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电站四遥改造中无备用接点遥信量采集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爽[1](2021)在《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电力系统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不断发展,同时电网规模容量不断增加,电力公司传统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性能低下,过度依赖人工操作,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电力监控业务需要,也不适应当前电网安全风险管控要求,因此电力公司需要开发新一代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实现内部的相关人员能更加高效地做好电力调度监控、掌控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情况,能够为电力公司未来的监控业务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指导其朝着精益化、智能化发展。系统软件主要基于Browser/Server架构模式(以下简称B/S架构),使用Windows系统,选用JAVA语言作为本次系统的开发语言,数据库开发软件选用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erver 2018(以下简称SQL Server 2018)。本论文所设计的凉山电力公司电力调度监控系统,总体开发流程为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技术方案、工具及平台,基于总体方案制定各分模块的功能设计,对整合后系统的运行状态调试和分析,验证测试结果是否满足最初的设计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且从不同方面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国内监控系统方面需要提升的地方,确定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2)其次对监控系统的功能性和非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主要功能需求包括系统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告警功能等方面,并指出要适应智能电网发展的非功能性需求。(3)接着设计方面主要包含系统架构设计、安全性设计、接口设计以及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通过流程图、功能模块示意图等形式对各个模块的设计流程进行了展示,描述了各个关键节点信息和主要设计内容。(4)最后系统实现和测试阶段,介绍了系统系统登录、信息录入、系统监视、告警和遥控等功能,测试阶段主要围绕功能应用和运行性能开展,在相同测试环境下,逐步增加操作业务量和访问量,得出测试结果。本论文设计的电力公司电力调度监控系统以日益发展的智能电网为基础,可以实现变电站电力设备运行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具备变电站集中监控、无人值班管理功能,能够满足智能化监控业务的开展,并实现关键数据综合性分析、智能预测告警等扩展功能,相关数据能够随时调用,具备与电力公司其他系统互联互通的条件,能够面向电力公司各专业人员使用。有效提升监控人员监控效率,提升凉山电网监控业务管理规范性,保障凉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范永恒[2](2020)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取得了显着的提高。但监控与运维自动操作功能尚不完善,如倒闸操作大多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逐项依次操作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位置双确认技术和安措技术也有待加强,伴随电网规模的不断加大,对电网运行的高效性、及时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就变得越发紧张。所以要改变现存的监控运检工作效率的问题,提高整个电网的性能,就迫使改变现在智能变电站安全监控与运维工作不能有机结合的状态。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变电站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趋势。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和研究:首先,介绍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研究背景以及在整个智能变电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智能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的国内外现状,从而为本论文奠定理论支撑;其次,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进行系统设计,明确系统操作范围、设备要求、系统构架及功能等设计原则与要求。然后,介绍并研究了一体化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针对双位置确认技术和一键安措技术展开讨论,对于技术的运用和优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最后,结合吉林省某220kv变电站进行工程实例分析,以项目现状为基础,分析一体化改造涉及的问题并进行技术优化设计,提出项目改造方案,为实际工程改造提供建设性意见。
王翰淼[3](2019)在《图像识别在智能变电站一键顺控操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电网建设与运行提出了更高的安全和效能要求。要保障电网调度和控制的安全,首先要保证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避免误操作是其中之关键,倒闸操作是变电站日常运行中最重要的运维之一,倒闸操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到电网的安全运行。然而变电站传统倒闸操作的智能化程度不高、误操作风险大,由于站内现有的智能化设备,对隔离开关(刀闸)和断路器(开关)状态识别的成功率很难达到要求,以至于很多具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顺序控制模块智能变电站都无法完全实现无人化操作。本文就此问题的解决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刀闸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反馈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顺序控制模块以实现一键式顺序控制。