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目标穿透动态参数记录仪

硬目标穿透动态参数记录仪

一、硬目标侵彻动态参数记录仪(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雨[1](2021)在《基于故障树分析的弹载测试仪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化武器的发展对弹载电子装备组成部分,如制导单元、控制单元、参数获取单元等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弹载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关系着武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弹载电子系统的关键组成单元从元件级来看,是由分立元件、集成单元和相应的连接固定组件组成。每一个电子单元元件的选型、焊接以及板级连接共同决定着弹载测试仪的板级可靠性。目前,国内外本领域学者在研究板级可靠性上,从环境温度、环境静态应力、环境动态应力、自然老化、电磁干扰等方面做了诸多试验,可靠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军工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因此通过一定科学的方法、理论分析、模拟实验、实弹实验对弹载测试仪电路进行分类可靠性研究,有助于找到薄弱环节,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对建立系统的弹载测试仪可靠性理论和掌握快速的失效修复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所做的具体研究如下:(1)弹载测试仪的元件级失效机理研究。先归纳了采用无损分析和破坏分析方法进行失效诊断的措施,给出了基本概念的定义;然后把弹载测试仪电路按照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的不同进行划分为LCR贴片元件、半导体集成电路、MEMS、焊点、PCB五个部分,根据失效现象进行失效机理的系统性研究,剖析组件结构、装联方式与系统失效的关系,完善失效准则判定体系。(2)弹载测试仪的可靠性强化实验。借助高低温箱、冲击台、马歇特锤、强磁电机等实验设备模拟高低温、冲击振动、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重点采用机械应力强化试验对可靠性进行考核,对研制的弹载测试仪电路部分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和步进实验,找到了环境应力对本系统元件级的可靠性影响因素和系统的薄弱环节,建立了各环境应力和弹载测试仪元件级失效模式之间的关系。(3)弹载测试仪的FTA系统建立。采用下行法寻找导致顶层事件(板级失效)的各基本事件,并根据先验理论和统计规律确定各基本事件的概率分布,并对可靠性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依次确定了故障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各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各基本事件的关键重要度。通过从板级系统上建立失效分析逻辑,并对各部分基本失效事件重要度进行评估,可以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防护。最后,以在侵彻硬目标的过程中失效的弹载记录仪为校验平台,利用本文研究的可靠性模型,较为快速的定位故障,进行修复,读取到了侵彻阶段未失效前的数据,验证了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弹载测试仪可靠性模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根据系统实验设计的不足,提出了综合可靠性测试的要求,来解决当前单一环境测试的缺陷。

李彦超[2](2021)在《高g值冲击下装药弹体动力学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战斗部侵彻速度和侵彻深度的不断增加,其内部装药会承受高过载、高应变率的极端环境。本文以炮射战斗部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不同方面对装药弹体在高g值冲击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装药弹体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并结合Forrestal侵彻公式进行弹体侵彻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装药弹体在特定的外界激励频率下会出现轴向振动振型,在测试过程中应尽量避开相应的频率;另外,在Forrestal侵彻公式的基础上验证了本文所采用建模方法和材料模型的合理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两种装药结构弹体以不同高度跌落冲击混凝土地面的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弹体过载情况和装药应力分布,并对混凝土地面的开坑状况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装药结构的弹体跌落冲击过载基本相同;在跌落冲击时,装药不断振荡,药柱头部受压,尾部受拉,中部会反复受到拉压作用;此外,实弹跌落开坑状况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进一步证明了数值仿真的合理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装药弹体侵彻四层混凝土靶板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弹体内部装药所受应力的变化规律和装药与弹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装药弹体在侵彻多层靶板时,装药会受到多次冲击作用,头部主要受到压缩作用,尾部会受到反复的拉伸和压缩与弹体后盖发生碰撞;在侵彻过程中,装药和弹体后盖之间会产生底隙,并随着侵彻的层数规律的变化,最终侵彻完成后,装药会发生塑性变形,无法恢复变形,弹体内部的底隙会一直存在。