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探"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慧[1](2021)在《基于UTAUT模型的青少年持续参与体育培训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武汉市青少年的调查》文中提出
黄玥[2](2021)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图片研究》文中提出
李燕羚[3](2021)在《基于PBL的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的背景下,为各行各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激烈的互联网化竞争,“如何做好服务”成为核心的问题,企业不再局限于追求自身产品的发展,还需关注自身客户关系的管理,注重与客户关系的开发、建立、维护,为此企业迫切需求专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人才。作为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客户关系管理》,其体现强调要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于整个课程,如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将会阻碍中职学生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就业质量不高、职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不利于培养我国现代社会需求的客户关系管理高素质基层应用人才。本文从PBL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概念定义、理论基础进行论述,结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特点、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调查情况进行教学分析;选取该课程中客户投诉管理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方法五方面教学设计;选取同一位授课教师同一个专业同一个年级的2班作为实验班采用PBL教学、3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应用实践实验对比;实践后对两个班的教学结果、实验班学生访谈结果、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实践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在该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主体上缺乏企业,二是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无法维持长时间的学习兴趣、教师角色把握不精准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得到采用PBL进行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能够满足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能够满足行业、企业对于客户关系管理人才需求的结论;采用PBL教学较为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法中的弊端,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基层应用人才。PBL在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应用研究比较少,这种研究方式可供参考推广,符合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为PBL教学在中职学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也为PBL教学在中职学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新想法,同时为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提供新思维,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杨懿琳[4](2021)在《基于FIAS的新手型与熟手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行为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师生互动,指的是在教学开展和进行的过程中,师生一起利用肢体、语言等行为进行交流,最终互相促进发展的过程。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良好的师生互动,而在师生互动中,课堂言语是师生互动的媒介。随着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出发,以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分析对象,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弗兰德斯互动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改进,并运用这一分析方法对两类教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在化学课堂上新熟手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及异同点,从而对如何促进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思考。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需要一定量的样本以获得更精准的数据。研究者选取了所在实习学校的高一年组中的10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5位新手型教师与5位熟手型教师。为比较出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特点,选取每一位新手型教师与一位熟手型教师五节相同教学内容,共10个课例作为研究样本并采取视频录像的观察形式进行研究分析。在FIAS的课堂言语理论当中,准确将课堂言语分成了教师言语、学生言语、沉寂和混乱这几类。通过数据调查和研究发现: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在课堂上都表现出课堂气氛融洽和谐、教师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等互动行为;在教师操纵技术环节、学生操纵技术环节的处理方式略有不同;在教师提问环节、教师讲授等环节的处理方式上有明显差异。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互动等方面会采取不同的方式。目前新手教师在师生互动方面比较弱,对于引导性、激励性语言的应用不熟练,课堂互动还处在教师生涯起步阶段。熟手型教师在师生互动方面表现良好,可以熟练的利用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对课堂当中所出现的问题,熟手教师都能够很好的应对和解决,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综上总结出两者各自的互动特点及差距所在,为新教师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新手型高中化学教师快速成长和提升自我。
