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会造航空母舰吗?(论文文献综述)
张良[1](2020)在《劈波斩浪 驰骋云霄》文中研究表明1980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第一次登上了美国航母。但美国军方以技术保密为由,不让碰仪器,更不能近距离观察。为了能看得清楚一些,更多了解航母的装备情况,刘老不禁踮起脚尖、前倾上身观察细节。那时,我国因没有航空母舰,装备落后,饱含屈辱!
石稼[2](2019)在《世界航母俱乐部大盘点(上)》文中研究表明与其他武器装备相比,没有什么比航母更能检验和证明一个国家的实力和水平了。但造一艘航母可不是研发装备发展一两个先进武器那么简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用来形容航母俱乐部里的那些国家再贴切不过了。航母俱乐部里的大小梯队在航母俱乐部里,仅以"力"的标准和对比看,除了美国是航母大国外,其他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巴西、印度、
万祥春[3](2018)在《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文中指出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落后挨打,饱受列强的反复侵略,其中绝大多数侵略都来自于海洋。中国人民对这些海洋侵略深恶疼绝,对海洋安全的渴求十分强烈,无数仁人志士在反对海洋侵略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提出了各种海洋安全观,但这些探索受到种种制约,最后都失败了。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海洋争端,要实现海洋安全,就必须用海洋安全观来指导海洋安全实践,并在海洋安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更好地促进海洋安全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海洋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实践、发展和完善,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海洋安全,更有利于促进国家总体安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概念部分,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概念基础,由第一章构成。安全是指主观和客观上没有威胁、事物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安全观是指安全主体对自身所面临的客观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关于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海洋安全观,是海岛国家和沿海国家对自身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涉海人们关于海洋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以海洋共同安全观为核心,由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和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五个子体系构成。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由第二章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了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的海洋争霸安全思想,强调其他国家要获得海洋安全,就必须学习西方一切先进的海洋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主张中国的海洋安全观以反对西方海洋霸权为主要任务,倡导建立新的海洋安全观。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本研究的理论指南。第三部分是外延体系部分,由第三、四、五、六章和第七章构成。第三章论述了中国积极倡导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愿意同世界有关海洋国家一起提供海洋公共安全产品,共同担负起维护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责任,并把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海洋政治大国。第四章阐述了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是指,在海洋经济贸易活动中,中国把既坚决维护我国的海洋经济利益,又能促进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各地区海洋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观念。第五章阐释了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是指在海洋军事安全竞争合作力求双赢,在海洋军事竞争中努力谋求合作;在海洋军事合作中也不完全放弃竞争,通过有限度的海洋军事竞争促进本国海军的健康发展。第六章论述了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是指在海洋世纪,中华民族既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海洋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海洋文化,推动海洋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和融合创新,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各地海洋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第七章论述了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一处地方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全世界其他地方。所以,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就是全世界国家和人民要团结一致,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蓝色家园,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把海洋建设成为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各国共有一个海洋。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运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世界海洋安全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提倡“中国海洋安全方案”,同世界各国共享海洋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理论和指导意义。
