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5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洪小惠[1](2021)在《子宫内膜癌中ER、PR、P53、Ki-67及Vimen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ER、PR、p53、Ki-67及Vimentin在三种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五种标志蛋白的表达在E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并初次进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EC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各50例的同期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Atypical proliferative endometrium,APE)标本和正常子宫内膜(Normal endometrium,NE)标本。测定各组织之间ER、PR、p53、Ki-67及Vimentin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 25.0分析各标志蛋白与E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1.ER和PR在NE、APE及EC组织中阳性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三者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EC中不同发病年龄、病理分型、FIGO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中,ER及PR表达均有显着差异(P<0.05);在有脉管、深肌层侵犯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EC中,ER及PR表达率下降,差异均显着(P<0.05)。2.p53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APE组织及NE组织,三者比较差异显着((P<0.05);EC中不同发病年龄、病理分型、FIGO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中,p53表达均有显着差异(P<0.05);在有脉管、深肌层侵犯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EC中,p53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显着(P<0.05);但p53表达水平与发病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3.EC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APE组织及NE组织,三者间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显着(P<0.05);EC中不同发病年龄、病理分型以及组织学分级中,Ki-67表达均有显着差异(P<0.05);在有脉管、深肌层侵犯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EC中,Ki-67表达率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显着(P<0.05);而FIGO分期越晚的EC中,Ki-67的表达水平也越高,但差异无明显相关(P>0.05)。4.EC组织中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APE组织及NE组织,三者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EC中不同发病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深肌层侵犯中,Vimentin表达均有显着差异(P<0.05);在EC中FIGO分期较晚、有脉管侵犯及有淋巴结转移者,Vimentin表达率增高,但表达水平差异并不明显(P>0.05)。5.EC组织中ER与PR的阳性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01);ER、PR的阳性表达水平与p53、Ki-67、Vimentin的阳性表达水平间均呈现明显负相关(P<0.05);EC中p53的阳性表达分别与Ki-67及Vimentin阳性表达间呈正相关(P<0.05);而Ki-67与Vimentin之间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ER、PR在EC患者中呈现表达水平下降;而p53、Ki-67及Vimentin在EC患者中高表达,表明这五种肿瘤标志物与E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有关。2.ER、PR、p53、Ki-67及Vimentin表达均与EC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五种标志蛋白之间表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五种标志物可简便、快捷反映EC的进展及恶性程度,可为临床指导E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张春英[2](2020)在《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p57KIP2、p53、C-erbB-2三种蛋白在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与EC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临床判断EC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存档的100例EC组织作为实验组,60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各30例)为对照组,运用Envision法,分别检测p57KIP2、p53、C-erbB-2三种蛋白在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三者在EC组织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年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p57KIP2、p53、C-erbB-2蛋白在EC组织和增生期、分泌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p57KIP2蛋白在E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0%)低于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3.3%),高于在增生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在增生期、分泌期与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三组总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生期与分泌期、增生期与EC、分泌期与EC组织中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53蛋白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9%)最高,在分泌期组织中不表达,在增生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3%);C-erbB-2蛋白在E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0%)最高,在增生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7%),在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最低;p53蛋白和C-erbB-2蛋白在增生期、分泌期与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三组总体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仅在EC与增生期、EC与分泌期表达之间比较有意义(P≤0.017)。2、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在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EC组织中,p57KIP2蛋白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在组织学Ⅰ级中表达最高,组织学Ⅲ级中表达最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仅在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之间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7)。p53、C-erbB-2蛋白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在组织学Ⅰ级中表达最低,在组织学Ⅲ级中表达最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p53和C-erbB-2蛋白均仅在Ⅰ级和Ⅱ级、Ⅰ级和Ⅲ级之间的表达比较有意义(P≤0.017)。随着癌组织由浅肌层往深肌层浸润,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p53、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0.05)。随着手术病理分期由早期向晚期进展,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三者阳性表达率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大小无关(P>0.05)。3、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在EC组织中,p53蛋白、C-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p57KIP2、p53蛋白,p57KIP2、C-erbB-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在EC组织中,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而p57KIP2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调控失衡可能与女性激素周期性调控有关。2、在EC组织中,随着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p57KIP2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C-erbB-2蛋白的表达则逐渐增加;p53蛋白随着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其表达逐渐增加。p57KIP2蛋白的低表达,p53、C-erbB-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预示着EC患者有更差的预后。3、在EC组织中,p53蛋白与C-erbB-2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4、联合检测EC患者肿瘤组织中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指导临床评估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较为积极的指导意义。
