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镇人大高度重视代表反馈工作

唐镇人大高度重视代表反馈工作

一、唐镇人大重视代表意见反馈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21)在《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渐成为一座世界着名的城市,并以其特殊的历史与文化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象。雕塑作为一种设置在城市中的艺术表达已有悠久的历史记载,早在建国之前便存在着诸多久负盛名的雕塑作品。然而,“城市雕塑”被定义为一种概念,依法纳入城市建设之中是二十世纪80年代。城市雕塑起初以美化城市、纪念革命、精神导向为理念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上海作为我国城市雕塑的重要试点城市,自建国至今的七十余年中呈现出了跨越式的发展,总体呈现出有如从教化走向美化、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外化走向客观、从官方走向商业、从精英走向大众等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的开放性、包容性、合作性、引领性、国际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这座城市的显着特点,其展现城市精神的城市雕塑也越来越需要经得起各种文化思想的检视。本论文研究基于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现象,在性质上可称之为文化雕塑,通过文化批判理论的视角对上海城市雕塑进行全面考察。随着文化工业在我国的风起云涌、突飞猛进,上海城市雕塑显现出了其文化现状堪忧,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具理性的效用、拜金主义的观念、功利主义的张扬结合到城市雕塑的建设之中,使得城市雕塑作品在思想内涵上空洞无物,在造型语言上千篇一律,在人文精神上支离破碎,甚至与这座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抗,从而影响着城市精神的追求。为此,需要从上海城市雕塑的历史环境与文化构成方面重新探索这种文化雕塑存在的真实本性,通过对城市雕塑现状的批判和城市雕塑实践的分析,在制度性、艺术性、公共性之间阐发城市雕塑未来的向度,以促使城市的管理者、艺术的创作者和文化的享有者形成一种共识,建构起美好城市的意象。在文化批判中产生出创新的进步力量,在公众交流中寻求鲜活的创作题材,在跨界互动中生成共赢的合作方式,让上海的城市建设展现出求真务实的精神态度,城市文化体现出遏恶扬善的人性品格,城市雕塑表现出美丽动人的理想境界。

周长鲜[2](2020)在《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机制的制度演进与完善》文中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其中最显着的标志之一就是乡镇人大得到从无到有的确立和壮大,为支持和保证地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乡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密切联系,使代表建议的提出和督办工作逐渐成为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时效性都很强的工作。如何对待各级人大代表建议的提出和办理工作,也成为检验各级国家机关和组织的群众观点、公仆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

傅琴[3](2020)在《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研究 ——以K市B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履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表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和阐述,也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开创新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出更旺盛的生机活力。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大代表组成。因此,人大代表地位崇高、使命光荣,他们的履职能力和履职成效直接影响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的发挥,影响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此同时,地方人大代表尤其是乡镇人大代表,在数量和规模上占比很大,处于基础性地位,他们的履职效果会直接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和人民群众利益。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K市B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代议制等四项理论工具,剖析B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履职现状,通过对笔者强调的乡镇人大代表应当具备的五项能力分析,找出各项能力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对影响因素分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对策思考,旨在提高以B镇为代表的乡镇人大代表整体履职能力,提升整体履职实效,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开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新局面。

李婷[4](2020)在《地方人大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实证分析 ——以上海市M区代表为例》文中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强力驱动下,传统利益结构的分化、个体权利意识的勃发以及公共政策过程开放度的提高,使利益取向迥异的社会群体在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中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建立并完善社会性、多元化的政治输入通道,一直是促进政治系统与环境互动的重要议题。而承担回应社会关切、监督政府工作职责的人大代表,不仅具备推动民意进入政策议程的制度机会,而且应该促进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公众参与。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大代表是否能够推动政策议程设置、如何推动政策议程设置。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本文先从法理基础、权力关系、信息来源三个方面,探讨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制度空间。之后文章以上海市M区代表为例,从履职模式是什么、如何形成、怎样运作三个方面呈现代表如何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尽管代表整体面临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制度空间有限的境况,但是其仍然能够推动政策议程设置,并具备不同的履职模式。本文基于代表行动条件即动力、资源和履职着力点的不同,区分了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在“顺应模式”下,代表会在外力推动下表达民众意愿,着力影响问题源流,从而提高民众诉求的能见度,促进政府对问题的关注。在“协商模式”下,代表会主动利用代表资源提供政策建议,着力影响政策源流,从而为政府政策方案提供智力支撑,促进政府对民意的吸纳。在“敦促模式”下,代表履职会在监督意识的激励下主动向政府施压,监督政府工作,着力影响政治源流,从而促进政府改变回应民意的态度。笔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大代表的三种履职模式均能够推动政策议程设置,促进民众与政府的有效互动,但这三种履职模式的形成需以代表履职意愿、地方人大制度探索自主性、代表履职行动策略为支撑要素。因此,提升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履职实效,不仅要考量代表自身因素的影响,还要考察地方人大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此外,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履职活动仍呈现“碎片化”状态,其需整合三种履职模式,形成系统的履职思维和行动,从而更好的推动政策议程设置、回应社会关切。