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阐述的同时,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变电站倒闸操作、顺控操作和图像识别四个方面的介绍,层层递进引出主题。第二章围绕智能变电站一键式顺序控制进行探讨,通过研究传统顺序控制操作中,电信号和位置信号识别刀闸开合的局限性,提出了在原有的基础上使用图像识别技术代替人工干预的方案,以实现一键式顺序控制。在本文第三章内容中首先就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状态图像的识别进行研究,通过图像二值化处理、平滑去噪声、特征提取等处理方法对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翻字牌进行识别,然后根据识别结果对其进行自动控制,并进行了实际测试运行,将测试结果与仅有电信号和位置信号的传统识别方式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在本文第四章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一键顺控优化方案,对一键顺控程序化操作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在工程领域进行了实际应用,参与了110kV新河变电站的一键顺控系统的改造。在图像识别系统的设备部署和系统接入初步完成后,进行了一键顺控倒闸操作测试,验证了本项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项研究从当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以图像识别技术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并且在新河变电站实际改造项目中得到验证,进一步提高了一键顺控操作的可靠性。图[46]表[2]参[51]
袁倩媚[4](2019)在《广东电网220kV系统安稳备自投一体化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220kV系统中,安稳装置和220kV备自投装置在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和供电连续可靠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东电网很多220kV枢纽变电站都同时配置安稳执行站和220kV备自投装置。但在实际运行中发现两种传统装置存在相当一部分二次回路重复接入问题。一方面,这增加了220kV系统二次回路的复杂性和重复性,另一方面也在日常运行维护、调试工作中带来潜在风险。因而,需要进一步优化两种安全自动装置,对它们的外部基本条件、功能逻辑进行资源最优整合,进一步提高广东电网的安全自动化水平。本论文基于目前广东电网220kV变电站的安稳装置、备自投装置的应用现状,从两种装置的输入输出配置、功能缺陷、运行维护等方面研究,提出一体化方案设想,形成集成广东电网稳控系统的终端执行站功能和备自投功能的一体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论文着重对备自投功能和稳控功能两者间既需独立判断又需协调融合的采集量分配、定值统一、动作配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解决了两者一体化协调配合问题;对两套装置的备自投运行方式适应性、切负荷策略、无故障跳闸判据等方面提出改进优化策略,解决了原装置各自存在的缺陷问题。此外,基于实时信息的综合安自装置控制系统机房模拟环境测试,对装置进行了系列动模试验和联调试验,有效说明了安稳备自投一体化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本文的相关工作,能促进综合安全自动装置同步实现传统的安稳装置和220kV备自投装置的功能,满足220kV变电站承担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使命,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刘水根[5](2019)在《湛江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由各种软件及硬件设备组成,融合了微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将变电站各传统的控制系统、自动装置、信号系统、远动系统、故障录波以及在线监测和故障自诊断系统等系统融为一体,经重新组合、优化设计成一整套智能化的、自动化的综合系统。该系统对变电站电气设备以及电力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视、控制与调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提高了运行可靠性及安全性,节省了运行维护成本,有效地提高了供电质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与记录、数据处理、监视控制、通信功能、故障录波与测距、事件顺序记录、状态实时监测功能、人机联系功能、打印等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有集中式和分层分布式两种结构,现今变电站使用广泛的是分层分布式结构。本文通过对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变电站采用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的优越性,总结如何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备进行布置;通过对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通信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在通信和功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文另探讨处理断路器、隔离开关分合闸操作时辅助接点故障中关键耗时环节的方案,设计辅助接点监测功能。根据湛江多台风特色,物理通信通道易影响中断,探索无线应急通信通道的应用。
林汝东[6](2018)在《220kV观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包括监视和控制两大功能,它是变电站的眼睛和经脉,支撑着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由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监控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监控系统监控湛江地区所有厂站,它面向整个电网系统监视与控制,包括各发电厂和变电站;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监控单个站点,它仅面向变电站自身监视与控制。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有集中组屏式和分层分布式两种结构,现在变电站广泛使用的是分层分布式结构,主要功能:数据采集、事件顺序记录、故障录波与测距、监视控制功能、接点状态实时监测功能、人机联系功能、打印功能、数据处理与记录功能、通信功能等。本文对220kV观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了本地化设计优化,探讨了解决断路器、刀闸分合操作的故障处理任务中的关键耗时环节的方法,设计出了接点实时监测功能;根据湛江多台风的特点,物理通信通道易受台风影响造成中断的问题,探索了无线应急通信通道的设计与应用。