李兵[4](2017)在《大国重器:中国航母向前进》文中研究指明航空母舰的出现,使传统的海战跃进到现代海战,成为海上舰队决战的突击兵力。中国从1928年提出建造航母,到2012年9月拥有了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几代人的航母梦终于成真。中国航母已经起航,它承载着中国人从积弱屈辱到重整雄风的壮志,托举起富国强军的海天梦想,是保障国家战略意图的强国利器。
江寒秋[5](2017)在《百年航母梦》文中认为近日,中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在中船重工大连造船厂隆重下水,注定将被中国远洋海军发展史所铭记。有关航母的话题也由此引发大家的热议。1909年,一位名叫克雷曼·阿德的法国发明家在他的《军事飞行》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航空母舰"这个概念。那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晚清末期,辛亥革命尚在孕育中。
游宇翔[6](2017)在《《中国海军现代化:对美国海军的影响》(节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项目原文来自美国国会所作的报告《中国海军现代化:对美国海军的影响》。原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正在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区域性的强大海军。原文就中国海军现代化成就和它对美国海军力量的影响,对国会提供背景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本翻译项目原文共计一万五千余字,选取的内容涉及到中国海军所取得的现代化的成就和它将如何影响美国的海军力量,同时向国会提出应对中国海军崛起的问题。原文是美国国会所作的军事类报告,在语言上有突出的特点。首先,原文学术内容专业性强,特别是涉及大量军事(海军、空军)术语,在特定的语境下理解起来有不小的挑战。其次,其语言是典型的正式文体,使用了大量复杂句式以及修饰语。需要译者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突出各自的重点。再次,原文涉及到2015年中国国防部的《中国的军事战略》,译者在翻译时又涉及到回译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需要译者仔细推敲。在翻译主要术语的过程中,借助网络资料,主要运用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在长句翻译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句式重构、语义变通等方法,以求译文表达尽量贴近目标语的使用习惯。本报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介绍、译前准备、案例分析,并在最后作出总结。译者相信,译文能进一步唤起读者的海洋国土意识,同时为同类型文章的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贾庆军[7](2016)在《美国南海政策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美国涉足南海以来,南海问题便融入越来越多的美国因素。当今,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强势、深度介入南海问题给南海问题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美国已成为影响南海问题最具全局性和决定性的外部因素,南海问题也已经成为中美之间的重大问题。何以如此?本论文希望从历史中找出答案。本论文从历史角度系统地论述了美国从1950年到201 5年的南海政策,它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章是1950年前美国与南海关系的历史回顾。本章从美国海上力量兵临南海、美国对菲律宾领土的界定和美国觊觎南海地缘战略价值三个方面回顾了 1950年前美国与南海的关系。本章最后得出结论:1950年前美国与南海的关系是1950年后美国南海遏制中国政策的缘起。第二章是1950年至1970年的美国南海政策。这时期美国主导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公开否决中国南海主权;还在南海周边构建军事同盟围堵中国;公然直接侵犯中国南海主权;对中国几百次的抗议置若罔闻,而对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侵占中国南海岛礁放纵和偏袒。本章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在南海打造“防共”防波提,意图遏制共产党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第三章是1971年至1991年的美国南海政策。这时期中国和美国走近,结成了“准同盟”,共同对付苏联的霸权威胁。这使得美国过去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南海政策发生了变化。美国在南海主权争端上采取“中立”政策,这从1974年的西沙海战和1988年的赤瓜礁海战可以看出。虽然如此,美国在实际行动中还是对中国有所防范。防范中国的意图尤其表现在美国更加重视南海的地缘战略价值。在南海,美国遏制苏联的同时,更多的是为了遏制了中国,因为南海的绝大部分是中国的。美国这种表面“中立”、背后仍防范中国的南海政策在1989年到1991年间逐渐了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满怀希望的“和平演变”彻底失败了。这给美国以极大的震撼。美国立刻攻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宣布制裁中国。美国重新采取公开遏制中国的政策。本章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是美国的“隐性遏制”还是美国的“显性遏制”,意识形态因素一直左右着这时期的美国南海政策。第四章是克林顿政府的南海政策。打着反共反华旗号上台的克林顿政府一方面仍顽固抱守冷战意识形态思维,攻击中国的人权,又一方面警惕中国的崛起,害怕中国会威胁到美国的霸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遏制色彩越来越重,这种遏制的重心也由防范中国意识形态转移到防范中国崛起。