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8-32捣固车作业减速箱损坏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蔡雄[1](2019)在《铁路捣固车液压驱动系统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虽然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但大型、高技术养路机械如铁路捣固车的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铁路捣固车是一种大型的液压机械,目前我国铁路捣固车的主要车型几乎都是在引进、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生产的,由于缺乏自主的设计、研制和维护方法,在中国铁道的实际服役环境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铁路捣固车的发展概况,对国内外主流捣固车的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进行了总结,研究了铁路捣固车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捣固车液压驱动功能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方法,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方法、发动机选型及与液压泵的功率匹配,以及液压驱动各回路的具体设计方法。(2)系统研究了捣固车静液压驱动行走系统的设计方法:针对行走系统设计要求,进行行走驱动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行走传动方式对比选择、行走驱动方式设计、液压回路设计、系统总体参数设计、关键元器件选型;最后研究了捣固车在低速作业循环和高速行驶加速过程中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的计算校核方法。(3)以闭式液压行走驱动捣固车为例,分别建立了其低速作业循环行走、高速行驶行走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并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这两种行走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了闭式液压行走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分析。研究了马达轴等效转动惯量Je、高压腔总容积V0和油液体积弹性模量βe对捣固车作业循环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轻量化设计减小等效转动惯量Je、通过优化设计减小压力腔总容积V0以及通过防止空气渗入系统而避免油液体积弹性模量βe的降低,都能有效提高捣固车的作业循环精度。研究了采用某参数序列下高速行驶行走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捣固车的高速行驶速度范围为35100 Km/h,并且各速度下的加速时间也都符合捣固车高速行走的设计要求。本文研究结果对我国铁路捣固车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形成铁路捣固车的自主设计、研制规范具有积极的意义。
李增耀[2](2018)在《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营业里程不断增加。大型养路机械在作业效率、精度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使得其在铁路线路养护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具有机组及施工配合职工多、施工时间紧张、施工环节多、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风险因素。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会直接影响铁路线路的正常行车秩序和运输安全,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开展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对控制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全周期的安全风险,确保施工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安全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的方式、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安全管理的特点。分别从大型养路机械的作业项目、设备故障、施工区域三方面对施工安全风险的辨识进行研究。同时,建立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量化,采用风险矩阵法对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得出安全风险权重值及风险等级,并以神维分公司府谷工务机械段在石太铁路线路机械清筛施工为案例对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验证。从回避、转移、预防、减轻、监控五个方面给出了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从大型养路机械安全风险管理机构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应急管理三个方面给出了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保障机制,并提出通过建立考核与奖惩体系、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和抓好过程管控措施三个方面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地执行。为企业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事故提供了理论参考。
王飞[3](2018)在《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维护及全生命周期预测研究》文中指出为了保障铁路车辆安全、平稳、高速运行,延长铁路运输线路的使用寿命,因此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大型养路机械对运输线路进行病理检测及故障排除。铁路运输线路的养护和维修工作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在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开始投资建造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因此,铁路运输线路养护要求也不断提高,维护方式由原来的人工维护为主逐渐转化为以大型养路机械维护为主。使用不同类型的大型养路机械对铁路线路存在问题进行维修作业,保障铁路线路安全运行。大型养路机械不仅能为既有线列车运行提供安全运行条件,而且还可以投入到新建的铁路线路当中。大型养路机械类型多样,不同功能的大型养路机械为铁路线路的维护和修建提供不同维修作业。全文主要研究如下问题:(1)对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因素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了线路捣固、道岔捣固、钢轨打磨三个重要因素,阐述了大型养路机械的使用维护,并以DC-32型捣固车为例,具体分析了DC-32型捣固车关键部件的故障。(2)全面分析了大型养路机械的全生命周期,分析了大型养路机械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方法和技术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型养路机械进行全生命周期建模,构造判断矩阵,检验层次的一致性,并求出各层权重,最终得到最佳方案。(3)具体分析了基于全生命周期捣固臂的疲劳寿命,建立了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捣固臂的疲劳寿命为1.51?107次。大型养路机械设备全生命周期预测研究能给大型养路机械设备从设计到使用直到报废提供参考意见,可以使大型养路机械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趋于完善,通过对疲劳寿命预测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故障率发生。
