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Outlook2000 中配置电子邮件帐户

在 Outlook2000 中配置电子邮件帐户

一、在Outlook2000中配置邮件账号(论文文献综述)

霍波[1](2018)在《基于IBE的群组加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面向群组的密码技术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同于传统的单发送者、单接收者的密码体制,群组密码体制可能包含一对多、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形式,更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环境。简单的密钥共享方案并不适用于群组成员动态更新的情况。而且现今标准应用无法有效的支持群组加密,例如用户通过outlook发送群组加密邮件时需要一个一个地添加群组成员的个人数字证书。群组成员数量越多,用户操作越麻烦。同时,每个群组成员的个人证书中的公钥都要加密一次邮件信息,该操作存在重复且效率低下。如果群组成员加入群组时,用户又需要获取该新成员的数字证书。因此本文研究一个适合于在群组成员之间进行加密数据交换以及便于定期更新共享密钥的面向群组的密码系统,成功解决群组成员动态更新等问题,并将其应用到标准应用中。本文设计了基于IBE(Identity Based Encryption,基于身份的加密)的群组密码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功能模块。首先,针对密钥泄露、标识的安全可靠以及用户所在群组关系维护的问题,本文设计标识与群组管理系统,使得用户可以注册安全的个人和群组标识以及注销泄露的私钥所对应的不可用标识,同时用户可以创建、加入、退出、管理、解散群组等;其次,针对群组成员动态更新、传输数据安全性以及密钥存储等问题,本文设计支持群组加密的IBE CSP(Cryptographic Service Provider,加密服务提供程序)完成群组加解密以及群组共享密钥自动更新的功能。最后,针对本地存储密钥的操作复杂以及CSP完成耗时的解密操作等问题,本文设计密码服务器模块和IBE CSP模块共同完成群组加解密功能,此时数据的解密操作在密码服务器上完成,CSP是标准应用调用密码服务器完成群组解密的入口。两种解密方式互相兼容,用户可以自行选择。由于大多标准应用并不支持IBE算法,且IBE没有类似证书吊销功能来应对密钥泄露的情况。因此,本文设计伪RSA数字证书将群组密码应用到标准应用中,并对群组标识加上时间策略和索引策略形成拓展群组标识来更新、恢复或者销毁密钥。本设计具有如下的几个创新点:(1)开发一个适合于在群组成员之间进行加密数据交换以及便于定期更新共享密钥的面向群组的密码系统。由于群组共享密钥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被变更,这时,要求群组用户每隔一段时间去获取共享密钥并进行共享密钥安装配置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此系统可以避免此类问题;(2)本文开发的群组密码系统被成功地应用到标准应用中,且方便用户使用,因此本设计具有代表意义。

陈莉[2](2014)在《基于VRP的高中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国内外虚拟实验系统发展现状,发现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为基础研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构架,同时以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网络技术应用》课程实验为例,具体设计和实现了“网线制作”、“IP地址配置”和“局域网基础综合”3个实验,并对其教学应用的效果进行了测试评价。本文首先,阐述了相关的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结构化软件设计理论对平台构架的指导意义;其次,根据学情分析和参考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平台的设计目标、功能需求、体系结构、开发流程和框架模型等内容;第三,分析比较目前应用于虚拟实验开发中的主流技术,选择3ds Max和VR-Platform作为平台开发工具;第四,重点阐述了平台实现的详细过程,对实验案例进行了研究性教学设计,完成了虚拟实验场景和实验仪器的建模,实现了人与虚拟场景中对象的交互设计,并进行了试用与效果评价。最后,总结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旨在解决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环境缺失的难题,给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在技术实现的基础上注重体现平台的教学特性,平台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研究性的教学设计,弥补目前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存在重技术、轻教学设计的问题。试用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能够解决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的难题,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王丽媛[3](2012)在《海淀商务移动综合执法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发展与法制化步伐的加快,加强管理部门执法能力,严格执法程序,监管执法过程,监督执法主体,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查询违法事实等需求不断增加。在现场执法过程中,执法部门与被监管对象之间发生的执法过程及执法记录,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相关执法部门之间的企业基础信息,企业的相关违法信息,需要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本论文探讨的是将移动执法信息系统与原有的固定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将前后台的数据打通,实现共享;将各执法部门之间的数据打通,实现共享,从而实现移动执法系统的实现。