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麻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MDA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岩[1](2021)在《雷帕霉素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改善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文中指出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应用含碘对比剂后而出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已成为导致医源性急性肾衰竭发病仅次于肾灌注不足和使用肾毒性药物的第三位原因,有研究发现高糖环境下更容易诱发CIN,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然相关研究众多,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多项研究发现对比剂急性肾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mTOR和P70S6K去磷酸化失活现象增加,雷帕霉素是mTOR抑制剂,近年来研究发现mTOR与雷帕霉素和肾脏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参与了多种急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雷帕霉素能通过抑制mTOR增加自噬水平,缓解大鼠肾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其是否能通过mTOR/p70S6K通路调控自噬以治疗糖尿病CIN大鼠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本研究采用股动脉注射碘克沙醇法建立CIN大鼠模型,观察雷帕霉素对糖尿病CIN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探讨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机制,为临床CIN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1.不同粘度碘克沙醇在糖尿病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自噬的介导作用目的:观察不同粘度碘克沙醇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对比剂肾病防治提供实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个组:假手术组(Sham组),270型碘克沙醇组(270’IO组),320型碘克沙醇组(320’IO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270型碘克沙醇组(DM+270’IO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DM+320’IO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采用股动脉给药法予以干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含量;血中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浓度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TUNEL检测肾上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各组大鼠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明显升高,SOD及GPX表达明显降低,且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与DM组相比,270’IO组及320’IO组大鼠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有所升高,SOD及GPX表达有所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结果提示DM组、270’IO组及320’IO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不明显,细胞排列基本规则,仅见少量肾小管细胞空泡变性及细胞凋亡,与DM组、270’IO组及320’IO组相比,DM+270’IO组及DM+320’IO组大鼠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明显升高,SOD及GPX表达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DM+270’IO组及DM+320’IO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严重,可见肾小管空泡变性,细胞脱落至小管腔,肾小管结构破坏严重,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此外,高糖环境下,碘克沙醇显着下调LC3、Beclin 1蛋白的表达(P<0.05),与DM组、270’IO组及320’IO组相比,差异显着,而与DM+320’IO组相比,DM+270’IO组对糖尿病大鼠损伤较轻。结论:等剂量下高粘度碘克沙醇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损伤更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自噬水平,促发氧化应激反应,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2.雷帕霉素减轻碘克沙醇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及对自噬的调控作用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肾功能影响及对自噬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对比剂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SPF级SD大鼠4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CM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雷帕霉素(RAPA),采用股动脉注射碘克沙醇法建立对比剂肾病动物模型,RAPA组予以雷帕霉素腹腔注射,余组予以等量25%DMSO溶液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大鼠血Scr、BUN表达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尿损伤标志物KIM-1、NGAL及氧化应激标志物SOD、MDA、GPX表达情况,HE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结果:与DM组相比,CM组大鼠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明显升高,SOD及GPX表达明显降低(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严重,可见肾小管空泡变性,细胞脱落至小管腔,肾小管结构破坏严重,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约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32%(P<0.05),经雷帕霉素干预后,RAPA组大鼠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明显降低,SOD及GPX表达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可见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减轻,脱落减少,肾小球萎缩减轻,水肿充血减轻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CM组相比,RAPA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明显减轻,约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18%(P<0.05),此外雷帕霉素可以显着上调LC3、Beclin1的表达。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显着减轻高糖环境下碘克沙醇所致大鼠肾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大鼠肾脏自噬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3.雷帕霉素通过mTOR/P70S6K激活自噬抑制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肾mTOR/P70S6K通路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其对CIN大鼠自噬的调控机制,为临床防治对比剂肾病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SPF级SD大鼠4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3个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CM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雷帕霉素(RAPA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雷帕霉素+自噬抑制剂3-MA(3-MA组),采用股动脉注射碘克沙醇法建立对比剂肾病动物模型,RAPA组予以雷帕霉素腹腔注射,3-MA组在RAPA组基础上于建模前2h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余组予以等量25%DMSO溶液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大鼠血Scr、BUN表达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尿损伤标志物KIM-1、NGAL及氧化应激标志物SOD、MDA、GPX表达情况,HE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及mTOR/P70S6K通路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与CM组相比,RAPA组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明显降低,SOD及GPX表达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可见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减轻,脱落减少,肾小球萎缩减轻,水肿充血减轻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CM组相比,RAPA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明显减轻,约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21%(P<0.05),此外雷帕霉素可以显着上调LC3、Beclin1的表达(P<0.05),抑制mTOR及p70S6K蛋白磷酸化(P<0.05)。而加入自噬抑制剂后,RAPA这种改善作用及调控机制明显被抑制。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显着减轻高糖环境下碘克沙醇所致大鼠肾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mTOR/P70S6K信号通路,增加大鼠肾脏自噬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陈嘉希[2](2020)在《丹酚酸B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本次实验设置了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丹酚酸B给药组也设置相应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中随机配备雄性SD大鼠12只,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制造肠道缺血,时间维持60min,随后再灌注24h从而得到实验所需的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的CAT、SOD、GSH、MDA含量,测定各组大鼠回肠组织中CAT、SOD、GSH、MDA以及TNF-α、IL-1β、IL-6等因子的含量;检测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 p65水平;肠粘膜通透性的测定运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结合葡聚糖的方法。