宋璐[5](2020)在《澳大利亚研究课程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急需熟练掌握相关国家和地区知识的人才。为满足国家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东北某高校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探索性地开设了一系列区域国别研究课程。本研究以约翰逊及约翰逊提出的五要素为框架,旨在探索澳大利亚研究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研究以半结构式访谈、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为研究工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设计。研究中对全体49名参与课程的同学发放了问卷,对12名来自不同小组的学生和4位授课教师进行了访谈。研究得出以下结果。第一,组内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信任,但部分学生的消极行为和态度会降低组员间的信赖程度。第二,小组组长责任心强,组员明确小组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第三,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积极互动,他们相互支持、鼓励,以实现小组共同目标,但仍存在缺乏面对面交流以及组员之间互助意识不足的问题。第四,学生已掌握一些社交技能,但在小组合作中未能开展组织有序的交流与讨论。第五,各小组对合作学习的组内评价不足,多数学生对于小组加工不了解,且组内未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教师在组织澳大利亚研究课程教学时应对小组合作学习加以重视,以提高该课程及所有涉及小组合作学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宋飞飞[6](2020)在《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英语教学水平关系到英语教育的发展和质量,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只有在英语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不停的提升,才可以跟当前的教学要求相吻合。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言综合素养的提升,使教师自己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发展型的新型教师。本人从教英语十三年,基于对同行们的了解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开始本研究。本论文的研究主体为青岛市李沧区初中英语教师,利用访谈和调查问卷还有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初中英语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要求进行全面性的探究,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建议和方式方法进行探索。本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1.目前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是什么,有什么问题?2.初中英语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哪些需求?3.影响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如何促进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青岛市李沧区一线英语教师,主要包含该区域内的四所办民和九所公立初中的全部英语教师。共13所学校,64名初中英语教师,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当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展开调查。同时,本研究对2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为课题提供丰富客观详实的数据。本研究依据终身教育思想、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分析为切入点,以青岛市李沧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为研究主体,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解析等形式来了解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研究,指出了帮助初中英语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本研究发现当前初中英语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教师本身是希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但是有时候繁多的工作和家庭影响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己的专业成长。鉴于此,本人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关专业发展策略,希望能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多种研修方式以及呼吁社会和学校等多方支持,希望以此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马亚宁[7](2019)在《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出有关自主学习的要求,即要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包括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要“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义务教育物理学科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多次提到“自主、主动”两个词,内容包含让初中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解答习题、主动获取物理知识、主动的与同伴配合参与探究活动等,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为响应初中物理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和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如今科技、信息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仅仅依靠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每位学习者都要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活到老,学到老”亦要“学到老,活到老”;初中学生对物理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手机游戏、电脑游戏、影视等)。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物理自主学习的意识,挖掘初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下,本研究从影响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因素入手,针对初中生有没有学习物理的动机,有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自主性,有没有良好的管理物理学习的时间意识、习惯与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不会自我反思与评价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对乌鲁木齐市的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因此,研究课题为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策略研究。针对乌鲁木齐市的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和成果上,以最近几年关于中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文献为主要参考资料,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的调查方法。