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论文文献综述)
韩小凤[1](2018)在《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碎片化及整体性治理》文中研究说明人口老龄化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普遍趋势,而对于我国来说“老年人口基数之大,老年抚养比之高”特征异常明显。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升,包括养老保险、老年健康、养老服务、老年关爱等内容的“老年福利”议题日益成为当下我国公共政策以及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增进老年群体的民生福祉,满足他们“美好生活的需求”便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共同追求。但是在老年福利供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供给的碎片化问题:老年福利制度安排的区域差异与失衡、管理部门之间的割裂与冲突以及供给主体的限度与分散,这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形成某种“契合性”。本研究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政府组织的层级治理、功能治理和公私伙伴关系的构建,并结合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现状,提出从区域、部门、主体三个分析维度对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碎片化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利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半结构化访谈,阐释了我国老年福利供给中的碎片化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整体性治理的方案。依据这一思路,本研究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理论分析工具。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缘起入手,通过梳理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指出整体性治理理论就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衰落及新公共管理改革带来碎片化问题的战略性回应,并成为分析“棘手性”公共问题的有力工具。并根据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碎片化问题的三个分析维度。第二部分,即第二章: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困境。老年福利供给经过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朝着政府主导的“社会化养老”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在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交织的过程中始终缺乏同等的回应,老年福利差距持续扩大,致使老年人享受的福利水平和获得的福利项目不公平和不平等,老年福利供给存在碎片化困境。第三部分,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问题分析的三个维度,分别从区域、管理部门、主体三方面对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碎片化进行了阐释。该部分由第三、四、五章构成。第三章: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区域碎片化,主要关注的是同一制度安排在不同统筹区域之间的差异。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区域碎片化,不仅表现为制度的区域差异,更表现为老年福利待遇水平之间的差异,通过具体的指标对其进行了分析。而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区域碎片化是中央与地方不断博弈以及地方自利性的双重结果。第四章: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部门碎片化,主要聚焦于政府内部,讨论了政府横向部门之间的冲突、分裂。老年福利供给的职责被划分到多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各种分而治之的管理体制导致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都是有限的,其整合资源的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尤其在需要部门合作以处理较为复杂的老年福利问题时,各部门之间的冲突以及部门本身具有的自利性,都容易导致部门供给的碎片化问题的出现。第五章: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主体碎片化,主要对老年福利供给中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家庭等主体的功能与限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单一福利供给主体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福利需求的多样化。公共部门(政府)和私营部门(市场、社会组织、家庭)的合作供给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通过济南天思养老服务中心和善德养老院的实地调研发现,公私合作供给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公私双方主体之间并不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公私供给主体间的良性伙伴关系并未形成。第四部分,即第六章: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整体性治理。老年福利供给的碎片化迫切要求政府进行变革以提高服务的品质和回应性。制度微调不仅已无力解决碎片化问题,反而会固化已有的路径。这就需要超越既有的制度框架,制定老年福利供给整体性治理的目标,对老年福利供给进行统筹规划;可以通过政府上下级及同级部门间权力责任的合理划分,将碎片化的福利供给整合到统一体中,优化福利资源配置的效率,寻求和扩大老年福利供给的公平;同时,政府在承担主导责任的同时,必须发挥市场、社会组织、家庭等其他主体的作用,并对其进行准确合理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福利资源的公平有效供给。总之,本研究从广义老年福利的界定出发,构建了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整体性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期望能对我国老年福利改革的进一步推动起到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杨宏[2](2011)在《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是建立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相互作用及其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基础上的辩证的、系统的消费观。