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读图的思维过程及有效思维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曾丽萍[1](2021)在《基于地图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变革,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地理素养的地理人逐渐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地图作为地理“第二语言”,既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地图能力培养是地理素养形成和提高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中阶段地理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图能力,同时初中地理考查的重点往往以地图为基础,对地图能力的考查占据了极大篇幅。地图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对地理知识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学生思维培养乃至今后生活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但地图的学习在教学中不单是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对于刚接触到地理这门学科的七年级同学来说,虽然新开设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空间思维能力、缺乏系统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抽象的地理图像,学生学习较为费劲,地图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易受挫,进而导致他们对地理图像的学习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本文在阅读大量有关地图、地图能力培养等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相关地图能力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先对成都市选用的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地理图像、地图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然后随机选择成都市7所初级中学学生及老师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认识七年级学生地图能力现状及一线教师对地图能力培养的态度。分析发现:初中生地图能力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存在地图学习意识不足、地图基础知识薄弱和缺乏系统方法等问题。在建构主义、认知发展、多元智能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针对当前七年级教材中地图能力要求和学生现状,尝试提出有关培养策略和实施建议,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开展地图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地图能力提供参考。最后随机选择两个层次相近的班,作为本次实验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利用相应测试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本文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张福彦[2](2020)在《空间秩序思想及其之于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球表层的事物和现象,受内在规律的支配而生成与演化,但只要其存在,它就会在某一时间段上占据空间且呈现一定的空间形态,这是通过空间属性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本体的逻辑起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属性包括位置、形态、分布等方面。不同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的表现是纷繁复杂的。清晰有序地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表现,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学习与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与前提。为了高效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有序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思想方法对认知行为进行引导与规范,以提高认知的效率与效果。地理空间秩序思想,就是在总结目前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认知方法的基础之上,凝练出能够指导秩序性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的上位思想方法。而且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还有必要基于空间秩序思想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对策。地理学研究中对“空间秩序思想”尚未有共识度很高的定义。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在梳理地理学以及相关学科关于空间秩序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空间秩序思想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刻画了空间秩序思想的重要特征。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属性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地理教师为此采取了诸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虽然并不是以引导学生探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秩序为宗旨的,但也起到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清晰有效的认知状态的作用。透过地理空间秩序思想的透镜去框定与选择有效的空间属性认知的教学方法,是建构地理空间秩序思想方法体系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对全国范围内的中学地理教师做了广泛地调研,梳理出与空间秩序认知相关的8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此作为空间秩序认知的一般方法,结合“空间秩序组织者”这一类特殊方法,初步建构了空间秩序思想的方法系统。将空间秩序思想方法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是本研究的重要任务。中学地理教学中,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形态、分布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空间表现,是最为基本的教学任务。应用地理空间秩序思想方法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属性开展认知活动,可以提高认知效率与效果,并且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影响分析及地理事物和现象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有着基础与启发作用。本研究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认知失序的表现及分析入手,深入剖析学生在空间秩序认知方面的思维根源,并在空间秩序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经验,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位置秩序、形态秩序、分布秩序及地理过程的空间表现秩序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本研究通过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探索,初步界定了空间秩序是主观认识层面的秩序,空间秩序探寻的目的是方便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的认知。空间秩序思想的两个要义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存在都是有秩序的”和“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秩序认知是简洁概括的”。空间秩序思想有主观性、技术性与艺术性、动态性与简洁性等特征,这体现了认识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认知方法,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属性在头脑中加工组织成有序状态。为了更好的指明利用空间秩序思想、加工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信息的方向,本研究梳理出了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秩序的基本表现有对应性秩序、一致性秩序、对称性秩序、序列性秩序、节奏性秩序和形象性秩序六个方面,这可以引导学生在处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属性信息时,从恰当的维度去觉察与探寻空间秩序。在具体的方法论方面,本研究建构起了感知方法、记忆提取方法、思维方法、想象方法等四个大类,一共九种认知方法,具体为尺度方法、分区与分类方法、地图填绘方法、简化方法、概括与抽象方法、理论演绎方法、空间图示方法、形象化方法和空间秩序组织法。并且本研究在教学实践策略中,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应用背景及应用要点的阐释与强调。
