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蹄病及相关矿质元素比较研究

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蹄病及相关矿质元素比较研究

一、呼市地区奶牛蹄病与相关矿物元素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路军[1](2021)在《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断方法建立》文中指出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高端乳制品生产基地,奶业是黑龙江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而肢蹄病是继乳房炎之后影响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第二大难题,肢蹄病影响产奶量及繁殖性能,甚至导致奶牛淘汰,直接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肢蹄病的发生多具隐蔽性,在早期不表现临床症状。目前奶牛肢蹄病诊断方法落后,很难进行早期诊断。当表现出临床症状时,组织已经发生不可逆的显着病理变化,治疗困难进而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展开调查并绘制区域图谱,并针对骨关节炎和蹄叶炎进行综合诊断技术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对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和发病原因进行调查,同时进行区域图谱绘制。针对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发病因素多且复杂的特点,从营养、环境、饲养管理等方面展开调查,绘制黑龙江省奶牛变形蹄、蹄底溃疡及蹄尖溃疡、白线病、蹄皮炎、蹄叶炎、腐蹄病、其他肢蹄病的发病图谱,分析本地区引起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第二部分为奶牛骨关节炎和蹄叶炎综合诊断技术的研究,旨在建立奶牛骨关节炎和奶牛蹄叶炎快速诊断方法和技术。在奶牛骨关节敏感生物标志物筛选实验中,首先利用大鼠骨关节炎模型筛选特异性标志物,使用前十字韧带切断方法建立疾病模型,造模后0、2、4、6、8、10周分别收集大鼠胫骨和血清标本。取胫骨样本进行HE和番红O染色,并使用OARSI(骨关节炎)评分观察骨关节炎病理组织学变化,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软骨降解标志物CS846、C2C、GAG、PIICP、CTX-II和COMP浓度变化,分析骨关节炎标志物浓度变化与大鼠关节损伤程度相关性,从而筛选有效的骨关节炎检测指标,接下来对筛选的标志物在奶牛骨关节炎中进行应用实验。在奶牛蹄叶炎敏感生物标志物检测实验中,使用低聚果糖灌注方法诱导奶牛蹄叶炎模型,诱导期间以6 h为间隔连续监测奶牛的各项临床指标,判断疾病发展过程,待72h后实施安乐死,取蹄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收集造模后0 h、6 h、12 h、18 h、24 h、36 h、48 h、60 h及72 h血清样本,使用明胶酶谱及反向明胶酶谱检测血清中MMP9和TIMP1表达。本调查于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进行,调查牧场覆盖黑龙江省五个地区,27家奶牛场,共29050头奶牛。调查结果表明奶牛肢蹄病发病率为28.3%,发病率最高的四种肢蹄病分别为蹄皮炎(发病率16.4%)、变形蹄(4.2%)、蹄底溃疡及蹄尖溃疡(3.5%)和白线病(1.2%)。通过区域图谱分析,奶牛肢蹄病发病率从低到高依次是大庆地区、齐齐哈尔地区、哈尔滨地区、佳木斯地区、牡丹江地区。蹄皮炎以牡丹江地区发病率最高,变形蹄、蹄底溃疡+蹄尖溃疡、白线病和腐蹄病以佳木斯地区发病率最高,蹄叶炎的发病情况以大庆地区最高。大型牧场肢蹄病发病率(26.9%)低于小型牧场(35.0%)和中型牧场(28.7%)。季节因素、环境因素、卧床因素、护蹄因素、体况评分、胎次因素、泌乳量、泌乳时期对奶牛肢蹄病均有影响。季节对肢蹄病的发病影响较大,冬季肢蹄病发病最高(8.7%),其次是夏季(7.5%),春、秋季发病分别为6.2%、5.9%。相对于地面清洁的牧场,卫生状况较差、刮粪频率低等情况提高肢蹄病发病率,卫生差的牛场发病率(35.9%)明显高于卫生良好的牛场(23.5%),但卧床垫料种类的不同(沙子、稻壳、稻壳+发酵牛粪)对奶牛肢蹄病的影响不明显。奶牛修蹄情况也能显着影响肢蹄病发病率。据调查显示,年修蹄两次+日常维护的牧场,肢蹄病发病率为25.8%,而年仅修蹄两次的牧场高至31.9%。一周蹄浴一次的牧场肢蹄病发病率(35.9%)较蹄浴3次的发病率(24.0%)高。另外,综合比较分析,体重异常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较正常组(28.2%)显着升高,不论是消瘦(32.3%)还是肥胖(35.9%)。说明体重管理也是日常预防肢蹄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发现,肢蹄病的发病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高,1胎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为24.7%,而5胎及以上达到34.0%。泌乳量也与肢蹄病发病率呈显着正比例关系,泌乳量<7.5t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为26.0%,而>10.5 t的肢蹄病发病率高达31.4%。同时,在不同泌乳阶段,肢蹄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变化,泌乳早期肢蹄病发病率最高,为9.3%,随着泌乳量的减少,肢蹄病发病率下降,泌乳后期为7.4%,围产期发病最低(3.0%)。通过大鼠骨关节炎模型筛选待定的标志物发现,手术诱导大鼠骨关节炎模型10周内,胫骨软骨病理变化逐渐加重,软骨表面损伤,中层和深层软骨细胞空泡化。术后第10周,软骨细胞丢失,软骨下骨损伤严重。通过ELISA检测10周内大鼠血清中各相关标志物含量发现,GAG和PIICP浓度变化不显着,而CS846、COMP、C2C和CTX-II标志物浓度随病程呈显着增加趋势,并与关节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同样在奶牛体内,与健康奶牛对比,骨关节炎奶牛血清中CS846、COMP、C2C、CTX-II标志物显着升高(P<0.05),提示此四个指标可以作为敏感的骨关节炎生物标志物。在蹄叶炎奶牛血清中,与对照组相比,MMP9活性显着升高(P<0.05),TIMP1的活性在各个时间段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着。提示血清MMP9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指导奶牛蹄叶炎的早期诊断。