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论文文献综述)
季红霞[1](2021)在《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研究》文中认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观点、态度,表现在劳动中对于劳动过程、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主观倾向性、价值选择性,劳动价值观对劳动认知和劳动行为起指导作用,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的劳动价值观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念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中学生自身德智体美劳能否得到全面的发展,影响到整个社会能否形成正确的劳动风气,还关系到将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围绕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这一轴心,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主要分为引言和正文两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劳动价值观等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确立本文阐论的基点;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育形式陈旧、教育课程单薄、评价方式单一、教育成效不佳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劳动价值认知薄弱、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实施不实、劳动价值观教育氛围营造不浓、学生劳动价值观树立能动性不足。综合以上关于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中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教育路径可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端正劳动价值观教育理念,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都要重视劳动价值观教育;二是完善劳动价值观课程体系,包括落实劳动必修课、其它学科课程中的价值观渗透等;三是拓展劳动价值观实践空间,主要拓展生活劳动空间、拓展生产劳动空间、拓展服务性劳动空间、拓展创意性劳动空间等四个方面;四是优化外部劳动教育环境,文章强调挖掘家庭中的劳动价值观资源和汲取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观资源。
杜声悦[2](2021)在《梅花香自苦寒来》文中研究表明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对梅花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从"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再到"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文学作品中有许许多多咏颂梅花的诗词,我却独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我从小就不陌生。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总是有这句话。老师经常用这句话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但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这些,如此抽象的话语,只是流利地背出来,获得老师的表扬罢了。真正理解它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几年前,有一个小女孩儿,
谭艳[3](2020)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古诗文维译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古诗文历久弥新,在中华文库中独树一帜,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反映国家领导人执政思想的纲领性着作,文本中汇集了大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各个重要讲话中所引用的古诗文。国家领导人巧妙地将中华文化与新时代政治主张相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话语体系。对于该着作中古诗文的翻译是否合理、恰当,将直接影响文本的成品质量,对于译者而言政论文中极具文化内涵的古诗文翻译无疑是一项重任和挑战,译者需要在实现政治等效、实现预期目的基础上,再现古诗文的语言魅力。本文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卷、二卷中的古诗文为语料支撑,通过对文本中古诗文经典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文本中汉语古诗文具有语言美、节奏美、意蕴美、画面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古诗文的维译具有译文风格的吻合、诗文韵律的呈现、传神与达意兼具的特点。此外,从译法角度出发,归纳出译者为实现翻译目的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期为古诗文维译研究提供实践参考。本文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文本中实例,从语言美、节奏美、意蕴美、画面美四个方面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汉语古诗文特点进行了概述;第三章则从译法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分析,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古诗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进行了探究;第四章通过经典译例,总结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古诗文维译特点,即译文呈现出诗文风格的吻合、诗文韵律的呈现、传神与达意兼具的特点;结语部分对古诗文的翻译进行了总结概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古诗文翻译的相关实践活动以及教学活动尽绵薄之力。
丁艳[4](2020)在《汉语植物词语研究》文中提出植物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较大的语义场。众多植物词语在传达自身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富含民族文化意义的“能指”词。植物词语不仅是解读民族文化的一种媒介,也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出口。本文选择汉语植物词语(包括用来称说植物的名词和以植物名为构词语素构造的词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相关权威字典、词典及综合性语料库中的植物词语为语料,依据传统语言学、文化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知识对植物词语从命名、语义等语言层面以及认知、文化等角度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文章对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理据、意义构成、意义衍变特别是具有文化义的植物词语的语义特点及表现、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植物词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微观的描写与宏观的分析,深入探讨语言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在植物词语意义及植物隐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揭示植物词语一般特点的同时探索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勾勒出汉语植物词语系统的基本面貌;并希望借助某一类词语聚合的研究,从词汇层面上探讨一个民族的语言现实与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论文的研究目标为:从植物名出发,分析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和命名的特点,探讨植物概念获得名称的依据与理由以及它们在词义特征中的具体表现;分析植物词语的意义构成和语义特征,探讨社会文化对语义产生及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在植物词语词义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词义的演进与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研究,有如下发现:汉语植物词语的命名理据多源,它们多方面揭示出植物词的词义特征并反映出植物的某种特点,呈现出类比性和具象性等比较突出的文化特征。