本课题的设计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建模工具、开发工具和软件工程方法。软件系统总体采用B/S架构,服务器端采用J2EE开发平台,使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同时考虑到平台的可移动性,移动终端采用windows mobile作为开发平台,使用SQLite作为终端数据库,实现本地存储。本论文还将涉及关于无线通讯、移动计算等方面的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目录交换与共享技术。这些技术的采用,最终是希望构建的新型商务移动执法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商务执法和监管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提高首都商务规范经营的整体环境,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管理水平。

陈冬平[4](2010)在《个人信息整合应用平台“必道网”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时代需要加强信息管理,提高信息的生产效率。目前国内外虽然在信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主要集中在企业领域和Web应用,在以人为对象的应用中尚处在起步阶段。信息管理中存在着重视不足、信息交流共享不畅、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流失较为严重等不足之处。而且社会领域繁多,体系结构复杂等特点,无法完全照搬企业中的理论与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对社会信任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个人的B/S结构的个人信息整合管理平台——“必道网”(Beedoor)。在此信息管理平台上实现了各成员对其个人信息的分类管理,并在对个人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最终完成对社会信息库的基本构建。本文在“必道网”平台中采用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鼓励与促进所有成员参与到信息的共享与管理中去,应用了按群体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的管理方法,在群体中允许用户根据需求来自己设定知识类别。“必道网”平台设计了树型的信息存储结构,将信息以二进制流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实现了全文检索引擎,能够对不同格式的信息文件实现全文检索,最终设计与实现了包括即时通讯、Email、论坛等通讯工具,满足同步和异步的通讯要求的交流通讯工具,来促进成员间的交流,最后“必道网”平台是采用了模式——视图——控制器(MVC)的设计模式进行系统开发的,应用MVC设计模式对系统进行分层,使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变得更加容易。

吴京伟[5](2009)在《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内外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这些校园网为大学的教学科研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校园网建好后就会面临着多种运行和维护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校园网变得难以使用,甚至可能导致校园网瘫痪,从而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所以每所大学的校园网络都必须建立运维体系,以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因此,研究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及其管理的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有效地保证大学的教学科研正常进行。本文介绍了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架构,分析了大学校园络运维体系中的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处理、服务器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和病毒防治等,并通过对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的研究,指出了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处理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中问题的模型。最后在对中山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方案对其进行分析,验证其实用性、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到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是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李朋[6](2009)在《应用程序文件保护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各类安全事件中,计算机感染病毒、蠕虫、木马占有很大的比例。病毒、蠕虫、木马的主要破坏目标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文件被破坏或被篡改将导致应用程序行为不可确定,或者应用程序不可运行。