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合作完成527名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

抢救合作完成527名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

一、527例危重新生儿院间转运的救护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依云,赵国艳[1](2021)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19年1—9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50例手术室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0月—2020年6月50例手术室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管理,观察组给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转运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转运时间以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引流管滑脱、输液管滑脱、气管插管滑脱、突发病情变化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3/50),低于对照组的22%(11/50)(χ2=6.673,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为(26.57±3.83)min,短于对照组的(41.52±4.04)min(t=12.672,P<0.05);观察组接收科室在提前告知病情、提前告知准备急救设备、交接时告知生命体征、交接时告知病情与用药情况和交接协助安置等的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手术室危重患者转运中,可以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目标科室的满意度,降低转运风险。

吕艳云,宋珍,蔡正菊[2](2021)在《新生儿转运系统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新生儿转运系统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应用新生儿转运系统进行转运的300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所有进行新生儿转运的危重儿家属均签署转运同意书,在转运途中予以患儿相应处理措施,包括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面罩给氧、鼻导管或头罩吸氧、静脉穿刺给药、镇静、抗惊厥、纠正内平衡、扩容、补碱、止血等,并对转运期间的用药以及相关操作记载有详备的转运记录。结果对区域内的各级医院间建立转运网以及转运疾病类型规定,其中早产儿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新生儿代谢酸中毒20例、新生儿呼吸道梗阻30例、新生儿溶血病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8例、惊厥2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5例、新生儿脑膜炎2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2例、新生儿休克25例、新生儿黄疸20例、严重窒息10例、重症肺炎20例。对本院不同年度危重新生儿转运结果进行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未应用新生儿转运系统之前共转运120例,转运成功114例(95.00%),病死6例(5.00%);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应用新生儿系统后共转运180例,转运成功179例(99.44%),病死1例(0.56%);实行新生儿转运系统后的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应用转运系统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转运时结合新生儿转运系统的相关操作要求进行转运,能显着提高对于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从而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宋玉琳[3](2020)在《大连市儿童医院危重儿童院际转运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院际转运是儿童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重要的医疗流程。在国家生育政策放开后,新生儿数量上升,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较集中,危重儿童院际转运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对于危重儿童院际转运的研究在新时代的情势下,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的特殊意义。危重儿童院际转运的发展有利于降低儿童病死率,关系着大连地区百万家庭的生活,进而也影响着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首先,本研究以危重儿童与院际转运等相关概念入手,在准公共产品、医院管理的视角下,通过访谈法及问卷法了解大连市儿童医院危重儿童院际转运发展现状,对参与转运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院际转运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其次,从中发现院际转运管理存在院际转运体制不完善、转运能力与转运需求不匹配、转运医务人员亟需培训及人才引进、转运医务人员身心压力大、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最后,借鉴国内外经验,根据院际转运体系薄弱,管理经费较少、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对院际转运意识不足、转运医务人员保障不足、调度能力不足的原因,对政府、医院及公众分别提出如下建议:健全法规及转运体系、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构建危重儿童转运风险管理预警和救济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实施政策倾斜、关注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精细化管理与媒体宣传;协助建设社会化急救体系、提高共情能力的对策,并提出移动智能化、联运联动化、区域网络化以及双向转运化的发展方向。

