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

肺炎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

一、肺炎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罗明,龚成,罗琴,李爱华,王雪,李茂中,谢会,王怡婷,张合润,黄芳[1](2021)在《2015-2019年北京市肺炎衣原体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北京市2015-2019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感染者的流行特征。方法利用北京市呼吸道病原体监测系统,收集全市35 家哨点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资料,采集临床标本开展肺炎衣原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ompA基因的VD4区序列做进化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北京市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总体阳性率为0.34%(129/37 46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在每年3月升高,5月达到峰值,7月回落,持续时间约5~8个月,不同年份流行季可能提前或推迟1~2个月;每年流行季肺炎衣原体月阳性率均≥0.30%。5~44岁人群高发,其中10~14岁组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最高;<25岁患者中,随年龄增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风险增加,≥25岁患者,随年龄增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风险降低;男、女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0.33%(68/20 830)和0.37%(61/16 52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6,P=0.486);普通肺炎患者中的肺炎衣原体阳性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与重症肺炎患者(χ2=36.797,P<0.01);40.31%(52/129)肺炎衣原体感染者标本中检出≥1种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排名前4位依次是:流感嗜血杆菌(15份)、肺炎链球菌(13份)、鼻病毒(8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份);129份肺炎衣原体阳性标本中的101株经测序鉴定均为A型。结论北京市肺炎衣原体每年呈单峰流行模式,流行季一般为3-7月,流行季节特征可用于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鉴别诊断,5~44岁人群好发,基因型以A型为主;如果连续2个月肺炎衣原体核酸阳性率超过0.30%,可初步认为进入肺炎衣原体高流行期;肺炎衣原体感染发生肺炎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概率较高。

谭书敏[2](2021)在《抗流产衣原体敏感药物的筛选与治疗作用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流产衣原体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会导致山羊、绵羊怀孕晚期流产或产死胎、弱胎,是导致羊地方性流产的重要病原,同时流产衣原体也会感染猪、牛、鸡等畜禽和人。流产衣原体在世界多个地区均有报道,对各地的养殖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近三十年内国内通过间接血凝试验(IHA)调查结果发现,至少11个省的绵羊和山羊,13个省的牛,5个省的牦牛,15个省的猪和12个省的禽类存在不同程度衣原体感染情况。据报道,英国每年也因动物衣原体感染有2 000万英镑左右的经济损失。由于当前动物衣原体病没有商业化的疫苗,临床上对动物衣原体病的控制药物治疗成为最有效的手段。但对于动物衣原体病的药物治疗没有系统、相关药物治疗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以挑选出最佳抗生素治疗流产衣原体为目的,首先在细胞水平评估多种抗生素对流产衣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通过采用微量稀释-吉姆萨染色法在Mc Coy细胞上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泰妙菌素和四环素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浓度和杀菌浓度均小于0.015μg/m L。其次,进一步采用鸡胚对泰妙菌素进行抑制流产衣原体生长试验的验证,通过在鸡胚上接种流产衣原体和添加梯度稀释后的抗生素,统计鸡胚死亡个数,最终结果表明泰妙菌素在鸡胚中也能有效抑制流产衣原体生长。最后用流产衣原体对豚鼠通过腹腔注射进行了感染,并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泰妙菌素进行治疗,发现流产衣原体在豚鼠体内接种后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14天菌体载量下降,并且在14-21天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心脏和眼睑部位的菌体载量治疗组比对照组显着下降,证明泰妙菌素在豚鼠体内对流产衣原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免疫组化检测证明流产衣原体主要寄生在于豚鼠的子宫、肠、肾和脑组织等部位。综上所述,泰妙菌素是一种畜禽专用抗生素,以前未见报道泰妙菌素治疗流产衣原体病,通过细胞抑制试验、鸡胚抑菌试验以及动物试验均表明泰妙菌素对动物流产衣原体病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在豚鼠感染初步的治疗试验未能在各个器官中完全显示出泰妙菌素对流产衣原体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前还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谭书敏,周继章[3](2020)在《动物衣原体病疫苗免疫及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动物衣原体病由衣原体感染引起,发病动物通常出现流产、产死胎或产蛋下降等临床症状。该病在牛、羊、猪、鸡、鸭等畜禽,以及狐狸、鹿等特种经济动物间广泛流行,严重妨碍了动物的健康发展。文章对动物衣原体病目前的防控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疫苗免疫和药物治疗两方面,疫苗免疫是目前动物衣原体病预防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药物治疗是动物感染衣原体的最佳选择。其中重点阐述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等多种疫苗的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药物重点介绍了抗生素及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探索了其他药物治疗的前景,并对动物衣原体病的未来防控进行了展望。

