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原则

经典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原则

一、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鲁程绯[1](2021)在《新生儿足跟血苯丙氨酸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

王玉珍[2](2021)在《低苯丙氨酸蛋清肽的制备及其吸附纯化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创建高效的低苯丙氨酸肽制备技术,对开发满足苯丙酮尿症患者需求的特殊医学配方食品至关重要。但目前,该技术存在蛋白原料受限、吸附剂特异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选用营养价值高且易消化的蛋清蛋白为原料,采用分步酶解结合活性炭吸附技术制备低苯丙氨酸肽,并探讨了活性炭对酶解液中苯丙氨酸残基的吸附机理,以期为低苯丙氨酸肽的高效制备提供理论指导。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利用碱性蛋白酶Ⅰ对经过不同预处理的蛋清蛋白溶液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确定了加热结合剪切为对蛋清蛋白的最优预处理方式,可有效提高后续酶解效率,促进蛋白中苯丙氨酸的游离,为苯丙氨酸的高效脱除奠定基础。在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两步酶解法对蛋清蛋白进行酶解,以水解度和苯丙氨酸游离率为指标,明确了两步酶解的具体工艺:在蛋清蛋白浓度为3%(w/v)的溶液中,先添加8%(w/w)的胰蛋白酶在37℃、pH 8.0的条件下酶解7 h,再添加7%(w/w)的风味蛋白酶Ⅰ在50℃、pH 7.0的条件下酶解6 h,在此条件下蛋清蛋白水解度达到53.09±0.29%,苯丙氨酸游离率达到85.46±0.73%。然后在此基础上,以苯丙氨酸去除率为主要指标,明确了活性炭对苯丙氨酸的吸附工艺:添加10%(w/v)的4号活性炭在25℃、pH 3.0的条件下对酶解上清液吸附2 h,得到的低苯丙氨酸肽的苯丙氨酸含量降至0.39%,蛋白回收率为28.68%。研究发现,经两步酶解后酶解液中仍存在部分高分子肽,在吸附过程中这类多肽容易被除去,造成大量的营养损失。因此,在上述两步酶解的基础上增加了中性蛋白酶Ⅰ酶解,并减少了风味蛋白酶Ⅰ的用量。结果显示,酶解液中高分子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所下降,而寡肽的含量有所升高。经过9%(w/v)的4号活性炭吸附后,苯丙氨酸含量降至0.27%,蛋白回收率提高至31.20%。通过研究活性炭理化特性、吸附质特性和溶液性质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探讨了活性炭对苯丙氨酸和水解液中不同组分的吸附规律及机理。研究发现高分子肽及芳香族氨基酸更容易被吸附在活性炭上;活性炭中微孔的存在更有利于其吸附小分子物质,而介孔的存在更有利于其吸附较大的分子;疏水相互作用是苯丙氨酸在活性炭上吸附的主要驱动力,其次是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的强度与活性炭表面的酸性基团(例如羟基和羧基)的数量密切相关,而静电相互作用受溶液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为低苯丙氨酸肽的高效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骆福裕,陈俊坤,刘传荣,黄俊高,甘锦绘,赖贵华,涂相文[3](2021)在《早期检测Phe筛查苯丙酮尿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期苯丙氨酸(Phe)检测在苯丙酮尿症(PK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赣南18个县市100多家助产机构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出生的655 179名活产新生儿。采集出生后3~7 d的新生儿滤纸干血斑(DBS),分析Phe筛查结果、PKU发病率及确诊阳性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2014年至2019年总分娩活产新生儿724 154名,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Phe检测共计655 179名,筛查率逐年上升,分别为79.2%、85.8%、92.2%、95.8%、95.5%、96.3%,初筛阳性数为859名,已召回841名,总召回率97.9%,确诊数27例,其中经典型PKU 3例、轻度PKU 6例、BH4D 9例、轻度HPA 9例,发病率4.1/万(27/655 179)。27例确诊阳性患者,其中9例为轻度HPA不需治疗,9例PKU需饮食治疗,9例BH4D患儿(非经典型PKU)需进行美多巴以及5-羟色氨酸联合BH4药物治疗。结论加强和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化网络建设和管理,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健康促进,多渠道广泛宣传PKU知识宣传,可有效提高赣州市新生儿PKU筛查率和召回率,及时对确诊患儿进行规范诊疗,从而减少或避免因PKU致残儿童发生。

商璇,张新华,杨芳,徐湘民[4](2020)在《α-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血红蛋白病中相对常见的一种。重型α-地贫(又称Hb Bart’s水肿胎综合征)以及中间型α-地贫(又称Hb H病)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在高发地区进行携带者筛查并实施大人群预防计划,能够显着降低患儿的出生率。本指南的编写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其他国家指南共识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人群的实际资料,旨在总结有关α-地贫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和临床诊治要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该病的诊断水平,并对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建议。

