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顾凡[1](2021)在《BJ市供电公司领导人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研究》文中指出
李英[2](2020)在《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自从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完善,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我国政治特色的审计制度。在今天,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为推动医疗卫生系统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对医院负责人管控、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医院领导干部廉洁办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理论,以《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内部审计要点》及《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医院负责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为依据,创造性地将《要点》、《细则》两个与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文件进行了整合梳理,并依据梳理的文件内容,结合大量文献,通过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后,构建了包括遵守法律及相关规定情况、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管理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基本建设及采购情况、医院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医院负责人本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打分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指标模型。离任时的经济责任履行成果进行了合理评价,得出N医院负责人L同志的评分为4.244分,等级为A-。在利用构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模型后,本文以N医院为例,利用前文构建的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模型,对N医院负责人L同志在对L同志进行评分后,本文在对审计结论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N医院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构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以往过分强调经济指标的评价指标构建模式进行了突破,进一步丰富了现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推动了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创新。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体系对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发挥、促进医院外部约束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对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深入,我国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建设也将愈加趋于成熟。
赵慧颖[3](2019)在《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形式,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以及规范提高阶段,逐步成为国有企业、机关单位的一项常规性审计。其主要任务是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高管人员任期内或承包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近年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强化对企业高管人员的管理、监督,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极大程度地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经济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转,防止国有资本的非法流失。由于我国国有企业规模差异较大,组织管理形式各异、经营方式千差万别,导致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差异较大,目前仍缺乏统一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来指导如何对被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LD集团自2002年设立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以来,至今已将近20年。从开始的财务审计到后期的经济责任审计,从财务指标到管理指标等非财务指标,已然形成了一套集团审计评价体系,为审计评价工作提供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但不容忽视的是LD集团现有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集团的需要,急需对LD集团现有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本文首先阐明了研究的目地和意义,梳理回顾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文献,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界定了论文涉及的概念及所运用的理论基础。论文第三部分从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三个维度阐述了LD集团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从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三个维度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五部分结合LD集团实际情况,选取了相对适合的评价内容、指标,引入AHP-模糊综合法,优化了现有的评价体系,并将LD集团2015-2016年的审计数据代入新的评价体系中进行验证。第六部分提出保障性措施,力求使LD集团经责审计工作开展更为顺畅,评价结果更加公正、科学。
张天作,郑双银,马波[4](2015)在《务实创新发展的襄阳市经济责任审计》文中指出襄阳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起步阶段的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发展到如今的领导干部离任必审全覆盖、监督履责全过程、追责问纪全方位,经历了近三十个春秋,多次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1996年12月,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监督工作经验在中组部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上作大会典型交流发言;2000年10月,中央五部委联合召开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时
孙迪[5](2015)在《加强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思考》文中提出自2000年以来,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持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其中,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在离任时要经历的经济审计流程,该流程作为国有企业改革项目中核心的构成部分,更是不可小觑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力度的强与弱,对我国经济体制良性化、持续化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不断的正规化,加强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的强度对于社会各界人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就加强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的离任审计进行探讨。
王立国[6](2013)在《行政问责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实践的创新,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政策性审计制度,自1985年产生以来,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最早产生于厂长(经理)的离任审计,它的出现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要求,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支持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贯彻落实,旨在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于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与考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面临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伴随行政问责制的大力推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找准角色,在促进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追责问责中发挥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梳理,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意义、问题及原因,由于资料及实践经验取得的限制,以最具代表性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研究重点,通过听取专家意见,查阅相关资料及企业的亲身实践等方式,确定经济责任审计九大方面内容,设计一套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审计成果运用,建立责任链,明确前后任的责任,使责任主体不缺位,为行政问责提供依据,最后通过案例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金明莉[7](2011)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独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根源是由于我国的监督体系不完善,从而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法人代表在行使权力和经营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经济责任审计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能够有效地发挥审计对权利的制约监督职能,对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委托人的经济利益、促进廉政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的目的是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明确其经济责任关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维护国有企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一种手段。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自开展以来发挥了管理、监督、检查的作用,初步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于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审计工作,没有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其具有时间跨度长、层次高、涉及业务范围广、工作量大、审计风险多等特点,使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方法、流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了系统的阐述,通过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审计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促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序开展,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与评价作用。
