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衡器总目录

2003年衡器总目录

一、二○○三年衡器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武乾[1](2020)在《晚清汉口商事习惯法述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晚清时期汉口各业商人及其行会机构自发地创制了丰富的商事习惯法规则,这些商事习惯法规则包括了企业、商号与商标、商事代理、商业会计、商业交易、货币、金融与票据等诸多内容,几乎涉及了除海商法、保险法、证券法以外近代商法的所有方面。这些商事习惯法规则主要制定于汉口开埠之后的同、光期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上海商事习惯法规则的影响。清末民初国家商法的迅速制定中断了汉口商事习惯法的继续发育。

伍高红[2](2020)在《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其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且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往往因窒息、感染、出血或其他创伤应激等因素影响,易发生胆汁淤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常需依靠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代替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得以生存,但长时间的PN会使早产儿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发生率逐渐增高,同时,长期的PN容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胃肠道粘膜细胞受到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内毒素吸收增加导致肝细胞损害,导致胆汁淤积更严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降低胆汁淤积发病率,已经成为围产医学关注的热点问题。目的:通过meta分析和临床前瞻性研究两部分研究,探讨双歧杆菌在早产儿胆汁淤积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安全性及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双歧杆菌应用于早产儿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生存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分别确定英文和中文的检索词“cholestasis、Bifidobacterium、premature infant、prevention”,“胆汁淤积、双歧杆菌、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使用逻辑运算符(OR、NOT、AND)合并关键词和主题词,通过使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总目录全选),英文文献在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利用“cholestasis”、“Bifidobacterium”、“preterm infant”和“prevention”进行检索,收集从 1980年1月20日至2019年1月20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双歧杆菌与早产儿胆汁淤积有关的文献。对初检文献进行通读,并提取文章相关信息(样本含量、发表时间、研究时间、研究地点、研究内容),按照纳入和排除的标准剔除不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将最终筛选出的符合要求的文献纳入分析。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通过使用Cochrone体系评价质量标准进行评价,RCT的质量评价通过使用Revman5.3软件完成。使用Cochrone协作商网所提供的Revman5.3软件对出院前早产儿胆汁淤积、NEC和败血症的发生率,出院前死亡率,FI的发生率,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及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天数8个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采用Q检验及I2检验进行异质性评估,当I2≤50%且P>0.1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当I2>50%或P<0.1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计数资料使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计量资料以标准差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CI表示,SMD表示各个临床试验治疗效应和标准试验的观察变量的相对大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初探选取2017年7月10日~2020年1月3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在28周~34周且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本研究符合中国临床试验研究规范和赫尔辛基宣言(2013年版),而且获得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与批准,所有患儿法定监护人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严格按照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以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入选早产儿均治疗原发病,保暖,配方奶喂养,均接受护理人员的专职护理,在患儿达到全胃肠道喂养前给予统一的PN管理,肝酶增高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ml/支,2ml/kg,静脉使用,每天1次),发生胆汁淤积患儿给予熊去氧胆酸(德国霍克药厂生产,250mg/粒,10~15mg/kg.d,口服,分2次)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5g/支,30~50mg/kg.d,静脉使用,每天1次)治疗,疗程平均为10天,对于住院期间出现严重的腹胀、呕吐、便血或可能发生NEC等情况的患儿均先予以禁食,观察病情变化,计划下一步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生后24小时内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0.5g/次,3次/d),直到全胃肠道喂养时停用。收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剖宫产、自然分娩)、G1P1、多胎、宫内窘迫、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胎龄、性别(男、女)、出生体重)。临床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胆汁淤积、相关合并症(胆汁淤积性肝损、NEC、败血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胃肠功能(FI,胎粪排空时间,禁食比例,平均禁食时间)及营养管理(EN开始日龄、PN持续时间、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情况,生长发育(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EUGR)状况及住院天数。分别采集患儿入院时、入院第5天,入院第10天、出院时的外周静脉血,使用7600-010型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记录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主要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氨酰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甘胆酸(cholylglycine,C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数据的录入和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如果满足方差齐性,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方差不齐,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描述和统计采用率n(%)表示,同时检验理论数(T),若“T≥5”,且样本数≥40,采用Pearson x2检验(不校正);若“1≤T<5”,且样本数≥40时,采用Yatesx2检验(校正)比较;若T<1或样本数<40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所有检验结果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初检文献128篇,按照纳入和排除的标准对所选文献进行通读,并提取文章相关信息(样本含量、发表时间、研究时间、研究地点、研究内容),剔除样本资料不完备(1篇)和诊断标准不规范(1篇)文献,剔除评论(40篇)、会议论文(42篇)等非随机对照文献,剔除重复(9篇)和无关(8篇)文献,最终入选文献28篇。文献质量评估结果提示轻度偏倚的研究有2篇,中度偏倚的研究有26篇,纳入研究总体处于中度偏倚。分别对两组出院前早产儿胆汁淤积、NEC和败血症的发生率、出院前死亡率、FI的发生率、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及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天数8个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胆汁淤积(OR=0.45,95%CI:0.30~0.68,Z=3.81,P<0.01)、NEC(OR=0.19,95%CI:0.14~0.28,Z=8.84,P<0.05)、早产儿死亡率(OR=0.25,95%CI:0.15~0.41,Z=5.36,P<0.05)及早产儿 FI 发生率(OR=0.18,95%CI:0.13~0.26,Z=9.59,P<0.05)明显降低,早产儿的住院天数(SMD=-1.04,95%CI:-1.52~-0.56,Z=4.27,P<0.0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SMD=-0.77,95%CI:-1.36~-0.19,Z=2.58,P<0.05)及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SMD=-0.87,95%CI:-1.25~-0.49,Z=4.50,P<0.05)明显缩短,并未增加早产儿败血症(OR=0.78,95%CI:0.37~1.64,Z=0.66,P>0.05)的发生率。