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传输和光缆通信

光纤传输和光缆通信

一、光纤传输及光缆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林威[1](2021)在《运动光缆传输性能评测和改进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如今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各项互联网技术层出不穷。物联网技术建立物体与互联网的联系,AI技术促进生活的智能化,大数据技术挖掘数据更深层次的价值。这些技术也标志着未来是“互联网+”的时代[1-2]。因此,新时代下信息的传递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建立在一个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上。而光纤通信系统无疑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这些场景。得益于光通信频带宽、损耗低、抗电磁干扰等特点,未来的通信网络发展方向必定是大容量、高速率。同时多元的应用场景也是光纤通信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普通环境下的架空光缆受到的外力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例如各类天线的馈线等对信号传输质量要求高的情景,则需要考虑光缆的拉伸弯折等运动带来的影响[3],常见的包括光缆运动导致的形变和光纤抖动。这些影响对信号传输质量的恶化,例如信噪比、相位偏移、时延抖动等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对运动光缆传输性能的评测及改进必不可少。对传输性能的评测能够直观地体现由于运动光缆的弯折拉伸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地改进,优化远端接收信号,提升信号的可用性。因此,研究运动光缆传输性能评测及改进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着运动光缆传输性能评测和改进问题,研究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方案,重点关注传输信号的信噪比及相位抖动性能。在模拟运动光缆设施上设计评测方案,通过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信号时域图、相位漂移量及相位稳定度等方面进行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信噪比方面,结合光缆的运动特性提出在发射端将发端信号进行Delta-sigma调制,通过在发射端对信号进行预调制来降低信号的量化噪声,并设计相应的接收端解调方案,达到提高信噪比质量的目的;在相位抖动方面,设计基于可调谐激光器的稳相传输方案对传输信号进行相位补偿,科学有效地改善信号质量,实现信号高效稳定的传输。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模拟工况光缆实验装置搭建传输信号质量评测平台,评测不同运动状态下传输微波信号的信噪比及相位方面的性能,针对评测结果提出后续相应的解决方案。2.研究Delta-Sigma调制及解调方案,结合仿真设计合理的调制阶数、量化位数及过采样比,在接收端设计相应的解调方案,达到最佳的信噪比。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实现从发端角度提高信号的质量,有效地提升信号的信噪比性能。3.研究信号相位补偿方案,基于可调谐激光器提出一种动态、准确、高稳定性的稳相补偿方案,通过仿真软件进行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有效地消除光纤链路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解决了传统方案不契合光纤的运动特性及结构复杂、成本高的弊端,在优化传输信号信噪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信号的相位抖动质量。4.基于Labview搭建数据可视化平台,实现对信号的频谱、波形等特征的采集与展示,并进一步得到信号的时延抖动等特性,更加直观地展示运动光缆传输性能,构建更便捷的评测及验证系统。

叶新颜[2](2021)在《海底光网络传输性能评估和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通信业务量呈爆炸式增长,较长的海岸线为建设远距离、快速率、高质量的海底光网络传输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登陆点选择。为了在海底光通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一个专业的传输性能评估工具能够帮助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海底光网络传输系统,节省时间、金钱成本。本文针对海底光网络传输性能评估和分析需求展开研究,设计了海底光网络传输性能评估和分析软件的功能和架构,实现了海底光网络传输性能和可靠性的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调研了普通光通信仿真软件的资源配置和使用规范,设计了针对海底光网络系统的拓扑设计及性能分析的软件架构。该架构承载了通信器件模型、网络仿真模型和性能评估模型。2.分析了当前网络规划人员对于传输性能评估的具体需求,从实现的角度将软件划分为资源管理、光通信器件管理、网络拓扑设计、仿真运行控制、性能分析报告、系统使用辅助、人机交互界面等七个主要模块。3.研究了光网络传输的主要性能指标,提出层次分析算法,将单个指标自由组合起来综合评估系统的性能,分析结果有助于改进海底光网络传输系统的设计。4.完成了软件界面的构造工作,同时具备了实用性和美观性。通过对用户自主设计的网络进行传输仿真,实现了生成性能分析报告的功能,达到了指导设计海底光网络并优化工程建设流程的目标。

