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一起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马钰[1](2020)在《陕西省风疹流行特征及主要流行株分析》文中提出背景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以发热、出疹、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病毒可透过胎盘使胚胎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断裂,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导致死胎、流产、或胎儿出生伴随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2年,194个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成员国签署了消除风疹的全球疫苗行动计划(Global Vaccine Action Plan,GVAP)。然而,根据2015年WHO阶段性回顾报告,已消除或接近消除的地区暴发时有发生,个别地区发病水平居高不下,风疹消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2017年我国风疹发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发病率为0.27/10万,但2019年出现全国范围的大幅反弹,达到2.5/10万。陕西省从2008年起将风疹疫苗(Rubella Containing Vaccine,RCV)纳入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实施RCV儿童免疫策略已十年,但近年来风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实施儿童免疫策略后的人群特征和时间特征仍不明确,主要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仍未探明;风疹流行株基因型别基线数据尚为空白;疫苗高覆盖率下人群风疹抗体水平变化等问题均不清楚,而这些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精准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陕西省风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风疹传播的影响;从基因水平分析流行病毒株的型别特征、变异情况、同源性关系,探讨可能的传播来源和传播链;通过全省1-59岁人群血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风疹抗体水平,探讨潜在的高风险地区和人群。方法1.通过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05-2018年陕西省风疹报告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风疹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基于风疹周发病时间序列采用小波分析法分析风疹发病的周期性及时间变化趋势。采用两阶段混合广义加性模型(Mixed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MGAM)定量分析气象因素对风疹发病率的影响作用。第一阶段,首先采用Spearman秩相关确定纳入研究的气象变量,采用MGAM量化不同地区气象因素和风疹发病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使用多元随机效应Meta分析模型来评估总体合并效应。2.对收集到的2013-2018年陕西省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提取、序列测定,使用MAFFT(v7.205)和Meg Align(v8.1.4)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氨基酸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获得病毒型别特征、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情况。在Gen Bank下载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风疹序列与本研究得到的序列合并建库,采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判断流行株的传播来源,推测可能的传播路径。3.基于乙肝血清流调初级样本库开展风疹抗体水平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第一阶段采用容量比例概率(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PPS)抽样方法抽取初级抽样单位,第二阶段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单孔定量法检测血清标本中IgG抗体,结果按照抽样权重对不同地区、人群进行估计。结果1.2005-2011年是陕西省风疹发病率较高时期,年均发病率5.19/10万,2012-2018年发病率大幅下降,年均发病率1.34/10万。风疹春季高发,3-6月间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1.76%。各地市、区县均有风疹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位于前五位的是:铜川市(5.91/10万)、汉中市(4.91/10万)、西安市(4.81/10万)、宝鸡市(4.14/10万)、延安市(4.09/10万)。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39:1。高发人群主要为学生,成人病例以农民为主。2005-2018年间,风疹高发年龄组逐渐向大年龄组转移。