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市场经济理论,提高公安工作的主动性

掌握市场经济理论,提高公安工作的主动性

一、掌握市场经济理论 提高公安工作主动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志[1](2021)在《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公安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民警是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提升公安民警的社会治理能力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对于安全、稳定、公平、正义新期待的时代需求,顺应党、国家和人民的要求,从公安工作的实际出发,必须把提高公安民警的社会治理能力提上议程。立足于公安民警政治性的根本属性,本文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公安民警的社会治理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领——话语引导——行为塑造”的基本思路,把公安民警的社会治理能力归纳为社会治理的政治能力、话语能力和行为能力三个主要方面。并结合公安民警的工作实践,分析当前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一是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政治能力需要持续提升,公安民警的理论素养、对党忠诚意识和自身的纪律作风观念需不断提升。二是公安民警的话语能力与当前的社会治理要求不匹配,公安民警在涉警舆情中的话语应对能力和警民沟通过程中的话语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影响社会治理的协同效率。三是公安民警行为能力与社会治理的规范要求存在差距,公安民警的执法规范程度、群众工作能力和犯罪治理能力难以满足当前社会治理要求,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效果。以此为基础,探讨提升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的可行性路径:一是进行社会治理的政治能力培育,通过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判断力,通过忠诚教育树立党领导治理的核心意识,提升政治领悟力,通过纪律作风建设提升在治理过程中的政治执行力。二是加强公安民警的社会治理的话语能力培育,通过话语策略教育和群众话语教育来提升公安民警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涉警舆情的话语应对能力和警民沟通过程中的话语创新能力,促进警民协同和社会共治。三是提升公安民警社会治理的行为能力,通过法治思维培育、群众路线教育和犯罪治理创新意识培育等提升公安民警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法治能力、群众工作效率和犯罪治理效率,促进社会平安建设,优化社会治理效果。

马锦山[2](2021)在《新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文中提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公安队伍作为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其承担的重要政治职能迫切要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需不断加强。同时,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国内外形势复杂和公安队伍组成结构改变,人民对高质量公共安全服务的迫切需要,都对公安管理和队伍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增加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在此大背景下,探索新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便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只有强化对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科学化指导,才能提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效能,才能锻造出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规范、纪律严明的公安铁军,才能解决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民对于公共安全服务更好的需要与公安领域公共安全服务供给及执法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本文致力于探究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从界定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概念入手,基于公安目的、任务、原则、方法、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从思想观念、组织结构、功能定位、科学方法四方面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行解读,以期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提升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公安民警知行合一,达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的目标。本文在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基础上,首先对科学化、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概念和一般理论做了介绍,随后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历史与实践做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分析。从1982年开始,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探索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现状及每一个阶段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及制度在历史与实践分期层面的演进过程。继而讲述了新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和相关原因。首先肯定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及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诸如社会多元化转型、市场经济发展、警务运行机制滞后和政工干部能力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再提出新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对策,具体为:创新公安工作理念和意识,转变公安工作内容方法,完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强化公安政工队伍建设。总体来说,本研究从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入手,利用抽象分析法和历史与实践相统一叙述方法,在动态统一中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演进历程,归纳新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及对每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对策的详实结论,完成了对研究主题的呼应。

张文江[3](2021)在《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的伦理学研究》文中提出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会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基层公安民警在服务人民和执法过程中需要处理很多关系,如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与违法犯罪人员的关系,与公安机关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对于基层公安民警开展工作至关重要。当前,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普遍增强,基层公安民警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违法犯罪人员的关系,就会引发舆论炒作,从而给公安机关抹黑,不仅造成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权益受损,而且还有损公安队伍形象,有损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执法权威。基层公安民警和人民群众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基层公安民警素质不高,认为自己是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服务不够文明、规范,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眼中的基层公安民警应当是提供服务时应当牢记初心使命,在工作中文明规范,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并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其次,人民群众在基层公安民警需要支持时,不支持公安工作,不信任基层公安民警,不能恰当监督公安工作,给基层公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基层公安民警眼中,人民群众应当信任基层公安民警,支持基层公安工作,正确监督基层公安工作。基层公安民警和违法犯罪人员是打击和被打击的关系。首先,违法犯罪人员对待基层公安民警有恶意投诉,暴力抗法,聚众闹事等行为。基层公安民警眼中违法犯罪人员应当束手就擒,主动投案自首,到案后如实供述违法犯罪罪过,不恶意投诉基层公安民警,不暴力抗法,不聚众闹事。其次,在违法犯罪人员看来基层公安民警有的执法不公正,执法不文明,执法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所以基层公安民警在执法中要严格按照程序办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尊重保障违法犯罪人员人身权益,不断转变执法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善于做好违法犯罪人员家属工作。