并以初中生心理特征、初中生自我效能感、齐默曼教授的自主学习的六个心理标准为理论依据,划分了调查问卷的维度。对乌鲁木齐市某中学220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出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乌鲁木齐市初中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并分析了本研究中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一直以来,自主学习虽然是研究者致力钻研的经典课题,也是自古至今不断更新与完善的理论,自主学习的研究成果更是源源不断,但是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的研究为数不多。因此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的物理自主学习有着一定的研究空间,本研究结果能为中物理老师的教学提供参考,还能改进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自主学习的可行性指导。研究结果在乌鲁木齐各中学推广,有利于调整教师教学方法,提升中学物理课堂效率和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甘东[8](2019)在《基于多域管理模式的团队协作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才的训练和培养不再局限于线下,越来越多的在线学习平台开始涌现。高校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纷纷引进了学习平台作为面对面教学的补充。因此一个优秀的学习平台对于高校创新人才的训练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内的学习管理系统与高校外开放式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多域管理模式的团队协作学习平台。该平台作为专注于各级学校(大学,职业学校,中学和企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支撑系统,支持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为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打下基础。本文工作基于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开发的企业级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在该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一、当前系统基于课程教学,学习者以个人或班级的方式进行学习,无法基于项目或主题教学,以团队成员的方式进行学习。二、随着系统的广泛应用,系统内的用户组织架构愈加庞大、层级关系愈加复杂,系统存在用户管理范围以及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三、批改模块过于简陋,不足以支撑团队项目中对于批改的多对一需求、可见性需求和多级训练需求。基于上述缘由,本文在原系统中完成如下工作:一、通过对协作学习理论的研究,设计和实现一个团队项目模块,并分析该模块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抽象出多种通用应用情景。二、在用户管理模块中引入多域管理模式,可对复杂用户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并对用户组织可见性进行控制。三、为支撑团队项目模块的应用情景,在批改模块中设置灵活的分配批改策略和团队筛选晋级功能,并引入一种文本相似度检测算法用于辅助教师批改。四、解决系统中存在的许多零散问题,包括图片压缩、特殊字符处理、批改流程优化、成绩统计分析与导出、平台相关系统的自动登录等。此外,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辅助批改问题,训练了一个自动评分模型,实现对具体事实类型的简答题自动评分,通过模型集成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本文开发过程中累积发布约180次前端更新、150次后端更新,系统跨越了两个大版本,目前最新版本为6.0。系统已部署在多个院校,经过本文的测试和用户使用的反馈,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周伟杰[9](2019)在《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LC)的构建 ——以杭州市某区男教师联盟为例》文中认为如今学前教育受到空前的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我国幼儿园男教师(以下简称男教师)的规模处于上升态势,为学前教育带来新气象。然而如何解决幼儿园男教师孤独感问题,以及如何促进男教师专业发展是学界热点。引入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以下简称PLC)理论,构建幼儿园男教师PLC不失为一剂良方。但当下仍缺乏对“PLC+男教师”相关的理论分析;如何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男教师PLC,如何应对PLC构建中的问题,是否具有可以推广的策略;构建幼儿园男教师PLC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价值,本文正是着手于探讨上述三大范畴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究形成幼儿园男教师PLC相关理论框架,其次采用访谈法,对2位杭州市X区男教师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发起人,以及9位联盟内的男教师开展访谈,基于访谈资料了解教师对于联盟实践以及自身发展的看法和态度。随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基于图文、以及访谈资料分析X区联盟构建幼儿园男教师PLC的历程,探讨其发展路径、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以及其如何为幼儿园男教师提供归属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运作机制。研究结论:1.幼儿园男教师PLC具有共同愿景、促进教师反思、民主组织特点、关怀性人际关系、合作共享的学习文化五大要素。基于案例的分析,构建幼儿园男教师PLC具有为男教师提供关怀性人际支持、促进其反思、营造男教师之间共享合作的学习文化等价值。2.男教师联盟是自上而下由X区教育管理人员发起的,为幼儿园男教师构建的PLC,致力于通过为男教师提供学习展示平台、组织专家参与集体教研等方式给予男教师归属感,促进其专业发展。在构建过程历经筹备阶段、形成启始阶段、探索阶段、制度运作阶段,“兴趣小组改革”与“联盟走进福利院”是PLC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并朝向更高PLC更高阶段发展,具有共同愿景具体化、教研结构化的发展趋势。PLC当下存在对于老教师的关注不足等困境。3.基于案例分析,本研究提出以责任感“激活”男教师内驱、明确幼儿园男教师PLC定位、发起教师读书会等五条构建幼儿园男教师PLC的策略。
