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起动发电机改造

二合一起动发电机改造

一、二合一启动发电机的改装(论文文献综述)

郭垠锴[1](2021)在《全轮驱动混合动力机场除雪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传统内燃机车辆的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等严重后果,混动和纯电的型式代替内燃机逐渐成为普遍的选择。与此同时,通用机场建设是保障通用航空建设发展的重要一环,为此我国不断出台有关政策,2020年全国通用机场目标数为500个,到2030年将到达2058个。机场数量大量增加,背后需要机场基础设施的研发紧跟步伐,大型机场除雪车是我国北方地区机场冬季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设备,本文就是在前期研发的传统构型除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研发了串联式混合动力机场除雪车。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前期研发的传统构型车辆的缺点做出了改进,为了简化原传动系统的复杂结构,为中置辊刷增加设计灵活性和保证功能齐全,因此采用前后独立驱动。由于车辆只在冬季低温环境里作业,为了保证作业续驶里程采用混合动力的构型。2.根据车辆的设计需求与参数以及传统构型车辆的实测与理论的差距,对车辆动力系统主要部件即发动机、驱动电机、发电机、动力电池等进行了选型和参数设计。同时根据车辆的行驶的工况,设计了一套针对机场除雪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然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了控制模型,在AVLCRUISE软件平台搭建了车辆仿真模型,利用DLL接口实现两者的联合仿真。3.针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计了一种单台除雪车除雪的工况,工况时长6小时,累计里程230多公里,涵盖了机场起降跑道、滑行跑以及其它路段。用自行设计的机场除雪工况和C-WTVC工况对车辆模型进行仿真测试,还对动力性进行了测试,包括0-60km/h加速时间,最高时速。最后针对不同积雪密度的路面,在30km/h的时速下作业仿真,计算了各种路况的最高作业的车速、发动机工作点的优化情况以及电池SOC变化情况。最终验证了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模型的正确性。

石婉青[2](2016)在《摩托车用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目前,摩托车多采用独立的启动与发电系统,将两者合二为一的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可以简化结构、减少故障、降低成本、减轻车载质量,具有重要工程实践意义和价值。但启动/发电一体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启动需输出足够的转矩以克服阻力矩驱动发动机曲轴转动;而发电时由于发动机工作转速变化范围很宽,容易造成输出电压过大的波动,较难实现恒压输出。因此,要实现其启动/发电一体化需要考虑两者的匹配设计问题。对此,本文特别是对其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开发、分析和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某款摩托车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对其电机的槽级数、转子结构、永磁体体积、定子绕组及转子位置传感器等进行了基本的设计与分析。(2)对启动/发电一体化机的控制系统特点和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并确定了其控制器硬件方案。特别针对其逆变电路与整流电路的一体化设计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分析;在考虑系统低电压、大电流的特点基础上,对其MOSFET关键元器件进行了选型分析。并在充分考虑控制器可靠性与散热性的前提下,设计并绘制了印制电路板。(3)制定了启动、切换、发电过程的控制策略。启动阶段,采用改进PI控制策略,实现电流闭环控制,保证系统较好的启动性能;切换阶段,提出设置多个转速阀值进行启动、发电模式的切换方案,实现软件自动切换;发电阶段,对摩托车原发电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提高其输出电压的品质。(4)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对启动/发电一体化机控制系统的转子位置信号检测、电流闭环控制、调压控制等模块进行了程序编写与在线调试,完成了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5)搭建了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调试系统和实车试验系统,并对其软/硬件进行调试与试验,初步验证了它们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论文为摩托车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产品化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对类似产品开发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山东省人民政府[3](2013)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鲁政发[2013]12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梁顺周[4](2000)在《二合一启动发电机的改装》文中研究指明 初次认识“二合一启动发电机”,是从《摩托车》杂志上见到关于它的广告。当看到这则广告时,我马上被它吸引住了,因为这还是个市场空白,如果抓住机会,将会为自己的维修店带来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于是我很快与生产厂家联系好,并于9月份邮购了JH70型摩托车的启动发电机一套,准备先将自用的摩托车作改装试验。改装的过程可以说是坎坷的,但最后还是成功了。该“启动发电机”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启动速度非常快,而且全无杂音。你只听到启动继电器“嗒”的一声轻响,车辆便快捷顺当地启动了。如果周围环境稍为嘈杂,在一旁的人根本不知道你已经启动了发动机,启动速度之快,是传统方式望尘莫及的。更妙的是以前必须把挡