基层公安民警和基层公安机关的隶属关系。这对关系中包含基层公安民警和公安机关的关系,还包括基层公安民警和基层公安领导的关系。首先,基层公安民警和公安机关的关系,基层公安机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造成基层公安民警福利待遇与发达地域有差距;基层公安机关的对基层公安民警职业教育较少,造成基层有的公安民警不能严格恪守伦理道德,执法权威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安民警权益受损。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把各项福利待遇向基层倾斜,强化基层公安民警职业教育,敦促基层公安民警严格践行伦理规范。其次,由于机制体制的因素,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基层公安领导对基层公安民警任用不公平,和基层公安民警交流少,基层公安民警和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的关系,作为基层公安机关领导要包容下属,要关心爱护下属,作为基层公安民警应当尊重基层公安领导,忠诚履职,恪尽职守,圆满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本文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本文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写作思路和框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理论基础。对警察和警察伦理相关概念进行阐释,深入探讨警察执法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知识;第三章至第六章:分析当前基层公安民警执法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关系,即基层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违法犯罪人员和公安机关的伦理关系及彼此之间的道德要求、责任承担现状。

范慧鹏[4](2020)在《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H省公安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在全面深化公安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全球高速融合带来国际间执法合作加速,经济形势不断攀升带来经济领域犯罪猛增,社会矛盾复杂激化带来政府治理压力,公安队伍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的更新变化加快,凸显出原有的公安队伍管理模式、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发展的需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的公安队伍建设,形势紧迫又任重道远。如何提高政工部门的建设能力,提高分类管理的领导水平,提升公安民警的职业素养,使公安队伍建设向高水平迈进,是当前的一项热门课题。其中,立足公安民警自身,研究行为科学理论在公安队伍建设中的实践应用,以激发公安队伍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了笔者的研究重点。论文依据行为科学理论,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H省公安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H省公安机关民警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中凸显的问题。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压力、职业荣誉、职业素养、思想政治工作、机构改革等多个方面。通过引入行为科学的多种理论,同时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警察队伍以警为本所采取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工资福利保障的基础上,针对H省公安机关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队伍建设的原则,从强化工作措施、坚持以警为本、强化教育训练、改进工作方法、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公安队伍建设提出对策,同时对完善H省公安机关政工工作体系、建设原则以强化队伍建设做出了探索和设想。

董佳[5](2020)在《公安民警入警训练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2020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强调要深入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载体抓手,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坚持从高从难从严,构建适应实战化要求的长效练兵机制和教育训练体系,着力提升全警职业素养和实战本领。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公安民警职业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安民警的素质和战斗力是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而培训作为公安民警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公安队伍能力水平的提升。入警训练是新任警察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前必不可少的一轮集训,它有助于激活公安队伍的组织活力和创新动力,同时也为新警迅速适应警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做好公安民警入警训练效果评价,不仅能够检验新警的学习成果,而且能为入警后的培训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目前学界关于公安民警入警训练效果评价的研究相对偏少。为此,本研究着眼于对公安机关有重要意义的警察教育训练领域,尝试构建一套具备可操作性的公安民警入警训练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入警训练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公安民警入警训练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展开了深入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柯克帕特里克四级评估模型理论和培训迁移理论为理论支撑,构建了公安民警培训评估模型和入警训练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38项,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开展了实证研究,并结合访谈验证了评价结果和指标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入警训练对于提升新警工作能力具有明显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了入警训练存在训练模式智慧化水平偏低、训练内容贴近实战程度不高、训练考核评估体系不够完善、训练效果持续效应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针对性较强的优化策略:注重生命关怀、实行智慧型培训模式、加强实战技能培训、完善培训效果评价、营造培训迁移氛围,以期全面提升入警训练的效果。

王蓓蓓[6](2020)在《微警务视域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机关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因此,做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是坚定政治立场、确保公安姓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警务改革的深入,依托于微博、微信、微视频及其他类型App等载体的微警务模式在公安工作体系中所占比例得到了极大提升,微警务载体的影响力也超过了传统载体,其交互性、便捷性和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等特点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社会矛盾凸显,多元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等冲击着民警的价值观,这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在载体选择与应用、工作的主动性与及时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担着连接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的桥梁功能,微警务的发展促进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转型。近年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警务载体以其便捷、交互、即时等优势打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界限,缩短了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间的距离,将传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双向交互,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中存在着整体合力建设不足、形式与承载内容匹配误区、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媒介素养缺失等问题。因此,在公安工作全面推广应用微警务模式的视域下,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微警务”载体在实践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是适应微警务发展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推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助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本文在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交往行为理论、人本管理理论和传播学的长尾理论、分众传播理论,在微警务视域下,探究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微警务”载体及其相关影响,对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模式、举措、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困境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探析微警务载体对传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解构,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探析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困境的消解路径,从而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体系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我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其育警功能,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的人民公安队伍。