2005-2014年,0-14岁组儿童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其年龄亚组年均发病率范围为18.26/10-25.53/10万,其余各年龄亚组年均发病率范围为0.18/10-5.76/10万。2015-2017年高发年龄段转变为10-19岁组青少年,其年龄亚组年均发病率范围为8.35/10-11.84/10万,其余各年龄亚组年均发病率范围为0.07/10-4.80/10万。2018年15-19岁组人群发病最高,发病率为1.19/10万,其余各年龄亚组发病率范围为0-0.33/10万。2.小波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风疹发病在2005-2018年时间范围内,存在0.4-0.5年、0.8-1.4年和3.8-4.8年时间尺度的显着性周期,3.8-4.8年的时间尺度周期震荡能量最强。气象因素对风疹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0℃以下,随着温度的增加,风疹累积相对风险(Accumulative Relative Risk,ARR)迅速上升,在0℃达到峰值1.22,在0℃以上,随着温度的增加,ARR逐渐降低。在相对湿度低于43%时,ARR随相对湿度上升逐渐增加,在相对湿度43%时达到峰值1.38,当相对湿度高于43%时,ARR随相对湿度上升呈波动状态。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疹发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52株风疹病毒E1基因序列,2013年9株为1E基因型,其余43株为2B基因型。1E和2B基因型的关键氨基酸位点高度保守,其中N-型糖基化位点、血凝抑制位点、中和位点及重要抗原表位均未发生改变。根据构建NJ树的结果,2013年流行的1E基因型和2012年的香港流行株在同一分支,属于我国本土优势流行进化支1E-L1;2014-2017年流行的2B基因型和同时期我国其他省份流行基因型聚为一支,属于我国本土优势流行进化支2B-L3;2018年流行的2B基因型属于进化支2B-L4,该分支多流行于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地,在我国已多年未监测到,属于境外输入型别。4.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调查覆盖全省30个县(区),共调查6199人,全省1-59岁人群风疹疫苗接种率为31.59%(95%CI:31.04%-32.26%),其中1-9岁人群疫苗接种率为92.89%(95%CI:92.34%-93.15%),其他年龄组随年龄升高接种率逐渐降低。全省三地区1-9岁人群RCV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63,P=0.920),城市和农村1-9岁儿童RCV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1,P=0.141)。20-39岁人群IgG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40-59岁人群、1-9岁人群次之,最低为10-19岁人群,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C值分别为83.34%(95%CI:82.65%-84.12%)和24.77IU/ml(95%CI:23.58 IU/ml-26.02IU/ml)、78.17%(95%CI:77.01%-78.64%)和19.53IU/ml(95%CI:18.62 IU/ml-20.48IU/ml)、77.85%(95%CI:77.12%-78.83%)和20.64IU/ml(95%CI:19.28 IU/ml-22.11IU/ml)、64.28%(95%CI:63.86%-64.90%)和13.66IU/ml(95%CI:12.56 IU/ml-14.87IU/ml)。陕北和关中地区人群阳性率高于陕南,三地区间阳性率分别为78.93%(95%CI:78.11%-79.64%)和77.89%(95%CI:77.03%-79.25%),74.92%(95%CI:74.23%-7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0,P=0.015)。男性抗体阳性率稍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7,P=0.094)。城市和农村地区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4,P=0.604)。结论1.风疹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陕西省风疹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高发年龄人群由小年龄组向大年龄组转移,随时间推移,成人发病风险将逐渐增大;风疹流行存在不同周期性;温度和湿度这两个主要的气象因素和风疹发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精确的发病周期、量化的气象影响因素与风疹发病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发预测预警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2.陕西省风疹流行株基因型别变化特征和同时期全国的优势型别更替基本一致,但存在非优势进化支外来输入现象。我省已建立一定的人群风疹免疫屏障,但由于仍存在大量免疫空白人群,难以阻断新基因型别的传入以及引起的局部流行;风疹流行株关键抗原表位高度保守,现用BRD-II风疹疫苗可以针对流行野毒株提供有效保护,接种疫苗仍是风疹防控的有效措施。3.陕西省风疹抗体水平整体偏低,发生风疹暴发疫情的风险仍较高。10-19岁人群风疹发病风险最高;20-39岁生育高峰人群依然存在大量易感者,潜在的CRS风险持续存在;计划免疫RCV接种率达到WHO消除风疹策略要求,各地区免疫规划工作水平较均衡;风疹疫苗产生抗体随年龄增长衰减较快;建议长期开展对10-19岁人群补种一剂次风疹疫苗,一方面可消除EPI前出生队列的免疫空白,另一方面可对接种RCV抗体衰减者加强免疫。

