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莫雷西嗪维持复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窦性节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延[1](2020)在《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室逆重构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术用于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左心室逆重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120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Ensite Nav X(美国雅培公司)或CARTO(美国强生公司)三维标测系统辅助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超声心动图、术前心脏磁共振、术前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作为基线资料。于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SD),计算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index,LVEDI),于术前行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检查,测定心肌钆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区域比重,以比重≥1%定义为LGE阳性。于术前测定患者血常规、生化指标,采集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ratio,NL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 CRP)、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and albumin ratio,FAR)。于术前测定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NT-pro BNP)。于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同术前指标。术后左心室逆重构定义为同时满足:(1)术后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index,LVEDI)相对于术前下降≥10%,或术后LVEDI<33mm/m2;(2)术后LVEF≥50%。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逆重构组与逆重构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左心室逆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1)120例患者平均年龄(61.28±8.77)岁,阵发性房颤63例、持续性房颤57例,身高(162.65±7.96)cm;体重(62.41±10.39)kg。(2)120例患者53例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提示实现逆重构(逆重构组),占44.2%;67例未实现逆重构(对照组),占55.8%。所有患者术前LAD、LVED、LVSD、LVEDI、LVEF分别为:(46.08±5.85)mm、(58.99±4.42)mm、(37.73±6.93)mm、36.25±3.60、60.56%±11.25%,手术后6个月分别为(40.46±6.45)mm、(52.57±5.85)mm、(32.48±5.48)mm、32.36±4.63、61.93%±14.19%。患者术后6个月LAD、LVED、LVSD与LVEDI均显着降低(P<0.05),LVEF未出现显着改变(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逆重构组患者平均年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比例较低(P<0.05);逆重构组房颤病程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逆重构组患者术前LVED与LVEDI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LAD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逆重构组LGE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RDW、PDW、NLR、hs CRP、F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LVEDI、LGE阳性、hs CRP、PDW、FAR及NLR是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室逆重构的独立影响因素。(5)LAD、LVEDI、hs CRP、PDW、FAR及NLR用于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室逆重构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依次为0.666(95%CI 0.569-0.763)、0.714(95%CI 0.622-0.806)、0.821(95%CI 0.746-0.897)、0.774(95%CI 0.692-0.856)、0.769(95%CI 0.686-0.852)及0.607(95%CI0.505-0.708),ROC曲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预测逆重构的最佳界值为49.5,此时对应的灵敏度为41.5%,特异度为83.6%;LVEDI预测逆重构的最佳界值为36.25,此时对应的灵敏度为84.9%,特异度为58.2%;hs CRP预测逆重构的最佳界值为1.15,此时对应的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85.1%;PDW预测逆重构的最佳界值为20.52,此时对应的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56.7%;FAR预测逆重构的最佳界值为7.38,此时对应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44.8%;NLR预测逆重构的最佳界值为2.407,此时对应的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37.3%。结论:(1)射频消融治疗可有效得使房颤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出现左心室逆重构。(2)房颤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前年龄、左心房大小、左心室重构程度、炎症指标可作为患者术后能否实现逆重构的预测因素,可作为临床治疗及管理的参考指标。
韩爽[2](2018)在《房颤患者药学监护路径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将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作为研究基础,深入探讨房颤患者的药学监护路径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安全的同时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并检索到2016年全年循环内科以房颤为入院诊断的病例839份,房颤患者已经达到全年患者的23.6%。确定疾病种类后,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首先制定房颤患者药学监护路径表,将病情相符的患者分为两组,以2017年10-12月期间循环内科房颤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2月期间循环内科房颤患者为干预组。在干预组中,药师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对其进行药学监护,包括对患者及家属的用药教育、患者在院期间的用药指导、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出院带药和出院用药指导等,归纳其药学监护路径。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房颤患者的临床用药,以药学干预前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相关指标反映药学监护的服务效果。结果制定出房颤患者的药学监护路径表,总结房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药学监护要点。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共对53例房颤患者实施药学干预,结果显示,房颤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着下降且用药依从性显着提高。结论药学监护路径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可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受益程度。药学监护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规范,并且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为药师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思路。