刘萍[4](2020)在《西北地区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衣原体(Chlamydia spp)是一类革兰氏阴性、专性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双相发育周期、可感染人和动物而引起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原核微生物。目前已在感染动物中发现流产衣原体、家畜衣原体、猪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鼠衣原体等17个衣原体种类。自上世纪70年代在青海牧场牛羊群中发现有绵羊因感染衣原体而引起流产以来,目前已在国内多个省(区)先后有绵羊、山羊、猪和奶牛因感染衣原体引发流产疫病的报道。但此类报道主要是畜群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病例的个案分析,缺乏区域性或全国范围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从而限制了对动物感染衣原体的预防措施或方法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本研究采集羊群阴道、直肠拭子,流产胎儿等样品、通过PCR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衣原体分离培养等技术手段对我国西北地区绵羊群和陕西关中地区山羊群感染的衣原体病原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了流产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hlamydial protease like activity factor,CPAF)的全长编码基因,诱导获得其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建立动物感染流产衣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候选抗原。本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西北地区绵羊群中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其中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两个种类在绵羊群中普遍感染,且感染率接近,分别为64.90%和60.94%,偶有羊只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在绵羊群中,流产衣原体流行菌株基因型比较保守,基因型主要为ST150和MLVA 2型;家畜衣原体流行菌株表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主要为3种ompA基因型;在致病性方面,流产衣原体可能是引起绵羊流产的主要病原之一。2.陕西关中地区奶山羊群普遍感染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其中,流产衣原体感染率高于家畜衣原体。奶山羊群中流产衣原体的流行菌株基因型与绵羊群中的流行菌株的基因型基本一致,说明流产衣原体可能是引起奶山羊流产的主要衣原体病原。家畜衣原体流行菌株同样表现出遗传多样性,表现为3种ompA基因型,与绵羊群中的流行菌株ompA基因型存在差异。3.成功克隆了流产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全长编码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获得了重组CPAF蛋白。该重组蛋白能够与流产衣原体阳性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为建立流产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快速检测方法提供了候选抗原。综上所述,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羊群感染衣原体病原的种类、遗传多样性及其致病性,为该地区动物感染衣原体的快速诊断和防控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孙珍洁[5](2020)在《沙眼衣原体GlgA蛋白经TLR2/TLR4激活MAPKs通路诱导THP-1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omatis,Ct)是一种革兰阴性,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专性胞内寄生菌。Ct主要感染眼部、生殖道会引起致盲性沙眼以及不孕不育。目前,Ct在我国的发病率正逐年递增。尽管Ct危害严重,但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Ct在感染过程中主要通过分泌毒力因子诱导宿主炎症反应进而引起Ct致病。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Ct Glg A蛋白对人单核细胞(THP-1)诱导产生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进一步明确Glg A蛋白诱导炎症反应的相关信号通路和作用机制,旨在阐述Ct致炎机制,为有效预防、治疗临床Ct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构建p Ge X-6P-1-Glg A原核表达载体,25℃,0.5 m M IPTG(Isoprop-β-D-thiogalactopyranoside)条件下诱导表达Glg A蛋白。随后通过Western blot鉴定重组Glg A蛋白。2.15μg/m L Glg A刺激THP-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6、IL-8、IL-10、IL-1β和TNF-αm RNA转录以及蛋白表达水平。3.以0.1、1、5、10和15μg/m L Glg A刺激THP-1细胞,0、2、4、6、8、12、24、36 h,RT-PCR以及ELISA检测IL-8、IL-1β和TNF-αmRNA转录以及蛋白表达水平。4.采用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 D88)负显性质粒(p De Ny-h My D88)转染至THP-1细胞中,以10μg/m L Glg A刺激THP-1细胞,RT-q PCR检测IL-8、IL-1β和TNF-αm RNA的转录水平,ELISA检测IL-8、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5.THP-1细胞转染TLR2(psi RNA-h TLR2)、TLR4(psi RNA-h TLR4)和TLR6(si RNA-h TLR6)特异性si RNA,RT-PCR以及ELISA检测IL-8、IL-1β和TNF-αm RNA转录以及蛋白表达水平。6.10μg/m L Glg A刺激THP-1细胞0、15、30、60、120和180 min后,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38、ERK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7.p38抑制剂(SB203580)、ERK抑制剂(PD98059)和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38、ER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随后,10μg/m L Glg A刺激THP-1细胞,q RT-PCR检测IL-8、IL-1β和TNF-αm RNA的转录水平,ELISA检测IL-8、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8.10μg/m L Glg A刺激THP-1细胞后,收集细胞上清,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IкBα的磷酸化,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NF-кB p65的核转位。结果:1.诱导表达的Glg A蛋白经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可在25KDa的大小处出现明显的特异性条带。2.Glg A刺激THP-1细胞后,细胞内IL-8、IL-1β以及TNF-α表达显着升高,而IL-6,IL-10并无明显变化。3.5、10和15μg/m L Glg A刺激THP-1细胞8、12、24 h后,均能显着刺激细胞内IL-8、IL-1β和TNF-α的分泌,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10μg/m L Glg A刺激THP-1细胞8h后IL-8、IL-1β和TNF-αm RNA的转录水平到达峰值,10μg/m L Glg A刺激THP-1细胞24 h后IL-8、IL-1β和TNF-α分泌水平达到高峰。4.负显性质粒(p De Ny-h My D88)转染至THP-1细胞中,Glg A刺激THP-1细胞,结果显示IL-8、IL-1β和TNF-αm RNA的转录以及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5.si RNA-h TLR2、si RNA-h TLR4、si RNA-h TLR6转染后,Glg A刺激THP-1细胞,结果显示沉默TLR2和TLR4基因能够显着降低IL-8、IL-1β和TNF-αm RNA的转录以及表达水平,而沉默TLR6基因对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无显着影响。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lg A能够显着诱导ERK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但对p38的磷酸化无显着影响。7.p38抑制剂(SB203580)、ERK抑制剂(PD98059)和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细胞后预处理细胞后,用10μg/m L Glg A刺激THP-1细胞。结果显示抑制ERK和JNK磷酸化能够显着降低IL-8、IL-1β和TNF-αm RNA的转录及表达水平,而抑制p38磷酸化对细胞因子的表达并无显着影响。8.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lg A能够显着诱导细胞内IкB磷酸化水平。此外,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lg A同样能够显着诱导NF-кB p65核转位。结论:Ct GlgA蛋白能够通过TLR2/TLR4依赖MyD88途径激活ERK和JNK,以及下游NF-κB信号通路诱导THP-1细胞表达炎症因子IL-8、IL-1β和TNF-α。