顾跃[3](2020)在《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改造设计与干线故障分析》文中提出秦皇岛的有线电视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有线电视的网络信号不局限于传送模拟信号,已经发展到传送数字电视信号、高清电视信号、宽带的双向回传信号乃至全光信号。随着信息量的激增,原始传输方式再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适应潮流发展和社会需求,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也在发生变化。当前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5G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应用,对于有线电视行业来说既是个挑战也是一次难得机遇,新政策的实施使广电网络有了开展新业务的可能。本文就改进落后的设备和技术、运用新的技术以及更合理的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展开了相关工作。首先,以秦皇岛有线电视的网络结构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对网络传输方式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论文完成了秦皇岛广电网络市区部分主干线网络的光缆结构设计、农村农网的双向网络设计和分机房内上行光电系统的结构设计,为拓展新的业务打下重要基础。其次,分析了当前秦皇岛广电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在新的环境下有线电视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针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分析了秦皇岛广电网络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重点论述了如何使用CMTS系统排查噪声,优化网络环境,解决日常故障以及遇到光缆突发大故障时,如何快速定位故障位置,进行排查和抢修,从而保障传输正常进行。

白靖[4](2020)在《海底开放光缆系统传输建模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动了通信数据爆发式地增长,为承担传输全球国际间通信97%以上数据流量的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相干光学检测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适应国际通信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海底光缆系统中应用到的光纤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而且海缆系统的链路终端设备的技术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在价格,性能和功能等方面达到更优的效果,系统运营商以及建造厂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海底开放光缆系统,即岸站设备与海底链路部分解耦和的系统设计方案。与传统集成式的海底光缆系统相比,海底开放光缆系统中岸站设备可由不同厂商接入,此时海底链路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但是共用同一光纤对进行传输的光波,存在调制格式、功率等参数配置不同的情况。因此,对调制格式和功率各异信道的海底开放光缆系统共纤传输性能进行关联式建模和精确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针对当前海底开放光缆系统中岸站与海底链路解耦和条件下的传输建模和性能评估问题,建立出相干海底开放光缆系统中调制格式关联式传输性能评估方法;然后提出面向海底观测网络等新型应用场景下的非相干单端色散补偿传输方案。围绕上述两点,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一、分析了海底开放光缆系统的传输场景和建模需求,建立了海底开放光缆系统的传输模型及系统架构。二、针对海底开放光缆系统中调制格式、功率各异下的传输性能评估问题,建立了调制格式关联的非线性噪声评估模型。与调制格式非关联的非线性噪声高斯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开放海缆系统性能评估过程中考虑调制格式的影响时,系统的预测容量会明显提升。对于输入功率为0dBm,长度为10000km,SLTE采用的调制格式分别为QPSK和16QAM时,调制格式关联式模型预测得到的链路OSNR比GN模型得到的大1.1dB。三、针对水下信息组网等高可靠、低功耗、小业务量非相干传输需求,提出了仅在干端进行色散补偿的长距海底传输方式,拟合出基于脉冲展宽因子的适用于干端色散补偿的非线性传输性能评估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评估模型与仿真结果差异小于0.5dB,在不同链路参数条件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海底无色散管理链路的非相干传输设计提供了可行方案。

龙灏[5](2020)在《某省超长跨距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主要的通信方式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微波通信及光纤通信等。其中光纤通信以其传输质量稳定、传输速度高、抗外界干扰能力强、造价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主要应用媒介,在我国整个通信行业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为此通信运营商及设备生产厂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其中以超长跨距光纤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光纤传输系统实质是闭环传输系统,光纤传输系统具有多线路交错等特点,所以传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信号干扰的情况,超长距离传输对信号的传输质量干扰则更为敏感,因为光纤线路传输越长,其传输速率越低。因此,为了有效提升网络速率及利用率,需要根据超长跨距光纤通信的实际需求,科学研究光纤放大设备在实际超长跨距应用的配置技术,形成理论方案,建立光纤放大设备理论模型,并进行测试仿真试验,得出科学结论。探寻拉曼放大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遥泵放大器、混合放大器等设备的参数配置与超长跨距光纤通信传输质量、速率等性能的关系,使超长跨距光纤通信传输新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在现实生产应用中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文章研究内容是某省超长跨距光纤通信技术,结合相关通信传输系统现状和实际,重点研究了超长单跨传输系统和超长跨距无中继传输系统,文章首先从课题背景及意义分析,针对光纤通信技术及通信模块展开讨论,分析总结了超长跨距光传输实现方法。重点讨论了影响超长跨距通信的影响因素及超长跨距光纤通信关键技术,为后续的应用研究形成理论技术支撑。最后针对某省超长跨距应用方案展开分析,以预放+功率放大器+信号波长转换器为基础架构,依据实际需求增加组合模块,易于形成建设方案,后期易于排障维护,采用的4波段10G/2.5G混合传输技术规划方式,应用可操作性强,各项性能指标优秀,符合未来行业及技术发展需要,应用效果良好。通过对传输节点、光功率损耗及链路信噪比等方面对其传输性能进行应用分析,进行应用性能测试,形成最终研究结论。