杨艳敏,蒋文平[3](2015)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相关问答(中)》文中指出各论篇一、窦性心动过速1.窦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原因有哪些?窦性心动过速可由多种生理(如运动、兴奋)或病理因素引起。临床所见窦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见于心肌缺血、贫血、心力衰竭、休克、低氧血症、发热、血容量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情况。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外,这些情况合并窦
《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编写组[4](2014)在《心律失常的处理》文中研究指明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但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者。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科室都有可能遇到。为普及心律失常知识,推动规范治疗,我们以问答方式阐述心律失常治疗的相关问题,供临床医生借鉴。心律失常处理总体原则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期首先应该做什么?首先应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血液动力学障碍定义:因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
李明婷[5](2014)在《交通心肾法治疗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临床病例观察,采用滋阴清火、交通心肾法治疗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型,并进一步验证自拟方剂滋阴宁心饮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理。方法:临床观察70例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予自拟中药方滋阴宁心饮治疗)和对照组(35例,予中成药稳心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成果:研究表明:治疗组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54.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5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各单项症状、室性早搏数量、快速性持续性房颤总心率数(24h动态心电图示)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TC、TG、LDL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宁心饮可显着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
夏依扎·卡玛力[6](2014)在《GGCX在新疆地区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γ-谷氨酰基羧化酶(Gamma-glutamyl carboxylase, GGCX)基因多态位点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汉族人群中分布、特点及比较两个民族之间的差异;(2)探讨GGCX rs6751560多态性与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汉族人群房颤的关系;(3)分析及比较新疆地区房颤人群GGCX rs259251、rs762684、rs11676382和rs6751560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方法:(1)标准酚-氯仿法提取新疆地区哈萨克、汉族各305例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GGCX的两个单核苷酸位点(分别为:rs11676382, rs6751560, rs762684和rs259251)进行基因多态性监测,计算其基因型,并在两个民族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2)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GGCX基因rs6751560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305例哈萨克族房颤患者与305例汉族房颤患者GGCX基因rs6751560多态性进行监测及比较;(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69例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的rs259251、rs762684、rs11676382和rs6751560位点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不同基因型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和比较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结果:(1)经PCR扩增后GGCX rs11676382位点基因目的片段大小为283bp, rs6751560位点基因目的片段大小为304bp,rs762684的PCR扩增产物长度为609bp, rs2592551的PCR扩增产物长度为381bp;酶切后:rs11676382位点基因型有3种:野生型CC,杂合型CG和突变型GG; rs6751560位点基因型有3种:野生型AA,杂合型AG和突变型GG; rs762684和rs2592551位点基因型有3种:野生型CC,杂合型CT和突变型TT;(2) rs11676382基因型CC、CG和GG在哈萨克族人群中分别有66例(21.64%)、233例(76.39%)和6例(1.97%),C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9.84%和83.50%,在汉族人群中分别有209例(68.30%)、93例(30.39%)和4例(1.31%),C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40.16%和16.50%;rs6751560基因型在哈萨克族人群中AA、AG和GG分别有2例(0.66%)、11例(3.61%)和292例(95.74%),A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46%和97.54%,在汉族人群中AA、AG和GG分别有4例(1.31%)、3例(0.98%)和298例(97.70%),A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80%和98.20%;rs762684基因型CC、CT和TT在哈萨克族人群中分别有125例(40.98%)、147例(40.20%)和33例(10.82%),C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5.08%和34.92%,在汉族人群中分别有167例54.75%、112例(36.72%)和26例(8.52%),C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3.11%和26.89%;rs2592551基因型CC、CT和TT在哈萨克族人群中分别有121例(39.67%)、130例(42.62%)和54例(17.70%),C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0.98%和39.02%,在汉族人群中分别有154例(50.49%)、128例(41.97%)和23例(7.54%),C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1.48%和28.52%;(3)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与汉族rs11676382位点进行比较rs11676382位点基因型比较总x2=134.88,P<0.01,进一步行显性模型CC与CG+GG比较,x2=134.