张延娜[5](2019)在《青岛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又称高苯丙氨酸血症,是由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研究对青岛地区新生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研究分析,以明确青岛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采用多种分子技术联合检测,对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青岛地区PAH基因的突变特点,为患儿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进而为患儿的早期治疗提供帮助。对患儿的家系进行研究分析,为其父母再生育提供专业的遗传咨询。新突变位点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PAH基因的突变谱。此外,患儿的筛查,诊断,治疗,以及产前诊断的模式也为做好PKU的出生缺陷防控提供了帮助。方法:(1)采用茚三酮荧光法,对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青岛市出生的293735例新生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2)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基因捕获配合高通量测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junction probe amplification technique,MLPA)以及Sanger测序技术联合应用对38例患儿、2例成人进行PAH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此外,还对5例胎儿(父母均为携带者)进行了产前诊断。先应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检测,对于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未检测突变的标本,再应用基因捕获配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其结果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对于上述方法均未检测到突变的样本,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方法进行补充检测。(3)应用PAH基因数据库、ClinVar数据库、HGV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对所有检测到的PAH基因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一步明确每一个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1)在经筛查的293735例新生儿中,确诊苯丙酮尿症患儿31例,发病率为1/10554。(2)在40例PKU患者中,共发现PAH基因突变位点74个,其中错义突变42个,占56.8%(42/74);无义突变19个,占25.8%(19/74);剪接突变5个,占6.8%(5/74);移码突变5个,占6.8%(5/74);同义突变3个,占4.1%(3/74)。突变主要集中在第1-3、6、7、9-12外显子及第4和12内含子上,其中分布较多的有第7号外显子占28.4%(21/74),第11号外显子占20.2%(15/74)。(3)突变热点:在本研究中PAH基因突变类型出现频率超过3%的有R243Q(c.728G>A)占15.0%(12/80),Y356X(c.1068C>A)占13.8%(11/80),R53H(c.158G>A)占8.7%(7/80),R241C(c.721C>T)占6.3%(5/80),R111X(c.331C>T)占5.0%(4/80),V399V(c.1197A>T)占3.8%(3/8)。(4)检测出1个未曾报道过的突变位点c.60+1G>A。(5)产前诊断的结果:检出胎儿患者2例,正常1例,携带者2例。结论:青岛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情况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PAH基因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主要集中在7号外显子。R53H和Y356X突变频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采用多种技术联合应用在80个PAH基因进行突变位点检测,共检测到突变位点74个,检出率为92.5%(74/80),高于仅使用一种技术检测的检出率。

崔静华[6](2019)在《延边地区2013年-201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2013年至2017年延边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高苯丙氨酸(HPA)的筛查及干预治疗,分析其三种疾病的发病率与干预结果,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减轻对患病儿童的伤害。方法1.筛查方法 新生儿出生满72小时-7天,喂奶次数最少6-8次后,采足跟血制成干滤纸血片,采用化学荧光定量法检测血苯丙氨酸(Phe)值、促甲状腺素(TSH)值水平,初步筛查Phe≥2.0mg/dl、TSH≥9μU/ml为阳性,阳性患儿召回与确诊。2.诊断方法 血Phe浓度>120μmol/L,进一步检测尿蝶呤谱分析、测定血红细胞二氢生物喋啶还原酶活性以确诊PKU分型,明确为是否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缺乏或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ketonuria,PAH)缺乏。BH4缺乏患儿诊断为BH4缺乏症,患儿PAH缺乏血Phe浓度在120-360umol/L为诊断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HPA)。血Phe浓度>360 umol/L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FEIA)检测TSH、游离血清甲状腺素(FT4),TSH升高伴FT4降低,患儿诊断为CH。3.治疗与干预 确诊后立即开始干预治疗,建立病历专案。按病型分别给予BH4、美多巴等神经递质补充药物,结合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根据血Phe浓度,调节饮食配伍;CH患儿早期进行口服左甲状腺素片(L-T4)替代治疗,口服的初始按照检验后TSH、FT4数值调剂量。