李晶[5](2020)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上海市群租治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群租是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社会治理难题,其往往伴随着治安、消防和环境卫生等城市管理问题。上海曾连续三年将群租纳入全市“五违四必”专项整治,举全市之力推进群租综合治理。如今,面上的群租乱象已经得到有效管控,但个别群租房的反复回潮始终无法被根治。因此,探索出一套更可持续、更加长效的群租治理机制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建立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三重维度,将群租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细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并重点研究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优势,引出群租治理的三种模式,即集中整治模式、代理经租模式和社区自治模式,探索构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城市群租治理模式的研究框架。本文重点介绍上海群租治理的三种典型模式,以仙霞街道集中整治、唐镇代理经租和华阳街道社区自治作为案例,通过开展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公众的实际需求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实证研究发现,上海群租治理模式具有主体多元、协作治理和平等沟通等特点,公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普遍较高,治理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这三种治理模式也分别存在着各自的短板,面临着诸如行政伦理、执法成本、企业运营和公众参与等现实困境。通过深入剖析每种治理模式的运行机制,从比较分析中得出启示和思考,探寻政府在群租治理过程中的职能定位,提出优化群租治理模式的路径:一是建设职能科学的服务型政府,二是畅通公众参与群租治理的渠道,三是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非政府组织。

杨文强[6](2019)在《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实效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权力监督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收集整理有关人大监督的研究文献,通过规范分析,再运用平衡记分卡这一绩效管理工具,结合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实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平衡积分卡理论工具用于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将平衡积分卡模式下的企业绩效评价维度进行转换,将财务维度转换为监督的业绩指标;将客户对企业表现的满意度转换为监督工作的回应和反馈;将企业内部管理转为对人大机构的内部组织、制度、人力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的考核;将企业的学习与成长维度转换为监督的创新和发展,以此构建了一套由4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评价指标,并以F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为对象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各指标得分识别监督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其成因。同时,梳理了全国地方人大的监督创新实践经验,提炼了若干典型经验范式,比如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认可的陕西省镇坪县人大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浙江省人大的民生事项票决制、广东省人大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和福建省人大的代表履职平台等创新实践成果作为典型进行分析,提炼出可提升监督实效的借鉴思路。最后,结合前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建立监督实效评价体系并强化结果运用;完善监督相关法规制度、提高人员履职能力、设置专职监督机构;加强监督信息宣传、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创新监督意见的形成和评价机制、创新多种监督方式的组合运用、提高监督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等一系列提高监督实效的具体对策。