取1cm回肠组织的进行HE染色,观察对应切片的病理学变化,并进行Chiu’s评分;分析TNF-α、IL-1β、IL-6的含量与NF-κB p65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分析TNF-α、IL-1β、IL-6、NF-κB p65水平与Chiu’s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此外,还将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回肠组织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m RNA表达以及蛋白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抗氧化剂SOD、CAT、GSH的含量则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进行比较,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MDA含量显着降低,而抗氧化剂SOD、CAT、GSH的含量则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较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而抗氧化剂SOD、CAT和GSH均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水平大幅下降,而抗氧化剂SOD、CAT和GSH均呈现大幅升高,差异明显(P<0.01)。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的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大幅增加(P<0.01)。而丹酚酸B+模型组相较于模型组,上述指标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匀浆的MPO和NF-κB p65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模型组,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的MPO水平和NF-κB p65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FITC-葡聚糖含量大幅增加,其粘膜通透性升高。相较于模型组,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的FITC-葡聚糖的含量减少,肠黏膜通透性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大鼠肠道粘膜受损严重,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腺体功能受损,并可发现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Chiu’s的评分明显增加(P<0.01);相较于模型组,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肠道黏膜轻微损伤,Chiu’s评分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7.以回肠组织内IL-1β、IL-6、TNF-α含量与NF-κB p65水平的为指标,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发现呈显着的正相关,对应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32、0.949、0.937(P<0.01);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回肠组织中的IL-1β、IL-6、TNF-α及NF-κB p65含量与回肠组织的Chui’s评分均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0.884、0.873、0.898(P<0.01)。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m RNA表达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对比模型组大鼠,丹酚酸B+模型组回肠组织中的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9.将模型组大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可以发现,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大鼠进行对比,丹酚酸B+模型组回肠组织中的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蛋白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结论:1.丹酚酸B能够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作用机理涉及抑制氧化反应、改善肠粘膜的通透性和抑制炎症反应。2.丹酚酸B可能通过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发挥其对IL-1β、IL-6、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3.丹酚酸B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减轻、改善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刘超[3](2020)在《MG53与胃泌素缓解急性肾损伤的研究》文中指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它起病急、发病率高且无特效治疗药物,具有很高的死亡风险,而其预后不良则可进展至慢性肾脏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近年来,由于心血管介入诊断治疗与碘造影剂的广泛运用,以及创伤、休克的发生和肾移植手术的开展,造影剂诱导的AKI(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以及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诱导的AKI成为两类比较常见的AKI。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之前发现其他器官如骨骼肌和胃肠道对肾脏有一定的“对话”作用。当发生AKI时,骨骼肌和胃肠道可能对损伤的肾脏有什么影响呢?因此,我们围绕这一思路,尝试了以下两个主要部分的探究:(1)肌肉因子MG53(Mitsugumin 53)缓解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2)胃肠激素胃泌素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第一部分MG53缓解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研究背景:MG53是一种新发现的由骨骼肌分泌的膜修复蛋白,通过其膜修复功能,MG53能缓解多种器官的损伤;CI-AKI是临床上由于碘造影剂(contrast media,CM)的使用而引起的常见肾脏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CI-AKI中,碘造影剂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是由其对细胞膜的直接损伤而引发。因此,我们提出假设:MG53可能通过其细胞膜修复作用而缓解CI-AKI。目的:探究MG53对CI-AKI是否具有缓解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及预防CI-AKI提供可能的新策略。方法:(1)建立大鼠CI-AKI模型,检测大鼠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的含量,验证建模是否成功;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CI-AKI大鼠血浆和肾脏中MG53蛋白的含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I-AKI大鼠肾脏内源性MG53的定位变化;通过免疫荧光观察外源性荧光标记重组人源MG53蛋白(recombinant human MG53,rh MG53)能否在CI-AKI大鼠肾脏聚集。(2)通过检测SCr与BUN水平,并通过大鼠肾脏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明确rh MG53预处理对CI-AKI有无缓解作用。(3)通过TUNEL染色,探究CI-AKI后大鼠肾小管细胞凋亡的变化,并研究rh MG53预处理有无缓解凋亡的作用。(4)建立体外碘普罗胺诱导肾近端小管(renal proximal tubular,RPT)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采用TUNEL染色验证碘普罗胺对RPT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rh MG53预处理对其有无保护作用。(5)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rh MG53对碘普罗胺诱导的RPT细胞损伤有无缓解作用。(6)通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与FM1-43荧光染色检测碘普罗胺对RPT细胞膜的损伤作用,并研究rh MG53预处理对RPT细胞膜是否有保护作用。(7)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G53在RPT细胞中的定位分布。(8)通过q PCR与WB分别检测MG53的m RNA及蛋白水平变化。(9)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G53与Annexin V(一种在凋亡细胞外膜上标记磷脂酰丝氨酸的敏感且特异的探针)的共定位情况。结果:(1)大鼠CI-AKI模型被成功建立,其血浆MG53蛋白含量减少而肾脏MG53蛋白增多,提示MG53从血浆向肾脏富集;MG53在大鼠肾小管细胞中存在表达,而CI-AKI后MG53向肾小管管腔侧聚集;外源性荧光标记rh MG53在CI-AKI大鼠肾脏聚集。(2)SCr、BUN水平以及H&E染色分别表明rh MG53预处理能够缓解CI-AKI的肾功能损伤及肾脏病理损伤。(3)CI-AKI大鼠肾小管细胞凋亡显着增加,rh MG53预处理可减少其中的细胞凋亡。(4)碘普罗胺可导致培养的RPT细胞凋亡,rh MG53预处理可缓解碘普罗胺诱导的RPT细胞凋亡。(5)碘普罗胺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导致RPT细胞损伤,而rh MG53预处理可缓解该损伤。(6)碘普罗胺导致RPT细胞膜损伤,而rh MG53以浓度依赖性方式缓解碘普罗胺诱导的膜损伤。(7)MG53在RPT细胞膜与胞浆均有分布,但碘普罗胺处理后,MG53向RPT细胞膜聚集。(8)碘普罗胺处理后RPT细胞MG53的m 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但碘普罗胺损伤的RPT细胞可大量摄取rh MG53蛋白。(9)MG53与Annexin V存在共定位,提示MG53通过与磷脂酰丝氨酸结合发挥其膜修复作用。结论:肌肉因子MG53可以通过修复细胞膜损伤及减少细胞凋亡来缓解CI-AKI,MG53可能成为治疗或预防CI-AKI的有效药物。第二部分胃泌素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另一类主要原因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胃肠道与肾脏之间存在密切的调节联系,“胃肾轴”是近年来被提出的新颖概念,有文献报道,胃肠激素胃泌素参与了对肾脏排钠功能的调节并进一步参与血压调控。然而,胃泌素是否也能在I/R损伤的肾脏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我们提出假设:胃泌素可能对肾脏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探究胃泌素对肾脏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肾脏I/R损伤提供新的可能的方法。方法:(1)构建肾脏I/R损伤的小鼠模型,分别通过q PCR、WB及IHC检测肾脏I/R后胃泌素受体(也称胆囊收缩素B型受体,cholecystokinin B receptor,CCKBR)的表达及定位有无改变。(2)小鼠肾脏I/R前给予胃泌素,通过检测肾功能指标SCr与BUN、肾脏切片H&E与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以及小管损伤标志物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表达,判断胃泌素预处理能否缓解肾脏I/R损伤。