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肾联合移植7例临床研究

胰肾联合移植7例临床研究

一、7例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路浩,方佳丽,李光辉,张磊,徐璐,熊韫祎,尹威,吴佳林,陈荣鑫,郭予和,马俊杰,陈正[1](2021)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抗凝治疗方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抗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科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受者, 根据术后抗凝方案不同将受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肝素组。阿司匹林组的受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100 mg阿司匹林。肝素组的受者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依诺肝素2 000 AxaIU, 共持续7 d, 1周后序贯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抗凝。比较两组移植后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9例在接受胰肾联合手术的受者, 其中阿司匹林组受者60例, 肝素组为69例。两组受者均成功接受手术, 无一例死亡, 阿司匹林组出现了5例胰腺血栓, 其中胰腺切除1例, 肝素组未出现胰腺血栓,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阿司匹林组发生了8例肠道吻合口出血, 而肝素共出现了19例,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两组在移植物功能延迟, 排斥反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应用肝素抗凝可以显着降低术后胰腺血栓的发生率, 虽然肠道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但经保守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涂金鹏,付迎欣,史晓峰,裴广辉,冯钢,赵杰,王振,王辉,莫春柏[2](2021)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受者115例,回顾性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将受者分为肠梗阻组19例和非肠梗阻组96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患病时间、透析方式、透析时间、糖尿病性胃肠病史、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手术时间、出血量、免疫抑制剂方案、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对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的影响。将筛选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受者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受者中,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19例(1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无肠道准备、低蛋白血症的受者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无肠道准备是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和无肠道准备,临床工作中应对上述因素予以干预。

李国君[3](2021)在《ddcf-DNA在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变化特征及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标准方法,不但可显着提高患者的预期寿命,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虽然随着新型免疫诱导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临床使用,临床上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较前显着下降,但急性排斥反应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因此,对排斥反应的早期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并没有可靠的血清学标志物来早期准确监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而移植物的组织活检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损伤及手术风险,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临床上亟待需要一种简单无创的方法用于早期精准监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供体来源的游离DNA(donor-derive cell-free DNA,ddcf-DNA)可以作为器官移植术后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物。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血清中ddcf-DNA,研究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ddcf-DNA的变化特征。进一步探讨术后患者ddcf-DNA浓度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相关性,确定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发生AR时ddcf-DNA的诊断临界值,为临床上预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我们选取2018年0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患者3例,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检测患者移植术前,术中胰腺开放血流2h,术后第1、3、7、14、30和60天这些时间点的ddcf-DNA值,观察ddcf-DNA在围手术期的变化趋势。同时,我们进一步选取该期间在我科接受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患者,根据有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排斥组,分别检测正常组患者术前、术后两周和术后30天血清中ddcf-DNA的含量;同时检测排斥组术前,排斥反应时(17±3.7天)和排斥逆转后三个时间点的ddcf-DNA的含量,探究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血清中ddcf-DNA的浓度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检测了3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术前至术后第60天)血清中ddcf-DNA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3例患者围手术期中以移植胰腺开放血流后2h的ddcf-DNA含量最高,3例患者的数值分别为12.05%、10.64%和11.05%,患者的ddcf-DNA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L”型下降,术后30天后逐渐达到稳定状态。我们进一步纳入此期间在我科接受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患者20例,其中正常组患者10例,排斥组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及错配数等均无显着性差异。正常组患者术前的ddcf-DNA含量为0.71%±0.09%,排斥组术前含量为0.66%±0.10%,两组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275);正常组患者术后两周的ddcf-DNA含量较术前增加至1.70%±0.48%,而排斥组(术后17±3.7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含量明显增加至5.73%±2.0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组术后30天ddcf-DNA含量稳定在0.87%±0.25%,而排斥组排斥逆转后稳定在0.93%±0.32%,两者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62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cf-DNA诊断胰肾联合移植术后A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用于诊断AR的诊断临界值为1.91%,敏感度为100%,特异度80%。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围手术期中血清ddcf-DNA的浓度呈“L”型下降,并在术后30天达到稳定状态。患者术后发生AR时血清中ddcf-DNA的含量呈明显升高趋势,当选择ddcf-DNA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临界值为1.91%时,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0%。本研究对临床上预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A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美思,董建辉,乔鹏飞,吴基华,秦科,蓝柳根,王洪良,李壮江,李海滨,高照,孙煦勇[4](2021)在《小剂量肝素静脉持续泵入预防胰肾联合移植术后血栓形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小剂量肝素静脉持续泵入预防移植胰腺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46例胰肾联合移植(SPK)受者。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肝素分为两组,非肝素组27例受者术后第1天开始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肝素组19例受者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肝素纳静脉泵入,连续泵入5~7 d之后改为100 mg/d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统计两组术后移植胰腺血栓发生率、移植胰腺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抗凝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肝素组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5.3%(1/19);非肝素组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14.8%(4/27),肝素组移植胰腺丢失2例,非肝素组移植胰腺丢失共4例,肝素组比非肝素组移植血栓形成和移植物丢失明显减少(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肝素静脉持续泵入预防SPK术后血栓形成疗效确切且安全。