张文峰[8](2004)在《关于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的探讨》文中指出离任审计工作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的一项重要考核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其深远意义已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该文就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工作进行探讨
陈长治[9](2004)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10](2003)在《陕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陕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构想:统一归属,分类监管;党政一体,“三管”结合;政企分开,三层营运;属地纳税,收益分流。资本运营应规范和有效控制授权监督机制、“三管”结合机制、业积考核与评价机制。
二、关于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概述 |
2.1 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相关概念 |
2.1.1 经济责任审计 |
2.1.2 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 |
2.2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审计评价理论 |
第3章 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1 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3.2 建立的原则、依据 |
3.2.1 建立的原则 |
3.2.2 建立的依据 |
3.3 评价指标选取 |
3.4 评价指标修正 |
3.5 指标权重确定 |
3.5.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3.5.2 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
3.6 指标分值确定 |
3.6.1 定量指标分值确定 |
3.6.2 定性指标的分值确定 |
第4章 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
4.1 N医院简介 |
4.2 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
4.2.1 审计主体及对象 |
4.2.2 审计评价现状 |
4.2.3 N医院负责人L同志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 |
4.3 相关建议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 |
1.2.2 国内文献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经济责任的概念 |
2.1.2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
2.1.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概念 |
2.1.4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 |
2.1.5 AHP-模糊综合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权变理论 |
第三章 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现状 |
3.1 LD集团公司简介 |
3.2 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历程 |
3.3 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现状 |
3.3.1 评价内容的现状 |
3.3.2 评价指标的现状 |
3.3.3 评价方法的现状 |
第四章 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评价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2 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2.1 评价指标涵盖不全 |
4.2.2 评价指标同质化 |
4.2.3 评价指标与企业长期战略脱节 |
4.3 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1 定性部分易受主观影响 |
4.3.2 评价方法权重的固定化,审计重点不突出 |
第五章 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优化 |
5.1 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优化 |
5.2 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优化 |
5.2.1 定量指标的选取 |
5.2.2 定性指标的选取 |
5.3 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的优化 |
5.3.1 层次分析法 |
5.3.2 模糊综合法 |
5.4 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 |
第六章 优化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保障性措施 |
6.1 制度层面 |
6.2 审计人员层面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加强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的概念 |
2 离任审计的概念, 意义以及必要性 |
2.1 离任审计的概念 |
2.2 离任审计的意义 |
2.3 离任审计的必要性 |
3 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中常出现的问题 |
3.1 新任法人代表和前任法人代表责任承接的问题 |
3.2 离任审计的作用效果弱 |
3.4 不能及时的将审计结论落实处理 |
3.5 选择恰当的审计主体 |
4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力度的方法 |
4.1 统一责任归属制度 |
4.2 强化离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
4.3 选择适当的审计时间 |
4.4 对审计结论的落实处理 |
5 结语 |
(6)行政问责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现状评价 |
三、 研究方法及内容 |
四、 创新点 |
第一章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界定 |
一、 我国审计组织体系 |
二、 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界定 |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 |
一、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 |
二、 审计的受托责任分析 |
第三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动因 |
一、 国家民主政治的需要 |
二、 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 |
三、 促进政府履责和职能转变的动力 |
四、 现代审计制度发展的必然 |
第四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
一、 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时代背景 |
二、 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历史环顾 |
三、 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行政问责制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与意义 |
一、 经济责任审计是行政问责的重要方式 |
二、 经济责任审计是行政问责的重要部分 |
三、 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中的作用 |
第二节 行政问责制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 |
一、 审计内容及实施标准 |
二、 资产及业务的责任承接 |
三、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四、 审计结果运用 |
第三节 行政问责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审计机关自身制约 |
二、 审计内容及时间范围深度不够 |
三、 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
四、 审计成果运用制度不健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实施标准的确定 |
一、 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
二、 任职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
三、 任职期间财务状况变动情况 |
四、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适当性和有效性 |
五、 任职期间重大经营决策的合规性、科学性和效益性 |
六、 被审计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纪及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
七、 被审计领导人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 |
八、 前任领导人员遗留问题清理情况 |
九、 领导人员任职期末重大未完经济事项情况 |
第二节 责任承接机制的建立 |
一、 任职期末债权、存货、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的责任承接 |
二、 前任领导人员遗留问题的责任承接 |
三、 领导人员任职期末重大未完经济事项的责任承接 |
第三节 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一、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原则 |
二、 领导人员履职情况的确定 |
第四节 审计结果利用 |
一、 提升审计质量,增强审计结果利用价值 |
二、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 |
三、 健全问责机制 |
四、 建立审计成果分析制度 |
五、 建立审计结果跟踪制 |
六、 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资料 |
一、 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
二、 任职时间及职责分工情况 |
三、 任职期间主管部门下达经营业绩指标情况 |
四、 任职期间各年度会计报表数据 |
五、 任职期间经济监督部门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 |
六、 本次审计发现的问题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一、 内控制度评价类别的确定 |
二、 会计信息评价类别的确定 |
三、 遵纪守法评价类别的确定 |
四、 经营绩效评价类别的确定 |
五、 重大经营决策评价类别的确定 |
六、 高风险事项评价类别的确定 |
七、 科学发展评价类别的确定 |
八、 廉洁自律评价类别的确定 |
九、 责任认定评价类别的确定 |
第三节 领导人员履责类别的确定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经济责任界定的研究 |
1.2.2 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定位 |
1.2.3 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基础 |
1.2.4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构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结构框架 |
2 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理论 |
2.1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
2.2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
2.2.1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和客体 |
