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年总目录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年总目录

一、《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年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张重洲[1](2021)在《高昌国佛教寺院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昌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佛教势力的发展及寺院经济兴衰问题,一直是吐鲁番佛教史和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高昌国建政及对初期佛教的政策,奠定了佛教发展和寺院经济的基本走向。佛教地理决定了寺院经济的根本发展模式和路径,但高昌国佛教经济体制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之间,呈现出相近及相悖的两种趋势。高昌国的寺院经济以佛教主导,同时包含有多种宗教下的经济成分,其在高昌国内兴衰与发展均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素支撑。高昌国的寺院经济是以佛教寺院和僧尼寺户为主体,围绕这两个主体所产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形成了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基本经济形态,寺田在性质、数量、来源等方面均与世俗社会保持一致,经营门类和方式也大致相当。寺院经济具有宗教性、社会性、封闭性、地域性四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寺院内部财务收、支平衡,兼营多种经营门类,有完整且成熟的“常住”管理制度与财务核算方法。国家设置有专门的僧务机构,形成了僧官阶层,两种制度和体系共同运行管理寺院财产。此外,还通过《僧尼籍》来管理寺院僧尼及其附属人口,按照一定标准征收赋税劳役,其征收标准随着经济体制而发生改变。寺院内部僧尼群体间地位高低和财产分化明显,存在“中层僧尼”群体,普遍在寺院之外还从事着各自的经济活动,与豪门望族往来密切,深入到基层社会的日常生活中,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高度的世俗化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益,尼僧群体、货币支付、国家体制、社会动荡等诸问题均与寺院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均加剧并最终导致了社会形态和寺院经济的固化。唐西州建立后,寺院经济并没有发生“衰落”,而是逐步在改革中转型重构,最终逐渐适应新政权的改革并完成自我革新。总体而言,高昌国寺院经济自身是一个闭环的完整链条,其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兴盛,最终至衰落的全过程,形成了特有的经济体系,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共同体。

丁斯甘[2](2021)在《《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文中研究说明《通报》(T’oung Pao)创刊于1890年,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汉学刊物,其中刊载了大量关于中国研究的论文与书评,具有很高的汉学研究价值。期刊如实反映出20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沙畹、伯希和等法国着名汉学家的治学策略,是法国汉学史的缩影和真实写照。通过梳理期刊1890-1944年的论文、书评、纪事信息,对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作整体认识的尝试。文章首先重建《通报》的总体办刊背景,包括期刊19世纪法国在华活动、19世纪法国专业汉学的建立、出版技术的更新、交通运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文章逐一分析《通报》与其前身《远东杂志》的承接关系、《通报》的期刊定位栏目设置、期刊主编对《通报》办刊的影响、《通报》的发行情况、撰稿人群体等基本情况。从研究领域角度考察,以《通报》的《补充索引》中“主题索引”为依据,整理《通报》自1890-1944年的各类文章,证明《通报》对汉学各领域都有涉猎,每个领域的研究程度各不相同,专业汉学不断深入又相互隔绝的特点。从研究地区角度考察,以《通报》的《补充索引》中“地区索引”为依据,可以发现《通报》尤为关注西域地区和西藏地区的考察与研究,刊载的文章多以文献释读为主,通过文献进而深入其他研究领域,与法国汉学发展趋势一致。《通报》积极引入了西方历史语言学、语音学、考古学、碑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充实汉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20世纪上半期的法国专业汉学正如《通报》所显示的一样,研究涉及汉学领域各个方面,研究方法有了全新发展,法国专业汉学进入鼎盛时期并对20世纪后期的国际汉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积极使用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将碑铭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等新的研究方法引入汉学领域,积极与中国学界交往,学术自觉性不断加强,充分体现出沙畹、伯希和鲜明的个人学术特色,重点梳理沙畹与伯希和的文章、书评为法国汉学研究理清学术思路、推动法国汉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谭晓云[3](2020)在《南方葡萄沟酒庄刺葡萄酒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吴茂东[4](2020)在《施氮时期对‘黑比诺’葡萄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河西走廊地区4年生‘黑比诺’葡萄为材料,分别在萌芽期、花序分离期、果实膨大期、果实转色期一次性沟施氮肥。通过应运15N示踪技术研究施氮时期对葡萄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通过测定植株器官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对比各器官中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明确施氮时期对葡萄矿质营养的影响;通过测定植株的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分析施氮时期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综合分析探讨‘黑比诺’葡萄根、叶、果中矿质元素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综合分析15N试验结果可知,花序分离期施肥处理植株在果实成熟时氮素累积量最高,达32.0 g/株,各施肥处理植株,不同器官间以叶片氮素累积量最高。植株新梢、叶片和果实的15N吸收征调能力在四个施肥处理间呈萌芽期>果实膨大期>花序分离期>果实转色期,萌芽期、花序分离期和果实转色期施肥处理,植株叶的15N吸收征调能力最低,Ndff值分别为7.73%、3.52%、1.29%。不同施肥处理,植株各器官15N分配率存在差异,其中花序分离期施肥处理中15N分配率以营养器官最高、生殖器官最低,其值分别为72.3%和6.4%。此外,花序分离期施肥处理植株在果实成熟时15N利用率最高,达17.77%。2不同物候期一次性施氮,年生长周期内‘黑比诺’葡萄各器官中元素含量随时间推移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在花序分离期施氮处理中主要表现为:随物候期推移磷、铜和硼在植株根和叶中先升后降,钾在植株新梢、果实和叶中呈降低趋势,钙、锰和锌在植株新梢中先降后升,镁在植株新梢和叶中呈升高趋势,铁在植株根中逐渐上升。不同时期一次性施氮,果实成熟时各处理间植株总的磷、钾、钙、镁、铜、铁、锰和锌积累量为花序分离期处理中最高,萌芽期处理中最低,硼积累量呈花序分离期处理=果实膨大期处理>萌芽期处理>果实转色期处理。此外,同一处理,植株各器官之间元素积累量也存在差异。3不同物候期一次性施氮,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萌芽期处理中最高、果实转色期处理中最低,分别为26.02%、22.49%;各处理间果糖、葡萄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呈果实膨大期处理>花序分离期处理>果实转色期处理>萌芽期处理>对照的规律,且每个处理中果实内还原性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含量最低;苹果酸含量在果实转色期处理中最高、萌芽期处理中最低,两者相差1.30 g/L;此外,四个处理间葡萄糖酸和乳酸含量呈果实转色期处理>萌芽期处理=对照>花序分离期处理>果实膨大期处理;总酚和花青素含量在花序分离期处理中最高,其含量分别为25.31 mg/g和32.97 mg/g。