第二部分:选取2017年7月10日~2020年1月31日于我院住院期间胎龄在28周~34周且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270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有70例早产儿不符合入选的标准(先天性缺陷1例,喂养前即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5例,入院时已经诊断胆汁淤积4例,因家属担心继续参加试验会对患儿无益而要求退出研究25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35例),最后入组病例为200例,男:女=8:5,平均出生体重(1237.25±172.08)g,平均胎龄(31.65±2.75)周,小于胎龄儿84例(42%),适于胎龄儿116例(58%),剖宫产88例(44.00%),自然分娩112例(56.00%),G1P153例(76.50%),多胎42例(21.00%),宫内窘迫 15例(7.50%),平均1分钟Apgar评分(8.85±1.04)分,平均5分钟Apgar评分(9.48±0.45)分。(1)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剖宫产、自然分娩)、多胎、宫内窘迫、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胎龄、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性别(男、女)、出生体重在两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胆汁淤积、相关合并症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两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胆汁淤积发生率、胆汁淤积性肝损发生率、NEC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败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败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主要的肝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GGT、ALP、CG、T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住院第5天、第10天、出院时的AL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住院第5天、第10天、出院时的总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住院第5天、第10天、出院时的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住院第5天、第10天、出院时的G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住院第5天、第10天、出院时的A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住院第5天、第10天、出院时的C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住院第5天、第10天、出院时的T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及营养管理比较两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FI发生率、禁食比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粪排空时间、平均禁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N开始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N开始的日龄均小于28天,PN持续时间均大于7天,但研究组PN持续时间、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儿生长发育状况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UG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部分:(1)预防性应用双歧杆菌可降低早产儿胆汁淤积、NEC、FI的发生率,并能降低早产儿死亡率。(2)预防性应用双歧杆菌能缩短早产儿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天数。(3)虽然本研究中双歧杆菌未增加败血症发生率,但其安全性仍需深入探讨。第二部分:(1)预防性应用双歧杆菌能降低早产儿胆汁淤积症、胆汁淤积性肝损、NEC发生率,且能减少抗生素使用率,并未增加败血症发生率。(2)预防性应用双歧杆菌能促进早产儿肝功能恢复,改善胃肠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3)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双歧杆菌有一定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其远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唐书慧[3](2019)在《铜城古镇研究 ——以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铜城古镇位于安徽省天长市最北部,地处皖苏两省三县市(天长、金湖、盱胎)交界处,淮扬(州)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铜城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千秋古镇、革命老区、状元故里、仪表之乡”的美名,是安徽省千年古镇。铜城古镇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铜城古镇富有自己特色文化资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铜城古镇文化遗产开展调查研究。绪论部分重点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目的。目前,我国对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不断的重视,并将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要求,写入《文物保护法》,凸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铜城古镇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城镇化进程中,遇到了极大冲击。上个世纪以来,由于对古镇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镇内一些历史建筑被拆除;尚未拆除的文化遗产,缺乏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本文主要利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个案研究法,对铜城古镇的历史沿革、发展概况进行梳理,对古镇风土人情、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等开展调查,分析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供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参考。第一章为铜城古镇的概述。主要阐述铜城古镇的地理位置、建制沿革。铜城古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遗产丰富。有着“千秋古镇、革命老区、状元故里、仪表之乡”之美名。铜城古镇位于皖、苏两省三市(县)的交界处,海陆空交通便利。铜城古镇因刘濞造钱而得名。第二章主要介绍铜城古镇文化遗产。铜城古镇文化遗产丰富,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安乐村北岗汉墓、普济桥、中国共产党抗大八分校旧址、真武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甘露饼、狮子头、铜城月饼、铜城樱桃肉、龙岗干烘、《普济桥传说》《刘濞铸钱建铜》等。通过调查,了解铜城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分析其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主要介绍铜城古镇两条老街。铜城古镇保存有建设路老街和龙岗村内抗大八分校内老街(即龙岗老街)。建设路老街是铜城古镇以前的商业区,但随着新区建设的发展,昔日的商业中心已经发生转移,老街的功能也发生了转换。目前的建设路老街已从商业活动中心,开始转变为文化宣传中心。龙岗老街的商贸功能早已消失,如今遗留下来的三条老街——老街路、中心路、东环路,成为百姓的住居区。老街商贸功能的衰减,让昔日的繁华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第四章主要分析铜城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这里阐述的目前铜城古镇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出现六个主要问题。1、没有建立强有力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2、铜城古镇境内居民文物保护保意识淡薄。3、铜城古镇文化遗产经费严重缺乏。4、文化遗产利用率太低。5、非遗缺乏申报机制。6、文物保护存在“既不治病也不救命”的现象。并综合铜城古镇文物实际情况提出五个解决办法。1、全面贯彻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落实地方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主体责任,建立铜城镇强有力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2、摸清铜城镇的文化遗产家底,分类开展保护工作。3、提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意识,做好普法、执法相关工作。4.积极争取多方支持,筹措文化遗产保护资金。5.积极做好宣传开放工作,提高铜城镇文化遗产的利用率。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以便铜城镇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展开。这篇文章最终目的是通过研究铜城古镇为以后其他古镇保护利用起到参考作用。