齐莒[5](1996)在《一种新型摩托车启动发电机》文中认为 由兰州市王保平工程师研制的一种新型摩托车用兼有启动、发电两种功能的摩托车启动发电机(以下简称“二合一电机”),于1995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三届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上荣获了金奖。 在这之前,这项专利号为95239119.8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后在靖江发动机厂生产的排量为260毫

杨红全[6](2021)在《电动汽车增程器的无位置传感启动/发电控制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高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业界采用增程器为电动汽车辅助发电。增程器启动/发电系统主要由永磁无刷电机和智能控制器组成,本文以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机为研究对象,对增程器启动/发电系统的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研制一种能够用于电动汽车增程器上的无刷电机启动/发电的控制系统,能够在电动汽车蓄电池电量不足时为整车提供功率输出,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能够保证在高温、复杂路况等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主要完成内容如下:(1)采用电压矢量法确定转子初始位置。本文根据增程器系统特点最终确定120°导通方式注入电压矢量来实现转子预定位,然后从下一个换相位置进行启动换相。(2)确定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电机启动策略和控制算法。增程器的内燃机在压缩过程中会有比较大的阻力,所以无刷电机在启动过程中需要克服内燃机阻力,根据系统特点最终确定了启动控制算法并顺利将内燃机拖动至点火速度。(3)确定无传感器无刷电机发电控制策略及其仿真分析。无刷电机在发电状态下产生的反电动势远远超过车载蓄电池的耐压值,本文确定的发电控制算法保证宽速范围内的稳定电压输出并对发电控制算法作了仿真分析。(4)提出了转子位置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无刷电机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转子位置来进行换相操作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本文在反电动势过零点基础之上提出了线反电动势过零点法来检测转子位置信息并对其作了仿真分析。(5)设计和制作了增程器启动/发电系统硬件,设计了增程器启动/发电系统控制软软件。首先在有限空间内完成硬件原理图设计、PCB绘制、器件选型等硬件设计。又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路编写控制软件使系统稳定高效运行。(6)设计了拖试验平台,对研制的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控制系统进行了软硬件的调试。

李军辉[7](2020)在《对移动监测车建设工作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线电移动监测车是无线电监测、测向的机动手段,主要用于快速机动以应对突发事件,如航空、铁路、大型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当前全国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日趋成熟,移动监测车基本具备信号监测、指挥和应急通信三网合一的通信能力,并通过原子化改造和固定监测站具有联网监测功能,在应急无线电保障中可现场直接指挥并操纵整个区域的监测网,具有临时指挥中心的功能。从根本上来讲,无线电移动站的建设,

