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胶囊的生产工艺

大蒜素胶囊的生产工艺

一、蒜素胶丸生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1](2017)在《小麦胚芽蛋白质谱识别及释放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小麦胚芽蛋白是以脱脂小麦胚芽为原料经过碱溶酸沉等方式制备而成的蛋白质产品,在食品、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基于碱溶酸沉技术的提取工艺存在用水量高、提取率低和乳清废水排放量大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较低。本文旨在以麦粕中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研究一种新型的碱溶酸沉提取小麦胚芽蛋白的方法,并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种类识别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提取条件对小麦胚芽中各种种类的蛋白质的释放行为造成的不同影响。通过小麦胚芽中试放大实验可将所得产品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通过改变提取温度、溶剂的pH值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可进一步提高蛋白得率及蛋白含量,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HPLC-MS的蛋白质识别方法研究,利用HPLC对小麦胚芽蛋白提取液进行了分离,收集了分离出的主要蛋白质组分,采用不同的蛋白酶进行酶解的技术并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高效液相分离出各种种类的蛋白质进行了一一识别。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蛋白质在色谱柱中保留时间的不同,总计识别出多种蛋白质,其中丰度较高的蛋白质有17种。2.脱脂小麦胚芽蛋白质释放行为研究,在蛋白质组分识别的基础上,对麦粕中每一种蛋白质的溶出过程进行了检测,并对比了所有种类的蛋白质在提取过程中的释放速率以及释放量的显着变化。根据实验的结果可知,低分子量的蛋白释放速率显着快于高分子量蛋白质的释放速率,而且动态提取的过程要比静态提取的过程各组分蛋白的释放速率要高很多,动态提取过程中保留时间为18.78min的色谱峰中Chromosome3B蛋白释放速率最快,提取2次的蛋白释放率已达90%。3.基于小麦胚芽蛋白的酶解方法研究,考察了利用各种蛋白酶在不同的固液比、提取温度、溶液pH值的条件下水解脱脂小麦胚芽蛋白制备得到小麦胚芽肽。比较木瓜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以及混合蛋白酶水解脱脂小麦胚芽蛋白的进程曲线,结果显示复合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好,其较佳作用条件为:底物浓度11.11%,pH 7.0,温度45℃,酶与底物比1:200,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小麦胚芽蛋白的酶解效率最高为87%。此外,利用中试反应釜,管式离心机,喷雾干燥机,冷冻干燥机等设备可将小麦胚芽蛋白的制备应用到企业生产,可制备出蛋白含量较高的小麦胚芽蛋白粉。本研究将利用碱溶酸沉技术应用于小麦胚芽蛋白的提取,并考察了不同提取条件对蛋白收率及释放速率的影响,同时对小麦胚芽蛋白的分离鉴定进行优化,对建立一种新型制备小麦胚芽蛋白的提取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金娟[2](2011)在《大蒜病毒病原的分子鉴定与序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蒜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种植的一种蔬菜作物,生产中以无性繁殖为主,长期种植引起病毒积累,严重影响大蒜的生产及其产量。在大田生产中大蒜植株常受多种病毒复合侵染,不同病毒感染后往往表现出相似症状,加大了大蒜病毒的防治难度。本实验主要通过RT-PCR分子检测方法结合电子显微技术对大蒜病毒病原进行鉴定,对病毒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探讨了病毒DNA片段的变异与进化情况,为大蒜病毒的检测鉴定及危害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大蒜病毒的抗病育种提供研究基础。1.通过扫描电镜显微技术,从大蒜叶片中观察到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和马铃薯X病毒属(Potato Virus X)的病毒粒子的形态显微照片,对侵染大蒜的三种病毒属做了初步确定。2.以甘肃“成县迟蒜”和山东“鲁蒜王2号”为实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对其OYDV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克隆、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成功分离得到OYDV的2个DNA片段—GSCCS和SDLSW2,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22个OYDV DNA片段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1%-98%和81%-84%,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5%-99%和89%-94%,二者之间核苷酸相似性为84%,氨基酸相似性为89%。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DNA片段可聚为3个组群,GSCCS与中国山东金乡OYDV DNA片段同属一组,SDLSW2与其它16个OYDV DNA片段同属一组。表明OYDV在甘肃“成县迟蒜”和山东“鲁蒜王2号”中均存在,但具有一定差异,变异程度达到16%。3.根据已发表的GCLV和LYSV引物,分别以甘肃“成县迟蒜”和山东“鲁蒜王2号”叶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分子检测,只在山东“鲁蒜王2号”总RNA中分别扩增得到长300bp和520bp的目的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测定。测得的GCLV的DNA片段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14个不同DNA片段的核苷酸相似性最高达98%,氨基酸相似性最高达100%。GCLV的系统进化树可划分为3大类群,其中GCLV病毒DNA片段与来自日本的AB004804.1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属于一组。测得的LYSV的DNA片段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22个不同DNA片段的核苷酸相似性最高达97%,氨基酸相似性最高达100%。LYSV的系统进化树可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LYSV病毒DNA片段与来自澳大利亚的DQ925452.1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处于一个分支。以上分析可见,GCLV和LYSV病毒只存在于山东“鲁蒜王2号”中,而在“成县迟蒜”中不存在,表明大蒜中GCLV和LYSV病毒的分布具有地域特点。