本实验明确了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流行特点和规律,筛选奶牛骨关节炎和奶牛蹄叶炎的敏感特征标志物,为建立奶牛骨关节炎和蹄叶炎快速诊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为黑龙江奶牛肢蹄病的整体防控提供科学参考和新思路,对提升奶牛肢蹄病的整体诊疗水平和行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王德海[2](2020)在《奶牛趾间皮炎病原微生物多样性及与矿物质元素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奶牛蹄病已上升为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奶牛趾间皮炎是一种常见的奶牛肢蹄病,表现为前或后蹄趾间或跖侧皮肤的炎性反应,蹄趾或蹄踵间红肿,发炎肿胀有赘生物,发病奶牛大多体温正常,跛行程度因严重性而表现不一。目前,对奶牛趾间皮炎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病因分析、防治防控等。但迄今为止,针对奶牛趾间皮炎与微生物群落以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关系仍然存在一定疑虑,因此开展奶牛趾间皮炎的宏基因组分析与矿物质元素的检测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确定奶牛趾间皮炎,本研究对在齐齐哈尔某牛场采集患病奶牛蹄部拭子进行节瘤拟杆菌的PCR检测。结果成功检测到节瘤拟杆菌的纤毛基因,结合该牛场患病奶牛的临床症状,确定该牛场跛行奶牛患有趾间皮炎。对患病奶牛采取治疗措施,清洗蹄部,扩开角质,清除潜道,用5%的甲醛溶液浸泡浴蹄,使用硫酸铜进行治疗。另外做环境消毒工作,并且注意保持蹄部清洁和干燥。为研究奶牛趾间皮炎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矿物质元素的关系,本研究采集9份奶牛趾间皮炎蹄部拭子,随机标记样品(即D组,n=9);同时采集10个健康奶牛蹄部拭子,随机标记样品(即H组,n=10),用于对照试验;采集治疗2周后症状改善的奶牛蹄部拭子,随机标记样品(即T组,n=10),以及治疗2周后症状未改善的奶牛蹄部拭子,随机标记样品(即E组,n=16);对应采集并标记患病奶牛(D组)及健康奶牛(H组)血清样品。利用基于细菌16S r 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的Illumina Mi Seq二代测序技术,对样品中细菌16S r RNA基因进行深度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患病奶牛蹄部拭子的微生物多样性。本实验进一步对患病奶牛血清中的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利用微波消解(ICP-MS)进行检测。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在全部样品中获得了1 706 485有效序列,平均序列长度是442.21 bp,在发病样品中发现高丰度的链球菌,同时奶牛趾间皮炎奶牛血清中Ca元素的含量极显着的高于健康组,Cu元素的含量显着低于健康组,I元素的含量极显着的低于健康组。本实验明确了齐齐哈尔地区某牛场跛行奶牛患有趾间皮炎,以及奶牛趾间皮炎蹄部微生物多样性,明确了主要病原菌及其与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关系,为奶牛趾间皮炎发病机制的理解及设计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张献颢,丁嘉烽,宋乔志,李岳鹏,HAYAT Muhammad Abid,张建涛,王洪斌[3](2020)在《牧场奶牛蹄叶炎与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常量元素相关性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牧场奶牛蹄叶炎与奶牛血液中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在哈尔滨市某牧场采集了20个亚临床性蹄叶炎病例,20个慢性蹄叶炎病例以及20个健康牛的血液样本。检测其心功、肝功、肾功和常量元素指标,结果显示:临床性蹄叶炎患病组,慢性蹄叶炎与健康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显着性降低(P<0.05),总胆固醇(TC)均显着性升高(P<0.05),尿酸(UA)显着性升高(P<0.05);亚临床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磷(P)显着性降低(P<0.05),但慢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P无显着性差异(P>0.05);慢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总胆红素(TBILI)显着性升高(P<0.05),但亚临床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TBILI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血清中以上指标的含量变化与蹄叶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宋乔志[4](2019)在《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以及跛行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肢蹄病严重危害着奶牛的健康,造成奶牛养殖和医疗成本的增加,同时奶牛泌乳量的减少和因疾病而过早淘汰,严重降低了奶牛业的经济效益,阻碍着奶牛业集约化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对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肢蹄病与跛行情况的调查,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为该牧场提出了奶牛肢蹄病的防控建议。同时研究奶牛跛行与蹄部温度、蹄角质硬度的关系,探讨蹄部温度、蹄角质硬度应用于奶牛跛行诊断的可行性,为奶牛跛行提供早期、实用的临床诊断手段。对试验牧场的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和发病原因进行调查。同时对该牧场泌乳牛进行跛行评分、体况评分、飞节损伤评分和后肢清洁度评分,收集年龄、日泌乳量等奶牛的个体信息,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究各种因素与跛行间的关系。在奶牛修蹄时,使用红外温度计测量右后蹄的蹄部温度,使用手持式邵氏硬度计测量右后蹄外趾的蹄角质硬度,绘制ROC曲线,分析其与跛行程度的关系并确定最佳阈值。收集了505头奶牛的肢蹄病发病情况,发现该牧场肢蹄病发病率为28.91%,其中四肢关节病发病率为7.13%,蹄病发病率为25.54%,存在有多种肢蹄病混合发病。发病率最高的四种肢蹄病分别为:蹄底挫伤(发病率8.91%)、变形蹄(发病率8.32%)、白线病(发病率8.12%)、跗关节肿胀(发病率7.13%)。收集了631头奶牛的跛行与相关风险因素的数据,跛行评分≤2的奶牛共有415头,占调查总体的65.77%;跛行评分≥3分的奶牛有216头,占调查总体的34.23%。