王锟[7](2019)在《法治公安:权力控制与权益保障》文中研究指明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组成之一,就如同其他公权力一般,该权力极易因为被滥用而发生异化,表现为警察权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实质性侵害,有悖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警察行为准则。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为警察权益保障的不足,暴力袭警、阻碍警察正常履行职务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导致警察权力的正常行使遇到各种各样的诘难。如何能有效破除这种困局,成为本文研究的论题,契合当下研究热点并紧扣时代背景,文章将研究的视角确定在法治公安这一全新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政法机关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搭建出了法治公安的顶层架构,而法治公安的基本内容应仅仅围绕这一顶层设计进行展开。文章从行政法的角度运用行政权的控制理论和行政优益权理论作为解读法治公安的理论支撑,创新性地对法治公安作出新解。本文由导论、五个章节和结语七部分组成,主体结构安排是:第一章阐述了法治公安的形成和基本理论,详细论证了法治公安的核心内容是权力控制和权益保障。论文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紧紧围绕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一的警察权控制展开论述,而论文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则以法治公安另一核心内容即警察权益保障为主线展开研究。文章的基本内容如下:论文的导论部分通过对民众热论已久的雷洋涉嫌嫖娼案为例,通过对雷洋案中警察执法存在的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个案分析折射出影响我国警察权规范、正常运行的根本原因就是警察权未得以有效的控制和警察权益未得以充分的保障。建设法治公安的价值追求就是通过规范警察权的规范、正常运行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目的。论文的第一章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话语体系的梳理,就法治公安的提出进行了系统性地介绍,再通过对现有关于法治公安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论证了法治公安的内涵、法治公安的本质特征与核心内容,在得出法治公安的核心内容既是警察的权力控制和权益保障这一基本论断后,对于这两个核心内容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警察权力控制是以权力控制理论为支撑,通过警察角色的方式形象地研究警察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所具备的特征:一是奉行古典自由主义的“守夜人”警察角色;二是奉行国家主义的“监护人”角色;三是奉行现代自由主义的“经理人”警察角色,并以此论述我国警察的实然状态和应然归属,得出我国警察应当采用“经理人”角色的判断。警察权益保障是以行政优益权理论为支撑,所谓行政优益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或是履行职责,赋予行政主体职务上或物质上的优先权力和物质生活受益条件。警察权益保障的研究内容正是国家保障警察有效地行使警察权所需要的优先权和物质生活受益条件,在厘清警察权益保障的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提出警察权保障的现实意义。论文的第二章中围绕着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一警察权控制展开论述,引入了警察权失范的概念,并将“警察权失范”定义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反法律规范和合理性要求行使警察权而产生的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在对实际中发生的警察权失范现象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其表现形式概括为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行政不作为、错误地履行职责、通过“立法”扩权和违反法定程序共六大类。经过对警察权失范的具体表现全方位地剖析之后,警察权失范的原因是:公民价值理念得以迅速提高、警察权自身过于“强大”与“自主”、公民权利弱小、行政复议监督制约作用不足等,通过我国警察权与域外警察权的比较后,我国警察权自身过于“强大”与“自主”是警察权失范的根本原因。论文的第三章立足于我国警察权失范的原因,从警察权的立法控制、司法控制、社会控制、内部控制等四个方面深刻地阐述警察权控制的进路。立法控制警察权的进路包括:一是坚持科学立法,结合实践提高立法质量;二是加快立法进程,构建系统性的警察行政程序制度。司法控制警察权包括:一是明确司法审查的统一标准,坚持全面审查原则;二是引入比例原则,促进合理性审查机制的完善;三是警察行政处罚接受事前司法审查。社会控制警察权是从社会舆论监督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健全法律规定,增强社会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二是提升舆论报道的客观真实性,营造积极的警务舆论。内部控制警察权是从警务督察制度完善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树立正确的警务督察理念;二是规范警务督察的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警务督察的职能权限;三是健全警务督察的法律规范;四是切实加强警务督察的责任追究力度。论文的第四章紧紧围绕法治公安的另一核心内容即警察权益保障展开论述。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考察了警察权益保障的立法现状和警察权益受到侵害的实际表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警察权益未得以充分保障的七个方面的原因分别为:转型期中的社会失范导致执法环境恶化、警察维权意识薄弱、警力配置不足、警察执法理念有偏差且执法专业性不强、警察权益保障制度不完善、警察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警察执法装备保障机制不健全。论文的第五章是对警察权益保障的优化路径进行探讨。该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进行展开,因此文章先详细介绍了域外警察权益保护的概况,分别执法权益保护、临战物质保障、设立警察权益保护组织、职业薪酬待遇保障、伤亡抚恤保障、休假保障、医疗及职业心理干预保障等七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警察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警察权益保障制度的具体路径,主要是从我国警察体制的完善、健全警察权益职业制度制度保障、明确警察权益司法救济制度、健全警力资源配置制度、健全警察执法物质保障制度、建立维权机制的组织保障、健全警察教育培训保障制度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完善建议。在上述各项保障措施中,当务之急就是对《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的立法完善。

周星宇[8](2018)在《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04年起,沈阳市公安局开始实行“警力下沉”的警务改革,将公安警力的实践力度降低到基层中,从基层开展对治安的维护与治理。2010年以来,沈阳市公安局提出对实行警察“一街一所”、“三队一室”新型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警察工作效率,和城市的治安水平。然而,在警察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路径依赖,执行的管理方式仍是传统的条块方式,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承担所有打击刑事犯罪的任务指标,“铺摊子”、“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同时高压之下仍需承担如交通执勤、维稳控访、街面巡逻等下派任务,警力资源浪费问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治安的管理水平。论文以沈阳市公安局为例,运用约翰·安德逊的“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探讨沈阳市公安局在警力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精简统一、高效协作”为核心,对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探索警务新模式良性运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全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相关的研究现状,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内涵。界定警力资源相关概念,并对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的内涵进行简要的阐释。