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内在要素、必要条件、最终完成与前提,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是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市场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消费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消费市场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消费的来源,消费市场能够引导生产,消费市场的变化引导生产的决策、生产的规模及生产的价格,能够指导消费,可以通过价格、信息、展销、市场管理和各种宣传活动,鼓励或限制某些消费品的消费,并借此将人们的消费引向所需要的方向,帮助人们建立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代都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四代领导集体,从不同时期的中国国情出发,分别阐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消费经济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在当代的丰富的新内涵突出表现为:生产决定消费,产业结构决定消费结构,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社会主义消费的目的和归宿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合理的适度消费是新时期我国消费的主要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扩大内需与拓宽消费领域是推动消费的新途径;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念,构建和谐消费环境是科学消费的最高境界。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正式成为人口老年型的国家。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13.26%。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我国的老龄消费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随着老龄消费群体在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老龄消费潜力越来越大,老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的老龄消费者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的不断增长,老龄人口的消费潜力也会越来越大,必将产生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抓住这个契机,开发老龄消费者市场,扩大老龄消费的国内外需求,逐步提高老龄人口的消费比率,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经济思想为理论基础,概述了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及其影响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发展的因素,对老龄人口的需求特点、消费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挖掘我国老龄消费的巨大潜力,分析了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的经验,提出了开发我国老龄消费市场的思路。
陈功,庞丽华,陈佳鹏,杜艺中,刘菊芬[3](2003)在《中国老龄政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文中认为 尽管中国有着世界公认的悠久的尊老敬老的美德文明与传统,在历史上各个朝代对于提倡养老,惩戒不孝和不养老有许多具体的规定,但是却很少从一种政策体系上去总结和发展老龄政策。这与当时社会上老龄问题存在的相对严重性和人们对老龄问题认识水平密切相关。历史上由于老年人数量较少,而且老年人处于社会资源和权力的支配地位,老年人问题不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只有在现代化过程中,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老年人社会地位
湖南省人民政府[4](2002)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文中认为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5](2002)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为促进我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国老龄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6](2002)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老年报》社[7](2002)在《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是新世纪老龄事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迈入老年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加强老龄工作的重大决定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老龄事业“十五”计划的颁布实施对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老龄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与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制定老龄事业发展计
国务院[8](2001)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文中提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9](2001)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文中认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0](2001)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文中认为国务院制定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纲要》明确规定了"十五"期间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体现城乡不同特点的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对老龄人的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照料服务、精神文化生活、权益保障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二、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碎片化及整体性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问题 |
(三) 选题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一) 福利 |
(二) 老年福利 |
(三) 碎片化 |
三、文献综述 |
(一)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 |
(二) 老年福利供给研究 |