4相关性分析表明‘黑比诺’葡萄成熟时,萌芽期处理,果实中总酚主要由根中铜元素通过影响果中的铜、硼元素来决定,呈负线性关系。花序分离期处理,果实中可溶性蛋白主要由根中氮元素通过影响果中磷元素来决定,具有负相关性;总酚和花青素主要由根中锰元素通过影响果中铜元素来决定,分别呈线性正相关性和线性负相关性;单宁主要由叶中锰元素和根中铜元素通过影响果实中锰元素、锌元素和硼元素来决定,为线性正相关。果实膨大期处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主要由叶中镁元素和根中钾元素协同通过影响果中钙元素来决定;总酚、单宁、花青素主要由叶中硼元素通过影响果中锌元素来决定。果实转色期处理,果实中花青素主要由根中钙元素通过影响果中铁元素来决定。对照组试验通径分析表明,总酚和可滴定酸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TP=23.972+0.010Mg-0.039Fe、TA=1.246-0.001Fe-(3.732E+5)Ca-(2.697E+5)K,镁元素对果实中总酚的直接作用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723,铁元素对果实中可滴定酸的直接作用最大。分析各个间接通径系数发现,镁元素通过铁元素对总酚的间接作用较大,其间接通径系数为0.305,钙元素通过钾元素对可滴定酸的间接作用较大,其间接通径系数为0.517。

郭洪洋[5](2020)在《山西戎子酒庄体验营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进而对高档商品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其中便涉及到葡萄酒行业。随着进口葡萄酒关税的降低,国际品牌葡萄酒大范围涌入中国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国产知名葡萄酒品牌张裕、长城等厂商也不甘示弱,从品质上、规模上、品种上向国际知名葡萄酒制造商看齐,抢占国内市场,多种原因致使国内葡萄酒销售价格一路下探。相较之下,国产低档次的葡萄酒逐渐失去市场,国内一些中小葡萄酒生产企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两难局面,如何破解,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生死攸关的大事。山西戎子酒庄葡萄酒有限公司正是这类中小葡萄酒生产企业中的一员,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在如此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其销量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此,山西戎子酒庄决心重新进行规划,调整销售策略,希望通过转型挽救企业。本文基于对山西戎子酒庄的实地调研走访,深入了解了其面临的困难,以及目前企业的资源优势等客户条件,运用市场营销学中经典的分析工具模型:PEST分析工具、波特五力分析模型、SWOT分析工具等,对山西戎子酒庄的外部环境、内部竞争优势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根据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细分理论对消费市场进行消费者消费行为划分、消费市场区域划分,目标市场分析与选择以及市场重新定位,最后从消费者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方面着手,采用体验营销理论设计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行动体验、思考体验、关联体验五大维度的营销模式,希望能够用此营销方案留住消费者,吸引消费者,使其成为忠实的客户,增加复购率,不仅对戎子酒庄的产品产生感情,而且引导其对葡萄酒饮用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形成消费者爱养生、养生首选戎子酒庄葡萄酒的消费习惯,为山西戎子酒庄的长久发展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郭旭烽[6](2020)在《不同酿酒葡萄品种与葡萄酒中甲氧基吡嗪含量差异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究贺兰山东麓冲积扇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和葡萄酒中甲氧基吡嗪含量的差异,以贺兰山东麓金山产区6年生‘黑比诺’、‘马瑟兰’、‘小味尔多’、‘赤霞珠’、‘马尔贝克’、‘美乐’、‘霞多丽’为试材,测定了葡萄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果实及所酿葡萄酒中6种甲氧基吡嗪含量和甲氧基吡嗪转移酶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采收期各品种中‘马尔贝克’百粒质量显着高于其它品种为235.34g;‘小味尔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25.26°Brix;‘霞多丽’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7.71g/L;‘黑比诺’果实中总酚含量最高为8.01mg/g;‘小味尔多’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最高,为 7.41mg/g。(2)采收期各品种果实中3种甲氧基吡嗪未检测到(MOMP、MEMP、ETMP),IPMP、SBMP和IBMP含量差异明显;‘马瑟兰,果实中IPMP含量最高,为2.374ng/L,其次是‘赤霞珠’,为1.555ng/L;‘黑比诺’果实SBMP含量最高,为4.708ng/L,‘小味尔多’最低,为2.544ng/L;‘马瑟兰’果实中IBMP含量最高,为11.852ng/L,‘赤霞珠’最低,为6.023ng/L。(3)葡萄酒样中含有SBMP和IBMP,‘赤霞珠’葡萄酒中SBMP含量最高,为10.662ng/L,’黑比诺’酒中最低,为2.383ng/L;‘霞多丽’葡萄酒中IBMP含量最高,为19.313ng/L,‘马尔贝克’酒中最低,为5.354ng/L,且葡萄酒中的SBMP含量和IBMP高于采收期葡萄果实中SBMP和IBMP含量。(4)所有酿酒葡萄品种的VvOMT1对IBMP的调控要高于IPMP。综上,‘马瑟兰’果实品质表现较其它红色品种优良,选择合适的酿酒葡萄品种有利于提高葡萄酒的品质。

杨豫[7](2020)在《宁夏桃、苹果、酿酒葡萄枝条抗寒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宁夏地区主要种植的果树品种枝条抗寒性,以宁夏吴忠园艺场的3个桃树品种(京陇7号、中油14、大久保)、宁夏恒通绿机公司苹果基地的3个苹果品种(金冠、惠民富士、秦冠)、立兰酒庄的4个酿酒葡萄品种(北红、赤霞珠、西拉、威代尔)的一年生枝条为试材,设计了新梢石蜡切片、不同低温程度胁迫和不同低温时间胁迫三部分试验,测定各处理下果树枝条中相关抗逆指标的含量变化,综合分析比较各类果树不同品种间的抗寒性差异,使用隶属函数法对所有抗寒指标进行抗寒性综合分析及排序,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宁夏全区的越冬灾害风险等级区域划分,为宁夏地区的三种常见果树的冬季防寒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抗寒性强的果树品种,枝条新梢中的导管分子直径、木质部面积、木质部占维管束面积比率均较大。2)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中,各品种一年生枝的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呈“S”型曲线上升;不同冷冻时间处理中,枝条相对电导率先升高,在6h处理后升高趋势趋于平缓。3)3种桃的LT50分别为大久保(-24.41℃)、中油14(-24.13℃)、京陇7号(-21.89℃);3种苹果的LT50分别为秦冠(-32.98℃)、惠民富士(-29.66℃)、金冠(-27.70℃);4种酿酒葡萄的 LT50 为北红(-29.57℃)、威代尔(-27.26℃)、赤霞珠(-23.99℃)、西拉(-14.10℃)。4)SOD、POD、CAT活性随温度降低和低温时间的延长均呈升高或者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抗寒性强的品种枝条中保护酶活性高,酶活的增加幅度大。MDA含量呈现出与保护酶相适应的变化特征,抗寒性强的品种枝条MDA含量低,且随低温胁迫的深入含量变化小。5)在-30℃的极端低温环境下,6 h是多数品种发生冷害的临界时间。6)3个桃品种抗寒性综合排序结果为大久保>中油14>京陇7号;3个苹果品种抗寒性综合排序结果为秦冠>金冠>惠民富士;4个酿酒葡萄抗寒性综合排序结果为威代尔>北红>赤霞珠>西拉。此抗寒性排序结果与LT50排序结果相差不大,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可较为准确地判断果树抗寒性。7)沙坡头区北部和盐池县的东部气温较低,为桃树的越冬冻害高度风险区;苹果可在宁夏全区广泛种植,遭受越冬冻害的风险较低;酿酒葡萄冬季必须埋土,否则均有中、重度的风险遭受越冬冻害。

