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AutoCAD的矿山井巷工程绘图软件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强[1](2020)在《矿山井巷工程三维建模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进程的加快,构建矿山井巷工程三维模型已然成为广大矿山测量人员迫切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之一。中条山集团篦子沟矿业公司在实际生产中通过Surpac矿业工程软件、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以及全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构建三维模型方法,对比各自的优缺点,证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高效准确测量并获取井巷工程点云数据,为矿山构建更加真实的三维模型。
康庆微[2](2019)在《煤矿巷道绘图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矿山巷道设计制图效率,设计开发自动化煤矿巷道绘图软件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解析计算求交算法进行巷道自动化拓扑关系推断、绘图、结构标记、冗余裁剪以及图形修补;为进一步解决自动化拓扑推断计算带来的性能消耗及资源调配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基于多线程技术的矢量矩阵解析求交计算方法;并以国内某矿三采区308条巷道为例在不同配置测试平台中建立模拟仿真实验,将文中算法在AutoCAD绘图平台中应用,并与采用原生碰撞求交算法的软件系统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矢量矩阵解析求交计算方法能大幅度提高软件系统的绘图效率,结合多线程技术使用时可发挥多核平台性能优势,优化绘图系统资源合理调配。
鲁远杰[3](2011)在《井巷工程设计系统数据交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井巷工程作为地下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始至终贯穿于矿山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是矿山生产的基础。利用软件进行井巷工程的设计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的效率。由于不同矿山软件采用的数据模型不同,因此数据组织的格式也不一致,造成矿山数据共享困难。因此根据统一规范的标准进行数据转换会使得井巷工程的设计工作更加快速高效,同时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井巷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为减少数据交换过程中信息的损失,本文在分析当前软件数据交换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以下的内容:(1)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根据井巷工程设计的需要导入数据进行巷道设计,设计完成后,将数据以DXF格式图件形式导出,或通过ADO存入数据库,为下一步的巷道建模提供支持。(2)特殊线型、填充图案的开发与设计:为满足井巷工程设计对特殊线型与填充图案的需要,利用AutoCAD中线型与填充图案的定义方法,在模块中开发了线型与填充图案的功能,可进行矿图的线型与图案的设计,实现与AutoCAD的交互。(3)合理的组织管理图层、颜色、文字样式等数据,并且为图件添加格网、图签,使图形的绘制、设计功能更加完善。(4)用Visual C++作为开发工具,开发了数据交换模块,并集成到课题组现有的软件平台上,在具体的矿山得到了初步应用。
任娜娜[4](2011)在《VBA环境下三维矿图的绘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山是一个真三维的地理空间,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不断发展,尽管平面矿图得到不断完善,但是在反映空间位置上,平面图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地下矿山地域位置的特殊性,可视程度较差,矿山生产安全存在较大隐患。近年来矿山事故频发,平面图纸较难立即提供形象直观的立体空间信息,救援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建立良好的三维空间系统,不仅能为被困人员实施自救逃生和救援工作迅速开展提供较好的信息,在矿山生产管理、生产指挥、资源优化配置等工作中,将起到平面矿图无法比拟的效果。良好地描述矿山空间位置、实现矿图三维可视化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针对国家整个矿山系统一系列的规范化条例,要求各矿山单位必须建立完整的二维矿图系统,这为将来能够建立良好的三维矿图系统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在三维矿图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空间较大,发展方向也较多元化。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利用VBA实现AutoCAD二次开发,定制开发多种矿图中常用的线型;2).对AutoCAD软件的三维编辑和造型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定制了专门用于绘制和编辑矿图的菜单,包括平面和三维矿图两部分,提高了绘图效率;3).在拥有某矿山的平面数据及相应高程值的前提下,在AutoCAD平台上,实现井下部分区域的电子矿图立体化,从多角度观察立体矿图;4).利用布尔运算实现交叉巷道的贯通和柔滑处理,最大程度接近实际巷道情形,使得巷道相互间的空间位置展现一目了然。
