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咪唑安定对小儿氯胺酮麻醉效应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葛华顺,李泉霖,杨少春,邵帅,周在银[1](2021)在《小儿术前常用镇静药物及给药途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舒适化医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在术前对患儿进行有效充分的镇静是一项有价值且有必要的麻醉方法。但由于目前小儿术前镇静药物的局限,镇静类新药物在小儿领域使用的限制性,掌握小儿术前常用镇静药物及合适的给药途径,可有效地降低术前焦虑及恐惧给小儿带来的伤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从目前国内外麻醉领域对小儿术前常用镇静药物及给药途径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小儿术前镇静技术的开展提供参考。
王贝贝[2](2020)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泵注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前镇静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拟探讨术前静脉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前镇静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选出最佳用药方案,以期提高小儿麻醉质量。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M组,咪达唑仑0.1 mg/kg)、试验组1(DM1组,右美托咪定0.3μg/kg+咪达唑仑0.1 mg/kg)和试验组2(DM2组,0.5μg/kg+咪达唑仑0.1 mg/kg)。手术前患儿在病房建立静脉通路,在父母陪伴下,患儿进入术前等待间,于手术前15-20min缓慢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1 mg/kg或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咪达唑仑0.1 mg/kg或右美托咪定0.5μg/kg+咪达唑仑0.1 mg/kg。药物按所需剂量配置,浓度为右美托咪定5μg/ml,咪达唑仑1 mg/ml。给药10-15分钟内完成。给药5min后患儿进入手术室,行血压、心电图、Sp O2、体温等监测,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患儿侧卧位下行骶管阻滞,骶管阻滞用0.2%罗哌卡因,剂量为1 ml/kg。麻醉维持给予吸入麻醉药七氟烷2~3%,氧气浓度为50%。评估患儿术前镇静程度、术后躁动情况、术后疼痛等,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其他不良反应等。结果1.三组患儿在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2.用药后镇静评分上,DM2组镇静评分大于DM1组(P=0.000)和M组(P=0.04),DM1组与M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19)3.拔管时间上,DM2组拔管时间长于DM1组,DM1组长于M组(P<0.05);PCAU停留时间上,DM2组和DM1组长于M组(P<0.01),三组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间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15);4.术后躁动评分上,DM2组评分低于M组评分(P<0.05),术前情绪评分、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上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0.5μg/kg+咪达唑仑0.1 mg/kg泵注能实现良好的小儿术前镇静,减轻小儿术前分离焦虑,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改善苏醒期质量。虽然拔管时间和术后PACU停留时间稍微延长,但并不延长术后住院时长,因此可安全用于小儿麻醉术前镇静,提高小儿麻醉质量。
袁佳,李翃斌,胡飞琼[3](2019)在《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舟山医院2015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接收的行短小手术的患儿10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对照组仅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各时间点[麻醉前(T0)、麻醉诱导结束(T1)、切皮时(T2)、切皮后(T3)]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观察组10min清醒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616、12.305、8.287,均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中,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T1、T2、T3时点HR、RR均明显高于观察组(t值分别为2.001、11.027、9.703、5.596、4.059、5.209),T2、T3时点MAP明显高于观察组(t值分别为5.203、6.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5%vs. 22.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0,P<0.05)。结论给予小儿短小手术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能够促进患者更快苏醒,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显着,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叶茂亭,易建光,宋彩萍,王宇,李静,邓毅[4](2018)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究氯胺酮与丙泊酚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并筛选出最理想的麻醉方案,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由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氯胺酮组与丙泊酚组。氯胺酮组患儿共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4.19±2.03)岁;丙泊酚组患儿29例,其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4.26±2.40)岁,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分别给予每组患儿相应的麻醉方案,并比较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家属的满意率。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儿的手术耗时与术中脉搏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丙泊酚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较快(p=0.000);术后丙泊酚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0.34%,氯胺酮组不良发生率为34.83%,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值为0.028;丙泊酚麻醉的患儿家属满意率高达100.00%,氯胺酮组满意率为72.41%,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率比较p值为0.002。研究数据表明,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相比氯胺酮麻醉方案,丙泊酚麻醉方案具有苏醒时间短,术后无兴奋表现,不良反应少,利于患儿的预后的优点,更加适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赵奉,张华[5](2018)在《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脑瘫手术中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和分析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脑瘫手术中的效果,并对结果予以评价。方法 58例小儿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治疗组采用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情况以及麻醉前(T1);注射麻醉药10 min后(T2);手术期间(T3);手术结束后10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50.05±11.67)min、苏醒时间(25.78±5.34)min、苏醒后躁动2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9.12±10.78)min、(28.56±4.78)min、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1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T4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T1T4时治疗组患儿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较对照组更稳定。结论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对小儿麻醉的效果更佳,对患儿的影响较小,可以将其作为小儿麻醉的常用方法之一。