赵惠子[2](2016)在《吉林省2009-2014年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与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继全球消除脊髓灰质炎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消除麻疹作为下一个目标。随着各国的不懈努力,麻疹的发病率虽然呈现大幅度的下降,但仍未消除。中国消除麻疹的工作也并不顺利,2012年我国麻疹的发病率下降至历史最低,在2013年出现了回升,2014年又在不同省份发生麻疹流行,因此,对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疫苗高覆盖率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的麻疹疫情仍时有变化,本文分析20092014年吉林省报告的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探讨吉林省麻疹流行高发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查找高风险人群以及高危场所,为降低麻疹的发病率提供防治对策与建议。方法吉林省20092014年麻疹病例个案资料来源于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报告的全部病例。描述吉林省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将麻疹病例按照年龄特征分为<8月龄组,823月龄组,26岁组,714岁组和≥15岁组五组,每组病例按照系统随机抽样抽取200个病例,从非麻疹病例中按照年龄分组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200个非麻疹病例作为对照,分析与麻疹疫情相关的因素;选取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分析不同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对麻疹临床症状的影响。应用Excel2007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Map Info软件描述不同年份麻疹发病率的地区分布。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应用2x检验,非参数资料使用秩和检验,单因素Logistic分析,检验水准为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使用进入法,纳入标准0.05,排除标准0.1。结果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吉林省20092014年报告发生麻疹病例6156例,年发病率分别为8.79/10万、1.15/10万、0.08/10万、0.08/10万、0.61/10万和12.96/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95/10万,男女比例为1.30:1;吉林省50%的病例发生在每年的46月份,麻疹高发地区集中在西北部,其他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散发;麻疹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3383例),其次是农民(868例),年龄构成主要分布在<8月龄(26.1%)、823月龄(26.0%)和15岁以上成人(36.5%)。2014年麻疹疫情与2009年相比发病时间大致相同,散居儿童比例有所减少,家政、家务及待业和工人的构成比有所升高,男性病例构成有所减少;根据吉林省历年统计年鉴的人口学资料分析性别与麻疹的关系,结果显示男性麻疹的发生风险是女性的1.267倍(P<0.05,95%CI:1.2051.33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在排除年龄与性别影响的条件下,823月年龄组中≥1剂MCV免疫史人群麻疹的发病风险是0剂MCV免疫史人群的0.533倍(P<0.05,95%CI:0.3530.806),MCV免疫史不详人群麻疹的发病风险是0剂MCV免疫史人群的3.267倍(P<0.05,95%CI:1.05810.089);26岁年龄组中,与0剂MCV免疫史人群相比,≥1剂MCV免疫史人群麻疹发病风险的OR值为0.622(P<0.05,95%CI:0.3920.986),MCV免疫史不详人群麻疹发病风险的OR值为4.381(P<0.05,95%CI:1.68611.387);714岁年龄组中,与0剂MCV免疫史人群相比,≥1剂MCV免疫史人群麻疹发病风险的OR值为0.456(P<0.05,95%CI:0.2400.869),MCV免疫史不详人群麻疹发病风险的OR值为0.258(P<0.05,95%CI:0.1260.530);≥15岁年龄组中,与0剂MCV免疫史人群相比,≥1剂MCV免疫史人群麻疹发病风险的OR值为0.376(P<0.05,95%CI:0.1660.849),MCV免疫史不详人群麻疹发病风险的OR值为0.812(P<0.05,95%CI:0.5351.234)。不同年龄组中其他影响因素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特征分析结果:实验室确诊病例中,发热发生率为99.3%,出疹发生率为99.6%,咳嗽发生率为95.2%,卡他症状发生率为79.1%,结膜炎和口腔黏膜斑发生率分别为77.4%和57.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剂MCV免疫史麻疹病例与0剂次MCV免疫史麻疹病例相比发生咳嗽的OR值为0.514(P<0.05,95%CI:0.3690.714),发生口腔黏膜斑的OR值为0.451(P<0.05,95%CI:0.3860.529)。结论吉林省麻疹疫情具有季节性、地区集中性特征,主要发病时间为每年的46月,大部分病例集中在吉林省的西北部地区,人群以散居儿童为首,低年龄段与成人呈“双峰分布”,男性比女性易感麻疹;既往免疫策略对麻疹的发生起保护作用,加强了麻疹疫苗的覆盖率。对麻疹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1剂MCV免疫史是发生麻疹的保护因素。麻疹的临床特征在疫苗的干预下发生了变化,≥1剂MCV免疫史麻疹病例发生咳嗽和口腔黏膜斑较0剂次麻疹病例轻,接种MCV对降低发病风险、减轻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综合以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结合吉林省2015年风险评估报告针对吉林省高发地区与易感人群制定麻疹防治措施,竭尽全力消除麻疹。