王禹君[4](2018)在《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企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机械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企业怎样利用好这些设备,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如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发挥员工的最大作用一样的关键。如果对设备的管理不好,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或者是设备过度使用,容易导致故障,都会给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管理企业的设备资源,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同时又能够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从而达到生产运行的最佳状态,产生最大的效益,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设备管理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文章首先阐述了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设备的总体情况以及管理特征;重点研究了设备在使用、维护、维修以及使用的成本费用方面所存在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文章主要以规范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管理为中心,通过科学的配置运输设备,完善相关的使用制度,配置设备的操作和管理人员,进行三级定期保养等措施的维保,加强相应设备的润滑管理,建立科学的检修模式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以提升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的管理水平,确保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王立人[5](2016)在《轧机辊道综合点检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设备点检是工厂正常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点检职工进行有效的培训能够提高工厂的点检效率,降低事故风险。本课题基于钢厂对辊道系统和干油系统的日常点检工作内容,设计了一套综合点检实训系统,用来对钢厂的点检职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本系统在机械外观上与生产现场总体一致,使用实物制造和半实物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对现场常见的故障进行了故障现象模拟。重新设计了辊道系统内部的机械结构,使其能够隐蔽地容纳故障模拟元件,实现故障半实物仿真。本系统在控制结构上利用单片机和PLC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现场总线方式实现了工控机对各个故障控制及运行模块的单独控制。本系统使用STM32 MCU制作故障控制器,控制用于模拟故障现象所用的加热片、MP3模块、振动电机等,同时使用MM440控制辊道电机的启停。本系统使用ACCESS编写了用于教学和考核的试题库,并在上位机中提供了简单的调用功能,实现了操作者对点检考试试题的修改和调用。作为全国首套综合点检实训系统,本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通过工控机即可实现对系统的全部操作,十分简便。本系统参与了点检职工技能大赛,检查出了学员在设备点检中的薄弱环节,为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工程,对类似系统将来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罗鹂[6](2014)在《铁路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我们对铁路线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捣固车是铁路线路维护的重要设备之一;准确把握捣固车设备的健康状态,对其基于状态的实时维修,成为铁路线路维修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在捣固车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其设备状态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是判断设备健康情况的依据,而且也是制定维修策略的前提。虽然现阶段,设备状态评价的理论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我国捣固车设备状态的分析评价基本上是靠铁路现场施工人员人工来完成的,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为了评价铁路捣固车设备的健康状态,本文着重分析了捣固车的综合性能指标参数的选取,建立了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铁路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和运用模糊理论来综合评价设备状态,并采用百分制打分量化综合评价结果。将该模型应用到08-32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得到了准确的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与传统的层次分析方法相比,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具有速度更快,误差更小,从而提高了评价效率和有效性。最后,本文对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构架,对每个模块功能进行了说明和总体设计,并对系统数据库进行了详细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系统进行了界面实现。