陈欢[7](2015)在《面向非电力系统接口的通讯管理机模块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使石化、矿产等非电力行业的自动化系统中的设备能够接入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并实现信息共享,需要解决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控制软件与电力自动化系统通讯控制软件的结构之间的差异、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接口及通讯协议之间的差异、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电力自动化系统设备接入后采集的信息要求之间的差异,需要研发一套面向非电力系统接口的通讯管理机模块。本文主要采用一种通用的系统平台、便捷的开发手段,开发出适合各厂矿企业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能完成电力自动化系统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共享的通讯管理机软件系统。一是搭建了既满足电力系统标准又符合各厂矿企业使用习惯的软件结构,并使用可组态的界面设计方式实现对每个工程进行定制化配置。二是对通讯管理机系统内信息的事件传送方式、通讯接口的转换、双机互备机制的实现和双网切换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开发。三是实现对通讯管理机进行分层、分模块的设计,完成了多种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规约的开发和测试。经过系统测试,面向非电力系统接口的通讯管理机模块实现了常见自动化系统设备的接入和信息的共享,满足厂矿企业用户运行要求,符合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标准,具有组态性强、通讯接口丰富、规约库强大的特点,适合应用于厂矿企业大型自动化系统中。
李加伟[8](2014)在《中山供电局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方案研究及实践》文中指出近年来,电网技术向大容量、超高压、直流输电的方向快速发展,500kV电网成为我国电网主架构。而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是提高电网现代化控制和管理水平的一种先进方式,是现代化电网运行管理追求的目标,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信息收集处理量大、信息反馈快等人力不能超越的优点,开展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方案的研究,对提高电网的运作效率,提升电网的管理水平,实施集约经营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中山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500kV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对装置维护性的试验、定检而对一次设备的停电,这将增加电力有序供应的难度。。本文针对目前中山500kV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状况,对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中山电网500kV变电站的运行管理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中山500kV变电站实施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规划。然后提出了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方案,并以桂山站为例,详细介绍了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改造施工方案。最后给出了中山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与传统有人值班变电站及其他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对比,证明了所设计的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性和效益。
林康荣[9](2013)在《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及相关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是电网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系统正向高参数、大容量、超高压快速发展,500kV电网已形成环网并成为我国电网的主网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广东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500kV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目前,广东电网500kV变电站尚未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开展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研究和实践,建立一个基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坚强网架,实现500kV电网的集中优化调度、全面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是以中山电网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工程为背景,先在总结了当前500kV香山变电站的运行管理、设备特征的基础上,对500kV香山变电站实施无人值班改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无人值班的设计思想,然后对实现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进行了技术设计和实施。