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基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快速测定

尿基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快速测定

一、尿基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快速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东[1](2020)在《尿铵包合物肥料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肥料被喻为“粮食的粮食”,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匮乏、粮食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围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减少营养物质流失,减小大气及水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肥料创新要求越来越迫切。其中,缓控释肥料一直以来倍受人们关注。控缓释肥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其利用率由肥料养分有效期、释放时间、释放量决定,可大大提高养分的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从根本上减少土壤、河流、空气的污染。本论文在课题组先前发现的尿铵包合物基础上,研究了此二元肥料包合物的应用和硫酸铵钾二元肥的制备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尿铵包合物、尿素、氯化铵在土壤中的分解特性、尿铵包合物对土壤中脲酶的抑制效果。采用土壤培养法和微生物培养法,对脲酶活性和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尿铵包合物对脲酶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培养第十四天时活性恢复;微生物培养法表明尿铵包合物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通过红外、固体紫外、粉末衍射等来探讨抑制机理,如果将尿铵包合物应用于氮肥中,可能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2、基于上部分的讨论,研究了以尿素、氯化铵、钙粉为原料制备富含尿铵包合物的高塔造粒工艺,该肥料最外层用重油进行包膜,主要内容包括原料配方、温度、熔融槽加入量等工艺参数,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缓释机理等。结果表明尿素:氯化铵:钙粉的质量比为40:40.5:19.5时可以更多的形成尿铵包合物,土壤培养法检测表明具有缓释效果,温度越高养分释放速率越快,相比单独的尿素形态肥效延长了一周左右。尿素在土壤中的保留时间加长,大大提高了利用率。3、研究了以熔融尿素为介质,硫酸铵、氯化钾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备硫酸铵钾的新方法,并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尿素:硫酸铵:氯化钾的质量比为4:1:1时熔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最佳温度为125℃-135℃,热分离后用75%乙醇进行洗涤提纯。红外光谱中没有尿素的特征锋,表明产物中不含尿素,1418cm-1处的峰发生了红移,而且在2451cm-1和2419cm-1出现了两个新的尖峰,表明有新的物质生成;扫描电镜发现样品表明较为光滑,存在少量的杂质,能谱表明产物中含有K、O、S元素,不含氯元素,杂质为未反应的尿素、氯化钾及硫酸铵。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生产硫酸铵钾二元复合肥,优点在于反应条件中和,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副产物可以用来制备复合肥。

吴舒[2](2019)在《氮肥颗粒的缓释及防结块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氮肥缓释所用的包膜材料以天然植物油为热点研究,包膜量越低,膜层越薄,而缓释期越长,是包膜氮肥的技术研究方向。传统颗粒氮肥的防结块技术是在外表面涂布惰性粉末或油脂,而水溶性高氮肥不能添加任何惰性粉末或油脂,因此对水溶性氮肥的界面成分进行改性,提升高氮肥的防结块性能,是行业急需的技术。本论文应用蓖麻油、碳化二亚胺、扩链剂、聚合MDI和蜡为包膜材料,以氮肥颗粒尿素为核心,应用转鼓包膜法,将包膜材料包覆在尿素颗粒表面,获得了PCU。其中聚氨酯膜层的质量占PCU质量的3.3 wt.%,膜层厚度在14-15 um左右。通过配方的调节制备出不同通透性的聚氨酯膜层,缓释期范围可在30-70天之间调节。其中,碳化二亚胺能够与蓖麻油中的羧基反应,降低蓖麻油的酸值,抑制羧基对聚氨酯链段的水解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尿素的胺基(-NH2)与异氰酸酯基(-NCO)的反应,-NH2参与聚氨酯成膜反应导致膜层固化速率加快,通过预先涂布蓖麻油的技术,抑制-NH2与-NCO的反应,能够提升膜层的涂布均匀性。应用FTIR与SEM研究PCU的膜层在水、土壤、水淹土壤及碱溶液中的结构变化,FTIR谱图显示,聚氨酯膜层在水、水淹土壤及碱溶液中浸泡之后,烷烃的含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聚氨酯膜层在土壤中填埋之后,烷烃的含量发生显着的降低。通过对PCU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速率对比,以及聚氨酯膜层在不同介质中的烷烃含量变化对比,得出聚氨酯膜层中蜡降解的主要原因,土壤中微生物以烷烃为碳源来新陈代谢,长链烃被微生物转化为短链,导致了膜层中烷基的损失,而PCU膜层中烷烃分解主要来自于蜡。蜡的降解导致膜层通透性增强,养分释放速率加快。水淹土壤中,膜层中的蜡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降解,这是由于水淹没土壤,严重胁迫了土壤中的好氧微生物,破坏了好氧微生物的繁殖环境,导致分解蜡的微生物的数量显着下降。当PCU产生体积膨胀后,聚氨酯膜层被拉伸,但蜡(填补剂)的尺寸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膜层中的缺陷尺寸变大,导致养分释放速率加快,膜层中缺陷越多,PCU养分释放速率越快,体积膨胀率越低。通过调节膜层中软段相和硬段相的比例,合成了膜层硬段含量为26 wt.%(PCU-L)和40 wt.%(PCU-H)的聚氨酯包膜缓释尿素,测试了PCU-L和PCU-H在水中的尿素释放速率、体积膨胀率以及释放过程中渗透到PCU膜层内部的尿素的质量。结果表明,PCU-L比PCU-H具有更低的体积膨胀度和更快的尿素释放速率,FTIR和TG表明渗入PCU-L膜层中的尿素的质量显着高于PCU-H膜层中的,这表明合成聚氨酯膜层的配方中,硬段含量的增加会降低膜层中的缺陷尺寸和数量,PCU-H需要更大的体积膨胀来形成释放尿素的通道,所以PCU-H的释放期会更长,养分释放更加的稳定,但是膜层中易土壤降解的烷烃成分显着下降。农业硝酸铵(ANP)是硝基高氮肥复合肥(高氮肥)配方中的主要用料,ANP的IV-III相变是造成高氮肥板结的因素之一。生产高氮肥用的钾盐通常是硫酸钾(KS),本文应用硝酸钾(KN)替代部分KS,研究了高氮肥防结块性能的变化。使用X射线衍射(XRD)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ANP的晶型和IV-III相转变进行了表征,评价了KN、KS、硫酸铵(NS)、磷酸一铵(NP)对ANP的IV-III相变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钾离子能够改变ANP的晶型,因此KN和KS对ANP的相变抑制效果要优于NS和NP。应用KN替代高氮肥配方中的部分KS,制备了不同KN含量的高氮肥样品,对高氮肥的防结块性能、吸湿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尽管高氮肥中的钾元素以及硝态氮的总含量不变,高氮肥的防结块性能和吸湿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应用水溶性短链聚磷酸铵(APP-II)取代高氮肥配方中部分NP和磷酸二铵(DAP),制备了不同APP-II含量的高氮肥,并测定了APP-II对高氮肥防结块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PP-II能够提升高氮肥的防结块性能,降低颗粒之间的粘结程度。讨论了APP-II提升高氮肥的防结块机理,添加APP-II的肥料表面可能富集了APP-II,一方面弱化了NP和DAP与其它盐分的副反应,另一方面APP-II作为阻隔剂,抑制了NH4NO3-KNO3-K2SO4-(NH4)2SO4系统盐分之间的副反应。XRD与DSC研究显示,APP-II并不能抑制ANP的IV-III相变,APP-II与KN提升高氮肥防结块性能的机理不同,本研究实验了将两种方法结合,并考察其对高氮肥防结块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氮肥配方中应用APP-II取代部分NP和DAP,同时应用KN替代高氮肥配方中的部分KS,降低配方中ANP的用量,高氮肥的防结块性能进一步提高。研究开发了复合肥料中聚合磷含量的检测方法,建立了企业标准Q/SACF 05-2019《复合肥料中聚合磷含量的测定》,并跟踪检测了复合肥中聚磷酸铵的稳定性。