苗培如[4](2018)在《戏剧舞台美术创作的思辨与感悟——以新版童话剧《马兰花》和古典豫剧《愚公》为例》文中认为对新版童话剧《马兰花》和古典豫剧《愚公》的舞台美术创作进行梳理和思考,感悟到追求创新的理念对于艺术创作至关重要。

冉令江[5](2018)在《“金石之交”:王国维与马衡的书信交谊》文中研究说明王国维与马衡的交往源于"金石",且有关"金石"的学术讨论贯穿了他们一生的交往。书信作为民国学人的主要交往方式,已成为探讨研究民国学术、思想、交谊的重要文献资料。目前所见,王国维与马衡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七年间,往来书信有八十八通,其中王国维致马衡四十一通,马衡致王国维四十七通。这八十八通信札内容所述,主要涉及青铜器、虎符、度量衡、石经、石刻、古文字等多个领域,包括金石学、考古学、文字学、史学等诸多问题,兼有通过马衡为中间

王俊杰[6](2016)在《四种去大分子中药注射液与原液的主要功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分别观察清开灵、双黄连、丹参、灯盏细辛四种中药注射液去除大分子物质后的主要疗效有无明显变化,去大分子清开灵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液主要考察其清热的功效,去大分子丹参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主要考察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方法:将上述四种注射液的原液通过分子筛装置低温、超速、离心、过滤,分别制备四种去大分子注射液。⑴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实验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七组(即模型组、去大分子液的高、中、低剂量组、原液的高、中、低剂量组),静脉注射脂多糖(1μg/kg)建立发热模型、分组给药、分别用耳温测试仪、电子红外热成像仪分时段测体温,分析温度变化规律;并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精神状态、体征表现等并详细记录。⑵丹参、灯盏细辛注射液实验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八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去大分子液高、中、低剂量组和原液的高、中、低剂量组),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T500)建立血瘀症模型、分组给药、抽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全套指标,并且观察实验动物的一般体征表现情况,全部结果进行组间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⑴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实验,模型组、去大分子液各组、原液各组体温变化曲线及实验动物的一般表征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各组造模前温度正常,安静,反应灵敏,造模后2小时温度普遍升高(比正常温度高2-3℃左右)、精神萎靡或烦躁、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呼吸心率加快;造模4-5小时后基本回到正常温度;组间对比:去大分子液各组和原液各组同时段体温差值均数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去大分子注射液各组、原液各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⑵丹参和灯盏细辛注射液实验,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空白组的各项指标及一般体征表现都在正常范围,模型组动物在高切、中切、低切(不同转速下)粘度值大部分高于正常参考值,符合血瘀证(高粘滞血症)诊断标准;动物一般表现体征情况,可见四肢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四肢僵硬、皮肤黏膜及口唇紫暗、饮食差等,一般表现符合高粘滞血症的诊断。空白组和模型组的血液流变学结果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大分子液的高、中、低剂量组与原液相应各组进行对比,给药后各组的血流变检测值在大致正常范围,并且两两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去大分子注射液各组、原液各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去除大分子物质后,其主要功效无明显变化。

张冬冬[7](2012)在《20世纪以来出土简牍(含帛书)年代学暨简牍书署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本选题是以研究战国、秦以降典籍所载古代史书书署制度文献为经,尝试以20世纪以来考古发掘简牍书迹实物的整体作为主体考察材料,主要从①简、牍的源流及简牍书署制度的概念,②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出土战国楚系竹简册、秦简、秦牍、的类型学分类及简牍学特征,③两汉简牍年代学及其简牍学特征,④三国·孙吴及魏晋时期简牍所载的署书及署书书体的渊源与流变,⑤20世纪以来,西域地区新疆楼兰遗址等出土汉晋简牍及纸文书的发现、整理与研究,⑥简牍署书文字的字体及书写特征,⑦简牍制度的起源及先秦简牍实物的抄手,⑧先秦简牍实物的抄手与其书署形制的特点,⑨周代外史(大学)“掌达书名于四方”的“谕书名”教育,同秦汉之际,以书课吏制度的书署专门之学之间的关系,⑩书署课吏制度中“兼会杂体”与“正文字”对书法史五体并存的影响。等10个方面来探讨和论述:简牍书署制度的存在状况以及对早期中国字体的演变与书法史以及魏晋以降书法“名家流派时代”的决定性意义为主要目的。

