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什么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一、什么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李庭寿,王泽田[1](2021)在《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进步和低碳转型新发展——纪念钟香崇院士诞辰100周年》文中提出回顾了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主要奠基人和主要开拓者钟香崇院士(1921.11.21—2015.02.11)一生"三次创业"的历程,以及在他领导、组织或参与指导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情况。1949年他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后旋即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1949—1969年在北京国家冶金部(重工业部)工作,组织规划发展全国耐火材料行业,期间于1963年开始负责组建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并兼任所长;1973—2000年在洛阳,发展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院);2000年到郑州直至2015年仙逝,创建发展郑州大学高温材料研究所。他站在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高度,始终倡导"立足我国耐火资源特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耐火材料"的技术方针,为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生产技术、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高等教育等的全面发展,实现从弱到大到逐渐变强奋斗了终生,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耐火材料之父"。20世纪最后的两个五年计划,在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期间耐火材料行业承担了六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耐火材料工业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为进入21世纪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介绍了不同时期钢铁工业工艺技术装备发展概况和对耐火材料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21世纪后耐火材料工业取得的新进步和低碳转型新发展。今后,耐火材料行业要接续奋斗,加快构建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智能的高质量产业体系和生态产业链,力争在2060年前早日实现碳中和,不断适应和满足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要求。

王鹏飞[2](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王芝兰[3](2020)在《汉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方案 ——以《高铁风云录》(节选)为例》文中提出近十年,巨大的翻译需求给语言服务行业带来了空前挑战。传统的人工语言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翻译需求,这为机器翻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机器输出的译文常常无法满足终端用户的质量要求,因此对机器翻译进行译后编辑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本报告的翻译素材为《高铁风云录》第五章。笔者使用谷歌译者工具包导出机器翻译版本,并将其作为本报告的分析对象。在翻译质量评估模型的指导下,本文从准确性和流畅性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机器译文中出现的死译、误译、漏译、尬译、错误断句、缺译、不一致、标点八种错误类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机器在处理专业表达、中国特色四字词语、歧义字段以及无主句时表现较差。虽然目前的机器翻译系统已经从几年前的统计型翻译系统发展为神经翻译系统,输出的译文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大部分译文仍然停留在句法层面,对语境的利用不足,逻辑清晰且语义连贯的译文较少。本文针对每种错误类型分别给出包括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技巧在内的解决方案,并且提出如下建议:译后编辑之前,先提取术语并制作双语术语表,避免在进行译后编辑时耗时费力地重复查找同一术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对原文进行译前编辑,包括补充主语、拆分长句等;在进行译后编辑时,辅以术语提取工具、质量保证工具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译文质量。

卫新锋[4](2020)在《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治理模式的演变》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治理体系的主要角色设置及其关系直接影响项目治理的成效。自1983年攻关计划设立以来,中国不断推进该治理体系的优化调整,分析其演进的规律对于优化科技计划项目治理具有基础性意义。本研究将科技计划项目治理的角色区分为倡议者、实施伙伴、供应商三种类型,通过分析国家三大主体科技计划项目治理角色关系演变,研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治理模式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科技计划项目大致经历了创立、规模化发展、重塑治理三个阶段,实施伙伴体现出角色类型增加、职能分化的特点,加强宏观统筹、分级管理及责权统一的需求导致出现了由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的做法,倡议者对科研阶段的分类治理演变到统一治理提高了项目治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陈碧玮,陈少宗[5](2019)在《经络研究何时走出困境——“七五”攻关以来的学术回顾》文中指出"经络研究"一直是国家科研规划中的重要议题,连续多次纳入了国家科研规划的顶层设计中,包括"七五"攻关计划、"八五"攀登计划、"九五"攀登计划、"973"计划等。连续性的科研资助计划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的发展,在所有研究成果当中,经脉-脏腑相关是最为丰富、可靠的研究成果之一,这一方向的主要研究结果支持神经的节段性联系决定经脉-脏腑相关规律的结论。但在总体上,所获取的研究成果与预设的部分研究目标相比较仍有很大差距,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尴尬的"成果",对此应当进行认真反思和总结。