闫奇[6](2019)在《大型光纤积分视场单元优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天体三维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对二维视场中的展源目标进行采样,通过单次曝光同时获得展源空间域和光谱域三维信息。积分视场单元是天体三维光谱成像技术的关键器件,承担着天体像面分割,光学信号传输和光路重整的任务。光纤应用于天文领域,为天文观测仪器的小型化、集成化,提高天文仪器性能,降低成本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光纤积分视场单元是天文光纤技术的典型应用,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受到国内外天文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的三维光谱成像技术与传统的光谱成像技术相比的优点是:视场大、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单元多等。光纤积分视场单元被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中,包括研究近邻星系或者星团中恒星形成区的分布、中等红移星系的动力学研究、中等红移尺度的距离估算、重建受引力透镜效应的星系、活动星系核的核区结构、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遗迹等。目前,在10m级以上的大型地面光学和红外望远镜中均配置或计划配置光纤积分视场单元,2 m级中小型望远镜在升级计划中大部分增加或改造新的光纤积分视场单元。本文以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FASOT)的科学需求为目标,综合考虑望远镜系统的设计参数、工程造价等因素,设计了具有8064个光纤单元的大型光纤积分视场单元,其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重复精度的特点。大型积分视场单元中所用光纤纤芯直径35μm,涂覆层外径125 μm。波长范围400-900 nm内,该积分视场单元的传输效率大于75%,输出焦比EE90大于F/7。在波长520 nm处,使用该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的FASOT系统的视场29.9×26.4 arcsec2,空间分辨率0.95 arcsec,光谱分辨率1 10000。该光纤积分视场单元制作完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光纤数量最多的一对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系统。通过研制242光纤单元的积分视场单元,验证大型光纤积分视场单元设计理论、关键制作技术以及性能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与FASOT升级型原理样机FASOT-1B安装调试后,成功获取太阳NOAA12738活动区MgI色球偏振数据。经验收测试,在波长518 nm处,FASOT-1B望远镜系统的偏振灵敏度优于10-3,光谱分辨率3.3×104,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的性能满足FASOT-1B系统要求。该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系统为第一套国内自行研制、并成功用于观测的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系统。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的基本结构,依据FASOT科学目标,研究了光纤积分视场单元设计中,前后光学系统和积分视场单元各相关参数间相互影响机制;优化设计了具有8064根光纤的大型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的整体结构,包括光纤几何参数,排列方式,微透镜光学参数,机械结构参数。2.基于光纤出射光场能量占比,研制了天文光纤传输特性快速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光纤输出焦比、传输效率和光纤端面质量等的同时测量。天文光纤传输特性快速测量系统实现了入射光源的波动反馈补偿,提供了光纤传输特性的闭环实时测量,具有测量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3.分析了光纤在光缆中的形态,研究了基于微管结构的传统层绞式光缆内光纤的焦比退化特性。研制了一种具有均匀传输特性的外胶式光纤束,作为用于FASOT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的高密度光缆基本单元,经过研究不同状态下的外胶式光纤束中光纤的传输特性,证明外胶式光纤束具有均匀的传输特性,对外界环境应力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适合用于制作天文用高密度光缆。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型积分视场单元的具有350芯的高密度光缆结构。使用一种高应变灵敏度长周期光纤光栅监测了光缆状态变化时内部应力的变化。4.研究了大型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的关键制作技术,研制了光纤积分视场单元的性能检测方法和装置。通过制作、检测、安装调试应用于FASOT-1B的242单元光纤积分视场单元,验证了大型光纤积分视场单元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赵闯[7](2019)在《天文光纤光缆性能评价及测试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天文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也不断加深。光纤作为导光介质,具有抗电磁辐射、韧性好、机械强度大、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本文中光纤主要应用于积分视场单元(Integral Field Unit,IFU),IFU通过单次曝光同时获得二维空间一维波长的三维光谱信息,提高效率的同时又不损失光谱的空间分辨率。