胡垠[7](2014)在《铁路捣固车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脉动及其抑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铁路捣固车是一种用于捣固铁道线路钢轨两侧轨枕底部道砟的专用设备,捣固装置是捣固车的核心工作装置,由于工作环境特殊和涉及行车安全,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目前捣固车的捣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液压冲击和夹持液压缸漏油等问题,影响到给定维修时间(维修天窗)内的捣固作业效率和质量,因此对捣固车捣固装置液压系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09-32型捣固车捣固装置的液压系统为研究重点,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捣固装置数学模型,研究了夹紧机构和激振机构的运动特性以及系统的等效刚度、等效质量和等效阻尼;对捣固装置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振动偏心轴对夹持液压缸的作用力,为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脉动的产生机理及其抑制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深入研究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结合捣固装置的运动特性,分析了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脉动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夹持液压缸进油路设置蓄能器、回油路设置阻尼孔、同时设置蓄能器和阻尼孔三种抑制系统压力脉动的方法;在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就改进方法对系统压力脉动以及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3.建立捣固装置AMESim/ADAMS联合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偏心轴激振对夹持液压缸压力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三种改进方案的压力脉动衰减效果以及对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明确了最佳压力脉动抑制方案为同时设置蓄能器和阻尼孔。4.设计了液压捣固装置试验台,通过该试验台验证了偏心轴激振对夹持液压缸压力的影响;将改进方案应用到捣固装置液压系统中,试验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韩强[8](2014)在《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的反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摘要:闭式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具有传动平稳性好、结构紧凑和换向冲击小等优点,在行走机械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针对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工作中存在的反拖问题,以某型全断面清筛机为例,从反拖原因和反拖条件分析入手,对其反拖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对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反拖问题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现有防反拖方案的不足,明确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2、分析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动力学,研究了液压回路和反拖失速原因,最后推导得到反拖工况时车辆反拖阻力矩与发动机转速的特性关系。3、根据反拖特性及传动关系,推导得到闭式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反拖失速的条件,并提出防止反拖失速的两种方案,即主动升速提高发动机摩擦力矩和串接制动液压泵,最后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和分析动态特性。4、建立闭式走行系统仿真模型,仿真表明,在下坡工况和急减速工况,主动升速提高发动机摩擦力矩和串接制动液压泵都能有效避免发动机反拖失速。5、以某公司某型液压驱动全断面清筛机为实验装置,对闭式驱动系统反拖工况和提出的两种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两种方案都能够充分利用车辆反拖阻力矩,有效解决反拖失速问题,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
周士璐[9](2013)在《联合收割机行走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仿真》文中认为闭式静液压传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无级调节装置,液压装置的体积小,结构紧凑,布置比较方便。车辆在实际作业工程中,工作条件具有不可预测性,有可能会存在变化剧烈波动幅度比较大的动载荷,这就造成了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与变化的动态负荷之间极大的不适应性,将导致发动机的实际输出特性偏离其外特性曲线。液压传动可以实现平稳工作,很容易实现快速启动、制动和频繁换向。采用适当的控制调节装置与液压传动相配合,可以组合成一个理想的驱动系统,通过无级调速使发动机输出特性始终在外特性曲线附近。马达直接固定在变速箱外壳上,与变速箱直接连接又可以发挥机械传动的高效率特性。本文针对设计要求,以液压系统的参数合理匹配为主要目的。本文以4YZ-4型联合收割机为例,确定了液压系统的传动方案,并合理配置了系统的各项参数,选择了合适的液压元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了收割机行走液压传动系统,根据设计要求和收割机作业时的特点,选择了泵控马达调速系统。二是分析了液压系统的匹配机理,出于车辆成本的方面的考虑,选择了机液伺服控制机构。三是建立了控制机构和泵控马达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使用AMEsim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在空载和负载情况下系统的响应特性,检验了不同负载情况下泵的出口压力和马达输出转速符合设计要求。四是通过试验样机实验验证可行性。除此之外,本文还用VB编写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计算精度。