治疗目标:HPA进行饮食控制后1-2周后血Phe值可明显降至3-4mg/dl,CH患儿经过治疗后,3-4周TSH可恢复正常,FT4能维持正常或正常上线范围。4.随访 HPA、PKU患儿初期每4周复查血Phe值,根据添加辅食随时复查Phe并及时调整饮食;CH患儿每4-8周复查TSH、FT4、FT3,根据体重及检验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专职管理医生通过筛查后确诊的患儿建立病历资料,长期进行饮食指导和药物治疗,并在患儿12月龄时通过体检和儿心发育量表测试体格、BMI值、发育商(DQ)等,记录存档。结果1.2013-2017年,活产例数70887,筛查例数67410,筛查率达到95.09%。2.延边地区2013-201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中HPA、PKU、CH发病率为1.78/万、0.74/万、2.37/万。3.延边地区2013-2017年CH城市、乡镇发病率为2.05/万、2.98/万,HPA城市、乡镇发病率为1.14/万、2.98/万;且P>0.05,发病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KU城市、乡镇发病率为0/万、2.13/万,且P<0.05,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4.延边地区2013-2017年,CH本地发病率为2.39/万、非本地2.25/万,且P>0.05,其发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KU本地发病率为0/万、非本地5.62/万,HPA本地发病率为0.85/万、非本地7.87/万;且P<0.05,其发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5.延边地区2013-2017年CH男女发病率为1.73/万、3.06/万;PKU男女发病率为0.86/万、0.61/万,HPA男女发病率为1.15/万、2.45/万;且P>0.05,均没有统计学差异。6.12月龄HPA、PKU患儿干预后,DQ测试结果: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交流和社交等各项指标,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均无差异(P>0.05);适应性比正常儿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7.12月龄CH患儿干预后,DQ和体格发育测试结果:适应性、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交流和社交等各项指标和身高、BMI值,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延边地区2013-2017年CH发病率2.37/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男女之间发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延边地区2013-2017年PKU发病率0.74/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之间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延边地区2013-2017年HPA发病率1.78/万,城乡之间、男女之间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区之间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4.12月龄HPA、PKU患儿病型分别给予BH4、美多巴等神经递质补充药物,结合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根据血Phe浓度,调节饮食配伍后,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交流和社交等各项指标,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均无显差异;适应性比正常儿高,且有显着性差异。5.12月龄CH患儿早期进行口服左甲状腺素片(L-T4)替代治疗干预后,适应性、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交流和社交等各项指标和身高、BMI值,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

植瑞东,何夏怡,宁红珠[7](2018)在《苯丙酮尿症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文中认为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因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或四氢生物蝶呤合成酶所致的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引起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发育不全、语言障碍、毛发和皮肤颜色变浅、癫痫、尿和汗液有鼠臭气味等。通过及时诊断和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使苯丙酮尿症患儿保持正常的生理和智力发育,极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及患者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宋佳[8](2018)在《连云港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突变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苯丙酮尿症(PKU)属于具有遗传性质的代谢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源于人体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发生改变,引起PAH活性减少或消失,导致肝脏内的苯丙氨酸代谢异常。PAH基因突变常引起PKU,在我国通过分析580多万新生儿资料,得出在中国PKU发病率是1/11144。PAH在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的过程中起着核心调节作用,调控机体内的苯丙氨酸正常代谢速度;PAH位于染色体12q23.2,含有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临床研究发现PKU患者检测出基因突变的位点有约700个,约67%为错义基因,而发生基因突变的位点常导致PAH缺乏,引起PKU表型的变化。