光纤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影响最大,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光纤光缆结构。本文是为光纤阵列太阳望远镜(Fiber Arrayed Solar Optical Telescope,FASOT)光纤光缆进行测试评价。本文以阶跃型多模光纤光传输理论为前提,通过对光波导分析,并结合焦比退化理论,阐述了影响光纤使用寿命以及传输损耗的几个参数,为光纤光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提出了光纤光缆设计的目标与要求。光纤的传输效率与输出焦比一直是光纤在天文研究考虑的重要参数,尤其是光纤的焦比退化现象,会对光纤天文望远镜的观测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基于FASOT-IFU项目,为FASOT项目需要的8000余根光纤设计能够起到保护光纤、稳定传输性能、减少外界应力作用的光缆结构。为准确测定光纤光缆的传输性能,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能量法的焦比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对比于传统的CCD测量方法,有着方便、快捷等优势,并且在测量精度方面更要优于CCD测量方法。该系统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可以控制光纤入射焦比,后者能够测量光纤的传输效率与出射焦比。首先使用该系统对一种无加强芯的层绞式光缆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数据结构,发现在不同铺设情况下光缆内部光纤的出射焦比值相差近20%,说明此光缆存在着光纤受力分布不均匀,外界应力对内部光纤影响过大等问题。考虑到光纤束结构设计的优劣会对整体造成影响。通过对光纤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得出一种套塑层为紫外光固化胶,内部7根多模光纤以六角形结构排列,空隙填充纤用油膏的光纤束结构。此结构光纤束光纤能准许的最小弯曲半径为5cm,能够承受70N的压力,6N以下的拉力。并且在测试中该光纤束内光纤传输效率稳定,波动小于1%,说明光纤束内部受力均匀。再结合对光缆结构的优化,得到满足应用要求的光纤光缆。

张明江[8](2018)在《军用直埋光缆线路障碍预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军用光缆网是重要的国防基础通信设施,但光缆线路障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导致通信网络故障的最主要原因。直埋式光缆线路作为军用光缆线路中占比最高的线路敷设方式,它的无障碍运行就成为军用光缆网安全运行的关键。对于军用直埋光缆线路的故障而言,事前预防的意义和重要性要远大于事后的抢修。因此,本文对军用直埋光缆线路障碍预警方法展开研究,以有效降低光缆线路阻断率,提升光缆线路维护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以及军用光缆网的作战通信保障效能。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是通过分析导致军用直埋光缆线路障碍的主要原因,从线路自身角度和外力破坏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了通过对传输损耗进行预测的和用无人机航拍巡检的两种线路障碍预警方法。二是提出将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应用于光缆线路传输损耗预测中,进而建立了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结合对线路传输损耗预警门限值的分析,从传输损耗变化角度研究了线路障碍预警方法。三是研究了用无人机巡检方式结合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光缆线路障碍预警的必要性、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提出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无人机航拍图像中的光缆线路外力破坏隐患进行目标检测,仿真实现了对挖掘机等工程车辆的计算机自动识别预警,从而提高了传统光缆巡检的工作效率。四是基于MATLAB的GUI设计实现了线路障碍预警管理系统,使预警结果能够可视化呈现,结合系统生成的相关检测报告,为预警方法在部队推广应用提供了便捷工具。

边薇[9](2018)在《应用于水下光通信的大有效面积低损耗光纤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虽然人们对于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止,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海域中还是存在着许多未知。水下光缆对于研究海洋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是海底光缆通信的主要传输介质。水下光缆通信具有通信速度快、容量大等优点,是实现国际间远距离通信的重要传输方式。但是由于海底环境较为复杂,有铺设和维修困难等不利因素,导致光缆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受到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分析总结了现有光缆与光纤的结构,并对其进行分类。随后研究了分析光纤性能的四种理论方法。下面三部分为本文的主要工作。首先本文参考光子晶体光纤的打孔结构,设计了新型双排八边形排气孔光纤。通过对光纤气孔直径、孔间距等参数的设置,并使用COMSOL软件对其进行仿真,结果得出在波长为1550nm处,该光纤的有效面积达到4491.0Oμm2,使光纤的有效面积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本文以基本阶跃型光纤结构为基础,设计了色散平坦大有效面积阶跃型光纤结构。该光纤的纤芯分为两部分,包层分为三部分。仿真结果得出,该光纤在波长为1200nm到1700nm范围内,光纤的色散值都低于2.50ps/km·nm,有效模场直径最高可达12.20μm。仿真结果证明该光纤具有色散平坦和大有效面积特性。然后通过改变纤芯下凹层的折射率和半径,对光纤传输性能进行优化。结果得出:在纤芯下凹层折射率不变,纤芯下凹层半径为3.26μm时可以得到大于50.00μm的有效模场直径,同时色散低于4.00ps/km·nm的光纤性能。最后本文参考基本渐变型光纤结构,设计了具有低弯曲损耗低色散的渐变型光纤结构。该光纤的纤芯分为两部分,包层分为四部分。由仿真结果得出,该光纤的零色散点移动到波长为1520nm处,当光纤工作波长为1550nm时,其色散值不为零但是小于4.00ps/km·nm,表明光纤具有低色散的特点。同时在弯曲半径为38cm的情况下,光纤的弯曲损耗在波长为1200-1700nm范围内处于10-3dB/km量级,表明该光纤也具有低弯曲损耗的特性。通过掺杂,使纤芯形成下凹层,改变下凹层的半径和折射率可有效控制光纤的零色散点,使得光纤在工作波长时具有低色散的特性。