郜清攀[7](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农民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升级。而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却愈益无法满足农民群体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农业农村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也为当前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要求,使人们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认识水平上升至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乡镇政府处于国家与农村社会交互作用的关键节点,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中枢和纽带。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者、协调者和践行者,不仅负责各项具体农村公共服务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决定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对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乃至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现阶段,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内容结构性失衡、服务供需脱节以及服务效能滞后,成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农业农村全面振兴的制约因素。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出发,以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与其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之间的互动机理为依据,系统分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及能力不足表现的考察,从不同视角探析了造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加强基层政府改革的实践经验,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详细考察了政府、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概念。基于乡村振兴的概念、内涵与基本要求,全面考察了新时代新矛盾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渊源、现实依据、时代背景及其意义。并从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公共产品提供和生产分离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以及治理和善治理论等多个角度阐释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以及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第二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分析。基于“要素构成—内部结构—外显结构”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结构,通过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要素条件的检视,深入透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与其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之间的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目标和理念为指导,从静态(结果)和动态(过程)两个维度设计了一套用以测量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满意度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三个方面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在不同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进行系统考察。立足于实证分析的成果,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质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当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困境,从政府职能定位、财权与事权关系、考评机制、供给方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阐释了造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对国内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与经验启示的分析。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结合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实践,详细探讨了国内一些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集约化、市场化、民主化、信息化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实践,以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为例,从政府向市场放权、政府之间放权、政府向社会放权三个维度,系统考察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分权化、社会化改革等领域的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上述实践在政府组织机构改革、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间权责划分以及社会组织培养等方面对现阶段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启示。第五章,以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发展理念为指导,明确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进而从乡镇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供给机制、服务供给模式等多个层面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针对性措施。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从整体上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概况、总结及展望。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可分为内部结构和外显结构。内部结构是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本身所凭借的权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要素。外显结构表现为两个方面:从服务结果来看,包括乡镇政府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文化教育服务能力、生态环境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公共安全服务能力。从服务过程来看,包括乡镇政府的民意聚合与甄别能力、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公共决策和执行能力、监督问责与评估能力、民意诉求回应能力。第二,影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要素条件包括体制性要素、制度性要素、主体性要素、策略性要素四个方面。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形成就是通过乡镇政府的体制性要素、制度性要素、主体性要素以及策略性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共同作用,将政府潜在的权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转化为政府各种外显公共服务能力的过程。第三,通过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的分析可知:从服务内容来看,首先,医疗卫生条件、养老保障服务、公共卫生安全以及污水治理属于基层群众最关心同时也是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差的领域;其次,道路交通、基础教育、合作医疗保险属于基层群众比较关心,同时也是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强的领域;再次,在水电气供给、社会治安、生产安全、贫困救助、农田水利、垃圾处理、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基层群众的需求不显着,但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良好;最后,在法律援助、失业救济、公共文化、环境绿化等领域,基层群众的需求不显着,同时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表现较差。从服务过程来看,乡镇政府在民意聚合与甄别、公共决策与执行、监督问责与评估、对民意诉求的回应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尽管较为平衡,但普遍偏低,在资源获取与配置方面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第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规模不足,二是服务内容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三是乡镇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模糊清晰,四是服务供给脱离农村基层社会的实际需要,五是乡镇政府应对基层群众服务需求升级的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制约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体制性因素包括乡镇政府发展定位不明确、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制度性因素主要表现为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不健全;主体性因素主要是指乡镇政府服务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以及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欠缺;策略性因素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单一。第五,针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应当以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为目标要求,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促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为基本原则,逐步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具体而言,一是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三是加强乡镇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五是探索多元主体协同的服务供给模式。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8](2019)在《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文中研究指明编者按历史是一面镜子。纪念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现在、开辟未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了《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纪略》突出体现党的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各民族团结奋斗三大历史主要脉络,重?