马国梁[3](2019)在《流动分析仪法与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复合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应用杜马斯燃烧法和流动分析仪法对复合肥料中总氮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结果略高于流动分析仪的测定结果。杜马斯燃烧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1%、0.26%、0.14%、0.43%,加标回收率均值分别为95.8%、96.3%、96.2%、96.6%。流动分析仪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5%、0.21%、0.14%、0.17%,加标回收率均值分别为97.4%、98.6%、98.6%、98.2%。因此,杜马斯燃烧法可作为肥料总氮检测的方法之一。

贾可[4](2021)在《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采用大量宏观农户调查与多年、多点不同区域主栽作物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4-2006年和2014-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3602个农户施肥状况的调查,研究我国农户复合肥施用现状与变化,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复合肥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2001-2006年和2008-2014年两个时间段的293个田间肥料试验,对不同工艺复合肥进行农业效果评价;通过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761个田间肥料试验,分析研究肥料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农学效率年际变化规律;基于肥料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进而优化企业复合肥配方和配套科学施肥技术、提出减量施肥建议,分析研究中、微量营养元素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指导复合肥生产中的中微量元素添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大量的农户施肥调查,明确我国主要作物施肥氮、磷、钾复合化率平均为69.5%、92.1%、84.3%。农户习惯施肥现状为: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施肥N:P2O5:K2O平均为1:0.36:0.30,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磷、钾施肥养分投入比例平均为 1:0.75:1.07。通过宏观统计数据分析发现,1997-2016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由798.1万吨增长至2207.1万吨,年均增长70.4万吨,但近年来复合肥施用量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增长率由2008年的7.0%下降到2016年的1.4%。2、由于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理化性质差异,其产量效应也不同。2008-2014年:不同复合肥处理和混配肥在东北春玉米上差异不显着;冬小麦上硝氨、氢钾、高塔复合肥及混配肥处理显着高于团粒复合肥处理;在夏玉米上硝氨、高塔和氢钾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三者显着高于混配、团粒、缓释复合肥处理;在东北水稻上缓释肥处理显着低于其他复合肥处理,其他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在华南水稻上混配、高塔、团粒工艺处理的水稻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复合肥处理;在叶菜类蔬菜上,高塔复合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增产率高于30%的频度为88.4%;在果菜类蔬菜上,硝氨复合肥处理增产率高于30%的试验频度为86.1%,高于其他肥料。3、随着复合肥的广泛施用以及施肥养分投入量的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和施肥的农学效率也发生改变。在东北春玉米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6.1%,施肥的农学效率由2003年的15.5 kg·kg-1下降至2016年的8.1 kg·kg-1;在华北冬小麦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1.6%,施肥农学效率由2002年的9.0kg·kg-1下降至2016年的6.5kg·kg-1,冬小麦高产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氮>磷>钾;在华北夏玉米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2.9%,施肥农学效率总体上呈先增后减趋势,2002年9.4 kg·kg-1,2010最高为13.1 kg·kg-1,之后逐年下降至2016年的11.1 kg·kg-1;在华南水稻上,2002-2016年土壤供肥能力相对稳定,土壤地力产量无明显变化,2004-2016年农学效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2007年后施肥农学效率稳定在10kg·kg-1左右。4、随着土壤供肥能力和施肥农学效率的改变,作物施肥的产量效应也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复合肥配方的优化与调整。基于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和华南早稻最高产量时氮(N)、磷(P2O5)、钾(K2O)平均用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根据16组田间试验结果优化的2006年春玉米复合肥配方N-P205-K20为18-14-14,2016年为28-8-10;根据24组田间试验结果,提出2006年冬小麦区域优化配方N-P2O5-K20为18-18-6,2016年优化配方为18-20-4;根据18组田间试验结果将夏玉米2005复合肥配方N-P2O5-K2O优化为22-8-12,2016年为24-6-10;将华南早稻复合肥配方N-P2O5-K2O 优化为 20-10-14。中微量元素的产量效应影响到复合肥配方中的这些元素的合理添加。东北春玉米基肥加150kg·hm-2七水硫酸锌镁和30kg·hm-2七水硫酸锌均无显着增产作用;华北夏玉米基肥加30kg·hm-2七水硫酸锌明显增产作用而加30kg·hm-2硼砂无显着增产作用;华北冬小麦基肥加30kg·hm-2七水硫酸锌有明显增产作用;在华南水稻上基肥增施75kg·hm-2氧化钙无明显的增产作用。5、以作物施肥产量效应研究结果和复合肥配方优化为基础,通过大量田间试验制定出主栽作物的减量施肥方案。在春玉米上;减量施肥处理基肥施用复合肥525kg·hm-2,追施尿素150kg·hm-2,较3种习惯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投入量4.0%-17.2%、增加产量0.1%-10.0%,实现了节肥增效的目的。在冬小麦上,两种减量施肥方案:将小麦基肥由习惯施肥750kg·hm-2减量为600kg·hm-2,或习惯施肥基础上减少追肥用量25%,小麦产量与习惯施肥相比差异均不显着,节肥效果明显。在夏玉米上,复合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中,由习惯施肥量的750kg·hm-2减量20%的施肥量,玉米产量无显着变化,节肥增效效果显着;在复合肥基施450kg·hm-2,追施尿素300kg·hm-2基础上,将基肥减量20%同时追肥减量50%的方式,较习惯施肥节肥40.5%,没有造成减产;种肥同播复合肥750kg·hm-2基础上,施肥量减量20%和减量30%,玉米产量分别增加3.8%和15.1%。在华南水稻上,在基施复合肥375kg.hm-2或450kg·hm-2基础上,将基肥复合肥减少用量20%或46.0%,未造成水稻减产;在追施尿素225kg·hm-2基础上,追肥减量25%,也能够增加水稻收益。在当前蔬菜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蔬菜基施复合肥用量从375kg·hm-2(番茄)或600kg·hm-2(生菜)和750kg·hm-2(辣椒)基础上,减量20%未造成蔬菜减产,增加净收入4.7%-12.3%;在习惯施肥600kg·hm-2基础上,减量20%结合有机肥375kg·hm-2,能够保证小白菜产量。6、最后,土壤供肥能力还影响着作物施肥方式的调整。春玉米一次性施肥和夏玉米种肥同播与分次施肥的产量差异不显着;春玉米一次性施肥时配合适量种肥显着增加玉米产量;冬小麦上一次性施肥显着减产。水稻直播田建议施肥方式是:复合肥375kg·hm-2(基肥),两叶一心期追施尿素150kg·hm-2,后期追施尿素共150kg·hm-2。