陈欣然[8](2019)在《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类物质UPLC-ESI-MS/MS分析方法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优质红葡萄及葡萄酒在世界葡萄酒市场中有着重要的主导地位。研究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花色苷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组成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葡萄及葡萄酒的品种特色及产地风格。同时为了辨别葡萄酒的真假,保护消费者免受欺诈,建立分析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建立葡萄及葡萄酒中花色苷类物质检测方法,并分析河西走廊产区不同年份不同品种葡萄酒及不同种植基地(紫轩、莫高、38°、国风)赤霞珠葡萄在不同生长时期花色苷类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用色谱柱Poroshell 120 EC-C18(150 mm×2.1 mm,2.7μm),流动相A(甲酸:水,0.1:100,V/V),流动相B(甲酸:甲醇:乙腈,0.1:50:50,V/V/V)色谱条件,建立了葡萄及葡萄酒中花色苷及其衍生物检测方法。并在28 min内从不同的葡萄酒样品中准确鉴定出45种花色苷,其中包括25种单葡萄糖苷和20种吡喃型葡萄糖苷。(2)河西走廊同年份美乐、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种类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美乐葡萄酒中3’,5’-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是赤霞珠的1.05-1.47倍,总糖苷类花色苷含量是赤霞珠的1.17-1.28倍,总吡喃型类花色苷含量是赤霞珠的1.23-3.96倍,总花色苷的含量是赤霞珠的1.20-1.31倍,美乐葡萄酒中3’,5’-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总糖苷类花色苷、总吡喃型类花色苷以及总花色苷的含量均高于赤霞珠。(3)河西走廊不同年份美乐和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种类不相同,含量也相差很大。就河西走廊产区2014、2015、2016、2017年不同赤霞珠美乐葡萄酒中陈酿过程中红葡萄酒中3’,5’-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总糖苷类花色苷和总花色苷进行研究,其含量随着陈酿的进行逐渐降低,从高到低依次为: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其中,2017年份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总花色苷的含量最高分别是389.22 mg/L、297.37mg/L;总吡喃型类花色苷含量随着陈酿的进行逐渐增加,即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4)河西走廊不同产地赤霞珠葡萄成熟过程中,检测出29种花色苷及其衍生物,确定9种主要花色苷,依照洗脱顺序依次为:花翠素3-O-葡萄糖苷、花青素3-O-葡萄糖苷、3’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3’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3’,5’-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3’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3’,5’-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3’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3’,5’-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3’,5’-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先增高后降低,在T4时期达到最大值,38°基地在该时期含量最高,为1002.01mg/L;其他8种主要花色苷在T2时期达到积累最大值,之后呈现缓慢降低或维持稳定的趋势。在果实成熟过程中3’,5’-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含量仅次于3’,5’-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总体而言,38°和莫高基地在各时期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紫轩和国风基地待测样品变化趋势相似。

王安妮[9](2019)在《不同栽培及酿造措施对‘马瑟兰’葡萄及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烟台蓬莱产区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为试材,研究果际微气候调控、不同砧木嫁接对其果实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处理对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不同时期铺膜和摘叶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了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了胞间CO2浓度。其中花期铺膜+摘叶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比CK高出42.03%。2、不同处理对果实成熟过程中风味物质动态累积的影响:不同时期铺膜和摘叶没有改变果实中糖、酸和酚类物质的总体累积趋势。还原糖含量持续增加,其中2017年在采收前积累最快,2018年在9月份增长较减缓;总酸含量不断降低,2018年9月份降的最快并在采收前趋于稳定,而2017年在10月份下降最快;总酚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的趋势,2017年总花色苷不断增加并在10月份趋于稳定,而2018年的变化趋势和总酚相同;单宁含量两年中均呈波动型增加。3、不同处理对成熟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各时期铺膜和摘叶表现均优于仅铺膜和仅摘叶。铺膜+摘叶表现了明显的叠加效应,且处理越早表现越好。其中花期铺膜+摘叶处理的糖度、总酚、总花色苷、单宁含量分别比CK高出8.32%、40.40%、15.94%和13.81%,酸度比CK降低了7.83%。果实中共检测到了39种香气成分,其中花期铺膜+摘叶的单体数量最多,而转色期铺膜+摘叶的香气总量最高,为101836.58μg·L-1。酯类最高占香气总量的57.36%81.54%,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乙酸乙酯。苯甲醇和2-甲基-1-丁醇是含量相对较高的醇类,而转色期铺膜+摘叶中苯乙醇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处理,为10609.26μg·L-1。醛类均占香气总量的7.23%以下,含量最高是反式-2-辛烯醛,而在CK中未检测到。仅检测到了α-金合欢烯一种萜烯类物质,CK中未检测到酮类。4、不同处理对果实中花色苷单体种类和含量的影响:2017年转色前铺膜+摘叶单体数量16种,比CK多4种;2018年花期铺膜+摘叶单体数量最多,为15种。以酰化程度来说,不同年份不同时期处理对酰化程度影响均不同。2017年转色前处理降低了酰化程度,其多以未酰化的形态存在,占总量的41.81%;而转色后处理和CK相似,香豆酰化程度最高,占48.43%。与2017年相反,2018年花期处理增加了酰化程度,其中多以香豆酰化存在,占44.30%,早期处理花色苷酰化程度变高。5、不同处理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酒的PH值范围在3.403.97,其中铺膜+摘叶处理的显着性差异大,表现最明显的是2017年转色前铺膜+摘叶,比CK高0.18。不同处理酒精度均达到了9.50%(V/V)以上,其中2017年转色前铺膜+摘叶为最高值14.20%(V/V),呈极显着性差异。不同处理会提高酒体的色度、降低色调,其中转色前铺膜+摘叶的色度值差别最大,是CK的2.66倍。不同处理提高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其中花期铺膜+摘叶的总酚、总花色苷和单宁的含量最高,分别比CK高出0.56g·L-1、0.08g·L-1和0.62g·L-1。处理对葡萄酒中香气数量影响不大,对香气的含量及比例影响较大,其中醇类和酯类的占比最高,香气总量最高的花期铺膜+摘叶,为10443.36mg·L-1。6、不同砧木对果实品质和葡萄酒的影响:贝达/马瑟兰虽增加了单果重,(比自根高0.12g),但显着降低了果实含糖量,比自根低5.53mg·L-1;101-14/马瑟兰显着提高果实中单宁含量,比自根高0.63mg·L-1;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最高的是3309C/马瑟兰,分别比自根高0.78mg·L-1和0.73mg·L-1;砧木对葡萄酒香气含量主要影响体现在含量的变化,其中3309/马瑟兰葡萄酒中醇类物质增加最为明显,比自根高出25.18%。7、不同酿造条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葡萄酒的酒精度、总花色苷、单宁、总酚的含量均逐渐增加。花色苷的种类和占比均发生改变,并且花色苷的含量逐渐增加,并且在前期积累速度较快。不同酵母发酵的‘马瑟兰’葡萄酒的品质也有所不同,其中酒精度含量最高的是NSD,达14.5%(V/V);酒中的花色苷为NSD>VIC>ADT>CECA;单宁及总酚为NSD>VIC>CECA>ADT;花色苷含量为NSD>CECA>VIC>ADT;不同酵母对葡萄酒香气种类无影响,而对香气含量有影响,总量为NSD>VIC>ADT>CECA。