连云港所在地区,经济较差,生活落后,即使诊断出PKU,其也缺乏有效治疗,很多患者由于拖延治疗,引起智力低下或高苯丙氨酸血症。因此,探索PKU人群的基因突变类型,能够帮助降低PKU患儿出生率,优化人口出生,从而降低PKU发生率。本课题我们收集连云港地区PKU患者,分析该地区患者中PAH基因突变分布特点,获取PAH基因发生突变的热点区域和位置,并与全国和世界资料相比对,以期获取其相关性的临床资料,为连云港地区PKU患者基因诊断、产前诊断、早期治疗、遗传咨询、优生优育等提供可靠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6月来自连云港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筛查中心的40个PKU患者进行探索,均为汉族,其彼此之间没有亲缘关系。首先设计13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引物包括PAH基因13个外显子、些许启动子区域以及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区。其次,PCR产物采取双向Sanger测序,筛查发生突变的位点及区域,依据由基因型预测生化代谢表型的方法进行基因型与生化代谢表型的相关关系分析。通过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天津、陕西、北京、新疆、山西、青海、甘肃、邯郸、苏州地区)以及国外PAH基因突变类型和突变率,并和连云港地区的进行对比。结果:40个PKU患者共有80个PAH等位基因,发生突变的有74个,占据92.5%。发生双等位基因突变的患者有35位,单等位基因杂合突变的是5位;检测出发生复合杂合突变的患者共26位,纯合突变的为9位。对发生变异位点的父母进行DNA序列测定,均遗传自父母,而非自发突变。40个PKU患者中得到11种PAH基因突变,涵盖24种类型,即错义突变11种(45.8%)、剪接突变9种(37.5%)、无义突变3种(12.5%)、缺失突变1种(4.2%)。74个被检出等位基因中以R243Q(14.86%)突变发生频率最高,紧接着是R111X(12.16%)、R241C(10.80%)、IVS2+5G>T(9.46%)、V399V(8.10%)、Y356X(6.75%)、EX6-96A>G(5.40%)、IVS7-1G>A(5.40%)、IVS7+2T>A(4.05%)。连云港地区R243Q的相对频率高于山西地区,显着低于陕西、北京、新疆、青海、甘肃、邯郸6个地区,和天津、苏州地区无显着性差异。R111X突变在连云港地区检出率显着高于陕西、北京、新疆、山西、青海、甘肃、邯郸、苏州地区。结论:连云港地区PKU患者PAH基因突变携带显着的热点突变R243Q(14.86%)、R111X(12.16%)、R241C(10.80%);连云港地区的PAH基因突变具有复杂并多样性特点:与北方部分地区相似,与南方地区以及国外比较差异较大。

伏宣霖[9](2017)在《二代测序技术在苯丙酮尿症分子诊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新疆地区64名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的PAH、GCH1、PTS、QDPR、PCBD1五种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建立PKU突变基因高效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评估二代测序技术在苯丙酮尿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技术支撑。(2)对新疆地区PKU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掌握其基因的突变类型和分布频率,确立本地区的PKU基因突变常见类型。方法:针对PAH、GCH1、PTS、QDPR、PCBD1五个基因设计引物,多重PCR扩增获取目标序列,产物纯化后加入标签序列富集产物,评估文库质量后使用Next Seq500 Desktop Sequencer二代测序平台双向测序验证,并以Sanger测序技术验证检测结果。结果:成功建立高效、快速和方便的目标区域二代测序分析体系;检测64例PKU样本,在128个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124个突变基因,共55种突变类型,其中错义突变41种,无义突变6种,剪切位点突变7种,缺失突变1种,以上结果均经Sanger测序验证;Guldberg AV系统分析显示59.26%(16/27例)的PKU患者基因型与实际生化表型相一致,其中预测表型为经典型PKU与实际生化表型的一致率为60%(3/5例),预测表型为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与实际生化表型的一致率为57.14%(12/21例)。结论:(1)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大样品量的候选基因目的区域进行富集测序和变异位点筛查,建立了高效、快速和方便的目标区域二代测序分析体系,实现在单一反应管中完成对PAH、GCH1、PTS、QDPR、PCBD1五个基因全部36个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区域基因突变分析;(2)对新疆地区64例PKU患者PAH、GCH1、PTS、QDPR、PCBD1五个基因进行检测,经过严格过滤、筛选、定位,在128个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124个PAH突变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6.88%(124/128),确定了三种新发突变:c.673C>T、c.1316-1G>A、c.1200-2A>C;(3)通过与国内外其他地区PAH突变类型与频率的比较分析,显示新疆地区的遗传基因不仅具有独立、保守的特性,而且还存在着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特征,是研究基因突变多样性、PAH基因异质性以及人类起源、迁徙等的遗传资源宝库,同时也是对我国PKU研究中民族和地区资料的重要补充,为在本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PKU防治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峻峻[10](2018)在《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情况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由