鹿汝丽[6](2018)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麻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小儿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临床小儿短小手术中常用的全身麻醉方式之一,特别是在小儿的四肢、下腹部、浅表的短小手术中被得到广泛应用。氯胺酮(Ketamine,Ket)是一种常用的小儿静脉全身麻醉药,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非竞争性阻断剂,其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诱导迅速、苏醒快、给药方便且价格便宜,因此在临床小儿手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同时氯胺酮又易产生心血管兴奋、术后谵妄、精神神经运动症状等较多的不良反应,因而其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具有轻中度镇痛、良好镇静作用、且有抗交感活性的镇静药,其可减少术后Ket所产生的谵妄,减弱Ket所引起的拟交感作用。目前,临床上两药复合应用于小儿麻醉研究较少,本课题目的主要通过研究Dex与Ket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二者组成复合麻醉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小儿手术的麻醉提供更加简洁方便、安全实用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6-2017年我院全身麻醉下行小儿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6岁、体重726 kg、ASAⅠ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为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K组:患儿以Ket 2.0 mg/kg缓慢静脉注射注进行麻醉诱导,待意识消失,麻醉平稳后开始进行手术,术中根据麻醉深度以1 mg/kg追加Ket;KP组患儿以Ket 2.0 mg/kg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2-4mg/kg.h的丙泊酚持续泵入行麻醉维持,术中根据麻醉深度以1mg/kg进行追加Ket至手术完成;KD组患儿以Ket 2.0mg/kg缓慢静脉注射,并以Dex 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静脉泵持续恒速泵入,10min内输注完毕后,继之以0.25ug/kg.h静脉注射泵恒速泵入,术中根据麻醉深度以1 mg/kg进行追加Ket至手术完成。观察指标:(1)观察并记录3组患儿的麻醉成功至手术结束时间(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呼唤其姓名能睁眼的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中氯胺酮用量。(2)记录整个手术期间给药前(T0)、麻醉开始3min(T1)、麻醉开始6min(T2)、手术开始即刻(T3)、手术开始后5min(T4)、手术结束即刻(T5)麻醉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等监测指标。(3)停药后将患儿送至麻醉恢复室,每5min对患儿进行唤醒,并由PACU护理人员采用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表(CHEOPS评分表,见附件1)对患儿术后疼痛进行评分。术后30、60min对患儿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进行评分(PAED评分表,见附件2)。(4)记录患儿在麻醉、苏醒的过程中出现呼吸抑制、术中发生体动以及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T0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相比较,KP组与K组比较,HR在T2、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在T2时点有差异;KD组与K组比较,HR在T1-T5时点都有差异,MAP除T1时点外各点都有差异;与T0时点比较,K组HR、MAP呈升高,KP组T2时点HR、MAR略有降低,KD组的HR在T1时点略有增高后呈降低趋势,MAP各时点变化无统计学意义。KP组6例患儿出现呼吸抑制,K组出现3例,KD组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KP组与K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5);KP组、KD组术后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K组显着减少(P﹤0.05),但KP组、K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KD组、KP组氯胺酮用量较K组明显减少(P﹤0.05),KD组较KP组减少(P﹤0.05);且KD组、KP组术后镇静评分较K组显着较高,KD组较K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麻醉苏醒时间较KP组、KD组显着延长(P﹤0.05),KP组、KD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组成复合麻醉在小儿短小全麻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与单独使用氯胺酮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相比,术中能更有效的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既可明显减少氯胺酮的使用总量,又可降低术中及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有效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赖玮宏,许铿,李健[7](2015)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低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低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4例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全麻,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全麻,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情况。结果对照组插管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指标显着高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结束时BIS、AEPI指标显着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HR、MAP、BIS、AEPI指标显着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全麻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低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能降低氯胺酮用量,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良好。
孟玉花,买买提·肉孜[8](2015)在《氯胺酮、咪唑安定合剂术前口服和肌内注射在小儿基础麻醉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氯胺酮、咪唑安定合剂(氯咪合剂)术前口服和肌内注射在小儿基础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40例拟行小儿基础麻醉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0例。A组采用氯咪合剂口服,B组采用氯咪合剂肌内注射,C组采用单纯氯胺酮肌内注射,比较三组患儿镇静效果、遗忘程度、自愿接受率。结果 A、B组镇静效果、遗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愿接受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氯咪合剂是一种更好的术前小儿基础麻醉方法 ,患儿自愿接受率、镇静效果、遗忘程度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纪宏新,何世琼,李安学[9](2014)在《小儿麻醉前镇静药物及给药途径新进展》文中提出小儿在围术期出现焦虑、恐惧等一系列应激反应,不仅影响麻醉诱导及手术的平稳,还会造成儿童术后不同程度的人格和行为改变,如梦游、夜尿、激惹增多等现象,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1,2]。因此,如何避免这些伤害,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表明,适宜的麻醉前镇静药可缓解患儿围术期的焦虑情绪,易于麻醉诱导,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提高患儿麻醉恢复质量,降低术后行为扰乱、睡眠障碍、夜梦以及大便习惯改变的发