汉语植物词语的词义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既有客观词义,也有主观词义,是植物概念义和深层附加义的双层叠加,词义蕴涵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植物词语文化涵义的产生和理解是建立在植物自身的特征属性和文化模式(包括社会历史文化形式、习俗生活形式、心理文化形式)与认知模式(隐喻或转喻)的基础之上,并反映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信息。隐喻的认知机制是植物命名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植物的隐喻命名从属于与植物相关的基本概念隐喻,反映出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和规律;隐喻也是植物词语词义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植物词语的语义,以相似性(或相关性)为联结点,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途径实现了语义的衍生和拓展。汉语植物隐喻涉及的层面极广,模式多样且特色鲜明。这些独具特色的植物隐喻模式是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必然产物,与特定的文化模式相适应。植物词语词义的演进与隐喻(包括转喻)的认知方式及其被用于语言交流的社会文化三位一体、密不可分。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汉语植物词语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学术回顾;分析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说明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一章汉语植物词的命名。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植物词的命名理据进行分析和归类;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特点,同时对植物词中的异名同名现象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并从语言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产生植物词异名现象的深层原因。第二章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植物词语的语义构成包括理性义、语法义和文化义。根据自身研究需要,重点分析植物词语理性义和文化义两个方面。通过索解植物词语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植物词语理性义的直接性、间接性的语义表现和产生原因;阐释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特征,指出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来源和产生途径;通过对比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语义模式,探讨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意义对应模式,分析引起这种语义模式差异的原因。第三章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隐喻是植物命名的一种重要依据,也是用来描述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植物隐喻化认知表现在植物名的隐喻化上,也表现在借植物的隐喻含义来映射反映非植物域的某一概念上。论文从两个方面即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来分析植物词语的隐喻系统和隐喻文化认知,指出在植物词语语义演变的过程中,隐喻起着重构、联想和转移的认知作用。同时,文章在深入考察植物隐喻特点的基础上也指出了汉语植物隐喻生成的动因。第四章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意义作为一种概念系统,基于人们的认知模式而存在,词义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人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限制,也受到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章从文化的物质层次挖掘植物词语反映的古代生产生活以及植物词语对饮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映射,通过词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的微观解读,探讨词语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五章汉语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植物词语不仅可以反映物质文化,有些更是精神文化下的言语结晶。植物词语蕴涵着独特的礼俗文化色彩,并烙有礼俗文化的鲜明印迹。蕴含于植物词语中的大量礼俗事象,折射出汉民族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植物词语也映照出民族价值观念,人们以花草树木为载体,抒发了对高尚精神人格的赞美与追求,彰显出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也折射出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结语。对论文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周新月[5](2020)在《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秋果酒店联合创始人、宿邦集团董事长刘星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次见到刘星星女士,是在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公用纺织品洗涤产业园区——宿邦(兴隆)洗涤产业园。1984年生人的刘星星神采飞扬、健步如飞,引我去看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式自动化洗涤设备系统——俗称"洗涤龙"。如果用现在最时髦的话来形容这位土家族的女企业家,那就是"少女感十足"!一路行来,员工们亲切地喊她"星总",她朝遇到的每个人招呼问候,还时不时向我介绍他们的工种职司。言谈之间,"星总"自信、礼貌、不矫饰、不炫耀,她以一种平静悠然的语气向我展示这家当代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洗涤产业园。在那些充满工业美感的智能设备中间,面对"星总"的音容笑貌,我却想到《警世贤文·勤奋篇》里的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星星,大抵就是这样一位有着梅花品格的女子。
彭仲辉,陈旎,唐婷,胡世丽[6](2019)在《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大众物业驻外分公司发展纪实》文中提出《警世贤文》名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指宝剑之所以能锋利可用,是出于艰苦卓绝的磨砺;梅花之所以有暗香盈袖,是源于经霜凌寒的成长。"磨砺"与"苦寒",都是在指敢于奋斗肯于吃苦的精神。深圳市大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自带奋斗吃苦基因的企业,是深圳市较早从事物业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本土是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发源地行业发展始终处于全国范围领先地位,深圳市大众物业管理公司原属深圳市住宅