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附加模型CG与CC+GG的比较,x2=129.8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C与G比较,x2=84.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隐性模型GG与CC+CG比较,x2=0.42,P=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675156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及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与汉族rs762684位点进行比较,总x2=11.60,P<0.05,进一步行基因型显性模型CC与CT+TT比较,x2=11.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隐性模型TT与CC+CT比较,x2=0.92,P=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附加模型CT与CC+TT比较,x2=8.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C与T比较,x2=9.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2592551位点进行比较,经x2检验总x2=16.46,P<0.01,进一步行基因型显性模型CC与CT+TT比较,x2=7.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隐性模型TT与CC+CT比较x2=14,2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附加模型CT与CC+TT比较,x2=0.03,P=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C与T比较,x2=15.0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哈萨克族AF组突变型GG及杂合型AG的频率(44.9%,44.6%)高于汉族AF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6,P<0.05)。A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67.2%)也高于汉族AF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19,P<0.01)。进一步行三个模型的比较,x2值和P值分别为,显性模型23.39,P<0.000,隐性模型4.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附加模型0.0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身高、体重、BMI等混杂因素后GGCX基因rs6751560位点多态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均P<0.01,OR值分别4.24、11.83、3.59、4.90,95%C1分别是2.63-6.83、6.92-20.23、2.29-5.64、3.07-7.79);(5)rs259255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为野生纯合子CC型136例(50.56%),杂合子CT型115例(42.75%),突变纯合子TT型18例(6.69%);等位基因频率C71.93%,T28.07%。CC型患者华法林的平均稳定剂量为(2.86±0.61)mg/d,CT型为(3.59±0.93)mg/d,TT型为(4.06±0.88)mg/d;rs762684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为野生纯合子CC型129例(47.96%),杂合子CT型110例(40.89%),突变纯合子TT型30例(11.15%);等位基因频率C68.40%,T31.60%。CC型患者华法林的平均稳定剂量为(2.77±0.67)mg/d,CT型为(3.26±0.80)mg/,TT型为(3.65±1.0)mg/d,以上两个位点各组间华法林剂量比较,CC和TT,CC和C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1676382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为野生纯合子CC型115例(42.75%),杂合子CG型119例(47.96%),突变纯合子GG型25例(9.29%);等位基因频率C66.73%,G33.27%。CC型患者华法林的平均稳定剂量为(2.55±0.42)mg/d,CG型为(3.12±0.71)mg/,GG型为(3.92±0.86)mg/d;本位点各组间华法林剂量比较,CC和GG,CC和CG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和G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6751560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为野生纯合子AA型101例(37.55%),杂合子AG型127例(47.21%),突变纯合子GG型41例(15.24%);等位基因频率A61.15%,G38.85%。AA型患者华法林的平均稳定剂量为(2.38±0.61)mg/d,AG型为(3.41±0.98)mg/d,GG型为(4.02±0.89)mg/d;本位点各组间华法林剂量比较,AA和GG,AA和AG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G和G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少数民族和汉族人群GGCX基因rs11676382、6751560、762684、2592551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结果:以上四个位点在服用华法林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房颤患者间进行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rs6751560位点显性模型、阴性模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和rs11676382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srs6751560附加模型和rs11676382.rs762684.rs2592551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与汉族rs11676382位点多态性研究,两个民族均CC和CG基因型比较常见,C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比G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高;CC基因型是保护因素,而CG基因型是危险因素,GG基因型既不是保护因素,又不是危险因素;(2)rs6751560位点显示:两个民族中GG基因型常见,A和G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相等;(3)rs762684位点显示:两个民族中CC和CT基因型比较常见,C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比T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高;CC基因型是保护因素,而CT基因型是危险因素,TT基因型既不是保护因素,又不是危险因素;(4)rs2592551位点显示:两个民族中CC和CT基因型比较常见,C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比T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高;CC基因型是保护因素,而TT基因型是危险因素,CT基因型既不是保护因素,又不是危险因素;(5)GGCX基因(rs6751560位点)多态性与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汉族房颤患者中具有相关性GG基因型可能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即G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房颤的危险性显着增加;(6)本研究显示新疆地区房颤人群GGCX基因rs259251、rs762684位点,排除其他影响华法林药效因素的情况下,根据基因型不同,所需要的华法林剂量有差异,以上两个位点TT基因型所需华法林剂量均较明显高于CC基因型,即完全突变基因型比野生纯合子基因型需要更多的华法林;而CT和TT基因型所需要的华法林药物剂量无显着差异,即杂合子(部分突变)基因型与完全突变基因型所需华法林剂量无明显差异;rs11676382位点,GG基因型所需华法林剂量均较明显高于CC基因型,即完全突变基因型比野生纯合子基因型需要更多的华法林。而CG和GG基因型所需要的华法林药物剂量无显着差异,即杂合子(部分突变)基因型与完全突变基因型所需华法林剂量无明显差异;rs6751560, GG基因型所需华法林剂量均较明显高于AA基因型,即完全突变基因型比野生纯合子基因型需要更多的华法林。