梁舒敏[3](2020)在《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模型建构能力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落实素质育人,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技能。这表明,国家对青少年思维的发展与评价愈加重视。同年,新课标在凝练化学学科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及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其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角度,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与测量依据。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高效地建构和完善思维体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丰富培养学生思维建模能力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地,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发展学生思维模型建构能力的实证研究课题,以期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建模能力提供具体可实施的策略与测评方法。本研究的过程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基于教育体制改革背景和现代学生发展需要,梳理国内外关于中学化学建模教学、建模能力的研究现状,阐述在化学课堂实施建模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确定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其次,对思维模型、建模教学进行概念界定,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视觉思维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问卷调查中,教师建模教学现状和学生思维建模情况,以及对教科书中模型内容的文本分析,提出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程序:(1)把握课标要求;(2)分析教科书内容;(3)布置预习任务;(4)开展教学活动;(5)设计建模任务;(6)进行评价反思。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2)提供视觉素材,增强模型可视性;(3)组织小组合作,提升综合技能;(4)设置进阶问题,完善知识结构;(5)布置建模任务,提升建模能力;(6)实施建模评价,提高建模质量。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程序、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江门市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的两个普通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纸笔测验法分析建模教学效果与不足,通过建构思维模型评价量表,重点探查了学生思维建模能力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学生的期末调研成绩,了解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得出了以下结论:建模教学能促进学生部分建模能力的发展,具体体现在模型的整体性、概括性、关联性、结构性和可视性上;建模教学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研究者自身的能力有待提高,实践研究周期较短,本研究提出促进学生建模能力发展的教学程序与教学策略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思维模型评价量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朱淑培[4](2020)在《基于思维发展视角的小学语文图示教学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已然成为趋势,智慧教育和图示教学工具不断被应用到教学创新中。面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学校除考虑知识教育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教育。近些年来,旨在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思维发展型课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发展语文思维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因此如何在语文课有限的课堂40分钟内训练学生思维,构建切实有效的思维发展型课堂是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语文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基本要求是展示学生思维变化的过程,积极调动学生思考知识和问题,培养学生成为“能思考”的“有思想的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过程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价值目标。因此,语文课堂的思维训练必须融于具体的文本情境和阅读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系列问题。一方面,小学语文看图写话作为写作教学的开端,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在创作兴趣、词语运用和表达方式方面均有提出要求,但目前看图写话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普遍存在学生读不懂图问题,作文积极性不高甚至排斥,导致写话水平较低;二是学生思维逻辑不清晰,说写内容和语言比较单一,容易出现词语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问题。另一方面,小学五年级学生需要掌握及巩固复习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对其整理总结、归纳、信息加工与处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但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导致极容易出现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等问题。可视化作为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显性载体,是构建思维发展型课堂时要考虑的关键性因素,目前也已经有研究证明,概念图、思维导图、思维地图等典型的关系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及学生通过表征关系方式实现思维可视化。因此笔者基于思维发展型课堂构建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建议,在图式化教学导图工具设计与实现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图示化教学工具与小学语文写话和复习课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思考“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课和复习课中创新教学方法,借鉴有效的图式化教学理论及工具,并依托智慧教室学习环境,借助双屏显示器、实物展台以及starC3.0教学系统软件等基础环境,为教学实验开展提供支持,设计了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语文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教学活动并开展实验验证其效果。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思维发展视角的看图写话课和复习课图式化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有效性,为教育教学中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践案例。