仁青措姆[8](2011)在《试论藏传佛教闻思修的历史地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以藏传佛教为主流的藏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经过上千年岁月的洗礼,穿越历史的时空,步入当今的科技时代,依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和不同地区,得到东西方着名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在内的各领域学者专家的高度关注,充分肯定。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操作过程,在我们现实社会的诸多领域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解决了科技时代的种种危机,对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得到祖国母亲为主的世界各国的强力保护。成为世界性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财富。面对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深感先辈的智慧和历史的恩德,饮水思源是必然的,而汲取经验智慧则是必须的。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历史的原委,分析其中的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汲取历史的智慧,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认为,佛教传入高原藏区以后,西藏历史上先后涌现的王臣圣贤,在引领西藏历史的进程中,向来十分重视开展闻思修的学修实践。不管从历史的思想理论来看,还是从历史的实践活动来分析,在佛教传入高原以后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许多主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往往围绕着闻思修的学修实践展开的,闻思修成为了西藏诸多历史发生发展主导因素,体现出崇高的历史地位。对此论点,本文以具体事实的详述和总体历史的概述,结合相关理论思想的分析,分别通过藏族历史观,前宏期主要历史,后宏期主要历史和西藏相关历史的总体性概述等内容论述了藏传佛教闻思修在西藏历史上的主导地位。经此论述,能够使我们了解藏传佛教闻思修的学修实践在西藏历史中的发展脉络,认识到西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辉煌灿烂文化的历史因素,总结其中的经验智慧。为我们现实的文化事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扎西卓玛[9](2011)在《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文中认为藏传佛教的佛经翻译历时千年,规模宏大,对藏族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推动了藏文字的三次改革,丰富了藏语词汇。二、随着佛教经典的藏译,印度、尼泊尔和中原、于阗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技术、医药、工艺、.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优秀文化也随之传入西藏,藏民族的文明、行为、科技、经济等各方面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促进了西藏文化的发展。三、藏文《大藏经》与国内汉文、蒙文、满文、西夏文《大藏经》相互校勘、互译互补,促进了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祖国文化的发展。对此重要历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是对宗教学研究的意义。佛经是佛教教义的承载者,通过对西藏社会各个历史阶段出现的重要译师及所译佛经等方面的综合性考察,从中可以探寻出佛教在西藏的发展演变轨迹。其次,通过对佛经翻译史的考察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研究,如藏语史和文化交流史的研究等。再者,通过对各个时期佛经翻译译论的考察,可以为今天的翻译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本论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借鉴、参考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宗教学、文献学等学科的方法,并利用大量的第一手藏文资料,紧紧围绕佛经翻译这条主线,对佛教传入藏地之后各时期的佛经翻译概况及主要译师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以专论的形式对五部大论的译传过程、其他重要典籍的翻译情况进行了介绍,文章内容除绪论外共分六章:介绍佛教传入前西藏社会历史与宗教信仰状况;考察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佛经翻译,内容包括吐蕃王朝早期吞米桑布扎为主的佛经翻译、中期九大译师为主的佛经翻译和晚期三大目录的编订、吐蕃高僧桂·法成的佛经翻译活动;考察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佛经翻译,内容包括分裂割据时期四大译师为主的佛经翻译活动,以及萨迦、帕竹、甘丹颇章等三个政权时期在佛经的翻译、结集和对勘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考察藏传佛教显宗五部大论的译传情况,内容包括在藏传佛教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释量论、中观论、现观庄严论、俱舍论和律宗论等五部经典的藏译与师承情况;考察佛经翻译过程中其他重要典籍的翻译情况,内容包括文学、医学、天文历算等着作的藏译;结语部分总结了佛经翻译为推动藏族文化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雷梦松[10](2009)在《高性能P2P点播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流媒体点播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的流媒体服务器多采用内容分发网络(CDN)与C/S相结合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一方面每个用户可获得的下载速度将会降低;另一方面服务器的负载过大,甚至会出现服务器宕机。面对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怎样有效提升整个系统的网络吞吐量,增强服务器的并发性能以及提高用户体验,是当今点播服务器的设计要点。本文结合近年来流行的对等计算(P2P)技术,基于半同步/半异步体系结构设计和实现了一种高性能点播服务器。服务器采用EPOLL作为异步事件通知机制,非阻塞地处理网络I/O事件;利用线程池模拟异步磁盘I/O操作,并采用二级队列进行线程通信。实现了流媒体发布,点播,下载和删除等基本功能。为了选择优质节点作为服务器的直接邻居节点,提高整个网络的服务能力,实现了链接优化功能;为了既保证各个链接带宽的公平性,又能够为热点文件提供更大的动态带宽,服务器提供了流量管理功能;同时,点播和下载虽然在数据请求流程上是相同的,但是点播有实时性要求,于是为提高用户点播体验,系统将为点播请求分配更高的优先级,并对点播请求的数据收发模块做特别的优化处理,将丢弃过时和无效的数据和请求;另外,系统中存在各种定时需求,如链接超时和限速超时,但各种超时长度参差不齐,为了更精确地提供定时服务,分别设计了链接和限速两种定时器;最后,系统采用了Ordered日志模式保证意外宕机之后的文件系统一致性,并设计了基于文本的管理员日志来记录服务器的操作历史,为系统管理提供依据。本系统以Linux 2.6为开发平台,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通过实际环境和模拟测试验证了服务器功能和性能,从实际效果来看服务器能够持续稳定的给大量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其设计和实现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推广价值。