(三) 文献评论 |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一) 研究思路 |
(二) 内容安排 |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创新点 |
第一章 老年福利供给分析的理论工具 |
第一节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缘起 |
一、整体性治理的学术缘起 |
二、整体性治理的现实渴求 |
三、整体性治理的实践探索 |
第二节 整体性治理的逻辑架构 |
一、整体性治理的对象定位:“棘手问题” |
二、整体性治理的对象特征:碎片化 |
三、整体性治理的目标指向:问题解决 |
第三节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分析的理论框架 |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适用性:我国老年福利供给问题的特征 |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应用:我国老年福利供给问题的分析维度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困境 |
第一节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模式的演变 |
一、从“家庭养老”到“去家庭化” |
二、从“国家-单位”养老到“去单位化” |
三、政府主导的“社会化养老”格局形成 |
第二节 老年福利供给的碎片化困境 |
一、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碎片化问题厘定 |
二、老年福利供给碎片化的表现 |
三、案例分析:“入狱养老”背后的老年福利供给困境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区域碎片化 |
第一节 老年福利供给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从“人群分设”到“国民身份” |
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逻辑及其存在的问题 |
三、案例分析:养老金差距背后的老年福利区域失衡 |
第二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域差异与失衡 |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域差异 |
二、基本养老保险区域差异的指标分析 |
第三节 基本养老保险供给区域碎片化的原因探究 |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关系的变化 |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责权划分与养老保险区域碎片化 |
三、地方机会主义导致的基本养老保险区域供给碎片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管理部门碎片化 |
第一节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政府部门设置 |
一、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部门改革实践 |
二、我国老年福利供给部门的复杂性 |
第二节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中的部门割裂与冲突 |
一、老年福利政策制定中的部门割裂与冲突 |
二、老年福利政策执行中的部门割裂与冲突 |
第三节 自利与冲突:老年福利供给部门碎片化的原因探究 |
一、老年福利供给中政府部门的自利性 |
二、老年福利供给中政府部门间冲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主体碎片化 |
第一节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主体及限度 |
一、提供安全与保障的政府 |
二、追求利润与效率的市场 |
三、促进社会活跃的组织 |
四、增进参与和团结的家庭 |
第二节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中的公私合作实践 |
一、政府与市场公私合作供给:以济南天思国际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
二、政府与社会组织公私合作供给:以善德养老院为例 |
三、我国老年福利供给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评析 |
第三节 老年福利供给中制约公私合作的影响因素 |
一、社会观念环境的影响 |
二、政策执行偏离预定目标 |
三、不同主体的职责边界模糊 |
四、公私双方并未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整体性治理 |
第一节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价值追求 |
一、致力于老年福利的公平供给 |
二、提升老年福利的供给效率 |
三、实现老年福利供给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第二节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整体性治理的目标 |
一、福利供给对象的全民性 |
二、福利供给内容的全面性 |
三、老年福利供给方式的多样性 |
第三节 我国老年福利供给整体性治理的路径选择 |
一、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跨区域整合 |
二、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跨部门整合 |
三、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框架的本土化构建 |
二、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碎片化表现 |
三、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碎片化的根源 |
四、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整体性治理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论文中所用表格 |
附录三: 论文中所用图标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理论框架 |
第2章 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概述 |
2.1 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的概念 |
2.1.1 消费市场 |
2.1.2 老龄消费市场 |
2.1.3 老龄消费市场开发 |
2.2 影响老龄消费市场的因素 |
2.2.1 老龄人口的收入 |
2.2.2 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
2.2.3 消费环境 |
2.2.4 产业结构 |
2.2.5 社会保障体系 |
2.3 我国老龄消费市场的升级趋势 |
2.3.1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步转变 |
2.3.2 老龄人口消费需求不断趋于社会化 |
2.3.3 补偿性消费特征 |
2.3.4 家庭角色弱化 |
2.3.5 老龄消费需求多样化 |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的消费与市场开发理论 |
3.1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 |
3.1.1 消费与生产是同一的 |
3.1.2 消费在生产全过程中的作用 |
3.1.3 消费力理论 |
3.1.4 和谐消费思想 |
3.2 列宁的消费理论 |
3.2.1 全体人民平等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 |