唐玉娇[3](2020)在《IMP2、PTEN、P53及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8例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IMP2、PTEN、P53及P16分别在E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E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EC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最后探讨分析IMP2检测在鉴别子宫内膜样癌与浆液性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EC患者术后癌灶组织石蜡标本88例。回顾分析这88例EC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IMP2、PTEN、P53及P16在其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记录分析数据资料。使用IBM 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患者发病年龄分布于35-86岁,平均发病年龄56.9±9.6岁,中位发病年龄56.5岁,年龄≥50岁者72例(81.82%)。子宫内膜样癌者69例(79.31%)。肌层浸润深度<1/2者56例(63.64%)。淋巴结有转移者8例(9.09%)。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者72例(81.82%)。2.IMP2在年龄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50岁组至年龄≥50岁组,IMP2表达的阳性强度呈上升趋势(Gamma=0.607,P<0.05)。IMP2在子宫内膜样癌与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IMP2在浆液性癌中均呈现强阳的表达模式。此外,IMP2在组织学分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升高,IMP2表达的阳性强度呈上升趋势(Gamma=0.595,P<0.001)。IMP2在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16在病理分型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16在组织学分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升高,P16表达的阳性强度呈上升趋势(Gamma=0.602,P<0.001)。P16在肌层浸润深度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肌层浸润深度从<1/2组至≥1/2组,P16表达的阳性强度呈上升趋势(Gamma=0.397,P<0.05)。P16在年龄、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53在病理分型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浆液性癌中P53呈突变型着色染色结果占P53所有染色结果的比例(83.3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癌中P53呈突变型着色的比例(17.40%)。P53在各组织学分级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53呈突变型着色染色结果占P53所有染色结果的比例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升高而增高。P53在年龄、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FIGO分期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PTEN在病理分型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组织学分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升高,PTEN表达的阳性强度呈上升趋势(Gamma=0.337,P<0.05)。PTEN在年龄、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IMP2与P16、PTEN在E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0.237(P<0.05);P16与PTEN在E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21(P<0.05)。7.IMP2检测结果与原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且经过Kappa一致性检验,可以认为IMP2诊断与原病理诊断在鉴别子宫内膜样癌与浆液性癌中的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93,P<0.001)。IMP2对子宫内膜样癌的诊出率为97.10%,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2.90%。其对浆液性癌的诊出率为100%,误诊率为11.11%,漏诊率为0。结论:1.IMP2、P16、P53及PTEN在EC中的表达模式均与EC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相关,其中IMP2、P16及PTEN表达的阳性强度均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P53呈突变型着色的染色结果占P53所有染色结果的比例也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升高而升高。提示他们可能参与了EC的进展过程,对EC恶性程度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2.IMP2、P16与PTEN在E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他们可能在EC的进展过程中存在相关性。3.IMP2可能成为病理学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样癌与浆液性癌中一种新的辅助诊断标记物,对鉴别此两型EC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郑炎[4](2020)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RRX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配对相关同源框1蛋白(paired related homoeobox 1,PRRX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67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0年到2018年间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子宫内膜86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9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91例,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观察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PRRX1表达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与PRRX1的关系。结果PRRX1蛋白表达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细胞核中。9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组织中PRRX1阳性率79.1%,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者(0.0%)、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按FIGO分级分类,FIGO1级的PRRX1表达阳性率低于FIGO2、3级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类,PRRX1表达阳性率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PRRX1表达量高,且与FIGO分级存在关联。
郭亚洁[5](201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OX2和ER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与卵巢癌、宫颈癌并称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已被证实具有激素依赖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迁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RY-related HMG box,SOX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干细胞标志蛋白,已经证实,它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恶化、增殖、迁移和其他方面都有显着影响,对于生殖系统肿瘤,已有研究表明SOX2与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然而,国内外关于SOX2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文献很少。本实验探讨SOX2和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为临床EC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69例子宫内膜癌石蜡组织标本,同时选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X2和ER的表达,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OX2和ER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结果:SOX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P<0.05)。SOX2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升高,而ER的表达率却逐渐降低。SOX2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中的SOX2和ER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682,P<0.01)。结论:SOX2和E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可能相互作用,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徐婉星[6](2019)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临床病理学参数与免疫组化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寻找子宫内膜样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利用列线图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实现盆腔淋巴结转移概率的个体化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纳入符合条件的548例病例。详细记录患者年龄、绝经与否、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术前诊刮病理结果、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病理报告及免疫组化标志物ER、PR、p53、ki-67的表达情况。