包括对500kV香山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自动化和变电站四遥信息的规范化进行了主要系统的配备和实现,还对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的辅助系统如变电站的视频及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改造,满足无人条件的防水、防侵、环境检测,确保变电站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做到安全、可靠、可控、状态可知,提高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最后给出了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的运行管理模式,以适应500kV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需要。本论文是本人作为这次技改项目的直接参与者,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对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及总结,对今后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设计、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巧云,张海江[10](2012)在《无人值班变电站远方监控“四遥”信息的配置与规范》文中认为随着变电站无人值班模式的全面实施,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信息成为变电运行值班员监控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运行状况的唯一手段。根据现场运行经验,按电网信息化要求,从规范化、实用化和确保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无人值班变电站远方监控系统设置模式,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的信息配置、上传原则、采集方式、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应采取的具体对策。
二、变电站四遥改造中无备用接点遥信量采集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电站四遥改造中无备用接点遥信量采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主要结构 |
第二章 电力调度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1.1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 |
2.1.2 数据采集功能需求 |
2.1.3 数据传输和交换功能需求 |
2.1.4 数据统计功能需求 |
2.1.5 告警功能需求 |
2.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2.3 系统技术方案需求分析 |
2.4 系统开发技术介绍 |
2.4.1 前台开发语言 |
2.4.2 B/S结构 |
2.4.3 后台数据库技术 |
2.4.4 开发模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力调度监控系统设计 |
3.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3.2 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 |
3.2.1 系统的体系架构 |
3.2.2 系统的软件架构 |
3.2.3 系统的结构流程 |
3.2.4 系统信息交互 |
3.3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的设计 |
3.3.1 数据采集系统 |
3.3.2 前置服务器运行模式 |
3.3.3 采集通道 |
3.3.4 采集数据结构及容量 |
3.3.5 采集程序 |
3.4 数据交换功能模块的设计 |
3.4.1 遥信量的数据交换 |
3.4.2 遥测量的数据交换 |
3.4.3 操作量的数据交换 |
3.5 系统告警功能模块的设计 |
3.5.1 系统告警功能模块基础设计 |
3.5.2 系统告警功能模块流程设计 |
3.6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3.7 系统的安全机制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实现与测试 |
4.1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4.1.1 系统登录机制管理 |
4.1.2 监控厂站基本信息录入 |
4.1.3 系统数据监视、告警和查询功能 |
4.1.4 系统事故的推列信息 |
4.2 系统的应用测试 |
4.3 系统压力测试 |
4.4 测试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的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变电站 |
1.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
1.2.3 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 |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概述 |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概述 |
2.3 变电站综自系统运维技术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一体化操作系统设计 |
3.1 一体化系统设计思路 |
3.1.1 明确操作范围 |
3.1.2 一体化系统设备改造的要求 |
3.2 一体化系统设计整体架构设计 |
3.3 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 |
3.3.1 可靠性原则 |
3.3.2 安全性原则 |
3.3.3 易用性原则 |
3.4 一体化系统标准界面设计 |
3.5 主子站一体化操作交互设计 |
3.5.1 主子站综合控制模式交互流程 |
3.5.2 主子站分步控制模式交互流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关键技术研究 |
4.1 位置双确认技术 |
4.1.1 断路器位置双确认判据研究 |
4.1.2 隔离刀闸位置双确认判据研究 |
4.2 一键式安措技术 |
4.2.1 一键式安措技术概述 |
4.2.2 构建设备陪停库 |
4.2.3 安措模块与防误校验 |
4.2.4 安措逻辑监视 |
4.2.5 安措可视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实例 |
5.1 项目现状 |
5.2 项目必要性 |
5.3 技术优化方案 |
5.3.1 一体化操作实现方式 |
5.3.2 一体化操作实现存在的问题 |
5.3.3 变电站一体化操作的优化方案 |
5.3.4 方案优化预计效果 |
5.4 项目总体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图像识别在智能变电站一键顺控操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智能变电站 |
1.2.2 变电站的倒闸操作 |
1.2.3 变电站顺控操作 |