3.2.2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 |
3.2.3 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
3.2.4 利用消费刺激经济的发展 |
3.2.5 倡导节俭的消费观 |
3.3 中国共产党的消费经济思想 |
3.3.1 毛泽东的消费经济思想 |
3.3.2 邓小平的消费经济思想 |
3.3.3 江泽民的消费经济思想 |
3.3.4 胡锦涛的消费经济思想 |
第4章 我国开发老龄消费市场的现实依据 |
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要求 |
4.1.1 人口结构的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4.1.2 老龄人口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
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4.2.1 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
4.2.2 提高老龄群体的生活质量 |
4.2.3 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
4.3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机遇和挑战 |
4.3.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
4.3.2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
4.3.3 老龄消费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
第5章 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
5.1 老龄产业结构不合理 |
5.1.1 老龄消费市场发展滞后 |
5.1.2 老龄消费者市场规模小 |
5.1.3 政府社会和企业对老龄消费者市场的关注力度不够 |
5.1.4 为老服务企业经营观念落后 |
5.2 老龄群体收入水平低,缺乏增长机制 |
5.2.1 老龄收入相对较低 |
5.2.2 老龄收入增长缓慢 |
5.2.3 老龄收入存在不确定性 |
5.3 消费市场环境落后 |
5.3.1 消费品针对性不强 |
5.3.2 市场监督体系不规范 |
5.4 消费心理不成熟 |
5.4.1 消费观念落后 |
5.4.2 消费方式保守传统 |
5.5 老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
5.5.1 老龄社会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 |
5.5.2 社会化养老体系不健全 |
5.5.3 城乡社会保障差距过大 |
第6章 国外发达国家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的经验及启示 |
6.1 社区养老服务市场 |
6.1.1 国外社区养老服务市场的运作 |
6.1.2 国外开发社区养老服务市场的特点 |
6.1.3 国外成功经验的启示 |
6.2 老龄护理保险市场 |
6.2.1 老龄护理保险服务的先进经验 |
6.2.2 国外经验的启示 |
6.3 老龄住宅市场 |
6.3.1 国外老龄住宅市场的开发 |
6.3.2 国外老龄住宅产业的发展状况 |
6.3.3 国外老龄住宅市场开发经验的启示 |
6.4 老龄教育市场 |
6.4.1 国外主要国家老龄教育状况 |
6.4.2 国外开发老龄教育市场的启示 |
6.5 老龄商品市场 |
6.5.1 国外老龄市场产品种类日益繁多 |
6.5.2 启示与借鉴 |
第7章 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的对策 |
7.1 开拓我国老龄消费市场的新领域 |
7.1.1 开发老龄用品消费市场 |
7.1.2 开发老龄住房消费市场 |
7.1.3 开发老龄社区服务市场 |
7.1.4 开发老龄教育消费市场 |
7.1.5 开发老龄护理服务市场 |
7.1.6 开发老龄旅游市场 |
7.2 制定老龄消费政策 |
7.2.1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 |
7.2.2 满足低收入老龄人口的基本需要 |
7.2.3 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产业 |
7.2.4 充分发挥社区作用 |
7.2.5 制定老龄产业发展的战略步骤 |
7.3 建立老龄消费市场运行机制 |
7.3.1 加强市场研究 |
7.3.2 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
7.3.3 大力推动老龄消费产品创新 |
7.3.4 选择恰当的分销渠道 |
7.3.5 加大宣传力度 |
7.4 建立持续增长的老龄收入增长机制 |
7.4.1 提高城乡养老金待遇水平 |
7.4.2 缩小城乡老龄收入差距 |
7.4.3 完善老龄消费信贷等金融服务体制 |
7.4.4 加快老龄消费用品及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
7.5 转变老龄群体的消费观念 |
7.5.1 引导老龄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
7.5.2 消除投资者对老龄消费的认识误区 |
7.6 完善老龄社会保障体系 |
7.6.1 完善城乡养老保障 |
7.6.2 完善城乡老年医疗保障 |
7.6.3 加大城乡老龄社会救助力度 |
7.6.4 完善老龄社会保障立法 |
7.7 优化老龄消费市场的发展环境 |
7.7.1 建立健全老龄法律法规 |
7.7.2 加强老龄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
7.7.3 建立老龄消费市场信息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着作和论文 |
致谢 |
四、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老年福利供给的碎片化及整体性治理[D]. 韩小凤. 山东大学, 2018(08)
- [2]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 杨宏. 大连海事大学, 2011(05)
- [3]中国老龄政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A]. 陈功,庞丽华,陈佳鹏,杜艺中,刘菊芬.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 2003
- [4]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J].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政报, 2002(22)
- [5]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通知[J].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2(16)
- [6]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浙江政报, 2002(21)
- [7]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A]. 《中国老年报》社. 新世纪江苏老龄事业——“江苏老龄事业发展论坛”文集, 2002
- [8]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J]. 国务院. 吉林政报, 2001(19)
- [9]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甘肃政报, 2001(18)
- [10]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福建政报, 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