王莹莹[10](2017)在《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合作学习是国内外教学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合作学习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倍受研究者的重视。学生课堂参与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力,而且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是广大教师所热切追求的。但是,现阶段的学生参与状况却差强人意,存在诸如参与度不均、被动参与等诸多问题。本文以七年级学生为被试,采取准实验设计中的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进行了15周的教学实验,以此探讨卡甘结构法对初中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利用研究者修订的《合作学习课堂中学生参与量表》测查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为了进一步探究卡甘结构法对学生课堂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者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运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一、卡甘结构法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显着影响。在卡甘结构法的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意愿显着高于其在常规合作学习法的课堂中的表现,尤其是在学生的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方面。二、卡甘结构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愿。在卡甘结构法的课堂中,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参与过程更加愉快,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水平更高。三、卡甘结构法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参与影响不同。在卡甘结构法的课堂中,学困生课堂参与以及课堂参与意愿的提升显着,相对而言,学优生和中等生提升程度都不大。四、卡甘结构法可以显着地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实验班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实验前后存在显着差异,实验后其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都明显高于实验前。五、卡甘结构法能明显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意愿。实验后大多数学困生都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影响学困生课堂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安全舒心的教学环境、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对学困生的重视。
二、初探"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探"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PBL的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创新性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节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PBL概述 |
第一节 PBL的概念 |
第二节 PBL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小组学习理论 |
三、实用主义理论 |
四、反思教学理论 |
第四章 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
第一节 教学现状 |
一、中职学生特点 |
二、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特点 |
三、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师教学调查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
一、课程评价 |
二、教学主体 |
第三节 建议 |
一、课程评价 |
二、教学主体 |
第五章 PBL在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
第一节 教学目标实施PBL应用的必要性 |
第二节 PBL应用的可行性 |
一、教学内容实施PBL可行性 |
二、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实施PBL可行性 |
三、教学过程实施PBL可行性 |
四、评价方法实施PBL可行性 |
第六章 PBL在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
第一节 实践思路 |
一、实践对象 |
二、实践对象分组 |
三、实践实施前准备 |
第二节 实践实施 |
一、教学设计方案 |
二、实施过程 |
三、实施评价 |
第三节 实践结果分析 |
一、教学结果 |
二、学生结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客户投诉管理测试题 |
附录三 PBL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应用实践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4)基于FIAS的新手型与熟手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行为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FIAS的起源及应用现状 |
(二)课堂言语研究现状 |
(三)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四、测量工具及研究过程 |
(一)测量工具 |
(二)研究过程技术路线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一)新手型教师 |
(二)熟手型教师 |
(三)师生互动 |
(四)课堂教学行为 |
二、理论基础 |
(一)言语行为理论 |
(二)师生互动理论 |
(三)符号互动理论 |
(四)认知教学理论 |
第三章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及其改进 |
一、测量工具的选择 |
(一)课堂观察的测量工具分类 |
(二)FIAS互动分析系统的内涵 |
(三)FIAS互动分析系统的改进 |
二、FIAS编码标准与分析方法 |
(一)FIAS编码系统 |
(二)FIAS编码标准 |
(三)课堂师生互动分析方法 |
三、FIAS互动分析系统的改进与应用 |
(一)改进后的编码分类 |
(二)改进后FIAS编码计算公式 |
(三)测试编码的效度与信度 |
第四章 课例分析 |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采集 |
(一)研究对象及其选取 |
(二)研究样本数据采集 |
(三)研究样本比率统计 |
二、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课堂行为比较分析 |
(一)课堂师生言语结构比较分析 |
(二)课堂师生具体行为比较分析 |
(三)课堂师生技术行为比较分析 |
(四)课堂师生实验环节比较分析 |
(五)教学倾向或风格分析 |
(六)课堂情感氛围的分析 |
(七)课堂师生行为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一、课堂师生言语结构比较分析结果 |
(一)教师语言分析 |
(二)学生语言分析 |
(三)沉寂与混乱分析 |
二、课堂师生技术行为比较分析结果 |
(一)教师操纵技术 |
(二)学生操纵技术 |
三、课堂师生实验环节比较分析结果 |
(一)教师演示实验方面 |
(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方面 |
四、教学倾向或风格分析结果 |
五、课堂情感氛围分析结果 |
六、课堂师生行为分析结果 |
第六章 新手型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策略 |
一、保证和谐融洽课堂氛围 |
二、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
三、采用多样性的提问方式 |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
五、强化各环节的合作学习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着作类 |
期刊类 |
论文类 |
外文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澳大利亚研究课程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ACKNOWLEDGEM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4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study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