1.2.4 图像识别技术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智能变电站的顺序控制 |
2.1 传统顺序控制的含义 |
2.2 一键式顺序控制的含义 |
2.3 一键式顺序控制系统的构成 |
2.4 传统顺序控制操作存在的问题 |
2.5 图像识别技术在一键式顺序控制中的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图像识别的一键式顺序控制操作 |
3.1 变电站隔离开关状态的图像识别 |
3.1.1 图像灰度处理 |
3.1.2 图像平滑去噪声和二值化处理 |
3.1.3 颜色特征分析 |
3.1.4 形状特征分析 |
3.1.5 HOUGH变换 |
3.1.6 有效线段投影判断设备开/合状态 |
3.2 图像识别算法在翻字牌识别中的应用 |
3.3 图像识别技术在一键顺控操作中的应用 |
3.3.1 图像识别实现非同源信号确认 |
3.3.2 图像识别单元的数据交互方案 |
3.4 实际测试运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图像识别的一键式顺序控制在新河变电站中的应用 |
4.1 一键式顺序控制程序化操作流程 |
4.2 110KV新河变电站一键式顺序控制系统应用 |
4.2.1 110KV新河变电站基本情况 |
4.2.2 一键式顺序控制系统的图像识别接入应用 |
4.2.3 一键式顺序控制系统图像识别实现方式 |
4.2.4 一键式顺序控制程序化执行 |
4.2.5 一键式顺序控制防误操作 |
4.3 一键式顺序控制倒闸操作的运行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广东电网220kV系统安稳备自投一体化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安稳备自投的发展概况 |
1.2.1 安稳装置研究现状 |
1.2.2 备自投装置研究现状 |
1.2.3 安稳备自投配合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广东电网220KV安稳系统和备自投应用现状分析 |
2.1 广东电网安稳系统和备自投应用情况概况 |
2.2 安稳与备自投功能缺陷分析 |
2.3 安稳与备自投运行维护分析 |
2.4 安稳与备自投相通性分析 |
2.4.1 稳控装置回路配置 |
2.4.2 备自投装置回路配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安稳备自投一体化实现设计 |
3.1 安稳备自投一体化设想 |
3.2 安稳备自投一体化方案设计 |
3.2.1 基于EMS平台的稳控一体化方案 |
3.2.2 一体化综合安自装置方案 |
3.3 安稳备自投一体化方案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安稳备自投一体化方案优化 |
4.1 安稳备自投一体化协调配合 |
4.1.1 一体化装置采集量 |
4.1.2 装置功能定值优化 |
4.1.3 一体化装置动作配合 |
4.2 安稳备自投一体化优化研究 |
4.2.1 备自投适用多种接线方式优化 |
4.2.2 装置切负荷策略优化设计 |
4.2.3 无故障跳闸判据优化设计 |
4.3 其他方面优化改进 |
4.3.1 失压延时判据增加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安稳备自投一体化的试验分析 |
5.1 备自投方式动模试验 |
5.1.1 进线备自投试验 |
5.1.2 母联备自投试验 |
5.2 无故障跳闸判据试验 |
5.3 500KV增城站与220KV迁岗站联调试验 |
5.3.1 可切负荷量上送测试 |
5.3.2 执行站执行命令测试 |
5.4 成果效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工作与成果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湛江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目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分析 |
2.1 110kV金湾变电站简介 |
2.2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要求 |
2.3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
2.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
2.3.2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
2.3.3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备布置 |
2.4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通信 |
2.4.1 变电站各单元设备间的通信 |
2.4.2 变电站与调度中心的通信 |
2.5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部分功能 |
2.6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辅助接点状态监测在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应用 |
3.1 辅助接点状态监测的必要性 |
3.2 辅助接点状态监测方案对比 |
3.3 可视化辅助接点状态监测装置原理 |
3.4 可视化辅助接点状态监测装置效果 |
3.5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无线通信在110kV金湾变电站应用 |
4.1 无线通信原理 |
4.2 无线通信传输模式 |
4.3 无线通信在110kV金湾变电站应用效果 |
4.4 解决无线通信质量不合格措施探讨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效益 |
5.1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投资成本 |
5.2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备运行方面效益 |
5.3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经济收益方面效益 |
5.4 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社会发展方面效益 |
5.5 本章总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220kV观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的背景 |
1.1.2 课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220kV观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 |
2.1 220 kV观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 |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2.3 220 kV观桥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结构 |