因此,研究如何保护应用程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应用程序保护问题,当前主要集中在对计算机病毒、蠕虫、木马等恶意程序的防御上开展工作,从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着手研究恶意程序的防御技术。基于硬件的防恶意技术有安全芯片技术和自安全存储设备,从操作系统着手研究的防恶意程序技术有安全操作系统和访问控制控制技术,从应用软件着手研究的防御技术有防病毒软件和沙盒技术,等等。然而,各种防御技术都存有各自的缺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应用程序保护问题。本文对操作系统、Windows注册表和应用程序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操作系统存在安全问题有:系统管理员用户拥有的权限过大;操作系统因为升级、修复漏洞,需要打补丁。注册表的安全问题有:任意程序都可以修改或删除注册表中的信息;系统和程序在启动时都依赖注册表中的配置信息。应用程序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应用程序文件存放混杂;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没有分别对待;应用程序卸载不完全;程序运行过程中创建的临时文件给系统带来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保护应用程序文件的模型(Application Protection Model,简称APM)。论文对APM进行了形式化的定义,对APM的安全性质进行了说明。APM最为重要的安全性质有:APM合理缩小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APM对攻击应用程序文件的恶意程序有免疫功能;APM可以遏制恶意程序肆意传播;APM对遭到的攻击有实时反应功能。在Windows XP上对APM的有效性、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APM可以对应用程序起到保护作用,并且APM对系统性能影响很小。

周淑萍[7](2008)在《基于PKI的石大校园网认证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目前,校园网的认证大多基于用户名/口令方式,这种认证方式面临众多攻击和泄露风险,比如:网络窃听、认证信息截取/重放、病毒、黑客等。传统的口令认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网络应用的安全认证需求。因此建立一套新的校园网身份认证机制对校园网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公钥基础设施(PKI)通过第三方信任机构―认证中心(CA)发布证书将用户公钥和用户的身份绑定在一起,从而可以为校园网上各种应用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和身份鉴别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论文的具体研究和实现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文首先对密码学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密码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PKI相关理论。通过对公钥基础设施PKI的实体模型的研究,从分析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研究PKI原理、CA认证机制等途径,结合学校的组织结构特点和校园网的特点为校园网设计了一个单CA多RA结构的认证中心模型。深入研究证书/CRL的格式及编码方式。利用OpenSSL编码工具对石河子大学校园网CA认证中心进行具体实现。其中包括:证书申请、证书审核、证书制作、证书注销等。在认证中心的基础上,实现校园网的认证系统。系统测试,并给出了数字证书的具体应用实例。

管琴琴[8](2008)在《人工免疫算法在反垃圾邮件技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人工免疫系统是当前计算智能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其应用领域包括工业控制、模式识别、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反垃圾邮件等。近年来,由于生物免疫系统集成了邮件过滤器必需的优良特性,而人工免疫系统能够较好地从生物免疫中继承、发展这些特性,优于其他智能系统,体现出人工免疫原理与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结合的天然优势。将人工免疫原理及其算法应用到邮件过滤技术中能够提供比传统方法更为广泛的多样性、模式识别能力、自适应性和容噪性。人工免疫算法逐渐成为反垃圾邮件技术中的应用热点。本文以人工免疫系统原理和算法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免疫算法在反垃圾邮件技术中的应用。首先对反垃圾邮件技术以及人工免疫系统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对电子邮件的基本理论、人工免疫的生物学背景和传统的反垃圾邮件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一个客户端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为平台,设计人工免疫原理的垃圾邮件过滤器,并详细研究与分析了人工免疫算法和IP-ISF算法在其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深入研究IP-ISF算法在检测效率稳定性方面地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最后通过改进算法的实现与测试结果分析验证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Outlook客户端垃圾邮件过滤插件的设计方案。