韩福顺,宫良伟[5](2011)在《矿井三维巷道的半自动绘制》文中研究表明以AutoCAD为图形处理平台,采用手工绘制与编程绘制相结合的半自动绘制方法,即用Visual BASIC编程实现绘制三维巷道的关键语句,其他部分仍用手工绘制,再结合后期图件的修整即可完成复杂的三维巷道绘制。这种方法具有程序简单、绘制速度快、用户易于操作、便于后期应用开发等特点。
朱延华[6](2010)在《三维矿图可视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煤矿生产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对图形的可视化要求越来越高。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除了利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工业广场平面图等生产必备图以外,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三维立体图,这种三维立体图在生产指挥、生产管理、开采优化设计等方面,都能获得二维平面图所无法比拟的效果。目前我国对煤矿的三维建模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计算机制图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专业制图软件也随之诞生,目前在生产单位常用的有:AutoCAD、MapGIS、EasyMap等。具体到矿业单位来说,AutoCAD以其操作简单、功能强大以及友好的用户界面等优点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AutoCAD是一种设计和绘制二维及三维图形的软件,用户可以使用它来创建、浏览、管理、打印、输出图形。AutoCAD是一款极其灵活和开放的应用系统,它提供了许多开放式的接口,允许用户通过这些接口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本文利用VBA语言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VBA语言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开发绘制二维及三维矿图的命令,如菜单定制、线型定制、窗体设计等。2).利用AutoCAD创建三维巷道模型及立井模型,实现三维矿图的自动化绘制。3).实现三维矿图可视化,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体模型。
王马峰[7](2010)在《基于GIS的煤矿采掘生产状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从矿山GIS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出发,将绘图软件CAD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技术引入到采矿工程中,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数据库理论和图形学理论,对采掘生产状态可视化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采掘生产状态多参数可视化管理的模型。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在分析采掘工程图形和数据管理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煤矿现场需求,对矿山采掘生产多参数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构建出采掘工程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模型;根据GIS开发原理提出采掘生产状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并对采掘生产状态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对采矿图素集的构造方法、各种图素的表述方法和图素属性的表达进行了深入研究,着重建立了采掘生产状态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之间的相互连接方法进行了讨论、比较和优化选择,确定了以数据库的句柄字段为联系方式;最后,利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计算、显示和数据库管理功能以及AutoCAD的强大图形显示功能,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进行了采掘生产状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通过利用VB和VBA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单文档窗体,多文档窗体、对话框等多种控件进行设计,构建了系统与用户可以交互的多形式显示界面。并且成功开发了采掘生产中的地质测量数据、采矿工程数据、机电设备数据、通风安全数据等多类专业数据一体化的采掘生产可视化管理系统。基于我国煤矿采掘生产管理水平处于比较低的特点,本研究重心工作主要放在采掘生产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的图形可视化上。