张磊,周榕溶,孔毅,朱秋艳,丁峥嵘[3](2016)在《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麻疹疫情及防控措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麻疹疫情和流行规律,为防止云南省麻疹跨境传播和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麻疹疫情资料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年云南省报告麻疹病例435例,发病率为0.93/10万,边境地区报告123例,发病率为0.66/10万;麻疹发病集中在14月和1012月,形成两个流行高峰,边境地区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边境县,占83.74%,不同边境地区麻疹发病存在较大差异,以文山州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边境地区麻疹发病以≤6岁的散居儿童和≥15岁的农民为主,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仅占25.20%,40.65%的病例发病前有医院就诊史;2014年边境县监测到7例缅甸籍输入麻疹病例。结论边境地区麻疹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免疫规划工作开展不平衡,存在输入麻疹病例,应加强基础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同时重点关注小年龄组和成人麻疹发病,防止医院感染和跨境麻疹疫情的发生。

黄晓玉,牙晓艳,危国强[4](2015)在《中国消除麻疹进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广泛使用麻疹疫苗(MV)后,大大降低了麻疹的发病和病死率,但每年全球在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中,麻疹仍然是儿童死亡人数最多的。随着世界性天花的消灭以及无脊灰状态在多数地区的实现,WHO将麻疹列为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消除麻疹已成为WHO各区主要目标之一,2005年,中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WPRO)承诺于2012年消除麻疹[5]。采取了麻疹活疫苗接种和麻疹监测为主的消除麻疹综合策略和措施,我国的麻疹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未能在2012年如期实现消除目标,文章对我国消除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探讨我国消除麻疹的前景。

赵丽梅[5](2015)在《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文中提出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天花、黑死病、1918年纽约大流感都在人类的历史上刻下了阴森森的恐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去这种自然爆发的形态以外,有些传染病的病毒如天花、霍乱也可以成为生物战剂,变成战争武器,即生物武器,其目的就是“蓄意疾病”,它对战后尤其是冷战后的美国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冷战的结束使新的因素不断被注入到国家安全问题中来,从而不断衍生出新的问题和矛盾,由传染病所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生物恐怖主义,对各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家安全受非传统国家安全因素的影响最为深远。“9.11”及之后的炭疽杆菌事件,将美国国家安全的内涵由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军事安全扩展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公共安全、科技安全、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生物恐怖所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发展轨迹。本文选取1992-2008年这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作为研究题目,试图利用美国政府的公开文档、解密文档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探索从克林顿政府到乔治·W·布什政府这一时限内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的发展进程。从而揭示出由传染病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巨大影响;作为双方构建的结果,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又在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影响了美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制定。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点面结合、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相结合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拟达到四个研究目的:(1)通过对克林顿政府和乔治·W·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阐述和分析,探求异同,揭示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2)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国家安全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相互影响、相互构建过程;(3)通过考察美国政府内部各应急管理部门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主张,揭示出美国各政治势力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和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制定的影响力;(4)通过对1992年至2008年美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研究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邓秋云,钟革,杜进发,刘巍,杨仁聪,黄影,李树江,周宝东[6](2014)在《巴马县2013年麻疹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和分析巴马县2013年麻疹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此次麻疹爆发疫情持续5个月,共报告麻疹528例,发病率为232.99/10万,死亡1例。<6岁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2.76%。结论当地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低、瞒报迟报疫情是此次麻疹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