常雅欣[5](2020)在《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逻辑性、理论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尽管内容繁杂,知识抽象,但是它对于学生的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门课要求学生记忆的理论知识有很多,利用思维导图,以图示的方式建构知识体系,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思维工具,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大脑中的思维过程完整呈现出来,具有直观性、发散性、聚合性、结构性的特征,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促进有意义学习。用思维导图来指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改进学生的笔记方式以及满足学科特点的要求。尽管思维导图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具体应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过于形式化;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绘制有效思维导图的难度较大;应用思维导图的校园氛围不浓。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观念不强;师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不足;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较弱;学校不够重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当前,提升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灵活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备课,应用思维导图上课以及利用思维导图小结。其次,加深师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实现更好的应用效果。增强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理解,有效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有效建构知识体系。再次,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应该熟练运用手绘学习,也可以充分利用机绘辅助学习。最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重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要强化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意识,重视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以及积极开展思维导图相关教学实践活动。
樊文婷[6](2020)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核心素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推动思维发展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十分重要的。思维导图是高效的思维工具,具有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功能,可以让思维训练变得可操作。小学生在整理与复习数学知识时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建立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知识框架,使得思维系统化。在很多国家,思维导图早已被运用于教学中,成效显着。国内对思维导图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表的着作、论文等学术成果在逐步增多。通过研究相关书籍和文献发现,目前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中的研究多在探讨其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对于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少详细地论述,而且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收集了大量六年级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旨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工具;第二章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现状分析,包括思维导图样本的统计分析和思维导图应用情况调查分析;第三章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四章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教学的改进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关键词提炼不准确、不全面,知识的罗列,知识间关系不明确等方面;二是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自身层面的原因体现在忽视其重要性、教材解读不深入、知识的遗忘、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教师层面的原因体现在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知识教学与思维教学难平衡、评价无实效等方面;三是教学改进建议,主要体现在合理利用教材、打造思维发展型课堂、优化复习教学模式等方面。
靳洁[7](2020)在《中学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在语言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类型,提升思维品质,促进语文素养提升。思维是抽象的,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落实?思维是系统的,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否全面合理?这些是语文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论文主要结合思维的类型、思维的品质,研究中学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问题。第一章梳理思维训练的内涵及理论基础。论文从思维的定义和母语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林崇德的聚焦思维结构理论、朱智贤的思维心理结构和劳伦茨的“关键期”理论,明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思维训练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论文梳理语文新课标对思维训练的要求,明确思维训练目标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落脚点,为后文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框架和方向。第二章分析钱梦龙老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案例,选取钱老师在初中学段的教学实录,分析钱老师在思维训练方面的侧重点和特殊做法。钱老师注重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训练,主要通过“曲问”和“训练”的教学形式,发展学生逻辑思维;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和“自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第三章分析李镇西老师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案例,选取的是李老师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案例。李老师课堂教学灵活自由,在创造思维和辩证思维训练上有独特的理解和做法。