而且,冷战后南海地缘战略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的增加给美国遏制中国提供了条件。美国把南海当做遏制中国的重要战场。由此,美国改变过去自己一直宣称的对南海主权争端“不持立场”主张,而采取偏向越南和菲律宾的南海主张。本章最后得出结论:从克林顿政府开始,美国政府南海政策的重心就转移到遏制中国崛起上。第五章是小布什的南海政策。这时期,虽然美国对外政策重点是反恐,但在对华政策上,美国仍然妄图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与克林顿政府不同,小布什政府没有直接介入南海主权争端,而是更侧重利用南海地缘战略价值来遏制中国。例如,主张南海的“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加强美菲同盟关系及支持菲律宾的军力发展、签订双边军事协议、频繁举行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加强发展与越南的关系及支持越南的军力发展、介入南海资源开发、主导构建多层次的南海安全合作机制、强化在南海周边的军事部署,等等。本章最后结论:小布什政府的南海政策坚持遏制中国崛起。第六章是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这时期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加。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战略矛头直指中国。受此影响,美国加强军事部署,巩固和扩大在南海的军事“前沿存在”;加大军援菲律宾和越南,并在主权争端中偏袒它们;积极推动南海主权争端法律化,企图否定中国南海主权;积极拉拢东盟和区外大国插手南海事务,组建南海遏华联盟;强化“航行自由”,直接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奥巴马政府深度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在于,它不相信中国提出的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认为中国不会和平崛起,南海争端是美国对中国实施“抵销战略”的最佳支点。本章得出最后结论: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加大遏制中国崛起。。考察1950年到2015年的美国南海政策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体会:美国南海政策随南海地缘战略价值的增加而不断演变;遏制中国是贯穿美国南海政策史的主线;遏制中国的重心由“意识形态”转到“中国崛起”;遏制中国是南海问题激化的重要推手;遏制中国影响了中国与他国的关系。
李康伟[8](2016)在《舰载机滑跃起飞控制与视景仿真研究》文中指出舰载机滑跃起飞方式具有诸多突出的优点。本文针对舰载机滑跃起飞过程作了研究,分析影响舰载机滑跃起飞安全的因素,设计和验证舰载机滑跃起飞控制系统,设计并实现相应的视景仿真系统。首先,对舰载机滑跃起飞过程进行分析和建模,建立舰载机起落架模型以及航母斜甲板模型,并对舰载机在甲板上的滑跑过程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建立舰载机滑跃起飞全过程仿真模型。其次,对舰载机滑跃起飞过程展开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着重分析了甲板运动、舰艏气流与甲板风对舰载机滑跃起飞过程的影响,分析滑跃斜甲板不同出射角度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安全影响因素设计舰载机滑跃起飞决策界面。然后,研究和设计舰载机滑跃起飞控制系统,采用经典的PID控制方法分别设计舰载机纵向和横侧向起飞控制系统,并进行滑跃起飞全过程仿真验证,实现舰载机离舰后以恒定的垂向速度爬升。此外,设计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法的控制系统,相比基于PID的控制系统,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好的稳定性以及更强的自适应性。最后,对舰载机滑跃起飞过程展开视景仿真的研究,设计Matlab/Flightgear联合视景仿真工作流程,构建带有滑跃斜甲板的航母模型,设置三维场景模型,完成Flightgear和Matlab通信接口设计,实现在视景仿真软件上动画演示舰载机滑跃起飞全过程。
蒲晓宇[9](2014)在《地位信号、多重观众与中国外交再定位》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在新的历史基点上如何定位,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运用国际地位和信号传导理论的新成果,搭建一个"地位信号"传导的分析框架,以阐明中国外交再定位所面临的难题,并尝试对中国发出的自我再定位的信号做出一些解释。中国向国际社会释放出的地位信号并非连贯一致,有时强调自己是新兴大国,而有时又刻意凸显自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中国在寻求一个新的国际定位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恰当处理国内外观众对中国的不同期待。
叶飙[10](2013)在《中国第一艘航母:曲线航行四十年》文中指出从1970年刘华清组织首次专题论证开始,对航母项目的推动与争论就从未停止。看到由瓦良格号改建的"辽宁舰"终于交付海军,经历了大部分"摇摆"过程的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告诉记者。从"美帝苏修航空母舰图册"开始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在大批拖轮护航下,被缓缓拖入大连造船厂。
二、中国会造航空母舰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会造航空母舰吗?(论文提纲范文)
(1)劈波斩浪 驰骋云霄(论文提纲范文)
发展航母,助力转型 |
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
攻防兼备,体系完整 |
(2)世界航母俱乐部大盘点(上)(论文提纲范文)
航母俱乐部里的大小梯队 |
中国发展航母天经地义 |
(3)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五、论文研究逻辑框架 |
第一章 安全与安全观概论 |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与安全类型 |
一、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 |
二、安全化与安全困境 |
三、永久和平——安全的理想状态 |
四、安全类型 |
五、实现安全的实力途径 |
第二节 安全观及其类型 |
一、安全观的含义 |
二、安全观的类型 |
三、海洋安全观、陆地安全观、天空安全观 |