2.1.1 Definition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
2.1.2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
2.1.3 Essential elements of GCL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
2.1.4 Previous studies on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
2.2 The education for English majors and the instruction of the AS course |
2.2.1 The education for English majors |
2.2.2 The education for CAS |
2.2.3 The AS course in the education for CAS |
2.3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instruction of the AS course |
2.3.1 Introduction to the instruction of the AS course |
2.3.2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the course |
2.3.3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AS course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Research design |
3.3 Participants |
3.4 Instruments |
3.4.1 Classroom observation |
3.4.2 Questionnaire |
3.4.3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
3.5 Data collection |
3.6 Data analysis |
3.6.1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
3.6.2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
3.7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
3.8 Ethical issues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
4.1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
4.1.1 The status quo of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
4.1.2 Problems existing in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
4.1.3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
4.2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
4.2.1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
4.2.2 Problems existing in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
4.2.3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
4.3 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 |
4.3.1 The status quo of 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 |
4.3.2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motive interaction |
4.3.3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
4.4 Interpersonal and small group skills |
4.4.1 The status quo of interpersonal and small group skills |
4.4.2 Problems existing in interpersonal and small group skill |
4.4.3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
4.5 Group processing |
4.5.1 The status quo of the group processing |
4.5.2 Problems existing in group processing |
4.5.3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
5.4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教师访谈提纲 |
APPENDIX Ⅱ 学生访谈提纲 |
APPENDIX Ⅲ 问卷调查 |
(6)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3.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3.2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
3.2.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 |
3.2.2 终身教育思想 |
3.2.3 需要层次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数据收集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初中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
5.2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需求调查 |
5.2.1 初中英语老师专业理念的调查分析 |
5.2.2 初中英语老师专业知识的调查分析 |
5.2.3 初中英语老师专业能力的调查分析 |
5.2.4 小结 |
5.3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思考 |
5.3.1 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
5.3.2 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6.1 初中英语老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
6.1.1 个人因素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
6.1.2 学校因素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
6.2 讨论 |
第七章 促进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
7.1 开展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理念 |
7.1.1 撰写教学日志 |
7.1.2 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
7.1.3 开展行动研究 |
7.2 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知识 |
7.2.1 集体备课 |
7.2.2 同事间相互观摩 |
7.2.3 专家引领 |
7.3 利用多种研修方式,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
7.3.1 在职进修 |
7.3.2 在岗培训 |
7.3.3 自我导向进修 |
7.4 提供多方支持,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
