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正确认识涂料新国标(论文文献综述)
董琴[1](2021)在《技术标准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 ——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和出口产品质量双重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技术标准的本质及国内外经济发展事实证明,技术标准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国家显然已经关注到这一点,中共中央《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即明确指出“技术标准”在出口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除了技术标准以外,技术创新同样重要,而技术标准恰恰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内在动力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可见,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统一整体。制造业作为一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出口升级是一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并分别从横向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和纵向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两个不同视角,探讨技术标准与出口升级的相关关系,并考察技术创新在技术标准影响出口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研究国内外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技术标准影响制造业出口升级的理论分析。首先对本文开展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包括技术标准与出口升级进行内涵界定,然后对技术标准影响制造业出口升级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论文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标准影响出口升级的理论机制,发现技术创新是技术标准影响制造业出口升级的重要途径,且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既包括直接影响又包括间接作用。最后根据文献梳理以及影响机制分析提出理论假说。第三章为中国技术标准的动态演进及现状。主要通过将国内技术标准与国际技术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进行对比,从对比的视角了解中国技术标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中国技术标准整体上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结构以及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技术标准水平整体不高以及国际化进程缓慢等问题。第四章为技术标准与制造业出口升级测算。首先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和出口产品质量以及适用的技术标准水平进行测算,通过测算工作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和技术标准升级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标准与制造业出口升级进行匹配性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制造业整体看还是从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看,技术标准与制造业出口升级之间均呈现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分别从横向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和纵向的出口产品质量视角对技术标准与制造业出口升级开展实证。我们利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26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对技术标准与制造业出口升级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技术标准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和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均呈现明显的正向影响,技术标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制造业出口升级,且该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技术创新是技术标准影响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技术标准影响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渠道,但不是行业技术标准影响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渠道;技术标准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会因为制造业类型的不同和技术标准是否是强制性而具有异质性。从不同类型制造业来看,技术标准对技术密集型和轻型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影响显着为正,有利于其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对其他类型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影响不一;技术标准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重型、低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影响显着为正,有利于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对其他类型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影响不一。从是否是强制性技术标准来看,强制性技术标准对制造业出口升级影响不显着;而推荐性技术标准对制造业出口升级影响均显着为正,有利于制造业出口升级。基于技术标准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提高以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战略促出口升级的重视程度。宏观层面,将技术标准体系改革和技术标准战略的深入实施提高到更高的国家发展战略层级;微观层面,以企业为主体,增强企业技术标准意识。2.更好地发挥推荐性技术标准对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建立以推荐性技术标准为核心的技术标准新体系,且推荐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必须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促进技术进步为原则。3.提高技术标准的“质”,以“质”加速出口升级。包括加快技术标准的更新速度、适度提高强制性技术标准水平等。4.以技术标准促技术创新,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组建战略联盟以激发企业的联合创新等。5.加速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包括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促进国内技术标准向国际技术标准转化。
谭卫国[2](2021)在《《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汉译英实践报告》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国内汽车企业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企业英文简介的重要性。好的企业英文简介,不仅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还可充当中外企业合作与发展的桥梁。本文首先介绍选题背景和相关文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对项目做了系统的介绍,包括项目的内容、难点及其意义。接着分析文本特点,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指出重难点,包括专业术语及其它词汇难点、长难句和篇章结构的特点。随后描述翻译过程,即译前准备、理解与表达和译后校审三个阶段。然后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案例分析,针对翻译重点和难点,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在线词典、平行文本等,论证转变词性、增译法、减译法等翻译技巧用于词汇翻译的可行性;同时论证分译法、合译法、顺译法及混译法用于翻译长难句的有效性。最后,作者总结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收获与不足。本文旨在为同类文本翻译的新手提供启示,使其能够了解该类文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从而有助于他们提高翻译质量。
