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冠男[1](2020)在《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筑波大学是由日本政府于1973年创立的新型国立大学,它的前身是东京教育大学。筑波大学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采用新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与科研并重、注重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开放式大学”着称于世。尤其是,筑波大学作为一所跨学科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跨学科教育、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世界大学之林中独树一帜。筑波大学进行的各项体制创新,与日本近年大学改革的方针,具有很多相同之处。并且,筑波大学的“开放式大学”办学理念,在日本的大学也很普及。筑波大学创设时的“新构想理念”,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本研究针对“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以筑波大学40多年的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为主线,以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为研究思路,以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和科研组织形式、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为研究内容,对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问题,总结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经验。自1973年创立以来,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作为日本政府制定大学改革政策的引领作用,筑波大学在学校自身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其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经历了“探索奠基”、“评估整改”和“深化改革”这三个历史时期。在探索奠基期(1973-1981年),筑波大学基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学群这一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相继设立了第一学群、第二学群、第三学群、体育专门学群、医学专门学群和艺术专门学群。同时,筑波大学将教学与科研组织相分离,建立了学系这一教师所属的新型科研组织,鼓励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并将跨学科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此外,筑波大学还设立了教学和研究中心,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起到辅助作用。筑波大学重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在本科阶段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开设文理融合的综合课程,注重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开展跨学科的科学研究。筑波大学在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实施了三学期制、班级制和“学生担当教官制度”等。在评估整改期(1982-2003年),随着1981年第三学群的首批毕业生步入社会,各学群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均步入正轨,筑波大学对新构想理念下的组织运营、跨学科整合型的综合课程、学生自主选择的专业教育、教师教育意识与学生指导等涉及人才培养的各关键环节进行了自我评估。特别是筑波大学重点分析了学群制度,在肯定其在日本大学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诸如教学组织内外部之间的协调性不强、教师对本科课程教学的投入度不高等问题,对学群学类的重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由于1991年日本重新修订了大学设置基准,筑波大学也朝着强化大学教育职能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一时期,筑波大学主要对本科教学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施了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在深化改革期(2004年以来),由于2004年日本实行了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国立大学法人筑波大学成立,筑波大学由“新构想大学”时代迈进法人化大学时代。这一时期,筑波大学基于《筑波大学的将来设计》报告,对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科研机构、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重组学群、学系和教学研究中心,制定本科教育及通识教育标准,改革本科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在这些改革措施的驱动下,筑波大学以“未来构想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以及国际化大学的作用,培养能够解决全球性课题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波大学在40多年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中,始终坚持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坚持组织建设与制度改革,始终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始终坚持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形成了“理念领先”、“体制创新”、“通专融合”、“追求卓越”的特点。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发展实践,为我国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统筹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路径,打造通专融合和跨界培养的育人模式,构建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课程体系,坚持特色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刘艳艳,代爱英,韦岩,石嵩,张海燕[2](2019)在《《蛋白质分子组成》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蛋白质分子组成中涉及氨基酸结构、肽键等知识,内容相对枯燥、抽象,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对教学实践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杨莉,刘隽,杜秀红,左秀凤,行书丽[3](2019)在《高职高专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文中指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实验教学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生物化学检验实验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所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是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课题。
梁照锋,姜旭淦,马洁,王佳[4](2018)在《LBL-CBL-PBL-RBL交互模式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探讨与思考》文中指出在人们的健康和医疗意识逐渐增强、生命科学和医学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有效防治疾病发展、及时诊断疾病和帮助患者恢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专业的医学检验人才,必须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等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本文就LBL-CBL-PBL-RBL交互模式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与思考,以期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医学检验人才提供一定的帮助。
顾锡娟,王琦,苏建友,鞠少卿,施秀英[5](2015)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实践改革与体会》文中研究说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由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相关现代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等各学科相互渗透结合而逐渐形成的交叉的应用学科,涉及的内容多,技术更新快。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配合理论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在理论
宁红霞,杨溢,陈晓嘉,董青生[6](2015)在《高自动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教学改革探索》文中提出由于检验医学是当今医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推动检验医学的内涵和性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自动化、信息化和质量控制成为检验工作的核心[1]。由于工作流程的改变,特别是现在国家提出的医学检验"五改四"学制改革后,本校医学检验培养的目标也相应修改为掌握检验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检验医学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现代医学检验能力,能在各级医院、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公司及独立实验