旨在提高矿山自动化、集成化、准确化等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煤矿采掘生产管理工作的快速便捷、简单易行管理。系统的研究不但为矿山管理的下一步采掘接替可视化管理、煤矿三维参数状态管理等工作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以后的矿山可视化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综上所述,本系统是基于GIS的煤矿采掘生产图形化及多参数的管理系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借助于AutoCAD图形平台,开发了采掘工程图形和可视化窗口交互动态显示,实现了煤矿生产中地质、测量、采矿、机电、通风安全状态的可视化管理。为了促进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采掘生产信息的查询、数据修改、数据添加和删除冗余数据等多项功能。由于作者水平和时间有限、系统涉及的学科内容较多等原因,对一些提出的想法还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其更加实用。这对于减少矿山管理成本、提高采掘工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现实意义。
张志华[8](2010)在《矿山巷道三维网络模型的构建及其路径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矿山”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是当前地矿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矿山三维巷道网络模型的构建与空间分析则是数字矿山的重要研究内容,其研究成果对“数字矿山”理论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矿山决策管理、矿山安全生产与矿山救援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矿山三维巷道网络模型构建的数据模型方面,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矿山三维巷道网络模型构建和路径分析的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将矿山巷道网络抽象为点、弧段、特征连接线、巷道断面、基础面元、半巷道体、简单巷道体、复杂巷道体、复合巷道体以及线、面等11个对象类型,其中半巷道体是构成巷道模型的关键体元。通过对这些对象类型之间拓扑关系的分析,给出了该数据模型相对应的数据结构。在矿山三维巷道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方面,以所提出的三维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为基础,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半巷道构模的方法——对称建模法,采用双结点定向法和中点插值法解决了简单巷道和相交复杂巷道体模型的无缝连接问题,采用拱顶统一高度法解决了急弯曲拱形巷道拱顶开裂问题,研究了梯形巷道与拱形巷道的连接建模方法以及立井与上下平巷、立井与三平巷、立井与地面的集成建模方法,实现了复杂矿山巷道三维网络模型的构建。在矿山巷道网络模型的路径分析方面,以图论方法为基础,将巷道网络抽象成结点-弧段图,研究了巷道网络的连通性分析方法,给出了适合缓倾斜矿床开采巷道网络的单源最短路径分析和点对间最短路径分析方法,并针对急倾斜矿床开采巷道网络的最短路径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层的最短路径分析方法,即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利用二叉堆最短路径算法进行最短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而研究给出了双源最佳路径分析、必经结点最佳路径和存在障碍的最佳路径分析方法,为矿山生产和井下救援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以Window XP为平台,以MS Visual C++6.0为开发工具,借助OpenGL图形函数包,设计开发了矿山巷道三维网络模型的构建与路径分析实验系统,并以凤县银母寺铅锌矿和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为例,对实验系统进行了应用研究,验证了上述几方面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王旭辉[9](2010)在《AutoCAD在矿山井巷测量中的应用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utoCAD工具软件对现代矿山地下井巷工程建设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介绍了AutoCAD工具软件在实践中常用的几个技巧。
