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丁腈橡胶生产情况及市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彩霞[1](2021)在《影响丁腈橡胶硫化速率的构效因素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当今世界上使用量最多的特种合成橡胶,丁腈橡胶(NBR)是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煤矿、复印等领域里不可或缺的高聚物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制作胶管、电缆胶、耐磨密封件等常用的橡胶制品。通常情况下,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是硫化后的NBR,若未对其进行硫化处理,NBR生胶的综合性能往往达不到生产所需的要求,例如硬度过高、物理机械性能差等。目前市场上的NBR普遍存在硫化速率低的问题,从而导致生产耗时增加,能耗变大;此外,NBR发泡材料的硫化速率会直接影响发泡胶的泡孔结构和各项性能,因此提高NBR的硫化速率对于NBR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工业生产中对NBR的要求不仅是快速硫化,还要求其兼具优异的综合性能,因此本文将结合NBR的各种使用性能,从NBR的微观结构和硫化体系两大板块入手,对影响NBR硫化性能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选取NBR作为化工安全材料时应用最广泛的耐磨密封领域,进一步进行高硬度NBR耐磨密封材料配方和性能的试验研究,力求为高硫化速率下NBR材料的连续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突破口,为实现弹性体材料行业的安全工艺开发和提质增效提供依据。下面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1)选取中高丙烯腈含量和高丙烯腈含量的7种牌号的NBR,分别是俄罗斯西布尔公司产品CKH3365和CKH4065、兰化产品N21、3305和3308、南帝产品1052和4155。首先对其微观结构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凝胶及微凝胶含量、门尼粘度、分子量及其分布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表征与测试,再结合硫化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压缩永久变形进行对比分析,借此发现不同牌号NBR之间结构与性能的差异,并从微观角度分析NBR硫化性能和各种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丙烯腈含量、数均分子量有一定的对应规律性,丙烯腈含量越少或者数均分子量越低时,NBR的Tg越低,耐寒性能越强。NBR的硫化速率与其微观结构含量有相应关联性,当NBR中丙烯腈含量较少时,丙烯腈含量是硫化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丙烯腈含量的增多,硫化速率加快;而当NBR中丙烯腈含量较高时,烯烃含量是硫化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烯烃含量越多,硫化速率越快;NBR分子中丙烯腈含量越多时,烯烃含量越少,即随着丙烯腈含量的增多,NBR的硫化速率先增大后减小。NBR的硬度与丙烯腈含量成正比关系,是因为丙烯腈结构的刚性要比丁二烯结构的大;1,2-乙烯基含量高的NBR分子链支化程度高,有助于提升NBR的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1,4加成-聚丁二烯含量高的NBR分子链支化程度低,柔顺性好,刚性低,有助于提高NBR的扯断伸长率。NBR分子中,烯烃结构的含量影响其压缩永久变形性能,随着烯烃结构含量增加,压缩永久变形降低,其恢复形变的能力增强。(2)分别研究硫黄硫化体系、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及过氧化物/助硫化剂复合硫化体系对NBR兰化3305硫化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磺硫化体系中,高促低硫配合方式的有效硫化EV(1)体系对胶料的加工安全性较高,且该体系可以提高NBR的硫化速率。相比于硫黄硫化体系,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提高NBR硫化速率的效果更佳,其正硫化时间t90可缩短60~120s;在一定的范围内,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越多,NBR硫化速率越快,且NBR硫化胶的拉伸性能与DCP的用量也成正比关系。在过氧化物/助硫化剂硫化体系中,相比于DCP,硫化剂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已烷(3 M)对硫化速率的提高作用更为显着,且助硫化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和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HVA–2)都可显着提高NBR的硫化速率。(3)进行NBR耐磨密封件配方与性能的试验研究,从补强体系、操作系统助剂及硫化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条件对NBR南帝4155硫化性能、物理机械性能、耐磨性能、耐油性能及门尼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炭黑N220、N234、N326和N330进行补强,使用N220时NBR的补强作用、硫化性能和耐磨性能最好;随着N220使用量的增加,胶料的加工安全性能变差,硫化速率、物理机械性能、耐磨性能和耐油性能都是先增后减,当N220使用量是80phr时,NBR的综合性能最优异。操作系统助剂分别选用古马隆树脂、C5石油树脂和酚醛树脂,使用酚醛树脂时硫化胶的硬度、拉伸强度、定伸应力最大且耐磨性能最好,古马隆树脂的增塑效果最好,且有利于提高NBR的硫化速率;随着古马隆树脂使用量的增加,NBR硫化速率加快,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先增强后减弱,磨损形式由磨粒磨损变成黏着磨损。选用不同的硫磺硫化体系,在半有效硫化SEV体系下,NBR的加工安全性能好、硫化速率快且耐磨性能好;普通硫化CV体系下,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最大且耐油性能最好。
崔小明[2](2020)在《丁腈橡胶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丁腈橡胶(NBR)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2019年世界NBR的生产能力为88.4万t,消费量为65.0万t,预计2024年需求量将达到约70万t。2019年我国NBR生产能力为25.5万t,消费量为27.17万t,预计2024年消费量将达到约35万t。根据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NBR行业应该慎重新建或者扩建装置,而是要加快新技术开发,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高性能产品以及扩大出口等建议。