二、二○○三年衡器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三年衡器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晚清汉口商事习惯法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货币习惯
    (一)汉口银两习惯法
        1.汉口银两公估制度
        2.汉口虚银两制——洋例银制
    (二)自由兑换券习惯法
        1. 汉口当铺、银号与钱庄发行可兑换货币(银、钱票)
        2.外国银行发行可兑换纸币的习惯法
二汉口民间金融习惯法
    (一)票号习惯法
        1.票号的行业组织
        2.票号治理结构及同业之间的连带责任
        3.票号的营业习惯法
    (二)钱庄习惯法
        1.钱庄同业组织“
        2.钱庄的无限责任与五家联保的连带责任
        3.经营习惯法
    (三)典当习惯法
    (四)银炉(炉房)习惯法
三商业习惯法
    (一)企业习惯法
        1.企业组织习惯
        2. 商号之准入、名称及转让习惯
    (二)牙行习惯
        1.牙行经营模式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2.牙行的经营范围
        3.诸色牙行陋规
    (三)商业代理习惯
        1.普通商业代理习惯
        2.买办习惯
    (四)汉阳县之商业簿记习惯
        1. 商业账簿仅记载动产,而不记载不动产
        2.关于年终结算与资产表
        3.商业簿记及书信的保存年限“,
    (五)度量衡习惯
    (六)交易习惯
        1.货物买卖
        2.货物的交付“
        3.货款交付
四关于晚清汉口商事习惯法论纲
    (一)晚清汉口商事习惯法涉及的商业事务较为全面
    (二)晚清商事习惯法基本上是同、光时期由同业公所制定的
    (三)晚清汉口商事习惯尚未进一步发育即为国家商事立法所中断
    (四)汉口的商事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上海影响

(2)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生存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
        1.1. 资料的来源
        1.2. 文献的纳入标准
        1.3. 文献的排除标准
        2 结局指标
        2.1. 主要结局指标
        2.2. 次要结局指标
        3 相关诊断标准
        4 文献质量评价
        5 统计学方法
        6 文献检索流程图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文献质量评估结果
        3 Meta分析结果
        3.1. 两组患儿胆汁淤积的Meta分析
        3.2. 两组患儿NEC的Meta分析
        3.3. 两组患儿死亡的Meta分析
        3.4. 两组患儿败血症的Meta分析
        3.5. 两组患儿FI的Meta分析
        3.6. 两组患儿住院天数的Meta分析
        3.7. 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的Meta分析
        3.8. 两组患儿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的Meta分析
    讨论
    局限性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胆汁淤积的初探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伦理学要求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分组
        1.5 随机化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相关诊断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 两组患儿胆汁淤积、相关合并症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3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主要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4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及营养管理比较
        5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状况及住院天数比较
    讨论
    局限性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新生儿胆汁淤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铜城古镇研究 ——以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实地调研法
        3、个案研究法
    (三)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第一章 铜城古镇概述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铜城古镇建制沿革
        1、铜城之名由来
        2、铜城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铜城古镇文化遗产
    第一节 物质文化遗产
        1、铜城镇安乐村北岗汉墓
        2、铜城普济桥
        3、铜城龙岗抗大八分校
        4、铜城龙岗真武庙
        5、铜城龙岗戴兰芬墓葬和故居
    第二节 铜城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铜城黑瓜子
        2、铜城雪片糕
        3、铜城大狮子头
        4、龙岗大鸡头
        5、状元甘露饼
        6、《普济桥传说》
        7、《刘濞铸钱建铜》
        8、铜城月饼
        9、铜城樱桃肉
        10、龙岗干烘
        11、孝四庄的由来
第三章 古镇两条老街现状
    第一节 建设老街
        1、建设路彰显魅力
        2、建设老街现状
    第二节 龙岗老街
        1、古村龙岗
        2、龙岗老街
    第三节 老街衰败的原因
第四章 铜城古镇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铜城古镇目前保护利用中的诸多问题
        1、没有建立强有力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
        2、铜城古镇境内居民文物保护保意识淡薄
        3、铜城古镇文化遗产经费严重缺乏
        4、文化遗产利用率太低
        5、非遗缺乏申报机制
        6、文物保护存在“既不治病也不救命”的现象
    第二节 铜城古镇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主要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戏剧舞台美术创作的思辨与感悟——以新版童话剧《马兰花》和古典豫剧《愚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版童话剧《马兰花》舞美创作
2 古典豫剧《愚公》的舞美创作