第三部分,研究对象的现状概括,包括资源分配情况与警察结构的概述。第四部分,对于存在问题进行提炼,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摸清沈阳市公安警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并且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说明沈阳市在警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出现机构设置不合理、警力资源浪费、警力运行模式不规范、警察素质参差不齐、警务保障制度守旧等问题。同时对警力资源配置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现实出发,对沈阳市公安警力资源配置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纳为警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公安机关职责定位模糊,能力不足导致畏难情绪,考评机制名不副实。第五部分,提出解决沈阳市优化公安机关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策。从优化重组警力资源、探索适合的警务运行模式、限定公安职责,减少非警务活动与完善公安教育培训,提升公安人力资源素质,健立公安机关警力跟踪考评机制等角度提出解决沈阳市公安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策。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力求推进沈阳市重新配置公安机关警力的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公安服务的质量。警力是开展警务工作首要因素,是关系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资源。完善公安警力资源配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需要公安机关、民警、甚至是社会组织,各方共同努力。将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引入到新的警力资源配置模式构建过程中来是一种新的视角,对提升警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改进警力管理体制,以有限的警力发挥最佳的工作效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杜婧怡[9](2016)在《基于SWOT分析的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依据北京市公安队伍管理现状的基础工作,立足于北京市公安队伍的组织机构、教育训练、勤务机制、管理方式、监督机制、警务保障等六个方面,对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剖析。作者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分析研究我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对比研究分析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公安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经验,结合我国特别是北京市公安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性和薄弱环节,深入探索研究公安队伍建设研究的理论依据。论文中相继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数据比较法,以及将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式,探析目前首都公安队伍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此对当前北京市公安队伍管理现实状况进行了一番清晰的、真实的阐述,并对以后首都公安队伍的发展趋势做一个先期的预见,描述出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把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与队伍正规化建设理论相结合,把握住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本质,阐述当前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为首都公安队伍成为一只能够全面维护首都安全、有效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并能够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高素质公安队伍提供理论支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特殊的行政、司法作用,这就决定了北京公安工作不同于全国其他地方,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首都公安队伍虽然人员数量较多,但是真正在一线从事执法工作的警力占比不高,机关行政部门、服务后勤部门、以及政府事务性工作部门耗用了很大一部分警力。今后首都公安队伍管理的发展前景是怎样一种状况,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我们不能把国外警察部门的管理理念不加改善完全照搬过来,也不能对目前的警务工作状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视而不见不予改善,而要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给出一个最符合我国国情、最贴近我国警务工作模式的判断和改良。这就是这篇论文的意义所在。

钟琳[10](2015)在《公安学术期刊发展的特色求索——以《江西警察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学术期刊在学术交流和"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学术期刊的一部分,公安学术期刊对于促进公安理论的繁荣发展,指导公安工作实践意义重大,在其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和其它许多高校期刊一样遭遇了种种困惑,需要精心研究刊物的角色定位,加强公安理论性研究和学术创新,为公安实践服务,克服办刊过程中遭遇的选题之困、稿源之困和编辑水平之困,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特色化办刊之路。

二、掌握市场经济理论 提高公安工作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掌握市场经济理论 提高公安工作主动性(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2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基础理论
    2.1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概述
        2.1.1 社会治理能力的内涵
        2.1.2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的内涵
        2.1.3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的基本特征
    2.2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结构的公安思政视角分析
        2.2.1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的政治能力
        2.2.2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的话语能力
        2.2.3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的行为能力
    2.3 理论渊源
        2.3.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警察与社会关系的思想
        2.3.2 毛泽东关于公安工作的思想
        2.3.3 十八大之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工作和社会管理思想
        2.3.4 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
3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3.1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1.1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3.1.2 是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3.1.3 是公安民警自身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3.2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着现实机遇
        3.2.1 社会治理理论和制度设施的完善提供了行为依据
        3.2.2 公安机关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提供了经验积累
4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4.1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的政治能力需不断提高
        4.1.1 对党忠诚的意识需始终加强
        4.1.2 政治理论素养需持续提升
        4.1.3 纪律作风意识需持续巩固
    4.2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的话语能力相对不足
        4.2.1 涉警舆情处置过程中的话语应对能力相对不足
        4.2.2 警民沟通过程中的话语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4.3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的行为能力亟待提升
        4.3.1 公安民警的法治能力亟待提升
        4.3.2 公安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亟待提升
        4.3.3 公安民警犯罪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5 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5.1 加强公安民警的政治能力教育