于峰[8](2019)在《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与行业规制演进路径研究(1877-1943)》文中指出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次年,英国工程师毕晓普就将磁石式对讲电话带入上海租界。此后的六十多年,上海租界电话交换技术经历了磁石制、共电制和自动电话制三种制式发展阶段,管理模式从许可证经营发展到特许专营,电话经营公司主体也随着技术的演进而转换。本文在全球电话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以技术史和跨国史的视角,依托有关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和美商上海电话公司的一手史料、同时期电信专业人士的专着和学术论文,以及上海租界工部局董事会档案、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和北华捷报等核心史料,探讨并重构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与行业规制演进的历程,分析每一次技术升级和重大改造背后的多种成因及其得失。研究发现,在上海租界电话技术演进过程中,发明专利、设备制造商、跨国公司以及租界当局行业监管等内外因素对其最终技术路径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上海租界电话行业规制的研究中,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研究发现,1930年上海租界电话特许专营权的竞争中,以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为代表的新兴跨国企业,依靠共电式电话向旋转式电话升级过程中对专利技术的垄断以及跨国资源整合优势,在租界“自治”行业规制下,通过干预本地工部局董事会选举和大英帝国海外殖民政治,巧妙规避了英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战胜了遵从于传统投资型的英国企业,最终获得上海租界四十年电话特许经营权。上海租界作为大英帝国的海外飞地,无疑为这场东-西方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冲击与回应提供了一个竞技场,脱胎于朝贡体系的国民政府,沦为多元利益诉求中的一个“棋子”,无力改变租界自治下的政治走向与结局。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绪论部分,首先阐述选题的意义,引出论文的主线——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来考证上海租界电话史,进而探讨西方近代科技文明在租界发展的历史遗存及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启示。在梳理学界研究现状和成果的同时,重点介绍文献分布情况,新史料的发现以及考证方面所做的工作,明确本论文的目标及其研究方法。以中西交通史视角来看,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次西学东进的过程,上海租界作为大英帝国海外殖民扩张下的一块“飞地”,在这场东西方文明碰撞中无疑充当着“桥头堡”,发挥了示范效应。正因如此,租界电话史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科技“内史”,而应当将电话技术放在东西文明交汇的文化透镜下进行审视与反思。在第1章中,笔者用有限篇幅,简单介绍了上海租界形成与治理模式,探讨了上海租界与宗主国之间内在制度沿革与文化脉络,为后文探讨行业规制的发端、发展与演进提供了一个语境。其中,兰宁的遗着《上海史》让我们直接触碰到上海公共租界那段“隐蔽”的历史时空。作为上海租界电话史研究,论文将对电话技术的研究限定在1877-1943这66年时间跨度内,对其技术和行业规制的演变进行梳理和考证。但从历史沿革来看,电话技术脱胎于电报,早期的电话线路即为电报线路,监管制度同样脱胎于电报的管理方式,这使得研究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在电话技术本身,而应将研究领域延展到电报,尤其是工部局电报公务网向电话网整体升级改造这一历史事件。在租界早期有关电话的报道中,电报工程师毕晓普是一个活跃人物,已有的研究对此着墨不多。笔者从史料出发,对其在上海租界电话技术引入、试验、应用推广及商业化运营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客观评价;同时,重点介绍了上海租界在电话早期与电报共生时期的发展状况,考证了上海租界磁石式电话发展进程中所特有的两种技术形态——“简式”磁石式与“复式”磁石式。这是第2章的主要内容。第3章探究的是上海租界电话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即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三十年的发展期。在这段时期,租界电话经历了从磁石式、共电式和自动式三种制式技术的演进。文献的梳理和考证成为了本章的重要工作。研究发现,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从磁石式向共电式演进中,华洋公司选择了一种由爱立信公司生产的“改进型”磁石与共电混合模式作为过渡。这一发现,颠覆了早期国内学者对我国电话技术演进形态的认知。同时,对变局中自动式电话技术的梳理,使得华洋公司电话技术演进的脉络以及每一次路径选择变得更为清晰。尽管海外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关注并深入研究跨国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及其内在运作机制,但在中国租界史的研究中,跨国公司这条“巨鳄”却一直处于“潜伏”的状态,鲜有学者关注。第4章填补了这一空白,对两大跨国公司,即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与爱立信公司的海外对决,及其对上海租界电话技术自动式升级中路径选择的影响做了探讨。《爱立信公司大事记》、《I.T.T.:The Management of Opportunity》等西方史料和外文专着,为本章的跨国史学研究提供了材料。第5章租界电话行业规制的演进,将整个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笔者从工部局董事会会议纪要一手史料出发,考证了不同时期租界电话行业规制的特点与得失。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依托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详细分析并再现了1930年租界电话特许权之争背后的国际政治因素、跨国公司的利益角逐以及工部局自治等多元利益的博弈,从制度上掀开了披在西方政治文明身上的神秘外衣。大英帝国殖民时期的海外贸易,仍然以维护本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但是,由于租界自治的出现,原有的利益格局已经打破,多元利益的博弈已经形成,最终资本的力量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6章是结语部分,通过对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与规制演进的历史研究,给出对租界电话发展史的总体评价。