李娜[10](2018)在《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以11种代表植物为重心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是基于文学本位的跨学科研究,在细读唐代诗文总集、别集的基础上,结合考古资料、史书、政书、类书、方志、佛藏、道藏等文献,通过检索梳理、综合归纳,以文史图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分析在唐代文学中留有大量印记的十一种外来代表植物的书写境况,探究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的双向互馈关系,同时以此为窗口审视唐人对待外来植物的态度、接受心理,唐时外来植物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图景,乃至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状况。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绪论部分,叙述选题缘起,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尚需拓展的空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论文开展的分论点与方向,对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研究的价值等作出阐述。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是论文的研究重点,以外来植物沿丝路传入的路径,将其分为陆上与海上两类,又另辟佛教外来植物专章,选取胡麻、蒲萄、石榴、苜蓿、芜菁、甘蔗、刺桐、木绵、娑罗、菩提、贝多等作为个案,在细读文本,辨析正名、异名、冠名、错认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十一种外来植物在唐代文学中的呈现境况,并附加因错认、冠名的七叶树、多罗、海石榴等三种外来植物,解析其在唐代文学中出现的位置、并联搭配的物象、使用的情境,分析其在初盛中晚不同时期的文学中的变化特点,全面细致地还原并绘出外来植物进入唐代文学的真实图景。第四章在此前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的关系展开探究,并得出以下结论:二者有着密切深入的双向互馈关系,一方面,丝路外来植物文化作为背景影响着创作者的认知,而外来植物在中国本土的生长状态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影响着创作者的视野、情感与心灵,激发其创作灵感,成为其创作的源泉,作为其表现对象与素材,丰富其内容、思想与情感,与它物及融入的诗人情感共构出唐诗别样的意境,让唐诗充溢着一种鲜活的异域情韵。另一方面,外来植物在唐代的生长情境与生态景观,其被人们接受的程度、心理,其累积的衣食住行医药文化,均藉由唐代文学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亦对外来植物作以本土化的选择与模塑,赋予其诗意化的美名,如诗如画的中国化气韵,中国化的风韵,从而让其更丰富、灵动,更具美感,具有了包容中外、兼容二美的文化内蕴。当丝路外来植物遭遇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它不仅被再现着,也被表现着,唐代文学创作者会通过亲见后的直观描写再现眼前物,也会将个体的情感、认知注入其中,甚至通过文献载录想象着这种来自异域并未亲见的事物,还会在追忆中为其涂抹上朦胧唯美的色彩,于是当外来植物遭遇唐代文学后,也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而是在唐人眼中、心目中辗转后的样子,从而别具风采,焕发出别样的光华。可以说唐诗与丝路外来植物在特定时空下的相遇,交汇时即绽放出动人的光芒,当唐人遇见丝路外来植物,凝视中激发了创作的火花与灵感,丝路外来植物装点着唐代文学的风景,而唐代文学也充实着丝路外来植物的意蕴,使其不仅是过去的文化载体也是当时的文化承载者,不再是无意识的物而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被人格化的物,不仅是异域的、外国人的也是唐代本土的、唐人的,不仅是个体的也是卓具代表性的,是与唐代的天空、阳光、风雨,唐代的人与物关联的,增添了更丰富文化内蕴的诗意的精灵。论文能独辟蹊径,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唐代文学中的11种外来植物书写细节作以分析,包括其在唐诗中的位置,搭配、对仗、连接等物象组合与对接,构成的诗境与意蕴等,并以此分析其在唐诗中的具体作用,唐人对其的本土化重塑,乃至文化间的交流与互融的具体方式与呈现情境。阐释唐人选用特定外来植物异名,以外来植物冠名之名入唐代文学等现象,亦进一步分析其中所透露的外来植物在唐代的生长、被唐人接受的态度、心理、中西方文化交流意蕴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的关系作出系统、细化分析,令研究时现闪光点与创新点。

二、《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年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年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高昌国佛教寺院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史概述
    第三节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高昌国佛教及寺院经济的结构
    第一节 高昌建国前后对佛教的政策
    第二节 寺院经济与佛教地理
    第三节 寺院经济的概念及与其他宗教
    小结
第二章 高昌国佛教寺院的经营模式及财务收支
    第一节 高昌国寺院的基本经济模式
    第二节 寺院日常收入
    第三节 寺院日常支出——对《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列月用解斗帐历》再探讨
    小结
第三章 高昌国的僧官、僧众和寺户
    第一节 僧官阶层的执掌及管理
    第二节 国家政权对僧众的管理及其赋税劳役
    第三节 寺户制度及依附人口
    小结
第四章 高昌国僧尼的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僧尼个人的私有经济
    第二节 释门群体与豪门望族间的往来
    第三节 佛教僧尼的宗教活动与社会角色
    小结
第五章 高昌国寺院经济的转型和衰落
    第一节 多维视野下的寺院经济与高昌社会
    第二节 高昌国寺院经济的转型
    第三节 高昌国寺院经济衰落再探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通报》创立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19 世纪中后期法国在中国的文化格局
        一、19 世纪中后期法国在中国的活动
        二、19 世纪后期的实践性汉学家
    第二节 19 世纪法国本土的汉学格局与《通报》的创立
        一、19 世纪法国专业汉学机构和汉语教学
        二、《通报》的创立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通报》概况
    第一节 《通报》的前身——《远东杂志》
        一、考狄的《远东杂志》概况
        二、《远东杂志》的文章梳理
        三、《远东杂志》与《通报》
    第二节 《通报》概况
        一、《通报》的关注范围
        二、《通报》的栏目设置
        三、《通报》的历任主编
        四、《通报》的发行情况
    第三节 《通报》的作者群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报》的内容(上)——《补充索引》中的主题研究
    第一节 《通报》目录索引中的研究主题分布
        一、《通报》目录索引
        二、《通报》的主题内容与研究领域分布
        三、《通报》汉学主题分类
    第二节 《通报》的文献学研究