单因素分析术后临床病理参数、免疫组化标志物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预测因子,绘制ROC曲线,计算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并建立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通过内部抽样验证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符合度。结果:1.术前血清CA125预测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1(95%Cl:0.471-0.730),当临界值取19.42U/m 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4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CA125水平、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SVI)、宫颈间质浸润、卵巢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化参数ER、PR、P53、ki-67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A125水平、组织学分级、LSVI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1.261、1.372和1.964,绘制联合上述标志物的相应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67(95%Cl:0.808-0.927)均大于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用于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Bootstrap内部抽样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得出模型的C-index为0.843。2.进一步分析LSVI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间质浸润、ER、PR、ki-67与LSVI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宫颈间质浸润、ER阳性是LSVI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1.术前血清CA125、组织学分级联合术后LSV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子宫内膜腺癌淋巴结转移。2.免疫组化标志物结合临床病理学参数可初步预测LSVI。
陈勇[7](2019)在《PR阴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146、PTEN及P53联合检测的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联合检测孕激素受体(PR)、CD146、PTEN及P5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蛋白与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PR阴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各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由病理科专家确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组织共96例。同时确保患者术前未行放疗、化疗及内分泌等特殊治疗。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PR、CD146、PTEN及P5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这些蛋白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R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即随着组织分级越高PR阳性表达率越低,其表达与FIGO分期无关(P>0.05);2)CD146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D14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及FIGO分期无关(P>0.05),但CD146的阳性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有递增的趋势;3)PTEN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TE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及FIGO分期无关(P>0.05),但PTEN的阳性表达缺失率在低级别组中高于中高级别组;4)P53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即随着组织分级越高P53阳性表达率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FIGO分期无关(P>0.05);5)PR、CD146、PTEN及P5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的关系:PR、CD146、PTEN及P53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6)PR阳性时CD146、PTEN及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共有5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R阳性表达,占所有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比例为54.17%。PR阳性时CD146、PTEN及P53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及FIGO分期无关(P>0.05);7)PR阴性时CD146、PTEN及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共有4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R阴性表达,占所有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比例为45.83%。PR阴性时CD14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即随着组织分级越高CD146阳性表达率越高,其表达与FIGO分期无关(P>0.05)。PR阴性时PTE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及FIGO分期无关(P>0.05),但PTEN的阳性表达缺失率在低级别组中高于中高级别组。PR阴性时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即随着组织分级越高P53阳性表达率越高,其表达与FIGO分期无关(P>0.05);8)PR、CD146、PTEN及P53的表达相关性:PR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233,P<0.05),而PR的表达与CD146及PTEN的表达无关(P>0.05),同时发现PTEN的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1.在PR阴性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6及P53表达均与组织分级呈正相关,但在PR阳性组织中无相关性,提示PR阳性及阴性表达的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2.在PR阴性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6表达随着组织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未来有望作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3.PTEN表达缺失在G1级中明显高于G2及G3级组织,提示PTEN改变可能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分子事件,P53表达在G3级中明显高于G1及G2级组织,提示P53改变可能是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分子事件,且PTEN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PTEN及P53可能成为一种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新标准。
冯博[8](2017)在《ING4、ER、PR、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ING4、ER、PR、Ki-67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为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并有病理诊断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组织蜡块,根据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非瘤子宫内膜组织,共20例,病例组为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39例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76例。分别分析ING4、ER、PR、Ki-67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对其生存率进行回访,并分析各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相关关系。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R表达阳性率为48.7%(37/76),低于不典型增生型子宫内膜组织76.3%(29/38)和非瘤子宫内膜组织95.0%(19/20),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组织中E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ER表达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3.9%(41/76),低于不典型增生型子宫内膜组织71.1%(27/38)和非瘤子宫内膜组织90.0%(18/20),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组织中P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PR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7%(53/76),高于不典型增生型子宫内膜组织34.2%(13/38)和非瘤子宫内膜组织10.0%(2/20),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组织中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者的生存率与Ki-67阴性者无明显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内膜腺癌组织ING4表达阳性率为55.3%(42/76),低于不典型增生型子宫内膜组织89.5%(34/38)和非瘤子宫内膜组织100%(20/20),ING4蛋白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阳性者的生存率与ING4阴性者无明显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00),ER与ING4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1,P=0.036)。结论:1.ER、PR及ING4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而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表明四者的表达均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2.ER、PR、Ki-67及ING4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肿瘤的进展及恶性程度,对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3.ER、PR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生存率呈显着相关。
