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被隔离观察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玥[1](2021)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研究》文中指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的罪名,但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才真正走进司法实践的视野,此前一直是被束之高阁的状态,这也为该罪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严重后果表明,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的行为进行规制,其立法意义重大,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但本罪由于法律规定与疫情实际需求无法相融,导致此前司法实务中一直无法适用。因此,有必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背景下,对本罪的基本原理和司法实践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今后再次遇到重大突发性疫情时,能够更迅速、更成熟地应对。本文从罪名渊源、性质、罪与非罪的界分、此罪与他罪的界分这四个方面,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进行概述。本罪的构成要件明确规定了本罪的前置法是《传染病防治法》这一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符合行政犯的构成条件。一般违法行为与本罪区别的关键就在于,本罪导致了甲类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实际扩散或有导致其扩散的高度可能性,而一般违法行为未造成任何危害结果或者危害结果较轻,比如仅仅导致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扩散。司法机关在严厉打击各类阻碍疫情防控的犯罪时,相较于2003年非典型肺炎时期新增了本罪,因此本文选取了司法实践中易与本罪混淆的几种罪名,准确界分本罪与相关犯罪。《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进行了修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新视角下,对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认定必须与时俱进。关于本罪的主体,由于供水单位需要经过一定审批许可从而具备供应水源的资质,所以分析认为本罪第1项行为方式对应主体即具备供水资质的单位是特殊主体,其余行为方式对应主体为一般主体。无论是从法定刑设置的角度还是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本罪的主观方面认定为过失更符合立法精神,这也造成了本罪危险犯和共同犯罪的司法困境。经分析认为,构成本罪的犯罪行为并非必然造成公共安全法益受到侵害,但一定会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公共卫生秩序,所以本罪侵犯的法益为国家对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较为合理。客观方面体现在行为人拒绝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从而导致甲类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扩散或者有导致扩散的高度可能性,分别从“甲类传染病”的认定、“引起甲类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播”的认定、“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认定和法定行为方式的认定这四方面对本罪客观方面的实务要件进行分析,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司法困境,比如对《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前“甲类传染病”规定的质疑、对司法解释扩张本罪适用合理性的质疑、对实害犯与危险犯适用同一法定刑的质疑、司法适用中隐瞒流行病学史行为的定性困境以及因果关系的考察困境。最后,针对新冠疫情背景下本罪在适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司法困境,对本罪作出进一步的完善构想。疫情期间的刑事政策要立足疫情防控大局,在整体上应当从严,但同时也要防止“一刀切”的做法,针对个案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行为人主观动机等因素。在利用传统因果关系理论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情形下,选择适用疫学因果关系,以填补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漏洞。同时承认并限缩适用过失危险犯理论,以防止本罪沦为口袋罪。希望经过本文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本罪在适用中的司法困境,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的行为纳入本罪调整范围保持理性的认识,指引本罪在司法实务中的准确适用以及在立法上的不断完善。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2021)在《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通知》文中指出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中国疾控中心: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相关建议,请及时反馈机制综合组。
李佳佳[3](2021)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强制隔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牵涉范围广、危害性大、不可预见的特征以及某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不仅严重威胁到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还对公共卫生健康、国家经济、社会秩序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强制隔离是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来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大,一方面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公共健康、维持了社会秩序。但是强制隔离作为一种事实紧急状态下的行政强制措施,在实施上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权力扩张的情形,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要对强制隔离制度进行合理规制,这也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我国法律中有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强制隔离的法律规定,但是这些规定由于存在某些冲突以及缺乏实际操作的程序和要件,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目前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强制隔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层面。