7.4.1 社会方面 |
7.4.2 学校方面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自主学习研究现状 |
1.4.2 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2.1.1 人本主义理论 |
2.1.2 认知学习理论 |
2.1.3 建构主义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自主学习 |
2.2.2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
2.2.3 自我效能感 |
3 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3.1 调查对象 |
3.2 问卷的设计 |
3.3 问卷实施 |
3.4 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
3.4.1 物理学习的动机与情感 |
3.4.2 物理学习的自主性 |
3.4.3 物理学习的习惯与方法 |
3.4.4 物理学习的模式 |
3.4.5 物理学习的自我反思与评价 |
4 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1 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
4.2 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建议 |
5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1 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基于多域管理模式的团队协作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学习平台的研究现状 |
1.2.1 高校内学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高校外开放式在线学习平台的研究现状 |
1.2.3 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 |
1.3 本文的相关工作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后端技术 |
2.1.1 Spring框架 |
2.1.2 Spring MVC |
2.1.3 Hibernate |
2.1.4 Apache Shiro |
2.2 前端技术 |
2.2.1 jQuery |
2.2.2 Ajax |
2.2.3 Bootstrap |
2.3 模型集成技术 |
2.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基于多域管理模式的团队协作学习平台设计 |
3.1 学习平台目标概要 |
3.1.1 学习平台功能概要 |
3.1.2 学习平台性能概要 |
3.2 学习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
3.2.1 接入企业多系统架构模型 |
3.2.2 学习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
3.3 学习平台总体功能设计 |
3.3.1 管理端功能设计 |
3.3.2 教学者端功能设计 |
3.3.3 学习者端功能设计 |
3.4 学习平台团队项目模块设计 |
3.4.1 协作学习理论 |
3.4.2 团队项目模块流程设计 |
3.4.3 团队项目模块用例分析 |
3.4.3.1 师生管理用例分析 |
3.4.3.2 团队管理用例分析 |
3.4.3.3 项目结构用例分析 |
3.4.3.4 团队资源管理用例分析 |
3.4.3.5 讨论区用例分析 |
3.4.4 团队项目模块数据库设计 |
3.4.5 团队项目模块应用情景 |
3.4.5.1 标准的应用情景 |
3.4.5.2 扩展的应用情景 |
3.4.5.3 简化的应用情景 |
3.5 学习平台多域管理模式设计 |
3.5.1 原用户管理模式与多域用户管理模式分析 |
3.5.2 多域集成认证与用户同步方式设计 |
3.6 学习平台批改模块设计 |
3.6.1 分配批改模块设计 |
3.6.2 团队项目筛选晋级设计 |
3.7 辅助批改模块设计 |
3.7.1 相似度检测算法 |
3.7.2 辅助批改设计 |
3.8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多域管理模式的团队协作学习平台实现 |
4.1 学习平台团队项目模块实现 |
4.1.1 师生管理模块实现 |
4.1.2 团队管理模块实现 |
4.1.3 项目结构模块实现 |
4.1.4 团队资源模块实现 |
4.1.5 讨论区模块实现 |
4.2 学习平台多域管理模式实现 |
4.2.1 多域集成认证实现 |
4.2.2 多域用户同步实现 |
4.2.3 多域用户管理端实现 |
4.3 学习平台批改模块实现 |
4.3.1 分配批改模块实现 |
4.3.2 筛选晋级模块实现 |
4.4 辅助批改模块实现 |
4.5 其他系统问题实现 |
4.4.1 图片压缩 |
4.4.2 特殊字符处理 |
4.4.3 批改流程优化 |
4.4.4 成绩统计分析与导出 |
4.4.5 平台相关系统自动登录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自动评分模型研究 |
5.1 数据集与评估指标介绍 |
5.1.1 数据集 |
5.1.2 评估指标 |
5.2 数据特征构建 |
5.2.1 数据预处理 |
5.2.2 分类标签构建 |
5.2.3 特征构建 |
5.2.4 文档词频矩阵构建 |
5.2.5 Delta tf-idf矩阵和BNS矩阵构建 |
5.3 基础模型训练 |
5.3.1 SVM模型 |
5.3.2 GLM模型 |
5.3.3 RF模型与GBM模型 |
5.4 模型集成与优化调整 |
5.4.1 模型集成 |
5.4.2 优化调整 |
5.5 模型总结与对比 |
5.6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目的 |
6.3 功能测试 |
6.3.1 团队项目模块功能测试 |
6.3.2 多域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
6.3.3 批改模块功能测试 |
6.3.4 其他功能测试 |
6.4 性能测试 |
6.4.1 本地接口响应时间评估 |
6.4.2 多域相关接口响应时间评估 |
6.5 本章小节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LC)的构建 ——以杭州市某区男教师联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1.1 幼儿园男教师为新时代学前教育赋能 |
1.1.2 男教师“大热”背景下仍然存在的问题 |
1.1.3 PLC促进男教师专业发展 |
1.1.4 个人经历与兴趣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幼儿园男教师的相关研究 |
2.1.2 幼儿园教师PLC的相关研究 |
2.1.3 幼儿园男教师PLC |
2.1.4 研究现状述评 |
2.2 概念界定 |
2.2.1 幼儿园男教师 |
2.2.2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 |
2.2.3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
2.3 幼儿园男教师PLC理论框架 |
2.3.1 何为幼儿园男教师PLC的要素 |
2.3.2 共同愿景 |
2.3.3 关怀性人际关系 |
2.3.4 民主的组织特点 |
2.3.5 共享合作的学习文化 |
2.3.6 教师在PLC中反思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案例分析法 |
3.2.3 访谈法 |
3.3 研究对象 |
3.3.1 联盟的发起人与负责人 |
3.3.2 参与联盟的幼儿园男教师 |
3.4 研究内容 |
3.4.1 如何构建幼儿园男教师PLC |
3.4.2 基于案例的PLC构建价值 |
3.4.3 构建幼儿园男教师PLC的策略 |
4 构建幼儿园男教师PLC |
4.1 构建目的:成立联盟的初衷 |
4.1.1 给予幼儿园男教师归属感 |
4.1.2 关注并促进教师发展 |
4.2 幼儿园男教师PLC构建的现状 |
4.2.1 运作概述 |
4.2.2 组织结构 |
4.2.3 成员结构 |
4.3 构建幼儿园男教师PLC的阶段 |
4.3.1 筹备阶段 |
4.3.2 启始阶段:联盟1.0 |
4.3.3 探索阶段:联盟1.5 |
4.3.4 制度运作阶段:联盟2.0 |
4.4 当下幼儿园男教师PLC面临的困境 |
4.4.1 对老教师关注不足 |
4.4.2 教研活动与园所工作的冲突 |
5 构建幼儿园男教师PLC的策略 |