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装药弹体跌落和侵彻多层靶板的动态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验测试和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为后续开展装药弹体的测试和设计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张美云,石庚辰,刘强,张力,邱强强[3](2020)在《侵彻硬目标引信侵彻信号获取与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侵彻多层硬目标弹药引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纳了侵彻引信穿层信号产生混叠现象的原因,介绍了国内为解决穿层信号混叠采取的信息获取技术的最近发展,提出了解决信号混叠问题的研究思路和建议。

何博[4](2020)在《深埋环境下侵彻数据无线传输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战场下,重要军事设施和高价值装备都进行地下深埋或增强防护结构以提高生存能力,以至于常规杀伤爆破弹药难以进行有效的打击。为了毁伤这些重要的战场对象,要求弹药具有相当的侵彻能力。但侵彻弹药的研制进程中,暴露出一个问题在于试验中侵彻数据难以回收,特别是常规侵彻弹药,弹径小、内部空间有限、在试验过程中飞行距离短、时间短,通常采用的软/硬回收法,人工寻弹低效且不可靠。无线传输回收法具有数据回收简单方便、实时性好、成本低、无需额外安装其他设备和回收弹体等优点,但受限于两点:其一是高频波在侵彻媒质中传输衰减较强,其二是中低频波天线尺寸较大导致无法在常规弹药上安置。针对此问题,本文将对深埋环境下侵彻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深埋环境下电磁波传播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推导基础,推导出了所需要的波动方程、传播特性方程、最大传播距离方程与反射、透射的方向、能量方程。其次,以均匀平面波在均匀有损媒介中传播为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有损媒介中的衰减情况、环境电导率对电磁波传播衰减的影响和电、磁场分量在深埋环境下的传播特性曲线。并根据传输方程,提出了提高发射模块输出功率、辐射相对较低频率的电磁波、设计合适弹载天线、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相结合4项优化方案以增加传播距离。同时进行实地深埋试验对比了433MHz和2.4GHz电磁波的穿透能力,结合数值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明确了使用较低频率电磁波的必要性。第三,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线设计流程思路,即先根据特殊条件确定天线的类型和物理尺寸,再进行小型化处理(即降频)。本文选用能与弹体内部良好共形的圆形微带天线,天线最大直径仅为65mm(介质衬底和地板直径),可置于常规弹药105mm弹的75mm弹腔内,然后通过在圆形微带天线的介质衬底中填充磁负超构材料,对天线进行“降频处理”。利用全波电磁仿真软件CST中MWS对所设计天线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在低频432MHz处能够辐射电磁波,此时贴片半径(12.5mm)的电尺寸仅约为λo/40,且天线在本身谐振频率2.3GHz也能够正常辐射电磁波。说明了所设计的天线能够在尺寸满足的前提下,不仅能够辐射432MHz电磁波,还实现了双频段工作。最后,将天线与金属弹腔进行配合仿真试验,得到了不同放置位置的情况下,天线远场辐射性能的变化情况。

刘奇峰[5](2020)在《钻地弹装药应力测试与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钻地武器向着高速、深侵彻方向的发展,弹内装药的安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炸药的合理应用,而装药内部应力是评估炸药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判据。在高过载恶劣环境条件下,准确实时地测出装药内不同部位的应力变化,是武器研制单位关心的主要问题。本课题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设计了一套药内应力动态参数采集系统,来评估钻地弹侵彻多层靶板过程中战斗部装药安全性。文中首先分析了PVDF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方法,完成了电路各单元模块的设计,然后介绍了测试电路和PVDF的标定原理以及对PVDF的灵敏度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最后通过ANSYS软件模拟了钻地弹侵彻多层靶板过程中药柱的不同部位应力变化规律和幅值变化情况,并借助落锤试验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为今后钻地弹药内应力测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韦旭[6](2020)在《弹载高速记录仪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弹载存储测试是获取弹丸在发射、飞行或撞击硬物过程中工作状态及工况信息的重要手段,弹载记录仪是获取火炮发射过程中动态参数的重要工具。根据高过载环境下测试的特点,以及测量弹底压力与弹丸加速度双路信号的要求,开展了弹载高速记录仪的关键技术研究。首先,对高过载条件下的高速数据采集及存储技术进行研究,阐述了弹载记录仪的存储需求及特点,基于MCU+Nand Flash架构利用片内交叉并行编程方法实现了高速存储。对弹载高速记录仪的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关键技术问题,并对弹载记录仪进行了软硬件设计,选用了压电型压力传感器及ICP加速度传感器并为其设计了相应的调理电路。基于STM32设计主控电路,基于小封装ADC芯片ADS8634设计了模数转换电路,基于C语言编写了系统的下位机软件,基于Lab View设计了系统上位机软件。其次,根据基于失效物理的可靠性理论,总结了失效物理的可靠性仿真流程及方法,并使用基于失效物理的可靠性评估软件Ansys Sherlock对所设计的电路板进行了可靠性设计。