石洪伟[9](2019)在《淮安市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和最有效的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赋予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的职权,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一府两院”的法定职责。全国各级对办理代表建议都很重视,提出了很多创新思路,采取了多种工作措施,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有建议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有承办部门的工作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成效,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国家结构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牵头做好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提高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金湖县为研究对象,采用代表理论、政府回应等理论基础,查阅近年来该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档案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归纳法等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出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存在的建议未全面反映群众的意愿、留待工作参考的建议较多、一些建议脱离实际无法解决、少数部门对建议办理不重视等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得出该县人大代表专业水平不强、部分代表所提建议质量不高、建议办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提出了完善该县人大代表结构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县人大代表建议质量提升办成率、强化建议办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对策,为提高金湖县以及其它地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程康耀[10](2019)在《居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构建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前期调查和访谈,充分了解老年患者使用意愿、服务需求,结合开发条件,构建适用于居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公众号,并完成可用性和有效性评价,调整完善后,应用于改善患者自我管理知识、信念、行为方面的水平。方法1.通过便利抽样法,在上海市与浙江省多家三甲综合性医院抽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表、认知情况调查表和糖尿病患者微信平台使用意愿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通过SPSS21.0完成使用意愿现状描述分析,单因素分则通过Welch检验和方差分析完成。通过AMOS22.0进行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形成最终理论模型,指导解决患者参与度的问题。2.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20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其对于使用微信公众号的需求,为构建提供策略依据。3.以前期调查和访谈为基础,参考理论,经研究团队与技术团队的协作,确立开发技术与要点,拟定了开发计划,并完成初步构建。经内部测试结果的焦点小组会议讨论,形成修改方案,进一步完善。最终由医护专业人员一对一试用,根据其反馈进行调整。4.由5名患者进行公众号可用性评价。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16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性评价,通过使用情况、血糖指标、自我管理量表等来进行评价,通过访谈完成患者使用体验反馈。结果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83.5%手机安装有微信,52%指导可以利用糖尿病微信平台来进行自我管理,但只有35%使用过。其使用意愿总分均分为10.99±3.08,条目均分为3.66±1.03。使用意愿受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的正向影响(P<0.05),受到感知风险的负向影响(P<0.05)。2.通过对20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质性访谈,分析得出功能需求等三个主题,分别对应其对微信公众号设计、功能和帮助及信任的需求。3.本研究针对初构公众号组织了三次内部测试,形成了对应服务端和用户端的修改方案。对于修改后的公众号,专家试用结果反馈了五点建议。由于健康日记开发难度较大,经协商参考专家反馈进行推进。4.可用性评价中,患者访问较活跃,系统可用性问卷四个维度均分都>4分,问卷的条目3、6、9<4分。患者在用药管理使用中出错次数较多。有效性评价中,12周患者公众号使用情况结果显示患者积极性、稳定性、满意度较好,使用自信逐渐增强;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使用时间对2h PG和FBG有影响(P<0.05);FBG、2h PG、Hb A1c、体重、身体脂肪率和收缩压在使用公众号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量表知识和行为维度在使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微信平台认识情况较好,但实践不佳。其使用意愿处于中上水平,大部分愿意使用微信进行自我管理;使用意愿受到绩效期望等4个因素影响,鉴别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提升患者参与度。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微信公众号有其特殊需求,一方面为对公众号本身的需求,另一方面有获得使用支持的需求,应纳入作为构建策略。3.本研究公众号可用性较好,部分功能仍需优化,同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表现出了对于独立使用公众号自信的缺乏。12周期间患者使用情况表现良好,构建时拟定的设计细节有所收效;在使用公众号干预患者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和部分代谢指标情况明显改善,随时间增长2h PG和FBG明显下降,且自我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但构建完成的公众号作用仍需大样本验证、长期随访和深入研究。

二、唐镇人大重视代表意见反馈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镇人大重视代表意见反馈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城市雕塑
        1.1.2 上海城市雕塑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2.3 上海城市雕塑的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其主要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其主要观点
第二章 从雕塑到城市雕塑的兴起
    2.1 雕塑的起源及历史形态
    2.2 雕塑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2.3 城市雕塑在当代中国的兴起
        2.3.1 从实践活动中建立城市雕塑的概念外延
        2.3.2 从城市管理中建立城市雕塑的概念内涵
        2.3.3 从雕塑创作中建立城市雕塑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上海城市雕塑的历史类型
    3.1 上海城市雕塑的形成前期
        3.1.1 上海的古代雕塑遗存
        3.1.2 晚清时期的上海雕塑
        3.1.3 民国时期的上海雕塑
    3.2 上海城市雕塑的形成时期
        3.2.1 上海美术教育院校的建设
        3.2.2 上海美术社团与研究机构
        3.2.3 上海雕塑创作与雕塑建设
    3.3 上海城市雕塑的发展时期
        3.3.1 上海城市雕塑的管理建制
        3.3.2 上海城市雕塑的建设概况
        3.3.3 上海城市雕塑的类型特征
第四章 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结构
    4.1 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
    4.2 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要素
        4.2.1 上海城市雕塑的制度性文化
        4.2.2 上海城市雕塑的艺术性文化
        4.2.3 上海城市雕塑的物态性文化
第五章 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批判
    5.1 城市雕塑与文化批判
    5.2 对创作方式标准化与伪个性的文化批判
        5.2.1 上海城市雕塑“标准化”的表现及其批判
        5.2.2 上海城市雕塑“伪个性”的表现及其批判
    5.3 对创作题材仿造性与照搬化的文化批判
        5.3.1 上海城市雕塑“国内山寨货”的表现及其批判
        5.3.2 上海城市雕塑“国外山寨货”的表现及其批判
第六章 上海城市雕塑的实践分析
    6.1 编制城市雕塑规划推动城市雕塑建设
    6.2 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城市雕塑建设
        6.2.1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6.2.2 上海“雕塑公园”建设
    6.3 借助国际活动进行城市雕塑建设
        6.3.1 2007 世界夏季特奥会主题雕塑园建设
        6.3.2 中国2010 上海世界博览会园雕塑建设
第七章 上海城市雕塑的未来向度
    7.1 文化批判意识的内化与审美霸权的解构
    7.2 地缘性经验的建构与跨学科平台的认知
    7.3 参与角色的互动合作与社会评价的制衡
        7.3.1 城市雕塑的管理与委托
        7.3.2 城市雕塑的创作与合作
        7.3.3 城市雕塑的评审与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社会项目
致谢