本文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强制隔离为中心,首先总结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强制隔离的概念与判断标准,并从功利主义、比例原则与行政应急性原则的角度对其适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总结采取强制隔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价值所在。其次,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强制隔离的法律法规以及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出了我国目前强制隔离制度的适用现状。根据以上的总结与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在强制隔离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相关法律规制存在瑕疵、程序正义缺失、执行主体混乱、执行力度过火以及欠缺对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完善强制隔离制度的几点建议:在法律规制上,坚持三大理念,即坚持立法科学性与民主性统一,坚持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统一,通过对强制隔离的适用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建立合理规范的运行程序等方式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制,为强制隔离提供法制保障;在执行上,要严格依法实施隔离措施从而防止权力的盲用与滥用,保证实质正义,并且要明确医疗机构、公安机关、基层自治组织的执法权限以及在执行中细化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在监督和补救机制上,要完善监督现状,使行政执法监督、司法监督和与社会监督并举,拓宽救济渠道,完善行政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设等。
梁翘楚[4](2020)在《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文中认为目的:2002年末至2003年8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肆虐中国。“非典”疫情在广州流行期间,中医医务人员共同抗击“非典”,成绩斐然。广州中医的口述史料是了解和研究中医抗击“非典”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抗击“非典”时期广州中医界典型人物有关抗击“非典”的口述史料,梳理广州中医界抗击“非典”的历程,进一步了解广州中医专家赴港抗非的情况,解读中医医务人员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的内涵。根据以上研究,分析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对于中医医务人员个人的影响,总结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彰显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当代价值,为未来传承与发扬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经验提供借鉴。方法:1.口述史研究法依据口述史研究规范,对中医医生(含赴港专家)、护士、医院管理人员、“非典”患者、普通民众等多个群体开展口述访谈,同时向他们征集工作记录、手稿、照片等资料。采访完成后根据访谈录音听写出逐字稿,然后对逐字稿进行整理、归纳,运用“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理论对逐字稿进行分析。2.文献调研法借助现有的广州抗击“非典”相关史料,全面查阅、搜集、整理各类年鉴,相关档案资料,检索CNKI、万方、读秀等数据库及互联网中“非典”相关论文、报道,收集相关专着、采访报道等文献史料。3.多学科综合研究综合利用口述史学、医学、社会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广州抗击“非典”史的相关资料,凝练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基本轨迹,总结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经验,分析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成果:结合口述史料与文献史料,将中医医务人员的抗非历程分为“初发阶段”、“高发阶段”、“控制阶段”、“援外阶段”、“基本胜利”五个时间段进行回顾。通过医务人员的口述史料,分析医务人员建构的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挖掘出作为集体记忆模式的“抗击‘非典’精神”具有“无畏”、“团结”、“奉献”“中医药自信”的内涵,而个体记忆的精神内涵呈现则分为“机遇”、“温暖”、“伤痛”、“幕后英雄”及“警觉”五种类型,分别解读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建构的原因。结论:广州中医抗击“非典”成功,对于医务人员而言,促使其敬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工作能力等;对于中医界而言,推动中医药进入国家疫病防治体系、广东省走上“中医药强省”之路、中医进入香港公立医院系统和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对于2019年末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言,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当代中医抗击疫情殷鉴不远。
孙思伟,周天航,党卫民,程章,钟宝亮,李闻天[5](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干预措施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大众心理健康干预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收集国内100家医院, 自疫情发生以来到2020年2月24日期间, 在多种媒介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心理健康宣传资料, 并进行媒介、受众的分析。结果首先, 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观察人员及参与一线工作的护士群体, 以焦虑体验为主, 发生率在92.68%~100%。其次, 疫情期间适用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法要区分不同受众, 才能达到良好的作用。最后, 目前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的优点是专业人员利用多种新媒体对受众进行了区别宣传, 但对老年人群这一不熟悉新媒体或缺乏接触新媒体条件的人群, 获得心理健康干预的途径有待加强。结论区分不同受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的各类群体心理健康干预, 有助于提高疫情期间社会心理干预的效应。