对设计的电路板进行有限元建模,施加适当约束及载荷后,对其进行可靠性预计。通过其结果报告可以快速得到电路板完整寿命曲线及电路设计,最后再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可靠性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最后,本文对弹载记录仪的加固防护壳体进行设计,并对其进行试验技术研究。借助Abaqus平台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的方式研究了弹载记录仪在火炮发射环境下的系统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在膛内或撞击硬物时,所产生过载不会对内部测试电路产生损伤。同时本文还展开了对数字存储模块的存储速度测试;对压力测试模块进行了校准;对弹载记录仪进行了冲击试验,结果均表明测试系统能满足设计需要。

袁超杰[7](2019)在《强瞬态信号识别与数据压缩存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强瞬态信号是相对于平稳信号的一种非均匀分布信号,其产生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能量释放、高频震动以及高背景噪声,同时引发物体动量、姿态的一系列变化。非均匀、非平稳、瞬时变是强瞬态信号最显着的特征,在石油勘测、矿山开采、汽车安全碰撞测试、武器研制、机械故障诊断等领域都有对强瞬态信号的测量需求,同时,强瞬态信号发生前后过程压力、温度、物体线运动状态、角运动状态变化也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测量参数。在包括强瞬态在内的多参数、多模态复合信号的存储测试系统中,由于缺乏对强瞬态信号的实时识别,全过程高密度采样记录了大量低价值数据;另一方面,采样频率和测量参数的增加也加重了存储测试系统数据存储的压力。对多参数、高密度的复合信号进行优化存储既是迫切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该领域必然的发展过程。与其他应用相比,有限物理空间约束和存储容量约束的弹载存储系统具有更大的数据存储难度,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弹载存储测试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研究:1.为了完成对弹载飞行试验强瞬态信号的实时精确识别,首先对强瞬态信号进行了全面的时频域特征分析,通过时域特征参数计算、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获取了强瞬态信号的多域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强瞬态信号多域特征的联合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实现对强瞬态信号的实时准确感知,从而解决强瞬态信号识别问题。2.针对强瞬态信号长时平稳、瞬时突变的特点,首先分析了现有通用数据压缩方法的不足,将有损压缩的高压缩比和无损压缩的无失真优点相结合,提出一种弹载数据动态自适应压缩方法,对测试数据达到全局50.48的压缩比,其中强瞬态信号得以完整保留,非瞬态信号最大还原误差不超过0.72%FS。3.针对弹载环境有限存储容量约束条件下多参数复合信号的高密度、大数据量存储难题,通过对复合信号多模态、多参数特征的分析,提出一种多通道高密度数据流的动态变速率优化存储方法,实现了高密度复合数据的高效存储。4.通过仿真试验对所研究方法进行检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研制工程样机,设计了系统的软硬件架构,在硬件平台实现识别与压缩存储算法,通过飞行试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张冬梅[8](2016)在《高速侵彻过程中弹引系统的极端过载及冲击传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侵彻弹药的发展,弹引系统结构的设计面临严峻的极端冲击过载环境的挑战。通常认为弹体受到的冲击环境就是引信体的冲击环境,但实际上,由于弹引连接处的冲击传递以及引信体复杂的结构,导致引信体受到的过载环境要比弹体的过载环境复杂得多。正是这个原因,侵彻过程中过载测试信号的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既包含了目标作用在弹体上的刚体过载(由牛顿定律确定与系统结构无关的过载)也包含了弹引系统各结构的振动及各部件间的碰撞响应。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弹引系统侵彻混凝土目标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建模、试验测试、数值仿真计算以及信号时频分析等手段,对高速侵彻过程中弹引结构受到的极端过载及引信体与弹体间典型螺纹连接结构冲击传递的弹性和碰撞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改进模糊模型的侵彻过载在线实时识别方法。为了获得高速侵彻混凝土目标过程中弹体受到的极端过载,建立了改进模糊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描述整个侵彻过程并可以实时识别侵彻过载的理论计算方法;另外,为了实现在线计算,提出了着靶速度在线计算方法,给出了模型参数在线识别和修正方法,并通过已有的试验数据对提出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弹体侵彻混凝土目标的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仿真分析,将理论计算与试验测试及仿真分析进行比较,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基于改进模糊模型的侵彻过载在线识别方法的可靠性。(2)为了实现极端过载测试信号的快速实时处理,提出了一种实时分段小波滤波方法。针对该方法中的小波分解层数和分段长度的选择,首先确定了滤波截止频率,并根据该频率给出了小波分解层数的选取方法;然后,通过对比不同段长的分段小波滤波结果,给出了分段长度的选择方法,并通过过载测试数据对这些方法进行了验证。(3)考虑到螺纹轴向载荷分布的不均匀性,首次提出了弹引螺纹连接结构间冲击传递的弹性模型。