(3)通过TUNEL染色及caspase-3活性测定,探究胃泌素对I/R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无影响,并通过WB检测胃泌素对凋亡上游分子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4)建立体外HK-2(human kidney-2)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模型,CCK-8及LDH检测胃泌素对H/R处理的HK-2细胞活力的影响。(5)通过WB检测体外H/R处理后HK-2细胞CCKBR蛋白的表达变化。(6)通过TUNEL染色及caspase-3活性测定,探究胃泌素对H/R处理的HK-2细胞凋亡的影响。(7)通过二氢乙锭(dihydroethidium,DHE)染色、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测定,探究胃泌素对H/R处理的HK-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8)通过WB检测胃泌素对HK-2细胞PI3K、Akt及Bad磷酸化的影响。(9)通过CCK-8检测渥曼青霉素(PI3K抑制剂)及Akt抑制剂VIII能否阻断胃泌素介导的HK-2细胞活力保护作用。结果:(1)小鼠肾脏I/R损伤后,CCKBR的m RNA及蛋白水平均显着上调,CCKBR在肾小管细胞膜及胞浆均有分布。(2)小鼠肾脏I/R前给予胃泌素,缓解了I/R导致的SCr及BUN的升高幅度,缓解了肾小管病理损伤,减少了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的增高幅度。(3)胃泌素预处理缓解了I/R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且胃泌素促进肾组织Akt的磷酸化水平。(4)胃泌素在常氧条件下对HK-2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但以浓度依赖性方式缓解H/R导致的HK-2细胞活力损伤,且该保护作用能被胃泌素特异性拮抗剂CI-988阻断。(5)H/R处理后,HK-2细胞CCKBR蛋白的表达显着上调。(6)胃泌素缓解H/R诱导的HK-2细胞凋亡及细胞氧化应激。(7)胃泌素预处理H/R损伤的HK-2细胞后,PI3K、Akt及Bad磷酸化水平增加。(8)渥曼青霉素(PI3K抑制剂)与Akt抑制剂VIII可阻断胃泌素对HK-2细胞活力的保护作用。结论:胃肠激素胃泌素可通过PI3K/Akt/Bad通路缓解I/R诱导的肾小管细胞凋亡,从而缓解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胃泌素可能成为临床预防或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潜在药物。研究背景:肾损伤与高血压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AT1R)被认为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靶点。分选蛋白(sorting nexins,SNXs)是一组以含有PX(phox homology)结构域为特征的胞内物流系统蛋白,它们在蛋白质分选和运输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有文献报道分选蛋白1(sorting nexin 1,SNX1)参与肾脏多巴胺D5受体的分选和运输,而血管紧张素和多巴胺是血压调节中相互拮抗的系统,SNX1是否也参与了AT1R的分选和运输仍不清楚。因此,我们提出假设:SNX1缺失可能导致血管平滑肌中AT1R的分选及运输障碍,从而导致AT1R含量增多、血管收缩功能增强及高血压。目的:探究SNX1是否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AT1R的分选和运输,为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于C57BL/6背景的SNX1基因敲除(Snx1-/-)小鼠,分别从DNA、m RNA及蛋白水平层面验证小鼠的基因型。(2)采用尾套法测量Snx1-/-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3)通过肠系膜血管环实验,检测Snx1-/-小鼠肠系膜动脉对苯肾上腺素、硝普钠及血管紧张素II的反应性变化。(4)通过WB检测Snx1-/-小鼠动脉组织中AT1R、AT2R及D5R的蛋白表达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分析探究野生型小鼠动脉组织中AT1R与SNX1有无共定位。(5)在A10细胞中敲低SNX1后,检测AT1R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下游Ca2+信号变化;通过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检测A10细胞中AT1R与SNX1的有无结合。(6)在A10细胞中敲低SNX1后,检测AT1R的m RNA水平变化;用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抑制新蛋白从头合成后,检测SNX1是否影响AT1R蛋白的衰减。(7)用CHX抑制新蛋白从头合成后,再分别抑制溶酶体及蛋白酶体途径,探究AT1R蛋白的降解途径。结果:(1)Snx1-/-小鼠被成功构建,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较其同窝野生型小鼠均显着增高。(3)Snx1-/-小鼠肠系膜动脉对苯肾上腺素、硝普钠的反应性未发生显着改变,但其对血管紧张素II的反应性显着增强。(4)Snx1-/-小鼠主动脉组织中AT2R与D5R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但其AT1R的表达显着增加,且WT小鼠主动脉中AT1R与SNX1存在共定位。(5)在A10细胞中敲低SNX1后,AT1R蛋白含量显着增加,且其下游Ca2+信号增强,且A10细胞中AT1R与SNX1存在结合。(6)在A10细胞中敲低SNX1后,AT1R的m RNA水平无明显变化,而用CHX进一步抑制新蛋白从头合成后,在SNX1敲低的A10细胞中,AT1R蛋白衰减显着减慢。(7)用CHX抑制新蛋白从头合成,并用clasto-乳胞素β-内酯(clasto-lactacystinβ-lactone,CLBL)抑制蛋白酶体降解途径,AT1R蛋白的降解进一步被抑制。结论:SNX1缺失可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中AT1R的分选和运输异常、AT1R在蛋白酶体系统中的降解减少,进而导致AT1R含量增加及血管收缩性增强,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赵峰[4](2020)在《肾气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肾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肾气丸在小鼠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该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Sham);(2)肾缺血再灌注组(肾I/R组);(3)肾气丸低剂量组(10.5g/kg/d);(4)肾气丸高剂量组(21.0g/kg/d)。分组后肾气丸低剂量组给予10.5g/kg/d的肾气丸灌胃,肾气丸高剂量组给予21.0g/kg/d的肾气丸灌胃,持续2周;假手术组和肾I/R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构建肾I/R损伤模型,24h处死小鼠并取材。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HE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损伤及凋亡水平;PCR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Caspase-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及TUNEL染色表明,肾气丸可抑制细胞损伤及凋亡。与假手术组比较,肾I/R组Scr、BUN、MDA含量、Caspase-3水平均升高(P<0.05),SOD活性、Bcl-2水平、PI3K和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I/R组比较,肾气丸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Scr、BUN和MDA含量、Caspase-3水平均降低(P<0.05),而SOD活性、Bcl-2水平、PI3K和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肾气丸低剂量组比较,肾气丸组高剂量组Scr、BUN和MDA含量、Caspase-3水平均降低(P<0.05),SOD活性、Bcl-2水平、PI3K和AKT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肾气丸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小鼠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起保护作用。
章林明[5](2020)在《雌激素通过GPER介导RIRI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在雌激素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dion injury,RIRI)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选择雌性SD大鼠40只,所有大鼠行去卵巢(OVX)处理,恢复2周后随机分为五组(8只/组),分别为:去卵巢后不作处理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后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OVX+I/R组),I/R损伤模型前给予雌激素干预的雌激素干预组(OVX+I/R+E2组),I/R损伤模型前给予GPER特异性激动剂G1干预的G1干预组(OVX+I/R+G1组),I/R损伤模型前给予GPER特异性阻断剂G15干预后再予E2干预的G15+雌激素干预组(OVX+I/R+E2+G15组)。OVX组:OVX术后不给予处理,常规饲养。OVX+I/R组:将大鼠右侧肾脏完整切除,使用无损伤血管夹完全夹闭左侧肾蒂45分钟后松开血管夹,制备I/R模型。OVX+I/R+E2组:在I/R造模开始的1小时前给予E2(100 ug/kg)皮下注射一次,剩余步骤参考OVX+I/R组造模方法。OVX+I/R+G1组:在I/R造模开始的1小时前给予G1(100 ug/kg)腹腔注射一次,剩余步骤参考OVX+I/R组造模方法。OVX+I/R+E2+G15组:在I/R造模开始的1.5小时前给予G15(300 ug/kg)腹腔注射一次,造模前30分钟给予E2(100ug/kg)皮下注射一次,随后参考OVX+I/R组造模方法进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各组大鼠完成以上操作后正常饲养24小时,行腹主动脉采血后取出左侧肾脏。(2)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3)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损伤情况并进行Paller评分。(4)应用SOD试剂盒及MDA试剂盒进行肾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的检测。(5)应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肾脏组织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结果:(1)与OVX组相比,OVX+I/R组大鼠BUN和Cr水平明显升高;与OVX+I/R组相比,E2干预组与G1干预组Cr和BUN水平明显下降;与E2干预组相比,E2+G15干预组Cr和BUN水平明显升高。(2)HE染色结果:OVX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间质无充血水肿,无炎性细胞浸润;OVX+I/R组肾小管则明显扩张,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甚至坏死以及脱落,肾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E2组和G1组大鼠肾小管轻度扩张,上皮细胞肿胀较轻微,坏死较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E2+G15组肾小管结构不清,部分上皮细胞出现坏死以及脱落。Paller评分结果:与OVX相比,OVX+I/R组肾组织损伤严重;与OVX+I/R组相比,E2和G1干预后肾脏损伤减轻;与E2组相比,E2+G15组肾脏损伤严重。(3)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与OVX组相比,IR组大鼠肾组织SOD活性显着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与IR组相比,E2和G1干预组大鼠肾组织SOD活性显着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而E2+G15组肾组织SOD活性较E2组降低,MDA含量较E2组明显上升。