而AG和GG基因型所需要的华法林药物剂量无显着差异,即杂合子(部分突变)基因型与完全突变基因型所需华法林剂量无明显差异;(7)rs6751560位点显性模型、阴性模型及A、G等位基因和rs11676382C和G等位基因在少数民族房颤患者中血INR值稳定在1.8-3.0之间所需要的华法林剂量高于汉族房颤患者,而rs6751560附加模型和rs11676382各基因型、rs762684和rs2592551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所需要的华法林剂量在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专家工作组[7](2013)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心律失常多发下各种心血管疾病,但也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者。它可发生上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轻则起始隐匿,不引起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而轻者则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处理。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符科医师有关。为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我们根据相关指南、研究证据,汇集各方专家的意见,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持下,联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供临床医生借鉴。
丁来利[8](2012)在《稳心颗粒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与胺碘酮作对比观察稳心颗粒对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阵发性房颤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对80例阵发性房颤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双腔起搏器DDD(R)的患者进行了3个月的起搏器优化后,随机分为应用稳心颗粒组(治疗组)40例,应用胺碘酮组(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1袋9g/次,开水冲服,3次/天;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200mg/次,3次/天,1周后改为200mg/次,2次/天,1周后改为200mg/次,1次/天。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改善和阵发性房颤疗效上,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稳心颗粒能明显缓解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症状。2.稳心颗粒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相当。3.稳心颗粒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稳心颗粒治疗房颤是安全可行的。
刘金东[9](2012)在《围术期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文中提出一、处理原则围术期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在治疗措施实施过程中,可遵循以下处理原则:1.对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和处理的心律失常进行做出正确判断。一般来说,对于那些经一段时间观察,无演变、病情稳定,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各种早搏或自主节律等,可以不作积极的治疗和处理。但对于下列情形的心律失常则应考虑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进行处理:(1)持续性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80%以上都基于某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有恶化的趋势,有
于晓明[10](2012)在《快律宁胶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离体药效学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快律宁(以下简称为KLN)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及有无促心律失常的风险,探讨KLN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将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普罗帕酮组和KLN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将对照组分别与用药组进行组间比较,将普罗帕酮组与KLN三个剂量组进行组内比较。1.观察KLN胶囊对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D50、APD90、APA、VMAX、EAD等电生理指标,分析其作用机制;2.分别将各组用药前后的RR间期、QT间期、QTc进行比较,分析KLN胶囊有无促心律失常的风险。实验二:将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维拉帕米组和KLN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采用Langendoff灌流装置对大鼠离体心脏灌注硫酸亚铁/抗坏血酸的方法,复制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对比研究KLN胶囊与维拉帕米对其的保护作用。结果:实验一:1.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高、中剂量组的APD50、APD90均有延长(p<0.01),而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则不明显(p>0.05)。组内比较显示,普罗帕酮组的APD50、APD90均长于KLN胶囊三个剂量组(P<0.01)。2.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减小VMAX,其中高、中剂量组减小尤为明显(P<0.01),组内比较显示,KLN胶囊三个剂量组与普罗帕酮的VMAX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降低APA,组内比较显示普罗帕酮组的APA与KLN胶囊中低剂量相比有显着差异,普罗帕酮组的APA较低(P<0.01),与高剂量组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4.KLN胶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R-R间期用药后均有显着延长(P<0.05),而且呈剂量依赖性。5.KLN胶囊三个剂量组用药前后的QT间期及QTc无显着性差异(P>0.05)。6.普罗帕酮组用药后的RR间期、QT间期和QTc均有显着延长(P<0.05))7.KLN胶囊三个剂量组在灌流过程中均未诱发EAD,普罗帕酮组则有4例出现了EAD,经统计EAD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二:1.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减少对外源性自由基所诱发VEB、VT的发生次数(P<0.01)。2.KLN胶囊三个剂量组及维拉帕米组均未出现VF,而对照组则诱发出VF,但经统计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高剂量组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较晚(P<0.05),而KLN胶囊中低剂量组、维拉帕米组心律失常的出现也有推迟的趋势,但经统计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三个剂量组的心率明显减慢,而且呈剂量相关性。5.与对照组性比,KLN胶囊高、中剂量组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KLN胶囊低剂量组和维拉帕米组则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电生理产生影响,而对QT间期无影响,因此可能具有较低的致心律失常的风险。2.KLN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诱发的心律失常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以明显减慢心率,并可能对恶性心律失常(VT、VF)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维拉帕米。