赵又穆[3](2020)在《丁腈橡胶抗氧体系的分析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丁腈橡胶(NBR)是由丁二烯与丙烯腈两种单体经过乳液聚合反应而制得的无规共聚物。NBR在氧气、臭氧、光、热或金属元素的作用下会发生老化现象,性能显着下降。一般地,NBR生胶中会加入一定配方量的抗氧剂用以延缓或防止其老化。研究发现,NBR行业普遍应用的抗氧剂三壬苯基亚磷酸酯TNPP中残留或分解出的游离壬基酚NP可导致NBR生胶产品中的壬基酚NP含量超标。伴随国内外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NBR的环保化是必然趋势。抗氧剂作为NBR的关键助剂之一,对NBR生产成本及产品质量稳定性有重要影响,NBR生产企业建立健全产品中抗氧体系的分析检测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首先对两种主流复配抗氧剂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其主要组分信息,为丁腈橡胶样品前处理和抗氧剂结构的获得提供了实验基础。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国外3种典型固体丁腈橡胶产品,开发了5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对其进行抗氧体系的提取分离和分析表征研究,包括探索最佳萃取条件、样品前处理、及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丙酮是本方法中丁腈橡胶的最佳溶剂;样品前处理选择冷冻研磨浸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定性分析,并可与自建的抗氧剂标准品谱图库比对实现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固体丁腈橡胶产品中抗氧体系的分析表征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发现,建立的固体丁腈橡胶抗氧体系的分析表征方法专属性、检出限、线性范围和精密度均良好,可应用于丁腈橡胶抗氧体系的分析表征工作。
赵欣,吴建波,胡平,王玉瑛[4](2019)在《丁腈橡胶市场分析及技术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了国内丁腈橡胶的生产能力、实际产量、市场需求,分析了丁腈橡胶供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丁腈橡胶的研究开发和技术进展。
曹晓龙[5](2017)在《兰州石化公司NBR合成橡胶生产成本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在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生产优化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生产优化,即通过分析并采取措施对生产进行完善和改进。而成本控制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生产优化,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NBR合成橡胶又称丁腈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橡胶。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丁腈橡胶行业产能逐渐过剩,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生产成本日益上升。兰州石化公司下属有两套NBR合成橡胶生产装置,为国内重要的橡胶生产装置。近年来,受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及生产成本上升影响,装置生产成本逐渐上升,通过采取措施进行生产优化,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利润,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依据两套橡胶装置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生产优化措施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是本论文的重点内容。论文主要研究两方面的生产优化措施:一是以两套装置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套装置产量、产品牌号、生产成本等数据,提出两套装置的产品生产分配方案。二是通过对两套装置后工段开停工条件的数学模型研究,通过对一些变量的调控,得到最低成本的运营条件。本文通过生产运营管理的思路解决企业现实存在的问题,既能在定量水平上提出装置生产优化措施,同时也可为类似的生产优化提供部分参考依据。因此论文中的分析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应婵娟,杨政[6](2017)在《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其市场分析》文中提出丁腈橡胶在橡胶制品中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前景,主要分析了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其市场现状,希望能够为丁腈橡胶的生产与研究提供帮助。
程超[7](2016)在《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改性EPDM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研究了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工艺,并用制备的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对EPDM进行改性;首先讨论了EPDM/NBR共混比对胶料硫化特性、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耐油特性的影响;采用商品化的SURLYN树脂分别对EPDM和NBR进行改性;采用ZDMA对POE进行补强,探讨了ZDMA的加料方式对POE补强效果的影响;通过在转矩流变仪中进行动态反应制备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得到较佳的制备工艺;加入LDPE来制得高硬度和高回弹,性能优异的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将制得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添加到胶料中,分别对EPDM和EPDM/NBR进行改性。