唐婷[6](2020)在《鹦鹉热衣原体CPSIT0846蛋白经ERK/JNK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介导的HeLa细胞凋亡》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包涵体膜蛋白CPSIT0846对宿主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进一步阐明CPSIT0846在C.psittaci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构建好的pET-30a(+)-CPSIT0846重组菌,加入IPTG诱导表达重组CPSIT0846蛋白,经纯化浓缩后,以多粘菌素B去除内毒素。分别用浓度为0、2、5、8和10μg/mL的CPSIT0846处理HeLa细胞24h,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表达水平;以最佳浓度的CPSIT0846处理HeLa细胞0、6、12、18和24h,检测Bcl-2、Bax、p53的表达水平以及ERK1/2、SAPK/JNK和p38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分别以30μM的U0126(ERK1/2通路)抑制剂和SP600125(SAPK/JNK通路)抑制剂处理HeLa细胞1h,加入CPSIT0846处理,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SAPK/JNK的磷酸化情况;继续加入STS诱导剂处理,检测细胞Bcl-2、Bax、p53以及Caspase-3、Caspase-9和PARP的活化水平。随后以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加入U0126或SP600125抑制剂前后各组细胞的凋亡变化。以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3-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诱导线粒体膜电位下降,JC-1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加入U0126或SP600125抑制剂前后,对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结果:经诱导表达及纯化等处理,成功获得CPSIT0846重组蛋白,其分子量约为24kDa。CCK-8分析表明,本研究中制备的CPSIT0846重组蛋白对HeLa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CPSIT0846处理的HeLa细胞形态较为正常,凋亡小体数目少,凋亡率有所下降。流式的结果也表明,CPSIT0846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2.95%)明显低于对照组(5.19%),而热处理CPSIT0846组的凋亡率(5.62%)与对照组相当。抑制ERK1/2或SAPK/JNK通路后,Hoechst 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显示,无论是否经STS处理,CPSIT0846处理组细胞的凋亡小体数量增加,且凋亡率均有所升高。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在经CPSIT0846处理的HeLa细胞中,其Bcl-2表达水平上调,Bax表达水平下调;ERK1/2、SAPK/JNK和AKT磷酸化水平显着上调,并且在处理后18h仍能检测到,但p38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当以8μg/mL CPSIT0846处理细胞18h时,Bcl-2表达水平到达峰值,Bax和p53的表达水平下调幅度最大。抑制ERK1/2或SAPK/JNK通路后,无论是否经STS处理,CPSIT0846处理组细胞的Bax/Bcl-2比值、p53、Cleaved caspase-3/9和Cleaved PARP的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JC-1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经CCCP处理后,热处理CPSIT0846处理组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出现明显下降并伴有大量细胞色素c释放。而CPSIT0846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趋于稳定,且仅有少量细胞色素c释放。但在抑制ERK1/2或SAPK/JNK通路后,CPSIT0846无法抵抗CCCP诱导剂的作用,出现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以及大量细胞色素c的释放。结论:CPSIT0846蛋白可通过激活ERK1/2和SAPK/JNK信号通路上调Bcl-2,下调Bax、p53等促凋亡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线粒体介导的宿主细胞凋亡。

阮晓凤[7](2019)在《表达猫衣原体momp蛋白的重组病毒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猫衣原体(Chlamydia felis,C.felis)是猫衣原体病的病原体。与猫疱疹病毒-I型(Feline Herpeto Virus-1,FHV-1)、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 Virus,FCV)同是引起猫上呼吸道疾病(FURTD)的主要病原。轻者引起猫结膜炎、鼻炎及咽炎,严重者表现为肺炎、关节炎和跛行等。临床病例中,感染猫衣原体的人和动物通过抗菌治疗治愈(如两性霉素),但易复发。由于猫衣原体感染的群体广泛性以及反复性,预防人和动物感染猫衣原体疾病、控制猫衣原体传播的最佳途径是研究安全有效的疫苗。目前猫衣原体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疫苗、减毒活疫苗或全灭活生物疫苗等方面。研究过程中发现,使用全菌为基础的灭菌疫苗或者减毒活疫苗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全菌疫苗保存的一些特定抗原成分能够导致一定的病理反应,减毒活疫苗则存在反强的可能,对公共卫生存在潜在的威胁。新型疫苗安全、有效,不含有衣原体全菌疫苗中副作用的部分,不存在返祖造成机体持续性感染的危险,而且还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保护机体免受衣原体的感染。然而研制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目前面临的两大难题是保护性抗原和抗原呈递载体的选择。主要外膜蛋白(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s,momp)同时含有T细胞和B细胞表位,可诱导特异性抗猫衣原体免疫反应。在不同的衣原体血清型中序列高度保守。因此,本次实验选择猫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作为保护性抗原。据文献报道重组狂犬病病毒二联疫苗作为免疫原具有安全、高效、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有效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拯救的重组狂犬病病毒因病毒产量高、外源蛋白表达水平高、易于大量制备的优势曾多次作为载体应用于不同蛋白的表达。