林霄[9](2019)在《基于TC275双燃料发动机ECU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针对YN33CRD2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改装而成的双燃料发动机,基于AURIX TC275单片机设计了一款双燃料ECU控制器,为后期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策略开发以及试验研究提供基础条件。根据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结构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了ECU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关键器件选型和微控制器的片上资源的合理分配,为电路设计奠定了前提。针对ECU的控制需求,设计了ECU电源系统、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执行器的驱动电路以及MCU系统电路等。针对ECU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对ECU控制器PCB电路板进行了研究:将不同功能电路进行分区,采用减少线间干扰的布线方法,将数字地、模拟地和功率地分开并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ECU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和工作的可靠性。通过双燃料发动机台架测试,验证双燃料ECU控制器的执行器驱动、电源、传感器信号调理、MCU等关键电路模块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测试结果显示,对于曲轴及凸轮轴信号调理电路、喷油及喷气驱动电路和燃油计量单元驱动电路等重要电路模块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10](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二、二合一启动发电机的改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合一启动发电机的改装(论文提纲范文)

(1)全轮驱动混合动力机场除雪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机场除雪车现状
    1.3 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4 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1.5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第2章 除雪车整车分析与构型确定
    2.1 除雪车系统构成与行驶工况
        2.1.1 除雪车系统结构
        2.1.2 除雪车工作环境特点
    2.2 传统构型除雪车的创新与不足
    2.3 新构型动力系统方案
        2.3.1 整车动力系统构型
        2.3.2 新构型底盘结构
    2.4 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力系统部件选型和参数匹配
    3.1 车辆性能需求分析
        3.1.1 总功率需求分析
        3.1.2 车辆作业里程需求分析
    3.2 驱动电机选型及参数匹配
    3.3 发动机-发电机组选型及参数匹配
    3.4 动力电池选型及参数匹配
    3.5 动力系统主要部件参数汇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策略研究及模型搭建
    4.1 汽车行驶模式设计
    4.2 设计原则
    4.3 驱动模式控制策略分析与设计
        4.3.1 驱动控制
        4.3.2 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比较
        4.3.3 能量管理策略的制定
    4.4 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
    4.5 其它模式控制策略设计
        4.5.1 滑行模式控制策略设计
        4.5.2 驻车充电模式控制策略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整车建模及联合仿真结果分析
    5.1 整车仿真模型搭建
        5.1.1 AVLCruise软件简介
        5.1.2 基于Cruise的整车模型搭建
    5.2 控制策略模型搭建
        5.2.1 Stateflow介绍
        5.2.2 能量管理控制模型
    5.3 车辆模型和控制模型联合仿真
    5.4 仿真计算设置
        5.4.1 性能仿真计算
        5.4.2 针对除雪车的作业工况设定
    5.5 仿真结果分析
        5.5.1 性能分析
        5.5.2 除雪工况仿真结果和分析
        5.5.3 C-WTVC循环工况仿真结果和分析
        5.5.4 不同雪密度的积雪路面作业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节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摩托车用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启动/发电一体机的设计与分析
    2.1 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2.2 启动/发电一体机
        2.2.1 电机类型的选择
        2.2.2 技术指标的确定
    2.3 槽极数的设计
    2.4 转子的设计
        2.4.1 转子结构的设计
        2.4.2 永磁材料的选择
        2.4.3 永磁体尺寸的设计
    2.5 定子的设计
        2.5.1 铁芯材料的选型
        2.5.2 定子绕组的设计
    2.6 转子位置传感器的选型与安装
        2.6.1 转子位置传感器的选型
        2.6.2 转子位置传感器的安装设计
    2.7 本章小结
3 启动/发电一体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启动/发电一体机的控制方案
        3.1.1 启动/发电一体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3.1.2 启动/发电一体机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3.2 控制系统关键元器件的选型
        3.2.1 控制芯片的选型
        3.2.2 功率开关管的选型
    3.3 控制系统各子模块硬件电路的设计
        3.3.1 功率变换器
        3.3.2 驱动电路
        3.3.3 转子位置信号检测电路
        3.3.4 电压采集电路
        3.3.5 电流采集电路
        3.3.6 电源转换电路
    3.4 控制器PCB板的设计
        3.4.1 控制器抗电磁干扰设计
        3.4.2 控制器散热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启动/发电一体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4.1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基本要求与总体框架
    4.2 控制系统主程序软件设计
    4.3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4.4 控制系统子程序设计
        4.4.1 转子位置信号检测程序
        4.4.2 端口中断程序
        4.4.3 转速测量程序
        4.4.4 TPM模块通道中断程序
        4.4.5 RTC定时中断程序
        4.4.6 电流闭环程序
        4.4.7 调压程序
        4.4.8 保护程序
    4.5 本章小结
5 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调试与试验
    5.1 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试验方案
    5.2 试验平台的建立
        5.2.1 基础功能试验的试验平台
        5.2.2 装车试验的试验平台
    5.3 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基础功能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5.3.1 转子位置信号
        5.3.2 控制信号
    5.4 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装车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5.4.1 启动试验
        5.4.2 发电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 在校期间参与的课题