徐昌[6](2015)在《论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人身自由限制的边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突发传染病疫情是全球范围内每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在处置过程中卫生行政应急管理所采取的必要的行政强制隔离等法律行为,一方面遏制了传染病疫情的蔓延或扩散,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甚至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等诸多民事私权利。在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社会环境下,卫生行政人员应当正确认识行政隔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又要谨慎防止行政隔离对人身自由的异化,科学设计宏观思路与微观措施,尽最大可能地提出人身自由的边界分析,探索传染病防控中的平衡之道。
汤芳[7](2009)在《SARS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随访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流行曾带来世界范围内的灾难,其传染性之强、传播速度之快、流行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远超出人们的想象。SARS过后,遗留下的未解之谜还很多,在SARS流行病学方面仍存在众多热点问题值得探讨。医务人员(healthcare workers, HCW)是SARS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感染的危险/保护因素研究较多而结果并不一致。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来自同一医院感染SARS的HCW病例51名,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的HCW对照426名,利用标准调查问卷,对其在诊疗SARS患者时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性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调整OR=4.52,95%CI=1.08–18.81)和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调整OR=3.27,95% CI=1.41–7.57)是HCW感染SARS的主要危险因素。戴12层棉纱口罩、16层棉纱口罩、多层防护口罩、预防服药、鼻腔清洗和防护知识培训6个因素是SARS发生的保护因素。近期研究表明SARS发生、发展和预后等与宿主遗传因素有关。本研究选取抗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白介素12受体β1(interleukin-12 receptorβ1, IL12Rβ1)作为候选易感基因,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的方法,探讨IL12Rβ1基因多个SNP位点多态性与SARS的易感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705A/G、+1158T/C、+1196G/C位点的等位基因以及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没有显着性差异。+1664C/T(CT)和(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ORs(95%CI)分别为2.09(1.90–7.16)和2.34(1.79–13.37)。单体型分析发现,+705A/G、+1158T/C以及+1196G/C三个位点存在强烈的连锁不平衡(D’=0.90–0.98),+1664C/T与其它三个位点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连锁不平衡,ATGC和GCCT单体型是最普遍的单体型,GCCT单体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ORs(95%CI)为2.31(1.72–8.47)。提示IL-12Rβ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SARS发病存在关联,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显着性关联。SARS感染后机体体液免疫状况,包括抗体水平及抗体持续时间是预防再次发生疾病流行的关健因素之一,然而对于抗体动态变化规律的持续时间和影响因素目前未有定论。本研究选取44例临床确诊并且血清抗体阳性的SARS患者进行了4年的追踪随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血清SARS-CoV特异性IgG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同时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等相关资料,估计可能影响抗体水平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发病后第12、27、40、50个月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80%、62%、32%;IgG抗体滴度的GMTs分别为1:31、1:27、1:13、1:6。生存分析显示不同激素用量、疾病严重程度和抗体转阴时间之间有显着性关联(P=0.033和P=0.024),激素用量越大,抗体水平下降越明显。从上述结果我们认为,4年后抗体滴度降低到保护性水平以下,保护性免疫只能持续有限时间。激素使用、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抗体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虽然SARS病人的保护性免疫只能持续有限时间,但保护性抗体消失后,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记忆性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是决定机体再次接触SARS-CoV后是否患病的关键。本研究进行了SARS康复期患者SARS-CoV特异性T、B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结果显示SARS康复期患者在发病6年后,不仅血清IgG抗体消失,而且体内SARS-CoV特异性记忆性B细胞水平也已不能检出,提示自然感染SARS-CoV后体液免疫反应及免疫记忆的持续时间有限。体内记忆性T细胞免疫应答能够维持一定水平,产生的淋巴细胞斑点数显着高于密切接触者和正常健康人群,其对于再次暴发的SARS流行能否提供免疫保护作用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结合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综合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等方法,阐明了SARS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及宿主遗传易感因素在SAR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SARS队列进行6年的随访观察,阐明了人群免疫水平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ELISPOT试验方法,首次提出保护性抗体消失后,SARS康复期患者记忆性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不会长期存在,而记忆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可在体内长期维持免疫记忆。本研究结果不仅为预防可能再次暴发的SARS提供防控措施和临床治疗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SARS疫苗开发、新药研制提供可以借鉴的新思路。