为了分析弹引连接结构的冲击传递过程,针对弹体与引信体典型的螺纹连接结构,在充分考虑了螺纹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特性的条件下,提出了螺纹连接结构的弹性模型,并给出了一种计算螺纹轴向载荷分布、螺纹连接结构刚度以及螺纹连接结构固有频率的新方法。同时,进行了螺纹连接结构拉伸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发现螺纹连接结构的刚度明显低于材料本身的刚度,这说明通常分析中将螺纹连接结构视为固连结构是不合理的。另外,通过对不同材料和尺寸的螺纹连接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杨氏模量、螺距、螺纹旋合长度等对螺纹上的载荷分布和螺纹连接结构刚度影响的规律。在侵彻过载测试信号的时频分析结果中明显地存在与螺纹连接结构的固有频率一致的振动信号,并且该频率成分的信号幅值很高,对过载信号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也验证了弹性模型的正确性。(4)在螺纹连接结构间冲击传递的弹性模型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弹引螺纹连接结构间冲击传递的碰撞模型。针对侵彻过程中的弹引连接结构,提出了弹引螺纹连接结构间冲击传递的碰撞模型,并推导出了螺纹碰撞力和碰撞时间表达式。通过对由螺纹连接的弹引系统侵彻混凝土目标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得到了冲击载荷作用下螺纹上的应力传递规律以及与静载荷作用下螺纹轴向载荷分布的区别。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碰撞速度、螺距和长径比情况下螺纹碰撞力,给出了弹体与引信体连接螺纹尺寸的选择方法。最后通过侵彻过载测试数据对碰撞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螺纹碰撞产生的碰撞信号频率明显高于螺纹弹性产生的振动信号的频率,并且振动信号和碰撞信号的幅值都很大。这些结果证实了由于弹引连接处的冲击传递,通过螺纹连接在弹体上的引信体的冲击环境要比弹体本身的冲击环境复杂得多。本文获得的研究成果不但可以为深入认识高速硬目标侵彻过程中弹引结构的极端过载环境以及弹引结构间的冲击传递特性提供数据和方法参考,同时也可以为硬目标侵彻弹引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提供技术信息。

王瑞波[9](2016)在《火箭弹侵彻引信设计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某火箭弹侵彻引信为研究背景,研究了侵彻引信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性。根据某火箭弹侵彻引信的功能要求和飞行特性,分析了侵彻火箭弹的弹道环境以及火箭弹侵彻目标的过载情况,确定了侵彻火箭弹的最佳起爆时序,提出了火箭弹侵彻引信的主要战术指标。根据火箭弹侵彻引信的指标要求,对引信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引信设计的总体方案,并根据本课题设计引信所要完成的作用,对引信的缓冲机构、安全系统、物理电源、延时起爆装置、自适应起爆机构和传爆序列等部分进行了设计分析,在全面考虑引信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使用性的基础上,给出了引信各部分初步的设计方案,并画出其基本结构草图,并分析了作用过程。根据火箭弹侵彻引信的总体设计方案,对引信关键机构进行了分析计算。首先,对惯性机构进行了设计分析,得出敏感簧的参数并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了钟表机构的传冲角、力矩、转动惯量、走动时间,推导出引信的解保距离。随后,对离心机构进行设计计算,校核了离心板簧的强度。其次,分析设计了自适应起爆机构,提出了自适应起爆机构延期时间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引信的自调延期时间和固定延期时间,分析了自适应起爆机构的引战配合效率。其次,设计了延时起爆装置,并分析了万向惯性开关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典型侵彻过载时的万向惯性开关瞬发度。其次,设计了物理电源,并校核了物理电源中推力簧的强度。最后分析计算了与侵彻过载相关零件的强度。在设计分析了火箭弹侵彻引信的结构和作用原理后,加工了火箭弹侵彻引信的原理样机并针对各个部件及引信进行了试验验证,各项试验结果表明,引信能够可靠抗侵彻过载的冲击,并能适时可靠作用,表明引信设计合理可行。本文的设计结果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的类似设计和分析。

周小淞[10](2016)在《碰目标瞬时侵彻引信快速反应技术》文中提出最大程度的摧毁敌方隐藏的、加固的战略设施目标是现代化侵彻武器发展的必然目标,在侵彻弹药的关键技术中,加强研制阶段的测试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弹药的侵彻环境是一种高速、高过载、高压、高温和碎石泥土碎屑等共存的复杂环境,甚至还有目标物的遮蔽和阻隔,因此装有实验数据的存储装置如果随进侵彻体内,将会承受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无法正常使用。本文提出了利用侵彻引信快速反应技术在弹体碰目标之前将数据存储装置释放出来,从而减轻了数据存储装置受到的损害,为侵彻弹药的设计、研发、测试以及毁伤评估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本文在分析了多种近感探测原理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电容探测作为侵彻引信快速反应的技术方案。将原有的电容近炸引信的点火电路应用到拔销电路中,在弹体碰目标前提供释放信号,储能电容对电拔销放电,电拔销开始工作,解除对弹出装置的约束,利用预压弹簧做功,释放数据存储装置。根据总体方案,开展了电容探测的探测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以及启动电路等电路的设计,进行了振荡电路的仿真,得出了不同电容比值对振荡电路的具体影响。开展了弹出装置各个零部件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对机械结构的力学仿真分析,校核相关零部件的强度,验证了机械结构的可行性。