(4)WesternBlot结果:与OVX组相比,I/R组肾组织中p-PI3K和p-Akt的表达明显降低;与I/R组相比,E2和G1干预组p-PI3K和p-Akt的表达明显升高;E2干预组与G1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2+G15干预组与E2干预组相比,p-PI3K和p-Akt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雌激素可通过减轻肾脏氧化应激反应,发挥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GPER参与了雌激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过程,且GPER在肾保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燕晨[6](2020)在《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小鼠TNF-α和IL-10的表达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a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早期小鼠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抑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为川芎嗪防治RIRI提供实验动物依据。方法:实验选取SPF级C57BL/6N雄性小鼠54只,采用双侧肾脏动脉闭夹的方法造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8只。其中川芎嗪组川芎嗪组小鼠在术前每日定时一次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60mg/Kg),共3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前正常喂养并定时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造模成功后,在再灌注时间后(2h、12h、24h),采集血样和肾脏组织。血样进行肾功能检测,肾脏标本进行HE染色并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肾组织匀浆中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TNF-α、IL-10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肾组织中TNF-α、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1.SOD和MDA结果:与sham组比较,RIRI组各时间点MDA(1.78±0.60,2.08±0.97,3.03±0.53)与川芎嗪组各时间段MDA(1.62±0.79,1.75±0.55,2.13±0.49)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RIRI组各时间段SOD(102.40±15.57,63.66±4.38,54.86±10.34)与川芎嗪组各时间段SOD(109.07±15.95,80.55±11.45,87.43±15.64)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川芎嗪组SOD水平在12h下降而24h却显着升高(P<0.05),表现出积极的抗氧化作用。2.肾功能结果:RIRI组各时间段肌酐水平为(16.50±2.93,53.83±4.74,82.33±8.90),尿素氮水平为(13.22±3.19,35.00±6.03,51.57±7.92);川芎嗪组各时间段肌酐水平为(14.33±1.60,44.17±4.49,65.33±9.25),尿素氮水平为(14.33±1.60,44.17±4.49,65.33±9.25),与sham组比较,RIRI组和川芎嗪组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明显升高。川芎嗪组各时间段比RIRI组各时间段肌酐和尿素氮相应水平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结果:sham组各时间段肾脏病理显示正常,RIRI组2h肾脏出现了一定的程度的损伤;12h出现肾小管管壁变薄,内含大量蛋白管型;24h显示肾损伤严重,大量细胞坏死。川芎嗪组2h肾小管损伤相比于造模组显着减轻;12h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以水肿较为常见。24h显示肾损伤严重,出现肾小管坏死,但整体损伤程度比造模组轻。4.ELISA结果:RIRI 2h和12h,各组之间TNF-α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RIRI24h,川芎嗪组TNF-α含量(254.14±31.93Pg/mL)显着低于RIRI组(407.80±55.72 Pg/mL)(P<0.01)。RIRI2h,各组肾脏IL-10无明显差异(P>0.05)。RIRI12h,IL-10在RIRI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川芎嗪组IL-10(731.75±94.60Pg/mL)较RIRI组(451.50±103.69 Pg/mL)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IRI 24h,IL-10在RIRI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川芎嗪组IL-10(1187.06±165.10 Pg/mL)进一步升高(P<0.001),且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5.实时定量PCR结果:RIRI 2h,即可促进TNF-α表达升高(P<0.001),且川芎嗪组与RIRI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IRI12h,TNF-α在RIRI组中(3.01±1.59)表达持续升高(P<0.05),川芎嗪组TNF-α基因表达开始降低(2.43±0.73)。RIRI 24h,川芎嗪组TNF-α基因表达(2.81±1.77)显着低于RIRI组(8.93±4.15)(P<0.01)。RIRI 2h,各组肾脏IL-10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RIRI 12h,川芎嗪组IL-10基因表达(1.98±0.80)较RIRI组(1.65±0.42)显着升高(P<0.05)。RIRI 24h,IL-10在RIRI组中(0.87±0.21)表达降低,川芎嗪组IL-10基因表达(4.03±0.75)进一步升高(P<0.001),且川芎嗪组与RIRI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1.川芎嗪可以降低RIRI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降低MDA含量,提高SOD,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2.川芎嗪可以降低肾组织匀浆中TNF-α的表达,减轻肾脏因炎症因子产生损伤。3.川芎嗪可促进IL-10的分泌,发挥积极的抗炎与细胞保护功用相关。4.川芎嗪能够抑制炎症因子,促进抑炎因子表达从而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刁长会[7](2020)在《抑制PRMT5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能直接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且能导致以肾功能衰竭为起始点的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影响致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临床上,肾脏移植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常常引起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肾脏缺血后,氧供给中断,细胞代谢紊乱,细胞内多个细胞器功能失调;血流恢复后并不能减轻损伤,反而因为细胞代谢功能的失调,产生过多的有害物质,进一步损害细胞功能。在缺血再灌注的整个过程中,组织和细胞内会出现基因异常表达、酶功能失调、信号通路异常开启或关闭等,最终导致细胞功能丧失或细胞死亡。因此临床医生的工作重点是如何避免或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ation transferase 5,PRMT5)参与表观遗传学的调控,例如相关基因的表达、翻译后修饰、信号通路的调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有研究证明,PRMT5参与肺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但是PRMT5是否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本实验旨在探讨PRMT5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PRMT5影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方式和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第一部分抑制PRMT5能够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目的:探讨PRMT5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以及抑制PRMT5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首先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再灌注0h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h组和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检测各组小鼠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学改变,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RMT5的表达水平。应用不同浓度的PRMT5抑制剂预处理小鼠,检测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变化;HE检测肾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RMT5、Caspase-1和Ki-67蛋白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RMT5、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IL-1β、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N的表达水平;生化检测肾组织内SOD和MDA含量。结果:缺血30min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肾功能逐渐恶化,肾脏病理损伤程度逐渐加重,PRMT5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应用PRMT5抑制剂处理后,肾功能明显好转,HE显示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好转,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MT5蛋白、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IL-1β、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N表达水平降低,Ki-6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肾脏组织中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PRMT5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达升高,抑制PRMT5能够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第二部分抑制PRMT5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目的:探讨抑制PRMT5对HK-2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的HK-2细胞模型,根据实验分组设计,建立不同的细胞预处理模型;在细胞经历12h缺氧培养后,再复氧不同的时间(2h、3h、4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ROS含量,应用Amplex Red assay检测HK-2细胞内过氧化氢(H2O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IL-1β、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N的表达水平。