黄思凡[7](2019)在《汉英植物词文化义对比与教学设计 ——以《博雅汉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的关注点也随之发生转变,从最初只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要素的教学到开始关注文化教学。众所周知,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语植物词包含的独特文化也是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的一部分。汉语植物词文化义展示的是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虽概念义与其他国家植物词相同,但部分文化义是其他国家植物词所不具备或不完全相同的,这也就使得汉语植物词文化义成为汉语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难点。因了解到尚未有以对外汉语系列教材为基础,选择其中植物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的期刊或硕士论文,故笔者选择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博雅汉语》系列对外汉语教材为例,将教材中出现的植物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归类,比较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后,提供几点教学建议并结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课堂的实际需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总结归纳目前现有的汉英植物词对比及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进而总结选题意义。第二部分是概述。针对《博雅汉语》中植物词的数量及类别进行概述,同时对其分布情况作出统计说明。第三部分是汉英植物词文化义的对比分析,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以植物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是否具有文化义作为分类依据,将《博雅汉语》中植物词作出归类后,进行对比分析。第四部分是教学建议及设计。首先从汉语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师及教材的编写这三个方面提出几点教学建议,随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植物词为例,作出细致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土人老师[8](2018)在《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答案及点评》文中研究说明1.有人说给我们快乐的不是知识是智慧。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请你谈谈怎么使工作生活充满智慧?【参考答案】智慧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动力,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我来谈谈怎么使工作生活充满智慧:在工作生活中要灵活运用知识。知识从书本而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习总书记说过,不管是遇到新问题,还是老问题,最关
程杰[9](2018)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处考》文中认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极为着名的励志格言,广为人们传诵引用。论其性质,多称古诗、古联、古谚;举其出处,多言《警世贤文》,因而也有以为出于古人《增广贤文》的。然《增广贤文》未见此两句,所谓《警世贤文》乃由今人选辑《增广贤文》条文并掺合少量当今流行谚语格言而成,其中即有此联。此联不是古诗古联,而是当代社会新起的时语俗谚,最初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1983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中国谚语总汇·汉族卷)俗语》权威着录。
熊绍婷[10](2018)在《梅花香自苦寒来》文中认为诗句"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译文为: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交流的教育故事是发生在本班插班生身上的故事。这件事从一条短信开始:"老师,我不想读了。"收到这条短信,我愣了一下,他才刚刚转来我们班一个月而已,戴个
二、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相关概述 |
一、劳动和劳动教育 |
(一) 劳动 |
(二) 劳动教育 |
二、价值观和劳动价值观 |
(一) 价值观 |
(二) 劳动价值观 |
三、劳动价值观教育与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 |
(一) 劳动价值观教育 |
(二)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 |
第二章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现状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一)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 |
(二) 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现状 |
(三)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取得的积极成效 |
三、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 劳动价值观教育形式陈旧 |
(二) 劳动价值观教育课程单薄 |
(三) 劳动价值观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
(四) 劳动价值观教育成效不佳 |
四、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教师的劳动价值观认知薄弱 |
(二) 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实施不实 |
(三) 劳动价值观教育氛围营造不浓 |
(四) 学生劳动价值观树立能动性不足 |
第三章 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
一、端正劳动价值观教育理念 |
(一) 学校担起劳育责任 |
(二) 教师增强劳动教育意识 |
(三) 学生转变被动学习观念 |
二、完善劳动价值观课程体系 |
(一) 落实劳动必修课,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 |
(二) 发挥思政等学科作用,全面渗透劳动价值观教育 |
(三) 推进劳动教育一体化,抓准中学阶段目标 |
三、拓展劳动价值观实践空间 |
(一) 拓展生活劳动空间 |
(二) 拓展生产劳动空间 |
(三) 拓展服务性劳动空间 |
(四) 拓展创意性劳动空间 |
四、优化外部劳动教育环境 |
(一) 挖掘家庭中的劳动价值观教育资源 |
(二)汲取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观教育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古诗文维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汉语古诗文翻译研究现状 |
1.3.2 政论文中古诗文翻译研究 |
1.3.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古诗文维译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归纳分析法 |
1.4.3 对比研究法 |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语古诗文特点 |
2.1 古诗文的语言美 |
2.1.1 用字简洁凝练 |
2.1.2 用句饱含深意 |
2.2 古诗文的节奏美 |
2.2.1 平仄 |
2.2.2 押韵 |
2.3 古诗文的意蕴美 |
2.3.1 妙用比喻 |
2.3.2 使用意象 |
2.4 古诗文的画面美 |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古诗文维译方法与技巧 |
3.1 翻译方法 |
3.1.1 意译 |
3.1.2 直译 |
3.2 翻译技巧 |
3.2.1 增译法 |
3.2.2 减译法 |
3.2.3 释义法 |
3.2.4 补偿法 |
3.2.5 类比替换法 |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维译本古诗文翻译的特点 |
4.1 译文风格的吻合 |
4.2 诗文韵律的呈现 |