(6)四种去大分子中药注射液与原液的主要功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制备四种 10k去大分子中药注射液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1.3 试剂
    2 方法
        2.1 10k去大分子清开灵注射液制备方法
        2.2 10k去大分子双黄连注射液制备方法
        2.3 10k去大分子丹参注射液制备方法
        2.4 10k去大分子的灯盏细辛注射液制备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粘度测定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2.1 各种测试溶液的制备与配制
        2.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四种富含大分子的中药注射液的粘度测定
        3.2 四种去大分子中药注射液的粘度测定
        3.3 不同浓度的葡聚糖(T500)和 0.9%氯化钠溶液的粘度测定
    4 小结
第三部分 去大分子清开灵注射液与原液的清热功效对比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脂多糖溶液配制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造模
        2.3 给药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去大分子清开灵注射液及原液各组温度变化
        3.2 用电子热成像仪测量的各组的温度情况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去大分子双黄连注射液与原液的清热作用对比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脂多糖溶液配制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造模
        2.3 给药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去大分子双黄连注射液及原液各组温度变化
        3.2 用电子热成像仪测量的各组的温度情况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去大分子丹参注射液与原液的活血化瘀功效对比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与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葡聚糖溶液配制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造模
        2.3 给药
        2.4 采血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DSI实验各组的分析对照
        3.2 试验期间全部家兔的一般表现体征情况
        3.3 模型组和空白组的血流变实验数据及结果对比分析
        3.4 给药六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对比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去大分子灯盏细辛注射液与原液的活血化瘀功效对比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与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葡聚糖溶液配制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造模
        2.3 给药
        2.4 采血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灯盏细辛实验各组的血流变检测指标分析对照
        3.2 试验期间家兔的一般表现体征情况
        3.3 模型组与其他实验各组的血流变指标分析
        3.4 对给药六组的血流变指标结果观察分析对比
    4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综述
    1 各种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现状研究
        1.1 血瘀证的中医病因模型的现状研究
        1.2 血瘀证病理生理动物模型的现状研究
        1.3 生物表征血瘀证模型现状研究
        1.4 其他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现状研究
        1.5 个人观点
    2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3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1:清开灵实验各组的热成像原始图片
附件 2:双黄连实验各组热成像原始图片
致谢