消瘦奶牛的平均跛行评分显着高于正常和肥胖奶牛(P<0.05)。随着奶牛胎次和年龄的增加,奶牛发生跛行的越多,跛行程度也越重。围产期奶牛的平均跛行评分高于其他时期,并与泌乳后期奶牛之间差异显着(P<0.05)。奶牛的泌乳量随跛行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奶牛步履数的均值随跛行程度的上升而下降。跛行1分奶牛的日步履数与跛行3、4、5分奶牛的日步履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测量165头奶牛的蹄部温度和蹄角质硬度,发现与健康奶牛相比,跛行奶牛的系部、远轴侧蹄壁、蹄底三角区的温度升高,并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远轴侧蹄壁、蹄尖白线区、远轴侧白线区的蹄角质硬度下降,并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结果显示试验牧场奶牛的肢蹄病发病情况较为严重,蹄病高于四肢病,存在多种肢蹄病混合发病。蹄底损伤、变形蹄、白线病、跗关节肿胀是发病率最高的四种肢蹄病。肢蹄病多发在奶牛的后肢,且蹄病多发于后蹄外侧趾;体况、飞节损伤程度、年龄、胎次、泌乳时期对奶牛的跛行程度均有影响。奶牛跛行会造成日泌乳量和日步履数的显着性下降;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系部温度、远轴侧蹄壁温度、蹄尖白线区硬度的AUC均大于0.70,确定其对奶牛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效能,并分别建立了25.30℃(SP 74.7%、SE 61.3%)、18.75℃(SP82.7%、SE 57.3%)、46.5 HD(SP 51.1%,SE 83.8%)的最佳阈值。

郑家三[5](2017)在《奶牛腐蹄病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腐蹄病是一种主要由坏死梭杆菌、节瘤拟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单一或混合感染的高接触性传染病,又称指(趾)间蜂窝织炎,主要侵害指(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炎症。患病奶牛皮肤常坏死、裂开,炎症从指(趾)间皮肤蔓延到蹄冠、系部和球节,病肢明显跛行,并伴有全身性征候。腐蹄病是奶牛肢蹄病中危害性极为严重的一类疾病,造成奶牛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病情严重者将被迫淘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开展奶牛腐蹄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为早期诊断、防治和预防该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实验在黑龙江某牛场开展奶牛腐蹄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PCR诊断收集50头腐蹄病奶牛血浆样本,同时采集50头健康奶牛血浆样品作为对照组,开展奶牛血液理化指标检测,从中分别选择18头腐蹄病奶牛和健康奶牛进行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实验,结果如下:1、在黑龙江某集约化牛场,调查奶牛腐蹄病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年龄、胎次、泌乳量及季节的关系,并对实验牛血浆Na、K、Ca、Mg、P、Cu、Zn、VE、VH、SOD、MAD、GSH-PX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该牛场腐蹄病发病率为2.99%,占肢蹄病患病的13.91%;(2)年龄和胎次与腐蹄病的发生呈负相关,与泌乳量呈正相关,多发于晚春、整个夏季及早秋;(3)与健康奶牛相比,腐蹄病奶牛血浆Na、Mg、Zn、VE、VH、SOD和GSH-PX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血浆K、Cu和MDA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2、根据实验奶牛临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血浆Na(R=0.893,P=0.000)、Mg(R=0.748,P=0.000)、Zn(R=0.451,P=0.000)、VE(R=0.848,P=0.000)、SOD(R=0.640,P=0.000)和GSH(R=0.766,P=0.000)水平与奶牛腐蹄病呈显着正相关;血浆K(R=-0.798,P=0.000)、Cu(R=-0.655,P=0.000)、VH(R=-0.545,P=0.000)和MDA(R=-0.267,P=0.007)水平与腐蹄病发生呈显着负相关。(2)经回归分析确定血浆Na,K,VE和GSH指标可以作为奶牛腐蹄病发生的风险因素。3、选取健康奶牛及腐蹄病奶牛各18头分为对照组(C组)和患病组(T组),采集血浆样本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应用De Cy Der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差异蛋白。然后,将所选取的差异蛋白进行MALDI-TOF-MS质谱分析,再结合NCBI数据库搜索,鉴定差异蛋白。最后,应用对差异蛋白进行Networks分析、GO分析和Pathway分析。结果:(1)获得腐蹄病奶牛血浆差异表达蛋白2D电泳图谱,运用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出11种腐蹄病奶牛血浆差异表达蛋白。(2)与对照组比较,腐蹄病组表达上调的蛋白分别为Ig、Map K、FG、HP。表达下调的蛋白分别为HP25、Fb、EALB、RB、ALB、App A、CB,应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FG蛋白表达上调。(3)通过Networks分析、GO分析和Pathway分析和搜索,发现这些蛋白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细菌感染、免疫应答等病理生理过程。4、对C组和T组奶牛血浆样品进行1H NMR检测,对比其血浆代谢组学图谱,进行PCA、PLS-D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及鉴定腐蹄病奶牛血浆差异代谢产物,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与C组相比,T组奶牛血浆共21种代谢物表现异常,包括表达上调的Gl,But,Lac,以及表达下降的IBut,Eth,Ace,Ala,Acet,Car,Pyr,Sar,Suc,Bet,Cre,Etg,Gly,Glu,Gle,Ser,Val,πHis。其中呈显着性变化的包括Pyr、Sar、Suc、Lac和Val。这些代谢物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蛋白代谢异常密切相关(2)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的拓扑分析共映射至28条血浆代谢通路。