苏琪茹,徐爱强,Peter Strebel,许文波,郝利新,周勇,李慧,庞星火,马超,张燕,方刚,崔富强,丁峥嵘,沈永刚,安志杰,张永基,谢淑云,William Schluter,余文周,郑景山,夏伟,王青,郑慧贞,张延炀,张丽杰,段梦娟,杨维中,Lance Rodewald,李黎,罗会明[7](2014)在《中国消除麻疹的关键技术问题:专家解读共识》文中指出中国卫生部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来,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并取得明显进展,但中国处于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尤其需要统一和澄清对一些技术问题的认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免疫规划中心收集、汇总各级CDC专业人员近年来关注的问题,并会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组织国内外专家深入研讨了主要的技术问题,包括消除麻疹与接种疫苗、麻疹病例的传染来源、保护<8月龄婴儿、爆发疫情的应急免疫活动、医院传播的作用和控制意义、特殊人群及场所等,形成专家解读共识,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在消除麻疹中参考。

王青,刘洋,姚宁,徐佳薇[8](2014)在《重庆市一起学校麻疹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重庆市潼南县一所小学的麻疹爆发疫情,进行爆发流行病学和疾病传播模式描述,研究爆发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所有疑似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血、咽拭子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隔离治疗病例和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爆发流行病学描述。结果此次爆发中该小学共28名学生罹患麻疹,罹患率为1.7%,病例分布于新校区10个班级,首发病例所在班级幼儿园大三班发病数最多,罹患率10.26%。所有病例均住院隔离治疗,无重症和死亡病例。16名病例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首个病例发病后未及时诊断和隔离,导致疫情在学校内蔓延。该小学完成校区全部应急接种,实种2 734人,接种率97.79%。塘坝镇与相邻乡镇目标儿童摸底共计12 005人,实种11 867人,接种率98.85%,无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结论降低麻疹发病率和防止学校等集体单位麻疹爆发疫情需保证儿童高质量2剂次含麻疹类疫苗接种率和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同时应加强疫情预警和提高对爆发疫情的应对能力。

李傅冬[9](2013)在《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可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信息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别。帮助公共卫生现场处置人员在暴发现场快速科学地识别疫情类别,为疫情处置争取先机,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为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近些年浙江省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得出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病种作为本研究的疾病范围。通过查询历史疫情文献、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等方法收集这些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等数据。应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SAS软件完成程序编写。并用3起历史疫情的个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25种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93.55%,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1秒;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60.61%,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0秒;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88.73%,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3秒。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输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指标,可计算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的概率,并按概率进行排序、输出判别列表,完成疾病分类判别。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较快的分类速度,且在可解释性、伸缩性和稳健性等方面表现较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周剑惠,陈超,田鑫,王爽,于佳动,魏雷雷,徐海军,杨杰,刘洪波[10](2012)在《基于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证实的麻疹爆发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5起麻疹爆发的调查结果,确证5起麻疹爆发间分子水平的关联,探讨麻疹爆发规模与血清学诊断时限、调查接种率水平及应急免疫完成情况等之间的可能关联,为修订控制麻疹措施提供数据。方法利用Excel2007对来自麻疹监测系统的5起爆发的资料及现场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对5起麻疹爆发的病毒分离株代表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基因片段后测序,分析其NP基因亲缘关系及其核苷酸同源性。结果从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了5起麻疹爆发,确证了一个麻疹病毒传播链循环传播致5起大小不同的麻疹爆发。如果血清学诊断和应急免疫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那么调查接种率和应急免疫接种率越高,其爆发规模越小,爆发持续时间越短。结论控制麻疹爆发需要维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当出现麻疹爆发时需提供早期快速的实验室诊断,并依据爆发调查结果科学选择合适目标人群,并快速完成高水平的应急免疫接种。

二、一起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省风疹流行特征及主要流行株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陕西省风疹流行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资料来源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2 风疹周期性特征
        2.3 气象因素对风疹发病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部分 陕西省风疹流行株基因序列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步骤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基因型别鉴定
        2.3 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2.4 重要位点变异分析
        2.5 进化起源分析
    3 讨论
第三部分 陕西省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初级样本库的构建
        1.3 确定本次调查样本量
        1.4 抽取本次调查所需样本
        1.5 实验室检测
        1.6 统计分析
        1.7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调查人群规模
        2.2 基本特征
        2.3 RCV接种情况
        2.4 风疹抗体水平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成果
致谢