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或四氢叶酸(BH4)缺陷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根据患者血中苯丙氨酸的浓度是否大于1200umol/L分为经典型和非经典型,其中经典型PKU患者占该疾病患者总数的90%,经典型PKU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苯丙氨酸血症,在新生儿阶段如果不经过有效的苯丙氨酸限制性干预治疗则发展为认知和行为障碍等神经系统病变,对患者的危害十分严重,据统计,苯丙酮尿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11144,患有苯丙酮尿症的新生儿需要立即接受低苯丙氨酸的饮食治疗,并且该治疗至少需要持续到成年阶段,昂贵的治疗费用对患者家庭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根据该统计数据,就河南一省每年约有200例PKU患儿出生,该疾病的为按照患者每年平均2万元的治疗费用计算,仅的治疗费用一项每年就需要4000万元,此外还会引发相关的社会问题,该疾病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本研究主要对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PAH基因的突变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分析。PAH基因定位于人体12号染色体,如果夫妇双方均为突变型基因携带者,胎儿则有四分之一的几率患有该疾病,迄今为止数据库收录的PAH基因突变已经超过了 500种,其中大部分为点突变和缺失突变。PAH基因的突变在其基因的各个位置分布不均,多种热点突变集中出现在相邻的几个外显子中。而苯丙酮尿症的发病主要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突变进而使酶的结构异常所导致,该酶基因结构上的复杂决性定了其突变位点的多样性,传统上对于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PAH的检测方法主要有: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PCR-单链构态多相性(PCR-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但是随着基因组学,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规模并行测序的普及使基因测序成为检测苯丙酮尿症及相关遗传疾病基因突变的首选方法。基于此需要建立一组与地域、种群等相关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突变位点数据库,尽管目前可以通过液相杂交捕获的方法获取突变基因上成千上万的突变位点,但捕捉芯片价格昂贵,不适合广泛的临床应用。因此分析PAH基因突变的情况并加以归纳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经过文献检索收集和数据归纳整理,探讨全国17个省PAH基因突变的特点;第二部分分析河南省PKU患者PAH基因的突变情况;第三部分通过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对PKU患者进行基因诊断探讨其技术的优越性。第一部分全国17省市PAH基因突变情况的调查分析目的为丰富我国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数据库,探讨全国17个地区、不同民族之间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的特点并加以比较。方法1.文献检索按照检索式:(苯丙酮尿症or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and突变频率and(外显子or剪接区)检索相关文献2.文献甄别筛选检索到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的标准文献的甄别筛选纳入标准:(1)研究内容为报道PAH基因突变;(2)研究例数在10例以上,收集患者或其家系的标本进行PAH基因突变的相关论着性文献;(3)研究方法为常用的基因位点突变研究方法(4)原始文献有足够的信息表达量排除标准:(1)研究对象分组不明确(2)数据资料不完整(3)个案报道类、综述类文献。3.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全国各地区苯丙酮尿症基因突变的研究状况37篇全国范围内针对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相关突变位点的研究,文献研究覆盖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研究时间范围为1994年-2017年,包含PAH基因外显子1、2、3、4、5、6、7、10、11、12及其两侧的剪接区位点。研究样本总例数1455例,所有文献共检出突变位点2929个。2全国范围内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突变情况根据已收集到的调查统计结果,PAH基因的热点突变有14个,其中错义突变7个,无义突变4个,剪接突变、沉默突变、缺失突变各1个。热点突变频率在2%以上的突变位点有6个,分别为:R243Q、Y204C、Y356X、R111X、V399V、R413P 其余热点突变分别为:R241C、IVS4-1G>A、S70del、A434D、R53H、W326X、Y166X、R408W。3全国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热点突变分布情况R243Q、Y204C、Y356X、R111X、V399V、R413P 6 个高频热点突变频率在全国北方、南方、西部地区的分布有所差异其中R243Q、V399V和R413P在中国北方、南方、西部地区的突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热点突变情况R243Q、Y204C、Y356X、R111X、V399V、R413P 6 个高频热点突变频率在全国汉族、回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243Q是中国人群中PAH基因的最主要突变位点,此外Y204C,Y356X,R111X,V399V,R413P的突变在我国人群中分布广泛,但是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和民族差异性。