二、硬目标侵彻动态参数记录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硬目标侵彻动态参数记录仪(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故障树分析的弹载测试仪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板级可靠性研究状况
        1.2.1 板级可靠性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2.2 板级可靠性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
2.弹载测试仪的板级失效机理研究
    2.1 板级可靠性研究基础
        2.1.1 可靠性强化试验
        2.1.2 可靠性理论分析
    2.2 板级组件的失效现象与机理
        2.2.1 PCB的失效分析
        2.2.2 LCR的失效分析
        2.2.3 集成电路的失效分析
        2.2.4 微机电器件的失效分析
        2.2.5 焊点的失效分析
    2.3 失效检测手段与失效模式
3.弹载测试仪的板级可靠性试验和分析
    3.1 机械应力对可靠性影响
        3.1.1 机械应力理论
        3.1.2 机械应力试验
    3.2 温度应力对可靠性的影响
        3.2.1 温度应力理论
        3.2.2 温度应力试验
    3.3 电磁应力对可靠性的影响
        3.3.1 电磁应力理论
        3.3.2 电磁应力试验
4.弹载测试仪的FTA逻辑分析系统的建立
    4.1 FTA简介
    4.2 FTA建立
        4.2.1 常用符号
        4.2.2 故障树绘制
    4.3 FTA定性分析
    4.4 FTA定量分析
    4.5 失效案例分析
5.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高g值冲击下装药弹体动力学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战斗部侵彻研究进展
        1.2.2 战斗部跌落冲击研究进展
        1.2.3 侵彻过程中装药动态力学响应规律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装药弹体的动力学状态分析
    2.1 仿真建模的基本原则和条件设置
        2.1.1 建模原则
        2.1.2 接触算法选择
    2.2 材料模型
        2.2.1 弹体材料模型
        2.2.2 装药材料模型
        2.2.3 混凝土靶板材料模型
    2.3 装药弹体模态分析
        2.3.1 数值方法的模态分析
        2.3.2 内部不含装药的弹体模态实验
    2.4 侵彻模型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装药弹体跌落的动力学响应
    3.1 跌落仿真计算模型
        3.1.1 结构模型
        3.1.2 数值仿真模型
    3.2 实验验证
        3.2.1 实验设计
        3.2.2 混凝土靶开坑状况
    3.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3.1 装药弹体过载状况分析
        3.3.2 装药受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装药弹体侵彻多层靶板的动力学响应
    4.1 侵彻多层靶板仿真计算模型
        4.1.1 建立有限元模型
        4.1.2 网格密度对弹体穿透每层靶板余速的影响
    4.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2.1 装药弹体侵彻靶板过程分析
        4.2.2 装药弹体的过载状况分析
        4.2.3 装药受力分析
    4.3 装药与弹体后盖底隙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本文的不足以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侵彻硬目标引信侵彻信号获取与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侵彻多层硬目标弹药引信穿层识别技术
2 穿层信号产生混叠现象的原因
    2.1 弹体振动
    2.2 弹引连接方式
    2.3 传感器的安装
3 穿层信号处理及存在问题
4 穿层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
5 结论
    (1) 弹引结合(含传感器)冲击响应的研究方面
    (2) 新原理、新结构穿层传感器的研究方面

(4)深埋环境下侵彻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侵彻弹药及数据采集的研究现状
        1.2.1 侵彻弹药的发展
        1.2.2 国外侵彻数据采集技术
        1.2.3 国内侵彻数据采集技术
        1.2.4 各侵彻数据采集方法对比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深埋环境下电磁波传播特性
    2.1 深埋数据无线传输过程
    2.2 建立电磁波传播数学模型
        2.2.1 波动方程
        2.2.2 传播特性方程
        2.2.3 最大传播距离方程
    2.3 反射与透射
        2.3.1 反射与透射方向
        2.3.2 反射与透射系数
    2.4 本章小结
3.传播特性数值仿真与深埋传播试验
    3.1 数值仿真分析
    3.2 优化方案
    3.3 深埋传播试验
        3.3.1 无线收发模块
        3.3.2 实地深埋试验
    3.4 本章小结
4.天线设计
    4.1 天线的选择
    4.2 初始天线尺寸结构
    4.3 天线小型化设计
        4.3.1 小型化方法
        4.3.2 填充理想磁负材料
        4.3.3 磁负材料的设计
        4.3.4 填充超构材料单元
    4.4 本章小结
5.天线与弹腔环境配合系统仿真试验
    5.1 仿真试验模型
    5.2 天线与金属隔板间距对天线远场的影响