其中参与腐蹄病奶牛机体代谢变化的通路主要有丙酮酸代谢通路、氨酰t RNA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油脂代谢通路、甲烷代谢通路、丁酸代谢通路、酮体合成和降解、糖酵解或糖异生通路和TCA循环通路。5、根据生物信息学结果构建腐蹄病奶牛血浆代谢物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1)CB和Map K两个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奶牛感染坏死杆菌后极易引起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尤其是沙门氏菌、螺杆菌和葡萄球菌感染;(2)腐蹄病奶牛机体炎症反应使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信号通路3个生理机制激活或影响其功能发挥,致使三大物质代谢发生紊乱;(3)差异表达蛋白涉及到白细胞转运调节、TNF信号调节、NF-KAPPA B信号通路和Map K信号通路等。这些代谢通路与奶牛机体炎症反应通路间接的上下游关系;(4)Map K蛋白存在于破骨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中,而破骨细胞降解的信号通路属于炎症反应的下游通路,推测为炎症反应激活破骨细胞分化,促发蹄部骨组织吸收。结论:本实验首次应用2DE/MALDI-TOF-MS和1H NMR技术筛选、鉴定腐蹄病奶牛血浆差异表达蛋白(11种)和代谢物(21种),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这些蛋白参与机体炎症反应、补体通路、凝血过程等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应用1H 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够有效的筛选出腐蹄病奶牛血浆差异代谢产物,全景式、动态性地阐明了奶牛发生腐蹄病时体内代谢紊乱状态,丰富了奶牛腐蹄病“组学”理论,为深入研究和解析奶牛腐蹄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林为民,吕汉林,孙新文[6](2016)在《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蹄变形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为掌握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的蹄变形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选取12个规模奶牛场的5 659头牛进行了为期2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蹄变形奶牛617头,平均发病率为10.90%;后肢变形蹄数显着高于前肢变形蹄数;春季奶牛蹄变形发生率显着高于其他3个季节;奶产量高的牛更易发生蹄变形;前肢变形蹄以长蹄为主,后肢变形蹄以扁蹄为主。

林为民,邵军,黄新[7](2016)在《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蹄病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给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选取2016年2-5月新疆垦区11个集约化奶牛场的9 718头奶牛为研究对象,统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分析其发生特点。结果表明: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春季蹄病主要为蹄壁过长、腐蹄病、蹄叶炎、蹄底脓肿或溃疡、蹄冠病、白线病,总发病率为5.66%,其中,腐蹄病、蹄壁过长的发病率显着高于其他蹄病(P<0.05),占所有蹄病的33.82%、32.18%,高产泌乳奶牛蹄病发生率最高(10.94%),青年牛蹄病发生率最低(0.59%),干奶牛蹄病发生率居中(5.90%)。表明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奶牛蹄病的发生与年龄、泌乳量密切相关。

李楠,安锡忠,秦建华,马玉忠[8](2015)在《保定地区奶牛蹄叶炎与体内矿物元素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蹄叶炎是奶牛常见的肢蹄病,是每个奶牛场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了揭示保定地区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原因,从而为该地区奶牛蹄叶炎病的预防、治疗提供技术支持,随机抽取保定地区五个县(区)的200头奶牛,对其血清及蹄角质中主要微量元素、常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蹄叶炎奶牛血清中Fe的含量升高,Zn、Cu、Mn的含量降低;Ca、P的含量显着降低,钙磷比值降低。蹄角质中Fe含量升高,Zn、Cu含量降低,Ca、P含量降低,钙磷比值降低。说明蹄叶炎的发生与体内主要矿物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

谭磊,司建河,杨文财,冯德萍[9](2014)在《影响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蹄病发生的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笔者对患蹄病较多的部分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调查,对牛血清中部分矿物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场相对空间严重不足、牛舍高度、牛床设计、运动场设计、上横杆高度等设计不合理,这些与奶牛蹄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检测结果表明,蹄病奶牛血清中Ca、P含量均降低且比例失调,其中尤以P的降低最显着,Mg含量显着升高。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表明,奶牛场牛舍和运动场设计不合理以及饲料中部分矿物质营养元素的缺乏与奶牛蹄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李忠鹏[10](2014)在《奶牛肢蹄病患牛体内矿物元素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养殖行业中公认的三大难题之一,患肢蹄病的奶牛繁殖率下降、产奶量下降、淘汰风险增加,给生产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有关奶牛肢蹄病患病牛体内矿物元素和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通过检测奶牛血清、蹄角质、全乳和毛发中Ca、Mg、P、Cu、Zn、Mn的含量以及血清中各种抗氧化应激指标的浓度和酶活性,同时对奶牛蹄角质进行组织学观察,从微观角度对健康奶牛与发病奶牛蹄角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奶牛肢蹄病患牛体内矿物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发现,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血清中II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II)、IIA型胶原氨基端端肽(PIIANP)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含量较健康组奶牛均上升,但未达到显着差异性水平(P>0.05),表明所选肢蹄病发病奶牛的骨关节发生损伤,但骨关节的损伤程度不高。