(6)电动汽车增程器的无位置传感启动/发电控制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2.1 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机的数学模型分析
        2.1.1 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2.1.2 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机的数学模型
    2.2 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2.2.1 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系统启动方式研究
        2.2.2 发电机工作原理
        2.2.3 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系统发电控制研究
    2.3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确定
    2.4 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机发电控制算法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电机转子位置估算
    3.1 常用无位置传感器转子位置估算方法分析
    3.2 无位置传感转子位置估算优化
        3.2.1 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原理
        3.2.2 基于线反电动势过零点的转子位置检测
    3.3 线反电动势的转子位置检测方法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程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增程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分析
    4.2 控制系统硬件主电路拓扑结构与主要器件选型
        4.2.1 MCU主控芯片的选型
        4.2.2 逆变桥/整流桥拓扑结构选择
    4.3 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4.3.1 MCU最小系统及其外围电路
        4.3.2 供电电源电路
        4.3.3 驱动及逆变器/整流器电路
        4.3.4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4.4 控制系统硬件PCB设计与电磁兼容设计
        4.4.1 控制系统硬件PCB设计
        4.4.2 电磁兼容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增程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分析
    5.2 控制系统各功能模块软件设计
        5.2.1 主时基程序设计
        5.2.2 状态机管理模块设计
        5.2.3 PID控制模块设计
        5.2.4 无位置传感器转子位置估算模块设计
        5.2.5 AD中断模块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系统平台搭建与调试
    6.1 增程器启动/发电一体系统调试方案设计
    6.2 试验平台搭建
    6.3 实验结果与数据波形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对移动监测车建设工作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特种车辆的界定问题
2 车辆改造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3 车辆选型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4 无线电监测车建设中电磁兼容方面的问题
5 结束语