        5.1.1 开展忠诚教育提升对党领导治理的政治领悟力
        5.1.2 加强理论武装提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政治判断力
        5.1.3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提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政治执行力
    5.2 加强公安民警的社会治理话语能力培育
        5.2.1 加强话语策略教育提升对涉警舆情的话语应对能力
        5.2.2 加强群众话语教育提升警民沟通过程中的话语创新能力
    5.3 加强公安民警的社会治理行为能力培育
        5.3.1 加强法治思维培育提升法治能力
        5.3.2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5.3.3 开展犯罪治理创新意识教育提升犯罪治理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新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相关概念及一般理论分析
    1.1 相关概念
        1.1.1 科学化的概念
        1.1.2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概念
        1.1.3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概念
    1.2 相关理论分析
        1.2.1 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理论论述
        1.2.2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及价值
        1.2.3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特征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历史分期和实践分期
    2.1 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分期
        2.1.1 1982年到1992年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特点
        2.1.2 1992年到2002年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特点
        2.1.3 2002年到2012年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特点
        2.1.4 2012年至今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特点
    2.2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分期
        2.2.1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生命线
        2.2.2 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2.2.3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2.2.4 新时代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2.3 思想政治工作历史分期与实践分期的统
第三章 新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3.1.1 形成了良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氛围
        3.1.2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断丰富
        3.1.3 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创新多样
    3.2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2.1 社会多元化转型对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冲击
        3.2.2 经济发展和拜金主义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干扰
        3.2.3 公安管理和警务运行机制滞后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一定制约
        3.2.4 政工干部素质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影响
第四章 新时代实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对策
    4.1 创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和思想意识
        4.1.1 把政治忠诚放在首位
        4.1.2 强调服务人民的意识
        4.1.3 注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4.2 转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4.2.1 科学继承优良传统和方法
        4.2.2 构建适合新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隐蔽性教育方法
        4.2.3 探求多样化且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4.3 建立完善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4.3.1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4.3.2 建立科学的调查研究和正反两面教育制度
        4.3.3 建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长效运行机制
    4.4 强化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自身建设
        4.4.1 加强政工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4.4.2 促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対象建设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经典着作及文献
    国内学术着作
    外国译着

(3)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的伦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目的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基层公安民警执法概述
    2.1 几个相关的概念
        2.1.1 人民警察
        2.1.2 基层公安民警
        2.1.3 基层公安民警执法
        2.1.4 警察伦理
    2.2 基层公安民警执法的特点
        2.2.1 执法对象的危险性
        2.2.2 执法条件的艰苦性
        2.2.3 执法主体的易被腐蚀性
    2.3 提高基层公安民警工作道德水平必要性
        2.3.1 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迫切需要
        2.3.2 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监督的有力抓手
        2.3.3 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3 基层公安民警执法的伦理要求
    3.1 新时代公安工作伦理总要求
        3.1.1 对党忠诚
        3.1.2 服务人民
        3.1.3 执法公正
        3.1.4 纪律严明
    3.2 基层公安民警执法的伦理原则
        3.2.1 文明执法
        3.2.2 公正执法
        3.2.3 效率执法
        3.2.4 及时纠错
    3.3 公安民警的道德要求
        3.3.1 严私德
        3.3.2 守公德
        3.3.3 明大德
    3.4 基层公安民警执法道德现状
        3.4.1 基层公安民警执法时表现的美德
        3.4.2 基层公安民警执法涉及到的伦理关系
        3.4.3 基层公安民警执法存在的道德问题
4 基层公安民警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4.1 警民关系及其要求
        4.1.1 警民关系
        4.1.2 警民关系的特征
        4.1.3 和谐警民关系的措施
    4.2 基层公安民警对人民群众承担责任现状
        4.2.1 基层公安民警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承担
        4.2.2 基层公安民警对人民群众的责任缺失
        4.2.3 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安民警的道德期待
    4.3 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安民警的态度
        4.3.1 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安民警的爱戴
        4.3.2 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安民警的不良态度
        4.3.3 基层公安民警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期望
5 基层公安民警和违法犯罪人员的关系
    5.1 基层公安民警和违法犯罪人员之间的打击被打击关系
        5.1.1 基层公安民警与违法犯罪人员之间关系的性质
        5.1.2 违法犯罪人员对基层公安民警的不良态度
        5.1.3 基层公安民警对违法犯罪人员的道德期望
    5.2 基层公安民警对违法犯罪人员执法现状
        5.2.1 基层公安民警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正确执法
        5.2.2 基层公安民警对违法犯罪人员执法的不良表现
        5.2.3 违法犯罪人员对基层公安民警的道德期望
    5.3 基层公安民警要正确正理与违法犯罪人员之间的关系
        5.3.1 转变执法理念
        5.3.2 提高自身执法素养