(2)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机制的制度演进与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大代表建议提出和督办情况概述
    (一)特别赋予人大代表建议权的由来
    (二)大量的代表议案被转化为代表建议
    (三)代表建议办理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
        1. 全国人大制定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
        2. 省市级人大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
        3. 区县级人大对代表建议办理的规定
        4. 乡镇级人大关于代表建议办理的规定
    (四)关于代表建议办理的民意评价
二、代表建议提出和督办的典型做法和主要环节
    (一)建议提出环节:确立建议提交与建议听取的双向交流机制
    (二)建议交办环节:建立以基层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负责制
    (三)建议督办环节:从“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
    (四)信息反馈环节:建议办理如何请代表打分
三、关于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工作的若干思考
    (一)思想认识:代表建议与民意疏导密切相关
    (二)人大代表:比“明星代表”更期许“群星灿烂”
    (三)职能定位:亟需实现从“图章”到“刚性”功能发挥的拓深
    (四)平台建设:需切实打造代表和民众能进行互动的工作平台
    (五)信息反馈:需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奖惩机制
小结

(3)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研究 ——以K市B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履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内容
    (五) 创新之处与研究困难
    (六) 研究工作具备的条件
    (七) 论文技术路线图
二、乡镇人大代表及其履职能力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 相关概念
        1、人大代表
        2、乡镇人大代表及其特点
        3、人大代表履职和履职能力
        4、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及其特点
    (二) 相关理论工具
        1、代议制理论
        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3、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论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
    (三) 提升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1、提升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2、提升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要求
        3、提升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最好证明
三、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分析:以K市B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履职为例
    (一) K市B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史
    (二) K市B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基本情况
        1、换届选举基本情况
        2、当选代表基本情况
    (三) K市B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分析
        1、学习贯彻能力与贯彻执行政策要求存在差距
        2、联系群众能力与深入联系群众期望尚有不足
        3、民意表达能力与准确科学反映民意有所差异
        4、调查研究能力与调研实际成果质量仍需提升
        5、依法监督能力与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不相匹配
四、制约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管理监督因素
        1、管理机制不完善
        2、约束机制不到位
        3、激励措施不明确
    (二) 制度保障因素
        1、履职时间不足
        2、物质保障形式单一
        3、组织和服务保障落实不够
    (三) 代表自身因素
        1、整体素质不高
        2、身份认识不足
        3、履职意愿欠缺
    (四) 社会环境因素
        1、传统文化影响
        2、社会氛围不足
        3、法治环境不优
五、提升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对策思考
    (一) 明确职权定位,夯实履职根基
        1、加强党的领导
        2、强化组织建设
    (二)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代表履职
        1、规范乡镇人大工作制度
        2、健全人大代表活动制度
    (三) 加强服务保障,促进代表履职
        1、拓宽信息渠道,搭建代表知情平台
        2、加强服务保障,改善代表履职条件
        3、完善监督机制,促进代表依法履职
    (四) 加强人大宣传,支持代表履职
        1、加强人大工作宣传
        2、加强代表履职宣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地方人大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实证分析 ——以上海市M区代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代表的研究
        二、关于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
        三、关于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章节安排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阐释
        一、地方人大代表
        二、政策议程设置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代表理论
        二、政治系统理论
        三、多源流理论
    第三节 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人大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制度空间
    第一节 代表功能发挥的法理依据
        一、代表表达民意的制度优势
        二、代表监督政府的法定方式
    第二节 代表履职依赖的权力关系
        一、党对人大的良性领导与支持
        二、人大对政府的支持型监督
        三、上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合作互助
    第三节 代表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一、联系选民
        二、审议报告
        三、视察与询问
    第四节 制度空间的限度与部分地方人大的制度探索
第三章 M区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顺应模式”分析
    第一节 “顺应模式”的代表履职特征
    第二节 “顺应模式”的外在推力
        一、区人大制度安排的约束
        二、民众情绪的推动
    第三节 “顺应模式”的代表履职着力点:影响问题源流
        一、案例分析:代表影响小学建设项目的问题源流的履职实践
        二、代表影响问题源流的行动策略
第四章 M区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协商模式”分析
    第一节 “协商模式”的代表履职特征
    第二节 “协商模式”对代表资源的应用
    第三节 “协商模式”的代表履职着力点:影响政策源流
        一、案例分析:代表影响小区非成套房改造的政策源流的履职实践
        二、代表影响政策源流的行动策略
第五章 M区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敦促模式”分析
    第一节 “敦促模式”的代表履职特征
    第二节 “敦促模式”的代表监督意识
    第三节 “敦促模式”的代表履职着力点:影响政治源流
        一、案例分析:代表影响交通项目的政治源流的履职实践
        二、代表影响政治源流的行动策略
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代表履职推动民众与政府的有效互动
        二、人大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支撑要素
        三、人大代表履职模式的整合应用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上海市群租治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群租治理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一、核心概念