3.KLN胶囊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与同时作用于钾通道、钠通道,钙通道有关,同时可能对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抑制钙超负荷,可能具有多靶点治疗作用特点,是一种类似于Ⅲ类和Ic类和IV类复合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对快速型心律失常可能具有很好的疗效,并可能具有较低的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二、莫雷西嗪维持复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窦性节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莫雷西嗪维持复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窦性节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室逆重构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射频消融治疗 |
2.3 指标评价及方法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3.2 .患者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4.2 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
4.3 房颤与心肌重构 |
4.4 射频消融对房颤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左心室的逆重构效果评价 |
4.5 术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因素 |
5 结论 |
6 小结 |
7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心房颤动导致心肌重构的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房颤患者药学监护路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二章 房颤患者药学监护路径探讨 |
2.1 研究资料、目的及方法 |
2.1.1 研究资料 |
2.1.2 研究目的 |
2.1.3 研究方法 |
2.2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药学监护路径探讨 |
2.2.1 药学监护路径表的制定 |
2.2.2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药学监护要点 |
2.2.3 监护案例分析 |
2.2.4 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
2.2.5 小结 |
2.3 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术治疗药学监护路径的探讨 |
2.3.1 药学监护路径表的制定 |
2.3.2 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术治疗药学监护要点 |
2.3.3 监护案例分析 |
2.3.4 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
2.3.5 小结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结果 |
3.1.1 药学服务对房颤患者的积极影响 |
3.1.2 药学服务个体化的完美实施 |
3.2 实行药学监护路径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医院对临床药学的重视程度 |
3.2.2 考察指标较少 |
3.2.3 临床药师的能力不够 |
3.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4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交通心肾法治疗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选择标准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二) 中医诊断标准 |
(三)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
二、试验病例标准 |
三、临床资料分析 |
四、研究方案 |
(一) 病例分组 |
(二) 研究方法 |
(三) 观察项目及指标 |
五、统计学方法 |
六、研究结果 |
(一) 抗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
(二)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
(三) 常规心电图分析 |
(四) 24h动态心电图分析 |
(五)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的变化分析 |
(六) 安全性指标观察 |
讨论 |
一、中医学对心悸的认识及论治概况 |
(一) 从外邪论治心悸 |
(二) 从脏腑论治心悸 |
(三) 其他论治思想 |
二、西医对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
(一) 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探讨 |
(二) 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
三、交通心肾法治疗心悸的理论探究 |
(一) 心肾相交的理论渊源探析 |
(二) 心肾不交是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重要的病理基础 |
(三) 滋阴清火、交通心肾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
四、滋阴宁心饮的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一) 组方配伍特点 |
(二) 药物功效和现代药理研究 |
五、滋阴宁心饮临床疗效分析及作用机制探讨 |
(一) 临床疗效分析 |
(二) 滋阴宁心饮作用机制探讨 |
六、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6)GGCX在新疆地区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华法林维持剂量的民族差异 |
2 华法林和基因多态性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汉族人群中GGCX基因多态性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技术路线 |
1.2 研究对象 |
1.3 主要器材和试剂配置方法 |
1.4 实验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GGCX基因SNP位点rs6751560与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人群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技术路线 |
1.2 研究对象 |
1.3 主要器材和试剂配置方法 |
1.4 实验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GGCX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房颤人群华法林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器材和试剂配置方法 |
1.3 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华法林用药剂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8)稳心颗粒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传统医学对于房颤的认识 |
1.1 传统医学对于房颤病名的理解 |
1.2 中医对房颤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对房颤的辨证分型 |
1.4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
1.5 中西医对房颤的治疗 |
2.现代医学对房颤的认识 |
2.1 房颤的病因 |
2.2 现代医学对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 |
2.3 现代医学对于房颤的治疗 |
3.心脏起搏器 |
3.1 概述 |
3.2 起搏治疗的目的 |
3.3 起搏治疗的适应症 |
3.4 起搏器的功能及类型 |