2.3.1 变电站结构方式 |
2.3.2 220 kV观桥变电站网络结构 |
2.3.3 220 kV观桥变电站通信规约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220kV观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部分监测功能 |
3.1 数据采集 |
3.2 事件顺序记录功能 |
3.3 故障录波与测距 |
3.4 监视功能 |
3.5 控制功能 |
3.6 接点状态实时监测功能 |
3.6.1 接点状态实时监测意义 |
3.6.2 接点状态实时监测方案论证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线应急通信通道在220kV观桥变电站应用 |
4.1 变电站单元设备间的通信 |
4.2 变电站与调度中心的通信 |
4.2.1 通信方式 |
4.2.2 通信规约 |
4.3 无线通信 |
4.3.1 无线通信定义 |
4.3.2 无线通信原理 |
4.3.3 无线通信在变电站的方式 |
4.3.4 无线通信在220kV观桥变电站应用探索 |
4.4 无线通信在220kV观桥变电站应用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220kV观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效益 |
5.1 220 kV观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投资成本 |
5.2 220 kV观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经济效益 |
5.3 220 kV观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社会效益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面向非电力系统接口的通讯管理机模块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通讯管理机相关研究现状 |
1.1.1 通讯管理机在综自系统中的发展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 国内外组态软件比较 |
1.2 本文背景及主要工作 |
1.2.1 课题背景 |
1.2.2 主要工作 |
1.3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电力与非电力系统通讯比较 |
2.1 电力综自系统的通讯结构分析 |
2.1.1 电力综自系统通讯结构的发展 |
2.1.2 电力综自系统典型通讯结构 |
2.2 非电力综自系统的通讯结构分析 |
2.2.1 非电力系统控制系统的发展 |
2.2.2 非电力系统通讯结构 |
2.3 电力系统与非电力系统通讯要求比较 |
2.4 非电力系统的主要通讯接口 |
2.4.1 MODBUS通讯接口 |
2.4.2 OPC通讯接口 |
2.5 电力系统与非电力系统通讯需求主要区别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非电力系统接口的通讯管理机模块的技术方案 |
3.1 需求分析 |
3.1.1 可组态界面 |
3.1.2 提供可配置的规约库 |
3.1.3 运行维护模块 |
3.1.4 支持双通讯管理机结构 |
3.2 通讯管理机模块设计的总体思路 |
3.2.1 软件适应性 |
3.2.2 硬件适应性 |
3.3 双以太网冗余模式 |
3.4 双通讯管理机冗余模式 |
3.4.1 传统双机冗余方式和本文双机冗余方式的比较 |
3.4.2 独立端口 |
3.4.3 主备切换组 |
3.4.4 主备通道 |
3.5 软件界面设计原则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非电力系统接口的通讯管理机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设计思路 |
4.1.2 系统架构 |
4.1.3 主要数据结构 |
4.2 通讯转换层 |
4.2.1 普通串行口通讯 |
4.2.2 以太网通讯 |
4.2.3 工业现场总线通讯 |
4.3 规约转换层 |
4.3.1 典型的电力系统规约IEC60870-5系列规约的实现 |
4.3.2 典型的非电力系统规约MODBUS规约的实现 |
4.4 数据缓存 |
4.4.1 数据分类存储 |
4.4.2 数据存取的原则及对应关系 |
4.5 应用层功能 |
4.6 主要关键技术实现 |
4.6.1 事件定向传输机制 |
4.6.2 双机互备机制 |
4.6.3 数据缓存处理机制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块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1.1 模拟系统搭建原则及设备选取 |
5.1.2 模拟测试系统的通讯结构 |
5.1.3 测试项目 |
5.2 测试结果 |
5.2.1 组态模块功能测试 |
5.2.2 非电力系统设备接入功能测试 |
5.2.3 维护模块功能测试 |
5.2.4 双机双网切换稳定性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的应用 |
6.1 项目需求 |
6.2 系统配置 |
6.3 方案实施 |
6.5 实施效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中山供电局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方案研究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作用和意义 |
1.2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发展历史 |
1.3 中山电网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概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山电网 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 自动化系统总体方案 |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
2.2 中山电网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改造要求 |
2.3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改造思路 |
2.4 500KV桂山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方案 |
2.4.1 系统结构 |
2.4.2 组成方式 |
2.4.3 四遥改造 |
2.4.4 技术指标 |
2.4.5 技术亮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 的功能设计及相关要求 |
3.1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信内采集系统设计 |
3.2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四遥信息配置 |