陈彦芳[10](2013)在《基于XPE平台的铁路捣固车车载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列车不断提高运行速度,加大运营密度,对铁路线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已有线路的维修工作、新线路的施工工作主要由捣固车完成,捣固车通过对轨道作业,增加其稳定性,消除线路方向偏差,以达到设计标准和维修规则,保障列车平稳运行。近年来,监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向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监测系统的应用,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更是克服了人工控制效率低下、准确度不足等技术难题。在捣固车上安装车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查看车辆的工作状态,对超限的状态量进行报警,检查作业质量,及时发现潜藏的问题,并通过网络摄像机实现视频监控,从而提高捣固车的铁路线路维修水平,有效解决铁路运营和线路维修之间的矛盾。因此,研究车载监测系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同时对其他大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Windows XP Embedded拥有和Windows XP Professional相同的核心,因此它具备XP的所有功能和应用软件兼容性。XPE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既删除了不必要的WindowsXP组件来减少内存占用,又降低了安装和软件构建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操作系统的坚固性。因此,本文车载监测系统将XPE作为操作系统。平板电脑体积小,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车载监测系统以平板电脑作为运行平台,以XPE作为操作系统,由数据处理模块和视频监控模块组成,在车载监测系统软件的开发方面采用了Visual C++6.0,根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念,基于MFC(MicrosoftFoundation Class)程序框架进行开发。论文对车载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和设计所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主要的代码和流程图,最后是整个系统的测试和应用。在该车载监测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能清楚地了解捣固车的工作状态和作业质量,并实时查看现场作业情况。实际运用表明,本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基本满足项目的要求。
二、08-32捣固车作业减速箱损坏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08-32捣固车作业减速箱损坏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捣固车液压驱动系统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捣固车的发展概况 |
1.2.1 捣固车简介 |
1.2.2 国内捣固车发展概况 |
1.2.3 国外捣固车发展概况 |
1.3 捣固车液压驱动研究进展 |
1.3.1 捣固车液压驱动行走系统研究 |
1.3.2 捣固车捣固装置液压驱动系统研究 |
1.3.3 防止捣固车液压驱动系统油温过高的研究 |
1.3.4 捣固车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研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捣固车液压驱动功能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方法 |
2.1 捣固车液压驱动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
2.2 捣固车液压驱动总体设计方法 |
2.2.1 系统总体参数设计方法 |
2.2.2 发动机选型及与泵功率匹配 |
2.2.3 捣固车液压驱动各回路具体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捣固车静液压驱动行走系统设计方法 |
3.1 行走系统设计要求 |
3.2 捣固车液力机械及液压传动联合驱动系统 |
3.3 行走驱动系统总体设计 |
3.3.1 设计方法 |
3.3.2 总体参数设计 |
3.3.3 关键元件选型 |
3.3.4 捣固车闭式静液压驱动系统图 |
3.4 行驶阻力与驱动力校核 |
3.4.1 捣固车行驶受力计算 |
3.4.2 低速作业循环过程分析 |
3.4.3 高速行驶加速过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闭式液压行走驱动捣固车的作业精度研究 |
4.1 闭式液压行走驱动系统 |
4.2 系统数学模型及响应分析 |
4.3 低速行走驱动AMESim模型 |
4.3.1 仿真模型建立 |
4.3.2 仿真模型参数设置 |
4.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4 系统参数对作业精度的影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闭式液压行走驱动捣固车的高速行走性能研究 |
5.1 闭式液压行走驱动系统图 |
5.2 系统数学模型及响应分析 |
5.3 高速行走驱动AMESim模型 |
5.3.1 仿真模型建立 |
5.3.2 仿真模型参数设置 |
5.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安全风险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安全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
1.2.3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管理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综述 |
2.1 大型养路机械及其施工方式 |
2.1.1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类型 |
2.1.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方式 |
2.1.3 机械清筛施工介绍 |
2.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
2.2.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 |
2.2.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
2.3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综述 |
2.3.1 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
2.3.2 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的辨识 |
3.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概述 |
3.1.1 风险辨识的概念 |
3.1.2 安全风险辨识的原则 |
3.1.3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的分类 |
3.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 |
3.2.1 列出作业项目及工序 |
3.2.2 对每项工序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 |
3.2.3 分析安全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 |
3.3 设备故障安全风险辨识 |
3.3.1 建立大型养路机械设备部件清单 |
3.3.2 确定各部件的故障模式 |
3.3.3 分析故障原因、故障现象及后果影响 |
3.4 施工区域安全风险辨识 |
3.4.1 划分施工区域 |
3.4.2 确定危害因素 |
3.4.3 辨识施工区域安全风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 |
4.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发生概率评估 |
4.1.1 对风险概率进行分级量化 |
4.1.2 确定风险发生概率的权值 |
4.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后果评估 |