许高雄,陈希,赵大平,戚力彦,王鹏,贾美健[10](2010)在《光纤复合相线的电气性能研究与试验方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OPPC光缆是光缆和导线的复合体,在电力网络中起到通信和电能传输的双重功能,在1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网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设计并实施了OPPC光缆电气性能试验(包括耐压性能试验和载流性能试验),检测了试验过程中OPPC光缆的光纤传输损耗及光缆表面温度的变化趋势,对OPPC光缆的电气性能及部分光缆表面温升过高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OPPC的实际应用和入网检测试验方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二、光纤传输及光缆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纤传输及光缆通信(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光缆传输性能评测和改进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光纤链路中优化传输信号质量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工况条件下传输质量测评
    2.1 测评指标及方案
        2.1.1 信号信噪比部分
        2.1.2 信号相位部分
    2.2 测评系统
        2.2.1 测评实验装置
        2.2.2 测评数据展示
    2.3 测评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信噪比提升方法研究
    3.1 Delta-Sigma的基本原理介绍
        3.1.1 过采样技术
        3.1.2 噪声整形技术
        3.1.3 数字滤波技术
    3.2 Delta-Sigma调制结构
        3.2.1 单环结构
        3.2.2 级联结构调制器
    3.3 系统设计
        3.3.1 Delta-Sigma调制器的参数及结构选取
        3.3.2 Delta-Sigma相关参数验证
        3.3.3 数字抽取滤波器的设计
        3.3.4 数字抽取滤波器的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位补偿方法研究
    4.1 光纤稳相传输干扰分析
        4.1.1 机械应力干扰
        4.1.2 发射端干扰
        4.1.3 温度因素干扰
    4.2 微波信号光纤稳相传输方法
        4.2.1 稳相传输基本原理
        4.2.2 信号双向传输方式
    4.3 基于可调谐激光器的微波信号稳相传输方案及仿真
        4.3.1 稳相传输方案设计
        4.3.2 稳相系统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况条件下传输信号优化系统总体实现
    5.1 信噪比性能改进验证实验
        5.1.1 实验结构及装置
        5.1.2 实验结果分析
    5.2 稳相方案验证实验
        5.2.1 实验结构及装置
        5.2.2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海底光网络传输性能评估和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海底光网络传输性能评估和分析软件概述
    2.1 海底光网络传输系统
    2.2 软件总体需求分析
    2.3 关键技术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通信设备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1 器件基类提取
    3.2 海底光缆
    3.3 光发射机
    3.4 光接收机
    3.5 光中继器
    3.6 波分复用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输性能与分析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总体架构
    4.2 网络拓扑设计模块
    4.3 仿真运行控制模块
    4.4 性能分析报告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底光网络传输性能评估和分析软件的应用
    5.1 用户使用流程
    5.2 软件主窗口
    5.3 核心功能界面
    5.4 测试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改造设计与干线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线电视光纤网的发展现状
        1.1.1 国外有线电视光纤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2 国内有线电视光纤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秦皇岛广电网络的现状和组成
        1.2.1 秦皇岛广电系统现状
        1.2.2 秦皇岛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秦皇岛广电双向网络光缆系统分析
    2.1 光纤传输技术的原理及光纤选择
        2.1.1 光纤传输技术的原理
        2.1.2 广电光传输网络的光纤选择
    2.2 秦皇岛广电网络光缆系统分析
        2.2.1 双向网络光缆级别的划分
        2.2.2 秦皇岛广电光缆网络的结构特点
        2.2.3 广电主要业务对干线光缆的需求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广电市区及农村干线规划与设计
    3.1 秦皇岛广电市区干线网络的规划设计
        3.1.1 市区干线网络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原因