耿铭[10](2009)在《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以VC++6.0为开发工具,开发了矿井三维模型可视化系统,主要研究了井下“纵横交错”的巷道三维网络系统。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把巷道抽象成由结点和节点组成的巷道线。分析了组成巷道实体的元素,建立了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并运用C++语言描述其数据结构;利用导线点逼近中线点及在巷道结点(节点)上加载断面的算法;最后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编程方法结合OpenGL技术,开发出了巷道三维可视化建模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在三维图形可视化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成功的建立了巷道三维可视化建模系统:把井下巷道“展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巷道的成图数据直接来自井下导线的观测数据,总结了巷道数据的来源,运用SQL数据库技术来管理巷道数据,完成了巷道数据的导入以及数据管理、添加、删除、查询等功能,方便了数据的编辑、查询。通过建立模型,可以较准确的描述矿山巷道的分布,实现矿井巷道三维模型的旋转、拾取、缩放、平移等功能。本文开发的矿井巷道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数字矿山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基于AutoCAD的矿山井巷工程绘图软件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utoCAD的矿山井巷工程绘图软件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矿山井巷工程三维建模方法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件绘制矿山井巷工程实体模型 |
1.1 运用Auto CAD制图软件绘制 |
1.2 运用Surpac矿业工程软件绘制 |
1.2.1 根据轮廓线绘制井巷工程三维模型 |
1.2.2 根据中心线绘制井巷工程三维模型 |
2 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绘制井巷工程模型 |
2.1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 |
2.2 全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 |
3 几种测量方法建模比较 |
4 结语 |
(2)煤矿巷道绘图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多线程标记解析法”原理 |
1.1 数据准备 |
1.2 拓扑类型推断及类型标记 |
1.3 分类型图形裁剪 |
1.4 残缺巷道边线缝补 |
1.5 多线程解析计算 |
2 仿真实验 |
2.1 测试平台 |
2.2 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
3 结论 |
(3)井巷工程设计系统数据交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选题依据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数据组织及相关算法 |
2.1 数据的特点 |
2.2 数据的组织 |
2.2.1 数据结构 |
2.2.2 数据的存储 |
2.3 本文用到的算法 |
第3章 井巷工程设计系统数据交换模块的设计 |
3.1 设计思路 |
3.2 DXF文件简介 |
3.3 数据交换模块功能结构 |
3.4 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
3.4.1 数据的导入 |
3.4.2 数据的导出 |
3.5 线型的绘制与设计 |
3.5.1 AUTOCAD中关于线型的定义格式 |
3.5.2 线型的导入 |
3.5.3 线型的绘制 |
3.5.4 线型的设计 |
3.6 填充图案的设计与绘制 |
3.6.1 AUTOCAD中关于图案的定义格式 |
3.6.2 图案数据的导入 |
3.6.3 图案的绘制 |
3.6.4 图案的设计 |
3.7 其他数据的组织 |
3.7.1 颜色 |
3.7.2 线宽 |
3.7.3 文字样式 |
3.7.4 图层管理 |
3.7.5 添加图框、坐标格网、图签等 |
第4章 模块的实现与应用 |
4.1 设计平台 |
4.1.1 VISUAL C++6.0 |
4.1.2 ADO简介 |
4.1.3 ACCESS数据库 |
4.1.4 SQL语言 |
4.2 数据来源 |
4.3 模块的应用 |
4.3.1 模块的整体框架 |
4.3.2 模块的操作与应用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致谢 |
(4)VBA环境下三维矿图的绘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 |
2 AUTOCAD开发基础 |
2.1 AUTOCAD 2004概论 |
2.2 菜单的开发 |
2.3 工具栏的开发 |
2.4 线型的开发 |
2.5 窗体的设计 |
3 三维立体绘图 |
3.1 三维绘图基本概念 |
3.2 在三维空间操作 |
3.3 创建三维实体模型 |
3.4 渲染 |
4 AUTOCAD二次开发研究 |
4.1 VBA开发工具简介 |
4.2 菜单开发的实现 |
4.3 线型开发的实现 |
4.4 窗体开发的实现 |
5 三维矿图的设计与实现 |
5.1 巷道断面的设计 |
5.2 巷道中线的设计 |
5.3 三维巷道的设计 |
5.4 井口的优化设计 |
5.5 三维矿图可视化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5)矿井三维巷道的半自动绘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维巷道的绘制方法概述 |
2 巷道断面及轴线设计 |
3 三维巷道的绘制 |
3.1 三维巷道手工绘制步骤 |
3.2 三维巷道半自动绘制原理 |
3.3 应用示例 |
4 巷道后期修整及应用扩展 |
(6)三维矿图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及立论背景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2 AutoCAD的定制 |
2.1 AutoCAD定制概论 |
2.2 VBA开发工具简介 |