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血清中常量元素Ca、Mg和P的含量较健康组奶牛均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肢蹄病发病组的奶牛全乳中常量元素Ca、Mg和P较健康组奶牛均降低,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蹄角质中的常量元素Ca和Mg含量较健康组奶牛的均降低,且Ca差异显着(P<0.05),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被毛中常量元素Mg和P含量较健康组奶牛均降低;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被毛中常量元素Ca的含量较健康组上升;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蹄角质中的常量元素P含量较健康组奶牛上升。肢蹄病发病奶牛除被毛中的Ca和蹄角质中的P上升外,其他的常量元素含量均下降。表明肢蹄病发病奶牛机体通过被毛排出较多的Ca和过多P在蹄角质中沉积,奶牛体内常量元素代谢紊乱,是引起奶牛肢蹄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血清中微量元素Cu、Zn和Mn的含量较健康组奶牛均降低,且Cu差异显着(P<0.05),Zn差异极显着(P<0.01)。肢蹄病发病组的奶牛全乳中微量元素Cu、Zn和Mn较健康组奶牛均降低。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蹄角质中的微量元素Cu、Zn和Mn含量较健康组奶牛均降低,且Mn差异显着(P<0.05)。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被毛中微量元素Cu、Zn和Mn的含量较健康组奶牛均降低,且Zn差异显着(P<0.05),Mn差异极显着(P<0.01)。血清、全乳、蹄角质和被毛中的微量元素均降低,奶牛体内微量元素的缺失是奶牛发生肢蹄病的主要原因。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血清中的酶性抗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较健康组奶牛均降低,并且GSH-Px差异显着(P<0.05)。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血清中丙二醛(MD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较健康组奶牛均上升,且MDA差异显着(P<0.05);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GSH/GSSG较健康组奶牛均降低。说明发生肢蹄病奶牛体内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动态平衡被破坏,尤其是GSH-Px活性降低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肢蹄病发病率增加。肢蹄病发病组奶牛蹄底角质硬度较健康组奶牛蹄底角质硬度显着降低(P<0.05)。健康组奶牛的蹄底角质胶原排列比较紧密,轮层状病变灶数量较少;肢蹄病发病组奶牛的蹄底角质胶原排列紊乱,轮层状病变灶数量较多。表明发生肢蹄病奶牛的蹄底角质结构遭到破坏,蹄底角质硬度降低。综合分析,在本试验中,发生肢蹄病的奶牛的骨关节发生损伤;体内矿物元素缺失是引起奶牛肢蹄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生肢蹄病的奶牛体内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动态平衡被破坏,尤其是GSH-Px活性降低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肢蹄病发病率增加;发生肢蹄病奶牛的蹄底角质结构遭到破坏,蹄底角质硬度降低。

二、呼市地区奶牛蹄病与相关矿物元素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市地区奶牛蹄病与相关矿物元素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断方法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奶牛肢蹄病简述
        1.1.1 基本情况
        1.1.2 发病原因
        1.1.3 奶牛肢蹄病的分类
        1.1.4 奶牛肢蹄病的危害
    1.2 奶牛肢蹄病的诊断方法
        1.2.1 现场诊断
        1.2.2 实验室诊断
        1.2.3 影像学检查
        1.2.4 自动识别系统
    1.3 生物标志物在肢蹄病中的研究
        1.3.1 生物标志物在骨关节炎中的变化
        1.3.2 生物标志物在蹄叶炎中的变化
    1.4 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与区域图谱绘制
        2.1.1 牧场概况
        2.1.2 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
        2.1.3 肢蹄病发病原因调查
    2.2 奶牛肢蹄病诊断技术的研究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主要试剂和药品
        2.2.3 实验主要仪器
        2.2.4 奶牛骨关节炎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2.2.5 奶牛蹄叶炎模型中血清MMP9和TIMP1的检测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与区域谱绘制
        3.1.1 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总体发病情况
        3.1.2 黑龙江省牛肢蹄病具体发病情况
        3.1.3 黑龙江省不同牧场规模肢蹄病发病情况
    3.2 肢蹄病发病影响因素调查
        3.2.1 季节因素
        3.2.2 环境因素
        3.2.3 卧床因素
        3.2.4 护蹄因素
        3.2.5 体况评分
        3.2.6 胎次因素