连新平[5](2015)在《硝基高塔造粒技术及工程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农村劳动力数量的降低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高效化肥为很多农民所青睐,而且高塔造粒复合肥较传统复合肥有着更为明显的效果,这点符合农民的用肥习惯。在测土配方施肥被大力推广的情况下,高塔造粒复合肥生产企业如果能够根据配方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而且这种产品又能让农民接受,不断提高我国复合肥在肥料使用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有着很多优势的。对目前硝基复合肥的生产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包括料浆法、固体团粒法、部分料浆法、融熔法、掺混法、挤压法等。对硝基复合肥生产主要造粒工艺进行了考察,主要有:熔体塔式喷淋造粒、转筒造粒机造粒、双桨式造粒机造粒、流化床造粒机造粒、回转钢带冷凝造粒。剖析了高塔熔体造粒的工艺原理,熔体法造粒机理不是一种机理,而是几种机理的组合,其间难有明确界线,并贯串造粒全过程。包括成核机理、成层机理、聚结机理、粉碎机理、破损机理、磨损机理、磨剥转移机理、电荷作用机理、离缩作用机理、黏沙性物料相配机理。分析了硝基高塔造粒的优势所在,并对其市场前景进行了考察,为项目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硝基高塔项目建设中,针对高塔熔体塔式喷淋造粒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熔体塔式喷淋造粒生产工艺流程,对产品配方调整其可适用性,控制生产工艺及典型的消耗,建设了年产20t硝基复合肥装置的配套方案。论文中分析了各个工艺条件对造粒的影响以及在三相点温度附近造粒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发现并解决高塔造粒生产硝基复合肥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硝基高塔进行了投资与经济评价并展望了硝基高塔复合肥的市场前景。该硝基高塔复合肥装置经过近2年的运行,通过不断总结完善,目前已实现安全、长周期、稳定运行,对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苗俊艳[6](2014)在《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多,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有力措施。目前大量施用高浓度的复合肥,造成土壤板结以及盐碱化,导致作物营养失调,品质下降,易受病害侵袭,高产作物易倒伏。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制备硫基复肥(简称脲硫基复肥,USK compoundfertilizer)是一种中浓度多营养元素复肥,除含有NPK外,含有钙、镁、硫、铁、锌、锰等多种中微量营养元素,能促进平衡施肥。脲硫基复肥工艺采用脲硫酸分解氯化钾,通过脲硫酸的配比来控制氯化钾的转化率。肥料中既有氯化钾,又有硫酸钾,能满足作物多种营养的需要,同时通过后期配料和工艺调整,满足硫基复肥的要求。此工艺有望来解决传统硫基复合肥含氮量低的问题和副产盐酸生成量大的问题。本文对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首先对硫基复合肥中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室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硫酸与氯化钾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氯化钾转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与氯化钾比例为1.4:1,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130℃。此工艺条件下,氯化钾转化率为83%。在此工艺条件基础上,对脲硫酸分解氯化钾的工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主要考察了脲硫酸与氯化钾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氯化钾粒度对氯化钾转化率和缩二脲含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浓硫酸与氯化钾比例为0.5:1.4:1,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145℃,氯化钾粒度为0.18mm。此工艺条件下,氯化钾转化率为78%,缩二脲含量为0.122%。脲硫基产品中缩二脲含量随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XRD分别对硫基产品和脲硫基产品进行了性能表征及对比研究。FTIR红外光谱表明硫基产品仅有硫酸氢根的吸收峰,脲硫基产品除硫酸氢根的吸收峰外,还出现了有C=O键、C-N键和N-H键的吸收峰,说明脲硫基产品中尿素的存在;XRD图谱表明,硫基产品为硫酸氢钾和氯化钾,脲硫基产品主要为硫酸氢钾和氯化钾,尿素可能以新的物质形态存在或被其它物质衍射峰所掩蔽,缩二脲含量极低,在XRD图谱中不显示。本文尝试对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的反应原理进行探讨。通过摄像显微分析法对尿素、氯化钾、硫酸氢钾、硫酸钾、尿素和氯化钾混合物、尿素和硫酸氢钾混合物进行了显微观察;用XRD衍射法对尿素和氯化钾混合物、尿素和硫酸氢钾混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尿素没有以络合物CO(NH2)2·KCl和CO(NH2)2·KHSO4的形式存在。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二级吸收装置对硫基和脲硫基复肥工艺过程中氯化氢气体逸出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脲硫基工艺过程氯化氢气体逸出量比硫基工艺过程少18.3%,同时对副产盐酸的后续处理提出了建议。本文对脲硫基产品进行了热分解动力学研究,采用四个不同的升温速率对脲硫基产品做热重(TG)分析。实验确定出其反应机理符合23机理函数Avrami-Erofeev方程,其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为G(α)=[ln(1α)]4和f(α)=(1/4)(1α)[ln(1α)]3;脲硫基产品分解的平均活化能E=39.53KJ·mol-1,指前因子lgA=3.53,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847.1/βe4754.6/T(1-α)[ln(1-α)]-3

张伟[7](2012)在《复合肥料吸湿和结块性能及防止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选取吸湿较为严重的复合肥料,以硝基复合肥和尿基复合肥为代表,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测定,包括不同温度下的临界相对湿度,吸湿速度,结块性等。实验结果表明:硝基复合肥和尿基复合肥的临界相对湿度比单一硝铵和尿素低得多,在20℃条件下,硝基复合肥(15-15-15)的临界相对湿度为57.5%,硝基复合肥(24-10-6)的临界相对湿度为50%,尿基复合肥(16-16-16)的临界相对湿度为47.5%,尿基复合肥(25-10-16)的临界相对湿度为46%,复合肥临界相对湿度降低在尿基复合肥上尤为明显。结块性实验证实,影响结块的原因是由自身因素和外部条件组成的,自身因素主要是肥料的含水量、吸湿速度和肥料颗粒度;外部因素包括空气湿度、储存温度、压力和储存时间等。将自制防吸湿剂用于尿基复合肥(16-16-16)和(25-10-16)中,得到如下结论:自制PVA型防吸湿剂由于其良好的成膜性对复合肥(25-10-16)的防结块效果更好;自制PEG型防吸湿剂由于其具有较小的水含量,应用于水含量较高的复合肥(16-16-16)时防结块效果更明显;将烷基胺用于复合肥(25-10-16)包膜处理,结果表明:当烷基胺用量在2%-4%之间,石蜡用量在防结块剂的20%-22%之间时,肥料的吸湿率和结块率均处于合适值。