本文的应用研究成果对人工免疫算法在其他应用领域,如垃圾短信的过滤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人工免疫算法及在垃圾邮件过滤中的应用,给出了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邮件过滤器的设计与实现机制,对IP—ISF免疫算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邮件社区基因库、特征检测器等算法模块的应用与实现。对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邮件过滤器的设计和算法流程进行了探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的研究难点是,由于动态数据环境下IP-ISF垃圾邮件分类算法的正确检测率的不稳定性,既需要针对新特征类型提高初次检测的效率,又应针对旧有特征保存已有的优势基因,所以提出免疫优势位点演化来提高新生成特征检测器的检测效率,增强演化的方向性,提高准确识别的稳定性。并利用公共语料库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证明改进算法有效地增加了动态数据环境下正确检测率的稳定性,验证了本文所作的研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姚屹东[9](2007)在《邮件安全审计和过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类提供快速信息传递的电子邮件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通信方式。电子邮件的免费投递和广泛普及的特点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邮件安全审计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且的相关的工作也持续在进行。电子邮件被看作各种市场营销手段中最节约成本的方式;国内外的不法分子将电子邮件作为宣传其反动言论的首选方式;网络恐怖分子选择电子邮件作为病毒的载体蓄意破坏网络安全。这些目的都通过垃圾邮件的发送达到了。垃圾邮件的拦截问题一直是邮件安全审计工作中的研究热点,并且相关技术也被垃圾邮件的发送者不断适应,从而使垃圾邮件的阻拦技术总是面临着挑战。本文首先分析垃圾邮件的本质和发送行为特征,并且研究已有的反垃圾技术,其中行为识别这种不基于邮件本身特征的拦截研究方向正为反垃圾邮件服务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后基于行为识别模式提出两种垃圾邮件拦截方式的实现。在已有的技术中,大部分针对邮件本身采用的技术都曾经可以有效的减少接收垃圾邮件的数量和频率,可是一般都需要人为的做很多有效的准备工作,也很容易被垃圾邮件发送者所躲避。通过分析垃圾邮件本质特征,得出垃圾邮件的本质特征并非其内容,而是其在发送行为上的贪婪性和无节制性。是把大量的邮件称之为垃圾邮件,是作为一个类别,而不是针对单个的邮件来定义的,所以在处理上我们也需要将他们作为一个类别来分析,即在其发送行为上与普通邮件的不同,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方式来拦截垃圾邮件并约束其发送方式。在对垃圾邮件的发送行为进行分析后,总结了两个行为特点,一个是垃圾邮件的发送通常都是一次性的,一般不考虑遇到错误重试的问题,因为他需要达到大量和快速发送的目的。另一个是快速的发出大量的邮件不可能频繁的改变邮件的所有内容,由一个垃圾邮件发送者发出的所有邮件肯定有某种重复模式。本文分别针对以上两种行为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垃圾邮件拦截方式。一种是基于SMTP响应错误信息的方式,另一种是基于MD5数字签名的方式,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实现和测试。

Forrest,武金刚,刘本军[10](2003)在《Windows2003酷夏酷体验》文中研究指明在计算机行业里,我想微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只要看看大家机器上的操作系统就知道了。在非典缠绕着我们的日子里,微软没有沉默,Windows2003版就是他们给予我们最好的答案。虽然这个操作系统是服务器版本,但是它在各个方面较之以往的突破还是值得我们去体验一下的。

二、在Outlook2000中配置邮件账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Outlook2000中配置邮件账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BE的群组加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设计
    2.1 问题分析
    2.2 解决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标识与群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整体结构
    3.2 数据库设计
    3.3 注册登录模块的实现
    3.4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3.5 群组管理模块的实现
    3.6 标识管理模块的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 4 章 支持群组加密的 IBE CSP 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CSP模块的主要函数
    4.2 针对个人标识的密码功能实现
        4.2.1 密钥服务协议
        4.2.2 个人密钥容器
        4.2.3 密钥的导入和导出
        4.2.4 个人标识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4.3 本地存储私钥的群组密码功能实现
        4.3.1 密钥服务协议
        4.3.2 群组密钥容器
        4.3.3 组密钥的导入和导出
        4.3.4 群组加密和解密过程
        4.3.5 群组共享密钥的自动更新
    4.4 本地不存储私钥的群组密码功能实现