杜红亮[6](2018)在《基于四维分析框架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内涵与外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已成为主要科技创新大国和强国推动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工具之一。尽管国内外在制定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方面经验丰富,但对重大科技项目的内涵与外延、主要特征、在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等仍然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文从时间、空间、结构、理论等四维分析维度,从认识论角度对其内涵与外延及变化进行了深入剖析,继而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界定及主要特征,从而为今后深入探讨重大科技项目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视角。

孙育红,张春晓[7](2018)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回顾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技术创新是引领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本文中绿色技术即环保技术,绿色技术创新是指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度增大条件下,能够满足人类绿色需求,减少生产和消费边际外部费用的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政府规划和政策不断推出,绿色技术创新的科研机构、人员、项目和经费稳步增长,绿色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相关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巨大突破。但目前绿色技术创新中仍存在政府、企业和公民的权责不明,成果转化率偏低、宣传科普力度不够、法律约束力度不强等问题。总结成就并发现问题,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

封颖[8](2018)在《中国主要科技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研究:1982—2015年》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复杂,如何从理论层面拓展跨学科解决环境问题的体系框架是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中的理论前沿。从科技计划对推动环境保护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视角切入,选取中国实施时间较久、资金体量较大、最能代表科学技术各领域、影响力较深远的六项主要科技计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科技计划的战略目标、主要领域和经费投入、课题设置三层面的政策文本分析,理清其体现环境保护的全演变过程,试图将这六项科技计划作为一个整体反映和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得到的研究结论是:环境保护在1982—2015年间中国主要科技计划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层级和资源配置程度越来越高。

封颖[9](2017)在《科技政策体系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研究:1949—2015年》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从理论层面拓展跨学科解决环境问题的公共政策体系框架是公共政策研究的前沿。论文从公共科技政策对体现环境保护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视角切入,提出"科技政策体系这样一个非环境类的公共政策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的研究问题。通过对1949—2015年中国科技政策全时段、全样本量的政策文本的数据分析,得到科技政策体系体现环境保护的总趋势、历史分期、演变特征等研究结果:环境保护在科技政策体系中的内容越来越多、层级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政策方向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强。论文力图在理论层面深化对公共科技政策体系更好体现环境保护的理解,并在实践层面积累了全时段、全样本量的数据资源,包括首次估算出2001—2013年三大主体科技计划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经费投入情况等,以期为未来优化环境保护在科技政策体系中的体现有所启示。

郭清,孙海芳[10](2016)在《中国石油钻井科技攻关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四)》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改革开放刚跨过了三十五年,石油钻井行业历经六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攻关,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钻井技术的科技进步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程技术支撑,其整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何历史地看待30年来钻井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之路,文章对"六五"以来我国钻井技术30年技术攻关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历史背景、基本概况、技术难点、攻关成果、技术关键和科技规划等诸多数据分析,力图在30年这个节点上,表达作者的一己之见。

二、什么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什么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进步和低碳转型新发展——纪念钟香崇院士诞辰10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追忆钟香崇先生[1-10]
    1.1 艰辛求学,报效祖国
    1.2 组织指导新中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1.3 组建和发展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院)
    1.4 开展学术交流,培养人才,壮大耐火材料专业高等教育,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1.5 耄耋之年创建郑州大学高温材料研究所
    1.6 指导研究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
    1.7 初心始终不变,为耐火材料事业奋斗终生
    1.8 钟香崇先生获得的部分荣誉
2 “八五” “九五”期间耐火材料的发展[11-18]
    2.1 钢铁工业的新发展给耐火材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2 “八五”“九五”计划期间共计六个国家级耐火材料重大科技项目[11-18]
3 进入21世纪,耐火材料工业的新进步和低碳转型新发展新要求[19-25]
    3.1 钢铁工业向低碳转型发展
    3.2 耐火材料工业取得的新进步
        3.2.1 耐火材料行业技术水平,科创能力持续提高
        3.2.2 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许多领头企业
        3.2.3 耐火材料行业的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现代化、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3.2.4 耐火材料吨钢消耗大幅度下降[23-24]
    3.3 双碳目标下耐火材料行业的低碳转型新发展新要求
4 结语