结果表明:随着NBR在共混胶中份数的增大,EPDM/NBR共混胶的拉伸强度先减小后增大,100%定伸应力先减小后增大,硬度逐渐减小,共混胶的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和耐臭氧老化性能明显变差,耐油性能得到明显改善;EPDM/NBR共混胶在DSC图中出现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形成两相体系,在SEM图中出现明显的分层,EPDM与NBR的相容性较差。用离子化SURLYN树脂改性EPDM和NBR,改性后EPDM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而且随着添加离子化树脂量的增大,胶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在NBR胶料中,随SURLYN树脂量的增加,胶料的硬度和回弹性均增加,同时胶料的耐热性提高。ZDMA补强POE,POE在转矩流变仪中的最高转矩随着ZDMA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力学性能随着ZDMA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加优异;原位生成ZDMA补强POE的效果较佳。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制备较佳的工艺为:温度为110℃,转速为70rpm,Tx-29为1份;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在转矩流变仪中的最高转矩均随着ZDMA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力学性能随着ZDMA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加优异。随着LDPE用量的增加,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回弹减小,其定伸应力和硬度增加。自制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对EPDM改性有一定效果:随着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中ZDMA量的增加,EPDM共混胶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硬度和回弹均增大;随着添加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用量的增大,EPDM的拉伸强度、硬度和回弹增大,其拉断伸长率减小,而且加工性能得到改善;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对EPDM/NBR进行增容,EPDM/NBR共混胶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硬度和回弹随着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胶料的耐油性能得到改善;在SEM图中没有看到明显的分层,EPDM与NBR的相容性得到改善。
夏斌[8](2016)在《丁腈橡胶国内市场分析及技术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近期国内丁腈橡胶(NBR)的市场状况,对国内NBR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对国内NBR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谭捷[9](2015)在《我国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文中指出介绍了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分析了我国丁腈橡胶行业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丁腈橡胶行业今后的发展建议。
李玉芳,伍小明[10](2014)在《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丁腈橡胶(NBR)合成技术进展,国内外丁腈橡胶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二、国内丁腈橡胶生产情况及市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丁腈橡胶生产情况及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丁腈橡胶硫化速率的构效因素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橡胶概述 |
1.1.2 丁腈橡胶概述 |
1.1.3 丁腈橡胶的结构及性能 |
1.2 橡胶硫化 |
1.2.1 硫化体系 |
1.2.2 橡胶硫化体系助剂 |
1.2.3 橡胶硫化的过程 |
1.2.4 丁腈橡胶的硫化反应 |
1.2.5 丁腈橡胶发生硫化反应后结构与性能的变化 |
1.3 丁腈橡胶在耐磨密封材料中的应用 |
1.4 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基本配方 |
2.4 丁腈橡胶硫化胶试样的制备 |
2.5 测试方法 |
2.5.1 ~1H-NMR测定 |
2.5.2 DSC测定 |
2.5.3 GPC测定 |
2.5.4 拉伸应变性能的测定 |
2.5.5 硬度测定 |
2.5.6 硫化性能的测定 |
2.5.7 门尼粘度的测定 |
2.5.8 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
2.5.9 凝胶含量的测定 |
2.5.10 微凝胶含量的测量 |
2.5.11 耐磨性能的测定 |
2.5.12 耐油性能的测定 |
第三章 中高、高丙烯腈含量丁腈橡胶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
3.1 ~1H-NMR分析 |
3.2 凝胶、微凝胶含量及门尼粘度的对比分析 |
3.3 生胶的GPC分析 |
3.4 玻璃化转变温度 |
3.5 硫化性能 |
3.6 物理机械性能 |
3.7 压缩永久变形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硫化体系对丁腈橡胶硫化性能与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1 硫磺硫化体系对丁腈橡胶硫化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1.1 硫磺硫化体系对丁腈橡胶硫化性能的影响 |
4.1.2 硫磺硫化体系对丁腈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2 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对丁腈橡胶硫化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2.1 DCP使用量对丁腈橡胶硫化性能的影响 |