(2)吉林省2009-2014年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麻疹流行现况
        1.1.2 我国麻疹流行现况
        1.1.3 相关研究进展
    1.2 防治对策
        1.2.1 全球麻疹的防治对策
        1.2.2 我国麻疹的防治对策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监测病例定义
    2.3 研究方法
    2.4 吉林省2015年麻疹风险评估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吉林省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3.1.1 时间特征
        3.1.2 地区分布
        3.1.3 人群特征
    3.2 既往免疫策略对吉林省2014年麻疹发生的影响
    3.3 麻疹疫情影响因素的对照分析
    3.4 麻疹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3.5 2015年吉林省麻疹风险评估结果
        3.5.1 麻疹疫情风险总评估结果
        3.5.2 各项指标评估结果
        3.5.3 整体风险等级评估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
    4.2 麻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分析
    4.3 麻疹疫情的临床特征分析
    4.4 2015年麻疹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4.5 防治对策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麻疹疫情及防控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诊断标准
    3方法
    1.4统计分析
结果
    1 流行概况
    2 流行特征
        2.1时间分布
        2.2地区分布
        2. 3 人群分布
        2.3.1年龄分布
        2.3.2职业、性别分布
        2.3.3免疫史分布
        2.2.4爆发疫情
        2.2.5病例出疹前就诊史
    3 输入疫情
    4 防控措施
讨论

(4)中国消除麻疹进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消除麻疹及相关定义[7]
    1.1 消灭麻疹
    1.2 消除麻疹
    1.3 麻疹病毒本土传播
    1.4 麻疹病毒本土传播重新建立
    1.5 麻疹消除目标国家中麻疹暴发
    1.6疑似麻疹病例
    1.7 临床诊断麻疹病例
    1.8实验室确麻疹病例
    1.9 流行病学联系确诊病例
    1.1 0 临床符合诊断麻疹病例
    1.1 1 麻疹排除病例
    1.12疫苗相关麻疹病例
    1.1 3 本土麻疹病例
    1.1 4 输入麻疹病例
    1.1 5 输入相关麻疹病例
2 消除麻疹的证实
    2.1 免疫覆盖率 (人群免疫力)
    2.2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分析
    2.3 病毒学监测
    2.4 监测质量
    2.5 通过可持续的国家免疫规划维持消除麻疹状态
3 中国消除麻疹进展
    3.1 消除目标[6, 11]
        3.1.1 总目标
        3.1.2 分年度目标
    3.2 工作指标[6, 11]
    3.3 采取的策略与措施[6, 11, 12]
        3.3.1 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
        3.3.2 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网络, 提高麻疹监测能力和水平
        3.3.3 强化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
        3.3.4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动员全社会参与
    3.4 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3.4.1 免疫接种率
        3.4.2 疾病发病率
        3.4.3 MSS建立与运转情况
4 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4.1 财力、人员不足, 免疫规划覆盖人群实际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存在较大的差距
    4.2 非免疫规划覆盖人群缺乏有效应对措施
    4.3 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 仍然存在免疫空白点
    4.4 医源性感染存在, 医疗机构成为麻疹病毒最重要的传播场所
5展望