他通过“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和课堂“留白”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采用文本辩证解读方法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第四章关注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新探索,主要考察多媒体融合对思维训练的辅助作用、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训练的新要求以及国外母语教育中思维训练相关做法和启示意义。这也是从面上进行的探究和对案例分析的补充。第五章尝试将研究转化为实践应用,提出适应不同文本的思维训练教学方案。不同的思维类型适应不同的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自然应有所侧重。论文最后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赋予语文学科思维训练新的内涵,相关教学研究还需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朱会芳[8](2019)在《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世界的气候”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与思维培养成为教育重点。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使得培养综合思维成为地理教育中重要培养方向。在我国目前的初中地理教育中,并没有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系统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具有内容清晰、重点突出、拓展思维等优势功能。思维导图的构建运用关键词、分支线、颜以及图像,制作过程中将人类左脑与右脑结合,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最终将思维中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拓展可视化于实际之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知识学习和创新思维的综合培养。然而,关于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实验性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为更好地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本研究选择以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运用为题开展实验研究。本研究从思维导图的理论架设以及制作方法进行探讨,结合思维导图优势,将其运用于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并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对思维导运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师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具体应用过程中,首先对地理教材及地理课程标准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恰当时间介入点,对实验教学班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前期辅导。其次结合参与实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制定出适应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最后进行教学实践。经过分析与商议后,本研究选取七年级“世界的气候”一章为例进行研究,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探讨“世界的气候”这一章节整体教学价值,对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设计“世界的气候”一章总体教学过程、各节教学方案,为教学实践提供方案。教学实验中,将来自F中学参与实验的四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分为教学实验组和控制对照组,并对其分别进行课堂观察、实验测试、访谈调查。实验将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设置为唯一的自变量,因变量设为运用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师生产生的影响,并对实验中的无关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实验之初对两组班级期中成绩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确定两组学生水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后,对教学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对控制对照班级的学生保持原有教学。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并设置思维导图实践性活动,强化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掌握。每一节课程结束后对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作品进行搜集、批改,并进行评价。在实验教学内容课程结束后对学生本章的学习进行章节测验,进行数据搜集。并对参与实验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最后结合实验后测成绩和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实验,本研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激发学生创造力有促进作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能够优化初中地理课堂,得到教师与学生的认可,为新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提供方法。最后依据教学实践过程,为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施提出以下五点反思:建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课堂、实施将学科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课外实践活动、结合学情,为思维导图教学实践选择合适时机、以人为本,创建多元化的学生成长评价机制。
闫旭辉[9](2019)在《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观念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学校教育越来越关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并且已成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已经受到更多教育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地理学是研究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的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本文结合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关于思维课堂教学的研究进行深入剖析,有层次、有逻辑的综述,界定了传统课堂、思维、思维课堂的概念,阐释了思维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精心设计了访谈问卷和调查问卷,对中学的一线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并仔细认真地分析、整理调查数据,深入了解目前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并结合林崇德的聚焦思维结构智力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和实施地理思维课堂教学,选取了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活动、拓展学生地理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典型案例从思维课堂的导入、教学过程、总结与反思、应用迁移等环节进行尝试教学,建构了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学案例的实践尝试,可以证明在中学构建以教师精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高效的地理思维课堂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依据目前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案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实施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相关建议,并对本文章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反思,审视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郭亚秋[10](2017)在《如何构建高三语文有效思维课堂——以《图文转换试题解析》一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三语文课堂虽以解题备考为主,但更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有效的思维活动,在质疑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将生活体验融入语文学习中,深入探究题意,有效吸收消化理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构建有效思维课堂。