根据实验分组应用NAC、EPZ、si-PRMT5、si-NOX4、ad-NOX4和Bru预处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ROS含量、细胞凋亡数,Amplex Red assay检测HK-2细胞内H2O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RMT5、NOX4、Nrf2/HO-1、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IL-1β、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NLRP3、ASC、IL-1β、Caspase-1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HK-2细胞缺氧12h后,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细胞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内ROS和H2O2含量逐渐增加,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IL-1β、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N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应用氧化应激清除剂NAC后,细胞活性增加,细胞内ROS和H2O2含量减少,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应用EPZ或si-PRMT5后,细胞活性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和细胞凋亡减少,PRMT5、NOX4、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应用si-NOX4后,NOX4和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应用ad-NOX4可以逆转该趋势;应用Bru后,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OX4、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PRMT5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PRMT5在HK-2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中表达水平升高,抑制PRMT5可以通过Nrf2/HO-1/NOX4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第三部分抑制PRMT5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目的:探讨抑制PRMT5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将C57小鼠分成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PZ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mplex Red assay检测肾脏组织内H2O2含量,生化检测肾组织内SOD和MD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RMT5、Nrf2/HO-1、NOX4蛋白含量。结果:应用PRMT5的抑制剂EPZ后,肾组织中MDA含量和H2O2含量下降,SOD含量升高,PRMT5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抑制PRMT5可以通过Nrf2/HO-1/NOX4通路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李世鹏[8](2019)在《天麻素调控小胶质细胞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致死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到了卒中总数的69.6%-77.8%,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损失和沉重经济负担。急性脑卒中主要治疗方式还是早期rt-PA溶栓或机械取栓使得血管再开通。但受制于3-4.5 h较短的时间窗,和血管再通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带来的脑水肿、颅内出血和出血转化等并发症,其治疗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寻找合适的神经保护剂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配合早期的血管开通是近年来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能量耗竭、炎性反应、氧自由基损伤、钙离子超载、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以及血脑屏障破坏及细胞坏死调亡等。其中,血脑屏障破坏和炎性反应在缺血再灌注病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血管单元的组成细胞,在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完整和功能维持以及神经炎症的启动和调控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天麻素是传统中药天麻的主要有效单体成分之一,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炎性反应、调节神经递质、调节神经重构、抗凋亡抗自噬等多途径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关于天麻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血脑屏障的保护和对小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炎症的调控机制现在尚未有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体内外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梗死体积的保护作用,评估天麻素对血脑屏障及相关蛋白的影响,从细胞层面探讨天麻素对小胶质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炎症的调控和机制。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可能治疗靶点和治疗思路。第一部分天麻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目 的]本实验部分建立SD大鼠缺血再灌注体内实验模型和BV-2小胶质细胞OGD/R体外模型,通过天麻素预处理,观察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作用,评估天麻素对血脑屏障影响,研究天麻素在体内外小胶质细胞中对血脑屏障损伤相关蛋白的调控。[方 法]通过线栓法制作SD大鼠MCAO模型来建立缺血再灌注体内实验部分动物模型;通过BV-2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在体外模拟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使用各剂量天麻素(体内50mg/kg、100 mg/kg、200 mg/kg,体外20 μmol/L、40 μmol/L、80 μmol/L)预处理,并同阳性对照尼莫地平(NIM)及阴性对照组比较。使用Garcia JH评分评估各组神经行为学变化;使用TTC染色测量脑组织梗死体积,通过测量脑组织EB渗漏量和脑组织含水量以及HE染色检测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和小胶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水通道蛋白-4(AQP4)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变化。[结 果]1.不同浓度GAS和NIM预处理的MCAO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MCAO组明显改善(P<0.001)。各治疗组中GAS 100mg/kg组评分最高。2.同MCAO组相比,GAS 100 mg/kg组和GAS 200 mg/kg组脑组织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01)。3.MCAO组EB的渗漏明显增加,天麻素各治疗组和NIM组的EB渗漏量较MCAO组明显减少(P<0.01,P<0.001)。其中GAS 100 mg/kg组减少趋势最明显。4.MCAO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GAS 100 mg/kg能明显降低IRI脑组织含水量(P<0.01)。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AO组IRI72 h后MMP2和MMP9、AQP4的表达显着增加(P<0.01),而ZO-1的表达减少(P<0.01),同时在 GAS 治疗(100mg/kg)组和 NIM 治疗(4mg/kg)组中 MMP2和MMP9、AQP4的表达较MCAO组显着减少(P<0.01),而ZO-1的表达增加。免疫荧光显示在脑组织小胶质细胞中也有类似的趋势。6.Western blot显示BV-2细胞OGD/R各时间点中3 h和6 h时间点各蛋白变化程度最明显,GAS 40μmol/L、80 μmol/L在3 h时均能抑制MMP2和MMP9、AQP4在OGD/R后升高趋势,同时能增加ZO-1的表达。[结 论]1.SD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72h时间点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和脑含水量增加。2.天麻素预处理能明显改善MCAO大鼠再灌注72 h时的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血脑屏障通透性。3.天麻素100mg/kg在大鼠体内和40 μmol/L在体外能抑制小胶质细胞MMP2,MMP9和AQP4,增加ZO-1表达从而发挥其在MCAO和OGD/R模型中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SOX4的调控[目 的]本实验部分通过构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使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体内体外小胶质细胞中SOX4蛋白变化。同时通过天麻素干预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探讨研究天麻素对小胶质细胞中SOX4表达的影响。并用天麻素干预SOX4过表达的BV-2细胞,检测SOX4过表达BV-2细胞中MMP2和MMP9、AQP4、ZO-1表达的变化,研究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 法]通过线栓法制作SD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提取和纯化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并培养传代;通过BV-2小胶质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OGD/R在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将实验动物和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天麻素干预组,体外部分分别使用GAS50mg/kg、GAS 100mg/kg、GAS200 mg/kg,体内部分分别使用 GAS 20 μmol/L、GAS 40 μmol/L、GAS 80 μmol/L 对实验模型将进行预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和两种小胶质细胞株中SOX4的基础表达,和在MCAO、OGD/R刺激后以及GAS干预后SOX4的表达变化。构建SOX4过表达和空载的质粒,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带有GFP荧光标记的SOX4过表达质粒和对照空载质粒,建立SOX4慢病毒稳定感染BV-2细胞系和对照空载病毒稳定感染BV-2细胞系。天麻素干预转染细胞系OGD/R模型,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OX4,MMP2和MMP9、AQP4、ZO-1表达的变化。[结 果]1.SOX4蛋白在BV-2永生小胶质细胞株和新生SD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有基础表达,在SD大鼠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中也有少量表达。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AO组IRI72 h后脑组织SOX4的表达增加(P<0.01);同时GAS 100 mg/kg和GAS 200 mg/kg治疗可抑制SOX4增加的趋势,以100 mg/kg组明显。免疫荧光显示在脑组织小胶质细胞中也有类似的趋势。