        3.1.2 市区干线光缆规划方案设计及实施
    3.2 秦皇岛广电农村网络双向改造设计
        3.2.1 秦皇岛广电农村网络发展现状
        3.2.2 三村双向网络改造方案设计及分析
        3.2.3 滤马庄村双向网改造设计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广电网络上行平台设计
    4.1 上行平台的设计思路
    4.2 分中心机房的上行射频分配监测系统
    4.3 分中心上行射频混合系统
    4.4 分中心CMTS下行信号接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干线故障分析
    5.1 秦皇岛广电网络面临的问题
    5.2 上行通道干扰及解决方案
        5.2.1 上行通道噪声干扰的来源
        5.2.2 回传噪声的抑制
        5.2.3 通过CMTS设备查找噪声
    5.3 主干线光缆网络的维护
        5.3.1 光缆故障的产生原因
        5.3.2 光缆故障的排查及处理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海底开放光缆系统传输建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2.1 海底开放光缆系统发展现状
        1.2.2 系统传输损伤评估研究现状
    1.3 文章主要内容和安排
第二章 海底光缆系统传输损伤及仿真基础
    2.1 海缆系统链路传输损伤
        2.1.1 海缆链路线性损伤
        2.1.2 海缆链路非线性损伤
    2.2 链路非线性噪声评估
        2.2.1 光纤非线性表达式
        2.2.2 高斯噪声模型
        2.2.3 增强型高斯噪声模型
        2.2.4 其他模型
    2.3 海缆系统传输性能表示
    2.4 系统仿真基础
        2.4.1 发射机
        2.4.2 光纤链路
        2.4.3 接收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干开放海缆系统中调制格式关联式传输性能评估
    3.1 引言
    3.2 调制格式关联的系统非线性性能计算方法
        3.2.1 调制格式相关的信道间非线性噪声
        3.2.2 调制格式相关的信道内非线性噪声
    3.3 系统传输性能评估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相干发射端色散补偿的海缆系统传输性能评估
    4.1 系统介绍
    4.2 系统传输性能评估模型
    4.3 系统仿真验证
        4.3.1 参数设置
        4.3.2 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某省超长跨距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超长跨距光纤通信技术原理
    2.1 光纤通信技术分析
        2.1.1 光纤通信介绍
        2.1.2 光纤传输理论
    2.2 光纤通信模块分析
        2.2.1 波长转换设备
        2.2.2 功率放大设备
        2.2.3 前置放大设备
        2.2.4 拉曼放大设备
        2.2.5 遥泵放大设备
    2.3 超长跨距光传输设计方法
        2.3.1 统计设计法
        2.3.2 最坏值设计法
        2.3.3 半统计设计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长跨距光纤通信影响因素及关键技术
    3.1 超长跨距光纤通信影响因素
        3.1.1 信噪比受限影响因素
        3.1.2 非线性影响因素
        3.1.3 色散受限影响因素
        3.1.4 敏感度影响因素
    3.2 超长跨距光纤通信关键技术
        3.2.1 遥泵技术
        3.2.2 前向纠错技术
        3.2.3 色散补偿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省超长跨距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4.1 某省超长跨距应用方案分析
        4.1.1 某省超长跨距传输系统组网应用分析
        4.1.2 某省超长跨距传输系统应用分析
        4.1.3 某省超长跨距传输系统监控信道应用分析
    4.2 某省超长跨距光纤传输性能应用分析
        4.2.1 某省超长跨距传输节点介绍
        4.2.2 光功率损耗分析
        4.2.3 链路信噪比分析
    4.3 某省超长跨距光纤通信技术性能测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大型光纤积分视场单元优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天文光纤技术概述
        1.1.1 光纤光谱测量技术
        1.1.2 光学望远镜阵列技术
        1.1.3 光纤频率梳和光纤激光导星应用于天文观测
        1.1.4 光纤传感应用于天文望远镜系统
        1.1.5 特种光纤应用
    1.2 积分视场单元分类及研究进展
        1.2.1 积分视场单元的分类
        1.2.2 光纤积分视场单元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大型光纤积分视场单元整体结构优化方案
    2.1 光纤积分视场单元基本模型
    2.2 整体结构优化方案
        2.2.1 光纤结构
        2.2.2 微透镜结构
        2.2.3 机械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天文光纤传输特性快速测量系统研制
    3.1 光纤焦比退化
        3.1.1 光纤的数值孔径
        3.1.2 光纤焦比退化现象
        3.1.3 光纤焦比退化的测量方法
    3.2 天文光纤传输特性快速测量系统
        3.2.1 基本原理
        3.2.2 光纤端面位置标定
        3.2.3 杂散光分析
        3.2.4 电动控制系统
    3.3 系统可行性和稳定性测试
        3.3.1 系统可行性测试
        3.3.2 系统稳定性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文用高密度光缆基本单元结构研制
    4.1 光缆作用和分类
    4.2 光纤在层绞式光缆中的形态分析
    4.3 微管结构层绞式高密度光缆传输特性