潘旗开[4](2020)在《郑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1.调查郑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现况;2.研究郑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对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的认知和态度及所在医院对转运能力的态度及措施;3.分析影响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医疗机构建立区域性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中心护士转运能力考核及资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1.查阅相关文献,自设《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调查问卷》。通过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自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承担过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任务的319名转运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调查问卷;转运护士对重症患者院际转运能力认知和态度问卷;所在医院对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认知和态度问卷;所在医院对影响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所采取措施问卷。2.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通过SPSS17.0进行一般性统计学描述、均数、标准差、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影响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的因素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分析。结果1.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率为36.0%,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率在不同科室及不同护龄存在差别。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者仅有108例(36.0%),不符合数192例(64.0%)。不同科室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率情况有明显区别(?(17)=39.735,(49)<0.001),来自ICU的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符合例数117(78.0%)是来自急诊科的院际转运护士例数36(24.0%)的3.25倍。不同护龄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率情况也有明显差异(?(17)=26.719,(49)<0.001),护龄小于1年的转运护士(2例)达标率最低为6.25%,同时,护龄3年以内的转运护士例数122(40.67%)占总体比接近2/5。护龄3年到5年的转运护士(54例)达标率最高为51.43%。2.转运护士对转运能力的认识度及重要性尚需提升,而所在的医院对转运能力的认识度及重要性较低。转运护士认知态度得分为(19.92±2.103)分,所在医院认知态度得分为(4.90±0.27)分,所在医院管理措施得分为(11.45±1.04)分。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认知和态度方面,有61.0%的转运护士知晓从事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人员需要相应转运能力考核重要;有50.67%转运护士认为由转运能力达标的护士从事重症患者院际转运重要;所在医院对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的态度及所采取的措施方面,有38.33%转运护士认为所在的医疗机构制定了重症患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准入制度;有39.33%转运护士认为所在的医疗机构成立了专职化的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科室”、“文化程度"、“护龄”“职称”、“转运护士自我转运能力认知态度”、“医院对转运护士转运能力重视态度”以及“医院管理措施”是影响转运护士转运能力是否达标的相关因素。其中文化程度、所在医院对转运能力重视态度为保护因素,而医院管理措施(制定转运护士资质准入制度)、医院管理措施(转运护士转运培训)、护龄、职称、科室、自我转运能力认知态度等6个变量为危险因素。结论1.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率低,远未达到相关指南及准则提出的要求。2.所在医疗机构制定重症患者转运护士资质准入制度以及医疗机构定期组织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人员进行转运培训是影响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重要因素。3.有针对性对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提升医疗机构及护士对转运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有效的转运培训是发展的方向。

吴艳华[5](2019)在《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危重新生儿,以2016年4月护理安全管理实施为界,将新生儿分为安全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安全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常规组实施传统转运管理,分析转运结果。结果安全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新生儿病死率低于常规组,家属满意度安全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提高转运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降低病死率,可推广应用。

潘健儿,梁家颖,张丽霞,高文英,张芸涛[6](2019)在《建立江门地区综合主动型新生儿转运网络的探索与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建立区域性的新生儿转运网络对提高本地区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7年我院自基层单位转运的1325例新生儿资料,按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建立前后分两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病种结构变化、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后危重新生儿转运例数增加,转运病种以早产儿为主,转运过程中出现低体温、血糖异常、呼吸改变等的发生率下降,转运新生儿治愈率升高。结论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提高了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诊治水平及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张艳,高翠莲,曹璐燕[7](2018)在《车载转运暖箱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车载转运暖箱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作用,评价新生儿转运救护措施的效果。方法我院NICU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197例。成立转运小组,做好转运前物品及患儿的准备;转运中应用车载转运暖箱为新生儿保暖,加强呼吸道管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各项安全护理及管道护理。转运后妥善交接,为下次转运做好准备。结果 197例危重新生儿均成功转运至我院,转运成功率100%。转运后,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及血糖均优于转运前。结论运用车载转运暖箱转运危重新生儿,维持了患儿体温稳定,提高了新生儿转运成功率。

刘凤琴,赖天为,张小兰[8](2015)在《综合转运评估记录单在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与对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综合转运评估记录单在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基层医院院际综合转运评估记录单,通过对危重新生儿病情的等级评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准备转运物品,加强转运前及转运途中的观察记录,优化院际转运方法,简化对接流程。结果转运前处置时间及转运后安置时间缩短,危重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1或P<0.05)。结论采用综合评估记录,优化对接流程等措施,确保了转运途中患儿的安全。

黄巍,曾巧平[9](2014)在《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的实践及效果评价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肇庆市城区及周边城乡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的方法与措施,并对其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效果评价。方法对我院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321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选取300例自行转运的危重新生儿作为对照,对比两组患儿的预后,并对转运以及转运过程中的急救措施进行分析,以求总结出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最佳方法。结果本组病例转运成功率为100%、转运途中死亡率为0%,患者转至NICU后总治愈率为92.52%、放弃治疗率为4.98%和死亡率为2.49%。结论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降低危重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不但优化医疗资源,而且还提高了转运网络中基层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医疗急救技术,减轻基层医务人员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敖桢桢,林乐欣,王静[10](2013)在《广东省河源市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河源市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探讨适合该市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模式。方法建立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为网络中心,河源市共40家基层医院为成员单位的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通过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对新生儿进行转运。结果 2年来共转运409例危重新生儿,且无1例在途中死亡,转运新生儿死亡率从2011年的5.88%降至2012年的1.47%。转运病人数占同期NICU住院病人的比例及床位使用率逐年增高,治愈351例(治愈率为85.82%),放弃治疗46例(11.25%),死亡人数12例(2.93%)。转运网络中40家基层医院在实施转运工作后,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差异有显着性(χ2=22.14,P<0.01)。结论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可以提高该市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改善危重新生儿远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区域性的NETS是适合该地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