二、论读图的思维过程及有效思维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读图的思维过程及有效思维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地图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人教版七年级教材地图分析 |
3.1 地图类型 |
3.2 地图分布 |
3.3 地图特点 |
4 人教版七年级地图能力分析 |
4.1 地图能力一般构成 |
4.2 地图能力层次 |
4.3 课标要求 |
5 七年级学生地图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
5.1 学生调查问卷编制 |
5.2 教师访谈问卷编制 |
5.3 调查结果数据及分析 |
6 七年级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策略 |
6.1 地图能力培养原则 |
6.1.1 以图为先 |
6.1.2 以生为本 |
6.1.3 以效为重 |
6.2 地图能力培养策略 |
6.2.1 明确地图能力重要性,培养地图意识 |
6.2.2 规范读图方法,培养读图能力 |
6.2.3 分类授图,培养析图能力 |
6.2.4 识图、绘图、用图并进,整合地图能力 |
6.2.5 多样化手段,夯实基础,完善地图素养 |
7 基于地图能力培养的教学实验研究 |
7.1 教学实验设计 |
7.2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空间秩序思想及其之于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拟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空间与空间秩序 |
一、关于空间的界定 |
二、关于空间秩序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空间知识与空间能力的教学策略 |
一、地理空间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 |
二、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空间秩序思想方法的提炼 |
第一节 空间秩序内涵的确定 |
一、空间秩序的概念界定 |
二、空间秩序与空间规律的区别 |
第二节 空间秩序思想的梳理 |
一、空间秩序思想适用范围的框定 |
二、空间秩序思想的核心要义 |
三、空间秩序思想的特征 |
四、空间秩序思想的意义 |
五、地理空间认知中的秩序性及其体现 |
第三节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方法论建设 |
一、空间秩序探寻一般方法的梳理 |
二、空间秩序探寻特殊方法的提炼 |
三、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空间秩序思想的方法体系 |
四、空间秩序思想方法的内容 |
第四章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教学内容选择与处理 |
第一节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中学地理教学内容选择 |
一、以具有空间性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根本性要求 |
二、以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基础性要求 |
三、以适宜的难度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切性要求 |
第二节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知识的教学加工处理 |
一、突显地理知识的空间属性 |
二、简化概括地理空间信息 |
三、形象直观化地理空间信息 |
四、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 |
五、动态化地理过程信息 |
六、生活化地理空间信息 |
第三节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空间知识体系构建 |
一、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空间知识体系的构建意义 |
二、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知识体系建构策略 |
第五章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位置秩序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地理位置秩序的教学背景 |
一、地理位置秩序的教学价值 |
二、地理位置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
第二节 基于地理位置秩序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
一、基于绝对位置秩序探寻的信息加工策略 |
二、基于相对位置秩序探寻的信息加工策略 |
三、运用空间秩序组织者抽象概括地理位置秩序 |
第六章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空间形态秩序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地理空间形状秩序的教学策略 |
一、地理空间形状秩序的教学价值 |
二、地理空间形状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
三、基于地理空间形状秩序探寻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
第二节 地理空间大小秩序的教学策略 |
一、地理空间大小秩序的教学价值 |
二、地理大小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
三、基于地理空间大小秩序探寻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
第三节 地理空间指向方位秩序的教学策略 |
一、地理空间指向方位秩序的教学价值 |
二、地理空间指向方位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
三、基于地理空间指向方位秩序探寻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
第七章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空间分布秩序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空间分布秩序的教学背景 |
一、地理空间分布秩序的教学价值 |
二、地理空间分布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
第二节 基于地理空间分布秩序探寻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呈现地理空间分布秩序 |
二、使用网格法协助分区查找地理空间分布的疏密秩序 |
三、简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空间分布秩序 |
四、增绘地理事物查找地理空间分布秩序 |
五、运用空间秩序组织者抽象概括地理空间分布秩序 |
第八章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过程空间秩序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地理过程空间秩序的教学背景 |
一、地理过程空间秩序的教学价值 |
二、地理过程空间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
第二节 基于地理过程空间秩序探寻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尺度探索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
二、利用空间信息的分类与简化突显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
三、构建数学模型量化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