        5.3.3 善于做违法犯罪人员家属工作
6 基层公安民警和基层公安机关的关系
    6.1 基层公安民警和基层公安机关的隶属关系
        6.1.1 公安机关对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
        6.1.2 公安机关对基层公安民警责任的缺失
        6.1.3 强化公安机关保障基层警察权益的措施
    6.2 基层公安民警上下级之间的的领导被领导关系
        6.2.1 基层公安民警和基层公安领导之间的相互道德期望
        6.2.2 基层公安领导对下属的责任
        6.2.3 基层公安部门上下级关系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4)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H省公安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论文创新点
        二、论文不足
第二章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与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安队伍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含义
        二、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特征
        三、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阶段划分
    第二节 行为科学理论
        一、行为科学中对个体行为的研究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对公安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第二节 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现状
    第三节 H省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凸显的问题
第四章 H省公安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和民警思想状况调查结果
    第二节 H省公安机关民警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生活压力大,身心健康堪忧
        二、人民警察职业荣誉感弱化
        三、职业能力素养有待提升
        四、政治工作方式亟待转变
    第三节 H省公安机关政工部门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教育走过场
        二、心中不知民警情
        三、不找上门不谈心
        四、解决问题一锅煮
        五、政工干部唱单弦
第五章 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加强和改进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强化工作措施,切实为基层公安机关减负
    第二节 坚持以警为本,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
    第三节 强化教育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素质能力
    第四节 改进工作方法,筑牢思想建设阵地
    第五节 强化监督管理,持之以恒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 H省公安队伍建设和民警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5)公安民警入警训练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2 理论分析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培训
        2.1.2 入警训练
        2.1.3 培训效果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理论
        2.2.2 培训迁移理论
3 研究设计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1.1 客观性原则
        3.1.2 系统性原则
        3.1.3 可操作性原则
        3.1.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3.2 基于文献研究的指标设计
    3.3 基于专家调查的指标修订
4 数据收集与模型验证
    4.1 样本数据的统计情况
    4.2 问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4.2.1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1 新警调研数据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 领导同事调研数据探索性因子分析
    4.4 验证性因子分析
        4.4.1 新警调研数据验证性因子分析
        4.4.2 领导同事调研数据验证性因子分析
    4.5 指标权重赋值
        4.5.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4.5.2 构造判断矩阵
        4.5.3 各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4.5.4 整体权重赋值
5 入警训练效果现状透视及提升路径
    5.1 入警训练的效果呈现
        5.1.1 反应层面:提升身心素质
        5.1.2 学习层面:掌握知识技能
        5.1.3 行为层面:转变工作态度
        5.1.4 结果层面:明确职业定位
    5.2 入警训练的问题表征
        5.2.1 入警训练模式智慧化水平偏低
        5.2.2 入警训练内容贴近实战程度不高
        5.2.3 入警训练考核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5.2.4 入警训练效果持续效应不足
    5.3 提升公安民警入警训练效果的路径
        5.3.1 精神蕴育:从职业要求到生命关怀
        5.3.2 模式转变:从传统型到智慧型
        5.3.3 内容定位:从“参照式”到“适合性”
        5.3.4 行动逻辑:从单纯培训到效果检验
        5.3.5 发展愿景:从培训输出到培训迁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安民警入警训练效果评价问卷(新警版)
附录B 公安民警入警训练效果评价调查问卷(领导、同事版)
附录C 新警版访谈提纲
附录D 领导、同事版访谈提纲
附录E 访谈实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微警务视域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2 基本认识
    2.1 核心概念
        2.1.1 微警务及其形态
        2.1.2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微警务”载体
    2.2 基础理论
        2.2.1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2.2.2 交往行为理论
        2.2.3 人本管理理论
        2.2.4 传播学相关理论
    2.3 微警务载体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2.3.1 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影响
        2.3.2 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的影响
        2.3.3 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影响
3 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1 应用的基本模式
        3.1.1 公安部:主导形成公安新媒体矩阵管理模式
        3.1.2 北京:重视信息发布和互动的“北京模式”
        3.1.3 江苏:微警务平台集群助力公安思政工作
        3.1.4 四川:公安微信对公安文化的有效传播
        3.1.5 厦门:注重民警个人和基层微博运营的“厦门模式”
    3.2 采取的主要举措
        3.2.1 微博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3.2.2 警务微信开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
        3.2.3 微视频激发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新活力
        3.2.4 各类App引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处处入微
    3.3 取得的有关成效
        3.3.1 减小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间的代沟
        3.3.2 拓宽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3.3.3 增强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3.3.4 有助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隐性教育功能的挖掘
4 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主要困境
        4.1.1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应用尚未形成整体合力
        4.1.2 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政工作中形式与内容的匹配误区
        4.1.3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权威的弱化和素养缺失
        4.1.4 微警务运行环境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4.2 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4.2.1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影响
        4.2.2 微警务载体承载内容的影响
        4.2.3 微警务实施环境的影响
5 国外警队管理载体应用的经验借鉴及分析