李文婷[9](2017)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coRNA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收集并总结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随访,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各因素的预后意义;(2)筛选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差异micro RNAs,验证并检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差异microRNAs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croRNA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3)检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PTEN,hMLH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特点与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micro RNA表达的关系,探讨microRNAs及相关分子标记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诊疗评估和预后转归的意义。方法:(1)收集并整理2009-2014年我院收治的49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资料完整且样本合格的18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蛋白表达情况;(2)运用miRNA芯片检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差异miRNAs,运用RT-PCR法在62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验证并检测mi 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mi R-885,mi R-1243,miR-101,mi R-15a的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分析其表达与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3)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4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PTEN,h MLH1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表达特点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miRNA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这些分子改变的内在联系及临床意义。结果:(1)(1)2009年-2014年我院收治49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维吾尔族77例(15.7%,77/492),汉族415例(84.3%,415/492),汉族女性多于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在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发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深度、有无血管侵犯各组之间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182例子宫内膜癌病人(维吾尔族62例,汉族12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在ECs不同组织学分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在绝经情况、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无血管侵犯、不同figo分期、er、pr表达状态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随访结果62例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病人有11例死亡(17.7%,11/62),总生存率为82.3%;120例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中81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有9例死亡(11.1%,9/81),总生存率为88.9%;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病理类型(p=0.001)、血管侵犯(p=0.001)、figo分期(p=0.003)及er表达(p=0.048)、pr表达(p=0.020)是影响维吾尔族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ecs组织学分级(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血管侵犯(p<0.001)、figo分期(p=0.001)是影响汉族女性预后的独立因素。所选18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汉族病人预后较好;(2)(1)mirnas芯片检测结果发现,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共有90个mi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54个mirnas表达升高,36个mirnas表达降低;(2)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的表达均值分别为0.84±0.44,2.40±0.49,4.40±0.38,4.98±0.36,4.36±0.40,-2.49±0.47,-1.38±0.34,-2.43±0.33,-2.53±0.38,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00±0.37,0.00±0.34,0.00±0.52,0.00±0.48,0.00±0.50,0.00±0.58,0.00±0.59,0.00±0.43,0.00±0.40)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7,p<0.001,p<0.001,p<0.001,p=0.005,p=0.046,p<0.001,p<0.001)。其中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多呈表达上调,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多呈表达下调。(2)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在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值分别为0.84±0.43,2.40±0.49,4.40±0.38,4.98±0.36,高于汉族(-2.30±0.31,-1.32±0.43,2.72±0.36,3.04±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4,p=0.004);mir-1243,mir-15a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值分别为-2.89±0.69,-4.30±0.91,低于汉族(-1.38±0.34,-2.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7);mir-205,mir-885,mir-1243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表达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29);mir-15a表达在pr表达状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mir-143,mir-145,mir-141,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figo分期、er、pr表达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表达与mir-145(r=0.612,p<0.001),mir-885(r=0.286,p=0.009),mir-1243(r=0.362,p=0.001),mir-101(r=0.396,p<0.001),mir-15a(r=0.396,p<0.001)均呈正相关,与mir-141(r=-0.324,p=0.003),mir-200a(r=-0.279,p=0.011)呈负相关;mir-145表达与mir-1243呈正相关(r=0.416,p<0.001);mir-141表达与mir-200a(r=0.736,p<0.001),mir-205(r=0.679,p<0.001)呈正相关,与mir-1243(r=-0.299,p=0.006),mir-15a(r=-0.362,p=0.001)呈负相关;mir-200a表达与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表达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205表达与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885表达与mir-1243,mir-101,mir-15a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1243表达与mir-101,mir-15a表达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101表达与mir-15a表达有相关性(p<0.05)。(5)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和mir-15a表达上调或下调的病人生存率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3)(1)154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过表达率为60.4%(93/154),pten蛋白的失表达率为51.9%(80/154),hmlh1失表达率为21.4%(33/154)。(2)dnmt3b蛋白表达在民族、组织学分级(ecs)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1);pten蛋白表达在民族、病理类型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40);hmlh1蛋白表达在民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figo分期、er表达、pr表达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和pte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86,p=0.001),与hmlh1蛋白表达层负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阴性、阳性两组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en蛋白阳性的病人相比,pten蛋白失表达的病人预后更好。