韩啸霖[3](2020)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参数定量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窗口期,建筑总量仍将持续增长。在近些年的住房建设中,居住建筑的比例接近70%,而高层住宅的比例也在其中逐渐加大。随着国家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以及节能标准的不断加强,对于高层住宅节能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进一步挖掘可行的被动式节能设计潜力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以夏热冬冷地区通廊式高层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相关节能改造实例,运用归一化数值、敏感性分析、神经网络、正交试验设计,针对在夏热冬冷地区的通廊式高层住宅被动式参数定量关系展开研究。并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1)基于国内外节能改造实例,梳理了现有高层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措施和技术策略,构建针对于武汉地区通廊式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节能参数定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技术路线,为高层住宅的被动式节能改造奠定了研究基础;(2)采用IES环境能源整合分析软件构建武汉地区通廊式高层住宅采暖制冷能耗预测理论模型,使用单一变量法和多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分别使用Origin Lab函数绘图软件以及Matlab矩形计算软件,以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RBF神经网络,多层次构建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与其采暖制冷能耗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为研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影响下的高层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和参考。(3)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极差法,通过正交表L47(57)对9项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设置5位级水平的正交试验,探讨分别在满足50%、65%以及75%节能要求下,高层住宅被动式因素的影响程度优先度排序,构建武汉地区高层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改造的的影响关系,形成高层住宅适用性的被动式节能调控策略与技术措施。从而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高层住宅被动式因素采暖制冷能耗预测模型,实现多目标优化设计,探究出在不同节能要求下,高层住宅低能耗建筑的合理化的节能技术与设计策略,具有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李建军[4](2020)在《印刷行业VOCs深度治理之路,任重道远》文中研究说明印刷行业VOCs综合治理起步于2013年,可以说是朦胧中起步,推进中探路,探路中治理。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刷行业被列入了综治重点行业,VOCs治理成为了行业的首要任务。六年多来,行业企业砥砺前行,做了大量工作,VOCs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因种种原因,治理工作仍未到位,推进印刷行业VOCs深度治理势在必行。
赵熙峤[5](2020)在《TN电池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铅酸电池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储能产品,以其安全、可靠而且经济的特点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能量密度在锂离子电池等新兴替代品面前愈显无力,环保政策将持续趋紧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整个行业竞争状态非常激烈。本文以TN公司为例,研究公司如何选择和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在整理国内外战略研究理论和分析铅酸电池行业背景的基础上,运用PEST分析、五力模型以及内部分析对TN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宏观环境方面,中美贸易战已经开始,环保政策日益趋紧,国家经济正在下行,电池市场增速放缓,新国标开始实施,税收和用工成本持续上升。行业环境中,由于原材料供应的特点,采购时几乎没有议价可能;面对大牌电动自行车厂商的集中采购时候,销售的议价能力也被削弱;作为锂离子电池正在步步紧逼,其他行业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正在跃跃欲试准备进入,行业内不少现有竞争对手都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牢牢占据市场。这些都对TN公司的发展构成了威胁,但同时也润藏着机会,例如新标准的实施降低了不规范企业的竞争干扰,市场环境将更加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导致对动力电池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环保政策日益趋紧的形势下,农机电池领域将成为一片蓝海。内部环境中,TN公司拥有品牌知名度高、技术水平领先、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等优点;同时存在成本高、应用场景局限、产能跟不上等劣势。在全面分析TN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后,对TN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TN公司应该选择差异化战略,进而提出产品、服务、渠道和形象等方面的实施方案,最后对于竞争战略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具体的分析论证,为TN公司发展作出战略选择,同时也为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吴豆豆[6](2020)在《绿色建筑预评价增量成本分析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建筑业带来的资源高消耗与环境高污染深深地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为此,各国纷纷推行绿色建筑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截至2018年底,我国绿色建筑成就斐然,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超过了25亿平方米,然而乌鲁木齐市由于各行各业对绿色建筑的高成本误解以及不完整的绿色建筑市场等使得乌鲁木齐市绿色建筑的发展非常缓慢。因此,本文选取乌鲁木齐占比较大、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居住建筑为对象,针对绿色建筑预评价阶段的增量成本展开分析研究以推动乌鲁木齐市绿色建筑的发展,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将按国家或地方标准规范设计的建筑定义为基准方案建筑,通过对比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各条款与基准方案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条文,得到绿色建筑技术产生增量成本的条款。(2)对产生增量成本的各条款进行适宜技术分析,得出各条款实现的技术措施以及不适宜乌鲁木齐发展的条款例如景观水体、雨水设施等,并通过实地调研得出各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3)引入指数估算法以及造价指标对各绿色建筑技术及其增量成本提出实际工程应用模型,为各地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分析提供参考,并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得出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进行绿色建筑预评价时各等级技术方案的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基本级约为2~3元/m2,一星级约为22~34元/m2,二星级约为49~74元/m2,三星级约为105~160元/m2。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探讨发现,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实现绿色建筑并不困难,其带来的成本并不高。