    5.1 国外警队管理载体应用的概况
        5.1.1 美国:Twitter在警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5.1.2 英国:大众传媒与新兴载体合力推动警队管理
    5.2 国外警队管理载体应用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5.2.1 正确认识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
        5.2.2 加强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政工作中应用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
        5.2.3 优化不同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承载的内容
        5.2.4 注重微警务载体与其他载体的融合
6 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困境消解
    6.1 推动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合力的发挥
        6.1.1 着眼于基础层,加强微警务载体建设
        6.1.2 着力于拓展层,积极开发新型载体
        6.1.3 弘扬于精神层,注重培育公安特色文化
        6.1.4 强化于核心层,推动微警务载体与传统载体融合
    6.2 注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微警务载体形式与内容的匹配
        6.2.1 尊重碎片价值,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碎片化传播新场域
        6.2.2 持续更新,凸显微警务载体承载公安思政内容的时代性
        6.2.3 踏实务实,彰显微警务载体承载公安思政内容的实用性
        6.2.4 精确选择,突出微警务载体承载公安思政内容的针对性
    6.3 夯实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权威,尊重客体的能动地位
        6.3.1 理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关系
        6.3.2 明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权威定位
        6.3.3 尊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能动性发挥
        6.3.4 提升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媒介素养
    6.4 优化微警务运行环境,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6.4.1 加强民警意识形态建设,净化载体运行的内部环境
        6.4.2 注重意见领袖培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6.4.3 适应科技发展,实现微警务载体功能效应的拓展延伸
        6.4.4 强化组织建设,推动微警务载体应用的制度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法治公安:权力控制与权益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章 法治公安的形成及相关基本理论
    第一节 法治公安的源与流
        一、法治公安的提出:基于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梳理
        二、法治公安的概念:基于对现有理论研究的梳理
        三、法治公安新解:以人民为中心之警察的权力控制和权益保障
    第二节 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一:权力控制
        一、权力控制理论
        二、角色视角下的警察权
        三、我国警察角色的实然状态与应然归属
    第三节 法治公安核心内容之二:权益保障
        一、行政优益权的基本理论
        二、警察权益的内涵和类型
        三、警察权益保障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我国警察权失范问题的实证考察与成因分析
    第一节 关于警察权失范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失范的界定
        二、关于警察权失范的概念
    第二节 当前警察权失范的具体表现
        一、超越职权
        二、权力滥用
        三、不作为或怠于履职
        四、错误履行法定职责
        五、行政立法进行随意扩权
        六、违反法定的程序规定
    第三节 警察权失范的原因
        一、警察权失范原因的现有学术观点
        二、警察权失范的主要原因
        三、警察权失范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 警察权控制的进路
    第一节 立法控制的不足及应对
        一、立法控制警察权不足之分析
        二、立法控制警察权的应对
    第二节 司法控制警察权存在的局限性及完善
        一、司法控制警察权的局限性
        二、司法控制警察权的完善
    第三节 社会舆论控制的缺陷及完善
        一、社会舆论控制警察权存在缺陷
        二、社会舆论控制警察权的完善
    第四节 内部控制:警务督察制度的阙如和健全
        一、警务督察制度之阙如
        二、警务督察制度的健全
第四章 警察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现状考察
        一、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的立法现状
        二、警察权益遭受侵害的现状考察
    第二节 警察权益遭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一、转型期中的社会失范导致警察执法环境恶化
        二、警察维权意识薄弱
        三、警力配置不足
        四、警察执法理念有偏差,执法专业性不强
        五、警察权益保障制度不完善
        六、警察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
        七、警用装备保障不健全
第五章 我国警察权益保障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域外警察权益保护概况
        一、执法权益保护
        二、临战物质保障
        三、设立警察权益保护组织
        四、职业薪酬待遇保障
        五、伤亡抚恤保障
        六、休假保障
        七、医疗及职业心理干预保障
    第二节 健全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相关制度
        一、我国警察体制的完善
        二、健全我国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三、明确警察权益司法救济制度
        四、健全警力资源配置制度
        五、健全我国警察执法物质保障制度
        六、建立维权机制的组织保障
        七、健全警察教育培训保障制度
    第三节 我国警察权益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完善
        一、修订完善《人民警察法》
        二、修订完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三、完善“袭警”犯罪的刑事立法
        四、修订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简要评价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实证研究法
    四、创新点
        (一) 首次运用“无增长改善论”研究警力资源配置问题
        (二) 结合“无增长改善论”提出优化对策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内涵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警力资源
        (二) 警力资源配置
    二、相关概念界定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
        (一) 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的历史背景
        (二) 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的含义
        (三) 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的适用性
第三章 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现状
    一、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分配情况
        (一) 沈阳市公安局机构设置
        (二) 警力资源分布情况
        (三) 沈阳市公安局的业务模式
    二、沈阳市公安局警察的结构
        (一) 警察的年龄结构
        (二) 警察的学历结构
        (三) 警察的精力分配
第四章 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 机构设置不合理
        (二) 警力资源浪费严重
        (三) 警力运行模式不规范,非警务活动多
        (四) 警察素质堪忧,影响效能发挥
        (五) 警务保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二、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警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 制度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三) 公安机关职责定位模糊
        (四) 能力不足导致畏难情绪
        (五) 考评机制名不副实
第五章 优化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重组警力资源
        (一) 精简机构、层级分明
        (二) 警力下沉、警务前移
    二、探索适合的警务运行模式
        (一) 建立高效统一主动型的指挥体系
        (二) 利用社会公共信息充实警力资源
    三、限定公安职责,减少非警务活动
        (一) 明确界定非警务活动
        (二) 限制指派公安机关参与非警务活动