        4.4.1 群组密钥容器
        4.4.2 组密钥的导出
        4.4.3 群组加密和解密的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密码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5.1 密码服务器的设计
        5.1.1 整体框图
        5.1.2 相关交互的设计
    5.2 密码服务器解密功能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应用测试与安全性分析
    6.1 系统安装
    6.2 测试
    6.3 安全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2)基于VRP的高中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2 高中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架的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虚拟仿真
        2.1.2 虚拟实验
        2.1.3 虚拟实验室
    2.2 相关的研究现状概述
        2.2.1 国内外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现状
        2.2.2 研究现状分析
    2.3 平台架构的理论基础研究
        2.3.1 学习理论研究
        2.3.2 系统科学理论研究
        2.3.3 结构化软件设计理论研究
3 高中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构架
    3.1 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3.1.1 经济可行性
        3.1.2 技术可行性
        3.1.3 操作可行性
    3.2 平台的需求分析
        3.2.1 平台的功能需求
        3.2.2 运行环境需求
    3.3 平台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3.3.1 平台设计的目标
        3.3.2 平台设计的原则
    3.4 平台的方案设计
        3.4.1 开发流程设计
        3.4.2 教学设计
        3.4.3 交互设计
        3.4.4 分层体系结构设计
    3.5 平台构架设计
4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相关技术研究
    4.1 目前开发虚拟实验的相关软件研究
    4.2 选择 VR-PLATFORM 的理由
    4.3 VR-PLATFORM 基本功能及特点介绍
        4.3.1 VRP 虚拟现实平台简介
        4.3.2 VRP 虚拟现实平台的特点
5 案例设计与开发
    5.1 实验案例的设计
        5.1.1 实验一:网线制作
        5.1.2 实验二:IP 地址配置
        5.1.3 实验三:局域网基础综合实验
    5.2 案例的实现
        5.2.1 三维模型创建与优化
        5.2.2 平台功能模块的实现
    5.3 虚拟仿真实验案例的试用与评价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成果
        6.1.2 创新点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6.2.2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网络技术应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海淀商务移动综合执法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外移动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移动信息化发展状况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2.1 移动计算技术
    2.2 B/S 架构概述
        2.2.1 B/S 架构介绍
        2.2.2 B/S 架构的优越性
    2.3 MySQL 数据库概述
        2.3.1 MySQL 介绍
        2.3.2 系统使用 MySQL 数据库的优势
    2.4 APN 访问技术
        2.4.1 概述
        2.4.2 业务流程
        2.4.3 APN 优点
    2.5 SQLite 数据库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业务需求分析
        3.1.1 业务分析
        3.1.2 业务流程
        3.1.3 业务内容
    3.2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3.2.1 基础数据平台
        3.2.2 移动办公服务
        3.2.3 现场执法辅助服务
        3.2.4 系统管理功能
    3.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3.3.1 系统的可用性
        3.3.2 系统的可靠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总体设计原则
        4.1.1 功能及性能设计原则
    4.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3 系统核心模块设计
        4.3.1 基础数据平台
        4.3.2 数据查询
        4.3.3 现场执法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类型
        4.4.2 数据库结构
        4.4.3 数据对象描述
    4.5 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4.6 应用服务支撑系统