(2)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汉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方案 ——以《高铁风云录》(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1.2 Source Text and Translation Project
    1.3 Purposes of the Report
    1.4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5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Work Design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After-translation Management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Machine Translation
        3.1.1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chine Translation
        3.1.2 Machine Translation Platform Adopted in This Report
    3.2 Transl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3.2.1 Previous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s
        3.2.2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Adopted in This Report
    3.3 Post-editing
        3.3.1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st-editing
        3.3.2 Scope of Post-editing
    3.4 “Machine Translation Plus Post-editing”Approach
        3.4.1 Definition of“Machine Translation Plus Post-editing”Approach
        3.4.2 Studies on“Machine Translation Plus Post-editing”Approach
CHAPTER FOUR MACHINE TRANSLATION ERROR TYPES AND THE POST-EDITING SOLUTIONS
    4.1 Error Type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s
    4.2 Errors Relating to Accuracy
    4.3 Errors Relating to Fluency
CONCLUSIONS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port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CES
    Appendix A Source Text,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s and Post-edited Version
    Appendix B Translation Automation User Society’s Error Category Model
    Appendix C Glossary

(4)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治理模式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2 研究思路
    2.1 分析框架
    2.2 数据来源
3 演变的过程
    3.1 攻关计划/支撑计划
    3.2 863计划 (民口)
    3.3 973计划
    3.4 重点研发计划
4 演变的逻辑
    4.1 实施伙伴:职能的拆分与整合
    4.2 供应商:从做课题到管课题
    4.3 倡议者:从分类治理到统一治理
5 结论

(5)经络研究何时走出困境——“七五”攻关以来的学术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顶层设计问题
    1.1 “七五”攻关的回顾与反思
    1.2 “八五”攀登计划的成果与问题
    1.3 “九五”攀登计划的尴尬
    1.4 “973”计划的调整
    1.5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的部分回归
2 三大成果的尴尬
    2.1 “凤汉小体”与“凤汉小管”
    2.2 “等温经络线”
    2.3 经络“串珠状结构”
3 结语

(6)基于四维分析框架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内涵与外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时间维度:名词历史演变
2 空间维度:央地定位分工
3 结构维度:国家主体计划比较
4 理论维度:国际比较研究
5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概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5.1 概念界定及分类
    5.2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主要特征

(7)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显着成就
    (一) 政府不断推出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规划和政策
        1. 通过规划和方案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宏观引导。
        2. 通过“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等直接启动重大绿色技术创新。
        3. 通过一系列相关规定保障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
    (二) 支撑绿色技术创新的科研机构、人员、项目和经费稳步增长
    (三) 稳步推进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化
    (四) 绿色技术创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巨大突破
        1. 环境国际公约履行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2. 开创了多双边绿色技术合作新局面。
        3. 环保国际咨询服务发展迅速。
三、目前绿色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绿色技术创新中政府、企业和公民的权责不明
        1.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 只有政府能够更好的代表并维护全体人民的长远和整体利益、特别是后代人的利益, 才能制定与环保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并监督其有效执行。
        2. 企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对绿色技术的需求力仍然明显不足。
        3. 公民作为消费者是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最广泛的社会力量, 普通公民对绿色消费的认同和行动, 会产生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需求, 从而拉动这一技术创新。
    (二) 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
        1. 绿色技术供给和需求未能有效对接。
        2. 绿色技术应用成本过高, 企业采用绿色技术负担重。
    (三) 绿色技术推广过程中宣传和科普力度不够
    (四) 绿色技术创新中法律约束力度不强
        1. 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2. 已有的法律法规也未被充分落实。
四、结论与展望