四、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含义和建构原则 |
五、海洋共同安全观——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核心思想 |
六、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外延体系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观及其中国化 |
第一节 海洋经济思想的持续发展 |
一、海洋新航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加速器 |
二、对外开放的海洋经济政策 |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海洋开放战略 |
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 |
第二节 海洋政治思想的不断深化 |
一、和平利用黑海海峡,争取国际和平环境 |
二、反对美国干涉西太平洋的海洋外交政策 |
三、经济优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政策 |
四、和谐海洋思想 |
第三节 海洋军事思想的连续演进 |
一、机器大工业实力是海洋暴力的本质 |
二、海军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 |
三、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不懈追求 |
第四节 海洋文化思想的不断深化 |
一、对中国大陆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前景展望 |
二、反对海洋殖民文化,倡导新民主义文化 |
三、海洋文化交流中打赢没有硝烟的战争 |
四、倡导海洋文化多样化,维护文化安全 |
第五节 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提升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蕴含的海洋生态思想 |
二、绿化海岸线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思想 |
三、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四、保护海洋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 |
五、建设美好海洋家园 |
第三章 塑造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
第一节 海洋政治安全是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
一、优良海洋政治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
二、海洋政治确立了中国海洋安全的目标 |
三、海洋政治影响海洋文化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国海洋政治安全面临的错综复杂形势 |
一、海洋世纪带来的安全冲击 |
二、错综复杂的海洋划界争端 |
三、激烈交锋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
第三节 构建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体系 |
一、构建海峡两岸政治安全共同体 |
二、近睦远交的海洋安全外交观 |
三、倡导亚洲海洋新安全观 |
四、构建海洋政治共同安全机制 |
五、以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共同维护各方海洋权益 |
第四章 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 |
第一节 海洋经济是海洋安全的基础 |
一、海洋经济是海权的推进器 |
二、海洋经济是海洋政治议题的推动器 |
第二节 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现状 |
一、中国经济对海外资源的依赖不断上升 |
二、海洋航线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命线 |
三、大而不强的海洋经济 |
第三节 积极实施互利共赢海洋经济策略 |
一、建设互利互惠的蓝色粮仓 |
二、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 |
三、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贸易体制 |
四、发展互利合作的南北极海洋事业 |
五、共同开发新能源科技解决海洋能源运输安全问题 |
六、一带一路倡议是互利共赢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
第五章 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 |
第一节 海军是海洋安全的战略保障 |
一、海军是海外经济利益的坚强保障 |
二、海洋军事外交是外交的有效形式 |
三、海军是保护黄金海岸的移动钢铁长城 |
第二节 中国海洋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 |
一、陆缓海急的总体安全形势 |
二、中国海军建设面临的不足 |
第三节 建设共同竞合的强大海军 |
一、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者——中国海军的世界定位 |
二、近海防御、远洋防卫的战略 |
三、海军高新技术是维护共同海洋安全的第一战斗力 |
四、海军人才是实现共同竞合安全观的第一资源 |
五、战训合一的训练体制是共同竞合安全观的强大保障 |
第六章 倡导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 |
第一节 海洋文化是海洋安全观的软实力 |
一、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 |
二、海洋文化是海洋军事安全的导航灯 |
三、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
第二节 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 |
一、陆主海从的传统文化特征 |
二、海洋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
三、西方海洋文化冲击的威胁 |
第三节 促进海洋文化共同繁荣的新举措 |
一、用海洋传统文化增强海洋文化吸引力 |
二、以海洋文化自强推动海洋文化共同繁荣 |
三、积极实施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开放战略 |
第七章 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 |