第二部分 河南省PKU患者PAH基因的突变情况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河南省人群经典型PKU患者PAH基因突变的情况,为该地区民族建立PAH基因突变数据库,为其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方法本研究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医学遗传病学》诊断标准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自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遗传咨询门诊、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新生儿筛查中心进行基因诊断的25例苯丙酮尿症家系为研究对象1.应用人外周血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2.应用用PCR方法通过引物对的PAH基因13对外显子引物进行突变位点的捕获和扩增。3.应用Sanger测序法对捕获的PAH基因13对外显子DNA进行测序4.统计方法见第一部分。结果1河南省PKU患者的新型突变检测到发生在第3外显子上的c.251A>G的新型基因突变。2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位点的检出情况在50条染色体中共检测到28种,53个基因突变,突变检出率为92%。25例患儿中有2例未检测到突变位点,7例患儿检测到3个位点突变,11例患儿检测到2个位点突变,5例患儿检测到1个位点突变。3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的分布情况53个突变位点分布于PAH基因第3、6、7、11、12、13外显子以及第4、5、6、12内含子区域(见表8);发生突变频率最高的区域是第6、7外显子区域,占总体突变的53.7%,其中突变频率最高的位点为c.1238G>C(p.R413P),突变频率为 17.0%、其次为 c.617A>G(p.Y206C)和 c.728G>A(p.R243Q)分别占总突变频率的7.5%。结论1.本研究首次发现PKU患者PAH基因第3外显子上251位点碱基A>G的突变,即c.251A>G(p.D84G)的新型突变;2.以下三种突变 c.1238G>C(p.R413P)、c.617A>G(p.Y206C)和c.728G>A(p.R243Q)是本省PKU患者PAH基因突变的热点突变第三部分 利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突变目的本研究拟利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苯丙酮尿症患者做出基因诊断,将二代测序在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突变位点的准确性同一代测序进行对比,为建立该疾病的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诊断平台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遗传病学》诊断标准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5个计划接受基因诊断的苯丙酮尿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应用人外周血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2.应用用多重PCR方法通过设计的PCR长引物对PAH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捕获和扩增。3.应用第二代基因测序平台对捕获的PAH基因13对外显子DNA进行测序4.统计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1测序文库的构建情况长引物PCR捕获方法的文库构建成功、文库片段基本分布在200bp左右达到序列分析标准2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PKU患者PAH基因突变的检出情况通过第二代基因测序对确诊的25例苯丙酮尿症患儿检测中,对其PAH基因13个外显子和其双侧剪接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50条染色体中共检测到29种,54个基因突变,25例患儿中有1例未检测到突变位点,突变检出率达到了 96%。被检出样本中7例检测到3个位点突变,11例检测到2个位点突变,5例检测到1个位点突变。同一代测序进行结果准确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同一代测序技术相比在分析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突变方法测序速度更快,结果可靠,成本低廉、适合进行大样本量大范围的突变位点的测序检测。

二、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2)低苯丙氨酸蛋清肽的制备及其吸附纯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苯丙酮尿症及其饮食疗法
        1.1.1 苯丙酮尿症及其治疗方法
        1.1.2 苯丙酮尿症的饮食疗法
        1.1.3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1.2 低苯丙氨酸肽的制备
        1.2.1 蛋白原料的选择
        1.2.2 苯丙氨酸的游离
        1.2.3 苯丙氨酸的脱除
    1.3 活性炭吸附的研究进展
        1.3.1 活性炭及其应用简介
        1.3.2 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1.4 立题背景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及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蛋清粉主要成分的测定
        2.2.2 蛋清蛋白的预处理
        2.2.3 水解度的测定
        2.2.4 苯丙氨酸游离率的测定
        2.2.5 蛋白酶酶解
        2.2.6 活性炭吸附
        2.2.7 两步酶解结合活性炭吸附制备低苯丙氨酸肽
        2.2.8 三步酶解结合活性炭吸附制备低苯丙氨酸肽
        2.2.9 氨基酸组成分析
        2.2.10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
        2.2.11 粒径分布