    4.4 外胶式光纤束
        4.4.1 外胶式光纤束结构
        4.4.2 外胶式光纤束传输特性
        4.4.3 光缆结构
    4.5 天文光缆内部应力监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型积分视场单元制作技术及其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5.1 低应力光纤定位方法研究
        5.1.1 光纤阵列端光纤定位方法
        5.1.2 赝狭缝端制作方法
    5.2 光纤阵列与微透镜阵列对准方法研究
        5.2.1 光纤端面处理方法
        5.2.2 光纤阵列与微透镜阵列位置失配分析与仿真
        5.2.3 光纤阵列与微透镜阵列对准方法
    5.3 大型积分视场单元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5.3.1 传输效率检测
        5.3.2 最小输出焦比检测
        5.3.3 光纤定位精度检测
    5.4 大型积分视场单元关键技术可行性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天文光纤光缆性能评价及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介绍
    1.2 光纤光缆在国内外天文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1.3 光纤成缆的意义以及影响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光纤输出特性与光缆结构分析
    2.1 光纤输出特性光学分析
        2.1.1 光纤结构概述
        2.1.2 阶跃型光纤的传输特性
        2.1.3 阶跃型多模光纤传输波导理论分析
        2.1.4 光纤的损耗因素分析
        2.1.5 光纤动态寿命预期
    2.2 光纤焦比及焦比退化
    2.3 光纤光缆结构特性
        2.3.1 光纤成缆基本要求
        2.3.2 光纤光缆结构和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纤焦比测试系统方案研究
    3.1 光纤焦比退化特性研究
        3.1.1 CCD法焦比测试方法
        3.1.2 能量法焦比测试方法
    3.2 光纤焦比测试系统
        3.2.1 光纤入射焦比控制系统结构
        3.2.2 光纤出射焦比测量系统结构
    3.3 光纤焦比控制测试系统性能研究
        3.3.1 系统标定及可行性分析
        3.3.2 测试精度与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纤光缆测试结果与优化方案
    4.1 光纤光缆结构设计与性能测试
        4.1.1 光纤束结构设计
        4.1.2 光缆结构设计及测试分析
    4.2 光纤束结构优化与性能评价
        4.2.1 光纤束结构优化设计模型
        4.2.2 三种特殊结构光纤束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4.3 天文光纤在应力作用下的性能评价
        4.3.1 测试入射焦比对光纤束的性能影响
        4.3.2 测试弯曲半径对光纤束的性能影响
        4.3.3 测试拉力对光纤束的性能影响
        4.3.4 测试压力对光纤束的性能影响
    4.4 光纤光缆结构优化方案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军用直埋光缆线路障碍预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直埋光缆线路障碍预警方法研究现状分析
        1.3.2 基于数据的定量预测方法研究现状分析
        1.3.3 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线路障碍预警方法分析及相关理论
    2.1 军用直埋光缆线路障碍预警方法分析
        2.1.1 光缆线路基础知识
        2.1.2 军用直埋光缆线路障碍及原因分析
        2.1.3 军用直埋光缆线路障碍的两种预警方法
    2.2 定量预测相关理论
        2.2.1 定量预测方法影响因素分析
        2.2.2 相关定量预测模型介绍
        2.2.3 预测精度评价指标
    2.3 深度学习Faster R-CNN目标检测
        2.3.1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2.3.2 Faster R-CNN目标检测算法
        2.3.3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传输损耗预测的线路障碍预警方法
    3.1 军用直埋光缆线路传输损耗障碍预警方法分析
        3.1.1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传输损耗预测方法分析
        3.1.2 传输损耗预警门限的确定
    3.2 线路传输损耗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3.2.1 传输损耗组合预测模型中单项模型的选取
        3.2.2 构建传输损耗变权组合预测模型
    3.3 基于传输损耗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的线路障碍预警方法实例验证
        3.3.1 数据来源和实验仿真环境
        3.3.2 基于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的传输损耗预测过程
        3.3.3 线路的传输损耗障碍预警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航拍图像目标检测的线路障碍预警方法
    4.1 军用直埋光缆线路障碍的无人机巡检预警方式
        4.1.1 无人机光缆线路巡检的需求分析和应用场景
        4.1.2 线路障碍的无人机巡检预警流程及关键技术
    4.2 基于Faster R-CNN的航拍图像工程车辆目标检测实验仿真
        4.2.1 工程车辆航拍图像数据集的制作和预处理
        4.2.2 深度学习仿真环境搭建
        4.2.3 目标检测网络的训练过程
        4.2.4 目标检测网络的仿真训练结果分析