    5.3 不同放置深度对天线远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钻地弹装药应力测试与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炸药应力的测试现状
    1.3 炸药装药侵彻安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应力测试理论
    2.1 应变测量法
    2.2 压电测量法
        2.2.1 PVDF的工作原理
        2.2.2 PVDF的测量方法
    2.3 加速度测量法
        2.3.1 压阻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3.2 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2.4 力测量法
        2.4.1 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4.2 力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弹内装药在高过载环境中的动力学状态分析
    3.1 内置装药弹体的模态分析
        3.1.1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
        3.1.2 模态分析数值模拟
    3.2 弹内装药应力的动力学仿真
        3.2.1 仿真参数设置
        3.2.2 仿真模型建立
        3.2.3 仿真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应力测试系统设计与标定
    4.1 总体方案设计
    4.2 功能模块设计
        4.2.1 力传感器模块设计
        4.2.2 加速度电路模块设计
        4.2.3 PVDF电路模块设计
    4.3 测试系统标定
        4.3.1 加速度传感器测试模块标定
        4.3.2 应力测试电路模块的标定
    4.4 PVDF标定实验
        4.4.1 分离式Hopkinson杆标定
        4.4.2 落锤标定
    4.5 本章小结
5 测试试验与数据处理
    5.1 内置装药的弹体模态试验
        5.1.1 模态分析的意义
        5.1.2 试验系统构建
        5.1.3 模态试验过程
        5.1.4 实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5.2 落锤模拟实验
        5.2.1 不同高度下的应力测试
        5.2.2 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5.2.3 测试结果误差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本文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弹载高速记录仪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弹载记录仪的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弹载记录仪国外研究现状
        1.2.2 弹载记录仪国内研究现状
        1.2.3 基于失效物理的可靠性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2 高过载条件下的高速数据采集及存储技术
    2.1 设计要求分析
        2.1.1 主要性能指标
        2.1.2 总体设计方案
        2.1.3 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2.2 MCU+Nand Flash的高速存储技术研究
        2.2.1 弹载记录仪存储需求及特点分析
        2.2.2 高速存储物理基础
        2.2.3 片内并行编程
        2.2.4 片内交叉编程
        2.2.5 片内交叉并行编程
    2.3 高速采集存储的硬件电路实现
        2.3.1 传感器选型
        2.3.2 模拟电路设计
        2.3.3 数字电路设计
    2.4 高速采集存储的下位机软件实现
        2.4.1 A/D采集
        2.4.2 高速存储逻辑
        2.4.3 全速USB通信
        2.4.4 通信协议
    2.5 弹载高速记录仪上位机软件实现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失效物理的电路板可靠性技术研究
    3.1 可靠性物理关键技术分析
    3.2 基于失效物理的电路板可靠性仿真流程及方法
    3.3 基于Sherlock的失效物理可靠性分析
        3.3.1 信息注入及应力载荷设置
        3.3.2 有限元建模
        3.3.3 机械冲击分析
        3.3.4 基于历史数据的失效分析
        3.3.5 焊点疲劳分析
        3.3.6 导电阳极丝分析(CAF)
    3.4 本章小结
4 发射状态下弹载记录仪防护结构设计及试验技术研究
    4.1 加固防护设计及动力学分析研究
    4.2 弹载记录仪壳体防护结构设计
    4.3 试验技术研究
        4.3.1 试验弹总体参数设计
        4.3.2 试验弹各部分功能详细说明
        4.3.3 螺纹连接强度校核
    4.4 发射状态下弹载记录仪动力学响应分析
        4.4.1 火炮发射系统有限元建模
        4.4.2 弹丸膛内运动时期电路板动力学响应分析
        4.4.3 弹丸回收时期电路板动力学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弹载高速记录仪性能验证
    5.1 存储速度测试
    5.2 压力测试系统校准
    5.3 冲击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强瞬态信号识别与数据压缩存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强瞬态信号的分析与识别方法研究
    2.1 时域特征分析
        2.1.1 差分值特征