        (一)群租的基本概念
        (二)群租治理的基本概念
    二、理论视角
        (一)利益相关者的内涵
        (二)群租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
        (三)群租治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群租治理模式的形成
        (一)三种群租治理模式概念的引入
        (二)三种群租治理模式的形成
第三章 上海群租治理的基本概况
    一、上海群租的基本现状
        (一)群租人群的细分
        (二)群租现象的分布特点
    二、上海群租治理的发展历程
        (一)政府主导阶段——集中整治模式
        (二)市场调配阶段——代理经租模式
        (三)居民自治阶段——社区自治模式
    三、上海群租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和成效
        (一)多元的参与主体,弥补政府管理力量的不足
        (二)有限的管理职能,促使政府更好地实施“掌舵”
        (三)协作的治理方式,便于政府整合各方力量
        (四)平等的沟通机制,推动政府形成民主决策
        (五)动态的治理模式,帮助政府完善治理体系
第四章 上海群租治理的集中整治模式
    一、集中整治模式的运行机制
    二、集中整治模式的实践案例
        (一)仙霞街道群租治理现状
        (二)仙霞街道集中整治模式的实践经验
    三、集中整治模式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整治模式的主要成效
        (二)集中整治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上海群租治理的代理经租模式
    一、代理经租模式的运行机制
    二、代理经租模式的实践案例
        (一)唐镇群租治理现状
        (二)唐镇代理经租模式的实践经验
    三、代理经租模式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代理经租模式的主要成效
        (二)代理经租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上海群租治理的社区自治模式
    一、社区自治模式的运行机制
    二、社区自治模式的实践案例
        (一)华阳街道群租治理现状
        (二)华阳街道社区自治模式的实践经验
    三、社区自治模式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自治模式的主要成效
        (二)社区自治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上海群租治理模式的比较、启示和优化路径
    一、上海群租治理模式的比较
        (一)三种治理模式的共性特征
        (二)三种治理模式的主要差异
    二、上海群租治理模式的启示和思考
        (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二)探索公共服务管理市场化
        (三)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租治理
    三、城市群租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建设职能科学的服务型政府
        (二)畅通公众参与群租治理的渠道
        (三)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非政府组织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附录1 城市社区群租治理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6)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实效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与特色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地方人大常委会
        2.1.2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实效
    2.2 理论基础
        2.2.1 权力制约与监督理论
        2.2.2 绩效管理理论
3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的职权履行现状分析
    3.1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基本特性
    3.2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的现状分析-以F省为例
        3.2.1 监督的制度建设
        3.2.2 监督的组织建设
        3.2.3 监督的队伍建设
        3.2.4 监督方式的多元化运用
        3.2.5 监督的过程公开与公众参与
        3.2.6 监督对社会民意的回应
        3.2.7 监督对公共政策的推动
        3.2.8 监督实效评价的探索
4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的评价研究—以F省为例
    4.1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的分析模式
    4.2 平衡记分卡的适用性分析
        4.2.1 契合了人大监督的本质性要求
        4.2.2 契合了人大监督的实效性要求
        4.2.3 契合了人大监督的整体性要求
        4.2.4 公共部门评价实践的可借鉴性
    4.3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评价的维度选择
    4.4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评估的指标选择
        4.4.1 监督的业绩
        4.4.2 监督的回应与反馈
        4.4.3 监督的组织内部管理
        4.4.4 监督的创新与发展
    4.5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4.5.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5.2 调查对象的选择
        4.5.3 调查结果的测算
5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的实证分析—以F省为例
    5.1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的模糊综合评价
        5.1.1 模糊综合评价的调查问卷设计
        5.1.2 模糊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
    5.2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的薄弱指标分析
        5.2.1 监督的薄弱指标识别
        5.2.2 监督的薄弱指标分析
    5.3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
        5.3.1 监督注重程序性,忽视实效性
        5.3.2 监督的强制力不足、保障力不够
        5.3.3 监督的公开性不强、参与度不高
        5.3.4 监督的创新性不足、信息化不够
6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践的典型经验分析
    6.1 陕西省镇平县的“人大工作绩效标准”
    6.2 浙江省人大的“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
    6.3 信息化条件下的地方人大监督创新
    6.4 创新实践的典型经验借鉴分析
        6.4.1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提升监督实效的基础
        6.4.2 扩大公众参与是提升监督实效的重点
        6.4.3 提高信息化是提升监督实效的关键
7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7.1 建立科学的监督实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机制
        7.1.1 建立科学的监督实效评价指标体系
        7.1.2 完善评价结果运用
    7.2 以加强内部建设增强监督保障
        7.2.1 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
        7.2.2 完善和细化监督制度
        7.2.3 加强常委会内设机构的建设
    7.3 以扩大公开性促监督合力形成
        7.3.1 加大监督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7.3.2 扩大公众对监督工作的有序参与
    7.4 以加强创新性促监督实效提升
        7.4.1 创新监督意见的形成机制和监督后评价机制
        7.4.2 创新监督方式的组合运用
        7.4.3 提高监督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参考文献
附录A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评价的指标权重对比调查问卷
附录B 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评价的定性指标评价调查问卷
致谢