    4.3 目标检测网络的实例应用验证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军用直埋光缆线路障碍预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MATLAB/GUI设计概述
    5.2 系统的框架和设计原则
        5.2.1 系统的框架结构
        5.2.2 系统的设计原则
    5.3 系统的设计实现过程及运行界面
        5.3.1 系统登录界面
        5.3.2 预警方法选择界面
        5.3.3 预警任务实现界面
        5.3.4 系统的mcc编译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论文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预警系统主要程序代码

(9)应用于水下光通信的大有效面积低损耗光纤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光纤通信技术
        1.3.2 全球海底光缆概况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光缆光纤基本研究
    2.1 光纤的分类
        2.1.1 按照传输模式分类
        2.1.2 按照最佳传输频率窗口分类
        2.1.3 按照折射率分布情况分类
    2.2 光缆的分类与结构
        2.2.1 光缆的分类
        2.2.2 光缆的结构
        2.2.3 常见光缆分类
    2.3 光纤理论研究模型及推导方法
        2.3.1 有限差分法模型
        2.3.2 琼斯矩阵法模型
        2.3.3 光速传播模型
        2.3.4 有限元法模型
    2.4 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光纤现状与光纤制造
        2.4.1 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光纤现状
        2.4.2 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光纤结构
        2.4.3 光纤制备与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有效面积光纤理论研究及仿真分析
    3.1 光纤的有效面积理论分析
    3.2 新型双排八边形排气孔光纤设计与仿真分析
        3.2.1 大有效面积光子晶体光纤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3.2.2 双排八边形排气孔光纤的设计
        3.2.3 双排八边形排气孔光纤仿真分析
        3.2.4 双排八边形排气孔光纤数据处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色散大有效面积光纤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4.1 影响光纤传输性能重要参数
    4.2 色散平坦大有效面积特性的阶跃型光纤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4.2.1 基本阶跃型光纤性能参数的仿真分析
        4.2.2 色散平坦大有效面积特性的阶跃型光纤结构设计
        4.2.3 色散平坦大有效面积特性的阶跃型光纤性能优化
    4.3 低弯曲损耗低色散渐变型光纤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4.3.1 基本渐变型光纤性能参数仿真分析
        4.3.2 低弯曲损低色散渐变型光纤结构设计
        4.3.3 低弯曲损耗低色散渐变型光纤性能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光纤复合相线的电气性能研究与试验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OPPC载流性能试验设计实现与结果分析
    1.1 载流性能试验程序
    1.2 光缆-1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3 光缆-2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4 光缆-3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2 OPPC耐压性能试验设计实现与
    2.1 耐压性能试验程序
    2.2 耐压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3 结束语

四、光纤传输及光缆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光缆传输性能评测和改进技术研究[D]. 林威.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海底光网络传输性能评估和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叶新颜.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改造设计与干线故障分析[D]. 顾跃. 燕山大学, 2020(01)
  • [4]海底开放光缆系统传输建模与仿真研究[D]. 白靖.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5]某省超长跨距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研究[D]. 龙灏. 吉林大学, 2020(08)
  • [6]大型光纤积分视场单元优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 闫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
  • [7]天文光纤光缆性能评价及测试方法研究[D]. 赵闯.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8]军用直埋光缆线路障碍预警方法研究[D]. 张明江.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9]应用于水下光通信的大有效面积低损耗光纤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D]. 边薇. 北京邮电大学, 2018(11)
  • [10]光纤复合相线的电气性能研究与试验方法探讨[J]. 许高雄,陈希,赵大平,戚力彦,王鹏,贾美健. 电力系统通信, 2010(05)

标签:;  ;  ;  ;  ;  

光纤传输和光缆通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