(7)20世纪以来出土简牍(含帛书)年代学暨简牍书署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状况概述
    1.2 本研究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1.3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
第二章 用简用牍及简牍书署制度研究综述
    2.1 简、牍的源流及简牍书署制度的概念
    2.2 简牍年代学研究的成果、内容及现状
    2.3 简牍书署制度研究的成果、内容及现状
    2.4 用简、用牍制度的起源
    2.5 20 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出土战国楚系竹简册的类型学分类及简牍学特征
        2.5.1 楚地出土简册年代学综论
        2.5.2 出土战国简册类型学分类的第一期——战国早期、中期前段至中期
        2.5.3 出土战国楚简牍类型学分类的第二期——战国中期后段至中期偏晚
        2.5.4 出土战国楚简册类型学分类的第二期——战国中期晚段竹书的代表
        2.5.5 出土战国楚简册类型学分类的第三期——战国晚期早段至晚期
        2.5.6 系年未能确定或信息不全面的部分战国楚地出土简册
    2.6 简牍署书文字的字体及书写特征
        2.6.1 战国楚系简牍文字概念的界定
        2.6.2 战国简牍楚系文字字体的书写特征
第三章 简牍制度的起源及先秦简牍实物的抄手
    3.1 先秦佚籍文献、卜筮祭祷与司法文书等三类写手间的联系及其书署形制特点
    3.2 简牍书署制度中的先秦两汉古佚籍抄件特点
    3.3 文献中书署制度的主体与先秦简牍实物中的签署人
    3.4 周代小学六艺教育中的“书名”传习及书写实物的对应考察
    3.5 包山 M2 楚墓所出土文书类及卜筮祭祷类简文,所见署名分类及战国简牍书署制度的探讨
        3.5.1 包山 M2 楚墓出土文书简简文后署名的分类与书写风格的划分
        3.5.2 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筮祷祠简简文中的署名之分类及书写风格的划分
第四章 秦及两汉时期——简牍书署制度的完成
    4.1 “掌官书以赞治”的周代史官与秦汉衙署府史、胥吏的“史书而仕宦”的传承关系
    4.2 秦汉之际以书课吏制度的书署专门之学
    4.3 20 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出土秦简、秦牍的类型学分类及其简牍学特征
        4.3.1 出土秦简牍类型学分类的第一期——战国秦至始皇前期
        4.3.2 出土秦简牍类型学分类的第二期——秦始皇嬴政至二世时期
        4.3.3 出土秦简牍类型学分类的第三期——秦与西汉之相交叠时期
    4.4 秦系简牍署书文字实物的时代下限
        4.4.1 秦系简牍文字的专称——“署书”概念的界定与近年来考古所见实物的关系
        4.4.2 秦系简牍署书的书写特点
    4.5 秦汉宦学教本——早期习书的“法帖”
        4.5.1 《为吏之道》作为秦代学吏制度习字教本的文献依据
        4.5.2 《为吏之道》在书写风格及字形结体上同其它秦汉简牍抄件的联系
第五章 两汉简牍年代学及其简牍学特征
    5.1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长江流域汉代墓葬简牍的类型学分类及其简牍学特征
        5.1.1 汉代墓葬出土简牍(含帛书)类型学分类的第一期——西汉早期至武帝期
        5.1.2 汉代墓葬出土简牍类型学分类的第二期——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
        5.1.3 汉代墓葬出土简牍类型学分类的第三期——东汉早期至东汉晚期
        5.1.4 两汉简牍部分详细系年待公布或无法确定者
    5.2 20 世纪初以来,西北地区汉代边塞遗址简牍(含纸文书)的发现及其简牍学特征
        5.2.1 敦煌汉简部分
        5.2.1.1 1949 年以前,有关敦煌及部分楼兰遗址出土汉简的发现、整理与研究
        5.2.1.2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敦煌汉简的进一步整理与研究成果
        5.2.1.3 1949 年以来,新发现敦煌汉简的发掘与整理
        5.2.2 罗布淖尔汉简部分
        5.2.3 居延汉简部分
        5.2.3.1 1949 年以前,国内有关旧居延汉简的发现、整理与研究
        5.2.3.2 1949 年以来,国内有关旧居延汉简图版与释文的整理与研究成果
        5.2.3.3 1949 年以来,台湾对旧居延汉简图版及释文的最新研究成果
        5.2.3.4 新居延汉简的发现与整理工作的进展
        5.2.4 1949 年以来,甘肃省东部——武威地区汉简的发现与整理
        5.2.5 1949 年以后,西域地区于阗、尼雅等地区出土汉简牍的发现、整理与研究
第六章 简牍制度在两汉的形成
    6.1 古代简牍制度文献的比勘、研究与分析
    6.2 从简牍出土实物与文献的比勘,看简牍制度的形成
    6.3 汉代简牍署书体——“八分”的起始年代问题
    6.4 20 世纪以来出土简牍中所载秦汉字书兼法帖:《仓颉篇》书体之研究
第七章 简牍书署制度对名家流派书法时代的决定性影响
    7.1 简牍书署制度对秦汉书法风格的决定性影响
    7.2 简牍缀联与后世书法作品的行款
        7.2.1 简牍缀联与书写顺序
    7.3 史“掌官书以赞治”的化石性标志——简牍书迹行款中装饰性笔画:掠磔饰笔
        7.3.1 问题的提出
        7.3.2 掠磔笔画在两汉简牍书迹中出现的规律
        7.3.3 装饰性掠磔笔划在两汉简牍书迹章法中的作用新探
        7.3.4 “掠磔笔划”的渊源及其与隶变的关系
        7.3.5 书简书牍制度对秦汉其它写件的影响
    7.4 秦汉简牍文书习语与汉代早期草书形成的关系
        7.4.1 西汉早期简牍草书体系年的考察
        7.4.2 简牍文书中习语与简署书体书写草化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三国、两晋及六朝——简牍与纸张的交替时代
    8.1 三国、孙吴及魏晋时期简牍所载的署书及署书书体的渊源与流变
        8.1.1 20 世纪初以来出土三国吴至十六国时期简牍的类型学分类及其简牍学特征
        8.1.2 20 世纪初以来出土晋六朝简牍的简牍学特征及类型学分类
        8.1.3 20 世纪初以来出土三国、两晋时期无法系年的简牍
    8.2 20 世纪以来,西域地区新疆楼兰遗址等出土汉晋简牍及纸文书的发现、整理与研究
        8.2.1 1949 年以前,有关新疆楼兰遗址内汉文魏晋木简牍及纸文书的发现、整理与研究
        8.2.2 1949 年以来,有关新疆楼兰遗址内汉文魏晋木简牍及纸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8.2.3 1949 年以后,新疆楼兰地区出土简牍的发现与整理工作
    8.3 书署字体在简牍制度探讨上的重要地位
        8.3.1 简牍书署制度的研究对探讨书法艺术基本美学的重要意义
馀论
论文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发表的学术专着、论文目录