        一、语言比较研究
        二、碑铭及各种考古材料的使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报》的内容(下)——《补充索引》的地区研究
    第一节 《通报》西域地区研究
        一、西域地区文章分类
        二、《通报》西域史地探险纪事
    第二节 《通报》的“Tibet”研究
        一、“Tibet”文章分类
        二、《通报》西藏探险纪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报》的发展与20 世纪上半期的法国汉学
    第一节 《通报》汉学地位的确立
        一、《通报》的撰稿人特征
        二、《通报》的汉学定位
        三、开放的汉学交流平台
        四、《通报》的影响力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的发展
        一、专业汉学范围的专精
        二、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
        三、不断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持续加强的学术自觉
        四、法国学界与中国学界的交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施氮时期对‘黑比诺’葡萄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1.1 葡萄产业现状
        1.1.2 氮素、~(15)N示踪技术概述及在葡萄中应用
        1.1.3 矿质营养与果实品质关系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氮时期对‘黑比诺’葡萄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区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方法及计算公式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施氮时期对植株各器官氮积累量的影响
        2.2.2 施氮时期对植株各器官N_(dff)(%)的影响
        2.2.3 施氮时期对植株各器官~(15)N分配率的影响
        2.2.4 施氮时期对植株各器官~(15)N当季利用率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时期施氮对‘黑比诺’葡萄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区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方法及计算公式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时期施氮对植株各矿质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的影响
        3.2.2 不同时期施氮对年生长周期内植株矿质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施氮时期对‘黑比诺’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区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时期施氮对植株新梢长度和粗度的影响
        4.2.2 不同时期施氮对植株叶片SPAD值的影响
        4.2.3 不同时期施氮对植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的影响
        4.2.4 不同时期施氮对植株果实糖酸的影响
        4.2.5 不同时期施氮对植株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不同时期施氮‘黑比诺’葡萄根、叶、果实中养分与果实品质关系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区概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5.1.4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时期施氮植株根与果中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5.2.2 不同时期施氮植株叶与果中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5.2.3 不同时期施氮植株根养分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
        5.2.4 不同时期施氮植株叶片养分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
        5.2.5 不同时期施氮植株果实中养分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
        5.2.6 果实内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指标间通径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山西戎子酒庄体验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思路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酒庄葡萄酒
        2.1.2 有机葡萄酒
    2.2 支撑理论
        2.2.1 STP理论
        2.2.2 体验营销
    2.3 文献综述
        2.3.1 葡萄酒营销研究现状
        2.3.2 体验营销研究现状
3 戎子酒庄内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3.1 内部环境分析
        3.1.1 酒庄情况介绍
        3.1.2 存在问题
    3.2 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产业竞争环境
        3.2.3 产区竞争环境
    3.3 本章小结
4 山西戎子酒庄STP分析
    4.1 我国葡萄酒市场细分
        4.1.1 消费区域细分
        4.1.2 消费人群细分
    4.2 目标市场分析
        4.2.1 目标区域市场
        4.2.2 目标人群市场
    4.3 戎子酒庄市场定位
        4.3.1 定位分析
        4.3.2 市场定位
5 山西戎子酒庄体验营销策略研究
    5.1 能够到达酒庄人群体验营销
        5.1.1 设计背景
        5.1.2 旅游体验设计
        5.1.3 设计小结与评述
    5.2 不能到达酒庄人群体验营销
        5.2.1 产品分类设计
        5.2.2 高端产品体验营销设计
        5.2.3 中高端产品体验营销设计
        5.2.4 中端产品体验营销设计
        5.2.5 设计小结与评述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管理启示
        6.2.1 政府层面
        6.2.2 企业层面
        6.2.3 行业层面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不同酿酒葡萄品种与葡萄酒中甲氧基吡嗪含量差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葡萄及葡萄酒发展现状
    1.2 酿酒葡萄品种简介
    1.3 葡萄中的甲氧基吡嗪合成代谢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酿酒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6种甲氧基吡嗪含量
    3.1 材料与方法
    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第四章 不同酿酒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甲氧基转移酶相关基因表达
    4.1 试验材料
    4.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5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宁夏桃、苹果、酿酒葡萄枝条抗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果树抗寒性与越冬冻害
    1.2 桃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1.3 苹果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1.4 酿酒葡萄抗寒性研究进展