穆罕默德·赫塔卜(Mohammed Khattab)[8](2006)在《从“非典”看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般来说,最根本的人民的权利就是安全,我认为有时候安全比吃饭重要,如果你不安全你肯定吃不香、喝不下、不想做什么事情。所以国家应该给我们安全,在我们生活里面,有很多很多危险的病比如说:艾滋病、癌症、乙肝……等等。还有最近发生了最厉害的病、传播最快的病、最可怕的病、它就是“非典”。这场病来的时候没有人想到这么快就把很多人传染,很多人死去了,这个病到现在没有疫苗。这场病让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改变他们的态度,如果你看一个人感冒或者体温高一点儿,很多人会说他传染了“非典”,这种奇怪的态度你在马路上、公交车里、公司里、学校里、市场里……等等地方都会看到。这个可怕的情况对一些人很麻烦,有人不上班、不上课、不出去,还有你到市场去买东西,别人会告诉你卖完了、没有货。到药店买一些药特别与消毒有关系的药也没法买到。这个情况让很多人担心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大的压力,但是经济专家认为“非典”破坏不了中国经济,我感觉这个观点很对,因为每一个人知道中国非常的大,中国经济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很大的经济,有可能“非典”会有一点儿影响,但是不会有很大的压力,经济专家认为这场“非典”的影响主要在旅游产业,交通运输业(航空、铁路方面、公路),还有工商业。每一个政府应该关注这场危机,这场危机是一个很模糊的病,政府应该控制这个问题,特别在一个人口比较多的国家。所以每一个政府应该研究危机管理的办法,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从“非典”的突如其来爆发到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起抗击并很快取得初步胜利,还有每一个部门都有它确切的任务,比如(中国中共中央与国务院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中国政府部门的任务,中国省区市的任务等等),但是政府的管理有一些薄弱环节,比如专业人才的储备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力量残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存在偏差,危机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力等。 在我的论文里把这个危机这样地分析: 第一章 “非典”的出现与传播 第二章 “非典”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 第四章 对策
梅志强[9](2006)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从业务技术上全面总结山西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响流行的因素以及开展预防控制疫情的经验与教训,为今后进一步防控SARS特别是处理其它类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和血清流行病学方法研究SARS疫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以及影响流行的因素,以揭示其流行特征和流行规律。①调查全省448例SARS临床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史,绘制全省输入SARS原代病例的主要来源以及引起传播后被感染者的去向图,阐明SARS病例的输入与扩散原因;②用传播链图分析传播关系,了解SARS的主要传播过程;③选择SARS原代病例与续发病例接触日期、发病日期明确而完整的传播链病例计算不同传播链同一代之间以及同一传播链不同代之间的平均潜伏期,并计算观察病例潜伏期的中位数以及第5、第95百分位数,确定SARS的最短潜伏期和最长潜伏期;④对患者发病、就诊、住院时间以及医院诊断为SARS可疑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SARS就诊的及时性以及临床诊治情况;⑤计算不同接触方式、关系密切程度传播SARS的危险度,筛选形成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⑥检测不同人群和同一人群不同时间的SARS血清抗体,了解抗体的阳转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①山西省SARS原代病例主要从广东、北京输入,并在省人民医院形成大规模医源性传播,该院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严重交叉感染成为SARS疫情在省内扩散的“反应堆”、“转运站”;②448例SARS病例中,有明确接触史者411人,占91.74%,明确传播链31条,链上人数208人,占有明确接触史人数的50.61%,续发病例最多4代,以二代为多,占68.75%;③不同传播链同一代之间平均潜伏期为5.88天,同一传播链不同代之间平均潜伏期5天,观察病例潜伏期中位数为5.89天,最短潜伏期为0.93天(第5百分位数),最长潜伏期为13.6天(第95百分位数);④病人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天数为2.64天,就诊到住院的平均天数为0.94天;从住院到做出疑似诊断平均天数为1.24天,从疑似诊断到临床诊断的平均天数为5.23天;从住院到临床确诊平均天数为5.37天;⑤陪侍病人、医院探视、共同居住等不同接触方式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1.90、7.28、2.93,夫妻、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朋友等关系密切程度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9.90、19.00、15.83、9.09、11.40;⑥传播链病例SARS-IgG抗体阳性率远高于非传播链阳性率,两年后SARS患者的IgG抗体阳性率仍保持在88%以上。结论①减少或避免医院内感染是控制SARS疫情爆发的重要措施;②引起医院传播和家庭聚集性爆发,尽管与超级传播者有关,但就诊环境设置不合理,污染严重,个体防护
钟南山[10](2006)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方案》文中研究说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 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被隔离观察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被隔离观察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冠疫情背景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概说 |
(一)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性质与渊源 |
(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非罪的界分 |
1.一般违法行为的认定 |
2.无罪过事件的认定 |
3.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特殊形态的认定 |
(三)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他罪的界分 |
1.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2.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 |
3.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传染病防治失职罪 |
4.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 |
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客观要件的认定与司法困境 |