        3.2.7 泌乳量
        3.2.8 泌乳期
    3.3 奶牛骨关节炎血清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3.3.1 手术诱导大鼠骨关节炎模型胫骨眼观观察及评分结果
        3.3.2 手术诱导大鼠骨关节炎模型病理染色和OARSI评分结果
        3.3.3 大鼠血清中CS846/COMP/GAG/PⅡCP/CTX-Ⅱ/C2C标志物的筛选
        3.3.4 血清中CS846/COMP/C2C/CTX-Ⅱ与关节损伤程度相关性分析
        3.3.5 CS846/COMP/C2C/CTX-Ⅱ标志物在奶牛骨关节炎诊断中的研究
    3.4 奶牛蹄叶炎模型中血清MMP9和TIMP1的检测结果
        3.4.1 奶牛蹄叶炎模型临床体征和组织学结果
        3.4.2 酶谱法检测奶牛急性蹄叶炎模型中血清MMP9和TIMP1结果
4 讨论
    4.1 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4.2 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4.2.1 季节因素对奶牛肢蹄病的影响分析
        4.2.2 环境因素对奶牛肢蹄病的影响分析
        4.2.3 卧床舒适程度对奶牛肢蹄病发生的影响分析
        4.2.4 护蹄因素对奶牛肢蹄病的影响分析
        4.2.5 奶牛体况与胎次对奶牛肢蹄病发生的影响分析
        4.2.6 泌乳量与泌乳时期对于奶牛肢蹄病的影响分析
    4.3 降低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发病率的建议
    4.4 奶牛骨关节炎早期诊断标志物筛选和分析
    4.5 奶牛蹄叶炎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奶牛趾间皮炎病原微生物多样性及与矿物质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奶牛趾间皮炎
    1.2 临床症状
    1.3 致病因素研究
        1.3.1 生产管理不善导致环境不佳
        1.3.2 条件菌的继发感染
        1.3.3 日粮营养因素
        1.3.4 遗传因素
    1.4 奶牛趾间皮炎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1.5 趾间皮炎的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遗传选育
    1.6 奶牛趾间皮炎的综合防控措施
        1.6.1 加强生产管理
        1.6.2 关注日粮营养
        1.6.3 加强育种和选育工作
        1.6.4 建立防疫制度
    1.7 奶牛趾间皮炎的治疗
        1.7.1 清蹄、修蹄和蹄浴
        1.7.2 烧烙法治疗
        1.7.3 药物治疗
        1.7.4 免疫
        1.7.5 抗病育种
    1.8 研究目的意义
2 奶牛趾间皮炎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其与矿物质元素的关系
    2.1 材料
        2.1.1 试验样品
        2.1.2 主要生化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奶牛趾间皮炎拭子的PCR检测
        2.2.2 Illumina二代测序
        2.2.3 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2.3 结果
        2.3.1 奶牛趾间皮炎的PCR鉴定
        2.3.2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3.3 样本Rank-Abundance曲线
        2.3.4 样本相似度树状图
        2.3.5 患病牛蹄部拭子的细菌分类
        2.3.6 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2.4 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个人简历

(3)牧场奶牛蹄叶炎与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常量元素相关性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血样采集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检测指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蹄叶炎对奶牛脂代谢的影响
    3.2 蹄叶炎对奶牛血液常量元素的影响
    3.3 蹄叶炎对奶牛肝功能的影响
    3.4 蹄叶炎对奶牛肾功能的影响
    3.5 亚临床性与慢性蹄叶炎

(4)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以及跛行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奶牛肢蹄病的概况
    1.2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
        1.2.1 病原因素
        1.2.2 环境因素
        1.2.3 管理因素
        1.2.4 营养因素
        1.2.5 遗传因素
    1.3 奶牛福利学指标及其应用
        1.3.1 跛行评分
        1.3.2 体况评分
        1.3.3 飞节损伤评分
        1.3.4 后肢清洁度评分
    1.4 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在跛行诊断上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牧场概况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
        2.2.2 肢蹄病发病原因调查
        2.2.3 跛行与相关因素调查
        2.2.4 奶牛蹄部温度和蹄角质硬度的测量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
        3.1.1 肢蹄病的种类及其各病发病情况
        3.1.2 发病蹄别和趾(指)别
    3.2 肢蹄病发病原因调查
        3.2.1 环境因素
        3.2.2 地面因素
        3.2.3 卧床因素
        3.2.4 护蹄因素
    3.3 跛行与相关因素分析
        3.3.1 跛行评分情况
        3.3.2 体况评分与跛行程度的关系
        3.3.3 飞节损伤评分与跛行程度的关系
        3.3.4 后肢清洁度评分与跛行程度的关系
        3.3.5 年龄与跛行程度的关系
        3.3.6 胎次与跛行程度的关系
        3.3.7 泌乳时期与跛行程度的关系