4.2.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后果分类 |
4.2.2 对风险后果进行分级量化 |
4.2.3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后果评估 |
4.2.4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评估 |
4.3 案例验证 |
4.3.1 工程概况 |
4.3.2 施工安全风险的辨识 |
4.3.3 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
5.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
5.1.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概述 |
5.1.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
5.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保障机制 |
5.2.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
5.2.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5.2.3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应急管理 |
5.3 推进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落地执行 |
5.3.1 建立考核与奖惩体系 |
5.3.2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
5.3.3 抓好过程管控措施 |
5.4 安全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维护及全生命周期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 |
2 影响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质量因素分析 |
2.1 工务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
2.2 线路捣固影响因素分析 |
2.2.1 道床板结 |
2.2.2 基床松软、翻浆冒泥 |
2.2.3 扣件松动或丢失 |
2.2.4 轨距误差 |
2.2.5 接头病害 |
2.2.6 钢轨缺陷 |
2.2.7 道床缺砟 |
2.3 道岔捣固影响因素分析 |
2.4 钢轨打磨影响因素分析 |
2.5 铁路线路因素对设备使用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3 大型养路机械使用与维护 |
3.1 大型养路机械种类及简介 |
3.1.1 捣固车 |
3.1.2 动力稳定车 |
3.1.3 道砟清筛机 |
3.1.4 配砟整形车 |
3.1.5 钢轨打磨车 |
3.2 DC-32型捣固车使用机理 |
3.3 DC-32型捣固车的维护保养 |
3.3.1 DC-32型双枕捣固装置维护 |
3.3.2 捣固装置故障分析 |
3.3.3 齿轮减速箱故障分析 |
3.3.4 传动轴断裂故障分析 |
3.3.5 扭矩拉杆断裂故障分析 |
3.3.6 轴承故障分析 |
3.3.7 储能器气囊破裂故障分析 |
3.3.8 DC-32型捣固车部件故障率 |
3.4 降低故障率的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4 大型养路机械全生命周期分析 |
4.1 全生命周期理论 |
4.2 全生命周期目的及内容 |
4.2.1 全生命周期的目的 |
4.2.2 全生命周期的内容 |
4.3 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 |
4.4 本章小结 |
5 大型养路机械全生命周期评价建模 |
5.1 层次分析法建模及权重计算 |
5.1.1 层次结构模型的特点 |
5.1.2 构造判断矩阵 |
5.1.3 矩阵一致性检验 |
5.1.4 相对排序权重计算 |
5.2 大型养路机械使用寿命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大型养路机械疲劳寿命预测分析 |
6.1 疲劳寿命和疲劳失效 |
6.2 捣固臂结构及工作原理 |
6.3 灰色系统理论分析 |
6.4 疲劳寿命预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设备与设备管理的概念 |
2.1.1 设备的概念 |
2.1.2 设备分类 |
2.1.3 设备管理的意义 |
2.2 设备生命周期费用理论 |
2.3 可靠性维修理论 |
2.3.1 维修的内涵 |
2.3.2 可靠性的内涵 |
2.3.3 可靠性维修 |
2.4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 |
第三章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简介 |
3.2 哈尔乌素露天运输设备管理现状 |
3.2.1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简介 |
3.2.2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作业流程 |
3.2.3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管理现状 |
3.3 哈尔乌素露天运输设备所面临的问题 |
3.3.1 设备使用效率低 |
3.3.2 设备维护管理不完善 |
3.3.3 设备维修管理不到位 |
3.3.4 设备运营成本费用过高 |
第四章 关于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
4.1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使用管理改进措施 |
4.1.1 改进运输设备配置 |
4.1.2 完善运输设备的管理制度 |
4.1.3 规范运输设备操作者的管理制度 |
4.2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维护管理改进措施 |
4.2.1 实施三级定期保养维护 |
4.2.2 进行回场检查 |
4.2.3 加强润滑管理 |
4.3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修理管理整改措施 |
4.3.1 运输设备维修方式优化选择 |
4.3.2 运输设备维修市场选择 |
4.3.3 运输设备维修质量管理 |
4.4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
4.4.1 节约使用周期的成本费用 |
4.4.2 合理做好折旧与报废规划 |
4.4.3 对闲置设备进行租赁和转让 |
4.4.4 加强油品使用管理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轧机辊道综合点检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课题背景及文献综述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的目的及应用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辊道主要故障及其特点综述 |
1.3.2 半实物仿真技术在故障模拟上的运用 |
1.3.3 分布式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的结合运用 |
1.3.4 单片机在智能控制模块设计中的运用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总体方案 |
1.4.1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4.2 课题的研究方案 |
1.5 课题创新性 |
1.6 各章节内容安排 |