5.1 基于“不平衡性”形成阶段工作重心 |
5.1.1 构建过程两个“不平衡性”概述 |
5.1.2 巧用“不平衡性”促进PLC构建 |
5.2 明确幼儿园男教师PLC的定位 |
5.2.1 PLC的本质属性:作用与定位的边界性 |
5.2.2 在组织变迁中常拾“初心” |
5.3 以责任感“激活”男教师内驱力 |
5.3.1 是内驱力不足还是内驱力在“沉睡” |
5.3.2 激活内驱力的必要性 |
5.3.3 以责任感激活内驱力 |
5.4 发起教师读书会 |
5.4.1 教师读书会的价值 |
5.4.2 联盟读书会的设计 |
5.4.3 会后的延伸 |
5.5 梳理整合幼儿园男教师PLC的活动成果 |
5.5.1 梳理整合活动成果的必要性 |
5.5.2 制作幼儿园男教师PLC活动成果集 |
6 基于案例的幼儿园男教师PLC构建价值 |
6.1 共同愿景的内化 |
6.2 教师在反思中提升 |
6.2.1 开放实践带来的反思 |
6.2.2 对差异的反思 |
6.3 提供关怀性人际支持 |
6.4 尊重个性发展:“倾听”男教师 |
6.5 营造共享合作的学习文化 |
6.5.1 推进共享合作式项目学习 |
6.5.2 优秀教师的实践共享 |
7 研究不足与反思 |
7.1 研究不足 |
7.1.1 研究对象多样性不足 |
7.1.2 结论的可推广性尚待考证 |
7.1.3 缺少个案的追踪研究 |
7.2 研究反思 |
7.2.1 增加研究案例的多样性 |
7.2.2 开展对比式研究 |
7.2.3 开展男教师个案的追踪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面向X区男教师联盟负责人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 :面向X区男教师联盟成员教师的访谈提纲 |
(10)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有益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
1.2.2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1.2.3 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变 |
2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
2.1 概念界定 |
2.1.1 学生课堂参与的概念研究 |
2.1.2 学困生的概念研究 |
2.1.3 卡甘结构法的概念研究 |
2.2 国内合作学习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相关研究 |
2.2.1 课堂参与度不均衡 |
2.2.2 学生普遍属于被动参与 |
2.3 国内外卡甘结构法的相关研究 |
2.3.1 卡甘结构法的基本要素 |
2.3.2 卡甘结构法的理论基础 |
2.3.3 卡甘结构法的应用现状 |
2.3.4 卡甘结构法对学生课堂参与影响的相关研究 |
2.4 问题的提出 |
2.4.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2.4.2 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过程 |
3.3 研究假设 |
3.4 研究对象 |
3.5 研究工具 |
3.6 研究方法 |
3.6.1 实验法 |
3.6.2 问卷调查法 |
3.6.3 课堂观察法 |
3.6.4 访谈法 |
3.7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3.7.1 数据的收集 |
3.7.2 数据的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 |
4.1.1 实验班和控制班全体学生课堂参与的后测差异对比 |
4.1.2 实验班和控制班全体学生课堂参与的前后测差异对比 |
4.2 卡甘结构法对学困生课堂参与的影响 |
4.2.1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困生课堂参与的后测差异对比 |
4.2.2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困生课堂参与的前后测差异对比 |
4.3 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参与意愿的影响 |
4.3.1 实验班和控制班课堂主动举手人数比的差异对比 |
4.3.2 实验班学生课堂参与意愿变化比较 |
5 分析讨论 |
5.1 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的影响 |
5.1.1 卡甘结构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
5.1.2 卡甘结构法可以显着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 |
5.2 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意愿的影响 |
5.2.1 卡甘结构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愿 |
5.2.2 卡甘结构法可以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意愿 |
6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
6.2.2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合作方法的培训 |
6.2.3 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同时互动 |
6.2.4 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公平参与 |
6.2.5 教师应注重视营造舒适又信任的环境 |
6.3 研究不足 |
6.4 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初探"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UTAUT模型的青少年持续参与体育培训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武汉市青少年的调查[D]. 王晓慧.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2]《中外历史纲要(上)》图片研究[D]. 黄玥.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PBL的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应用研究[D]. 李燕羚.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FIAS的新手型与熟手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行为比较分析[D]. 杨懿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5]澳大利亚研究课程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 宋璐.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8)
- [6]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例[D]. 宋飞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7]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马亚宁.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8]基于多域管理模式的团队协作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D]. 甘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9]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LC)的构建 ——以杭州市某区男教师联盟为例[D]. 周伟杰.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4)
- [10]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D]. 王莹莹.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