        4.6.1 应用服务支撑系统框架及模块
        4.6.2 应用服务支撑系统组件及服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
    5.1 系统功能结构
    5.2 系统功能实现
        5.2.1 业务表单的实现
        5.2.2 业务流程的实现
        5.2.3 用户权限的实现
        5.2.4 移动终端功能实现
    5.2 系统测试及结论
        5.2.1 测试环境
        5.2.2 测试用例
        5.2.3 测试评价
    5.3 系统软硬件部署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个人信息整合应用平台“必道网”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个人信息整合平台"必道网"分析
    2.1 项目管理概述
    2.2 系统需求分析
    2.3 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2.3.1 系统的结构分析
        2.3.2 系统功能框架分析
        2.3.3 系统特点
    2.4 系统可行性分析
        2.4.1 经济可行性分析
        2.4.2 技术可行性分析
        2.4.3 操作可行性分析
第3章 个人信息整合平台"必道网"详细设计
    3.1 信息管理基础及个人信息结构
        3.1.1 信息管理概念
        3.1.2 信息管理基本过程
        3.1.3 个人信息结构
    3.2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3.2.1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3.2.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3.3 系统的层次设计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3.5 系统逻辑层设计
        3.5.1 数据逻辑层设计
        3.5.2 系统业务逻辑层设计
    3.6 系统控制层设计
    3.7 系统显示层设计
第4章 个人信息整合平台"必道网"实现
    4.1 系统运行平台的整合与部署
        4.1.1 系统运行平台的搭建
    4.2 "必道网"的具体实现
        4.2.1 个人信息管理的实现
        4.2.2 管理功能实现
        4.2.3 搜索功能的实现
    4.3 "必道网"的应用特点及作用
        4.3.1 应用特点
        4.3.2 "必道网"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架构
    2.1 校园网运维体系网络部分
        2.1.1 网络设备管理
        2.1.2 用户故障处理
    2.2 校园网运维体系系统部分
        2.2.1 域名服务器(DNS)
        2.2.2 WWW(主页)服务器
        2.2.3 邮件(Email)服务器
        2.2.4 代理(proxy)服务器
        2.2.5 数据库服务器
    2.3 校园网运维体系安全管理
        2.3.1 防火墙
        2.3.2 入侵检测系统
    2.4 校园网运维体系病毒防治
第三章 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用户服务和网络管理
    3.2 运维安全管理
    3.3 运维体系中的病毒防治
第四章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处理
    4.1 运维体系中用户服务和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处理
        4.1.1 按ITIL 标准建立网络服务体系
        4.1.2 进行流量控制提高带宽利用率
    4.2 运维体系中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处理
    4.3 运维体系中病毒防治方面的问题处理
第五章 中山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6)应用程序文件保护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基于硬件的防恶意程序技术
        1.2.2 基于操作系统的防恶意程序技术
        1.2.3 基于应用软件的防恶意程序技术
    1.3 主要贡献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恶意程序对应用程序文件的攻击分析
    2.1 Win32 文件病毒
        2.1.1 PE 文件结构
        2.1.2 原理
        2.1.3 感染流程
        2.1.4 结论
    2.2 脚本病毒
        2.2.1 原理
        2.2.2 案例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安全威胁分析
    3.1 来自操作系统的安全缺陷
        3.1.1 Windows 中资源访问检查
        3.1.2 安全缺陷
    3.2 应用程序自身的问题
    3.3 注册表问题
    3.4 小结
第四章 应用程序保护模型
    4.1 IBAC 简介
        4.1.1 定义
        4.1.2 安全性质
    4.2 基本假设
    4.3 基本概念
    4.4 APM 的构建
        4.4.1 定义
        4.4.2 应用程序规则
        4.4.3 规则的使用
    4.5 APM 的安全性质
    4.6 小结
第五章 应用程序保护模型的实现
    5.1 系统结构
    5.2 用户态模块
        5.2.1 文件分类模块
        5.2.2 授权模块
        5.2.3 通知模块
    5.3 内核态模块
        5.3.1 实现原理