        2.2.1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2.1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2.2.14 元素分析
        2.2.15 零电荷点
        2.2.16 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测定
        2.2.17 活性炭对不同必需氨基酸的吸附
        2.2.18 活性炭对不同水解度蛋清蛋白的吸附
        2.2.19 不同溶液条件下活性炭对苯丙氨酸的吸附
        2.2.20 数据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蛋白酶酶解对苯丙氨酸的游离效果
        3.1.1 蛋清粉的组成成分分析
        3.1.2 蛋清蛋白的预处理
        3.1.3 第一步酶解用蛋白酶的筛选
        3.1.4 胰蛋白酶酶解条件的确定
        3.1.5 第二步酶解用蛋白酶筛选
        3.1.6 风味蛋白酶Ⅰ酶解条件的确定
    3.2 活性炭吸附对苯丙氨酸的去除效果
        3.2.1 活性炭的选择
        3.2.2 活性炭吸附条件的确定
        3.2.3 低苯丙氨酸肽的性质分析
    3.3 活性炭物理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表征
        3.3.1 扫描电镜图
        3.3.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3.3.3 元素分析
        3.3.4 零电荷点
        3.3.5 表面含氧官能团
    3.4 不同吸附质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规律及吸附机理
        3.4.1 不同必需氨基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规律
        3.4.2 不同水解度蛋清蛋白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规律
        3.4.3 不同溶液条件下苯丙氨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规律
        3.4.4 活性炭吸附机理推测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早期检测Phe筛查苯丙酮尿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筛查结果分析
    2.2 确诊阳性患者治疗情况
3 讨论

(5)青岛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仪器与耗材
    2.实验方法
        2.1 苯丙酮尿症的筛查
        2.2 PAH基因突变的研究
结果
    1.发病率的分析
    2.PAH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2.1 多种方法联合对PAH基因突变检测的分析
        2.2 基因捕获配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到的突变及其验证结果
        2.3 青岛地区PAH基因突变的类型及频率
        2.4 PAH基因突变的碱基改变
        2.5 PAH基因突变的分布
        2.6 常见基因突变类型的频率并与其他各地的比较
        2.7 新发现突变
        2.8 家系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6)延边地区2013年-201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第一章 前言
    1.1 苯丙酮尿症(PKU)
    1.2 高苯丙氨酸血症(HPA)
    1.3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方法
        2.2.1 筛查方法
        2.2.2 诊断方法
        2.2.3 治疗与干预
        2.2.4 干预后结果
        2.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延边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CH、PKU、HPA)的基本情况
    3.2 延边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分布
        3.2.1 延边地区2013-201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分布
    3.3 延边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CH、PKU HPA)的发病按城乡比较
    3.4 延边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地区比较
    3.5 延边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同性别发病率比较
    3.6 延边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患者治疗后结果
        3.6.1 高苯丙氨酸血症(HPA)与苯丙酮尿症(PKU)的干预后结果
        3.6.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的干预后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筛查率
    4.2 相关发病情况、因素及治疗后结果分析
        4.2.1 苯丙酮尿症
        4.2.1.1 发病情况
        4.2.1.2 发病因素
        4.2.1.3 治疗后结果
        4.2.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
        4.2.2.1 发病情况
        4.2.2.2 发病因素
        4.2.2.3 治疗及愈后
        4.2.3 对策研究
        4.2.3.1 进一步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教育
        4.2.3.2 新生儿疾病筛查应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技术