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近年来备受青睐,以AcMNPV为基础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发展迅速,应用十分普遍。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具有诸多优势: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表达的重组蛋白与天然蛋白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外源基因容量大,适合较大的基因克隆和同时多个基因的克隆;生物安全性好,杆状病毒不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在双启动子调控下,重组蛋白具有很高的表达水平。狂犬病病毒表达载体、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凭借自身优势成为抗原呈递载体候选。本研究采用狂犬病病毒SRV9株反向遗传载体、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构建表达momp的重组病毒,通过血清学实验,进行免疫原性评价。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MOMP)的拯救:基于RABV SRV9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在其P与M基因间隔区插入猫衣原体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MOMP),构建含有MOMP结构的重组质粒pUC57-SRV9-MOMP(P/M)。经PCR鉴定、基因测序,正确的重组狂犬病病毒感染性全基因组质粒pUC57-SRV9-MOMP(P/M)与其辅助质粒共同转染至BSR-T7细胞拯救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MOMP。从基因组和蛋白两个方面鉴定外源基因的插入及表达情况,研究重组毒的生长动力学、遗传稳定性和致病性等特性。免疫荧光观察结果表明重组狂犬病病毒拯救成功;RT-PCR结果显示,MOMP基因已成功插入重组病毒基因组中,并在传代过程中遗传稳定;Western Blot分析证明猫衣原体momp在SRV9-MOMP中成功表达;生长动力学曲线表明重组病毒与母本病毒在BSR-T7细胞上的增值水平无显着差异,SRV9-MOMP病毒滴度可达到1×108.125TCID50/mL;乳鼠颅内攻毒实验表明,与母本病毒相比,重组病毒的致病性降低。此部分实验构建了插入猫衣原体MOMP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感染性全基因组质粒pUC57-SRV9-MOMP(P/M),拯救了SRV9-MOMP重组病毒,病毒滴度高、外源蛋白momp遗传稳定、该重组病毒可作为疫苗候选用于进一步的免疫研究。重组杆状病毒(Ac-MOMP)构建:基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将猫衣原体MOMP基因克隆至pFastBacI载体的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FastBacI-MOMP(pF-MOMP)。经PCR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DH10Bac大肠杆菌感受态中,经蓝白斑筛选后,将鉴定正确的重组杆粒Bacmid-MOMP(Bac-MOMP)转染Sf9细胞,拯救表达momp的重组杆状病毒AcMNPV-MOMP(Ac-MOMP)。细胞形态观察、荧光观察表明重组杆状病毒拯救成功;Western Blot分析,momp可在重组杆状病毒Ac-MOMP中稳定遗传。该重组病毒安全性好、易于大量制备,可作为疫苗候选用于进一步的免疫研究。为了探究重组病毒SRV9-MOMP和Ac-MOMP灭活后的免疫保护效力:将重组病毒SRV9-MOMP和Ac-MOMP灭活后按照最高剂量相同体积分别对猫进行免疫,通过肌肉注射免疫2次,相隔14 d。首免后2周、4周、6周、8周采集血清。最后,采用猫衣原体进行攻毒试验。采用中和试验检测重组病毒SRV9-MOMP和Ac-MOMP灭活后免疫猫刺激机体产生的抗momp中和抗体水平,评价灭活病毒的免疫保护效力;采用FAVN检测灭活病毒SRV9-MOMP免疫的猫体内抗RABV中和抗体水平。中和试验结果显示经灭活病毒SRV9-MOMP和Ac-MOMP免疫猫的血清中含有高效抗momp中和抗体,能够保护机体免受猫衣原体的感染。FAVN试验表明,灭活病毒SRV9-MOMP免疫的猫血清含有高滴度的抗RABV中和抗体。本实验结果表明,灭活病毒SRV9-MOMP与Ac-MOMP均可诱导猫产生针对于猫衣原体momp中和抗体;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显着增高。与灭活重组杆状病毒相比,SRV9-MOMP诱导猫产生抗momp中和抗体滴度更高,并产生高滴度的抗RABV中和抗体,基于灭活SRV9-MOMP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滴度高、高效表达外源蛋白、可大量制备等优点,为研制新型“低成本-高效”猫衣原体疫苗提供新思路。

段芃嫄[8](2019)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建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分子诊断方法,并对云南省大理市某医院的肺炎病例的分布进行初步调查,以大致了解其致病病原谱,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引物设计与组合:对已知的单色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6种细菌)和非典型病原引物(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3种非典型病原)引物进行组合配对,并将组合与单色引物进行比较。比较已知CAP常见病毒的引物,常见病毒有6种(14个亚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4型,人偏肺病毒,博卡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冠状病毒 OC43、NL63、229E、HKU1)。2.收集呼吸道标本:将大理市某医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间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入院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其呼吸道标本,包括痰、肺泡灌洗液、胸水。3.呼吸道标本预处理:痰液标本经胰蛋白酶消化,肺泡灌洗液和胸水则直接使用下层沉淀。4.呼吸道病原检测:对428份呼吸道标本进行6种细菌、3种非典型病原和6种(14个亚型)病毒的qPCR检测。5.病例信息收集:以标本号查找对应住院号,获取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等信息,去掉出院诊断为“肺结核”、“肺肿瘤”的病例。6.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主要方法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引物确定:比较细菌单色引物与组合引物及病毒单色引物与双色引物对同一阳性对照的CT值,细菌组合引物与单色引物CT值差异不大,病毒(除冠状病毒外)双色引物比单色引物灵敏度高,冠状病毒单色引物较为灵敏。确定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细菌及非典型病原使用组合引物,病毒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博卡病毒、流感病毒使用双色引物,而冠状病毒则仍以单色引物进行检测。2.CAP病例感染情况:428份标本共170例病例。170例病例中,qPCR结果合并医院分离培养结果,细菌感染为13.53%,病毒感染率为22.94%,非典型病原(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3.53%,真菌(白色念球菌)感染率为4.71%,混合感染为28.82%。3.病例感染情况:CAP细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病毒主要为甲、乙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与肺炎衣原体未检出,有部分病例为真菌性肺炎。[结论]初步建立了针对23种(型)病原的CAP的分子诊断方法,并进行了组合。初步阐明大理市某医院CAP病例感染情况,细菌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病毒多为流感病毒,并存在一定比例的支原体肺炎和真菌性肺炎,混合感染也应引起重视。