李天祥,陈晨,胡宏[8](2010)在《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高塔尿基复合肥中的氮含量》文中提出采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高塔尿基复合肥中的氮含量,通过实验得出含氮量50~100mg的复合肥样品消化时硫酸的最佳加入量为10~15mL,并通过测定分析尿素的氮含量、测定高塔尿基复合肥中氮含量的精密度实验、加标回收率实验检验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郭丽丽,张立科,王静[9](2009)在《电位滴定法测定化肥中的有效氮》文中研究指明以市场上最常见的复合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的VNaOH通过一次微分法来确定,进而求出复合肥中总氮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快速、简便、分析条件易于控制,而且准确度和精确度都较为理想。

赵萌[10](2007)在《高浓度味精废水和剩余污泥的资源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哈尔滨菊花味精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谷氨酸、和味精的同时综合生产纤维饲料,蛋白粉,胚芽等。据统计,每生产1吨味精,要排放15~20吨高浓度味精废水,处理味精废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氨氮剩余污泥,这些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污泥若不加处理处置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味精废水COD高达30000~40000、总氮可达1200mg/L以上、TOC高于8000mg/L,硫酸盐为15~55mg/L、pH值偏低,仅为3左右。哈尔滨菊花味精生产废水中的玉米清洗、净化废水和发酵液经提取谷氨酸后废母液或者离子交换尾液两部分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经过两相厌氧处理后有大量氨氮产生,不仅给后续处理增加了负担,而且未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并且产生的剩余污泥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哈尔滨菊花味精厂的喷浆造粒制复混肥技术改造的关键工艺在于把味精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含氮有机废水(主要包括原料的清洗、浸泡、净化废水和发酵液经提取谷氨酸后废母液或者离子交换尾液两部分)混合后,经四效蒸发器,利用蒸气进行蒸发浓缩、调制(添加N、P、K等营养物质)后与污水厂排放的高氨氮剩余污泥一并送入喷浆造粒机造粒,干燥后制成有机复混肥。该有机-无机复混肥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国家标准,有机物质含量高,重金属含量极低,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正式投产后,每年可生产复混肥约10万吨,菊花味精厂地处双城市,周边地区皆为农业产区,即可消化此种复混肥产品,现在复混肥售价在650元左右,扣除污水处理费用,每年可盈利200万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约为810万,所以五年内即可收回全部投资,效益十分可观。文中对于哈尔滨菊花味精厂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其剩余污泥进行浓缩后喷浆造粒制复混肥的资源化方法属无害化处理方法,无二次污染,不仅可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产品,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为农田、城市园林、绿化提供有机肥料,同时也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与处置找到了一条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合理出路,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主要进行了哈尔滨菊花味精厂的喷浆造粒制复混肥的工艺改造设计工作,包括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设备计算和选型和优化等等,并且确定了相应的运行技术参数,而且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肯定了此种复混肥产品的经济价值,评估了此种工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为同行业的高浓度含氮有机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建立示范工程。本文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解决味精生产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引人清洁生产,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审计、筛选,并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消除和减少味精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企业边际内部费用和企业边际外部费用。从而达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双重目标,推动我国味精工业走向新的台阶。

二、尿基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快速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基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快速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尿铵包合物肥料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造粒工艺概述
        1.2.1 挤压造粒
        1.2.2 圆盘造粒
        1.2.3 转鼓造粒
        1.2.4 高塔造粒
    1.3 缓释肥料概述
        1.3.1 肥料在土壤中释放机理
        1.3.2 缓释肥料及类型
        1.3.3 缓释肥料特性概述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5 缓释肥料评价方法
    1.4 复合肥料概述
        1.4.1 国内外研究情况
        1.4.2 硫酸铵钾合成工艺概述
    1.5 本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2 尿素氯化铵包合物对脲酶的抑制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和原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晶体生长情况
        2.3.2 包合物对脲酶抑制效果分析
        2.3.3 尿素氯化铵晶体对脲酶抑制机理探讨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尿铵包合物的新型肥料高塔造粒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造粒过程分析
        3.3.2 肥料颗粒特性分析
        3.3.3 缓释机理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硫酸铵钾的制备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最佳配方比选择
        4.3.2 样品表征
        4.3.3 机理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氮肥颗粒的缓释及防结块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缓控释氮肥研究进展
    1.3 包膜材料与工艺
        1.3.1 颗粒氮肥包膜的技术路线[10]
        1.3.2 影响聚氨酯成膜反应速率的因素
        1.3.3 聚氨酯结构的聚集态
        1.3.4 聚氨酯膜的力学性能