        5.3.2 过滤驱动
    5.4 可用性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模型测试
    6.1 概述
    6.2 有效性测试
        6.2.1 测试方法
        6.2.2 测试结果
        6.2.3 测试结论
    6.3 性能测试
        6.3.1 测试方法
        6.3.2 测试结果
        6.3.3 测试结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基于PKI的石大校园网认证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PKI 发展的现状
        1.2.1 国外PKI 发展的现状
        1.2.2 国内PKI 发展的现状
    1.3 论文内容与相关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公钥基础设施PKI 相关技术
    2.1 PKI 的概念
    2.2 PKI 常用密码技术
        2.2.1 对称密码技术
        2.2.2 非对称密码技术
        2.2.3 消息摘要
        2.2.4 数字信封
        2.2.5 数字签名
    2.3 PKI 的系统结构
        2.3.1 PKI 模型
        2.3.2 PKI 的组成
    2.4 PKI 的功能
    2.5 PKI 提供的服务
    2.6 PKI 的标准
    2.7 PKI 的应用与发展
        2.7.1 PKI 的应用
        2.7.2 PKI 的发展
第三章 CA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PKI/CA 结构模型
    3.2 校园网PKI/CA 的结构模型
    3.3 校园网PKI/CA 系统的组成
    3.4 CA 操作流程
        3.4.1 根CA 初始化
        3.4.2 证书的申请
        3.4.3 证书的审核
        3.4.4 证书的签发
        3.4.5 证书的更新
        3.4.6 证书的撤销
        3.4.7 证书的查询
    3.5 各模块概要设计
        3.5.1 注册中心RA 模块
        3.5.2 认证中心CA 模块
        3.5.3 证书/CRL 库模块
    3.6 开发环境
第四章 证书/CRL 格式分析与OPENSSL
    4.1 X.509V3 证书格式
        4.1.1 X.509 证书编码规则
    4.2 X.509CRL 格式
        4.2.1 CRL 语法描述
    4.3 OPENSSL 概述
        4.3.1 OPENSSL 功能
        4.3.2 OPENSSL 的编译
第五章 CA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5.1 注册中心RA 模块
        5.1.1 审核证书申请
        5.1.2 审核证书撤销申请
    5.2 认证中心CA 模块
        5.2.1 证书的数据结构
        5.2.2 产生CA 根证书
        5.2.3 证书的申请
        5.2.4 证书签发
        5.2.5 证书的撤销并生成CRL
        5.2.6 证书的验证
第六章 校园网的认证系统的架构和实现
    6.1 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
    6.2 基于PKI/CA 认证技术
        6.2.1 系统功能描述
    6.3 认证系统在校园网上应用
第七章 系统的测试及其应用
    7.1 系统的测试
        7.1.1 测试环境
        7.1.2 测试步骤
        7.1.3 测试结论
    7.2 数字证书的应用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论文总结
    8.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8)人工免疫算法在反垃圾邮件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人工免疫系统研究现状
        1.1.2 反垃圾邮件技术发展趋势
        1.1.3 人工免疫原理与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结合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3 本文工作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电子邮件与反垃圾邮件技术
    2.1 电子邮件与垃圾邮件
        2.1.1 电子邮件工作原理
        2.1.2 电子邮件安全缺陷分析
        2.1.3 垃圾邮件概述
        2.1.4 反垃圾邮件技术发展阶段
    2.2 基于信件源的垃圾邮件阻断及过滤技术
        2.2.1 实时黑名单RBL
        2.2.2 发送者政策框架SPF
        2.2.3 域名密钥技术Domain Keys
        2.2.4 SMTP交互行为的检测
        2.2.5 DNS反向验证技术
    2.3 基于内容的邮件过滤
        2.3.1 基于规则的内容过滤
        2.3.2 基于统计的内容过滤
        2.3.3 基于计算智能的内容过滤
    2.4 实验语库和评价标准
        2.4.1 Ling-Spam语料
        2.4.2 PU1语料
        2.4.3 Spam Assassin语料
        2.4.4 Spambase语料
        2.4.5 2005 TREC公共语料集
        2.4.6 评价体系
    2.5 贝叶斯算法
        2.5.1 贝叶斯算法概述
        2.5.2 贝叶斯分类算法过滤垃圾邮件
        2.5.3 贝叶斯算法性能评价
    2.6 小结
第三章 垃圾邮件过滤系统平台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系统概述