李焕国[9](2019)在《杭州地区儿童麻疹合并不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基于胸片分级》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分析杭州地区麻疹患儿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以及易合并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分析不同病原菌对麻疹患儿下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分级的影响,并分析胸片能否鉴别麻疹患儿肺部合并的病原菌类型。方法:实验一: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187例符合条件的麻疹患儿,根据胸片表现将下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正常胸片为0级;轻-中度异常者,包括支气管壁增厚,轻微的肺部渗出改变,为1级;重度异常者,包括大片渗出实变、网状影,中度/重度肺不张、支气管扩张、囊腔或空洞、胸腔积液,为2级),并将下呼吸道感染的分级结果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月)、生活环境、病程中最高体温、入院前病程、首发症状、喂养史、生产方式、有无早产、接种情况、有无诱因、BMI、有无合并其它疾病、有无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14个临床因素作为自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临床因素进行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二:收集杭州市儿童医院201例被临床确诊为麻疹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咽拭子/痰液细菌培养、呼吸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检测及胸片检查。首先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麻疹患儿下呼吸道易合并的病原体类型;再根据胸片结果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析不同病原体对下呼吸道感染分级的影响,同时分析根据胸片检查结果能否判断患儿是否合并其它病原菌以及病原菌类型。结果:实验一:187例麻疹患儿中合并0级下呼吸道感染者74例(39.57%),1级下呼吸道感染者77例(41.18%),2级下呼吸道感染者36例(19.25%);经单因素分析,入院前病程、性别(男性)、喂养史(非母乳喂养)、首发症状(呼吸道症状)、下呼吸道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未接种麻疹疫苗6项临床因素的p≤0.1,并纳入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入院前病程(OR=1.110,95%CI:1.022~1.141)、未接种麻疹疫苗(OR=1.799,95%CI:1.060~3.053)、下呼吸道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OR=1.629,95%CI:1.080~2.457)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二:201例麻疹患儿中,0级下呼吸道感染者80例(39.57%),1级下呼吸道感染者85例(42.29%),2级下呼吸道感染者36例(17.91%)。在本组病例中检出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者共62例,检出病原体8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肺炎链球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26株(流感嗜血杆菌13株、嗜肺军菌6株、副流感嗜血杆菌6株、鲍氏/醋酸钙不动杆菌1株)、病毒共24株(流感病毒A型9株、流感病毒B型7株、呼吸道合胞病毒4株、副流感病毒3株、巨细胞病毒1株)、肺炎支原体13株、肺炎衣原体6株、酵母样真菌3株。在不同级别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其它病原菌感染的并发率不同(χ2=23.688,p=0.000),并且随着下呼吸道感染级别的增高,其合并感染率增高(0 级 vs 级,χ2=10.606,p=0.001;1 级 vs 2 级,χ2=4.783,p=0.029),但不同病原菌在各级别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并无统计学差异(χ2=1.088,p=0.580)。本组病例中仅合并一种病原菌感染的病例45例,合并两种以上病原菌的病例共17例,其中同时合并肺炎支原体者9例,合并一种与两种以上病原菌的病例分布在不同级别下呼吸道感染中无统计学差异(χ2=0.054,p=0.816)。结论:实验一:影响杭州地区5岁以下麻疹患儿感染不同级别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入院前病程较长、未接种麻疹疫苗、下呼吸道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实验二:(1)杭州地区麻疹患儿下呼吸道常合并的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嗜肺军团菌、副流感嗜血杆菌;(2)不同类型病原菌在各级别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并无差异,感染肺炎支原体患儿下呼吸道更容易合并多种病原菌感染,但有无合并多种病原菌对麻疹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分级并没有影响;(3)不同严重程度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其它病原菌的合并感染率不同,高级别下呼吸道感染更容易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这提示当胸片结果提示麻疹患儿具有高级别的下呼吸道感染时,患儿下呼吸道可能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但胸片并不能鉴别患儿合并哪种病原菌感染。

蔡金山[10](2017)在《青藏高原牦牛流产衣原体分离株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实验》文中研究指明衣原体是严格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广泛的致病性,能引起动物和人的多种疾病。感染牦牛的衣原体主要有三种,即流产衣原体(C.abortus)、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以及反刍动物衣原体(C.pecorum),其中流产衣原体感染可引起牦牛流产和生殖障碍性疾病。衣原体病导致牦牛的流产严重阻碍了牦牛相关产业的发展,给牧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牦牛衣原体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及经济意义。本研究组织开展了牦牛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了青海省多个县的牦牛血清和组织样品,通过间接血凝试验(IHA)和PCR检测,结果显示:2014年间接血凝试验阳性率为24.02%,PCR检测阳性率为23.8%;2015年间接血凝试验阳性率为55.76%,PCR检测阳性率为41.67%。表明青藏高原相关区域牦牛感染衣原体的形势非常严峻。本研究对牦牛流产组织样本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培养法从贵南县(GN)和海晏县(HY)共分离到6株衣原体,经PCR-RFLP鉴定,GN-1、GN-4、GN-6以及HY-1与流产衣原体标准株SX5的特征一致,为流产衣原体。同时,有两株流产衣原体毒株连续传代至第18代,繁殖滴度为10-10,且稳定。本研究以分离株GN-6作为制苗菌株,进行了牦牛流产衣原体灭活苗的研究,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进行免疫试验。