        1.3.5 聚合物包膜肥应用现状
    1.4 高氮肥防结块研究进展-硝酸铵相转变
    1.5 硝酸铵相变抑制剂
    1.6 课题来源、平台与研究基础
        1.6.1 企业科研平台
        1.6.2 聚氨酯包膜尿素技术研究进展
        1.6.3 硝基高氮肥工业化现状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聚氨酯包膜尿素基础配方与工艺探究
    2.1 引言
    2.2 聚氨酯包膜工艺
        2.2.1 包膜流程与原理
        2.2.2 包膜温度
    2.3 尿素颗粒形貌对包膜均匀度的影响-肥芯圆润化
        2.3.1 尿素与无机肥的红外分析
        2.3.2 不同肥芯表面成分分析
        2.3.3 SEM形貌分析
    2.4 氮肥溶出测定方法
        2.4.1 水培法
        2.4.2 土培法
    2.5 聚氨酯包膜尿素体积膨胀率的测定
    2.6 原料选择
        2.6.1 羟基物与异氰酸酯
        2.6.2 添加剂-蜡
    2.7 碳化二亚胺预处理蓖麻油
        2.7.1 羧基与聚氨酯的水解
        2.7.2 碳化二亚胺去除蓖麻油中的羧基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氨酯膜中蜡的降解及对PCU释放速率的影响
    3.1 引言
    3.2 不同培养介质中聚氨酯膜的制备
    3.3 PCU土培及水培的养分释放曲线差异
    3.4 聚氨酯膜层在土壤和水中的结构变化
    3.5 蓖麻油和蜡中甲基和亚甲基的红外光谱
    3.6 蜡的降解率
    3.7 蓖麻油中甲基和亚甲基在土壤中的稳定性
    3.8 土培后聚氨酯膜层的表面形态变化
    3.9 蜡对聚氨酯膜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3.10 蜡降解的主要因素分析
    3.11 水淹土培膜层的结构变化
    3.12 膜层在土壤中的降解性
    3.13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段含量对土培稳定性及缓释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硬段含量膜层的PCU制备与检测
        4.2.1 PCU-H与 PCU-L配方与工艺
        4.2.2 PCU-H与 PCU-L的释放率与体积膨胀测试
    4.3 PCU-H与 PCU-L的释放性能对比
    4.4 尿素和PCUs的形貌特征
    4.5 Coating-L与 Coating-H的 TG分析
    4.6 聚氨酯涂层渗透性的红外光谱分析
    4.7 膜层通透性与PCU的 体积膨胀率
    4.8 尿素溶出聚氨酯膜层的路径讨论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硝酸钾改性硝基复合肥的防结块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ANP/KN、ANP/KS和 ANP/NP/NS样品的制备
        5.2.2 硝基颗高氮肥配方及制备工艺
        5.2.3 ANP、ANP/KN、ANP/KS和 ANP/NP/NS样品分析
    5.3 KN替代部ANP的效果评价
        5.3.1 ANP的Ⅳ-Ⅲ相转变
        5.3.2 KN、KS、NS、NP对 ANP固相转变的影响
        5.3.3 未溶解的KN和 KS对 ANP固相转变的影响
        5.3.4 KN剂量对硝基高氮肥结块倾向的影响
        5.3.5 硝基高氮肥的吸湿性比较
    5.4 高氮肥中硝酸根的红外光谱特征
        5.4.1 红外光谱在肥料检测中的应用
        5.4.2 硝酸根的红外谱光图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水溶性聚磷酸铵改性硝基复合肥的防结块及缓释性能
    6.1 引言
    6.2 高氮肥配方中的主要成盐反应与结块
    6.3 水溶性聚磷酸铵的表征与检测
        6.3.1 分光光度法测水溶聚磷酸铵的精准度试验
        6.3.2 高氮肥中聚合磷含量检测方法的标准建立
    6.4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高氮肥防结块性的影响
    6.5 水溶性聚磷酸铵在肥料中的持久性及缓释性
        6.5.1 水溶性聚磷酸铵的水解速率(缓释性)
        6.5.2 水溶性聚磷酸铵在肥料中的稳定性
    6.6 水溶性聚磷酸铵改性高氮肥防结块机理
    6.7 高氮肥颗粒肥表面成分与防结块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流动分析仪法与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复合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
    1.2 样品
    1.3 方法
        1.3.1 流动分析仪法
        1.3.2 杜马斯燃烧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4)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1 复合肥定义与分类
        1.1.2 世界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3 中国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4 中国复合肥企业和流通发展历史与现状
    1.2 我国复合肥工艺与产品
        1.2.1 团粒法工艺与产品
        1.2.2 高塔法工艺与产品
        1.2.3 硫酸氢钾法工艺与产品
        1.2.4 硝酸氨化法工艺与产品
    1.3 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与农业评价
        1.3.1 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3.2 不同工艺复合肥产品的农业评价
    1.4 施肥的产量效应研究与复合肥合理施用
        1.4.1 施肥的产量效应
        1.4.2 复合肥的合理施用
        1.4.3 复合肥与减量施肥
    1.5 复合肥配方研究
        1.5.1 复合肥农艺配方的确定
        1.5.2 复合肥生产配方的确定
        1.5.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复合肥配方
    1.6 中微量元素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1.8.1 施肥复合化率及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1.8.2 不同工艺复合肥的农学评价
        1.8.3 肥料在东北春玉米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4 肥料在华北冬小麦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5 肥料在华北夏玉米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6 肥料在华南水稻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7 复合肥配施中微量元素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8.8 复合肥在蔬菜上科学施用与减量施肥技术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肥复合化率及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农户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2.2 宏观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农户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3.2 农户施肥复合化率现状
        2.3.3 农户施肥养分投入量现状与变化分析
        2.3.4 宏观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4 小结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工艺复合肥的农学评价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比较
        3.2.2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理化性质比较