(5)62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过表达率为71.0%(44/62),pten蛋白的失表达率为64.5%(40/62),hmlh1蛋白的失表达率为16.1%(10/62)。dnmt3b蛋白表达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不同肌层浸润深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6)mir-200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或下调分别与dnmt3b,pten蛋白表达不同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2);mir-205表达上调或下调与dnmt3b蛋白表达不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mir-143,mir-145,mir-141,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表达上调或下调与dnmt3b,pten,hmlh1蛋白表达不同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本研究所选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中在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所不同,提示其生物学行为可能存在差异;(2)本研究所选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总生存率存在差异,汉族女性预后较维吾尔族好。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病人的预后可能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血管侵犯、figo分期、er、pr表达状态有关;汉族病人的预后可能与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FIGO分期有关;(3)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且与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术后治疗的参考指标;(4)有90个micro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其中54个表达升高,36个表达降低;mi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miR-143,mi R-145,miR-141,mi R-200a,mi R-1243,miR-15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不同。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与肌层浸润、PR表达有关,miR-15a表达与PR表达有关;(5)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 R-143与mi R-145等几个miRNAs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提示这几个mi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表达调节;(6)microRN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或下调的病人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不能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7)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组织中DNMT3B蛋白表达与民族、ECs组织学分级有关,PTEN蛋白表达与民族、病理类型有关,且DNMT3B和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其联合表达可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病理诊断的指标;(8)PTEN蛋白失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病人的预后可能更好,PTEN可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9)microRN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或下调与DNMT3B,PTEN,hMLH1蛋白不同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 RNA对于靶基因的作用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
代艳芬,满霞霞,李佳佳,费军伟[10](2016)在《ER、PR、P53、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信息、组织病理信息、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R、P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及肿瘤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级及不同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分期及肿瘤组织学分级与P53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不同手术病理分期间及不同组织学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其他类型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及不同组织学分级间呈正相关,不同手术病理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P53、Ki-67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Ki-67的阳性表达及ER、PR的缺失表达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ER、PR的表达对临床指导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对子宫内膜癌活检组织进行分子标记物的分子特征检测,有助于术前评估分期并指导确定手术范围、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并指导内分泌治疗。
二、P5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5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子宫内膜癌中ER、PR、P53、Ki-67及Vimen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3.诊断标准 |
3.1 病理类型 |
3.2 组织学分级 |
3.3 手术病理分期 |
3.4 染色方法及结果判定标准 |
3.4.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
3.4.2 结果的判定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 |
2.ER的表达情况 |
2.1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ER的表达 |
2.2 ER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PR的表达情况 |
3.1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的PR表达 |
3.2 PR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4.p53的表达情况 |
4.1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p53的表达 |
4.2 p53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5.Ki-67的表达情况 |
5.1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Ki-67的表达 |
5.2 Ki-67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6.Vimentin的表达情况 |
6.1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Vimentin的表达 |
6.2 Vimentin表达与E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
7 ER、PR、p53、Ki-67及Vimentin的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讨论 |
1.ER及PR在EC中的表达特征 |
2.p53在EC中的表达特征 |
3.Ki-67在EC中的表达特征 |
4.Vimentin在EC中的表达特征 |
5.EC中ER、PR、Ki-67、p53和Vimentin表达的关联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ER、PR、p53、Ki-67及Vimentin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IMP2、PTEN、P53及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标准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研究方法 |
2.3.1 标本处理 |
2.3.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2.3.3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读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88例EC的临床病理特征 |
3.2 IMP2、PTEN、P53、P16在EC中的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2.1 IMP2的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2.2 P16的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2.3 P53的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2.4 PTEN的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3 IMP2、P16及PTEN在 EC中表达的相关性 |
3.4 IMP2检测在鉴别子宫内膜样癌与浆液性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
第4章 讨论 |
4.1 88例EC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 |
4.2 IMP2、PTEN、P53、P16在EC中的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分析及IMP2、P16、PTEN在EC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4.3 IMP2检测在鉴别子宫内膜样癌与浆液性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综述 IMP2基因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RRX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PRRX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OX2和ER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仪器及耗材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ER和 SOX2 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