3.Western blot显示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OGD/R后各时间点中3h时间点SOX4升高程度最明显,GAS 40 μmol/L能抑制OGD/R后3 h时SOX4升高趋势。4.GAS 40 μmol/L预处理能减少OGD/R BV-2小胶质细胞中SOX4、MMP2和MMP9、AQP4表达并且增加ZO-1的表达。在SOX4过表达细胞系中,GAS 40μmol/L预处理不能减少MMP2、MMP9、AQP4和增加ZO-1的表达。[结论]1.SOX4蛋白在BV-2永生小胶质细胞株和新生SD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有基础表达,在SD大鼠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中也有少量表达。2.OGD/R以及MCAO能明显增加SOX4在体内外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天麻素预处理能抑制SOX4增高的趋势。3.SOX4过表达能逆转GAS对OGD/R小胶质细胞中MMP2和MMP9、AQP4、ZO-1的影响,提示GAS可通过SOX4调控MMP2和MMP9、AQP4、ZO-1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苏裕强[9](2019)在《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理与后处理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由肾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是临床急性肾功衰竭引发的高死亡率的主要病因,并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衰竭。迄今为止,肾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且缺少针对性治疗与干预手段。本课题利用老鼠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检测、分析与预测动物肾脏受损后肾组织中RNA分子的表达改变及潜在作用,测试两种后处理的治疗效果,试图为急性肾功能损伤和慢性肾纤维化的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与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对成年雄性昆明小鼠和Sprague-Dawley大鼠,利用不同肾血流阻断的方式和时间,建立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然后利用不同采样时间和多种检测手段,收集肾脏组织和外周血样本,检测与评估急、慢性肾损伤的功能异常、炎性病理改变和纤维化程度。然后,选择出优化的模型,运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和GO与KEGG等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观察与分析肾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炎性反应和病理改变,以及与肾慢性损伤纤维化相关的一些circRNAs和mRNAs的表达状态,以及探讨它们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另外,经肾缺血后执行(1)再灌注前即刻对鼠肾血流实施快速阻断与复流的多次循环,或(2)再灌注后即刻执行连续10天的臭氧肛门直肠灌注的两种方案,并评估后处理的治疗效果。结果:(1)对成年雄性大鼠采用单侧≧45min夹闭肾蒂血供,切除对侧肾脏术,可建立损伤较明显的、重复性较好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2)通过文献检索,对10个可能与缺血再灌注相关的大鼠circRNAs进行了筛查,再经与假手术组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分析,发现只有一个暂无生物学功能注释的circRNA(circ-Phldb2)在急性期肾损伤组织中表达呈显着性上调。另外,经小分子RNA测序,发现与circRNA具有海绵作用的41个miRNAs在急性期肾损伤组织中也呈现出表达差异。当经生物信息学功能和通路富集软件和与疾病相关性的分析后,从中筛选出可能与肾损伤更具有相关性的11个miRNAs。随后,采用两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即刻后处理的疗效评估发现,只有通过连续10天的臭氧灌注,此法可显着地缓解肾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慢性肾损伤,表现为:可明显降低体内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的含量,下调了纤维化相关蛋白质(例如:α-平滑机动蛋白质、促纤维化效应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并减少了肾纤维化的病理变化。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实验用肾组织损伤明显且重复性好的肾缺血再灌注大鼠动物模型,并在肾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大鼠模型上发现了与该损伤的发生与发展有着一定相关性的circ-Phldb2和11个miRNAs。此外,通过两种后处理方法,还发现连续10天的臭氧灌注后处理,可明显改善大鼠的急、慢性肾损伤。但是,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调控机理和最优后处理方案仍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姜丹[10](2019)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析其作用机制,为搜风祛痰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7d,随机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搜风祛痰中药组四组,35只/组。根据成人每日用药临床推荐的常用剂量,按成人与大鼠体重折算系数6.3,折算成大鼠用量后给药,进行预处理,每日1次,继续灌胃7d。其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搜风祛痰中药组大鼠予以搜风祛痰中药8.1g·kg-1灌胃;培哚普利组予以培哚普利片0.4mg·kg-1灌胃。在第7d灌胃结束后1小时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与其它三组手术过程相同,但不结扎。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取材,取材前夜禁食,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4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20℃保存备用;取血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经预冷的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心脏经10%甲醛固定,置于液氮中,-20℃冻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TXA2、PGI2、sTM、sEPCR、IL-8、IL-6、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Akt mRNA、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ELISA法检测:1.1各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明显(P<0.05)。1.2各组大鼠血清TXA2、PGI2含量及TXA2/PGI2比值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XA2水平明显升高,PGI2水平明显下降,TXA2/PGI2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明显(P<0.05),PGI2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TXA2/PGI2下降明显(P<0.05)。1.3各组大鼠血清sTM、sEPCR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TM、sEPC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升高(P>0.05)。1.4各组大鼠IL-6、IL-8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6、IL-8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IL-6、IL-8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IL-8含量降低(P<0.05),IL-6含量升高(P>0.05)。1.5各组大鼠TNF-a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NF-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升高(P>0.05)。2.PCR检测2.1各组大鼠Akt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kt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2.2各组大鼠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表达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Bax mRNA下降不明显,Bcl-2 mRNA增加不明显(P>0.05)。3.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检测(蛋白灰度统计)3.1各组大鼠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降低不明显(P>0.05)。3.2各组大鼠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Bax、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升高(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结论:1.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使血清中VEGF含量上升,PGI2含量上升,TXA2的含量下降,保持TXA2/PGI2比例的平衡,降低血清中sTM、sEPCR水平,从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搜风祛痰中药能够降低血清中IL-8、IL-6、TNF-α的含量,说明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3.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kt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kt/Bax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二、天麻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MDA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麻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MDA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雷帕霉素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改善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不同粘度碘克沙醇在糖尿病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自噬的介导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各组大鼠Scr、BUN表达情况 |
3.2 各组大鼠KIM-1、NGAL表达情况 |
3.3 各组大鼠肾脏HE染色结果 |
3.4 各组大鼠SOD、GPX和MDA表达情况 |
3.5 各组TUNEL染色结果 |
3.6 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LC3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雷帕霉素减轻碘克沙醇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及对自噬的调控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雷帕霉素对糖尿病CIN大鼠肾KIM-1、NGAL的影响 |