第2章 实训系统的机械设计 |
2.1 辊道装置机械设计方案综述 |
2.2 各类辊道装置的机械设计 |
2.2.1 辊道装置整体结构设计 |
2.2.2 辊道装置的润滑和密封 |
2.2.3 其他类型辊道装置的机械设计 |
2.3 辊道装置中故障模块设计 |
2.3.1 实物故障的机械设计 |
2.3.2 半实物仿真部件的设计 |
2.4 干油系统分配器的设计 |
2.5 辊道装置配套设施的机械设计 |
2.5.1 辊道装置基座设计及调换方式 |
2.5.2 实训系统电器控制柜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训系统常规控制系统设计 |
3.1 实训系统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
3.2 实训系统整体运行流程 |
3.3 工控机与PLC的通讯及辊道的控制 |
3.4 工控机与单片机通讯的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训系统故障模拟系统的设计 |
4.1 辊道故障模拟系统的设计 |
4.2 辊道编号识别系统的设计 |
4.3 模拟故障现象执行效果对比 |
4.3.1 温度闭环控制方式 |
4.3.2 温度开环控制方式 |
4.3.3 振动模拟效果对比 |
4.4 干油故障模拟系统的设计 |
4.5 实训系统题库功能的设计 |
4.5.1 故障手动设置的实现 |
4.5.2 试题数据库的设计 |
4.5.3 数据库与上位机的关联 |
4.5.4 故障设置状态清单的生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训系统的安装、运行与应用研究 |
5.1 实训系统机械装置的固定 |
5.2 实训系统的启动与运行 |
5.2.1 实训系统的启动流程 |
5.2.2 实训系统的日常维护 |
5.2.3 实训系统竞赛模式流程 |
5.3 实训系统在点检竞赛中的应用研究 |
5.3.1 点检竞赛情况统计 |
5.3.2 点检竞赛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铁路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捣固车设备状态评价的发展和趋势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2章 捣固车设备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2.1 捣固车简介 |
2.2 建立捣固车设备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2.3 捣固车设备状态评价指标的分析 |
2.3.1 捣固车电气系统 |
2.3.2 捣固车工作装置 |
2.3.3 捣固车动力传动系统 |
2.3.4 捣固车走行制动系统 |
2.4 捣固车设备状态评价体系的建立 |
2.4.1 捣固车设备状态评价指标的选取 |
2.4.2 捣固车设备状态评价体系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模型设计 |
3.1 构建捣固车设备状态评价模型的基本思想 |
3.1.1 综合评价方法 |
3.1.2 构建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模型 |
3.2 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
3.2.1 建立捣固车设备状态评价因素集 |
3.2.2 建立捣固车设备状态评语集 |
3.2.3 捣固车设备权重计算 |
3.2.4 捣固车设备状态单层次综合评价 |
3.2.5 捣固车设备状态多层次综合评价 |
3.3 综合评价算子的分析及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4.1 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
4.1.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
4.1.2 单因素模糊评价和单层模糊综合评价 |
4.1.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4.1.4 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模型中隶属度的确定 |
4.2 模糊综合评价中权重的确定方法 |
4.2.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取 |
4.2.2 层次分析法原理 |
4.2.3 基于 AHP 法的权重计算 |
4.2.4 基于改进的 AHP 法的捣固车设备的权值计算 |
4.3 算例分析 |
4.3.1 基于改进 AHP 法的捣固车设备状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3.2 各因素隶属度及其权重的计算 |
4.3.3 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4.3.4 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 |
5.1 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系统设计目标 |
5.2 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 |
5.2.1 系统架构设计 |
5.2.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2.3 系统功能设计 |
5.3 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系统实现 |
5.3.1 系统环境 |
5.3.2 系统部分功能界面设计介绍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论文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7)铁路捣固车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脉动及其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捣固车捣固装置概述 |
1.2.1 捣固装置简介 |
1.2.2 捣固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1.3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脉动研究现状 |
1.3.1 液压系统压力脉动的研究现状 |
1.3.2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内容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1.4.2 主要工作内容 |
2 捣固装置数学模型及仿真 |
2.1 激振机构的数学模型 |
2.1.1 空载时激振机构的数学模型 |
2.1.2 负载时激振机构的数学模型 |
2.2 夹紧机构的数学模型 |
2.3 捣固装置数学模型参数等效计算 |
2.3.1 等效质量 |
2.3.2 等效刚度 |
2.3.3 等效阻尼 |
2.4 捣固装置简化仿真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分析 |
2.4.1 简化仿真模型的建立 |
2.4.2 简化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波动及其抑制方法分析 |
3.1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及特性分析 |
3.1.1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分析 |
3.1.2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特性分析 |
3.2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脉动原因分析 |