二、527例危重新生儿院间转运的救护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27例危重新生儿院间转运的救护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2)新生儿转运系统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大连市儿童医院危重儿童院际转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关键概念定义及阐释
        1.2.1 危重儿童
        1.2.2 院际转运
        1.2.3 转运半径
        1.2.4 院前急救
        1.2.5 准公共物品理论
        1.2.6 医院管理理论
        1.2.7 闭环理论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院际转运管理现状
    2.1 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
        2.1.1 基础建设以及经费补助
        2.1.2 设备及人力资源配置
    2.2 院际转运管理的制度和流程
        2.2.1 院际转运制度及标准
        2.2.2 院际转运流程
    2.3 院际转运管理情况访谈
        2.3.1 访谈目的与方法
        2.3.2 访谈对象和提纲设计
        2.3.3 访谈情况及成果
    2.4 院际转运管理问卷调查
        2.4.1 调查问卷设计
        2.4.2 预调查及问卷发放
    2.5 大连市儿童医院危重儿童院际转运开展情况及调查分析
        2.5.1 患儿家属院际转运情况调查
        2.5.2 转运医务人员院际转运情况调查
3 大连市儿童医院危重儿童院际转运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基于研究理论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患者家属对转运工作满意度Logistic回归分析
        3.1.2 职工院际转运工作情况单因素分析
    3.2 院际转运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院际转运体制不完善
        3.2.2 转运能力与转运需求不匹配
        3.2.3 转运医务人员缺乏培训及人才资源不足
        3.2.4 转运医务人员身心压力大
        3.2.5 转运安全性不足
    3.3 院际转运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院际转运体系薄弱,管理经费较少
        3.3.2 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对院际转运意识不足
        3.3.3 转运医务人员保障不足
        3.3.4 调度体系不健全
4 优化大连市儿童医院危重儿童院际转运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4.1 政府积极主导
        4.1.1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转运体系
        4.1.2 增加经费投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4.1.3 构建危重儿童转运风险管理预警和救济机制
    4.2 医院全力配合
        4.2.1 加强队伍建设,实施政策倾斜
        4.2.2 医联体建设与信息化调度模式
        4.2.3 关注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4.2.4 精细化管理与媒体宣传
    4.3 公众广泛参与
        4.3.1 形成社会化急救体系
        4.3.2 提高共情能力
    4.4 院际转运发展方向
        4.4.1 移动智能化
        4.4.2 联运联动化
        4.4.3 区域网络化
        4.4.4 双向转运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问提纲
附录 B 危重儿童院际转运调查问卷(患者家属版)
附录 C 危重儿童院际转运调查问卷(转运职工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郑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分级诊疗引起转运需求
        1.1.2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接区域性院际转运工作
        1.1.3 重症患者转运量呈指数增长,重症患者转运已成必然需要
        1.1.4 院际转运
        1.1.5 国内、外重症患者院际转运率情况
        1.1.6 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患者受益分析
        1.1.7 国内、外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1.2 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能力发展状况
        1.2.1 院际转运培训和转运能力
        1.2.2 转运护士能力水平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
    1.3 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要求的国内、外现况
        1.3.1 国内研究现况
        1.3.2 国外研究现况
    1.4 相关概念及定义
        1.4.1 院际转运
        1.4.2 转运护士
        1.4.3 转运能力
        1.4.4 转运能力达标评定条件
        1.4.5 转运能力达标率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对象与方法
    3.1 调查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样本量估算
        3.1.4 抽样方法
    3.2 调查内容
        3.2.1 一般资料
        3.2.2 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调查问卷
        3.2.3 预调查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4 资料收集
        3.4.1 收集资料前期准备工作
        3.4.2 收集资料的方法
    3.5 伦理原则
    3.6 质量控制
    3.7 统计学方法
    3.8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院际转运护士基本情况
    4.2 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情况
        4.2.1 基本情况
        4.2.2 科室对转运能力达标的影响
        4.2.3 护龄对转运能力达标的影响
        4.2.4 医院专职转运护士情况
    4.3 重症患者院际转运能力的认知和态度
        4.3.1 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认知和态度各部分总分
        4.3.2 院际转运护士对其转运能力的认知和态度
    4.4 所在医院对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的态度及所采取的措施
        4.4.1 所在医院对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的认知及态度
        4.4.2 所在医院对影响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4.5 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影响因素分析
        4.5.1 院际转运护士一般资料对其转运能力达标影响的单因素检验分析
        4.5.2 转运护士认知态度对其转运能力达标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5.3 医院重视程度对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5.4 医院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对转运护士转运能力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5.5 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的多因素分析
5 讨论
    5.1 院际转运护士基本情况分析
    5.2 郑州市三甲医院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现状
        5.2.1 基本情况
        5.2.2 科室情况
        5.2.3 护龄情况
    5.3 院际转运护士对其转运能力的认知和态度
        5.3.1 转运护士对其转运能力的认知和态度
    5.4 所在医院对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的态度及所采取的措施
        5.4.1 所在医院对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的认知及态度
        5.4.2 所在医院对影响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5.5 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达标的影响因素
        5.5.1 转运护士一般资料对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的影响
        5.5.2 院际转运护士认知态度对其转运能力达标的影响
        5.5.3 所在医院重视态度及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对其转运能力达标的影响
    5.6 本研究的创新点、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5.6.1 本研究的创新点
        5.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5.6.3 本研究的研究展望
6 研究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A 重症患者院际转运调查知情同意书
    附表B 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致谢

