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

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

一、OCEANOGRAPHY & MARINE GEOLOGY(论文文献综述)

方杏芹[1](2022)在《关于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问题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揭示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问题和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学科内涵和外延的综合分析,厘清了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海洋气象学归属于大气科学比归属于海洋科学更适合其发展。厘清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的关键是理解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多尺度特征。未来海洋气象学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海上高科技探测技术、实地和遥感观测的综合应用、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理论、多层次大气—海洋耦合模式,由此需要加强更小尺度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分析结果可供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科研、教学、业务、管理人员参考。

李永祺,张鑫鑫[2](2021)在《对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浅析》文中指出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研究内容大多交叉、重叠。为利于学科发展,文章在简述学科的产生与定义的基础上,强调学科之间要加强合作,适当分工。建议:海洋生态学侧重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生存策略,并积极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生物海洋学侧重于研究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把推进对海洋的认识放在首位,加强与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的耦合,为海洋在地球四大圈层的相互关系中展现活力。据此,以渔业海洋学、海洋生态灾害和生物对地质的作用为例,阐述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理解及其相互之间关系。

冷疏影,许学伟[3](2021)在《优化科学基金资助布局,迎接海洋科学发展新机遇》文中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科学学科组基于学科战略、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开展学科优化布局,提出由"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3大方向15个申请代码组成的新版申请代码体系,将更好地支撑海洋科学学科发展和国家战略落实.

於维樱,吴西顺,张翼,张晓琨,倪煜佳,冯志纲[4](2019)在《“一带一路”海洋地质学研究态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海洋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地质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最新收录的1968—2017年SCIE文章,采用文献计量与引文分析等工具,分析了约1.3万篇相关文献,发现:①"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海洋地质学研究整体发文一直保持着正增长势头,并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②亚洲和中东欧国家和地区是海洋地质发文的主力,中国和俄罗斯是发文最多的国家和合作网络的中心,且中国的近5年发文遥遥领先;③"一带一路"海洋地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科学、海洋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内容包括中国沿海、马尔马拉海、死海、日本海等地区的海底地质构造与特殊地貌、海洋沉积物来源与分布输运、海底矿产油气资源、海底地质运动与地形演化以及古海洋古地质环境分析等方面。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海洋地质研究区域内合作薄弱,建议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研究,并注重各国科研机构之间的研究特色制定相应的合作战略目标,以获得更好的科研成效,提升我国的海洋地质研究地位。

陈连增,雷波[5](2019)在《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70年》文中认为本文聚焦海洋调查、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技术与装备3个方面,梳理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成果,说明了海洋科技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海洋强国建设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刘绍文,殷勇[6](2018)在《“海洋地质学”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方式改革尝试》文中认为"海洋地质学"是海洋科学本科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涉及海洋科学院校均有开设,但其课程内容体系各不相同,体现了各校的学术特色。结合南京大学相关地学学科基础和海洋研究特色,"海洋地质学"课程体系建设上把握"强化地质基础,突出海洋特色"的理念,内容上立足板块构造与地球物理、海洋沉积、古海洋学和海底矿产资源与灾害四大块体,并辅以海岸带地貌。教学方式上尝试采取小班研讨、科学史教育和双语教学等方式。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兴趣均有提高和改善。

丁光辉,周利民,宋成文,张锦,公维民[7](2017)在《国内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现状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海洋行业的快速发展,海洋科学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建设特色专业,提高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势所趋。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究国内各高校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现状,以期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李鸿莉,李阳东,印春生[8](2015)在《海洋地质学教改探索》文中认为海洋地质学是培养海洋类人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一,本文通过对海洋地质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把握,在分析海洋地质学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等角度出发,提出了课程的几点改革,包括课程的定位、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矢在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做到与时俱进,为以后从事海洋类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黄文星,朱本铎[9](2014)在《中国现行海底地理实体通名术语存在问题辨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工作起步晚,实践基础薄弱,翻译和编写的海底命名规范中的有个别通名术语定义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国内权威地质辞典和相关标准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 Shoal是顶部覆盖松散沉积物的暗礁,会对船只航行构成威胁,建议翻译为"暗沙"。Bank是表面相对平坦的海底高地,不对船只航行构成威胁,建议翻译为"滩"或"浅滩"。2建议参考国际海底命名委员会(SCUFN)颁布的《海底地名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undersea feature names,又称B6文件)(IHO and IOC,2008.),以1000m高差作为海山和海丘的分界,并且不对Hill(Abyssal hill)和Knoll作进一步区分,均称为海丘。3现有辞典对Canyon和Sea valley(Submarine valley)的翻译和定义可以沿用:Canyon译为海底峡谷,Sea valley(Submarine valley)译为海(底)谷,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横切面形态,而与规模无关。建议将Sea channel(Submarine channel)译为"海底水道",不仅与当前学术界的主流译法一致,而且易于与海底峡谷和海底谷区分。4 Plateau译为海底高原和海台均可,且两者并没有地貌等级差别,建议《海底地名命名》作相应修正。