        (三) 强化公安机关依法执行活动的观念
    四、完善公安教育培训,提升公安人力资源素质
        (一) 正确处理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二) 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三) 处理塑造学习型组织与建立警力下沉制度的关系
    五、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一) 对警力资源进行全警考核
        (二) 实施竞争上岗、试行聘任制
        (三) 重新构建科学薪酬管理体系
第六章 结论
    一、结论
    二、不足和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SWOT分析的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研究相关文献
        1.2.2 SWOT研究相关文献
    1.3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2章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及SWOT的相关理论
    2.1 正规化建设的概念及内涵
        2.1.1 正规化建设的理论发展
        2.1.2 正规化建设的内涵
    2.2 正规化建设的原则与内容
        2.2.1 正规化建设的原则
        2.2.2 正规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3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途径及发展趋势
        2.3.1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途径
        2.3.2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发展趋势
    2.4 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
第3章 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现状
        3.1.1 组织机构
        3.1.2 教育训练
        3.1.3 勤务机制
        3.1.4 管理方式
        3.1.5 监督机制
        3.1.6 警务保障
    3.2 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队伍的长远发展规划不足
        3.2.2 警务勤务没有完全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
        3.2.3 公安队伍的管理没有与时俱进
        3.2.4 警务保障作用还有提升空间
    3.3 原因分析
        3.3.1 体制机制与警务实战需求还不相适应
        3.3.2 公安队伍制度建设不完善
        3.3.3 思想认识尚未自觉做到与时俱进
第4章 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SWOT分析
    4.1 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的SWOT分析
        4.1.1 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存在的优势
        4.1.2 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存在的劣势
        4.1.3 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面临的机会
        4.1.4 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4.2 SWOT模型中各因素的组合分析
        4.2.1 SO战略分析
        4.2.2 ST战略分析
        4.2.3 WO战略分析
        4.2.4 WT战略分析
第5章 美日及香港地区警察队伍建设的经验
    5.1 香港警队建设的经验
    5.2 日本警察队伍建设的经验
    5.3 美国警察队伍建设的经验
        5.3.1 美国分权型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
        5.3.2 美国推崇社区警务理念
        5.3.3 巡逻勤务是美国警务工作的重要组成
        5.3.4 美国警察队伍廉政建设及执法监督模式
    5.4 国外及香港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启示
        5.4.1 重视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民警综合能力
        5.4.2 提高民警福利待遇水平
        5.4.3 建立完善的廉政监督体系
        5.4.4 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维护警察形象
第6章 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战略发展方向及保障措施
    6.1 战略选择队伍正规化建设发展方向
        6.1.1 进一步深化现代警务改革理念
        6.1.2 进一步强化警务保障作用
        6.1.3 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基础建设
        6.1.4 进一步推进警务体制改革
        6.1.5 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6.2 开展正规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6.2.1 科学规范机构设置,切实完善现代警力资源管理机制
        6.2.2 依法规范警力使用,切实有效盘活现有警力资源运作
        6.2.3 提升教育培训水平,切实提升警力资源的使用效益
        6.2.4 加强科技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技术装备服务实战的能力
        6.2.5 健全职业保障机制,切实搭建从优待警的框架结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公安学术期刊发展的特色求索——以《江西警察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学术期刊应走特色化之路
    (一) 办刊方向应凸显行业特点
        1. 公安学术期刊应注重公安理论性研究, 加强学术创新
        2. 公安学术期刊应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为公安工作服务
    (二) 栏目特色化建设是必由之路
        1. 依托公安院校的优势学科或专业打造特色栏目
        2. 与所在地域和社会环境相融合, 构建特色栏目
二、公安学术期刊特色化之路的困境
    (一) 选题之困——学科建设难成规模, 学科优势不明显
    (二) 稿源之困——公安理论研究人员少, 水平不高, “泡沫”稿件多而优质稿件短缺
        1. 公安理论研究人员少, 水平不高
        2.“泡沫”稿件大量存在, 优质稿件缺乏
    (三) 编辑素质之困——服务意识不强, 审稿周期迟缓, 退稿生硬, 组稿约稿意识不强
        1. 编辑为作者服务的意识不强
        2. 审稿周期迟缓
        3. 处理退稿程序生硬
        4. 组稿约稿意识有待加强
三、以《江西警察学院学报》“经济犯罪侦查”栏目建设为例谈开创学报特色化之路
    (一) 特色栏目的方向性之选
        1. 极具问题意识和学术价值, 可持续性强, 拓展空间大
        2. 学科与人才优势相关, 有科技平台支撑
    (二) 特色栏目培育之精心
        1. 坚持关注, 积极组稿, 发文量稳定, 行业特色明显
        2. 强调学术水平, 以内容创新取得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
    (三) 编辑意识之有效增强
        1. 提高服务意识, 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交流
        2. 加强刊物研究, 认真组稿约稿

四、掌握市场经济理论 提高公安工作主动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民警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D]. 王洪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2]新时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D]. 马锦山.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3]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的伦理学研究[D]. 张文江.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4]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H省公安队伍建设研究[D]. 范慧鹏.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5]公安民警入警训练效果评价研究[D]. 董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6]微警务视域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应用研究[D]. 王蓓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7]法治公安:权力控制与权益保障[D]. 王锟.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8]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 周星宇. 东北大学, 2018(02)
  • [9]基于SWOT分析的首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研究[D]. 杜婧怡.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10]公安学术期刊发展的特色求索——以《江西警察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为例[J]. 钟琳. 辽宁警专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掌握市场经济理论,提高公安工作的主动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