(一)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客体的认定 |
(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客观方面的认定与司法困境 |
1.“甲类传染病”的认定与司法困境 |
2.“引起甲类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播”的认定与司法困境 |
3.“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认定与司法困境 |
4.法定行为方式的认定与司法困境 |
三、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观要件的认定与司法困境 |
(一)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体的认定 |
(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与司法困境 |
1.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
2.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观方面的司法困境 |
四、新冠疫情背景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再完善 |
(一)新冠疫情背景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理性认识 |
1.妨害行为纳入本罪适用范围的正当根据 |
2.理性对待隐瞒流行病学史行为 |
(二)新冠疫情背景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法新构想 |
1.传染病类型的立法调整 |
2.过失危险犯的限缩适用 |
3.刑事政策整体从严和个案从宽 |
4.引入“疫学因果关系”理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强制隔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强制隔离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判断标准 |
第二节 强制隔离的概念及性质 |
一、强制隔离的概念 |
二、强制隔离的性质 |
第三节 强制隔离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分析 |
一、正当性依据之功利主义考量 |
二、合理性依据之比例原则 |
三、合理性依据之行政应急性原则 |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适用强制隔离的必然性 |
一、保障公民健康与公共卫生健康 |
二、维护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生产力 |
第三章 我国强制隔离的适用现状 |
第一节 我国强制隔离的适用范围及对象 |
一、强制隔离的适用范围:列举式规定 |
二、强制隔离的适用对象:中央和地方标准存在差异 |
第二节 我国强制隔离的执行 |
一、执行主体:执行主体多样,临时机构和常设机构并存 |
二、执行限度:以不侵害公民合法利益为标准 |
三、执行程序:仅有《行政强制法》等一般法的指引 |
第三节 我国强制隔离的解除和救济 |
第四章 我国强制隔离存在的主要缺陷 |
第一节 强制隔离法律规制层面存在的瑕疵 |
一、部分法律条文之间存在冲突 |
二、《传染病防治法》第39 条所规定的适用范围过窄 |
三、缺乏程序性规定扩大了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 |
四、权利救济及补偿机制的缺失 |
第二节 强制隔离执行层面存在的缺陷 |
一、执行主体混乱,行政责任划分困难 |
二、执行限度不明确,存在执行过火现象 |
第三节 对公民权利保护层面存在的缺陷 |
一、隐私权与信息公开之间存在冲突 |
二、财产权与隔离费用、工资待遇之间存在冲突 |
三、生命健康权的保障受到威胁 |
第五章 完善强制隔离的主要举措 |
第一节 完善强制隔离的法律规制现状 |
一、根据三大理念,进行立法理念上的完善 |
二、增加强制隔离实施的细则性规定 |
三、对强制隔离的适用范围进行适当地调整 |
四、建立合理规范的强制隔离运行程序 |
第二节 完善强制隔离的执行现状 |
一、严格依法实施隔离措施以防止自由裁量权的不当扩大 |
二、明确医疗机构、公安机关和基层自治组织的执法权限 |
三、细化被隔离人的合法权益并依法予以保障 |
第三节 完善强制隔离的监督现状与权利补救机制 |
一、完善监督现状,行政执法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并举 |
二、拓宽有效的救济渠道,完善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历程 |
第一节 初发阶段(2003年1月31日前) |
第二节 高发阶段(2003年2月1日~3月31日) |
第三节 控制阶段(2003年4月1日~30日) |
第四节 援外阶段(2003年5月1日~31日) |
第五节 基本胜利(2003年6月1日后) |
第二章 广州中医的集体记忆 |
第一节 “无畏”的记忆内涵 |
第二节 “团结”的记忆内涵 |
第三节 “奉献”的记忆内涵 |
第四节 “中医药自信”的记忆内涵 |
第三章 广州中医的个体记忆 |
第一节 “机遇”的记忆内涵 |
第二节 “温暖”的记忆内涵 |
第三节 “伤痛”的记忆内涵 |
第四节 “幕后英雄”的记忆内涵 |
第五节 “警觉”的记忆内涵 |
第四章 中医抗击“非典”的影响与意义 |
第一节 中医抗击“非典”对个人的影响 |
第二节 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 |
第三节 中医抗击“非典”的当代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附件 |
(6)论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人身自由限制的边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突发传染病疫情概述 |
第一节 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法律表述 |
一、国际法 |
二、国内法 |
三、传染病疫情汇报要求 |
第二节 近几年我国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 |
一、SARS疫情 |
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
三、其他疫情 |
第三节 我国对突发传染病的应对与管理措施 |
一、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管理的特点 |
二、建设突发传染病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 |
三、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 |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突发传染病救治体系 |
第二章 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行政强制隔离 |
第一节 行政强制隔离的内涵 |
第二节 行政强制隔离的特征分析 |
第三节 卫生行政强制隔离的必要性分析 |
第三章 失衡事实:突发传染病防控与人身自由冲突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行政法的失衡类型 |
一、结构失衡型 |
二、配置失衡型 |
第二节 突发传染病防治过程中的人身自由权利保护成效 |
一、传染病防治立法传统历史悠久 |
二、公民权利在传染病立法中逐渐受重视 |
第三节 突发传染病防控中人身自由冲突的案例分析 |
第四章 平衡之道:传染病防治中的行政隔离与人身自由的均衡化策略 |
第一节 制衡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宏观设计 |
一、严格遵守行政公权介入私法领域的基本法律原则 |
二、健全完善传染病防控的行政隔离法制建设 |