王寅[3](2008)在《易溶大蒜油微胶囊的生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大蒜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香辛调味品,大蒜中的有效成分总称为大蒜油,是多种组分的混合物,具有抑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本论文以市售鲜大蒜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大蒜油,再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对大蒜油的提取工艺和易溶大蒜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优化了大蒜油的提取工艺。有机溶剂提取大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乙醇为提取溶剂,大蒜油有机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38℃,萃取温度44℃,萃取时间1.5h,酶解时间50min。水蒸气蒸馏提取大蒜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10min,蒸馏时间1.5h,酶解温度38℃,,蒜与水的蒸馏料液比1:1。(2)喷雾干燥法制备易溶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85%(阿拉伯胶+A物质5:5)+15%(蔗糖+食盐+味精),芯材壁材比为20%,固形物含量为25%,HLB值为12.9。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81.4%,溶解度为94.73%。参照GB/T18738-2006速溶豆粉的行业标准,Ⅰ豆奶粉(去渣)溶解度达到92%,即为合格产品,Ⅱ类豆奶粉(未去渣)溶解度达到88%则为合格产品,因此,该微胶囊产品是易溶于水的。通过电镜对大蒜油微胶囊的观察,表明制备的产品具有微胶囊典型的形态。(3)对大蒜油及大蒜油微胶囊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溶提蒜油在品质上较蒸馏蒜油好,而且溶提蒜油的稳定性也优于水蒸汽蒸馏蒜油。②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有效成分以二丙烯基二硫为主,能够很好的溶解于冷水中,易吸潮。③大蒜油微胶囊的存放环境为低温,干燥为宜。

曹万新,徐廷丽[4](2004)在《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概述了油脂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及目前油脂与健康的研究动态,并综述了功能性油脂和功能性脂肪酸在保健食品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应用。提示人们应重视油脂食用与健康问题的研究,在吃好的同时应注意吃出营养与健康。

曹万新,徐廷丽[5](2004)在《功能性油脂》文中研究说明油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是人类三大热量营养素。在这三大营养素中,油脂在对健康的影响最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吃的多少对健康的影响大,主要是油脂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必须靠食物摄入来提供,吃的不够影响健康。油脂的热量是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2倍多,吃的多了,发胖快。目前我们社会的健康问题之一是人们摄入热量过大,导致肥胖等直接的结果。

许育民,杨天宝[6](2004)在《几种大蒜制品的生产技术》文中指出重点介绍了几种大蒜制品的生产工艺和方法,为大蒜深加工、提高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