4.2.2 DCP使用量对丁腈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3 过氧化物和助硫化剂硫化体系对丁腈橡胶硫化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3.1 过氧化物/助硫化剂复合硫化体系对丁腈橡胶硫化性能的影响 |
4.3.2 过氧化物/助硫化剂复合硫化体系对丁腈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丁腈橡胶耐磨密封件的应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不同的补强体系条件对丁腈橡胶耐磨密封件性能的影响 |
5.2.1 炭黑的种类对丁腈橡胶耐磨密封件性能的影响 |
5.2.2 炭黑使用量对丁腈橡胶耐磨密封件性能的影响 |
5.3 操作系统助剂对丁腈橡胶耐磨密封件性能的影响 |
5.3.1 树脂种类对丁腈橡胶耐磨密封件的影响 |
5.3.2 古马隆树脂使用量对丁腈橡胶耐磨密封件性能的影响 |
5.4 不同的硫化体系条件对丁腈橡胶耐磨密封件性能的影响 |
5.4.1 硫化性能 |
5.4.2 物理机械性能 |
5.4.3 耐磨性能 |
5.4.4 耐油性能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丁腈橡胶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NBR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
1.1 生产现状 |
1.2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
2 我国NBR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
2.1 生产现状 |
2.2 进出口情况 |
2.2.1 进口来源国家 |
2.2.2 进口省市 |
2.2.3 进口贸易方式 |
2.2.4 出口国家或地区 |
2.2.5 出口省市 |
2.2.6 出口贸易方式 |
2.3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
2.4 市场价格 |
3 我国NBR行业发展建议 |
(3)丁腈橡胶抗氧体系的分析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丁腈橡胶 |
1.1.1 丁腈橡胶的发展与应用 |
1.1.2 丁腈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
1.1.3 丁腈橡胶的老化与防护 |
1.2 丁腈橡胶的抗氧体系 |
1.2.1 胺类防老剂 |
1.2.2 酚类防老剂 |
1.2.3 亚磷酸酯类、含硫有机物防老剂 |
1.2.4 复配型防老剂 |
1.3 丁腈橡胶的环保化 |
1.3.1 丁腈橡胶环保化的起源与发展 |
1.3.2 丁腈橡胶中常见的非环保物质 |
1.4 丁腈橡胶常用分析与表征方法 |
1.4.1 主组分分析 |
1.4.2 痕量组分分析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1.6.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2 本课题的创新性 |
第2章 典型复配型抗氧剂组分分析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2 复配抗氧剂的分析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固体丁腈橡胶抗氧剂体系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3.2.2 样品溶解性考察 |
3.2.3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3.2.4 分析表征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微观结构分析 |
3.3.2 氧化诱导温度分析 |
3.3.3 GC-MS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丁腈橡胶抗氧体系分析方法验证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4.2.2 样品处理方法 |
4.2.3 GC-MS表征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方法专属性验证 |
4.3.2 方法检出限和线性范围 |
4.3.3 方法精密度验证 |
4.3.4 样品定量测试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抗氧剂标准品的标准曲线 |
(4)丁腈橡胶市场分析及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情况 |
2 消费情况 |
3 进出口情况 |
4 科研开发及技术进展 |
4.1 工艺优化 |
4.2 生产装置改进 |
4.3 专业化、特性化产品研发 |
4.4 加氢技术研发 |
4.5 改性产品开发 |
5 发展建议 |
(1) NBR产品的高品质化、环保化 |
(2) NBR牌号的差别化、系列化 |
(3)高附加值NBR产品开发 |
(4)共混改性产品的开发 |
(5)兰州石化公司NBR合成橡胶生产成本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二、相关理论及方法概述 |
(一) 运营管理 |
(二) 生产优化 |
(三) 生产要素分析 |
(四) 物料流量分析 |
三、兰州石化公司丁腈橡胶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
(一) 兰州石化公司丁腈橡胶装置生产运营现状 |
(二) 两套装置产品生产分配问题 |
(三) 两套装置前后工段匹配问题 |
四、两套装置产品分配方案设计 |
(一) 两套装置生产运营要素分析 |
(二) 两套装置生产运营要素数据对比分析 |
(三) 分析结论及产品分配方案 |
五、两套装置凝聚工段成本控制建模分析 |
(一) 两套装置凝聚工段成本模型 |
(二) 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 |
六、两套装置生产成本优化方案的实施 |
(一) 产品分配方案的实施 |
(二) 凝聚工段低成本运营条件的实施 |
七、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其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 |
2.1 改善聚合配方及工艺进展 |
2.2 加氢技术 |
2.3 废水处理 |
3 丁腈橡胶市场分析 |
4 总结 |
(7)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改性EPDM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乙丙橡胶 |
1.1.1 乙丙橡胶的结构特点 |