        3.2.3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比较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产品理化性质比较
        3.3.2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在叶菜上产量效应比较
        3.3.3 不同国产工艺复合肥理化性质比较
        3.3.4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比较
    3.4 小结
    3.5 讨论
第四章 肥料在东北春玉米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4.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4.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春玉米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4.2.4 减量施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4.2.5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的肥效试验
        4.2.6 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科学方法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4.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4.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春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4.3.4 减量施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4.3.5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产量效应
        4.3.6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的科学方法
    4.4 小结
    4.5 讨论
第五章 肥料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5.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5.2.4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5.2.5 冬小麦土壤供氮磷钾能力研究
        5.2.6 冬小麦氮肥前移一次性施肥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5.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5.3.4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5.3.5 冬小麦土壤供肥能力研究
        5.3.6 氮肥前移一次性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5.4 小结
    5.5 讨论
第六章 肥料在华北夏玉米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6.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6.2.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夏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6.2.4 减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6.2.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6.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6.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夏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6.3.4 减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6.3.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6.4 小结
    6.5 讨论
第七章 肥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7.2.2 氮磷钾在早稻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7.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早稻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7.2.4 减量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7.2.5 直播水稻复合肥科学施用技术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7.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华南早稻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7.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华南早稻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7.3.4 减量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7.3.5 直播水稻复合肥施用技术
    7.4 小结
    7.5 讨论
第八章 复合肥配施中微量元素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镁、锌在东北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2.2 锌、硼在华北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2.3 锌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8.2.4 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
    8.3 结果与分析
        8.3.1 镁、锌在东北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3.2 锌、硼在华北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3.3 锌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8.3.4 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
    8.4 小结
    8.5 讨论
第九章 复合肥在蔬菜上科学施用与减量施肥技术
    9.1 前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复合肥作水冲追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2.2 复合肥作基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2.3 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 结果与分析
        9.3.1 复合肥作水冲追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2 复合肥作基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3 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4 结论
    9.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5)硝基高塔造粒技术及工程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硝基复合肥简介
        1.2.1 氮肥养分的形态
        1.2.2 硝态氮肥的种类及性质
        1.2.3 硝基肥特点与使用注意事项
    1.3 硝基复合肥料的生产方法