3.2 雷帕霉素对糖尿病CIN大鼠KIM-1、NGAL表达影响 |
3.3 雷帕霉素对善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影响 |
3.4 雷帕霉素对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表达影响 |
3.5 雷帕霉素抑制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大鼠细胞凋亡 |
3.6 免疫组化观察LC3B、Beclin1表达情况 |
3.7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LC3、Beclin1蛋白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雷帕霉素通过mTOR/P70S6K激活自噬抑制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各组大鼠血清Scr、BUN表达 |
3.2 各组大鼠KIM-1、NGAL表达情况 |
3.3 各组大鼠HE染色结果 |
3.4 各组大鼠SOD、MDA、GPX表达情况 |
3.5 各组大鼠细胞凋亡情况 |
3.6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LC3、Beclin1蛋白表达 |
3.7 qPCR观察LC3B、Beclin1表达情况 |
3.8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TOR、p-mTOR、p-p70S6K、p70S6K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对比剂肾病:雷帕霉素的保护作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丹酚酸B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概况 |
1.1.1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
1.1.2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
1.1.3 中医药治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1.1.4 西药治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1.2 丹参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概况 |
1.2.1 化学成分研究 |
1.2.2 药理作用研究 |
1.3 丹酚酸B的研究概况 |
1.3.1 丹酚酸B对心脏的药理作用 |
1.3.2 丹酚酸B对大脑的药理作用 |
1.3.3 对肝、肾的作用 |
1.3.4 抗癌 |
1.3.5 其他 |
1.4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仪器与试剂 |
2.2.1 主要仪器 |
2.2.2 主要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3.2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
2.3.3 标本收集与处理 |
2.3.4 血清MDA、SOD、CAT、GSH的测定 |
2.3.5 回肠组织MDA、SOD、CAT、GSH的测定 |
2.3.6 回肠组织MPO活力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测定 |
2.3.7 肠通透性测定 |
2.3.8 小肠HE染色 |
2.3.9 RT-PCR测定回肠组织PI3Kp85α和 p-AKT(ser473)m RNA的表达 |
2.3.10 Western Blot法检测回肠组织PI3Kp85α和 p-AKT(ser473)的蛋白水平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抗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产物活性的影响 |
3.2 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回肠抗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产物活性的影响 |
3.3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的影响 |
3.4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
3.5 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通透性的影响 |
3.6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
3.7 IL-1β、IL-6、TNF-α与 NF-p65 的相关性研究 |
3.8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中PI3Kp85α、p-Akt(ser473)m RNA表达的影响 |
3.9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中PI3Kp85α、p-Akt(ser473)蛋白水平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
4.2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化应激 |
4.3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炎症反应 |
4.4 肠缺血再灌注与肠道黏膜损伤 |
4.5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NF-κB通路 |
4.6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PI3K/Akt通路 |
4.7 创新与不足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丹酚酸 B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MG53与胃泌素缓解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MG53缓解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MG53缓解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实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2.1.4 实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MG53 缓解大鼠CI-AKI |
2.2.2 MG53减少碘普罗胺诱导的RPT细胞凋亡 |
2.2.3 MG53减轻碘普罗胺诱导的RPT细胞膜损伤 |
2.2.4 MG53转位至胞膜并结合PS以介导膜保护作用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二部分 胃泌素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胃泌素缓解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实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2.1.4 实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小鼠肾脏I/R损伤后CCKBR的表达增加 |
2.2.2 胃泌素缓解I/R损伤后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损害 |
2.2.3 胃泌素减少I/R诱导的肾小管细胞凋亡 |
2.2.4 胃泌素缓解H/R诱导的HK-2细胞活力抑制 |
2.2.5 胃泌素减少H/R诱导的HK-2 细胞凋亡和ROS生成 |
2.2.6 PI3K/Akt/Bad途径参与了胃泌素的保护作用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部分 SNX1 调控AT1R参与血压调节的初步拓展探究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SNX1 调控AT1R参与血压调节的初步拓展探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实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设备与耗材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2.1.4 实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SNX1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和鉴定 |
2.2.2 Snx1-/-小鼠血压升高、肠系膜动脉对Ang II的反应性增强 |
2.2.3 Snx1-/-小鼠动脉中AT1R的表达增加 |
2.2.4 SNX1 敲低的A10 细胞中AT1R的表达增加 |
2.2.5 蛋白酶体途径参与A10 细胞中SNX1 介导AT1R降解 |
2.3 讨论 |
2.4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急性肾损伤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肾气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肾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药品与试剂 |
1.2 分组与模型建立 |
1.2.1 分组 |
1.2.2 模型建立 |
1.3 检测方法 |
1.3.1 肾组织匀浆制备 |
1.3.2 生化检查 |
1.3.3 HE染色 |
1.3.4 TUNEL染色 |
1.3.5 PCR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Caspase-3 表达水平 |
1.3.6 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 |
1.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肾气丸对BUN和 Scr含量的影响 |
2 肾气丸对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
3 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组织结构各组的比较 |
4 PCR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Caspase-3 表达水平 |
5 各组肾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测定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5)雌激素通过GPER介导RIRI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剂与耗材 |
1.3 实验仪器设备 |
1.4 实验试剂配制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方式及简要阐述模型制备 |
2.1.1 实验分组及药物干预时间 |
2.1.2 大鼠OVX模型制备 |
2.1.3 肾I/R模型制备 |
2.2 大鼠采血及肾功能指标检测 |
2.3 肾脏标本的取材 |
2.4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 |
2.4.1 石蜡切片的制作 |
2.4.2 苏木精-伊红染色(HE staining) |
2.4.3 肾组织损伤评分(Paller score) |
2.5 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
2.5.1 制备肾组织匀浆 |
2.5.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测定 |
2.5.3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2.6 Western blot测定肾组织中p-PI3K/PI3K以及p-Akt/Akt蛋白的表达 |
2.6.1 肾组织蛋白的提取 |
2.6.2 凝胶制备 |
2.6.3 蛋白电泳 |
2.6.4 电转及封闭 |
2.6.5 免疫杂交反应 |
2.6.6 发光、显影、曝光及采像 |
2.7 统计学方法 |
2.8 技术路线 |
实验结果 |
1 肾功能损伤指标检测结果 |
1.1 大鼠血清肌酐(Cr)水平检测 |
1.2 大鼠血清尿素氮(BUN)水平检测 |
2 肾组织病理学改变 |
2.1 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 |
2.2 肾脏Paller评分评估肾脏损伤程度 |
3 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 |
3.1 各组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 |
3.2 各组大鼠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检测 |