(8)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与行业规制演进路径研究(1877-194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由来
    0.2 学界研究现状
        0.2.1 晚清到民国电话史研究
        0.2.2 当代中国电话史研究
        0.2.3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0.3 文献分布与订正
        0.3.1 核心史料来源及文献出处
        0.3.2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的订正
        0.3.3 《上海邮电志》的订正
    0.4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0.4.1 拟实现的目标
        0.4.2 方法与路径
第1章 租界的形成与治理模式
    1.1 租界的设立与扩张
        1.1.1 租界的形成
        1.1.2 租界的扩张
    1.2 上海租界的治理模式
        1.2.1 英美公共租界
        1.2.2 法租界
    小结
第2章 毕晓普主导下的电话引入(1877-1900)
    2.1 电话发明与海外扩张
        2.1.1 阶段性特征
        2.1.2 欧美电话发展情况
    2.2 毕晓普,上海租界电话第一人
        2.2.1 租界早期报道
        2.2.2 电报工程师
        2.2.3 三次电话试验
    2.3 两雄相争到东洋专营
        2.3.1 单线简式磁石
        2.3.2 单线复式磁石
        2.3.3 一场有争议的招标
    小结
第3章 欧洲势力扩张下的路径依赖(1900-1930)
    3.1 共电制交换技术
        3.1.1 汉口路14号
        3.1.2 远东最先进电话系统
        3.1.3 多局制
    3.2 变局中的自动交换技术
        3.2.1 自动电话概况
        3.2.2 上海第一个自动台
        3.2.3 按次计费
        3.2.4 升级五位号码
    3.3 安森报告
        3.3.1 上海电话的悲剧
        3.3.2 十字路口
        3.3.3 出售华洋公司
    小结
第4章 美国力量成就技术终极变革(1930-1943)
    4.1 跨国公司的海外对决
        4.1.1 贝恩与I.T.T.
        4.1.2 海外对决
    4.2 美商旋转制一统天下
        4.2.1 旋转制
        4.2.2 改造工程
        4.2.3 一市两制
    4.3 技术演进的终极定格
        4.3.1 跨国公司组织架构
        4.3.2 寓管理于会计
        4.3.3 全球一体化
    小结
第5章 租界电话行业规制的演进
    5.1 1877 -1883,混业竞争格局下的许可证管理
        5.1.1 电报管理模式
        5.1.2 工部局的抉择
    5.2 1883 -1908,自然垄断格局下的许可证管理
        5.2.1 改造公务电报网
        5.2.2 取消电话许可费
        5.2.3 引入最高限价规制
        5.2.4 东洋公司最后的抉择
        5.2.5 特许专营规制的诞生
    5.3 1908 -1943,契约规制框架下的特许专营管理
        5.3.1 行业规范
        5.3.2 调整收费
        5.3.3 规制中的重大决策
    5.4 1930 上海租界电话特许专营权之争
        5.4.1 迟到的改革
        5.4.2 贝恩的警告
        5.4.3 海外的博弈
        5.4.4 最后的较量
    小结
第6章 结语
附录1 :上海租界电话大事年表
附录2 :上海租界电话人物传略
附录3 :上海租界电话用户发展情况表
附录4 :上海租界电话公司历史沿革示意图
附录5 :中、英译名对照表
附录6 :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大事记(英文)
附录7 :柯尔(P.H.Cole)报告(英文)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
致谢