张笑添,任海兰[7](2012)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独立学科,它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涉及范围广。所以,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作者就目前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粗略的分析。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状与问题1.1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其内容与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
李淑慧,陈莎,张阳,李鹏,陈安,胡川闽[8](2009)在《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
鄢仁晴,王凤学,葛正龙,袁瑾[9](2008)在《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内容整合》文中研究表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目前采用的教材是周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3版)。该教材被全国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普遍使用,但存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介绍不系统、有些章节内容与医学检验其他教材重复的问题。为更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
吴静[10](2007)在《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描述我国本科护理专业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通过对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生物医学课程计划进行交互效应分析,了解护理专业教师对我国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的建议;提出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生物医学课程计划。方法:便利抽取45所本科护理院校,对其生物医学课程计划进行分析。便利抽取其中16所本科护理院校的107名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提出的课程计划交互效应分析原理设计。结果:通过对我国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计划的分析,得出我国现阶段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为:主要开设的生物医学课程为药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其开课率均在80%以上:开设有综合课程;生物医学平均课时为567,各生物医学课程在各校的课时差异颇大,总课时相差最多达850,四年制学校的课时(543课时)低于五年制学校(820课时);课程安排有一定的先后开设顺序,五年制学校相对比四后制学校晚开一学期;主要考核方式为考试形式。进一步对护理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开设8门生物医学分科课程的选择和8门课程的开课顺序。最后根据课程设置原则、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现状和教师问卷结果,对所确定的分科进行综合,提出综合课程的课时数、开课学期和考核方式,即提出一种本科护理教育的生物医学课程计划。结论:(1)明确了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现状,包括开设课程、课程开课率、课时、开课学期和考核方式;(2)生物医学课程的基础作用;(3)根据教师问卷结果建议开设的生物医学课程及开设顺序为: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本科教育 |
(二)人才培养模式 |
(三)跨学科人才培养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 |
(一)历史分期依据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六、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奠基期(1973-1981 年) |
第一节 筑波大学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背景 |
一、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要求 |
二、欧美国家大学改革对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 |
三、日本科技强国建设对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
四、日本传统大学内部的学部讲座制的弊端 |
第二节 筑波大学教育理念及目标的提出 |
一、“新构想理念”的酝酿与形成 |
二、“开放式大学”办学理念的提出 |
三、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
第三节 筑波大学教学和科研组织的革新 |
一、建设发挥学科综合优势的学科群 |
二、创建教师所属的新型科研组织 |
三、建立教学研究中心与特别课题组 |
第四节 筑波大学综合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
一、通专融合型教育的确立 |
二、特色公共课程群的建设 |
三、跨学科专业教育的实施 |
第五节 筑波大学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建设 |
一、推进开放性办学的“三学期制” |
二、促进师生互动交流的“班级制” |
三、强化指导的“学生担当教官制度” |
第六节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奠基期的成效与问题 |
一、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奠基期的成效 |
二、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奠基期的问题 |
第二章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评估整改期(1982-2003 年) |
第一节 筑波大学评估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背景 |
一、日本经济衰退和人口少子化 |
二、教育审议会主导的大学改革 |
三、筑波大学建校计划基本完成 |
第二节 筑波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自我评估 |
一、新构想理念下的组织运营 |
二、跨学科整合性的综合课程 |
三、学生自主选择的专业教育 |
四、教师教育意识与学生指导 |
第三节 筑波大学教学和科研组织的发展充实 |
一、教学组织的新设与调整 |
二、科研组织的稳定与发展 |
三、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创设 |
第四节 筑波大学本科教学与课程体系的完善 |
一、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特色化推进 |
二、通识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改进 |
三、实践课程与毕业设计指导的重视 |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 |
第五节 筑波大学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的举措 |
一、全面推行和完善教学助理制度 |
二、实施学生评教与教师听课项目 |
三、建立和健全校内就业指导体制 |
第六节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评估整改期的成效与问题 |
一、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评估整改期的成效 |
二、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评估整改期的问题 |
第三章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深化改革期(2004 年以来) |
第一节 筑波大学改革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背景 |
一、世界全面进入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 |
二、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 |
三、本科教育向“学士课程教育”转变 |
第二节 筑波大学教育理念与教育方针的细化 |
一、“学群教育标准”的制定 |
二、课程大纲编写方针的确定 |
三、教师行为规范的颁布实施 |
第三节 筑波大学教学和科研组织的全面性改革 |
一、兼顾跨学科和专业性的学群改组 |
二、作为教师新组织的“系”的建立 |
三、教学研究中心的改组与职能划分 |
第四节 筑波大学面向T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 |
一、依托“教育GP”的通识教育重构 |
二、多样化与整合式的综合课程改革 |
三、文科生科学教育的示范课程建设 |
四、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专业课程设置 |
第五节 筑波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改革 |
一、“两学期、六分段”的学期制改革 |
二、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绩点制的实施 |
三、促进全面发展的学生支援项目建设 |
四、PDCA循环在教育质量管理的运用 |
第六节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深化改革期的成效与问题 |
一、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深化改革期的成效 |