王梦琼[7](2003)在《《伤寒论》剂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文辞简约,医理幽深,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医学典籍,也是一部药剂学巨着,其在制剂技术方面的许多独特创造,充分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在药剂学上的伟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仲景学术现代研究如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开发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研究方法,也由传统的文献理论研究,转变为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的整体研究;从偏重主观、定性的研究,转向重视客观、定量的研究,从而将仲景学术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仲景着作以其独特的体系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其许多经方以卓越的疗效一直为历代医家推崇和应用。经方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方证相对、药味加减、药量变化等多方面,而且其剂型也是丰富多彩的,并对后世剂型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奠基作用。然而以汤剂为主的中医药剂型仍存在着煎煮烦琐、个体煎药,操作不规范,服用、携带不方便,易变质,不易贮藏等诸多不足,因而造成了汤剂的疗效不稳定。随着现代制剂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疗效显着、使用方便的中药新剂型,如注射剂、颗粒剂、胶囊、冲剂等。将临床疗效奇特的经方制剂与现代制剂学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跨学科的结合起来,对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思想、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走向世界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研究了《伤寒论》剂型的应用、对后世药剂学的影响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并以现代制剂学方法为手段,遵循“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基本原则,在继承传统医药学的前提下,探讨对中医药传统剂型的改革。本研究以《伤寒论》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药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仪器和设备,将遵仲景和、清、消、补法而组成的临床验方,由汤剂改为胶囊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了客观评价。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验研究。1.文献综述: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中医药剂型的研究现状,并特别对与本文关系密切的汤剂和胶囊剂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2.理论研究:阐述了《伤寒论》在药剂学上的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并对《伤寒论》中所应用的剂型种类、药物的炮制方法、煎煮方法、服药方法及药后护理等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仲景在制剂学上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伤寒论》对有关汤剂制备方面的经验,为现代药剂学和调剂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很多至今仍被广泛的使用。本文同时还探讨了现代制剂学对中医药学的促进和发展,认为经方剂型的创新发展是继承发扬仲景学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3.实验研究:包括汤剂改为制剂(胶囊剂)的实验和汤剂与制剂的比较实验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黄芪甲苷为指标成分通过正交实验进行胶囊剂制备工艺的筛选。结果表明处方中药材以加入12倍水、浸泡3小时、煎煮1小时、煎煮3次效果最佳。应用此条件提取,经三次实验验证效果均较理想。在第二部分中,以处方中主要药物柴胡、黄芩、栀子、黄芪的组分为指标,用TLC法对汤剂与制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此四味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均在制剂中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证明本实验的提取方法能使方剂中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较好的溶出,从而提高方剂的作用功效。 jZ《伤寒论》剂型研究j 综上所述,本文从制剂学角度对仲景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的深入j 研究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方法学研究思路。研究结果提示中药的浸泡时间、煎煮时 间、煎煮次数以及提取方法均对药物有效成份含量及最终制剂疗效产生重要影响, 充分表明从药效及服用等角度来看,将经方剂型由传统汤剂改为现代胶囊剂具有 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文所述研究内容仅对经方由汤剂改为胶囊剂作了一些初步的 探讨和定性的研究,因此,今后对该制剂的量化研究、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以 及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方面将进一步的研究。总之,本研 究对于继承发扬仲景学术思想,改进原有经方剂型,使之成为增效、减毒、安全、 方便的现代剂型,进而使中药生产工艺科学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等都具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也为更为有效地提高经方的临床价值,使其更为广泛地造福于世人。

黄业传,郑诗超[8](2003)在《大蒜的除臭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主要讨论了大蒜的除臭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对大蒜食品的前景作了展望。

金绍黑[9](2002)在《大蒜系列深加工生产技术》文中提出

翟成凯[10](1999)在《我国保健食品的概况和发展》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我国保健食品产生的悠久历史,现代保健食品产业形成的条件,以及我国保健食品近20 年的3 个发展阶段;总结分析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施行后的成绩和不足;对我国保健食品发展前景作出预测,提出我国保健食品今后发展策略的建议。