3.5 起搏方式的选择 |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疗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疗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指标 |
2.6 疗效评定标准 |
3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
3.1 试验方法及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统计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1 一般资料 |
2 治疗结果 |
2.1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5分钟的AHE比较 |
3 讨论 |
3.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3.2 胺碘酮治疗房颤机理及药动学 |
3.3 稳心颗粒治疗房颤的机制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介 |
(10)快律宁胶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离体药效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中医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认识及研究 |
1.1 疾病范畴 |
1.2 病机认识 |
1.3 治疗 |
2 西医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2.1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病病因 |
2.2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
2.3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
2.4 非药物治疗 |
3 中药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3.1 单味中药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3.2 复方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3.3 目前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
4 KLN 胶囊治疗阴虚火旺型快速型心律失常机制 |
4.1 心阴虚火旺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病机之一 |
4.2 心悸阴虚火旺证的治法 |
4.3 KLN 胶囊组方分析 |
4.4 快律宁(KLN)胶囊前期实验研究结果 |
4.5 “快律宁(KLN)”前期临床研究结果 |
4.6 本课题来源 |
4.7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设备和仪器 |
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3 动物选择 |
1.4 实验分组 |
1.5 分组给药 |
1.6 电生理参数记录方法 |
1.7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KLN 胶囊对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APD50、APD90 影响 |
2.2 KLN 胶囊对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VMAX、APA 影响 |
2.3 KLN 胶囊对大鼠左心室 R-R 间期、QT 间期的影响 |
2.4 KLN 胶囊对 EAD 发生率的影响 |
讨论 |
1 正常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电生理特点 |
2 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作用 |
3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 |
4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 APA、VMAX 的影响 |
5 KLN 胶囊与普罗帕酮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影响的比较 |
6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 QT 间期的影响 |
7 KLN 胶囊促心律失常的风险研究 |
8 KLN 胶囊组方药物抗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研究 |
8.1 黄连 |
8.2 苦参 |
8.3 生地黄 |
8.4 当归 |
8.5 酸枣仁 |
8.6 柏子仁 |
8.7 小结 |
9 KLN 胶囊抗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分析 |
实验二 KLN 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设备和仪器 |
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3 动物选择 |
1.4 分组方法 |
1.5 Langendoff 心脏灌流 |
1.6 分组灌流给药 |
1.7 实验观察指标 |
1.8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心律失常个数的比较 |
2.2 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率差及心律失常评分的比较 |
讨论 |
1 自由基致心律失常的机制 |
2 外源性自由基致心律失常实验研究 |
3 KLN 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诱发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
4 KLN 胶囊与维拉帕米抗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心律失常作用比较 |
5 KLN 胶囊抗外源性自由基诱发心律失常机制分析 |
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四、莫雷西嗪维持复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窦性节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心房颤动伴左心室肥大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室逆重构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D]. 朱延.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2]房颤患者药学监护路径探讨[D]. 韩爽. 延边大学, 2018(12)
- [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相关问答(中)[J]. 杨艳敏,蒋文平. 中华内科杂志, 2015(04)
- [4]心律失常的处理[J]. 《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编写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07)
- [5]交通心肾法治疗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型)的临床研究[D]. 李明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4)
- [6]GGCX在新疆地区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D]. 夏依扎·卡玛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7]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专家工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05)
- [8]稳心颗粒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 丁来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9]围术期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A]. 刘金东. 2012中国长江医学论坛——麻醉学与医学发展暨江苏省第十七次麻醉学学术会议、2012年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2
- [10]快律宁胶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离体药效学实验研究[D]. 于晓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