方佳丽,郭予和,马俊杰,李光辉,张磊,徐璐,尹威,赖兴强,张异蕊,刘路浩,熊韫祎,李立,陈荣鑫,张滔,张鹏,徐海林,万娇,吴佳林,潘光辉,陈正,石炳毅[5](2020)在《同侧胰肾联合移植146例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同侧胰肾联合移植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的146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受者作为对象,总结同侧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方式受者的结局、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受者随访1~45个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肾功能指标提示,血清肌酐在术后第7天恢复至142.4(108.6,213.4)μmol/L。胰腺功能指标如期下降至参考范围。血淀粉酶在术后7 d内偏高,为160.5(109.3,249.8)U/L,随后下降,尿淀粉酶趋势与血淀粉酶相似,术后第7天为240(121.0,370.0)U/L;糖化血红蛋白术后1个月下降至参考范围内,为5.8%±1.4%,主要内科并发症为感染[肺部感染26.03%(38/146),泌尿系感染26.03%(38/146),腹腔感染4.79%(7/146)]、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5.8%(8/146),移植胰/十二指肠急性排斥反应18.49%(27/146),移植肾合并移植胰急性排斥反应6.85%(10/146)]、消化道出血30.82%(45/146),其中严重出血3.42%(5/146)。主要外科并发症为切口愈合不良,占10.27%(15/146),严重的外科并发症为移植胰动静脉血栓形成,占2.05%(3/146),肠漏占0.68%(1/146)。1、3年人、肾、胰腺生存率均分别为92.5%、91.5%、89.0%,死亡删除的移植肾1、3年生存率为均为99.3%,死亡删除的胰腺1、3年生存率均为95.0%。结论严格供受者器官功能的评估,积极预防、诊断和处理内外科并发症,同侧胰肾联合移植的术式具有手术操作更简单、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等优势,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李立,陈正,马俊杰,张磊,李光辉,方佳丽,赖兴强,潘光辉,石炳毅[6](2020)在《116例胰肾联合移植术中输尿管端-端吻合方式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116例胰肾联合移植术中输尿管处理经验,探讨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输尿管端-端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成功完成116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术中均采用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输尿管端-端吻合,留置F6输尿管支架管,术后1~3个月拔除。术后追踪观察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和受者自体肾脏变化情况。结果 116例受者中5例发生输尿管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尿瘘,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输尿管不全梗阻,均采用输尿管镜逆行腔内治疗,1例治愈,余3例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管。116例中有111例胰肾联合移植供肾的对侧肾行单纯肾移植,对比两种手术的术后输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116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中,共追踪到89例受者的术前和术后自体肾形态变化情况,其中术前有尿者73例,术前无尿者16例,术后共有85例受者出现移植肾同侧的自体肾轻度积液。术前有尿和术前无尿受者术后自体肾积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术后自体肾积水不需要特殊治疗。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中输尿管端-端吻合安全有效,可减少手术操作的难度,降低术后并发症,避免发生输尿管梗阻后再次开放手术等。

王振,付迎欣,王辉,赵杰,冯钢,裴广辉,史晓峰,涂金鹏,莫春柏,宋文利[7](2020)在《138例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38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治疗及再手术情况,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对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 138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按是否发生外科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35例)和无并发症组(103例)。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症包括:移植胰腺静脉血栓1例(0.72%),移植肾动脉血栓1例(0.72%),消化道出血14例(10.14%),腹腔出血3例(2.17%),移植肾劈裂1例(0.72%),肠漏2例(1.45%),胰漏1例(0.72%),尿漏2例(1.45%),腹腔感染4例(2.90%),完全性肠梗阻9例(6.52%,其中机械性肠梗阻1例)。并发症组受者、移植胰腺、移植肾的4年存活率分别为96.3%、88.9%、82.1%,无并发症组受者、移植胰腺、移植肾的4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8.8%。两组移植肾及胰腺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005和0.0 018)。结论阿加曲班和/或低分子肝素抗凝、黏膜下止血、消化道内镜及肠梗阻导管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或治疗外科并发症,有助于改善受者及移植物预后。