2.2.2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2.2.3 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 |
2.3 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的比较 |
2.3.1 审计的对象不同 |
2.3.2 审计程序不同 |
2.3.3 审计的目标不同 |
2.3.4 审计的内容不同 |
2.3.5 审计时间跨度不同 |
3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
3.1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
3.1.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准备阶段 |
3.1.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阶段 |
3.1.3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终结阶段 |
3.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
3.2.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概述 |
3.2.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部控制测评方法 |
3.2.3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质性测试方法 |
4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
4.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概念、范围和内容 |
4.1.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概念 |
4.1.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 |
4.1.3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 |
4.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
4.2.1 定量评价 |
4.2.2 定性评价 |
4.2.3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 |
5 x x地方国有企业领导人A同志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
5.1 审计背景 |
5.2 审计查证过程 |
5.2.1 审前准备 |
5.2.2 审计过程 |
5.3 经济责任审计综合模型的运用 |
5.3.1 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的设计 |
5.3.2 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的运用 |
5.4 审计查处的主要问题 |
5.5 审计处理 |
5.6 审计评价 |
6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
6.1 经济责任审计应该以审计风险为前提 |
6.2 提高审计效率的关键在于突出审计重点 |
6.3 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
6.4 应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任免中的应用力度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经济责任审计问卷调查表 |
(8)关于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强化离任审计的地位 |
二、 选择合适的审计主体 |
1.国家审计机关 |
2.企业内审机构 |
3.社会审计机构 |
三、 选择适当的离任审计时间 |
四、 把握审计重点 |
1.强化资产审计,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
2.强化管理审计, 促进管理工作的加强 |
3.强化责任制指标审计, 促进提高经济效益 |
4.强化执纪审计, 促进经营行为的规范 |
五、及时落实处理审计结论 |
(9)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
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 |
二、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三、 本文的新意之处 |
第一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党的建设 |
第一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
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
一、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
二、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
三、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第三节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经验 |
一、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 |
二、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 |
第四节 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 |
一、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党建面临的新挑战 |
二、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主要矛盾 |
三、 坚持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先进性 |
四、 创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党建工作新机制 |
第二章 创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新机制 |
第一节 公司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面临的新挑战 |
第二节 正确理解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
一、 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 |
二、 几个界限 |
三、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内容 |
第三节 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 |
一、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 |
二、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依靠力量 |
三、 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性力量 |
第三章 创建企业领导人员任用的新机制 |
第一节 党组织直接任命企业经营管理者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碰撞 |
一、 两种企业用人体制的根本不同 |
二、 当前企业用人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 |
一、 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 |
二、 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的新机制 |
三、 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办法 |
第三节 党管干部原则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 |
一、 关键是把握制度规定的统一 |
二、 创建企业党组织的用人工作新机制 |
第四节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一、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
二、 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
第四章 创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 |
第一节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 |
一、 国有企业环境发展变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
二、 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方式转变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
三、 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模糊认识 |
第二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
一、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和互补 |
二、 保持和发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色 |
第三节 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 |
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体现时代性 |
二、 树立服务理念,贴近职工群众 |
三、 建立各负其责又形成合力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 |
第五章 创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新机制 |
第一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给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出新课题 |
一、 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
二、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三、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的活力 |
第三节 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
一、 创建党员队伍教育工作新机制 |
二、 创建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 |
三、 创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机制 |
第四节 创建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的工作机制 |
一、 加强制度建设 |
二、 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
三、 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
四、关于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BJ市供电公司领导人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研究[D]. 顾凡. 西京学院, 2021
- [2]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评价研究[D]. 李英. 南华大学, 2020(01)
- [3]LD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 赵慧颖.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4]务实创新发展的襄阳市经济责任审计[J]. 张天作,郑双银,马波. 审计月刊, 2015(11)
- [5]加强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思考[J]. 孙迪. 现代商贸工业, 2015(04)
- [6]行政问责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立国. 黑龙江大学, 2013(S1)
- [7]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金明莉.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7)
- [8]关于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的探讨[J]. 张文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06)
- [9]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问题研究[D]. 陈长治. 中共中央党校, 2004(04)
- [10]陕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J].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