蛋白、纤维素合酶、细胞色素P450、糖基转移酶GT8、氧化还原酶等。以上实验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罗汉果四倍体在抗逆性及光合能力方面更优于二倍体植株。这也为多倍体在表型及生物学方面优于二倍体的现象提供了分子证据。4、利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罗汉果二倍体后代的正常种子及四倍体后代无籽罗汉果干瘪种子进行转录组和表达谱测序。转录组测序结果共得到64372条Unigene,与代谢途径相关的Unigene共17593条。表达谱测序得到87350条reference tags及41678条geneso通过分析发现占mRNA,总量76%-77%的是种类不到5.5%-5.8%的少数nRNA,而占种类58%-62%的mRNA全部加起来不到mRNA,总量的4.2%-4.5%。对差异基因进行比较发现有1748个基因上调,2037个基因下调。本文首次对罗汉果多倍体及其后代无籽罗汉果进行报道研究,并从细胞学、基因组及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罗汉果正正常株与突变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及无籽罗汉果基因表达情况。这为多倍体罗汉果及无籽罗汉果形成的遗传机理、种子形成及发育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也为克隆基因、研究其表达和调控机制及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为应用生物技术方法实现罗汉果无籽化,提高生产中罗汉果有效成分提取率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培育无籽罗汉果及新资源新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育种的预见性和效率。

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黄芩多倍体株系中黄芩苷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黄芩多倍体株系中黄芩苷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四倍体黄芩D20遗传特性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2 多倍体黄芩的培育
3 多倍体黄芩遗传特性研究
4 化学成分研究
5 小结

(2)四倍体黄芩D20生理指标与产量间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2 光合指标的测定
    2.3 产量测定田间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3.2 光合效能分析
    3.3 产量测定
4 讨论

(3)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二倍体黄芩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
    1.3 样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UPLC指纹图谱建立
        2.1.1 色谱条件: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3精密度试验:
        2.1.4 重复性试验:
        2.1.5 稳定性试验:
        2.1.6 四倍体黄芩和二倍体黄芩指纹图谱:
        2.1.7 四倍体黄芩和二倍体黄芩UPLC图谱比较:
    2.2 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3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5线性关系考察:
        2.2.6 精密度试验:
        2.2.7 重复性试验:
        2.2.8 稳定性试验:
        2.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2.2.10样品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3.1 四倍体黄芩和二倍体黄芩指纹图谱比较
    3.2 四倍体黄芩和二倍体黄芩各组分含量比较

(4)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的遗传特性及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的植物学特征
    1.1 地上部分形态观察
        1.1.1 供试材料
        1.1.2 实验设备
        1.1.3 试验方法
        1.1.4 观察结果
    1.2 叶面气孔的观察
        1.2.1 材料与方法
        1.2.2 结果
    1.3 根尖染色体的鉴定
        1.3.1 材料与试剂
        1.3.1.1 实验材料
        1.3.1.2 试剂
        1.3.2 方法
        1.3.3 结果
第二章 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2 方法
    2.3 试验结果
        2.3.1 药材性状特征
        2.3.2 粉末显微特征
        2.3.3 根横切面组织结构
    2.4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的化学成分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药品
        3.1.3 样品来源
    3.2 方法与结果
        3.2.1 UPLC指纹图谱建立
        3.2.2 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3.3 讨论
        3.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3.2 流动相的选择
        3.3.3 提取条件的选择
        3.3.4 指纹图谱比较
        3.3.5 含量比较
    3.4 小结
第四章 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的ISSR-PCR遗传分析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仪器
        4.1.3 试剂
    4.2 方法
        4.2.1 DNA的提取纯化
        4.2.2 基因组DNA检测
        4.2.3 ISSR-PCR扩増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4.2.4 ISSR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正交试验结果
        4.3.2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4.3.3 ISSR-PCR反应程序优化结果分析
    4.4 讨论
        4.4.1 ISSR-PCR扩增结果和多态性
        4.4.2 二倍体黄芩与四倍体黄芩的差异
        4.4.3 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5)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与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的抗炎作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物
    1.2动物
    1.3试剂
    1.4仪器
    1.5方法
        1.5.1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
        1.5.2小鼠棉球肉芽肿
        1.5.3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1.5.4 LPS刺激的巨噬细胞急性炎症
        1.5.5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实验
2 结果
    2.1不同黄芩水提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2.2不同黄芩水提物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2.3不同黄芩水提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2. 4 不同黄芩水提物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急性炎症的影响
    2. 6 不同黄芩水提物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度的影响
3 讨论

(6)指纹图谱技术在黄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芩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2 黄芩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3 黄芩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4 黄芩的DNA指纹图谱
5 黄芩的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6 结 语

(7)指纹图谱技术在黄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芩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2 黄芩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3 黄芩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4 黄芩的DNA指纹图谱
5 黄芩的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6 结语