四、联系生活形象化认知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
五、使用图层叠加比较寻找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
六、利用理论演绎探寻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
七、运用空间秩序组织者探寻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模型建构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改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
1.1.2 新高考对学生思维建模能力的要求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中学化学建模教学的研究现状 |
1.2.2 中学化学建模能力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思维模型 |
2.1.2 建模教学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2.2.3 视觉思维理论 |
3 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及应用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1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2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3.5 调查的结果与启示 |
4 发展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理论建构 |
4.1 教科书中的模型分析 |
4.1.1 课标中的“模型”内涵 |
4.1.2 教科书中的模型特点分析 |
4.1.3 对建模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4.2 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程序 |
4.2.1 深刻把握课标要求,明确课时的教学目标 |
4.2.2 深入分析教科书,明确课时的教学内容 |
4.2.3 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了解学生的学情发展 |
4.2.4 开展建模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模型体验 |
4.2.5 设计思维建模任务,诊断学生的思维发展 |
4.2.6 进行评价与反思,优化课堂设计与教学 |
4.3 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 |
4.3.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
4.3.2 提供视觉素材,增强模型可视性 |
4.3.3 组织小组合作,提升综合技能 |
4.3.4 设置进阶问题,完善知识结构 |
4.3.5 布置建模任务,提升建模能力 |
4.3.6 实施建模评价,提高建模品质 |
5 教学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内容 |
5.3 实验对象和时间 |
5.3.1 实验对象 |
5.3.2 实验时间 |
5.4 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 |
5.4.1 实验变量 |
5.4.2 无关变量 |
5.5 教学案例及分析 |
5.5.1 教学案例一:建构思维模型的方法指导 |
5.5.2 教学案例二:离子反应(第2课时) |
5.5.3 教学案例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
6 实施效果与讨论 |
6.1 思维建模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
6.1.1 思维模型评价量表的开发 |
6.1.2 思维建模能力测量的结果与分析 |
6.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业成绩统计与分析 |
6.3 对教学的建议与启示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4)基于思维发展视角的小学语文图示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
1.1.2 图式化教学工具的应用风暴 |
1.1.3 小学语文课教学的特点 |
1.2 研究综述 |
1.2.1 小学语文课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
1.2.2 图式化教学研究现状 |
1.2.3 图式化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学科研究现状 |
1.2.4 小学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综述法 |
1.5.2 课堂观察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5.4 量表分析法 |
1.5.5 个人访谈法 |
1.5.6 实验研究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础概念 |
2.1 相关概念 |
2.1.1 思维发展型课堂 |
2.1.2 图式化教学相关概念 |
2.1.3 图式化教学工具 |
2.1.4 智慧教室环境 |
2.2 理论基础 |
2.2.1 思维训练三阶段理论 |
2.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2.2.4 双重编码理论 |
2.3 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图式化教学导图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3.1 图式化教学导图工具的设计 |
3.1.1 图式化教学导图工具的模式 |
3.1.2 图式化教学导图工具绘图方式的设计 |
3.1.3 图式化教学导图文件的设计 |
3.2 关键技术 |
3.3 教学导图的实现 |
3.3.1 导图模板的选择 |
3.3.2 导图绘制 |
3.3.3 导图资源编辑 |
3.3.4 导图及资源展示 |
3.4 功能特点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思维发展视角的小学语文图示教学活动设计 |
4.1 基本原则 |
4.1.1 图式化教学应用原则 |
4.1.2 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原则 |
4.2 思维图示工具选择 |
4.3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活动设计 |
4.3.1 学习者特征分析 |
4.3.2 图式化教学策略 |
4.3.3 教学设计案例 |
4.4 小学语文看图写话课教学活动设计 |
4.4.1 学习者特征分析 |
4.4.2 图式化教学策略 |
4.4.3 教学设计案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小学语文看图写话课图示教学应用研究 |
5.1 实验方案 |
5.1.1 实验假设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准备 |
5.1.4 实验方法及流程 |
5.2 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
5.2.1 成绩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2 调查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3 教师访谈数据 |
5.2.4 学生绘制的导图数据 |
5.3 实验小结 |
第六章 小学语文复习课图示教学应用研究 |
6.1 实验方案 |
6.1.1 实验假设 |
6.1.2 实验对象 |
6.1.3 实验准备 |
6.1.4 实验方法及流程 |
6.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6.2.1 成绩数据处理与分析 |
6.2.2 问卷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
6.3 实验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二年级教师访谈调查 |
附录2 二年级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3 五年级学生问卷调查 |
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思维导图及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重要性 |
(一)思维导图相关理论概述 |
1.思维导图的含义 |
2.思维导图的特征 |
3.思维导图的功能 |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重要性 |
1.有利于优化教学设计 |
2.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 |
3.有利于改进学生的笔记方式 |
4.有利于满足学科特点的要求 |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情况调查 |