4.3 传神与达意兼具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卷一中的中国古诗文汉维对照 |
附录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卷二中的中国古诗文汉维对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汉语植物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植物词语的界定 |
一、选题缘由 |
二、植物词语的界定与选取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一、传统训诂学对植物词语的研究 |
二、植物词语文化内涵研究 |
三、植物词语隐喻认知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二、研究方法 |
三、语料来源 |
第一章 汉语植物词的命名 |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与类型 |
一、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 |
二、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的特点 |
一、理据多源,但命名单一 |
二、选取事物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命名 |
三、命名具有类比性 |
四、命名具有鲜明的具象性 |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的异名与同名 |
一、植物词的异名同实 |
二、植物词的同名异实 |
第二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 |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理性义 |
一、理性义的直接性及其表现 |
二、理性义的间接性及其原因 |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文化义 |
一、文化义的语义特征 |
二、文化义的语义来源 |
三、文化义的产生途径 |
第三节 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及成因 |
一、植物词语的语义对应模式 |
二、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差异成因 |
第三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 |
第一节 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 |
一、植物概念与植物隐喻命名的认知形成 |
二、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类型 |
三、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认知分析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 |
一、植物基本层次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
二、植物构成部分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
三、“人是植物”“事(物)是植物”概念隐喻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
第三节 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及生成动因 |
一、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 |
二、汉语植物隐喻的生成动因 |
第四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 |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生产生活 |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的农业生活 |
二、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社会生活 |
三、植物词语与古代其他生产活动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饮食文化 |
一、植物词语与饮食生活 |
二、植物词语与食事规仪 |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中医药文化 |
一、植物词语与药学典籍 |
二、植物词语与药学理论 |
三、植物词语与医食保健 |
四、植物词语与涉医文学 |
第五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 |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礼俗文化 |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传统礼仪 |
二、植物词语与民风民俗 |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价值观念 |
一、“君子之风”理想人格的赞颂与追求 |
二、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
三、“德容兼备”古代社会的审美要求与反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秋果酒店联合创始人、宿邦集团董事长刘星星(论文提纲范文)
少小离家泛云河 |
宝剑锋从磨砺出 |
大鹏一日同风起 |
扶摇直上九万里 |
(7)汉英植物词文化义对比与教学设计 ——以《博雅汉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汉英植物词的定义 |
1.2.2 汉英植物词的分类 |
1.3 研究现状 |
1.3.1 本体研究中的汉英植物词对比研究 |
1.3.2 立足于二语教学的汉英植物词对比研究 |
1.3.3 文化义及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2 《博雅汉语》中植物词概述 |
2.1 《博雅汉语》中植物词的数量及类别 |
2.2 《博雅汉语》中植物词分布统计与分析 |
3 《博雅汉语》中植物词汉英文化义对比分析 |
3.1 汉语独有文化义植物词分析 |
3.1.1 花叶类植物词汉语文化义分析 |
3.1.2 木类植物词汉语文化义分析 |
3.1.3 蔬果类植物词汉语文化义分析 |
3.2 英语独有文化义植物词分析 |
3.2.1 花卉类植物词英语文化义分析 |
3.2.2 蔬果类植物词英语文化义分析 |
3.2.3 坚果类植物词英语文化义分析 |
3.3 汉英兼具文化义植物词对比分析 |
3.3.1 汉英文化义相近植物词对比分析 |
3.3.2 汉英文化义不同植物词对比分析 |
4 针对植物词的教学建议及课堂教学设计 |
4.1 针对植物词的教学建议 |
4.1.1 对汉语学习者的建议 |
4.1.2 对汉语教师的建议 |
4.1.3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4.2 植物词课堂教学设计 |
4.2.1 以“腊梅”为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
4.2.2 以“水仙”为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研究[D]. 季红霞. 扬州大学, 2021(09)
- [2]梅花香自苦寒来[J]. 杜声悦. 少男少女, 2021(05)
-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古诗文维译研究[D]. 谭艳.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4]汉语植物词语研究[D]. 丁艳.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5]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秋果酒店联合创始人、宿邦集团董事长刘星星[J]. 周新月. 商业文化, 2020(08)
- [6]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大众物业驻外分公司发展纪实[J]. 彭仲辉,陈旎,唐婷,胡世丽. 中国物业管理, 2019(08)
- [7]汉英植物词文化义对比与教学设计 ——以《博雅汉语》为例[D]. 黄思凡.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答案及点评[J]. 土人老师. 人才资源开发, 2018(21)
- [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处考[J]. 程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0]梅花香自苦寒来[J]. 熊绍婷.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