    1.5 研究背景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参试材料生物学概述
    2.1 三个桃品种
    2.2 三个苹果品种
    2.3 四个酿酒葡萄品种
第三章 枝条显微结构与抗寒性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低温处理下枝条抗寒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冷冻时间处理下枝条抗寒性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抗寒性综合评价
    6.1 评价方法
    6.2 结果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宁夏地区三种果树越冬冻害风险区划
    7.1 研究区简介
    7.2 区划指标
    7.3 区划方法
    7.4 结果分析
    7.5 讨论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类物质UPLC-ESI-MS/MS分析方法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文献综述
    1 河西走廊产区葡萄概况
    2 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简介
        2.1 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结构
        2.1.1 糖苷类花色苷
        2.1.2 酰化类花色苷
        2.1.3 吡喃型花色苷
        2.2 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特征
        2.2.1 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的品种特征
        2.2.2 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的地域特征
        2.3 影响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稳定性因素
        2.3.1 pH值
        2.3.2 温度
        2.3.3 光
        2.3.4 金属离子
    3 葡萄成熟过程中花色苷的变化
    4 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的提取和测定
        4.1 花色苷的提取
        4.1.1 溶剂提取法
        4.1.2 超声波辅助提取
        4.1.3 超临界CO_2提取法
        4.1.4 微波辅助提取法
        4.2 花色苷的测定
        4.2.1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
        4.2.2 水解分析法
        4.2.3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4.2.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
    5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5.2 技术路线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葡萄样品
        2.1.2 葡萄酒样品
    2.2 试验试剂
    2.3 试验仪器
    2.4 试验方法
        2.4.1 前处理方法
        2.4.1.1 葡萄皮中花色苷的提取
        2.4.1.2 葡萄酒样前处理
        2.4.2 液相-质谱条件
        2.4.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2.4.2.2 色谱条件
        2.4.2.3 质谱条件
        2.4.3 定性、定量方法
    2.5 方法验证
        2.5.1 最低检测量(LOD)和最低检测限(LOQ)
        2.5.2 线性范围
        2.5.3 准确度
        2.5.4 精密度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葡萄酒中花色苷物质的谱库构建
        3.1.1 标准样品LC-MS/MS谱库的建立
        3.1.2 葡萄酒中花色苷建立及LC-MS/MS特征
        3.1.2.1 糖苷类花色苷及其衍生物
        3.1.2.2 吡喃型花色苷及其衍生物
    3.2 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物质的的定量分析
        3.2.1 仪器条件优化
        3.2.2 方法评价
        3.2.2.1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的确定
        3.2.2.2 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
        3.2.3 葡萄酒中花色苷物质的测定
        3.2.3.1 不同酒龄葡萄酒中花色苷含量
        3.2.3.2 不同品种葡萄酒中花色苷含量
        3.2.4 河西走廊产区赤霞珠葡萄不同生长时期花色苷物质测定
        3.2.4.1 38°产地不同时期赤霞珠葡萄中9种主要花色苷
        3.2.4.2 莫高产地不同时期赤霞珠葡萄9种主要花色苷
        3.2.4.3 紫轩产地不同时期赤霞珠葡萄9种主要花色苷
        3.2.4.4 国风产地不同时期赤霞珠葡萄9种主要花色苷
        3.2.4.5 主成分分析
        3.2.4.6 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花色苷物质检测仪器方法的优化
    4.2 关于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物质的研究
    4.3 关于不同产区赤霞珠葡萄成熟过程中花色苷物质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9)不同栽培及酿造措施对‘马瑟兰’葡萄及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马瑟兰’品种的来源及世界栽培现状
    1.2 烟台产区及‘马瑟兰’的引种表现
    1.3 酿酒葡萄品质及葡萄酒品质概述
        1.3.1 酿酒葡萄成熟期的确定
        1.3.1.1 葡萄果实糖酸比(S/A)
        1.3.1.2 葡萄果实酚类成熟
        1.3.2 酿酒葡萄和葡萄酒花色苷
        1.3.3 酿酒葡萄和酿酒葡萄香气
    1.4 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调控措施
        1.4.1 生态条件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
        1.4.1.1 气候因素
        1.4.1.2 土壤条件
    1.5 栽培措施对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1.5.1 铺膜及摘叶
        1.5.2 抗逆砧木
    1.6 葡萄酒品质调控的措施
        1.6.1 不同浸渍时间
        1.6.2 酵母的选择
    1.7 选题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产区概况
        2.1.1 气候条件
        2.1.2 土壤养分
    2.2 供试品种
    2.3 研究内容与设计
        2.3.1 田间处理
        2.3.2 样品处理
        2.3.2.1 葡萄果实采集
        2.3.2.2 单酿实验
        2.3.3 葡萄及葡萄酒品质分析
    2.4 试剂及仪器
        2.4.1 实验试剂
        2.4.2 仪器设备
    2.5 指标测定方法
        2.5.1 光合相关指标测定
        2.5.2 葡萄成熟果实外观指标的测定
        2.5.3 葡萄及葡萄酒常规指标测定
        2.5.4 花色苷的提取及分析条件
        2.5.5 香气物质的提取及分析方法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时期铺膜及摘叶对‘马瑟兰’叶片光合、果实品质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果际微气候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1.4 不同处理对‘马瑟兰’果实外观的影响
        3.1.5 不同处理对‘马瑟兰’果实风味物质累积动态的影响
        3.1.5.1 糖酸动态变化及成熟果实糖酸含量