韩宗珠,李巍然,刘东生,赵广涛,李安龙[10](2012)在《海洋地质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近10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地质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如下几项工作:重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培育实践创新体系。建设完成了在教学上循序渐进、地域上相互关联、方法上突出创新、有显着特色和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群。

二、OCEANOGRAPHY & MARINE GEOLOG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CEANOGRAPHY & MARINE GEOLOGY(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中国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1.1 海洋气象学学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分类表》的学科分类体系中的位置
    1.2 海洋气象学学科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代码体系中的位置
    1.3 海洋气象学学科在中国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位置
    1.4 中国高校海洋气象学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实例
2 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综合分析
    2.1 海洋气象学相关学科的内涵和外延
    2.2 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的厘清
3 海洋气象学的发展和展望
4 结语

(2)对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学科的产生
2 学科的定义
3 研究侧重点
    3.1 渔业海洋学
    3.2 海洋生态灾害
    3.3 生物对海洋的地质作用
4 结语

(3)优化科学基金资助布局,迎接海洋科学发展新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科学在地球系统科学、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1.1 海洋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的知识源泉
    1.2 海洋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1.3 海洋科学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有效保障
2 海洋学科发展态势与面临的主要挑战
    2.1 学科发展态势
    2.2 学科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3 国际海洋科学基础研究资助体系与特点
4 我国海洋科学基金资助格局演替和新体系的构建
    4.1 原有学科申请代码体系
    4.2 学科布局优化原则与进程
    4.3 新学科申请代码体系的特点
    4.4 代码体系外的重要补充
5 结语

(4)“一带一路”海洋地质学研究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方法工具与数据检索
    1.1 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1.2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2 主要海洋地质学文献计量分析
    2.1 整体研究成果情况分析
    2.2 研究合作及影响力分析
    2.3 主要研究机构及影响力分析
    2.4 成果发表载体
        2.4.1 主要发表期刊
        2.4.2 主要发文领域
        2.4.3 研究内容聚类
        2.4.4 八大高影响力研究领域
3 总结与展望

(6)“海洋地质学”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方式改革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立足本土、结合国际
二、教学方式转变:小班化研讨和双语教学
三、教学思路改革:科学史教育进课堂
四、教学效果评估

(7)国内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海洋科学专业发展现状
二、国内典型高校海洋科学专业特色
三、结语

(8)海洋地质学教改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简介
2 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教材方面
    2.2 教与学方面
3 海洋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
    3.1 课程在海洋类专业中的定位
    3.2 教材选用
    3.3 教学内容改革
    3.4 教学方法改革
4 结束语

(9)中国现行海底地理实体通名术语存在问题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 Shoal和Bank
    1.1 Shoal和Bank的定义
    1.2 Shoal和Bank的中文译法
2 Seamount、Hill (Abyssal hill) 和Knoll
3 Canyon、Sea valley (Submarinevalley) 和Sea channel (Submarine channel)
4 Plateau (Submarine plateau) 和Terrace
5 讨论
6 结论

(10)海洋地质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海洋地质特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是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二、海洋地质特色人才的要求和培养模式的定位
三、海洋地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的实施和效果
    1.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3. 加强实践教学, 培育实践创新体系
    4. 实行导师制, 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5. 毕业实习与科研结合, 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四、OCEANOGRAPHY & MARINE GEOLOGY(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问题的探讨[J]. 方杏芹.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 [2]对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浅析[J]. 李永祺,张鑫鑫. 海洋与湖沼, 2021(05)
  • [3]优化科学基金资助布局,迎接海洋科学发展新机遇[J]. 冷疏影,许学伟. 科学通报, 2021(02)
  • [4]“一带一路”海洋地质学研究态势分析[J]. 於维樱,吴西顺,张翼,张晓琨,倪煜佳,冯志纲. 海洋地质前沿, 2019(12)
  • [5]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70年[J]. 陈连增,雷波. 海洋学报, 2019(10)
  • [6]“海洋地质学”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方式改革尝试[J]. 刘绍文,殷勇. 中国地质教育, 2018(01)
  • [7]国内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现状分析[J]. 丁光辉,周利民,宋成文,张锦,公维民. 学周刊, 2017(10)
  • [8]海洋地质学教改探索[J]. 李鸿莉,李阳东,印春生. 时代教育, 2015(23)
  • [9]中国现行海底地理实体通名术语存在问题辨析[J]. 黄文星,朱本铎. 地质论评, 2014(05)
  • [10]海洋地质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韩宗珠,李巍然,刘东生,赵广涛,李安龙. 中国地质教育, 2012(04)

标签:;  ;  ;  ;  

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