以接种鸡胚卵黄囊培养分离得到的牦牛流产衣原体作为抗原,经甲醛灭活,以206为佐剂制成牦牛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经过小鼠免疫试验证明:免疫小鼠的抗体亚型测定结果为以κ链轻链为主IgG1型、血清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含量明显升高、DTH检测结果显示足垫明显增厚、淋巴细胞增殖系数升高。结果表明免疫小鼠体内产生了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对衣原体感染后的有效清除起到一定作用。抗体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血清中形成了能够中和衣原体的保护性抗体。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小鼠能够有效抵抗衣原体的感染。以上结果表明小鼠在接种了该疫苗以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本研究对研制的牦牛流产衣原体疫苗进行了本动物试验。牦牛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安全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衣原体灭活疫苗安全可靠;通过最小免疫剂量试验和免疫效力检测证明,免疫剂量为牦牛犊1ml、成年牦牛2ml,即可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疫苗的免疫持续期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所研制的牦牛流产衣原体疫苗免疫后210天时平均免疫抗体滴度保持在1:256以上。此外,疫苗的保存期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将疫苗在4℃条件下保存一年,已于2016年8月进行免疫,免疫后抗体效价较好,达到了预期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了牦牛衣原体的流行病学调查,成功分离鉴定到4株流产衣原体,制备了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流产衣原体疫苗,为牦牛衣原体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二、肺炎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炎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2)抗流产衣原体敏感药物的筛选与治疗作用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衣原体概述
    1.2 衣原体治疗研究进展
        1.2.1 抗生素类
        1.2.2 中医药
        1.2.3 生物活性因子
        1.2.4 抗菌肽
        1.2.5 其他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细胞感染流产衣原体药敏试验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细胞毒价测定
        2.3.2 细胞药敏试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鸡胚感染流产衣原体药物抑菌试验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豚鼠感染流产衣原体治疗试验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实验动物和菌株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2.4 溶液配制
    4.3 方法
        4.3.1 荧光定量PCR的条件
        4.3.2 标准曲线的建立
        4.3.3 豚鼠感染治疗
        4.3.4 脏器采集
        4.3.5 组织基因组提取
        4.3.6 各组织器官基因拷贝数的测定
        4.3.7 抗体检测
        4.3.8 免疫组化检测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标准曲线的建立结果
        4.4.2 各脏器基因组拷贝数的测定
        4.4.3 抗体效价
        4.4.4 免疫组化检测
    4.5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动物衣原体病疫苗免疫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衣原体疫苗免疫
    1.1 灭活疫苗
    1.2 弱毒疫苗
    1.3 未来可能用于临床的衣原体疫苗
        1.3.1 DNA疫苗
        1.3.2 亚单位疫苗
        1.3.3 活载体疫苗
2 衣原体的治疗
    2.1 抗生素类
    2.2 中医药
    2.3 生物活性因子
    2.4 抗菌肽
    2.5 其他
3 小 结

(4)西北地区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衣原体概述
    2.衣原体与人和动物的健康
        2.1 沙眼衣原体
        2.2 鼠衣原体
        2.3 肺炎衣原体
        2.4 流产衣原体
        2.5 家畜衣原体
        2.6 鹦鹉热衣原体
        2.7 猪衣原体
        2.8 猫衣原体
        2.9 豚鼠衣原体
        2.10 其他衣原体
    3.衣原体的检测方法
        3.1 病原学检测
        3.2 血清学检测
        3.3 核酸检测
    4.流产衣原体的分型研究
        4.1 基于ompA基因序列的分型
        4.2 MLVA分型
        4.3 MLST分型
    5.结语和展望
第二章 西北地区绵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菌种载体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样品采集
        1.5 样品DNA提取
        1.6 各衣原体种检测标准品的制备
        1.7 计算质粒拷贝数
        1.8 建立质粒标准曲线
        1.9 荧光定量PCR检测衣原体的引物和探针
        1.10 PCR扩增引物
        1.11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
        1.12 核酸电泳
        1.13 目的基因的回收测序
        1.14 系统发育分析
        1.15 MLVA分析
        1.16 MLST分析
        1.17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衣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2.2 西北地区绵羊样品中衣原体的流行及分布情况
        2.3 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的鉴定
        2.4 基于ompA序列的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多样性分析
        2.5 流产衣原体流行菌株MLVA和 MLST分析
    3.讨论
第三章 陕西关中奶山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株、菌种、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样品采集
        1.4 衣原体菌株的分离
        1.5 衣原体菌株的细胞培养
        1.6 免疫荧光染色
    2.结果
        2.1 奶山羊衣原体检测
        2.2 奶山羊样品中衣原体种的鉴定
        2.3 基于ompA序列的奶山羊衣原体流行株多样性分析
        2.4 奶山羊流产衣原体流行菌株MLVA和 MLST分析
        2.5 奶山羊流产衣原体的分离培养
    3.讨论
第四章 流产衣原体CPAF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结果及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鉴定