二、蒜素胶丸生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蒜素胶丸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胚芽蛋白质谱识别及释放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小麦胚芽蛋白概况及研究意义
        1.1.1 小麦胚芽蛋白概述
        1.1.2 国内外小麦胚芽蛋白加工现状
    1.2 小麦胚芽蛋白综合利用概况
        1.2.1 小麦胚芽蛋白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1.2.2 小麦胚芽蛋白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1.2.3 小麦胚芽蛋白中其它高附加值物质及应用
    1.3 小麦胚芽蛋白提取方法
        1.3.1 碱溶酸沉法
        1.3.2 超滤膜过滤法
        1.3.3 离子交换法
        1.3.4 反胶束萃取法
        1.3.5 醇提取法
    1.4 蛋白质识别研究进展
        1.4.1 生物质谱技术
        1.4.2 蛋白质和多肽的分子量测定
        1.4.3 蛋白质和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分析
        1.4.4 电喷雾电离
        1.4.5 蛋白质识别
        1.4.6 质谱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原料
        2.1.2 化学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小麦胚芽蛋白提取方法
        2.2.2 色谱条件
        2.2.3 酶解条件
        2.2.4 质谱条件
        2.2.5 数据处理
        2.2.6 氨基酸组成分析
        2.2.7 凝胶过滤分析
        2.2.8 静态释放实验
        2.2.9 动态释放实验
        2.2.10 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麦胚芽蛋白主要成分分析
        3.1.1 脱脂小麦胚芽提取液蛋白质识别
        3.1.2 小麦胚芽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
    3.2 小麦胚芽蛋白分子量分布测定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2 小麦胚芽蛋白样品分子量分布
    3.3 小麦胚芽蛋白不同种类蛋白质的释放行为研究
        3.3.1 静态释放过程
        3.3.2 动态释放过程
    3.4 不同蛋白酶对小麦胚芽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
        3.4.1 木瓜蛋白酶对小麦胚芽蛋白的酶解进程曲线
        3.4.2 木瓜蛋白酶水解小麦胚芽蛋白的工艺优化
        3.4.3 复合酶对小麦胚芽蛋白的酶解进程曲线
        3.4.4 复合酶配比
    3.5 中试放大实验
4 讨论
    4.1 小麦胚芽蛋白在提取过程中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
    4.2 小麦胚芽蛋白酶解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5 结论
6 论文创新点及展望
    6.1 论文创新点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大蒜病毒病原的分子鉴定与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蒜的保健、医疗功能
    1.2 大蒜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1.3 大蒜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1.3.1 马铃薯Y 病毒属
        1.3.2 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
        1.3.3 马铃薯X 病毒
        1.3.4 青葱X 病毒属
    1.4 大蒜病毒的检测方法
        1.4.1 外观症状诊断法
        1.4.2 生物学测定(指示植物鉴别法)
        1.4.3 电子显微镜法
        1.4.4 血清学技术
        1.4.5 分子生物学技术
        1.4.5.1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1.4.5.2 双链RNA 电泳技术(Double-stranded RNA,dsRNA)
        1.4.5.3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1.4.5.4 RT-PCR 技术
        1.4.5.5 多重RT-PCR
        1.4.5.6 定量PCR
        1.4.5.7 免疫PCR
        1.4.5.8 原位PCR
        1.4.5.9 套式PCR
        1.4.6 石英晶体微天平生物传感器技术(Quartzcrystal Microbalance Biosensor)
    1.5 大蒜病毒病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论文选题及欲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酶及试剂
        2.1.3 主要试验仪器
    2.2 方法
        2.2.1 电镜扫描观察
        2.2.2 RT-PCR 法检测与鉴定
        2.2.2.1 寡聚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2.2 大蒜叶片总RNA 的提取
        2.2.2.3 反转录合成病毒cDNA 第一条链
        2.2.2.4 PCR 扩增
        2.2.2.5 PCR 产物的纯化
        2.2.2.6 PCR 产物与T 载体连接
        2.2.2.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2.8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2.2.2.9 重组质粒的提取
        2.2.2.10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验证
        2.2.2.11 序列测定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电镜观察结果
    3.2 大蒜三种主要病毒的RT-PCR 分子鉴定
        3.2.1 大蒜中洋葱黄矮病毒(OYDV)的RT-PCR 分子鉴定
        3.2.1.1 OYDV 总RNA 的提取
        3.2.1.2 OYDV 的RT-PCR 扩增
        3.2.1.3 OYDV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3.2.1.4 两个品种中OYDV 目的片段的序列测定及不同分离物相似性比较..
        3.2.1.5 OYDV 系统进化分析
        3.2.2 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CLV)的RT-PCR 分子鉴定
        3.2.2.1 GCLV 的RT-PCR 扩增
        3.2.2.2 GCLV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3.2.2.3 GCLV 目的片段的序列测定及与不同分离物相似性比较
        3.2.2.4 GCLV 系统进化分析
        3.2.3 大蒜中韭葱黄条病毒(LYSV)的RT-PCR 分子鉴定
        3.2.3.1 LYSV 的RT-PCR 扩增
        3.2.3.2 LYSV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3.2.3.3 LYSV 目的片段的序列测定及不同分离物相似性比较
        3.2.3.4 LYSV 系统进化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电镜扫描技术鉴定大蒜病毒病原
        4.1.2 RT-PCR 分子检测方法鉴定大蒜病毒病原
        4.1.2.1 大蒜OYDV 病毒的RT-PCR 分子鉴定
        4.1.2.2 大蒜GCLV 病毒的 RT-PCR 分子鉴定
        4.1.2.3 大蒜 LYSV 病毒的 RT-PCR 分子鉴定
    4.2 结论
        4.2.1 电子显微鉴定推断大蒜病毒病原为马铃薯Y 病毒属、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和马铃薯X 病毒属病毒
        4.2.2 OYDV 侵染大蒜具有普遍性
        4.2.3 OYDV 在甘肃“成县迟蒜”和山东“鲁蒜王2 号”上具有差异性
        4.2.4 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对OYDV 病毒的变异其决定作用
        4.2.5 大蒜中GCLV 和LYSV 病毒的分布具有地域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介绍
导师简介