2.3 菜单的定制 |
2.4 线型的定制 |
2.5 窗体的设计 |
3 三维立体绘图 |
3.1 三维坐标系 |
3.2 三维显示功能 |
3.3 三维对象的3类模型 |
3.4 创建三维实体模型的方法 |
4 三维矿图建模 |
4.1 巷道中线建模 |
4.2 巷道断面建模 |
4.3 三维巷道建模 |
4.4 立井建模 |
5 三维矿图的可视化实现 |
5.1 菜单的设计及加载 |
5.2 三维矿图可视化功能介绍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工作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7)基于GIS的煤矿采掘生产状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存在的问题 |
1.3 煤矿采掘可视化管理技术概述 |
1.3.1 AutoCAD及相关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1.3.2 GIS技术概述 |
1.4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煤矿采掘生产状态信息分析 |
2.1 煤矿采掘生产可视化管理的系统特征 |
2.2 采掘生产状态可视化系统管理研究的方法选择 |
2.2.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简介 |
2.2.2 原形法简介 |
2.2.3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
2.2.4 GIS设计方法的比较与采掘工程可视化状态管理系统的选择 |
2.3 采掘工程系统组成结构分析 |
2.3.1 采掘工程地质测量信息 |
2.3.2 采掘工程巷道及工作面的信息内容 |
2.3.3 机电设备信息数据库 |
2.3.4 通风安全信息 |
2.4 系统实现的基本思路 |
2.4.1 系统的开发方法 |
2.4.2 采掘生产状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三章 基于GIS的采掘生产状态数据结构分析 |
3.1 煤矿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
3.1.1 煤矿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
3.1.2 煤矿GIS的基本功能 |
3.1.3 矿山GIS的数据模型 |
3.2 GIS采掘生产状态数据的采集录入 |
3.2.1 采掘工程图素简述 |
3.2.2 建立GIS采掘生产状态数据库的必要性 |
3.2.3 采掘生产状态空间几何数据的采集 |
3.2.4 采掘生产状态属性数据信息的采集 |
3.2.5 采掘空间数据的录入模块 |
3.3 系统数据库的结构分析 |
3.3.1 采掘生产状态内部图形数据库 |
3.3.2 采掘生产状态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3.3.3 采掘生产状态属性数据连接表的建立 |
3.4 图形与外部数据库的连接 |
3.5 图形信息到属性数据的转换 |
3.5.1 采掘工程特征点的读取 |
3.5.2 线形长度的读取 |
3.5.3 图形面积的读取 |
3.5.4 图形图素的获取方法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 |
4.1.1 系统设计要求 |
4.1.2 系统的界面设计 |
4.2 系统的实现 |
4.2.1 系统的开发语言简介 |
4.2.2 系统的开发环境 |
4.2.3 系统查询功能的实现 |
4.2.4 系统编辑功能的实现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的结论 |
5.1.1 主要研究内容 |
5.1.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5.2 进一步的研究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矿山巷道三维网络模型的构建及其路径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三维数据模型与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1.2.2 空间分析研究现状 |
1.2.3 可视化研究现状 |
1.2.4 三维矿山软件应用现状 |
1.2.5 三维巷道建模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
2.1 巷道三维建模的数据源与数据特点 |
2.1.1 巷道三维建模的数据源 |
2.1.2 巷道三维建模的数据特点 |
2.2 巷道三维建模的数据模型 |
2.2.1 空间对象的分类与基本元素 |
2.2.2 巷道三维建模的数据模型 |
2.3 巷道三维建模的数据结构 |
2.4 小结 |
3 三维巷道模型的构建方法 |
3.1 三维巷道的对称建模方法 |
3.1.1 基本思路 |
3.1.2 巷道交叉口的处理方法 |
3.1.3 建模步骤 |
3.2 复杂巷道网络的剖分与建模方法 |
3.2.1 剖分方法 |
3.2.2 建模方法 |
3.3 简单巷道与复杂巷道的集成建模方法 |
3.3.1 单一平巷与复杂巷道的集成建模方法 |
3.3.2 单一平巷与邻接立井的集成建模方法 |
3.3.3 拱顶开裂的处理方法—拱顶统一高度法 |
3.4 拱形巷道与梯形巷道的集成建模方法 |
3.4.1 梯形巷道的三维建模方法 |
3.4.2 拱形巷道与梯形巷道的集成建模方法 |
3.5 基于轮廓线的巷道建模方法 |
3.6 立井与平巷、地面的集成建模方法 |
3.6.1 立井与平巷相交模型的拓扑关系分析 |
3.6.2 立井与平巷相交模型的剖分 |
3.6.3 空间交线的求解 |
3.6.4 立井轮廓线建模方法 |
3.6.5 立井与平巷的集成建模方法 |
3.6.6 立井与地面的集成建模方法 |
3.7 小结 |
4 巷道网络的路径分析方法 |