(8)中国主要科技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研究:1982—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和数据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数据
        1.3.1 数据来源
        1.3.2 数据编码及检验
        1.3.3 数据边界
2 研究结果
    2.1 1982—1995年:体现环境保护的主要科技计划有所增长时期
        2.1.1“攻关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2.1.2“863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2.1.3“重大项目”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2.1.4“星火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2.1.5“火炬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2.2 1996—2015年:体现环境保护的主要科技计划加速增长时期
        2.2.1“攻关 (支撑) 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2.2.2“863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2.2.3“973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2.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2.2.5“星火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2.2.6“火炬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定量分析
3 研究结论
4 研究局限

(9)科技政策体系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1.1 文献综述
    1.2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2 研究数据
    2.1 数据视野
    2.2 数据来源
    2.3 数据编码及检验
    2.4 数据边界
    2.5 数据代表性
3 研究结果
    3.1 1949—1976年:中国科技政策体系体现环境保护的极不充分时期
    3.2 1977—1995年:中国科技政策体系体现环境保护的有所增长时期
    3.3 1996—2015年:中国科技政策体现环境保护的加速增长时期
4 研究结论
    4.1 科技政策
    4.2 中长期科技规划
    4.3 科技计划

(10)中国石油钻井科技攻关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四)(论文提纲范文)

一、“九五”期间( 1996 ~ 2000 年)
二、“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关键技术
三、“九五”期间钻井技术难点分析
    1. “八五”国外同期钻井技术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2. “九五”期间钻井技术难点分析[1]
    3. “九五”期间我国钻井领域面临的技术瓶颈与技术需求[3]
四、“九五”期间公司重点科技规划
    1. 规划的制定原则
    2. 主要科技攻关目标
    3. 具体指标
五、“九五”期间国家石油钻井科技攻关研究重点
六、“九五”期间石油钻井工程领域科技重点项目
    1. 两项基础研究项目
    2. 三项前沿技术
    3. 五项重大攻关项目
    4. 中石油“九五”重点科技规划
七、“九五”期间国家石油钻井技术领域科技攻关的重大成果
    1. 侧钻水平井钻井采油配套技术[1]
    2. 项目创新点[1]
    3. 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攻关钻井实例[1]
八、重大事件[4]
九、“九五”期间重大装备研制
十、“九五”期间科技奖励
十一、回顾与展望
    1. “九五”科技规划产生背景分析
    2. “九五”攻关计划的组织与管理[3]
    3. 编制过程五项原则
    4. 取得的科技成果

四、什么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进步和低碳转型新发展——纪念钟香崇院士诞辰100周年[J]. 李庭寿,王泽田. 耐火材料, 2021(05)
  • [2]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3]汉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方案 ——以《高铁风云录》(节选)为例[D]. 王芝兰.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治理模式的演变[J]. 卫新锋. 中国科技论坛, 2020(04)
  • [5]经络研究何时走出困境——“七五”攻关以来的学术回顾[J]. 陈碧玮,陈少宗. 医学与哲学, 2019(20)
  • [6]基于四维分析框架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内涵与外延探讨[J]. 杜红亮.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 2018(10)
  • [7]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回顾与思考[J]. 孙育红,张春晓. 广东社会科学, 2018(05)
  • [8]中国主要科技计划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研究:1982—2015年[J]. 封颖.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4)
  • [9]科技政策体系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研究:1949—2015年[J]. 封颖. 中国科技论坛, 2017(09)
  • [10]中国石油钻井科技攻关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四)[J]. 郭清,孙海芳. 钻采工艺, 2016(02)

标签:;  ;  ;  

什么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