(3)易溶大蒜油微胶囊的生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大蒜油概述
    1.2 大蒜油的研究概况
    1.3 大蒜油的提取方法概况
    1.4 微胶囊的研究概况
    1.5 存在问题
    1.6 研究意义
    1.7 研究内容
第2章 引言
第3章 大蒜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4 分析检测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有机溶剂提取法
        3.5.2 水蒸汽蒸馏法
    3.6 小结
第4章 易溶大蒜精油微胶囊粉的制备技术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4 分析测定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大蒜油与易溶大蒜油微胶囊粉的品质研究
    5.1 实验材料
    5.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5.3 实验方法
    5.4 理化指标测定
    5.5 结果与分析
    4.6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伤寒论》剂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剂型的研究现状
        1 新剂型简介
        2 制剂工艺与技术的发展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汤剂和胶囊剂的研究进展
        1 汤剂的研究现状
        2 胶囊的研究现状
        3 研究与展望
理论研究
    一、 中医剂型历史发展回顾
        1 先秦时期的剂型
        2 汉唐时期的剂型
        3 宋金元时期的剂型
        4 明清时期的剂型
    二、 《伤寒论》剂型研究
        1 《伤寒论》对中药药用部位的选择和炮制
        2 汤剂
        3 丸剂
        4 散剂
        5 其他制剂
        6 结论
        7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1 设计思路
        1.1 方法的选择
        1.2 剂型的选择
        1.3 方剂的选择
    2 实验方法
        2.1 处方及主要药物
        2.2 主要药物
        2.3 原料药鉴别
        2.4 汤剂改为胶囊剂的实验
        2.5 制剂与汤剂的比较实验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四、蒜素胶丸生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胚芽蛋白质谱识别及释放行为研究[D]. 王凯.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2)
  • [2]大蒜病毒病原的分子鉴定与序列分析[D]. 李金娟. 甘肃农业大学, 2011(04)
  • [3]易溶大蒜油微胶囊的生产技术研究[D]. 王寅. 西南大学, 2008(09)
  • [4]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展[J]. 曹万新,徐廷丽. 中国油脂, 2004(12)
  • [5]功能性油脂[A]. 曹万新,徐廷丽. 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下册), 2004
  • [6]几种大蒜制品的生产技术[J]. 许育民,杨天宝. 现代商贸工业, 2004(04)
  • [7]《伤寒论》剂型研究[D]. 王梦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3)
  • [8]大蒜的除臭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 黄业传,郑诗超.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3(01)
  • [9]大蒜系列深加工生产技术[J]. 金绍黑. 中国果菜, 2002(01)
  • [10]我国保健食品的概况和发展[J]. 翟成凯. 中国食物与营养, 1999(06)

标签:;  ;  ;  ;  ;  

大蒜素胶囊的生产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