(5)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情况
    2.2 患儿家属满意度
3 讨论

(6)建立江门地区综合主动型新生儿转运网络的探索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转运标准
    1.3 转运设备
    1.4 转运队伍
    1.5 转运程序及抢救措施
    1.6 方法
2 结果
    2.1 转运病种分布与危重病例
    2.2 转运前及转运中的支持治疗 (见表1)
    2.3 转运效果
    2.4 治疗转归
3 讨论

(7)车载转运暖箱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转运前护理
        1.2.1. 1 成立转运小组
        1.2.1. 2 物品准备
        1.2.1. 3 患儿准备
        1.2.2 转运中护理
        1.2.2. 1 车载转运暖箱保暖
        1.2.2. 2 加强呼吸道管理
        1.2.2. 3 保证有效的静脉通道
        1.2.2. 4 病情观察
        1.2.2. 5 安全护理
        1.2.3 转运后护理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转运结局
    2.2 转运前后患儿生命体征的比较
    2.3 转运前后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及血糖的比较
3 讨论

(8)综合转运评估记录单在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与对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
2 方法
    2. 1 对照组
    2. 2 观察组
        2.2.1设计转运评估单
        2.2.2培训使用转运评估单
        2.2.3转运评估单的应用
    2.3效果评价
    2.4统计学方法
3结果
4讨论
    4. 1 应用综合转运评估记录单可缩短转运前处置时间及转运后安置时间
4 讨论
    4. 1 应用综合转运护理评估单提高了危重新生儿家属满意度
    4. 2 应用综合转运护理评估单减少了危重新生儿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
5 小结

(9)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的实践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新生儿常见急症的院前急救及转运指征
    1.3 转运方法
        1.3.1 人员构成
        1.3.2 转运设备
        1.3.3 转运网络
        1.3.4 转运流程
    1.4 转运过程救护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主要疾病构成及转归
    2.2 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日龄与转归
    2.3 2010~2012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新生儿情况
    2.4 远期效果评价
3 讨论
    3.1 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的主要优势
    3.2 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工作总结与思考
    3.3 院前急救与转运成功的关键

(10)广东省河源市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转运新生儿情况
    2.2 转运后NICU床位使用率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2.3 转运网络成员单位新生儿死亡率情况
3 讨论

四、527例危重新生儿院间转运的救护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 张依云,赵国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19)
  • [2]新生儿转运系统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J]. 吕艳云,宋珍,蔡正菊. 当代医学, 2021(12)
  • [3]大连市儿童医院危重儿童院际转运管理研究[D]. 宋玉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4]郑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护士转运能力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潘旗开. 郑州大学, 2020(02)
  • [5]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效果观察[J]. 吴艳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04)
  • [6]建立江门地区综合主动型新生儿转运网络的探索与体会[J]. 潘健儿,梁家颖,张丽霞,高文英,张芸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03)
  • [7]车载转运暖箱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 张艳,高翠莲,曹璐燕. 中国临床护理, 2018(03)
  • [8]综合转运评估记录单在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与对接中的应用[J]. 刘凤琴,赖天为,张小兰. 护理管理杂志, 2015(10)
  • [9]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的实践及效果评价的研究[J]. 黄巍,曾巧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4(36)
  • [10]广东省河源市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 敖桢桢,林乐欣,王静. 安徽医药, 2013(07)

标签:;  ;  ;  

抢救合作完成527名危重新生儿院际转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