(7)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乡镇政府、政府能力与公共服务
        (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二)公共产品提供和生产分离理论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四)治理和善治理论
    三、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一)是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是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三)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依据
        (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内部结构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外显结构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形成的要素条件
        (一)体制性要素
        (二)制度性要素
        (三)主体性要素
        (四)策略性要素
    三、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结果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二)基于过程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调查数据和资料的来源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三)实地调查
    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发展现状的考察
        (一)对农民群体公共服务需求的考察
        (二)基于满意度的公共服务能力考察
        (三)基于供给过程的公共服务能力考察
    三、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综合表现
        (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二)服务供给内容的结构性失衡
        (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认知模糊
        (四)脱离农村基层社会实际需要
        (五)应对服务需求升级能力不足
    四、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归因分析
        (一)乡镇政府发展定位不明确
        (二)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
        (三)人才管理制度机制不完善
        (四)政府绩效考评机制不合理
        (五)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不科学
第四章 国内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与经验启示
    一、国内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
        (一)“政务中心”:公共服务集约化改革
        (二)“以钱养事”: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三)“民主恳谈”:公共服务民主化改革
        (四)“互联网+”:公共服务信息化改革
    二、国外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实践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二)地方政府分权化改革
        (三)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
    三、国内外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经验启示
        (一)优化乡镇政府的组织结构
        (二)促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三)合理划分政府间权责关系
        (四)积极培育服务类社会组织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探讨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
        (一)加快推进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
        (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利益诉求
        (四)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为核心
        (二)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
        (三)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准则
        (四)以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为宗旨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三)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四)革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五)探索多元服务供给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论文提纲范文)