        2.1.2 样本均值特征
        2.1.3 均方误差特征
        2.1.4 均方根差值特征
        2.1.5 峭度特征
        2.1.6 峰值因子
    2.2 频域特征分析
        2.2.1 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2.2.2 频谱分析
    2.3 时频域特征分析
        2.3.1 STFT分析
        2.3.2 小波变换
    2.4 多域联合特征识别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强瞬态信号数据压缩方法研究
    3.1 数据压缩原理
    3.2 数据特点
    3.3 有损压缩算法研究
        3.3.1 旋转门压缩算法
        3.3.2 有损压缩数据重建算法
    3.4 无损压缩算法研究
        3.4.1 哈夫曼编码
        3.4.2 LZO压缩算法
        3.4.3 LZW压缩算法
        3.4.4 LZSS压缩算法
    3.5 算法验证
        3.5.1 平稳数据的有损压缩与重建
        3.5.2 无损数据压缩与还原
        3.5.3 动态自适应压缩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参数多模态复合信号优化存储方法研究
    4.1 复合信号多模态特征
    4.2 复合信号多参数特征
        4.2.1 加速度参数全过程变化特点分析
        4.2.2 角速度参数全过程变化特点分析
        4.2.3 温度参数全过程变化特点分析
    4.3 多数据流动态变速率存储方法
        4.3.1 过载加速度变速率策略
        4.3.2 飞行加速度变速率策略
        4.3.3 角速度参量变速率策略
        4.3.4 温度参量变速率策略
    4.4 优化存储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验证
    5.1 系统硬件架构
    5.2 系统工作流程
    5.3 试验验证
        5.3.1 地面模拟试验
        5.3.2 搭载飞行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高速侵彻过程中弹引系统的极端过载及冲击传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硬目标侵彻的动态特性研究进展
        1.2.2 硬目标侵彻引信的研究进展
        1.2.3 本文的目的、手段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弹引系统高速侵彻混凝土目标的极端过载
    2.1 引言
    2.2 弹体高速侵彻的过载模型及在线实时识别
        2.2.1 改进的模糊侵彻模型
        2.2.2 基于模型的过载实时识别
        2.2.3 着靶速度实时识别
        2.2.4 参数识别及在线修正
        2.2.5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2.3 弹引系统侵彻混凝土试验研究
        2.3.1 试验方案
        2.3.2 试验结果
    2.4 弹引系统侵彻混凝土有限元仿真
        2.4.1 仿真模型
        2.4.2 仿真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极端过载信号快速实时处理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分段小波滤波原理
    3.3 侵彻过载测试信号实时小波滤波
        3.3.1 滤波截止频率
        3.3.2 小波及分解层数选择
        3.3.3 分段长度选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弹引螺纹连接结构间冲击传递的弹性模型
    4.1 螺纹连接结构的弹性模型
        4.1.1 数理模型
        4.1.2 螺纹牙的变形
        4.1.3 螺纹轴向载荷分布
        4.1.4 螺纹连接结构刚度
    4.2 螺纹连接结构仿真分析
        4.2.1 螺纹连接结构拉伸有限元仿真
        4.2.2 仿真结果
    4.3 螺纹连接结构弹性试验研究
        4.3.1 螺纹连接结构拉伸试验
        4.3.2 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4.3.3 弹引螺纹连接结构固有频率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侵彻过程中弹引螺纹连接结构间冲击传递的碰撞模型
    5.1 螺纹连接结构碰撞模型
        5.1.1 螺纹碰撞
        5.1.2 碰撞时间
        5.1.3 碰撞力
    5.2 弹引螺纹连接结构侵彻混凝土过程中冲击传递和碰撞有限元仿真
        5.2.1 弹引螺纹连接结构侵彻混凝土建模
        5.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3 计算结果及试验验证
        5.3.1 计算结果分析
        5.3.2 试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与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9)火箭弹侵彻引信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侵彻引信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2 侵彻火箭弹弹道环境分析
    2.1 侵彻火箭弹弹道参数
    2.2 火箭弹侵彻过载分析
        2.2.1 混凝土目标侵彻过载分析
        2.2.2 装甲钢靶板目标过载分析
        2.2.3 实际弹道上的引战配合效率
    2.3 火箭弹侵彻引信技术要求
    2.4 本章小结
3 火箭弹侵彻引信方案设计及研究
    3.1 火箭弹侵彻引信作用原理及组成
        3.1.1 引信组成
        3.1.2 引信作用原理
    3.2 引信方案设计