        4.2.3.3 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以及婚前检查率
        4.2.3.4 科学应用食用碘
        4.2.3.5 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7)苯丙酮尿症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PKU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1.1 经典型PKU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1.2 BH4缺乏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2 苯丙酮尿症的实验室诊断
    2.1 血液苯丙氨酸浓度检测检测方法很多, 主要介绍其中的三种。
        2.1.1 Guthrie细菌抑制试验法
        2.1.2 化学荧光检测法
        2.1.3 高效液相色谱法
    2.2 尿液代谢物分析检测主要有尿蝶呤图谱分析和检测尿中苯丙酮酸的化学显色法。
        2.2.1 尿蝶呤图谱分析
        2.2.2 尿三氯化铁试验和2, 4-二硝基苯肼试验
    2.3 基因诊断
        2.3.1 聚合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 (PCR-STR) 连锁分析
        2.3.2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SSCP) 分析
        2.3.3 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AS-PCR)
3 苯丙酮尿症的防治
    3.1 苯丙酮尿症的防治原则
    3.2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措施
        3.2.1 低苯丙氨酸饮食控制

(8)连云港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突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苯丙酮尿症与苯丙氨酸羟化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二代测序技术在苯丙酮尿症分子诊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试剂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剂
    3 方法
        3.1 样本采集与DNA制备
        3.2 DNA浓度定量
        3.3 设计引物
        3.4 文库制备
        3.5 文库的片段大小分布
        3.6 文库的浓度定量
        3.7 测序
        3.8 数据分析
        3.9 Sanger测序验证
        3.10 基因型与表型关系分析
结果
    1 数据质量控制
    2 检测结果分析
        2.1 突变检出率
        2.2 突变类型
        2.3 突变频率
        2.4 PAH基因新突变
    3 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4 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5 新疆与国内其他地区PKU突变频率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情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全国17省市PAH基因突变情况的调查分析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河南省PKU患者PAH基因的突变情况研究
    引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利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突变
    引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研究创新点
综述 苯丙酮尿症基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足跟血苯丙氨酸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D]. 鲁程绯.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低苯丙氨酸蛋清肽的制备及其吸附纯化机理研究[D]. 王玉珍. 江南大学, 2021(01)
  • [3]早期检测Phe筛查苯丙酮尿症研究[J]. 骆福裕,陈俊坤,刘传荣,黄俊高,甘锦绘,赖贵华,涂相文. 当代医学, 2021(08)
  • [4]α-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J]. 商璇,张新华,杨芳,徐湘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03)
  • [5]青岛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研究分析[D]. 张延娜. 青岛大学, 2019(03)
  • [6]延边地区2013年-201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及对策研究[D]. 崔静华. 延边大学, 2019(01)
  • [7]苯丙酮尿症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J]. 植瑞东,何夏怡,宁红珠. 生物学教学, 2018(05)
  • [8]连云港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突变分析[D]. 宋佳. 苏州大学, 2018(01)
  • [9]二代测序技术在苯丙酮尿症分子诊断的应用研究[D]. 伏宣霖.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10]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情况的研究[D]. 高峻峻. 郑州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经典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