        3.1.5.2 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及成熟果实酚类含量
        3.1.6 不同处理下‘马瑟兰’果皮花色苷单体组分
        3.1.7 不同时期铺膜及摘叶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3.1.8 不同处理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3.1.8.1 葡萄酒常规质量指标的分析
        3.1.8.2 葡萄酒总酚、总花色苷和单宁含量
        3.1.8.3 葡萄酒香气分析
    3.2 不同砧木对马瑟兰果实及葡萄酒品质影响的测定分析
        3.2.1 不同砧木对果穗及果型的影响
        3.2.2 不同砧木成熟果实理化指标的测定分析
        3.2.3 不同砧木成熟果实花色苷单体分析
        3.2.3.1 花色苷单体相对含量及酰化程度
        3.2.3.2 五种基本花色苷含量对比
        3.2.4 酿造葡萄酒品质的测定分析
        3.2.4.1 葡萄酒理化指标
        3.2.4.2 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3.3 提高马瑟兰葡萄酒品质的调控措施
        3.3.1 不同浸渍时间对马瑟兰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3.3.1.1 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3.3.1.2 葡萄酒花色苷单体的分析
        3.3.2 不同商业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3.3.2.1 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
        3.3.2.2 葡萄酒花色苷单体的分析
        3.3.2.3 葡萄酒香气的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时期铺膜及摘叶对‘马瑟兰’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4.1.1 不同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4.1.2 不同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4.1.3 不同处理对花色苷单体的影响
        4.1.4 不同处理对香气成分的影响
    4.2 不同砧木对马瑟兰果实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4.3 不同酿造条件对马瑟兰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以11种代表植物为重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价值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丝路学相关研究综述
        (二)植物学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概念界定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内容和目标
        1.研究思路
        2.主要内容
        3.研究目标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外来印记与本土融汇:陆上丝路代表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第一节 日常与传奇、修道与隐逸代表物:唐代文学的胡麻书写
        一、唐代文学所涉胡麻修道、饮食渊源
        二、日常与传奇、修道与隐逸生活代表物:唐代文学的胡麻书写…
        (一)碑铭中的修道象征符号:唐文的胡麻单一书写
        (二)服食传奇、语言比类与地方小吃:笔记小说的胡麻多样书写…
        (三)道教或隐逸象征、饮食与生态:唐诗的胡麻多元重塑
        1.绵延江南的胡麻花开
        2.叙及日常的胡麻饭食
        3.作为象征的胡麻符号
        4.寺院繁盛生长的胡麻
        5.和合相思比兴与民俗象征语义
        结论
    第二节 仙化、日常化与意蕴附加:唐代文学的蒲萄书写
        一、唐代文学蒲萄书写众多且极富创造力的原因
        二、传奇与日常、转引与新创、语用延伸与意蕴附加:唐代文学的蒲萄多元书写
        (一)排名榜与仙化故事:唐人笔记的蒲萄多样化叙述
        (二)史事转引、日常生活、类比与意蕴附加:唐文的蒲萄书写……
        1.蒲萄类比、衬托之用
        2.视作祥瑞的蒲萄图景叙述
        3.作为典故的史事转引
        4.蒲萄衣食住行之用
        5.附加的蒲萄象征意蕴
        6.太庙祭祀的珍稀贡品
        7.蒲萄的西域生长图景
        (三)生态与日常、它物类比与意蕴附加:唐诗的蒲萄本土模塑…
        1.蒲萄生态图景铺绘
        2.他物吟咏的映衬、联想与托物言志意蕴附加
        3.融入日用的蒲萄物象
        4.用作喻体的葡萄
        结论
    第三节 外来承袭与本土新创:唐代文学的石榴书写
        一、唐代文学石榴书写的客观生态境况与文化背景
        1.石榴的外来音译名、本土化异名及冠名它物之名
        2.石榴的引入与生长空间蔓延
        3.石榴的文化意蕴
        4.唐代类书石榴事类
        二、承袭与新创:唐代文学的石榴多样书写
        (一)从背景到中心、从日常到幻化、意蕴附加:唐代笔记、小说的石榴多元书写
        1.作为背景点缀的石榴叙写
        2.作为叙事中心的石榴书写
        (二)专咏、点缀或冠名:唐文的石榴本土化书写
        1.承袭与偶创、本体退隐与社会意蕴附加:专咏中的石榴叙写…
        2.人间石榴裙、仙界石榴与测咏石榴逸事:唐文中的石榴点缀…
        3.以石榴冠名的山石榴叙写
        (三)冠名之咏、本体铺绘与日常书写:唐代诗词的石榴多元书写…
        1.以石榴之名:唐诗中的石榴冠名现象及其文化交流意蕴……
        (1)唐诗中的山石榴
        (2)唐诗中的海石榴
        (3)以石榴冠名的原因与文化交流意蕴
        2.生态图景、日常之用、意蕴附加:唐诗的石榴多元书写……
        (1)石楠花与石榴花异文辨析
        (2)唐诗的石榴专咏
        ①榴锦、红榴别称
        ②石榴与它物并构的生态图景
        ③唐诗中的石榴组接
        ④石榴的意蕴附加
        ⑤石榴、石榴红之比及其意蕴
        ⑥石榴裙、石榴酒、石榴羹
        结论
    第四节 生态、日常与文化意蕴附加:唐代文学的苜蓿书写
        一、生态、日常与文化内蕴附加:唐代笔记的苜蓿多重情境书写……
        二、简略点及与深隐内蕴:唐代碑志传主生平中的苜蓿影迹
        三、苜蓿天马组合与苜蓿饭的象征意蕴:唐诗的苜蓿多元书写
        1.苜蓿与天马、榴花共构的生态图景及文化意蕴
        2.多愁的或艰辛的苜蓿:融入叠加文化的苜蓿意象
        结论
    第五节 外来退隐与本土凸显:唐代文学的芜菁书写
        一、唐代文学芜菁书写的叠加意蕴背景溯源
        1.芜菁的传入与蔓延
        2.芜菁的本土化异名
        3.葑菲之采比喻与本土文化意蕴附加
        二、典故承袭、饮食之用与语用延伸:唐代文学的芜菁书写
        (一)语用延伸、意蕴附加与饮食之用:唐代笔记的芜菁叙写
        (二)葑菲之采的承袭:唐文的芜菁单一书写
        (三)外来印记的退隐与本土意蕴的凸显:唐诗的芜菁书写
        1.承袭《诗经》的葑菲之采比喻
        2.芜菁花开、戴芜菁民风与迎春花之比
        3.种芜菁典故及固化象征意蕴
        4.芜菁之喻的语用延伸
        5.种芜菁之典的饮食之用
        6.葑的茭白与葑田之指
        结论
第二章 美的发现、诗意重塑与本土意蕴附加:海上丝路代表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第一节 诗意重塑、日常之用与意蕴附加:唐诗的木绵书写
        一、瘴花之称、南地风物代表与生态图景铺绘
        1.遥想中的南地代表风物与生态情境描绘
        2.亲见的惊艳与木绵生态情境铺绘
        二、木绵絮填充的保暖品与木绵花刺绣
        1.昆仑儿的木绵裘
        2.融入中土生活的木绵印记
        (1)日常生活的木绵褥
        (2)刺绣中的木绵元素
        (3)生活中的木绵衣
        结论
    第二节 发现的惊艳与风物代表:唐代文学的刺桐书写
        一、形色细描与各地形态辨析:唐代笔记的刺桐书写
        二、诗意极写、灵境虚设与代表风物意蕴附加:唐诗的刺桐书写…
        1.刺桐形色、生态的诗意呈现
        (1)专咏的刺桐生态情境实况极写与灵境想象