        3.3.8 跛行与日泌乳量的关系
        3.3.9 跛行与日步履数的关系
    3.4 跛行程度与蹄部温度、蹄角质硬度的关系
        3.4.1 跛行程度与蹄部温度的关系
        3.4.2 跛行程度与蹄角质硬度的关系
4 讨论
    4.1 牧场肢蹄病的发病情况
    4.2 牧场肢蹄病的病因调查
    4.3 跛行与相关因素分析
    4.4 跛行程度与蹄部温度的关系
    4.5 跛行与蹄角质硬度的关系
    4.6 为牧场提供肢蹄病的防控建议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奶牛腐蹄病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奶牛腐蹄病的研究现状
        1.1.1 奶牛腐蹄病病因
        1.1.2 腐蹄病临床症状
        1.1.3 腐蹄病病理学
        1.1.4 奶牛腐蹄病诊断
        1.1.5 奶牛腐蹄病预防
        1.1.6 奶牛腐蹄病治疗
    1.2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2.1 蛋白质组学概念
        1.2.2 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
        1.2.3 比较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技术
        1.2.4 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动物医学领域研究进展
    1.3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3.1 代谢组学概念
        1.3.2 代谢组学研究内容
        1.3.3 代谢组学在动物医学领域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3 实验应用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奶牛腐蹄病的发病情况调查
        2.2.2 奶牛腐蹄病的PCR诊断
        2.2.3 实验奶牛的临床理化指标检测
        2.2.4 奶牛腐蹄病的风险因素分析
        2.2.5 腐蹄病奶牛血浆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2.6 腐蹄病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的筛选、鉴定及代谢通路归属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腐蹄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1 腐蹄病发病情况
        3.1.2 年龄与胎次
        3.1.3 泌乳量
        3.1.4 发病季节
        3.1.5 奶牛年龄、胎次、泌乳量与腐蹄病的相关性
    3.2 奶牛腐蹄病的PCR诊断结果
        3.2.1 采集蹄部拭子的PCR鉴定结果
        3.2.2 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镜检的结果
    3.3 实验奶牛的临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3.3.1 腐蹄病奶牛血浆矿物元素检测结果
        3.3.2 腐蹄病奶牛血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检测结果
        3.3.3 腐蹄病奶牛血浆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
    3.4 奶牛腐蹄病的风险因素分析
        3.4.1 血浆矿物元素风险因素分析
        3.4.2 血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风险因素分析
        3.4.3 血浆氧化应激指标风险因素分析
        3.4.4 奶牛腐蹄病风险因素的确定
    3.5 实验奶牛血浆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5.1 2DE凝胶电泳图谱
        3.5.2 MALDI-TOF-MS质谱鉴定结果
        3.5.3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5.4 免疫印迹实验结果
    3.6 差异表达代谢物的筛选、鉴定及代谢通路归属分析结果
        3.6.1 实验奶牛血浆 ~1H NMR图谱
        3.6.2 PCA分析结果
        3.6.3 PLS-DA模型的建立和排列验证
        3.6.4 OPLS-DA模型建立和代谢物相关性分析结果
        3.6.5 血浆代谢通路的变化
        3.6.6 差异蛋白质和代谢物互作网络的构建
4 讨论
    4.1 奶牛腐蹄病的流行病学状况
        4.1.1 腐蹄病的发病情况
        4.1.2 年龄、胎次、泌乳量对腐蹄病的影响
        4.1.3 不同季节对腐蹄病的影响
    4.2 腐蹄病奶牛临床理化指标的变化
        4.2.1 腐蹄病奶牛血浆矿物元素的变化
        4.2.2 腐蹄病奶牛血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变化
        4.2.3 腐蹄病奶牛血浆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
    4.3 奶牛腐蹄病血浆蛋白质组学轮廓分析
        4.3.1 表达上调的蛋白
        4.3.2 表达下调的蛋白
    4.4 应用 2DE/MALDI-TOF-MS技术分离和鉴定腐蹄病奶牛血浆差异表达蛋白
    4.5 奶牛腐蹄病血浆代谢组学轮廓分析
        4.5.1 氨基酸代谢异常
        4.5.2 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
        4.5.3 脂代谢异常
    4.6 奶牛腐蹄病的“组学”机制
        4.6.1 腐蹄病与细菌感染
        4.6.2 腐蹄病与机体物质代谢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蹄变形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
    1.2 试验动物的选择
    1.3 调查方法
2 结果
    2.1 蹄变形调查结果
    2.2 不同季节奶牛蹄变形发生数量的情况
    2.3 奶产量的高低与奶牛蹄变形的关系
    2.4 患有乳房炎、繁殖障碍和酸中毒等疾病的奶牛蹄变形情况
3 讨论

(7)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蹄病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保定地区奶牛蹄叶炎与体内矿物元素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 1 试验动物