1.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
2.调查结果分析 |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1.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过于形式化 |
2.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
3.绘制有效思维导图的难度较大 |
4.应用思维导图的校园氛围不浓 |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1.教师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观念不强 |
2.师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不足 |
3.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较弱 |
4.学校不够重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三、提升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效果的对策 |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灵活应用思维导图教学 |
1.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备课 |
2.教师应用思维导图上课 |
3.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小结 |
(二)加深师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实现更好的应用效果 |
1.增强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理解,有效优化教学方法 |
2.加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有效建构知识体系 |
(三)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1.学生熟练运用手绘学习 |
2.学生充分利用机绘辅助学习 |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重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
1.学校强化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意识 |
2.学校重视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
3.学校积极开展思维导图相关教学实践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学案设计案例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附录 C 访谈提纲 |
致谢 |
(6)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思维导图 |
(二)整理与复习 |
四、研究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工具 |
(一)思维导图评价表 |
(二)调查问卷 |
(三)访谈提纲 |
第二章 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现状分析 |
一、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样本统计分析 |
(一)前期准备 |
(二)样本统计分析 |
(三)样本个案分析 |
二、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
(一)学生调查及分析 |
(二)教师访谈及分析 |
第三章 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的问题 |
(一)思维激发水平方面的问题 |
(二)思维整理水平方面的问题 |
(三)规范性方面的问题 |
二、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学生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第四章 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教学的改进建议 |
一、合理利用数学教材 |
二、打造思维发展型课堂 |
三、优化复习教学模式 |
四、注重及时评价与反馈 |
五、思维导图与错题本结合使用 |
六、开展思维导图拓展课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中学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思维训练的内涵与框架 |
第一节 思维训练的内涵 |
一、思维训练的概念 |
二、思维训练的理论 |
第二节 新课标中的思维训练要求 |
一、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类型 |
二、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品质 |
第三节 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落脚点 |
一、形象思维——解释与举例 |
二、逻辑思维——说明与推论 |
三、辩证思维——比较与分类 |
四、创造思维——创造与生成 |
五、直觉思维——融合其他思维 |
第二章 钱梦龙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
第一节 钱梦龙的语文教育思想 |
一、“语文导读法”——“三主” |
二、“语文导读法”——“四式” |
三、钱梦龙语文教学艺术 |
第二节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中蕴含的思维训练 |
一、促进思维潜能,提升思维品质 |
二、增强思维意识,启迪思维创造 |
三、曲问中思考,创造促生成 |
第三节 钱梦龙思维训练框架及教学案例分析 |
一、钱梦龙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框架 |
二、逻辑思维训练——“曲问”与“训练” |
三、创造思维训练——“学生为主体”与“自读” |
第四节 钱梦龙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小结 |
第三章 李镇西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
第一节 李镇西的语文教育思想 |
一、语文民主教育 |
二、朴素语文观 |
三、“生活化语文” |
四、李镇西语文教学艺术 |
第二节 李镇西语文教育思想中蕴含的思维训练 |
一、尊重学生认知,培育创造思维 |
二、重视人文内涵,挖掘思维深度 |
三、联系生活实际,延展思维 |
第三节 李镇西思维训练框架及教学案例分析 |
一、李镇西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框架 |
二、形象思维训练——“语文生活化” |
三、创造思维训练——“质疑”与“留白” |
四、辩证思维训练——文本辩证解读 |
第四节 李镇西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小结 |
第四章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新探索 |
第一节 多媒体融合中的思维训练 |
一、预习形式多样化,鼓励多渠道探索 |
二、图画、视频呈现,给予思维支点 |
三、网络资源整合,精炼思维 |
四、在线课程,互动中丰富思维 |
第二节 核心素养发展与思维训练 |
一、思辨性阅读中提升理性思维 |
二、个性化阅读中增强批判思维 |
三、独立阅读中促进创造思维 |
第三节 国外母语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启示 |
一、美国——阅读体系化,提供思维基础 |
二、德国——宽松自由的教学,训练发散思维 |
三、英国——阅读起跑线,抓住思维关键期 |
四、小结 |
第五章 思维训练教学案例设计 |
第一节 形象思维教学设计——《孤独之旅》 |
一、形象思维文本分析 |
二、搜索拓展故乡意象,品味离乡感 |
三、角色扮演鸭群入眠,体会失落感 |
四、展示图片感受芦苇,直观显渺小 |
五、视频动画直击风雨,动态展孤独 |
第二节 逻辑思维教学设计——《怀疑与学问》 |
一、逻辑思维文本分析 |
二、说明怀疑含义,提供逻辑前提 |
三、论证怀疑精神,梳理逻辑思路 |
第三节 批判思维教学设计——《桃花源记》 |
一、批判思维文本分析 |
二、另辟蹊径,探寻主体展虚实 |
三、联系生活,多元解读现实意义 |
第四节 创造思维教学设计——《女娲造人》 |
一、创造思维文本分析 |
二、补充知识,提供想象素材 |
三、对比画面,生成个性故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世界的气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创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 |
2.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课程改革的需要 |
3.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以及反思 |