(8)试论藏传佛教闻思修的历史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闻思修的历史背景与理论知识
    1.1 闻思修的历史背景
    1.2 闻思修的理论知识
第二章 闻思修在藏族历史观上的地位
    2.1 起源传说中的历史观与闻思修
        2.1.1 起源传说与历史观
        2.1.2 起源传说中历史观与闻思修
    2.2. 史学观与闻思修
        2.2.2 总体历史观与闻思修
        2.2.3 具体历史观与闻思修
第三章 闻思修在前宏期历史中的地位
    3.1.藏文字的历史与闻思修的关系
        3.1.1 创字的用意与闻思修
        3.1.2 创字的用途与闻思修
        3.1.3 创字的意义与闻思修
    3.2 十善法规与闻思修
        3.2.1 关于佛教十善法规的历史:
        3.2.2 十善法与闻思修
    3.3 建寺供像与闻思修的关系
        3.3.1 供像与闻思修的关系
        3.3.1.1 供像的历史
        3.3.1.2 供像与闻思修
        3.3.2.建寺与闻思修
    3.4.广泛的外交与闻思修
第四章 闻思修在后宏期历史中的地位
    4.1.律藏的上下两路宏传与闻思修
        4.1.1 律藏的下路宏传与闻思修
        4.1.2 律藏上路宏传与闻思修
    4.2.西藏归附祖国元朝的历史与闻思修
        4.2.1 萨迦班智达与闻思修
        4.2.2 归顺祖国元朝与闻思修
    4.3.宗喀巴大师的改革与闻思修
        4.3.1 改革的背景—存在背离闻思修问题
        4.3.2 改革内容—重在闻思修体制的完善
    4.4.寺僧组织与闻思修
第五章 总述闻思修的历史地位
    5.1.主要历史事件与闻思修
    5.2.历史人物与闻思修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的论文
致谢

(9)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吐蕃王朝建立前的藏族社会
    第一节 远古至吐蕃王朝建立前西藏社会历史概况
    第二节 吐蕃王朝建立前西藏社会宗教信仰状况
第三章 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佛经翻译
    第一节 吐蕃王朝早期的佛经翻译
    第二节 吐蕃王朝中期的佛经翻译
    第三节 吐蕃王朝晚期的佛经翻译
    第四节 达玛禁佛及后果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佛经翻译
    第一节 分裂割据时期的佛经翻译
    第二节 萨迦及其以后各政权时期的佛经翻译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佛教五部大论的藏译与师承
    第一节 《释量论》的藏译与师承
    第二节 《现观庄严论》的藏译与师承
    第三节 《中观论》的藏译与师承
    第四节 《俱舍论》的藏译与师承
    第五节 《律宗论》的藏译与师承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其他重要典籍的藏译
    第一节 佛经文学的藏译
    第二节 医学和天文历算等典籍的藏译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10)高性能P2P点播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工作内容与创新
    1.3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P2P 技术
        2.1.1 P2P 技术的主要特点
        2.1.2 P2P 网络模型
    2.2 CDN 技术
        2.2.1 CDN 关键技术
        2.2.2 CDN 的网络架构
    2.3 流媒体技术
        2.3.1 流式传输
        2.3.2 代理缓存技术
    2.4 BitTorrent 协议
        2.4.1 原理简介
        2.4.2 块选择算法
        2.4.3 超级种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PPCDN 系统概述
        3.1.1 PPCDN 系统总体框架
        3.1.2 PPCDN 系统功能介绍
    3.2 平台选择
    3.3 网络协议
        3.3.1 传输层协议选择
        3.3.2 应用层协议设计
    3.4 线程池模拟异步读写
    3.5 体系结构设计
    3.6 模块设计
    3.7 总体流程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优化
    4.1 文件管理模块
        4.1.1 磁盘文件结构
        4.1.2 文件内存索引
    4.2 日志模块
        4.2.1 数据恢复日志
        4.2.2 文件系统一致性
        4.2.3 管理员日志
    4.3 数据传输模块
        4.3.1 数据接收
        4.3.2 数据发送
    4.4 P2P 发布模块
        4.4.1 发布流程
        4.4.2 单链接保证
        4.4.3 P2P 数据发布
        4.4.4 P2P 选片策略
    4.5 点播下载模块
        4.5.1 下载会话
        4.5.2 点播流程
        4.5.3 点播优化
        4.5.4 连接优化
    4.6 文件删除模块
    4.7 流量管理模块
    4.8 带宽管理模块
    4.9 定时管理模块
        4.9.1 超时定时器
        4.9.2 限速定时器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分析
    5.1 系统实际部署
    5.2 测试环境
    5.3 测试内容和方法
    5.4 测试数据与分析
        5.4.1 客户端数据
        5.4.2 服务器数据
    5.5 压力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二○○三年衡器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清汉口商事习惯法述论[J]. 武乾. 武汉学研究, 2020(02)
  • [2]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D]. 伍高红. 苏州大学, 2020(02)
  • [3]铜城古镇研究 ——以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为例[D]. 唐书慧. 安徽大学, 2019(07)
  • [4]戏剧舞台美术创作的思辨与感悟——以新版童话剧《马兰花》和古典豫剧《愚公》为例[J]. 苗培如. 演艺科技, 2018(12)
  • [5]“金石之交”:王国维与马衡的书信交谊[J]. 冉令江. 中国书法, 2018(07)
  • [6]四种去大分子中药注射液与原液的主要功效对比研究[D]. 王俊杰. 云南中医学院, 2016(12)
  • [7]20世纪以来出土简牍(含帛书)年代学暨简牍书署制度研究[D]. 张冬冬. 吉林大学, 2012(04)
  • [8]试论藏传佛教闻思修的历史地位[D]. 仁青措姆. 西藏大学, 2011(12)
  • [9]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 扎西卓玛. 兰州大学, 2011(06)
  • [10]高性能P2P点播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D]. 雷梦松.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标签:;  ;  

2003年衡器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