4 Western blot测定肾组织中p-PI3K/PI3K以及p-Akt/Akt蛋白的表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6)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小鼠TNF-α和IL-10的表达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中医对RIRI的认识 |
1.1 RIRI中医命名 |
1.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药治疗 |
2 西医对RIRI的认识 |
2.1 氧化应激与RIRI |
2.2 细胞因子与RIRI |
2.3 炎症因子与RIRI |
3 川穹嗪治疗RIRI的理论依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耗材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2 小鼠RIRI造模制备 |
2.3 标本采集 |
2.4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
2.5 qRT-PCR法 |
2.6 石蜡切片与HE染色 |
2.7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4.1 实验设计讨论 |
4.2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与讨论 |
4.3 RIRI动物模型的建立 |
4.4 川芎嗪在RIRI中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7)抑制PRMT5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抑制PRMT5能够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 |
前言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抑制PRMT5 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
前言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抑制PRMT5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
前言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家族(PRMTs)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天麻素调控小胶质细胞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天麻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SOX4的调控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天麻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理与后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变特征 |
1.1.1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1.2 氧化应激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1.3 细胞凋亡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1.4 炎症反应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1.4.1 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1.4.2 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 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2 RNA分子标记物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2.1 环状RNA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2.2 microRNA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3 对肾缺血再灌注保护的研究进展 |
1.4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 |
1.5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后处理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2.1.1 实验对象 |
2.1.2 肾缺血手术所用器械及手术所用试剂 |
2.1.3 实验试剂 |
2.1.4 实验仪器与耗材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 |
2.2.2 肾缺血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2.2.3 肾缺血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2.2.4 肾缺血后再灌注前近端快速血供阻流-复流处理的大鼠模型 |
2.2.5 臭氧后处理肾缺血再灌注的大鼠模型 |
2.2.6 肾缺血模型成功的判定标准 |
2.2.7 组织标本的采集 |
2.2.8 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测定 |
2.2.9 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含量的测定 |
2.3 肾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 |
2.3.1 肾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Masson染色 |
2.3.1.1 大鼠肾组织切片HE染色 |
2.3.1.2 大鼠肾组织切片Masson染色 |
2.3.2 肾脏组织中炎性因子及纤维化相关基因的检测 |
2.3.2.1 Trizol法提取肾脏组织总RNA |
2.3.2.2 柱提法提取肾脏组织总RNA |
2.3.2.3 反转录合成cDNA |
2.3.2.4 RT-qPCR引物合成 |
2.3.2.5 RT-qPCR检测炎性因子和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
2.3.3 免疫组织化学法 |
2.3.4 大鼠肾组织蛋白质提取 |
2.3.4.1 BCA法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2.3.4.2 蛋白质样本的定量和变性 |
2.3.4.3 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质 |
2.3.5 大鼠肾脏组织circRNA的 RT-qPCR检测 |
2.3.6 大鼠肾脏组织小分子RNA的高通量测序 |
2.3.7 KEGG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和网络互作图 |
2.3.8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构建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模型 |
3.1.1 利用夹闭单肾肾蒂血供和切除对侧肾脏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
3.1.2 利用夹闭双侧肾蒂血供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
3.2 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
3.2.1 利用夹闭单肾肾蒂血供和切除对侧肾脏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模型 |
3.2.2 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调查鼠肾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肾功能异常 |
3.2.3 鼠肾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所致肾组织炎性因子和纤维化相关因子的改变 |
3.2.4 鼠肾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肾组织的HE染色结果 |
3.2.5 构建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慢性损伤模型 |
3.3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NA分子标记物的检测与功能预测 |
3.3.1 RT-qPCR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肾组织circRNA的结果与分析 |
3.3.2 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肾组织的小分子RNA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分析 |
3.4 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3.4.1 术后即刻快速结扎与松绑处理治疗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3.4.2 臭氧后处理治疗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3.4.2.1 臭氧治疗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鼠肾组织中的SOD、MDA、MPO活性变化 |
3.4.2.2 HE和 Masson染色观察臭氧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肾组织的效果 |
3.4.2.3 免疫组化观察臭氧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肾组织中α-SMA和TGF-β1 的表达变化 |
3.4.2.4 Western blot分析臭氧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肾组织中纤维化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变化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天麻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MDA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雷帕霉素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改善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D]. 王岩.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丹酚酸B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陈嘉希. 南昌大学, 2020(01)
- [3]MG53与胃泌素缓解急性肾损伤的研究[D]. 刘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4]肾气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肾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赵峰. 青岛大学, 2020(01)
- [5]雌激素通过GPER介导RIRI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D]. 章林明.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小鼠TNF-α和IL-10的表达影响[D]. 解燕晨.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7]抑制PRMT5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刁长会. 武汉大学, 2020(07)
- [8]天麻素调控小胶质细胞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D]. 李世鹏. 昆明医科大学, 2019
- [9]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理与后处理研究[D]. 苏裕强. 深圳大学, 2019(09)
- [10]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姜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