    1. 2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 1 采样与样品处理
    2. 2 样品的消化
    2. 3 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
    2. 4 数据的分析处理
3 结果
    3. 1奶牛血清中微量元素Fe、Zn、Mn和Cu的含量( 见表1)
    3. 2 奶牛血清中常量元素Ca、P和Mg的含量及钙磷比值( 见表2)
    3. 3奶牛蹄角质中微量元素Fe、Zn、Mn和Cu的含量( 见表3)
    3. 4 奶牛蹄角质中Ca、P和Mg的含量及钙磷比值( 见表4)
4 讨论
    4. 1 矿物元素与奶牛蹄叶炎的关系
    4. 2 奶牛蹄叶炎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4. 3 奶牛蹄叶炎与常量元素的关系

(9)影响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蹄病发生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牛场的基本饲养和管理情况
        1.1.1 农八师142团双浩奶牛场
        1.1.2 呼图壁大丰奶牛场
        1.1.3 克拉玛依绿成公司奶牛场
    1.2 调查对象
    1.3 血样的采集和方法
    1.4 药品试剂、仪器和检测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场牛舍和运动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肢蹄病的典型临床症状
    2.3 蹄病奶牛血清中部分矿物元素的检测结果
        2.3.1 患蹄病组和健康组血清中部分矿物元素的检测结果
        2.3.2 不同奶牛场患蹄病奶牛血清中部分矿物元素的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牛舍和运动场部分设计指标对蹄病的影响
    3.2 运动场和牛舍的卫生管理对蹄病的影响
    3.3 奶牛血清中部分矿物元素对蹄病的影响
    3.4 其它因素的影响

(10)奶牛肢蹄病患牛体内矿物元素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及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奶牛肢蹄病概况
    2 奶牛肢蹄病与运动评分
    3 骨关节损伤生物学标志物
        3.1 II 型胶原羧基端端肽
        3.2 IIA 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3.3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4 氧化应激理论
    5 矿物元素与奶牛肢蹄病
        5.1 常量元素与奶牛肢蹄病
        5.2 微量元素与奶牛肢蹄病
    6 微量元素与氧化应激
材料、方法与试验结果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样品采集和处理
        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蹄底角质发育状况的检测
        2.2 血清中骨关节损伤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
        2.3 血清中抗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
        2.4 血清、全乳、蹄底角质和被毛中矿物元素的检测
    3 试验结果
        3.1 血清中骨关节损伤生物学标志物浓度
        3.2 血清、全乳、蹄角质和被毛矿物元素含量
        3.3 血清中抗氧化应激指标
        3.4 蹄底角质发育状况
讨论
    1 血清中骨关节损伤生物学标志物浓度
    2 血清、全乳、蹄角质和被毛矿物元素含量
    3 血清中抗氧化应激指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呼市地区奶牛蹄病与相关矿物元素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奶牛肢蹄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断方法建立[D]. 王路军.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奶牛趾间皮炎病原微生物多样性及与矿物质元素的相关性分析[D]. 王德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3)
  • [3]牧场奶牛蹄叶炎与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常量元素相关性的分析[J]. 张献颢,丁嘉烽,宋乔志,李岳鹏,HAYAT Muhammad Abid,张建涛,王洪斌. 中国兽医学报, 2020(05)
  • [4]黑龙江省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以及跛行相关因素分析[D]. 宋乔志.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5]奶牛腐蹄病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D]. 郑家三.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1)
  • [6]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蹄变形的调查与分析[J]. 林为民,吕汉林,孙新文. 养殖与饲料, 2016(12)
  • [7]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蹄病的调查分析[J]. 林为民,邵军,黄新. 养殖与饲料, 2016(11)
  • [8]保定地区奶牛蹄叶炎与体内矿物元素的关系研究[J]. 李楠,安锡忠,秦建华,马玉忠.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24)
  • [9]影响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蹄病发生的因素[J]. 谭磊,司建河,杨文财,冯德萍. 当代畜牧, 2014(21)
  • [10]奶牛肢蹄病患牛体内矿物元素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D]. 李忠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2)

标签:;  ;  ;  ;  

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蹄病及相关矿质元素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