2.2 ER在不同病理参数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
2.3 SOX2 在不同病理参数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
2.4 子宫内膜癌ER与 SOX2 表达的关系 |
第三章 讨论 |
3.1 ER和 SOX2 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
3.2 E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
3.3 SOX2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
3.4 子宫内膜癌ER与 SOX2 表达的关系 |
3.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6)子宫内膜样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资料来源 |
2.1.2 分期标准 |
2.1.3 手术方式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临床资料的描述 |
2.2.2 临床数据的统计 |
第3章 结果 |
3.1 临床病理学资料 |
3.1.1 年龄 |
3.1.2 月经及临床表现 |
3.1.3 血清CA125 |
3.1.4 手术分期 |
3.1.5 术后病理学特征 |
3.2 免疫组化标志物ER、PR、P53、ki67的表达 |
3.2.1 ER与临床病理参数 |
3.2.2 PR与临床病理参数 |
3.2.3 P53与临床病理参数 |
3.2.4 Ki-67与临床病理参数 |
3.3 临床病理学参数联合免疫组化标志物预测淋巴结转移 |
3.4 子宫内膜样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
3.5 LSVI与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
3.5.1 血清CA125与LSVI |
3.5.2 单因素分析LSVI与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
3.5.3 多因素分析LSVI与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
3.6 术前与术后符合率分析 |
3.6.1 术前与术后组织分级 |
3.6.2 术前与术后宫颈受累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临床病理学因素与淋巴结转移 |
4.2 免疫组化标志物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淋巴结转移 |
4.3 临床病理学参数联合免疫组化标志物预测淋巴结转移 |
4.4 LSVI术前高危因素分析 |
4.5 术前准确评估高危因素的重要性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PR阴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146、PTEN及P53联合检测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R、CD146、PTEN及 P53 的表达情况 |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2 子宫内膜样腺癌常用分类标准 |
2.3 临床病理资料 |
2.4 实验结果 |
第3章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8)ING4、ER、PR、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资料 |
1.1 病例收集 |
1.2 病例纳入与病例排除标准 |
1.3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主要试剂及配方 |
1.4 免疫组化各类抗体 |
1.5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HE染色 |
2.2 ER、PR、Ki-67 及ING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3 实验结果判定 |
3. 可能影响ER、PR、Ki-67 和ING4表达的因素 |
4.数据分析 |
4.1 统计学方法 |
4.2 随访 |
结果 |
1. 患者一般临床特征 |
2. ER蛋白表达 |
2.1 ER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
2.2 ER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
2.3 ER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3. PR蛋白的表达 |
3.1 PR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
3.2 PR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
3.3 PR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预后的关系 |
4.Ki-67 蛋白的表达 |
4.1 Ki-67 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
4.2 Ki-67 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
4.3 Ki-67 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预后的关系 |
5.ING4蛋白的表达 |
5.1 ING4蛋白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
5.2 ING4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
5.3 ING4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6. ER、PR、Ki-67 及ING4蛋白的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讨论 |
1.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特征 |
1.1 E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
1.2 P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
1.3 ER、PR与子宫内膜腺癌预后的关系 |
2.Ki-67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特征 |
2.1 Ki-67 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
2.2 Ki-67 与子宫内膜腺癌预后的关系 |
3.ING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特征 |
3.1 ING4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
3.2 ING4与子宫内膜腺癌预后的关系 |
4.ER、PR、Ki-67 和ING4的相关关系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附件 |
(9)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coRNA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回顾及预后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croRNA的表达情况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耗材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PTEN,hMLH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耗材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microRNA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10)ER、PR、P53、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手术病理分期 |
1.3组织病理学 |
1.4治疗 |
1.5结果判定 |
1.6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ER、PR、P53、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关系 |
2.2 ER、PR、P53、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
2.3 ER、PR、P53、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的关系 |
3 讨论 |
3.1子宫内膜癌中ER、PR的表达特征 |
3.2子宫内膜癌中P53的表达特征 |
3.3子宫内膜癌中Ki-67的表达特征 |
四、P5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宫内膜癌中ER、PR、P53、Ki-67及Vimen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洪小惠.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D]. 张春英.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3]IMP2、PTEN、P53及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唐玉娇. 青海大学, 2020(02)
- [4]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RRX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郑炎.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OX2和ER的表达及意义[D]. 郭亚洁. 青岛大学, 2019(02)
- [6]子宫内膜样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D]. 徐婉星. 南昌大学, 2019(01)
- [7]PR阴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146、PTEN及P53联合检测的意义[D]. 陈勇. 长江大学, 2019(12)
- [8]ING4、ER、PR、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冯博.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9]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coRNA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 李文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8)
- [10]ER、PR、P53、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代艳芬,满霞霞,李佳佳,费军伟. 中国妇幼保健,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