4.思维导图教学实践的启发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二、思维导图及理论基础 |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及构建 |
1.思维导图的内涵 |
2.思维导图的构建 |
(二)理论基础 |
1.脑科学理论 |
2.信息加工理论 |
3.知识可视化理论 |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案设计 |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依据 |
1.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
2.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时机选择依据 |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分析 |
1.“世界的气候”教学价值分析 |
2.“世界的气候”教学内容分析 |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方案设计 |
1.“世界的气候”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
2.各节内容的教学方案 |
四、“世界的气候”教学——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实验 |
(一)实验设计 |
1.实验目的 |
2.实验对象 |
3.实验方案 |
4.实验变量 |
5.实验假设 |
(二)实验实施过程 |
1.教学商议 |
2.实施教学 |
3.进行测试 |
4.测试评定 |
(三)实验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1.师生认可程度高 |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3.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
4.部分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二)研究反思 |
1.建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
2.精心设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课堂 |
3.实施将学科知识运用于生活的地理实践活动 |
4.结合学情,为思维导图教学实践选择合适时机 |
5.以人为本,创建多元化的学生成长评价机制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学生前测成绩表 |
附录B 学生后测成绩表 |
附录C 访谈提纲 |
教师访谈提纲 |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D 学生思维导图作品 |
致谢 |
(9)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三、教育教学改革的选择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传统课堂 |
二、思维 |
三、思维课堂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二、聚焦思维结构智力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章 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过程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访谈提纲的拟定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访谈提纲的拟定 |
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三节 访谈结果分析 |
一、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二、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节 问卷结果分析 |
一、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
二、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三、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现状 |
第三章 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案例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导入 |
一、运用演示观察法导入思维课堂教学 |
二、用新旧知识联系法导入思维课堂教学 |
三、用设置悬念法导入思维课堂教学 |
第二节 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操作过程 |
一、以实验贯穿地理思维课堂的教学过程 |
二、以比较法贯穿地理思维课堂的教学过程 |
三、以地理问题贯穿地理思维课堂的教学过程 |
四、以生活事例展开地理思维课堂的教学过程 |
第三节 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
一、启发学生进行学习总结与反思 |
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
第四节 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应用迁移 |
第四章 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
第一节 优化教学管理,建立学习平台 |
一、打造教师学习思维课堂教学知识和原理的平台 |
二、重视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 |
三、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
第二节 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
一、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
二、提高实施地理思维课堂教学各方面的能力 |
三、建立多元化的思维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
第三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
一、提高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兴趣和综合思维能力 |
二、提高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能力 |
三、养成学生爱动脑、勤动脑的习惯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总结反思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如何构建高三语文有效思维课堂——以《图文转换试题解析》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确引导唤醒思维 |
二、实践体验 深入思考 |
三、举一反三拓展应用 |
四、论读图的思维过程及有效思维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地图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D]. 曾丽萍.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空间秩序思想及其之于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 张福彦.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模型建构能力的实践研究[D]. 梁舒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4]基于思维发展视角的小学语文图示教学应用研究[D]. 朱淑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常雅欣. 河南大学, 2020(02)
- [6]小学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中思维导图绘制的问题研究[D]. 樊文婷.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0(07)
- [7]中学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研究[D]. 靳洁. 合肥师范学院, 2020(08)
- [8]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世界的气候”为例[D]. 朱会芳. 河南大学, 2019(01)
- [9]中学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 闫旭辉.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10]如何构建高三语文有效思维课堂——以《图文转换试题解析》一课为例[J]. 郭亚秋.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