4.1 巷道网络的连通性分析 |
4.1.1 图论简介 |
4.1.2 连通性分析 |
4.2 巷道网络路径分析权值的确定 |
4.3 巷道网络的最短路径分析 |
4.3.1 单源最短路径分析 |
4.3.2 点对间最短路径分析 |
4.3.3 基于巷道分层的最短路径分析 |
4.4 巷道网络的最佳路径分析 |
4.4.1 两源最佳路径分析 |
4.4.2 存在必经结点的最佳路径分析 |
4.4.3 存在障碍的最佳路径分析 |
4.5 小结 |
5 实验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
5.1 实验系统的设计原则与开发环境 |
5.1.1 设计原则 |
5.1.2 开发环境 |
5.2 模型渲染 |
5.3 实验系统功能 |
5.3.1 数据管理模块 |
5.3.2 地表建模模块 |
5.3.3 三维建模模块 |
5.3.4 模型光照渲染模块 |
5.3.5 路径分析模块 |
5.3.6 三维可视化模块 |
5.4 应用研究 |
5.4.1 凤县银母寺铅锌矿巷道建模及其路径分析 |
5.4.2 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巷道建模及其路径分析 |
5.5 小结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AutoCAD在矿山井巷测量中的应用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AutoCAD的发展 |
2 矿山井巷测量的环境 |
3 AutoCAD软件包在矿山中的应用 |
3.1 无定向导线的应用 |
3.2 刷帮大样图的制作 |
3.3 各种符号的制定 |
3.4 特殊工程量计算 |
3.5 绘制各方位剖面图 |
4 运用软件的优势 |
5 结语 |
(10)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 |
1.2 背景及意义 |
1.3 三维模型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相关软件 |
1.3.2 国内相关软件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法的选择 |
2.1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2.1.1 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
2.1.2 利用vRMaP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
2.1.3 利用编程语言从底层开发 |
2.2 开发语言及开发平台 |
2.3 OpenGL概述 |
2.3.1 OpenGL基本理解 |
2.3.2 OpenGL的功能 |
2.3.3 OpenGL的特点 |
2.3.4 OpenGL绘图原理 |
2.3.5 OpenGL库 |
2.3.6 OpenGL的变换矩阵 |
3 三维巷道模型的建立 |
3.1 巷道建模的数据来源 |
3.2 矿井巷道数据特点 |
3.3 选择三维数据模型的原则 |
3.4 巷道三维模型的模拟方法 |
3.4.1 巷道各元间的空间关系 |
3.4.2 巷道空间拓扑关系的建立 |
3.4.3 巷道元素的数据结构 |
3.5 巷道模型算法的实现 |
3.5.1 巷道断面的数据结构 |
3.5.2 巷道断面的数据管理 |
3.5.3 巷道中线的逼近 |
4 数据库的管理 |
4.1 数据库的设计 |
4.2 巷道数据库的数据访问方式 |
4.2.1 ODBC对象 |
4.2.2 数据库操作 |
4.3 SQL语言 |
5 基于opengl建立巷道三维可视化系统 |
5.1 可视化的概念及发展 |
5.2 可视化技术的主要特点 |
5.3 系统设计 |
5.3.1 界面设计 |
5.3.2 导入数据 |
5.3.3 巷道建模 |
5.4 模型功能 |
5.5 图形输出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基于AutoCAD的矿山井巷工程绘图软件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矿山井巷工程三维建模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 刘志强. 采矿技术, 2020(06)
- [2]煤矿巷道绘图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J]. 康庆微. 采矿技术, 2019(02)
- [3]井巷工程设计系统数据交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鲁远杰. 东北大学, 2011(07)
- [4]VBA环境下三维矿图的绘制[D]. 任娜娜.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6)
- [5]矿井三维巷道的半自动绘制[J]. 韩福顺,宫良伟. 煤炭科学技术, 2011(01)
- [6]三维矿图可视化研究[D]. 朱延华. 山东科技大学, 2010(02)
- [7]基于GIS的煤矿采掘生产状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D]. 王马峰.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8]矿山巷道三维网络模型的构建及其路径分析方法研究[D]. 张志华.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5)
- [9]AutoCAD在矿山井巷测量中的应用技巧[J]. 王旭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09)
- [10]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的研究[D]. 耿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