3.3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防误闭锁设计 |
3.4 前置系统信息转化 |
3.5 交换机网络优化 |
3.6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告警功能设置 |
3.7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二次安防的实现 |
3.7.1 网络卫士防火墙的功能和特点 |
3.7.2 网络卫士防火墙的工作原理 |
3.7.3 匹配访问控制规则 |
3.7.4 防火墙的工作模式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改造施工方案 |
4.1 桂山站改造的主要工作任务 |
4.2 作业风险分析及预控措施 |
4.3 主要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方案 |
4.3.1 二次接线环节 |
4.3.2 敷设线缆环节 |
4.3.3 新远动机接入环节 |
4.3.4 调试环节 |
4.4 事故预想及异常情况处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效分析 |
5.1 与传统 500KV有人值班变电站的比较 |
5.1.1 远动系统模式 |
5.1.2 远动实现功能 |
5.1.3 站内通信网络 |
5.2 与其他地区 50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比较 |
5.2.1 管理模式 |
5.2.2 改造技术 |
5.3 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效益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改造可行性分析 |
2.1 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的总体要求 |
2.2 香山变电站的基本情况 |
2.2.1 原自动化系统简介 |
2.2.2 香山站规模及二次设备配置情况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改造总体原则 |
3.1 实现 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的设计思想 |
3.2 实现 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的技术手段 |
3.2.1 远动装置改造 |
3.2.2 测控装置改造 |
3.2.3 四遥信息配置 |
3.2.4 视频及环境监测系统改造 |
3.3 实现 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的运行管理手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改造的现场实施 |
4.1 香山站无人值班改造现场实施的基本原则 |
4.2 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现场施工任务及工作步骤 |
4.2.1 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
4.2.2 各间隔停电改造阶段 |
4.2.3 在测控屏上对“远方/就地”转换开关及遥控出口压板的配线 |
4.2.4 保护屏上配置“外部遥信投退压板” |
4.2.5 各间隔接入新地调主站四遥验收 |
4.2.6 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调试 |
4.3 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现场施工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及解决 |
4.3.1 现场施工安全问题 |
4.3.2 现场施工技术实现难题 |
4.3.3 现场施工事故预想及异常情况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方案设计及实施 |
5.1 国内 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的运行管理模式 |
5.2 中山供电局 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的运行管理模式的建立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无人值班变电站远方监控“四遥”信息的配置与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远方监控系统设置模式[2] |
2 信息量配置的要求和基本原则 |
2.1 信息采集方式及要求 |
2.2 信息量的内容 |
2.2.1 遥测量的内容 |
2.2.2 遥信量的内容 |
2.2.3 遥控 (遥调) 量的内容 |
3 信息配置和上传中常见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
3.1 常见的问题 |
3.2 原因分析 |
3.3 采取对策 |
4 结论 |
四、变电站四遥改造中无备用接点遥信量采集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爽.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研究[D]. 范永恒. 长春大学, 2020(01)
- [3]图像识别在智能变电站一键顺控操作中的应用研究[D]. 王翰淼.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4]广东电网220kV系统安稳备自投一体化的应用研究[D]. 袁倩媚.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湛江110kV金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D]. 刘水根.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220kV观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D]. 林汝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7]面向非电力系统接口的通讯管理机模块的设计与开发[D]. 陈欢. 东南大学, 2015(08)
- [8]中山供电局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方案研究及实践[D]. 李加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3)
- [9]500kV香山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 林康荣.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10]无人值班变电站远方监控“四遥”信息的配置与规范[J]. 赵巧云,张海江. 中国电业(技术版), 2012(01)
标签:变电站论文; 备自投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论文; 环境监控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