        1.3.1 料浆法
        1.3.2 固体团粒法
        1.3.3 部分料浆法
        1.3.4 融熔法
        1.3.5 掺混法
        1.3.6 挤压法
        1.3.7 我国硝基复合肥主要生产方法
    1.4 硝基复合肥生产主要造粒工艺
        1.4.1 熔体塔式喷淋造粒
        1.4.2 转筒造粒机造粒
        1.4.3 双桨式造粒机造粒
        1.4.4 流化床造粒机造粒
        1.4.5 回转钢带冷凝造粒
    1.5 高塔熔体造粒工艺原理
    1.6 硝基复合肥发展历程、生产现状及市场前景
        1.6.1 发展历程
        1.6.2 国内主要硝基复合肥生产厂家及现状
        1.6.3 市场前景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7.1 研究的内容
        1.7.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硝基复合肥生产技术与分析
    2.1 熔体塔式造粒技术
        2.1.1 技术特点
        2.1.2 熔体塔式喷淋造粒生产工艺流程
        2.1.3 对产品配方调整的可适用性
        2.1.4 生产控制及典型的消耗
    2.2 生产控制说明
        2.2.1 原料要求
        2.2.2 过程控制及典型的消耗
    2.3 年产20万吨硝基复合肥装置的配套方案
        2.3.1 占地要求
        2.3.2 设备选择
        2.3.3 硝基复合肥生产的安全性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工艺条件对造粒的影响
        3.1.1 混合料浆对产品的影响
        3.1.2 过程控制对产品的影响
        3.1.3 其他因素对产品影响
    3.2 高塔熔体复合肥在三相点温度附近造粒的技术
        3.2.1 关于三相点的基本概念
        3.2.2 造粒料浆三相点的确定
        3.2.3 高塔熔体复合肥在三相点温度附近造粒之优点
    3.3 高塔造粒生产硝基复合肥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高塔造粒的难以连续化生产原因分析
        3.3.2 高塔生产硝基复合肥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3.3.3 高塔生产硝基复合肥产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3.4 硝基高塔复合肥设计与生产问题
        3.4.1 设计中注意事项
        3.4.2 硝基高塔生产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3.5 投资与经济评价
        3.5.1 高塔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3.5.2 高塔项目建设的对策
    3.6 硝基高塔复合肥的市场前景
        3.6.1 硝基复合肥市场前景分析
        3.6.2 技术进展
        3.6.3 发展建议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化肥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1.1 过量施肥的危害
        1.1.2 我国土壤中硫素短缺状况
        1.1.3 我国硫基复肥存在的问题
    1.2 硫素的重要性
    1.3 国内硫基复合肥的发展与生产现状
    1.4 国内硫基复合肥的研究现状
    1.5 脲硫基复合肥新工艺简介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的实验室研究
    2.1 硫基复合肥的生产原理
    2.2 硫基复合肥的生产工艺
    2.3 硫基复合肥的造粒工艺
    2.4 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条件研究
        2.4.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4.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4.3 实验方法
        2.4.4 性能检测
        2.4.5 工艺条件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的实验室研究
    3.1 脲硫基复合肥制备工艺流程
    3.2 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条件研究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3.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性能检测
        3.2.5 缩二脲标准曲线绘制
        3.2.6 工艺条件影响
    3.3 缩二脲生成量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硫基与脲硫基产品的性能表征与对比研究
    4.1 性能表征
        4.1.1 红外光谱分析
        4.1.2 X-射线衍射表征
    4.2 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反应原理的初步探讨
        4.2.1 摄像显微分析法
        4.2.2 XRD 衍射分析法
    4.3 HCl 气体的逸出量研究及副产盐酸的后续处理建议
        4.3.1 HCl 气体的逸出量研究
        4.3.2 副产盐酸后续处理建议
    4.4 本章小结
5 脲硫基产品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5.1 理论基础
        5.1.1 Flynn-Wall-Ozawa 积分法
        5.1.2 Doyle 法
        5.1.3 Kissinger 最大速率法
        5.1.4 atava- esták 法
    5.2 热分析实验方案
    5.3 结果分析
        5.3.1 脲硫基产品的热分析 TG 和 DSC 曲线
        5.3.2 不同升温速率下脲硫基产品的 TG 曲线
    5.4 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5.5 动力学补偿效应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复合肥料吸湿和结块性能及防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论文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目标
    1.3 论文技术方案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研究技术难点和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肥料的理化性质
        2.1.1 肥料吸湿性
        2.1.2 肥料的溶解性
        2.1.3 肥料的相容及可配性
        2.1.4 肥料的结块性
    2.2 肥料吸湿的机理
    2.3 肥料结块的机理
        2.3.1 晶桥理论
        2.3.2 毛细管吸附理论
        2.3.3 化学作用理论
        2.3.4 塑性形变理论
        2.3.5 孔道扩散理论
        2.3.6 液膜理论
    2.4 复合肥结块的因素
        2.4.1 肥料组成
        2.4.2 吸湿性和环境温度
        2.4.3 产品的含水量
        2.4.4 颗粒的形状及抗压强度
        2.4.5 贮存压力和时间
    2.5 肥料防吸湿、防结块的方法
        2.5.1 按添加处理方式分类
        2.5.2 按处理剂的原材料分类
    2.6 国内外防结块剂的开发现状
    2.7 肥料吸湿的评价方法
        2.7.1 临界相对湿度
        2.7.2 吸湿速率
        2.7.3 固体百分含量
        2.7.4 吸湿-渗透实验
    2.8 肥料结块的评价方法
第3章 实验方法
    3.1 化肥吸湿性的测定
        3.1.1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3.1.2 肥料吸湿速率的测定
    3.2 化肥结块性能的测定和评价方法
        3.2.1 快速结块评价方法的原则和关键
        3.2.2 快速结块压力装置改进
        3.2.3 肥料颗粒表面形态
    3.3 减缓肥料吸湿和结块的试剂制备