(5)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界定及其对战后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二、论文框架与研究意义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回顾
    第一节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一、联邦保障局的成立与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
        二、战后美国的生物战计划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的形成
    第二节 冷战结束前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一、卫生、教育与福利部的成立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政策的调整
        二、海外援助行动与美国海外国家利益的实现
第二章 克林顿政府时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第一节 克林顿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新特点
        二、麻疹的爆发与《儿童免疫计划》对美国公共卫生安全政策的影响
        三、口蹄疫、疯牛病的爆发与《2001年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防和控制法》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面临的生物恐怖主义挑战
        二、《公共卫生威胁与紧急状态法》与应对生物恐怖主义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
第三章 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第一节 西尼罗河病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变化
        二、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公告—美国政府最初的应对政策
        三、《灭蚊健康安全法》与CDC防范生物恐怖主义作用的加强
        四、《2002年公共卫生安全和恐怖主义防范、应对法》的出台与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新转向
        一、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二、战胜春天的恐惧——布什政府应对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三、州、地方政府应对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四、SARS的恐怖主义化与国际合作
        五、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治化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转变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二、《联邦大流感战略》与美国政府应对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三、州、地方政府应对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四、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恐怖主义化与国际合作
    第四节 天花与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剧变
        一、天花与生物恐怖主义袭击的关系
        二、美国政府对天花的监测与《21世纪生物防御战略》的出台
        三、《天花应急人员保护法》与天花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
        四、“黑暗的冬天”——由虚拟到现实的反生物恐怖主义演习
结语
    一、宣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的法律依据
    二、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种类
    三、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实践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中国消除麻疹的关键技术问题:专家解读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消除麻疹与接种疫苗
2 麻疹病例的传染来源
4 爆发疫情的应急免疫活动(Emergenc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EIA)
5 医院在麻疹疫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控制医院传播对消除麻疹的意义
6 关注特殊人群及易感人群可能聚集场所

(8)重庆市一起学校麻疹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9)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次
1 引言
    1.1 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
    1.2 浙江省各类传染病防制现状
    1.3 浙江省传染病辅助分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确定疾病范围
    2.2 分类模型设计
    2.3 数据收集、存储、整理
    2.4 模型程序编写
    2.5 模型验证
    2.6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总结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疾病类别
    3.2 文献数据收集结果
    3.3 模型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模型性能
    4.2 贝叶斯分类算法在本研究中应用的优点
    4.3 相关问题的说明
    4.4 本研究创新点
    4.5 今后研究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变量名表
    附录二 SAS程序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基于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证实的麻疹爆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1.1麻疹流行病学资料
        1.2病毒株资料
    2研究方法
        2.1统计方法
        2.2
结果
    1麻疹爆发的地理分布
    2麻疹爆发病例的年龄分布
    3 麻疹病例的免疫史
    4 基于血清学确证的麻疹爆发
    5 基于麻疹病毒分子水平传播链的麻疹爆发的确证
    6 5起麻疹爆发疫情的调查接种率、应急免疫情况与爆发规模关联分析
讨论

四、一起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省风疹流行特征及主要流行株分析[D]. 马钰.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20
  • [2]吉林省2009-2014年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与防治对策[D]. 赵惠子. 吉林大学, 2016(10)
  • [3]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麻疹疫情及防控措施分析[J]. 张磊,周榕溶,孔毅,朱秋艳,丁峥嵘.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6(01)
  • [4]中国消除麻疹进展研究[J]. 黄晓玉,牙晓艳,危国强.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05)
  • [5]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D]. 赵丽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2)
  • [6]巴马县2013年麻疹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J]. 邓秋云,钟革,杜进发,刘巍,杨仁聪,黄影,李树江,周宝东.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4(05)
  • [7]中国消除麻疹的关键技术问题:专家解读共识[J]. 苏琪茹,徐爱强,Peter Strebel,许文波,郝利新,周勇,李慧,庞星火,马超,张燕,方刚,崔富强,丁峥嵘,沈永刚,安志杰,张永基,谢淑云,William Schluter,余文周,郑景山,夏伟,王青,郑慧贞,张延炀,张丽杰,段梦娟,杨维中,Lance Rodewald,李黎,罗会明.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4(03)
  • [8]重庆市一起学校麻疹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J]. 王青,刘洋,姚宁,徐佳薇. 热带医学杂志, 2014(01)
  • [9]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D]. 李傅冬. 浙江大学, 2013(03)
  • [10]基于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证实的麻疹爆发研究[J]. 周剑惠,陈超,田鑫,王爽,于佳动,魏雷雷,徐海军,杨杰,刘洪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2(01)

标签:;  ;  ;  ;  ;  

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