编者按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9)淮安市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背景
        (二) 研究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一、人大代表建议的基本内涵
        (一) 人大代表建议概念
        (二) 人大代表建议的法律规定
        (三) 人大代表建议的主要特点
    二、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流程
        (一) 人大代表建议的酝酿与形成
        (二) 人大代表建议的搜集、梳理和交办
        (三) 人大代表建议的具体承办与反馈
        (四)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总结
    三、相关理论
        (一) 代表理论
        (二) 政府回应理论
第二章 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一、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基本情况
        (一) 人大代表建议总体分类情况
        (二)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分析
    二、金湖县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主要做法
        (一) 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领导架构
        (二) 优化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工作方法与流程
        (三) 突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跟踪督办
    三、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发现的问题
        (一) 建议未全面反映群众意愿
        (二) 留待工作参考的建议较多
        (三) 一些建议脱离实际无法解决
        (四) 少数部门对建议办理不重视
第三章 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的成因
    一、人大代表专业水平不强导致群众的意愿反映不全面
        (一) 人大代表结构现状不合理
        (二) 对人大代表的监督不完善
    二、部分代表建议质量不高导致办理成效不明显
        (一) 部分建议违背国家相关政策
        (二) 部分建议脱离县域实情
        (三) 部分代表建议为解决个人问题
    三、建议办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承办部门不重视
        (一) 综合协调推进乏力
        (二) 督办力量较为薄弱
        (三) 公众参与监督不够
第四章 国内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有益探索
    一、各地从源头入手强化代表履职的探索
        (一) 重庆市搭建代表履职平台
        (二) 南京市创新运用政务新媒体管理代表
    二、各地以结果为导向建立办理监督机制的探索
        (一) 重庆市全程督办建议办理
        (二) 灌云县建立“双评议两公开”制度
第五章 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县人大代表结构密切联系群众
        (一) 优化代表结构减少党政领导干部比例
        (二) 完善代表述职制度密切联系群众
    二、提高县人大代表建议质量提升办成率
        (一) 开展培训提高基层代表业务水平
        (二) 组织调研让代表掌握社情民意
        (三) 双向评估增强代表与承办部门的互动
    三、强化建议办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一) 开展规范化建设明确建议办理要求
        (二) 完善督查体系严格开展督查
        (三) 扩大公众参与推动社会监督
        (四) 加强责任管理试行问责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居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构建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概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移动医疗研究
        1.2 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微信平台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1.3 设计老年自我管理微信平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4 问题与启示
    2.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及需求的初探
    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信公众号使用需求的质性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第三部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公众号的构建
    1.自我管理公众号的开发
        1.1 自我管理公众号开发步骤与技术
        1.2 自我管理公众号构建的理论依据
        1.3 自我管理公众号的具体目标及内容
        1.4 自我管理公众号功能与相应要点
        1.5 自我管理公众号设计细节
    2.公众号内部测试及修订
        2.1 焦点小组讨论
        2.2 专家试用
    3.调整后的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
        3.1 服务端(后台)管理系统
        3.2 用户端功能模块及使用流程
第四部分 自我管理公众号的评价
    1.自我管理公众号的可用性评价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研究小结与讨论
    2.自我管理公众号的有效性评价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研究小结与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1.研究内容及结论
        1.1 居家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微信公众号使用意愿及需求的初探
        1.2 居家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构建
        1.3 居家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的应用与评价
    2.创新点
    3.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患者移动医疗健康管理干预的概括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四、唐镇人大重视代表意见反馈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与实践研究[D]. 李强. 上海大学, 2021
  • [2]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机制的制度演进与完善[J]. 周长鲜. 人大研究, 2020(09)
  • [3]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研究 ——以K市B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履职为例[D]. 傅琴. 苏州大学, 2020(03)
  • [4]地方人大代表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实证分析 ——以上海市M区代表为例[D]. 李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5]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上海市群租治理模式研究[D]. 李晶.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20(07)
  • [6]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实效提升研究[D]. 杨文强.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7]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 郜清攀.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8]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N].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青海日报, 2019
  • [9]淮安市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研究[D]. 石洪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10]居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公众号构建及评价研究[D]. 程康耀.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标签:;  ;  ;  ;  ;  

唐镇人大高度重视代表反馈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