        2.2 CPAF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的结构预测
        2.3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2.4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3.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5)沙眼衣原体GlgA蛋白经TLR2/TLR4激活MAPKs通路诱导THP-1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英文对照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实验材料
第3章 实验方法
    3.1 构建PGEX-6P-1-GlgA重组质粒
    3.2 GlgA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3.3 GlgA蛋白超滤、浓缩及去内毒素处理
    3.4 GlgA蛋白浓度的测定
    3.5 GlgA蛋白的鉴定
    3.6 培养THP-1细胞
    3.7 GlgA蛋白刺激实验
    3.8 提取细胞总蛋白
    3.9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磷酸化
    3.10 qRT-PCR测定细胞中m RNA的表达
    3.11 ELISA检测细胞上清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
    3.12 间接免疫荧光
    3.13 DN-MyD88质粒的扩增
    3.14 提取无内毒素的质粒
    3.15 TLR样受体特异性siRNA的构建
    3.16 细胞转染
    3.17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构建pGex-6p-1-GlgA重组质粒
    4.2 重组蛋白GlgA的诱导表达
    4.3 GlgA蛋白的鉴定
    4.4 GST 标签切除
    4.5 GlgA诱导THP-1 细胞后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
    4.6 重组蛋白GlgA诱导THP-1 细胞表达IL-8、IL-1β和TNF-αmRNA
    4.7 重组蛋白诱导THP-1 细胞表达IL-8、IL-1β和TNF
    4.8 GlgA经My D88途径诱导THP-1细胞诱导产生促炎炎症因子
    4.9 GlgA经 TLR-2和TLR-4 刺激THP-1 细胞诱导产生促炎细胞因子
    4.10 GlgA经MAPK信号通路诱导THP-1细胞分泌促炎因子
    4.11 GlgA经 NF-кB通路诱导THP-1 细胞分泌促炎因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资助基金项目
致谢

(6)鹦鹉热衣原体CPSIT0846蛋白经ERK/JNK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介导的HeLa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实验材料
    2.1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菌株及细胞株
    2.3 主要试剂盒
    2.4 主要实验试剂
    2.5 其他
第3章 实验方法
    3.1 CPSIT_0846重组蛋白的制备
    3.2 细胞的复苏、培养与处理
    3.3 CPSIT_0846蛋白细胞活性的检测
    3.4 CPSIT_0846 蛋白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JC-1 染色分析CPSIT_0846 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3.6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CPSIT_0846 处理后HeLa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
    3.7 ERK1/2、SAPK/JNK和 p38 信号通路与CPSIT_0846 蛋白介导细胞凋亡的关系
    3.8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CPSIT_0846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4.2 CCK-8 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CPSIT_0846 蛋白对HeLa细胞活性的影响
    4.3 CPSIT_0846蛋白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
    4.4 CPSIT_0846 可抑制CCCP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4.5 CPSIT_0846 可抵抗CCCP诱导的细胞色素c释放
    4.6 MAPKs信号通路与CPSIT_0846 介导细胞凋亡的关系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本研究受以下资金资助
致谢

(7)表达猫衣原体momp蛋白的重组病毒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衣原体的研究概况
        1.1 衣原体的概述
        1.2 衣原体的分类
        1.3 衣原体流行特点
        1.4 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
        1.5 momp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抗原呈递载体
        2.1 狂犬病病毒载体概述
        2.2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表达猫衣原体momp蛋白的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猫衣原体momp蛋白在BEVS中的表达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重组狂犬病毒和重组杆状病毒免疫原性分析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社区获得性肺炎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杭州地区儿童麻疹合并不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基于胸片分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及目的
第二章 杭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麻疹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基于胸片分级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麻疹患儿下呼吸道合并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其对下呼吸道感染分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青藏高原牦牛流产衣原体分离株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衣原体及衣原体病概述
    2 衣原体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2.1 衣原体病原检测
        2.1.1 姬姆萨染色
        2.1.2 酶免检测
        2.1.3 分离培养
        2.2 衣原体抗体检测
        2.2.1 间接血凝试验
        2.2.2 补体结合试验
        2.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2.4 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2.2.5 胶体金技术
        2.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2.3.1 核酸杂交法
        2.3.2 PCR检测法