        (2)点及诗作的岭南生态情境一隅与南国风物代表
        2.亲见或遥想的惊艳:南国路与南国的风物代表
        结论
    第三节 意蕴附加、日常之用与语用延伸:唐代文学的甘蔗书写
        一、唐代文学甘蔗书写的叠加文化意蕴溯源
        二、生态与日常、意蕴附加与语用延伸:唐代文学的甘蔗书写
        (一)珍馐佳果与甘蔗汁功用:唐代笔记的甘蔗点及
        (二)化之自我的社会意蕴与佛教意蕴附加:唐文的甘蔗书写
        (三)生态与日常、意蕴附加与语用延伸:唐诗的甘蔗多元书写……
        1.南方风物标志与生态图景呈现
        2.甘甜美味、消食解酒的蔗浆饮、蔗浆饭
        3.南方的蔗糖交易
        4.典故的引入与习练射箭技艺的标的物
        5.语用的延伸:以甘蔗为比
        结论
第三章 外来宗教印记与本土意蕴附加:佛教代表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第一节 佛教意蕴印记与本土象征意蕴:唐代文学的菩提树书写
        一、唐代文学菩提树书写的叠加文化背景
        1.从毕钵罗树到道树、不起树:菩提树的诸多异名及意蕴……
        (1)音译的菩提树异名与意译的树王、不起树
        (2)菩提树的道树之称
        2.被误认的贝多树(思惟树)、娑罗树
        二、外来佛教印记与象征意蕴附加:唐代文学的菩提树书写
        (一)佛典与史书的拼接、剪贴:唐代笔记的菩提树书写
        (二)外来佛教故事转引与夸说类比、代指象征新创:唐文的菩提树书写
        1.唐文中的菩提树
        2.唐文中的道树
        (三)唐诗中的菩提树(附非其果实的菩提子)
        1.唐诗中的觉树
        2.唐诗中的菩提树
        3.唐诗中的菩提
        4.唐诗中的道树
        5.唐诗中的菩提子
        结论
    第二节 佛教文化印记、本土之名选择与意蕴附加:唐代文学的娑罗树书写
        一、唐代文学娑罗树书写的叠加佛教文化意蕴背景
        (一)与唐代文学相关的娑罗树别称释义与误称辨析
        1.高远林、坚林之称
        2.娑罗双树(双林)之名
        3.鹤林(鹤树)之称
        4.娑罗的七叶树之误
        (1)七叶树与娑罗之误源流考
        (2)唐诗中的七叶树
        (二)历代叠加的“娑罗树”佛教文化意蕴
        1.“娑罗树”的佛教象征意蕴
        2.“娑罗树”下的佛教事迹与演绎传奇
        3.祥瑞演绎中的娑罗幻象与生态图景
        4.娑罗树的佛教法事之用
        5.娑罗树的佛教奥义类比
        二、外来意蕴承袭、异名选择与象征意蕴:唐代文学的娑罗书写…
        (一)转引与拼接:唐人笔记的娑罗生态图景叙写
        (二)从“娑罗”到“双树”“双林”“鹤树”“鹤林”:唐诗的“娑罗”异名选择与书写
        1.唐诗中的娑罗
        2.唐诗中的“双树”“双林”
        3.唐诗中的“宝树”
        4.唐诗中的鹤树与鹤林
        (三)双树、鹤林之名选择与佛教意蕴附加:唐文的娑罗树书写…
        1.生态情境描绘与本土儒家内蕴汇入:唐文中的娑罗
        2.佛事追忆、佛教代指与象征意蕴:唐文中的双树
        3.佛事追忆、佛教代指与象征意蕴:唐文中的双林
        4.佛事追忆、鹤林寺之名与代指象征:唐文中的鹤林
        5.唐文中的鹤树及其对仗物象
        6.唐文中的坚林(坚固林)及其对仗物象
        (四)唐代诗文选择鹤树、双树、坚林之名的原因
        结论
    第三节 三花、贝叶的选择与象征意蕴:唐代文学的贝多树书写
        一、历代累积的贝多文化意蕴与生态书写
        (一)贝多的迁移与域外生长记录
        (二)贝多的本土生态图景书写
        (三)贝多异名辨析
        1.贝多即贝叶棕之辨
        2.贝多的三花之称
        3.贝多的菩提之误与“六年树”“佛树”之称
        4.贝多的多罗树、贝多罗之误与多罗即贝叶棕
        二、生态情境与贝叶经的象征符号意蕴:唐代文学的贝多书写……
        (一)形色书写与语用延伸:唐代笔记的贝多书写
        1.贝多本体的详说与三种树木总称之说
        2.从它比到以贝多为比
        (二)佛境营造、佛境代指与三花题咏:唐诗的贝多书写
        1.贝多、三花的异名选择与意蕴附加:唐诗的贝多书写
        (1)专题吟咏的贝多树生态图景书写
        (2)佛教生活典型物象与佛境塑造象征符号
        (3)贝叶+经(书、纸)或翻(写)+贝叶结构中的贝多经符号意蕴
        ①贝多经与它物对仗、联结共构的禅境
        ②僧人形象塑造的典型情境:翻写贝叶经
        ③翻看贝叶的佛门皈依与佛经代指
        ④教鹦鹉贝叶的相思传递与寂寥心境
        (4)语用的延伸:贝多之比与代称、象征
        2.唐诗的三花题咏
        3.唐诗的多罗书写
        (三)三花、贝叶、贝多、贝树之名与佛典代称:唐文的贝多书写…
        1.唐文中的贝叶
        (1)贝叶与外来佛教事物之对
        (2)贝叶与中国本土物象之对
        (3)贝叶之文与碑石刻文之比
        2.唐文中的三花
        3.唐文中的贝多
        4.唐文中的贝树
        结论
第四章 外来与本土的交融: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的双向互馈
    第一节 农业文明时代的外来植物与文学溯源
    第二节 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的双向互馈
        一、外来元素的新奇烛照:丝路外来植物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一)作者视野的扩大与异域元素、内容的融入
        (二)异域元素的汇入与新意境的生成
        (三)新语汇与喻它或它喻等新喻体的融入
        (四)从亲见、遥想到追忆感怀:帝国繁华或零落的情感寄托……
        二、本土选择与再造:唐代文学对丝路外来植物的模塑
        (一)唐代文学对丝路外来植物的本土化选择与再造
        1.本土化异名的选择
        2.本土化诗意美名的再造
        3.如诗如画的气韵贯注
        4.与物合一后人格化情韵的模塑
        (二)唐代文学对丝路外来植物的象征意蕴赋予
        1.帝国、都市繁华的象征物
        2.地方风物代表的象征意蕴
        3.宗教文化的代表符号意蕴
        4.儒家伦理的象征意蕴附加
        (三)唐代文学对外来植物的仙化、传奇化重塑
        三、庄周梦蝶的迷惑:唐代文学与外来植物的交互影响
        1.外来植物融入中国本土的生态全景勾勒或铺绘
        2.衣食、医药文化的反映与丰富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索引
表格索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年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昌国佛教寺院经济研究[D]. 张重洲. 兰州大学, 2021(09)
  • [2]《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D]. 丁斯甘. 兰州大学, 2021(09)
  • [3]南方葡萄沟酒庄刺葡萄酒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谭晓云.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4]施氮时期对‘黑比诺’葡萄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吴茂东.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5]山西戎子酒庄体验营销研究[D]. 郭洪洋.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6]不同酿酒葡萄品种与葡萄酒中甲氧基吡嗪含量差异比较研究[D]. 郭旭烽. 宁夏大学, 2020
  • [7]宁夏桃、苹果、酿酒葡萄枝条抗寒性研究[D]. 杨豫. 宁夏大学, 2020(03)
  • [8]葡萄与葡萄酒中花色苷类物质UPLC-ESI-MS/MS分析方法建立及应用[D]. 陈欣然.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9]不同栽培及酿造措施对‘马瑟兰’葡萄及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D]. 王安妮. 烟台大学, 2019(09)
  • [10]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 ——以11种代表植物为重心的考察[D]. 李娜. 西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