二、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深化改革期的问题 |
第四章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特点与经验 |
第一节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 |
一、理念领先:始终坚持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 |
二、体制创新:始终坚持组织建设与制度改革 |
三、通专融合:始终坚持通识与专业教育并举 |
四、追求卓越:始终坚持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
第二节 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 |
一、改革与创新:统筹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路径 |
二、通才与专才:打造通专融合和跨界培养的育人模式 |
三、分科与综合:构建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课程体系 |
四、特色与普适:坚持特色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蛋白质分子组成》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 |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 |
三、线上教学空间构建 |
四、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 |
五、学生评价 |
(3)高职高专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现状 |
1.1 实验项目和临床脱节 |
1.2 实验内容与临床脱节 |
2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
3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
4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
4.1 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 |
4.2 精选实验项目 |
5 生物化学检验实践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
5.1 规范和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
5.2 重视实验课的过程和结果 |
5.3 校内实验和临床见习并举 |
5.4 开展技能竞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6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考核的改革 |
7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改革成效 |
(4)LBL-CBL-PBL-RBL交互模式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探讨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也需要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
三、LBL、CBL、PBL、RBL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探讨 |
四、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尝试LBL-CBL-PBL-RBL交互模式 |
(5)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实践改革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课教学改革和措施 |
2 实验课教学改革和措施 |
3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体会 |
(6)高自动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 |
2 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
3 师资队伍建设 |
4 小 结 |
(7)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状与问题 |
2 改进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理论教学的建议 |
2.1 优化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素质 |
2.2 修订教学大纲, 更新教学手段 |
2.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
3 改进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的建议 |
3.1 完善实验内容 |
3.2 课前准备充分, 坚持预实验 |
3.3 定时开放实验室 |
4 结 语 |
(8)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更新教学观念 |
二、完善课程标准的设置, 整体优化教学内容 |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
1.穿插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及检验报告单, 变“说教式”为“诱导式”: |
2.结合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的特点, 精心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
3.注重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 |
4.开展灵活多样的第2课堂活动: |
5.建设学科网站和网络课程, 努力实现网络教学: |
6.考核方式改革: |
(10)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操作性定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一、本科护理教育的发展概况 |
二、生物医学课程的界定 |
三、生物医学课程对护理实践的指导 |
四、本科护理专业教育目标 |
五、护理及相关专业生物医学课程设置 |
六、医学及护理领域课程设置研究的研究内容 |
七、有关课程设置的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一、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方法 |
(一) 研究类型 |
(二) 文献种类 |
(三) 研究对象及其特征分类 |
(四) 资料分析方法 |
二、护理专业教师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
(一) 研究类型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工具(见附录一) |
(四) 资料收集步骤 |
(五) 资料分析方法 |
第四章 结果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二、本科护理教育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现状 |
三、护理专业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第五章 讨论 |
一、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分析和一般资料分析 |
二、本科护理教育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
三、护理专业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四、本科护理教育生物医学课程计划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四、后续研究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筑波大学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研究[D]. 李冠男. 河北大学, 2020(08)
- [2]《蛋白质分子组成》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 刘艳艳,代爱英,韦岩,石嵩,张海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17)
- [3]高职高专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J]. 杨莉,刘隽,杜秀红,左秀凤,行书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4)
- [4]LBL-CBL-PBL-RBL交互模式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探讨与思考[J]. 梁照锋,姜旭淦,马洁,王佳. 考试周刊, 2018(70)
- [5]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实践改革与体会[J]. 顾锡娟,王琦,苏建友,鞠少卿,施秀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24)
- [6]高自动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教学改革探索[J]. 宁红霞,杨溢,陈晓嘉,董青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07)
- [7]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研究[J]. 张笑添,任海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11)
- [8]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李淑慧,陈莎,张阳,李鹏,陈安,胡川闽. 医学研究杂志, 2009(01)
- [9]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内容整合[J]. 鄢仁晴,王凤学,葛正龙,袁瑾. 卫生职业教育, 2008(23)
- [10]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生物医学课程设置的研究[D]. 吴静.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