        2.3.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3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1 基因组研究进展
        3.1.1 生态位特异性基因
        3.1.2 毒素基因
        3.1.3 侵染素/内膜素(invasin/intimin)基因
        3.1.4 多形态膜蛋白基因(Pmp)
        3.1.5 包涵体膜蛋白基因(Inc)
        3.1.6 肽聚糖合成基因
        3.1.7 III型蛋白分泌物基因
        3.1.8 外膜蛋白基因(Omp)
        3.2 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3.2.1 外膜蛋白(Omp)
        3.2.2 热休克蛋白(HSP)
        3.2.3 多态外膜蛋白(POMPs)
        3.2.4 主要外膜蛋白(MOMP)
    4 衣原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4.1 灭活苗
        4.2 减毒活疫苗
        4.3 亚单位疫苗
        4.4 DNA疫苗
        4.5 载体疫苗
        4.5.1 菌影疫苗
        4.5.2 DC疫苗
        4.5.3 病毒活载体疫苗
        4.6 质粒缺失疫苗
        4.7 多价疫苗
    5 牦牛衣原体病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牦牛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牦牛血清与组织样品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间接血凝试验 (IHA) 方法检测血清抗体
        1.2.2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法检测病料
        1.2.3 流行病学调查
    2 结果
        2.1 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 PCR检测结果
        2.3 临床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牦牛流产衣原体的分离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与样本
        1.1.2 试剂
        1.1.3 仪器
        1.1.4 相关溶液
        1.2 方法
        1.2.1 牦牛衣原体的分离培养
        1.2.2 分离株形态学观察
        1.2.3 基因组DNA的提取
        1.2.4 PCR扩增
        1.2.5 琼脂糖凝胶电泳
        1.2.6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2 结果
        2.1 分离培养结果
        2.2 形态学观察结果
        2.3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牦牛流产衣原体灭活苗的研究及小鼠免疫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与实验动物
        1.1.2 试剂
        1.1.3 仪器
        1.1.4 溶液配制
        1.2 方法
        1.2.1 牦牛流产衣原体疫苗的制备
        1.2.2 小鼠免疫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牦牛流产衣原体疫苗的制备结果
        2.2 小鼠免疫效果评价结果
        2.2.1 小鼠血清抗体亚型检测结果
        2.2.2 小鼠血清IFN-γ 含量检测结果
        2.2.3 抗体中和试验结果
        2.2.4 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结果
        2.2.5 攻毒试验结果
        2.2.6 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
        2.2.7 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 含量检测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牦牛流产衣原体疫苗本动物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与实验动物
        1.1.2 试剂
        1.1.3 仪器
        1.1.4 溶液配制
        1.2 方法
        1.2.1 牦牛流产衣原体疫苗扩大生产
        1.2.2 试验动物的筛选及分组
        1.2.3 牦牛衣原体本动物毒力测定试验
        1.2.4 疫苗安全性试验
        1.2.5 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试验
        1.2.6 疫苗的免疫效力检测
        1.2.7 疫苗的免疫持续期检测
        1.2.8 疫苗保存期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牦牛衣原体本动物毒力测定试验结果
        2.2 疫苗安全性试验结果
        2.3 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
        2.4 疫苗的免疫效力检测结果
        2.5 疫苗的免疫持续期检测结果
        2.6 疫苗保存期试验
        2.7 衣原体灭活疫苗免疫扩大试验
    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四、肺炎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2015-2019年北京市肺炎衣原体流行特征分析[J]. 罗明,龚成,罗琴,李爱华,王雪,李茂中,谢会,王怡婷,张合润,黄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8)
  • [2]抗流产衣原体敏感药物的筛选与治疗作用初步研究[D]. 谭书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动物衣原体病疫苗免疫及治疗研究进展[J]. 谭书敏,周继章. 中国畜牧兽医, 2020(05)
  • [4]西北地区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D]. 刘萍.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5]沙眼衣原体GlgA蛋白经TLR2/TLR4激活MAPKs通路诱导THP-1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D]. 孙珍洁. 南华大学, 2020
  • [6]鹦鹉热衣原体CPSIT0846蛋白经ERK/JNK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介导的HeLa细胞凋亡[D]. 唐婷. 南华大学, 2020
  • [7]表达猫衣原体momp蛋白的重组病毒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D]. 阮晓凤.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8]社区获得性肺炎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 段芃嫄.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9]杭州地区儿童麻疹合并不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基于胸片分级[D]. 李焕国. 浙江大学, 2019(03)
  • [10]青藏高原牦牛流产衣原体分离株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实验[D]. 蔡金山.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肺炎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