        3.2.1 抗过载缓冲设计
        3.2.2 冗余设计
        3.2.3 安全系统设计
        3.2.4 物理电源
        3.2.5 延时起爆装置
        3.2.6 自适应起爆机构
        3.2.7 传爆序列
    3.3 本章小结
4 设计计算及分析
    4.1 惯性机构设计计算
        4.1.1 敏感簧设计及强度校核
        4.1.2 钟表机构走动时间计算
        4.1.3 解保距离计算与分析
    4.2 离心机构的设计计算
        4.2.1 离心板扭簧设计及强度校核
    4.3 自适应起爆机构计算
        4.3.1 自适应起爆机构延期时间计算
        4.3.2 自适应起爆机构的引战配合效果分析
        4.3.3 击针起爆可靠性计算
    4.4 延时起爆装置计算
        4.4.1 万向惯性开关计算
        4.4.2 延时起爆装置的引战配合效果分析
    4.5 物理电源计算
        4.5.1 推力簧设计及强度校核
    4.6 强度、刚度计算
        4.6.1 校核本体台阶剪切强度
        4.6.2 校核引信体连接螺纹强度
    4.7 本章小结
5 火箭弹侵彻引信试验验证
    5.1 部件验证实验
        5.1.1 安全系统的验证试验
        5.1.2 物理电源的验证试验
        5.1.3 自适应起爆机构的验证试验
        5.1.4 延时起爆装置验证试验
        5.1.5 传爆序列试验
    5.2 静态验证试验
        5.2.1 运输振动试验
        5.2.2 1.5m跌落试验
        5.2.3 隔爆试验
        5.2.4 传爆试验
    5.3 动态验证试验
        5.3.1 强度验证试验
        5.3.2 保险距离与解除保险距离试验
        5.3.3 侵彻威力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10)碰目标瞬时侵彻引信快速反应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硬目标侵彻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硬目标侵彻过载存储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近感探测基本方法
    2.1 激光探测技术
        2.1.1 激光的特点
        2.1.2 激光探测技术的作用距离
        2.1.3 激光探测技术优缺点
    2.2 电容探测技术
        2.2.1 电容器传感器基础
        2.2.2 电容探测原理
        2.2.3 电容探测处理电路
        2.2.4 电容探测技术特点
    2.3 毫米波探测技术
        2.3.1 辐射模型及被动式金属目标识别
        2.3.2 毫米波辐射计的距离方程
        2.3.3 毫米波探测技术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分离过程分析
    3.2 高g值加速度范围分析
        3.2.1 侵彻过程分析
        3.2.2 实测过载信号的成分分析
    3.3 具体设计思路
        3.3.1 试验装置的g值应用范围选取
        3.3.2 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电路设计
        4.1.1 近感方案选取
        4.1.2 电容探测输出信号处理电路
        4.1.3 启动电路
    4.2 电磁拔销器
        4.2.1 电磁拔销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2.2 影响电磁拔销器力的因素
    4.3 机械结构设计
        4.3.1 弹簧的应力
        4.3.2 弹簧的变形
        4.3.3 弹簧设计过程
        4.3.4 安装装置外螺纹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仿真分析
    5.1 电路仿真
        5.1.1 Multisim介绍
        5.1.2 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分析
    5.2 机械结构仿真
        5.2.1SolidWorks介绍
        5.2.2 用SolidWorks进行静态应力仿真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硬目标侵彻动态参数记录仪(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故障树分析的弹载测试仪可靠性研究[D]. 李春雨. 中北大学, 2021(09)
  • [2]高g值冲击下装药弹体动力学响应研究[D]. 李彦超. 中北大学, 2021(09)
  • [3]侵彻硬目标引信侵彻信号获取与处理技术[J]. 张美云,石庚辰,刘强,张力,邱强强. 制导与引信, 2020(03)
  • [4]深埋环境下侵彻数据无线传输技术[D]. 何博. 中北大学, 2020(11)
  • [5]钻地弹装药应力测试与仿真技术研究[D]. 刘奇峰. 中北大学, 2020(09)
  • [6]弹载高速记录仪的关键技术研究[D]. 韦旭.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7]强瞬态信号识别与数据压缩存储技术研究[D]. 袁超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9(07)
  • [8]高速侵彻过程中弹引系统的极端过载及冲击传递研究[D]. 张冬梅.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9)
  • [9]火箭弹侵彻引信设计及研究[D]. 王瑞波.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10]碰目标瞬时侵彻引信快速反应技术[D]. 周小淞. 中北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硬目标穿透动态参数记录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