3.2.1 激振力对夹持液压缸压力的影响分析 |
3.2.1.1 夹持液压缸的力学模型分析 |
3.2.1.2 夹持液压缸的封闭腔模型分析 |
3.2.2 换向回油液压冲击分析 |
3.3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脉动抑制方法分析 |
3.3.1 常见液压系统压力脉动抑制方法 |
3.3.2 夹持液压缸压力脉动抑制方法 |
3.3.3 换向回油压力脉动抑制方法 |
3.4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数学模型 |
3.4.1 夹持液压回路的数学模型 |
3.4.2 蓄能器方案数学模型 |
3.4.3 阻尼孔方案数学模型 |
3.4.4 蓄能器-阻尼孔方案数学模型 |
3.5 压力脉动抑制方法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3.5.1 蓄能器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3.5.2 阻尼孔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4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脉动抑制方法仿真研究 |
4.1 捣固装置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4.1.1 联合仿真方案 |
4.1.2 液压系统建模及参数设置 |
4.1.3 捣固装置联合仿真模型 |
4.2 捣固装置联合仿真结果分析 |
4.2.1 外夹持液压缸仿真结果分析 |
4.2.2 内夹持液压缸仿真结果分析 |
4.2.3 偏心轴激振对系统的影响 |
4.2.4 蓄能器对系统的影响 |
4.3 压力脉动抑制方法仿真分析 |
4.3.1 蓄能器抑制压力脉动 |
4.3.2 阻尼孔抑制压力脉动 |
4.3.3 蓄能器和阻尼孔联合抑制压力脉动 |
4.4 本章小结 |
5 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脉动试验研究 |
5.1 试验目的和内容 |
5.1.1 试验目的 |
5.1.2 试验内容 |
5.2 捣固装置液压试验台 |
5.2.1 试验台设计原理 |
5.2.2 试验平台搭建 |
5.3 试验步骤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5.4.1 激振对夹持液压缸压力的影响分析 |
5.4.2 蓄能器和阻尼孔对夹持液压缸压力的影响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8)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的反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液压驱动轨道车辆的发展概述 |
1.2.1 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1.2.2 轨道车辆的介绍与行走性能指标 |
1.2.3 液压驱动轨道车辆的发展趋势 |
1.3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反拖问题研究现状 |
1.3.1 反拖发动机问题研究现状 |
1.3.2 防止反拖方法研究现状 |
1.3.3 轨道车辆反拖失速的危害与现有解决方案的不足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2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反拖问题分析 |
2.1 轨道车辆动力学分析 |
2.1.1 发动机与液压驱动走行系统的动力匹配 |
2.1.2 轨道车辆牵引力分析 |
2.1.3 轨道车辆运动学分析 |
2.2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回路分析 |
2.2.1 液压驱动走行系统HA变量马达、HD变量泵排量变化原理 |
2.2.2 液压驱动走行系统的回路分析 |
2.2.3 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存在的反拖问题 |
2.3 反拖工况发动机反拖失速原因分析 |
2.3.1 系统瞬间压力突变原因 |
2.3.2 反拖发动机失速的原因 |
2.4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反拖特性分析 |
2.4.1 轨道车轮力矩分析 |
2.4.2 传动部分摩擦力矩分析 |
2.4.3 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反拖工况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防反拖失速方案理论研究 |
3.1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反拖失速的条件分析 |
3.1.1 下坡工况时反拖失速条件分析 |
3.1.2 急减速工况时反拖失速条件分析 |
3.1.3 反拖工况的失速条件综合分析 |
3.2 反拖工况发动机失速的解决方案 |
3.2.1 主动提高发动机转速来增加摩擦力矩 |
3.2.2 在变量泵传动轴上串接制动液压泵 |
3.3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数学模型 |
3.3.1 变量泵数学模型 |
3.3.2 变量马达数学模型 |
3.3.3 液压驱动走行系统数学模型 |
3.3.4 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防反拖失速方案仿真研究 |
4.1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 |
4.1.1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关键元件仿真模型 |
4.1.2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AMESim总体仿真模型 |
4.1.3 仿真参数的设定 |
4.2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下坡工况仿真结果分析 |
4.2.1 下坡工况反拖仿真结果 |
4.2.2 主动提高发动机摩擦力矩方案下坡工况时仿真结果 |
4.2.3 串接制动液压泵方案下坡工况时仿真结果 |
4.2.4 下坡工况时两种方案的防反拖作用对比 |
4.3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急减速工况仿真结果分析 |
4.3.1 急减速工况反拖仿真结果 |
4.3.2 主动提高发动机摩擦力矩方案急减速工况时仿真结果 |
4.3.3 串接制动液压泵方案急减速工况时仿真结果 |
4.3.4 急减速工况时两种方案防反拖作用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5 实验研究 |
5.1 实验内容和目的 |
5.2 实验设备 |
5.2.1 试验用液压驱动轨道车辆某型清筛机 |
5.2.2 试验测试仪器 |
5.3 实验方案 |
5.3.1 实验原理 |
5.3.2 实验步骤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4.1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下坡工况实验结果及分析 |
5.4.2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急减速工况实验结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9)联合收割机行走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联合收割机传动系统研究现状 |
1.2.2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收割机行走驱动系统传动原理分析 |