        3.3.1 主要成分
        3.3.2 制备工艺步骤
        3.3.3 实验室中肥料的加速结块
    3.4 实验原料及设备
        3.4.1 原料
        3.4.2 仪器及设备
第4章 复合肥料吸湿性能的测试与减缓
    4.1 肥料的吸湿性性能测试
        4.1.1 肥料的选取
        4.1.2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4.1.3 肥料吸湿速率分析
    4.2 肥料的溶解性分析
    4.3 减缓肥料吸湿的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肥料的结块性能研究
    5.1 自身因素分析
    5.2 外部条件因素分析
        5.2.1 空气湿度对结块的影响
        5.2.2 温度对结块的影响
        5.2.3 压力对结块的影响
        5.2.4 储存时间对肥料结块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合肥料减缓吸湿后的结块性能研究
    6.1 自制防吸湿剂对肥料防结块性的影响
    6.2 肥料颗粒表面电镜图片比较
    6.3 烷基胺及石蜡与肥料吸湿及结块的关系
        6.3.1 烷基胺与肥料吸湿剂结块的关系
        6.3.2 石蜡与肥料吸湿剂结块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业生产及经济效益研究
    7.1 生产流程
    7.2 总投资概算
    7.3 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数据
    7.4 成本核算
    7.5 经济效益
第8章 研究结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高塔尿基复合肥中的氮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理
    1.2 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步骤
        1.3.1 高塔尿基复合肥试样
        1.3.2 空白试样
2 结果与分析
    2.1 硫酸用量对高塔尿基复合肥中氮含量测定的影响
    2.2 准确性实验
    2.3 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高塔尿基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精密度实验
    2.4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3讨论

(9)电位滴定法测定化肥中的有效氮(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原理与仪器试剂
    1.1 测定原理
    1.2 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与条件选择
    2.1 实验方法
    2.2 消化剂浓硫酸加入量的选择
    2.3 甲醛加入量的选择
    2.4 沉淀剂氯化钙加入量的选择
3 结果与讨论
    3.1 样品的滴定曲线 (图1)
    3.2 结论 (表4)

(10)高浓度味精废水和剩余污泥的资源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方向
    1.2 味精生产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危害
    1.3 低浓度有机废水污泥产生及危害
    1.4 高浓度味精废水的处理处置现状
    1.5 污泥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现状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哈尔滨菊花味精厂污泥性质及成分分析
    2.1 哈尔滨菊花味精厂废水处理工艺介绍
        2.1.1 废水性质分析
        2.1.2 废水处理工艺改造介绍
    2.2 污泥主要成分及性质分析
    2.3 哈尔滨菊花味精厂污泥资源化处理介绍
        2.3.1 方案选择
        2.3.2 有机-无机复混肥喷浆造粒生产工艺可行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污泥浓缩池运行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污泥浓缩池中氮的转化和迁移及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3.1.1 污泥浓缩池的运行情况
        3.1.2 温度的影响
        3.1.3 污泥浓度
        3.1.4 污泥浓缩池中总氮减少量与VSS的关系
        3.1.5 污泥浓缩池中总氮减少问题分析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污泥制复混肥工艺设计及技术改造
    4.1 喷浆造粒干燥机的改造设计
        4.1.1 概述
        4.1.2 喷浆造粒干燥机的设计
        4.1.3 喷浆造粒干燥机计算
        4.1.4 设备使用情况及改造效果
    4.2 尾气处理工艺设计及改造
        4.2.1 治理造粒系统尾气中残渣方法的选择
        4.2.2 治理喷浆造粒干燥尾气的组式旋风分离器设计
        4.2.3 治理热风炉剩余废气的组式旋风式废气分离器设计
        4.2.4 .实际尾气工艺改造效果试验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混肥产品主要有效成分试验分析
    5.1 试验项目
        5.1.1 产品有效成份指标标准
        5.1.2 每日试验分析项目
    5.2 试验结果分析
        5.2.1 试验结果
        5.2.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经济技术分析
    6.1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用价值
        6.1.1 复混肥产品品质分析
        6.1.2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市场分析
    6.2 投资估算
        6.2.1 固定投资分析
        6.2.2 运行成本分析
        6.2.3 运行中其它因素影响的分析
        6.2.4 可行性评价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尿基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快速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尿铵包合物肥料特性及应用研究[D]. 马晓东.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2]氮肥颗粒的缓释及防结块性能研究[D]. 吴舒. 燕山大学, 2019(06)
  • [3]流动分析仪法与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复合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比较研究[J]. 马国梁. 产业科技创新, 2019(19)
  • [4]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D]. 贾可. 河北农业大学, 2021
  • [5]硝基高塔造粒技术及工程化研究[D]. 连新平. 齐鲁工业大学, 2015(02)
  • [6]脲硫酸分解氯化钾工艺过程研究[D]. 苗俊艳. 郑州大学, 2014(02)
  • [7]复合肥料吸湿和结块性能及防止研究[D]. 张伟.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3)
  • [8]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高塔尿基复合肥中的氮含量[J]. 李天祥,陈晨,胡宏.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0(04)
  • [9]电位滴定法测定化肥中的有效氮[J]. 郭丽丽,张立科,王静. 河北化工, 2009(05)
  • [10]高浓度味精废水和剩余污泥的资源化研究[D]. 赵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尿基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快速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