三、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
四、依法追究因不配合强制隔离措施而引起的各种法律责任 |
第三节 微观措施 |
一、依法健全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强制隔离制度 |
二、建立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 |
三、加强宣教,全面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
四、明确责任,规范流程,确保防控过程管理精细化 |
五、重视心理保障,积极关注医患的心理健康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SARS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随访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
某医院SARS |
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
SARS |
感染易感基因的病例对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
SARS |
病例的前瞻性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
SARS |
病例记忆性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附录1 |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
从事非典型肺炎一线医护人员调查表 附录3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附录4 |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附录5 |
个人简历 |
(8)从“非典”看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表格的目录 |
图片的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非典”的出现与传播 |
第一节 “非典”的概念以及症状分析 |
一、什么是非典型肺炎 |
二、“非典”危机的原因 |
三、从什么地方开始与什么时侯 |
第二节 “非典”传播 |
一、病毒就是这样一路传染 |
二、感染形成 |
第二章 “非典”对中国的影响 |
第一节 “非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一、“非典”对人们生活观念的影响 |
二、“非典”对几种人群影响 |
第二节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一、“非典”对中国经济观念的影响 |
二、“非典”对几种行业的影响 |
第三章 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 |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中国政府抗击“非典”有效措施 |
一、中国中共中央与国务院的任务 |
二、专项检查的主要任务 |
三、中国省区市的任务 |
第三节 一些薄弱环节 |
第四章 对策 |
第一节 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感染 |
第二节 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对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s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因素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密切接触者不同接触方式危险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措施与体会 |
1 防控 SARS 的技术措施 |
2 防控 SARS 的经验 |
3 防控 SARS 的体会 |
第六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控制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
1 控制干预措施 |
2 主要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
3 评价结果 |
4 讨论 |
第七部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预防控制治疗的教训与反思 |
1 SARS 时期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利用存在的问题 |
2 SARS 时期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
3 SARS 流行不同阶段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特殊表现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
1 SARS流行的三个环节 |
2 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 |
3 影响SARS流行的因素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被隔离观察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疫情背景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研究[D]. 许玥.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通知[J].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报, 2021(05)
- [3]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强制隔离问题研究[D]. 李佳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D]. 梁翘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干预措施探讨[J]. 孙思伟,周天航,党卫民,程章,钟宝亮,李闻天.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20(Z1)
- [6]论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人身自由限制的边界分析[D]. 徐昌.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7]SARS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随访观察研究[D]. 汤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9(09)
- [8]从“非典”看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D]. 穆罕默德·赫塔卜(Mohammed Khattab).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控制研究[D]. 梅志强. 山西医科大学, 2006(12)
-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方案[A]. 钟南山. 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6
标签:非典论文; 疫情论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文; 传染病论文; 肺炎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