第一节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宝藏 |
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重要富源 |
二、海洋是全球气候调节器 |
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
第二节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现状 |
一、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水水质恶化 |
二、部分珊瑚礁面临灭绝危机 |
三、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侵蚀状况严重 |
第三节 共同保护和建设美丽海洋家园 |
一、坚持依法治海、规划用海 |
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
三、划定并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
四、建设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 |
五、建立严格的海洋生态政治制度 |
结语: 海洋安全观为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
参考文献 |
附录: 海洋意识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4)大国重器:中国航母向前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睥睨天下:航母成为大国竞相发展的国之重器 |
二、谁与争锋:世界各国现有航空母舰 |
三、举步维艰:中国航母的发展之路 |
四、舍我其谁:中国发展航母的意义 |
五、超越梦想:中国航母向前进 |
(6)《中国海军现代化:对美国海军的影响》(节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
1.3 Objective of Translation |
1.4 Organization of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
2.1 Text Analyses |
2.2 The Analyses of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Translation |
2.2.1 The Analyses of the Key Points |
2.2.2 The Analyses of the Difficult Points |
2.3 Main Translation Tools |
2.4 Feasibility Analyses |
Chapter Three Cases Analyses |
3.1 Dealing with Terminologies |
3.2 Dealing with Complex Sentences |
3.3 Linguistic Difference |
3.4 Dealing with Logic Relation |
3.5 The Back Translation |
3.6 The Summary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4.1 Major Findings |
4.2 Limitations |
4.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Practice |
Reference |
Appendix 1: The Translation Text |
Appendix 2: The Original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7)美国南海政策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
二、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综述 |
三、本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四、本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
第一章 1950年前美国涉足南海的历史回顾 |
第一节 美国海上力量兵临南海 |
一、美国与南海的关系始之于贸易 |
二、美国海上军事力量兵临南海 |
第二节 美国对菲律宾领土范围的界定 |
一、美西《巴黎和约》和《华盛顿条约》 |
二、《美英条约》 |
第三节 美国觊觎南海地缘战略价值 |
一、法国和日本争夺南海 |
二、日本占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
三、《开罗宣言》暗藏玄机 |
四、美国“帮助”中国接收南海诸岛 |
第二章 1950年至1970年的美国南海政策:敌对下的对华遏制 |
第一节 主导《旧金山和约》 |
一、拒绝《旧金山和约》给予中国南海主权 |
二、拒绝两岸中国人参加对日和会 |
第二节 构建南海军事包围 |
一、美国确立南海遏制中国政策 |
二、美国构建南海遏制中国军事包围圈 |
第三节 美国南海政策诱导南海主权争端爆发 |
一、美国的侵犯遭到中国抗议 |
二、美国南海政策诱导菲律宾侵犯中国南海主权 |
三、美国南海政策诱导越南侵犯中国南海主权 |
第三章 1971年至1991年的美国南海政策: “中立”下的对华遏制 |
第一节 “中立”政策与美苏南海争夺 |
一、美国对1974年西沙海战的立场 |
二、美国对1988年赤瓜礁海战的立场 |
三、美国与苏联争夺南海控制权 |
第二节 重回遏制: 美国加强关注南海主权争端 |
一、从“和平演变”到“重回遏制” |
二、美国加强关注南海主权争端 |
第四章 克林顿政府的南海政策: 开始遏制中国崛起 |
第一节 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 |
一、遏制中国 |
二、接触中国 |
第二节 冷战后南海地缘战略价值增加 |
一、南海地缘战略经济价值增加 |
二、南海地缘战略政治价值增加 |
三、南海地缘战略军事价值增加 |
第三节 美国积极介入南海主权争端 |
一、1992: 影响克林顿政府南海政策关键年 |
二、“美济礁事件” |
三、遏制中国崛起: 克林顿政府南海政策新目标 |
第五章 小布什政府的南海政策: 坚持遏制中国崛起 |
第一节 “4.1”中美撞机事件与美国的“FON”计划 |
一、“4·1”中美撞机事件 |
二、“FON”计划的历史回顾 |
第二节 “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的南海政策 |
一、提高威慑中国的军事能力 |
二、加强美菲军事同盟关系 |
三、加快发展与越南的关系 |
第六章 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加大遏制中国崛起 |
第一节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
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台 |