1.1.2 乙丙橡胶的性能 |
1.1.3 三元乙丙橡胶的并用 |
1.2 丁腈橡胶 |
1.2.1 丁腈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
1.2.2 丁腈橡胶的并用 |
1.2.3 丁腈橡胶的应用 |
1.3 乙烯-辛烯热塑性弹性体 |
1.3.1 POE的结构特点 |
1.3.2 POE的性能特点 |
1.3.3 POE的应用 |
1.4 离聚体 |
1.4.1 离聚体简介 |
1.4.2 离聚体的特性 |
1.4.3 离聚体的聚集态结构模型 |
1.5 橡胶并用理论 |
1.5.1 橡胶的相容性和分散状态 |
1.5.2 橡胶共混的方法 |
1.5.3 橡胶共混的目的和意义 |
1.6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EPDM/NBR共混材料基础研究 |
2.1 概述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原材料 |
2.2.2 主要设备与仪器 |
2.2.3 实验胶料基本配方 |
2.2.4 试样制备 |
2.2.5 性能与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共混比对EPDM/NBR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
2.3.2 SURLYN树脂对EPDM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
2.3.3 SURLYN树脂对NBR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
2.3.4 SURLYN树脂的红外谱图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OE/甲基丙烯酸锌共混材料的制备 |
3.1 概述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原材料 |
3.2.2 主要设备与仪器 |
3.2.3 实验胶料基本配方 |
3.2.4 试样制备 |
3.2.5 性能与测试 |
3.3 结果讨论 |
3.3.1 甲基丙烯酸锌对POE的补强效果 |
3.3.2 反应加工工艺对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3.3.3 LDPE用量对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3.3.4 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的红外谱图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改性EPDM性能研究 |
4.1 概述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原材料 |
4.2.2 主要设备与仪器 |
4.2.3 实验胶料基本配方 |
4.2.4 试样制备 |
4.2.5 性能与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不同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改善EPDM性能的研究 |
4.3.2 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用量对EPDM性能的影响 |
4.3.3 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改性EPDM/NBR的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丁腈橡胶国内市场分析及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市场分析 |
1.1 供给端状况 |
1.2 消费端状况 |
1.3 进出口状况 |
2 生产技术进展 |
2.1 环保型丁腈橡胶 |
2.2 改性丁腈橡胶 |
2.3 粉末丁腈橡胶 |
2.4 丁腈橡胶加氢技术 |
3 发展建议 |
(9)我国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丁腈橡胶生产技术研究新进展 |
2 我国丁腈橡胶的市场分析 |
2.1 生产现状 |
2.2 装置新建或扩建情况 |
2.3 进出口情况 |
2.3.1 进口国家和地区 |
2.3.2 进口海关 |
2.3.3 进口省市 |
2.4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
3 今后的发展建议 |
(10)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 |
1.1 配方改善及聚合工艺进展 |
1.2 加氢技术 |
1.3 废水处理 |
2 世界丁腈橡胶的市场分析 |
2.1 生产现状 |
2.2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
3 我国丁腈橡胶的市场分析 |
3.1 生产现状 |
3.2 装置新建或扩建情况 |
3.3 进出口 |
3.4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
4 发展建议 |
四、国内丁腈橡胶生产情况及市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丁腈橡胶硫化速率的构效因素研究及应用[D]. 张彩霞.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丁腈橡胶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J]. 崔小明. 橡胶科技, 2020(12)
- [3]丁腈橡胶抗氧体系的分析表征[D]. 赵又穆.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4]丁腈橡胶市场分析及技术进展[J]. 赵欣,吴建波,胡平,王玉瑛. 化学工业, 2019(06)
- [5]兰州石化公司NBR合成橡胶生产成本优化研究[D]. 曹晓龙. 兰州大学, 2017(04)
- [6]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其市场分析[J]. 应婵娟,杨政.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9)
- [7]离子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改性EPDM性能研究[D]. 程超.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8]丁腈橡胶国内市场分析及技术进展[J]. 夏斌. 化学工业, 2016(02)
- [9]我国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J]. 谭捷. 上海化工, 2015(10)
- [10]丁腈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J]. 李玉芳,伍小明. 化学工业,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