(9)基于TC275双燃料发动机ECU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双燃料ECU控制器设计路线
    2.1 功能需求分析
        2.1.1 传感器需求分析
        2.1.2 执行器需求分析
        2.1.3 电源需求分析
    2.2 芯片选型
        2.2.1 最小功能电路模块芯片选型
        2.2.2 单片机选型
    2.3 总体设计方案
    2.4 单片机片上资源分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燃料ECU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3.1 电源模块设计
        3.1.1 电源反接保护电路设计
        3.1.2 单片机电源设计
        3.1.3 预驱芯片MOS管栅极驱动电源设计
        3.1.4 喷油器高压电源设计
    3.2 功率驱动模块设计
        3.2.1 喷油器驱动模块设计
        3.2.2 天然气喷气阀驱动模块设计
        3.2.3 燃油计量单元及天然气减压阀驱动模块设计
        3.2.4 H桥驱动模块设计
        3.2.5 低边开关驱动模块设计
    3.3 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3.3.1 脉冲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3.2 模拟、开关及频率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燃料ECU控制器PCB绘制
    4.1 PCB布局
    4.2 PCB布线
    4.3 PCB接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燃料ECU控制器测试软件设计
    5.1 AURIX TC275 单片机GTM简介
    5.2 发动机相位驱动软件设计
    5.3 发动机相位驱动软件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双燃料ECU控制器台架测试
    6.1 曲轴及凸轮轴信号调理电路测试
    6.2 喷油及喷气驱动电路测试
    6.3 燃油计量单元驱动电路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全文工作总结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 土石方机械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1.1.3 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发展趋势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1.2.1. 2 新能源技术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1.2.2. 5 问题与展望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1.3.2. 2 技术优点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1.3.2. 5 发展趋势
        1.3.2. 6 展望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1.4.2. 7 其他技术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1.4.4 存在问题
        1.4.5 展望
2压实机械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热点研究方向
        2.2.3 存在的问题
        2.2.4 研究发展趋势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2 热点问题
        2.3.3 存在问题
        2.3.4 发展趋势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热点研究方向
        2.4.4 研究发展趋势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2.5.2 热点研究方向
        2.5.2. 1 控制技术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2.5.3 存在问题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2.5.4 研究发展方向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 研究热点
        2.6.3 主要问题
        2.6.4 发展趋势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7.2 热点研究方向
        2.7.3 存在的问题
        2.7.4 研究发展趋势
3路面机械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3.1.1. 1 烘干筒
        3.1.1. 2 搅拌缸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3.1.2. 2 沥青烟
        3.1.2. 3 排放因子
        3.1.3 存在的问题
        3.1.4 未来研究趋势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 1 搅拌机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3.3.1. 3 搅拌工艺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3.3.2 存在问题
        3.3.3 总结与展望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4.1. 1 作业机理
        3.4.1. 2 设计计算
        3.4.1. 3 控制系统
        3.4.1. 4 施工技术
        3.4.2 热点研究方向
        3.4.3 存在的问题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3.5.2 存在问题
        3.5.3 总结与展望
4桥梁机械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4.1.4 发展趋势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5隧道机械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5.1.1. 2 锚杆钻机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5.2.1 盾构机类型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5.2.2 盾构刀盘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5.2.2. 3 存在的问题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5.2.3 盾构刀具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5.2.3. 3 存在的问题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5.2.4 盾构出渣系统
        5.2.4. 1 螺旋输送机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5.2.6 壁后注浆系统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5.2.6. 3 存在的问题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5.2.7 盾构检测系统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5.2.7. 3 存在的问题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5.2.8 盾构推进系统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5.2.8. 3 存在的问题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5.2.9 盾构驱动系统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5.2.9. 3 存在的问题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6养护机械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6.1.1 国外研究现状
        6.1.2 热点研究方向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6.1.3 存在的问题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6.1.3. 2 作业效率低
        6.1.3. 3 除尘效率低
        6.1.3. 4 静音水平低
        6.1.4 研究发展趋势
        6.1.4. 1 节能环保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6.4.2 热点研究方向
        6.4.3 存在的问题
        6.4.4 研究发展趋势
        6.4.4. 1 整机技术
        6.4.4. 2 动力技术
        6.4.4. 3 传动技术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6.4.4. 5 智能化技术
        6.4.4. 6 环保技术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6.5.1. 3 存在的问题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6.5.2. 3 存在的问题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6.5.3 冷再生设备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6.6.1 前言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6.6.2. 4 研究方向
        6.6.2. 5 存在的问题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6.6.3. 5 存在的问题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6.6.4. 5 存在的问题
        6.6.5 研究发展趋势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6.7.1 技术简介
        6.7.1. 1 施工技术
        6.7.1. 2 施工机械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7.3. 1 研究热点
        6.7.3. 2 发展趋势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四、二合一启动发电机的改装(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轮驱动混合动力机场除雪车研究[D]. 郭垠锴. 吉林大学, 2021(01)
  • [2]摩托车用启动/发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石婉青. 重庆大学, 2016(03)
  • [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3(17)
  • [4]二合一启动发电机的改装[J]. 梁顺周. 摩托车, 2000(01)
  • [5]一种新型摩托车启动发电机[J]. 齐莒. 摩托车, 1996(09)
  • [6]电动汽车增程器的无位置传感启动/发电控制系统的研制[D]. 杨红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对移动监测车建设工作的探讨[J]. 李军辉. 中国无线电, 2020(09)
  • [8]上海租界电话技术与行业规制演进路径研究(1877-1943)[D]. 于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基于TC275双燃料发动机ECU控制器设计[D]. 林霄.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标签:;  ;  

二合一起动发电机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