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 |
三、盖茨和希拉里拉开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序幕 |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深度介入南海主权争端 |
一、加强军事部署 |
二、加大军援菲律宾和越南 |
三、强化“航行自由” |
四、积极推动南海主权争端法律化 |
五、积极构筑“南海遏华联盟” |
第三节 奥巴马政府深度介入南海争端原因探析 |
一、奥巴马政府认为中国不会和平崛起 |
二、奥巴马政府对“新型大国关系”心存戒心 |
三、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实施“抵销战略” |
结语 |
附录一 美国南海政策史料摘录(1898-2015) |
附录二 1995年5月10日美国国务院关于南海立场的声明 |
附录三 2010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关于美国南海立场的声明 |
附录四 2014年12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布报告《海洋界限—中国在南海的海洋主张》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个人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舰载机滑跃起飞控制与视景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舰载机滑跃起飞过程 |
1.2.2 舰载机滑跃起飞发展历史 |
1.2.3 滑跃起飞技术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舰载机滑跃起飞过程数学建模 |
2.1 舰载机滑跃起飞系统建模 |
2.1.1 飞机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建立 |
2.1.2 舰载机起落架模型的建立 |
2.1.3 滑跃斜甲板形状建模 |
2.2 舰载机滑跃起飞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 |
2.2.1 水平甲板滑跑段受力分析及动力学模型建立 |
2.2.2 上翘斜甲板滑跑段受力分析及动力学模型建立 |
2.3 舰载机滑跃起飞过程仿真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舰载机滑跃起飞安全因素分析及起飞决策界面开发 |
3.1 舰载机滑跃起飞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3.2 甲板运动对舰载机滑跃起飞的影响分析 |
3.2.1 甲板运动模型 |
3.2.2 不同相位角的甲板运动对舰载机滑跃起飞影响的仿真分析 |
3.3 舰艏气流与甲板风对舰载机滑跃起飞的影响 |
3.4 滑跃斜甲板出射角对舰载机滑跃起飞的影响分析 |
3.5 舰载机滑跃起飞决策界面开发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舰载机滑跃起飞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
4.1 舰载机爬升段配平及线性化 |
4.2 舰载机滑跃起飞纵向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
4.2.1 纵向增稳回路控制律设计与仿真 |
4.2.2 纵向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
4.2.3 速度控制律设计与仿真 |
4.3 舰载机滑跃起飞横侧向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
4.3.1 滚转角控制律设计与仿真 |
4.3.2 航向角控制律设计与仿真 |
4.3.3 侧向偏移控制律设计与仿真 |
4.4 舰载机滑跃起飞控制系统综合仿真 |
4.5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舰载机滑跃起飞控制技术研究 |
4.5.1 基于Lyapunov稳定性参数估计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研究 |
4.5.2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滑跃起飞控制仿真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舰载机滑跃起飞视景仿真研究 |
5.1 Flightgear视景仿真软件简介 |
5.2 Flightgear视景仿真系统设计 |
5.2.1 视景仿真流程设计 |
5.2.2 三维场景与仿真模型构建 |
5.2.3 Flightgear与Matlab数据传输与接口设计 |
5.3 舰载机滑跃起飞视景仿真实现与演示 |
5.3.1 Flightgear视景仿真参数设置 |
5.3.2 视景仿真结果演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地位信号、多重观众与中国外交再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外交再定位: 一个争论中的议题 |
二、解释机制: 地位信号、多重观众与多重动机 |
三、大国地位、多重观众与中国航母计划 |
四、发展中国家、责任规避与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
五、结论 |
四、中国会造航空母舰吗?(论文参考文献)
- [1]劈波斩浪 驰骋云霄[J]. 张良. 生命与灾害, 2020(02)
- [2]世界航母俱乐部大盘点(上)[J]. 石稼. 黄埔, 2019(04)
- [3]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D]. 万祥春.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7)
- [4]大国重器:中国航母向前进[J]. 李兵. 领导科学论坛, 2017(20)
- [5]百年航母梦[J]. 江寒秋. 晚晴, 2017(06)
- [6]《中国海军现代化:对美国海军的影响》(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 游宇翔. 重庆师范大学, 2017(01)
- [7]美国南海政策史研究[D]. 贾庆军.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8]舰载机滑跃起飞控制与视景仿真研究[D]. 李康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9]地位信号、多重观众与中国外交再定位[J]. 蒲晓宇.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4(02)
- [10]中国第一艘航母:曲线航行四十年[J]. 叶飙. 军工文化,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