任安虎,申富生,江双霞,宋学平,冯巧荣,张海良,曹和平[10](2011)在《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临床应用》文中提出根据小儿椎管的解剖生理特性,骶管麻醉具有操作方法简单、麻醉效果确切等特点。但小儿通常不合作,常需要镇静、镇痛。氯胺酮与咪唑安定配伍应用能加强相互的麻醉诱导作用,
二、咪唑安定对小儿氯胺酮麻醉效应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咪唑安定对小儿氯胺酮麻醉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术前常用镇静药物及给药途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常用镇静药物分类 |
1.1 苯二氮卓类药 |
1.2 氯胺酮 |
1.3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 |
2 小儿术前给药常见途径 |
2.1 口服给药 |
2.2 经口腔黏膜透皮给药(舌下含服给药) |
2.3 经鼻腔给药 |
2.4 经直肠给药与静脉给药 |
3 小结 |
(2)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泵注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前镇静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试验实施过程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谵妄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纳入排除标准 |
1.3方法 |
1.4观察指标 |
1.5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
2.2两组患者手术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2.3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讨论 |
3.1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方案的选择 |
3.2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的镇静效果 |
3.3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4)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
1.1 氯胺酮组与丙泊酚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比较 |
1.2 氯胺酮与丙泊酚麻醉的不良反应比较 |
1.3 氯胺酮组与丙泊酚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比较 |
2 讨论 |
3 材料与方法 |
3.1 临床病例资料的选择 |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3 麻醉方法 |
3.4 统计学方法 |
(5)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脑瘫手术中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组标准[3] |
1.3 麻醉方法 |
1.4 观察指标[5]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麻醉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
3 讨论 |
(6)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麻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观察指标 |
4 评分方法 |
5 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患儿基本情况 |
2 血流动力学变化 |
3 三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的比较 |
4 CHEOPS疼痛评分 |
5 PAED躁动评分表 |
讨论 |
结论 |
1 实验结论 |
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致谢 |
(7)小剂量氯胺酮联合低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麻醉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两组患儿体征指标变化情况 |
2.2两组患儿术后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 |
3 讨论 |
(8)氯胺酮、咪唑安定合剂术前口服和肌内注射在小儿基础麻醉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观察指标及遗忘程度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患儿镇静效果比较 |
2.2 三组患儿遗忘程度的比较 |
2.3 三组患儿对给药是否自愿接受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小儿麻醉前镇静药物及给药途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用麻醉前镇静药的种类 |
1.1 氯胺酮 (ketamine) : |
1.2 苯二氮类: |
1.3 α2受体激动剂: |
2 小儿麻醉前给药途径 |
2.1 肌肉注射: |
2.2 直肠给药: |
2.3 口服用药: |
2.4 舌下含服用药 (口腔黏膜透皮给药) : |
2.5 鼻腔给药: |
3 讨论 |
(10)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呼吸系统的变化 |
2.3 循环系统的变化 |
2.4 氯胺酮对咪唑安定镇静作用的影响 |
2.5 BIS对预测切皮体动的可行性 |
3 讨论 |
四、咪唑安定对小儿氯胺酮麻醉效应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术前常用镇静药物及给药途径研究进展[J]. 葛华顺,李泉霖,杨少春,邵帅,周在银. 中外医学研究, 2021(15)
- [2]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泵注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前镇静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D]. 王贝贝.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3]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 袁佳,李翃斌,胡飞琼.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05)
- [4]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评价[J]. 叶茂亭,易建光,宋彩萍,王宇,李静,邓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11)
- [5]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脑瘫手术中的效果研究[J]. 赵奉,张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23)
- [6]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麻术中的应用研究[D]. 鹿汝丽. 青岛大学, 2018(12)
- [7]小剂量氯胺酮联合低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的效果观察[J]. 赖玮宏,许铿,李健. 热带医学杂志, 2015(12)
- [8]氯胺酮、咪唑安定合剂术前口服和肌内注射在小儿基础麻醉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孟玉花,买买提·肉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24)
- [9]小儿麻醉前镇静药物及给药途径新进展[J]. 纪宏新,何世琼,李安学.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11)
- [10]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临床应用[J]. 任安虎,申富生,江双霞,宋学平,冯巧荣,张海良,曹和平. 河北医药,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