陈旭春,刘树荣,李弘,成东华,程颖,刘永锋[8](2020)在《胰肾联合移植15年以上存活者生活质量及移植器官功能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存活期超过15年受者生活质量及器官功能状态。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至2005年因2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随访至今(2017年失访1例)存活期超过15年的4例受者的资料,评估移植胰腺、移植肾功能,对生活质量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4例受者原发病均为2型糖尿病肾病。手术方式均为同期胰肾联合移植(膀胱引流式)。受者在随访过程中生活质量良好。4例受者中3例肾功能和空腹血糖、C肽检查均正常,1例血清肌酐和空腹血糖轻度升高。1例术后15年发生淋巴瘤,1例术后14年出现切口疝行疝修补术。1例术后出现3次血尿。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行胰肾联合移植术,移植胰腺及肾功能稳定,术后因免疫抑制引起的恶性肿瘤仍然需密切注意。

刘路浩,方佳丽,张磊,李光辉,徐璐,赖兴强,熊韫祎,陈荣鑫,马俊杰,陈正[9](2020)在《胰肾联合移植前供胰评估标准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供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受者的手术安全及长期存活,但是国内目前对于胰肾联合移植供胰评估标准并无统一规范。目的:总结分析63例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胰的评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脑死亡器官捐献潜在供胰的评估、获取及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胰和供肾来源于器官获取组织主导的公民器官捐献,脑死亡供者根据《中国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进行判定。通过胰肾联合移植供胰评估的主要标准、次要标准和禁忌证,对供者进行严格评估和筛选。结果与结论:对168例供者进行严格评估,共成功完成63例胰肾联合移植供胰的评估、获取和手术,供胰的冷缺血时间为145-320 min。手术方法均采用改良的同侧胰肾联合移植术。6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1例受者术后需口服降糖药,1例受者恢复胰岛素使用,余受者血糖正常,均成功摆脱降糖药和胰岛素,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作者所在移植中心胰肾联合移植前供胰评估标准,可以简单有效地进行供胰评估,提高了供胰利用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张利姗,叶海丹,何小凤,杨宝玲[10](2019)在《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总结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并发胆囊结石行腹腔镜切除胆囊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积极完善术前准备,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移植胰肾功能的监测。观察及预防胆漏、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平衡预防排斥反应,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指导早期活动预防肠梗阻。

二、7例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例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3)ddcf-DNA在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变化特征及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ddcf-DNA在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变化特征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二章 ddcf-DNA预测胰肾联合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价值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游离DNA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胰肾联合移植前供胰评估标准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对象
        1.3.1 供者资料
        1.3.2 受者资料
    1.4 方法
        1.4.1 供胰选取标准
        1.4.2 供胰质量评估
        1.4.3 胰肾联合移植术
    1.5 主要观察指标
2 结果Results
3 讨论Discussion

(10)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资料
二、护理
    1.积极完善术前准备,预防感染: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移植胰肾功能的监测:
    3.并发症护理:
    4.免疫抑制剂治疗护理:
    5.心理护理:
    6.饮食护理:
    7.早期活动护理:

四、7例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抗凝治疗方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 刘路浩,方佳丽,李光辉,张磊,徐璐,熊韫祎,尹威,吴佳林,陈荣鑫,郭予和,马俊杰,陈正.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1(11)
  • [2]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涂金鹏,付迎欣,史晓峰,裴广辉,冯钢,赵杰,王振,王辉,莫春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1(07)
  • [3]ddcf-DNA在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变化特征及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价值[D]. 李国君.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4]小剂量肝素静脉持续泵入预防胰肾联合移植术后血栓形成[J]. 李美思,董建辉,乔鹏飞,吴基华,秦科,蓝柳根,王洪良,李壮江,李海滨,高照,孙煦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1(04)
  • [5]同侧胰肾联合移植146例临床效果分析[J]. 方佳丽,郭予和,马俊杰,李光辉,张磊,徐璐,尹威,赖兴强,张异蕊,刘路浩,熊韫祎,李立,陈荣鑫,张滔,张鹏,徐海林,万娇,吴佳林,潘光辉,陈正,石炳毅. 中华医学杂志, 2020(48)
  • [6]116例胰肾联合移植术中输尿管端-端吻合方式的探讨[J]. 李立,陈正,马俊杰,张磊,李光辉,方佳丽,赖兴强,潘光辉,石炳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0(09)
  • [7]138例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症的处理经验[J]. 王振,付迎欣,王辉,赵杰,冯钢,裴广辉,史晓峰,涂金鹏,莫春柏,宋文利.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0(09)
  • [8]胰肾联合移植15年以上存活者生活质量及移植器官功能评估[J]. 陈旭春,刘树荣,李弘,成东华,程颖,刘永锋.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0(09)
  • [9]胰肾联合移植前供胰评估标准的临床分析[J]. 刘路浩,方佳丽,张磊,李光辉,徐璐,赖兴强,熊韫祎,陈荣鑫,马俊杰,陈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26)
  • [10]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护理[J]. 张利姗,叶海丹,何小凤,杨宝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20)

标签:;  ;  ;  ;  ;  

胰肾联合移植7例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