(8)黄芩种质评价及其选择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立题依据和研究方案
    1.1 立题依据
        1.1.1 栽培黄芩已成为黄芩药材的主要来源,但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1.1.2 黄芩的表型变异丰富多样,有利于优良种质的筛选
        1.1.3 种质资源是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1.2 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
        1.2.2 药用植物的品种选育研究
        1.2.3 黄芩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
        1.2.4 黄芩的品种选育研究
    1.3 论文总体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总体研究方案
        1.3.3 研究材料与方法
        1.3.4 主要测定与分析方法
        1.3.5 技术路线
        1.3.6 预期研究结果
2 黄芩形态性状和成分性状的变异分析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测定方法
        2.1.3 统计分析方法
    2.2 黄芩形态性状的变异
        2.2.1 黄芩地上部分形态性状的变异
        2.2.2 黄芩地下部分形态性状的变异
        2.2.3 不同株系黄芩生长动态规律
    2.3 黄芩成分性状的变异
    2.4 黄芩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2.4.1 黄芩各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分析
        2.4.2 黄芩根鲜重与形态性状的通径分析
        2.4.3 黄芩5种化学成分含量与形态性状的通径分析
    2.5 黄芩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初步探讨
        2.5.1 不同生长年限黄芩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初步探讨
        2.5.2 黄芩根鲜重的遗传规律初步探讨
        2.5.3 黄芩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遗传规律初步探讨
    2.6 小结与讨论
        2.6.1 小结
        2.6.2 讨论
3 种质与环境对黄芩形态性状和成分性状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测定方法
        3.1.3 统计分析方法
    3.2 不同种质和环境下黄芩形态性状和成分性状差异分析
        3.2.1 不同环境下黄芩形态性状和成分性状变异分析与比较
        3.2.2 不同种质黄芩形态性状和成分性状变异分析与比较
    3.3 黄芩形态性状和成分性状的种质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分析
        3.3.1 黄芩形态性状和成分性状影响因素的联合回归分析
        3.3.2 黄芩形态性状和成分性状的种质与环境效应分析
    3.4 黄芩形态性状和成分性状变异的生态学机制探讨
    3.5 小结与讨论
        3.5.1 小结
        3.5.2 讨论
4 黄芩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测定方法
        4.1.3 统计分析方法
    4.2 黄芩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4.2.1 黄芩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4.2.2 黄芩主要成分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4.3 黄芩选择指标的筛选
    4.4 黄芩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
    4.5 黄芩选择指标体系的验证
    4.6 小结与讨论
        4.6.1 小结
        4.6.2 讨论
5 黄芩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分析方法
    5.2 单点栽培试验黄芩种源的评价
        5.2.1 黄芩种源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5.2.2 黄芩种源根鲜重的聚类分析
    5.3 多点栽培试验黄芩种源的评价
    5.4 小结与讨论
        5.4.1 小结
        5.4.2 讨论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特色与创新
7 附件 黄芩的胁迫自交试验结果
    7.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7.1.1 试验地点和试验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2 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感冒软胶囊中4种活性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电泳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3 样品溶液的配制
    2.4 线性关系与检出限
    2.5 精密度试验
    2.6 稳定性试验
    2.7 重复性试验
    2.8 加标回收率试验
    2.9 样品测定
3 讨论
    3.1 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3.2 分离电压对分离的影响
    3.3 进样时间对分离的影响

(10)罗汉果二倍体及四倍体遗传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罗汉果研究概述
    一 罗汉果的生药学研究
        1 罗汉果的名称
        2 罗汉果的分类学地位
        3 罗汉果的分布及生境
        4 罗汉果的生物学特性
        5 罗汉果种属鉴定
    二 罗汉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1 葫芦烷三萜苷类
        2 黄酮类
        3 多糖
        4 蛋白质
        5 甘露醇
        6 脂肪酸类
        7 其它成分
    三 罗汉果的药理作用
        1 镇咳、平喘、祛痰作用
        2 免疫作用
        3 抗氧化作用
        4 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作用
        5 抗炎镇痛抑菌作用
        6 抗癌作用
        7 其它作用
        8 毒理作用
    四 罗汉果的应用现状
        1 医药应用
        2 保健食品、饮料
        3 食品添加剂
        4 甜味剂
        5 化妆品
    五 罗汉果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罗汉果正常株及其突变株染色体核型分析
    一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内容
    二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罗汉果二倍体及其四倍体基因组及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一 引言
        1 多倍体的概念
        2 SRAP分子标记技术
    二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1 DNA及RNA提取的纯度、浓度及完整性检测
        2 罗汉果二倍体及其四倍体基因组差异分析
        3 罗汉果二倍体及其四倍体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4 差异条带的测序及序列分析
    四 讨论
        1 SRAP分子标记的可行性及其优势
        2 罗汉果多倍体基因组差异研究
        3 罗汉果多倍体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无籽罗汉果转录组分析
    一 引言
        1 第一代测序技术
        2 第二代测序技术
        3 第三代测序技术
    二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1 转录组测序(De novo Transcriptome Assembly)
        2 表达谱测序(DGE Analysis)
    四 讨论
        1 RNA提取方法的改良
        2 罗汉果研究中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3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前景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
致谢

四、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黄芩多倍体株系中黄芩苷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倍体黄芩D20遗传特性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柴俊雯,刘玉,刘东,陈红刚,杜弢.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8(04)
  • [2]四倍体黄芩D20生理指标与产量间关系[J]. 柴俊雯,郭柳,陈红刚,杜弢,连中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04)
  • [3]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二倍体黄芩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J]. 刘玉,柴俊雯,张亚亚,王亚丽,郭玫,杜弢. 中药材, 2017(02)
  • [4]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的遗传特性及化学成分研究[D]. 刘玉.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与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的抗炎作用比较[J]. 杜弢,李少海,颜建胜,王瑞新,千维娜,王艳,王学习.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4(02)
  • [6]指纹图谱技术在黄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赵金娟,管仁伟,戴雪梅,林建强,林慧彬.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3(03)
  • [7]指纹图谱技术在黄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赵金娟,邢丽芹,刘金贤,王磊,李岩,林慧彬,林建强. 天津中医药, 2012(05)
  • [8]黄芩种质评价及其选择指标体系的研究[D]. 彭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感冒软胶囊中4种活性成分[J]. 霍鹏,黄丽涵,朱平川,徐远金. 中成药, 2011(07)
  • [10]罗汉果二倍体及四倍体遗传变异研究[D]. 付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11)

标签:;  ;  ;  ;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多倍体黄芩中的黄芩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