        3.1.2 技术方案
        3.1.3 系统框架
        3.1.4 软件流程图
    3.2 系统详细设计
        3.2.1 邮件收取模块
        3.2.2 系统训练模块
        3.2.3 测试/邮件过滤模块
        3.2.4 界面/学习模块
    3.3 系统集成及测试
    3.4 小结
第四章 AIS原理与人工免疫算法
    4.1 人工免疫系统概述
        4.1.1 人工免疫系统的定义
        4.1.2 免疫系统基本概念
        4.1.3 AIS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4.2 仿生原理
        4.2.1 免疫识别
        4.2.2 免疫学习
        4.2.3 免疫记忆
        4.2.4 克隆选择
        4.2.5 免疫多样性与分布性
    4.3 人工免疫算法
        4.3.1 一般选择算法
        4.3.2 阴性选择算法
        4.3.3 克隆选择算法
        4.3.4 动态克隆选择算法
        4.3.5 IP-ISF算法
        4.3.5.1 邮件社区概念
        4.3.5.2 算法框架流程
        4.3.5.3 预处理与亲和度
        4.3.5.4 算法的其他处理环节
    4.4 小结
第五章 人工免疫算法在垃圾邮件过滤系统中的应用
    5.1 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垃圾邮件过滤器设计
        5.1.1 基本设计思路
        5.1.2 过滤系统实现机制
        5.1.3 应用实现
    5.2 IP-ISF算法在系统中的应用
        5.2.1 邮件社区的表示与划分
        5.2.2 社区基因库的进化和特征检测器的成熟
        5.2.3 邮件识别
        5.2.4 适应性维护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免疫原理的IP-ISF算法改进
    6.1 问题分析
    6.2 改进措施与方法
        6.2.1 初次检测效率收敛速度的提高
        6.2.2 免疫优势位点块的动态确定
        6.2.3 克隆变异与免疫优势位点块的结合
    6.3 改进实现
        6.3.1 检测器自体耐受与生命周期
        6.3.2 改进IP-ISF垃圾邮件过滤算法
        6.3.3 特征检测器生存周期内的演化
        6.3.4 特征检测器检测流程
    6.4 测试与结果分析
        6.4.1 测试平台
        6.4.2 改进算法的正确识别率
        6.4.3 算法比较
    6.5 设计Outlook客户端垃圾邮件过滤插件
        6.5.1 Outlook插件开发技术分析
        6.5.2 开发方案
        6.5.3 性能优势
    6.6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本文工作
    7.2 未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9)邮件安全审计和过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邮件系统
    1.2 邮件系统安全概况
    1.3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1.4 本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的反垃圾邮件技术及局限性研究
    2.1 垃圾邮件的发送机制
    2.2 常用的反垃圾技术
    2.3 垃圾邮件的相应变化对现有技术的挑战
第三章 新型邮件拦截理论及其技术实现
    3.1 SMTP 响应错误信息
    3.2 数字签名算法MD5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模拟垃圾邮件不对出错的响应码做任何重试程序源代码
附录2 模拟垃圾邮件发送程序处理服务器响应码并迅速重发邮件源代码
攻博/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在Outlook2000中配置邮件账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BE的群组加密技术研究[D]. 霍波.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2]基于VRP的高中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架研究[D]. 陈莉. 宁波大学, 2014(03)
  • [3]海淀商务移动综合执法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丽媛. 北京工业大学, 2012(09)
  • [4]个人信息整合应用平台“必道网”构建[D]. 陈冬平. 湖南大学, 2010(03)
  • [5]大学校园网络运维体系研究[D]. 吴京伟. 合肥工业大学, 2009(S2)
  • [6]应用程序文件保护的研究与应用[D]. 李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05)
  • [7]基于PKI的石大校园网认证系统研究与设计[D]. 周淑萍. 苏州大学, 2008(11)
  • [8]人工免疫算法在反垃圾邮件技术中的应用[D]. 管琴琴.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5)
  • [9]邮件安全审计和过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姚屹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3)
  • [10]Windows2003酷夏酷体验[J]. Forrest,武金刚,刘本军. 电脑校园, 2003(08)

标签:;  ;  ;  ;  ;  

在 Outlook2000 中配置电子邮件帐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