2.1 液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特点 |
2.1.1 液压传动的特点 |
2.1.2 液压传动在行走机构的优点和缺点 |
2.1.3 机械传动的特点 |
2.2 车辆行走机构对液压系统的要求 |
2.3 行走机构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类型 |
2.4 液压传动方案的确定 |
2.5 行走机构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 |
2.6 HST 工作原理 |
2.7 排量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液压无级变速装置特性分析 |
3.1 液压系统的静态特性分析 |
3.2 液压传动系统效率特性分析 |
3.2.1 轴向柱塞变量泵分析 |
3.2.2 轴向柱塞定量马达分析 |
3.3 影响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因素分析 |
3.3.1 机械系统中的影响因素 |
3.3.2 液压系统中的影响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联合收割机行走驱动系统参数匹配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
4.1 联合收割机行驶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 |
4.1.1 行驶运动学分析 |
4.1.2 行驶运动学分析 |
4.1.3 马达负载扭矩 |
4.2 液压行走驱动系统的参数匹配和计算 |
4.2.1 确定系统的工作压力 |
4.2.2 液压驱动系统参数计算 |
4.3 静液压行驶驱动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
4.4 实例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静液压传动车辆驱动系统建模与仿真 |
5.1 液压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
5.1.1 变量伺服机构的数学模型 |
5.1.2 泵控马达系统的数学模型 |
5.2 闭式静液压传动系统的仿真分析 |
5.2.1 AMEsim 简介 |
5.2.2 AMEsim 应用于系统中仿真 |
5.2.3 基于 AMEsim 的静液压传动车辆泵控马达回路的建模 |
5.2.4 模型仿真分析 |
5.2.5 影响仿真精度的因素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收割机闭式静液压驱动系统测试实验 |
6.1 测试的目的 |
6.2 测试环境 |
6.3 系统描述 |
6.3.1 机器参数 |
6.3.2 测试工具 |
6.3.3 测试工具的安装 |
6.4 测试结果及说明 |
6.4.1 第一轮坡度测试 |
6.4.2 第二轮坡度测试 |
6.4.3 刹车性能试验 |
6.4.4 测试温度 |
6.5 本章小结 |
6.5.1 结论 |
6.5.2 改进建议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10)基于XPE平台的铁路捣固车车载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我国铁路养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
1.3 捣固车简介 |
1.4 监测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车载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系统总体模型介绍 |
2.1.1 车载监测系统总体模型 |
2.1.2 车载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
2.2 运行平台的选择 |
2.2.1 车载电脑的选型 |
2.2.2 固态硬盘 |
2.3 操作系统的定制 |
2.3.1 Windows XP Embedded 操作系统 |
2.3.2 XPE 的定制 |
2.4 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2.4.1 车载数据处理模块 |
2.4.2 车载视频监控模块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车载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1 通信协议的设计 |
3.2 网口通信 |
3.2.1 网络通信与 TCP/IP 协议 |
3.2.2 套接字(Socket)编程 |
3.2.3 Windows Sockets 的实现 |
3.2.4 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
3.3 采集量的处理 |
3.3.1 采集量信息的配置 |
3.3.2 状态量的显示 |
3.4 作业曲线的绘制 |
3.4.1 B5 消息和 B7 消息 |
3.4.2 正矢值和超高值的计算 |
3.4.3 作业曲线的绘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车载视频监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车载视频监控模块总体设计 |
4.1.1 车载视频监控模块结构和功能设计 |
4.1.2 网络摄像机 |
4.2 车载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
4.2.1 网络摄像机的初始化 |
4.2.2 录制视频功能的实现 |
4.2.3 现场查看视频功能的实现 |
4.2.4 远程端查看视频功能的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 |
5.1 模拟测试 |
5.1.1 网口通信功能测试 |
5.1.2 录制视频功能测试 |
5.2 现场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08-32捣固车作业减速箱损坏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捣固车液压驱动系统设计方法研究[D]. 蔡雄. 湖南大学, 2019(07)
- [2]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李增耀.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3]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维护及全生命周期预测研究[D]. 王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4]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管理对策研究[D]. 王禹君. 内蒙古大学, 2018(01)
- [5]轧机辊道综合点检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王立人. 华东理工大学, 2016(05)
- [6]铁路捣固车设备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D]. 罗鹂. 湖南大学, 2014(04)
- [7]铁路捣固车捣固装置液压系统压力脉动及其抑制方法研究[D]. 胡垠. 中南大学, 2014(03)
- [8]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的反拖问题研究[D]. 韩强. 中南大学, 2014(03)
- [9]联合收割机行走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仿真[D]. 周士璐. 青岛理工大学, 2013(07)
- [10]基于XPE平台的铁路捣固车车载监测系统的设计[D]. 陈彦芳. 湖南大学,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