因此,乌鲁木齐市各行各业应正视绿色建筑及其评价带来的成本,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并可参考本文提供的技术措施以及成本数据进行工程建设。绿色建筑的实施和推广,对于降低环境负荷、缓解资源压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生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合理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对于消除社会各界的误解与顾虑、高效实施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莹[7](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指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张晓霞[8](2020)在《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后评估 ——以苏州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支持和引导,绿色建筑发展迅速,绿色建筑材料和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逐年增长。但大部分获得绿色标识项目的运行情况和实际效果还是未知的,且玻璃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由于本身存在能耗大、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和隔声性能不好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玻璃幕墙类的绿色办公建筑进行使用后评估研究。使用后评估即对运营一年以上的建筑的使用状况和性能表现进行评估,倾向于对建筑效能性的评价。论文首先确定本文的后评估方法,再通过现场勘察收集案例建筑的能耗数据,查阅相关标准确定室内环境测试方法、测点与位置。然后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分析总能耗和分能耗数据,得出绿色办公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确实有很明显的节能效果,但是空调部分的能耗依旧偏高,甚至比普通建筑更高;同时对夏季、过渡季和冬季的室内主要功能区进行现场测量,将问卷调查分发给建筑使用者,分析得出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现状情况,并且发现室内办公人员对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满意度较高。此部分主要对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质量作客观分析。再通过访谈物管人员、查看物业管理资料,对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及运营管理7大指标的评分项实地调研,解析建筑运用的节能技术以及使用情况,并进行评分,带入公式计算现状评估分值,确定案例建筑总评分值处于二星级之列。综合以上现状与评价分析,总结案例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三个阶段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找出所有与建筑能耗相关的评分项,归纳影响因素,计算各影响因素对能耗影响的占比情况,分析得出作为围护结构的玻璃幕墙是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能耗偏高的最大影响因素。再从定量角度分析不同组合形式下的玻璃幕墙其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并得出苏州地区可选用的幕墙性能:对于既有建筑,为减小传热系数可采用在幕墙室内层贴节能膜的方式;对于新建建筑,为实现节能65%的目标,幕墙传热系数宜控制在1.2-2.3 W/(㎡·K)之间,为实现超低能耗建筑,传热系数宜控制在0.7-1.2W/(㎡·K)之间。同时依据玻璃幕墙类型以及建筑形体合理选择采用内遮阳、外遮阳还是中置遮阳形式。然后针对性提出苏州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各个阶段的优化策略。论文最后从建筑的节能角度提出玻璃幕墙合理化设计对于节能的必要性,同时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调设计师、施工单位与物管单位需通力合作,相互监督,实现绿色建筑真正的“绿色”化,并提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工作。
栗浩[9](2019)在《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载体色彩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造型”、“色彩”、“材质”是影响人们对于建筑外观视觉感知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建筑设计的环节中,“造型”往往成为设计师最为关注的因素,而对色彩的搭配规律以及材质运用的掌握程度却不够,从而导致部分创作的作品不够完美。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研究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载体色彩设计方法,以建立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配色软件为根本目的,旨在为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提供建筑配色及材质方面的参考依据。其软件的主要功能总结为: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将建筑外立面色彩归纳为主体色、辅助色、点缀色三部分,软件根据用户初选颜色,为用户提供主体色颜色及材质属性等各项匹配信息,并根据用户选择的主体色信息再次进行辅助色和点缀色的匹配,最终为用户提供主体色、辅助色和点缀色三方面的颜色、材质属性及应用等相关信息供用户选择。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的方式梳理国内外对于城市层面的配色方法、不同类型建筑的配色方法、建筑单体立面的配色方法、建筑色彩与材质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肯定其优点及不足之处,为本次建立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配色软件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建立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配色软件的核心内容包含建筑配色法则、建筑材质属性匹配法则、创建建筑材质色彩数据库三个方面。因此,本文通过三个章节分别对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说明。为创建建筑配色法则,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与编写本次软件相关的色彩表示体系及电子平台上的选色模式,然后详述建筑配色的基本原理,根据原理创建配色法则,并将法则转化为数学计算公式。为建立材质属性匹配法则,文章对建筑材质进行了分类梳理及概述,对每种建筑材质进行了色彩属性的概括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其具体应用,最后将影响建筑外立面视觉感知的材质属性归纳为透明度、光泽度、粗糙度、杂色覆盖率、穿孔率及穿孔类型等五种属性,并对这五种属性限定取值区间,进而建立材质属性匹配法则,并将法则转化为数学计算公式。材质色彩数据库是软件进行匹配的基础,数据库的创建包括对材料样板的调研取样以及数据的分类整理。随后根据建筑配色法则的数学计算公式、建筑材质属性匹配法则的数学计算公式、建筑材质色彩数据库,基于Python软件开发平台编写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配色软件,并对软件进行主观性评价和客观案例验证,通过主客观验证说明本次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配色软件具有可行性,对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外立面颜色搭配及材质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斯予[10](2019)在《基于CMF趋势研究的个人交通工具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的多中心化发展,城市居民的城市内部活动距离逐渐拉开,人们活动范围多点化,随机目的地触点增多,传统的公共轨道交通、线路交通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日渐变化的需求。相比于问题重重的四轮汽车和饱受争议的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以其低碳环保、省力出行的优势成为城市出行的最佳解决方案。但一方面,个人电动自行车产品种类单一、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令人心存顾虑;另一方面,国产电动自行车多用于快递、外卖等商用载货,少有针对个人出行的美观轻便具有品质感的解决方案。不久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电动自行车规范化和正规化成为必然。随着消费需求激增和市场变革,设计一款针对城市出行的符合时下审美趋势的电动自行车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对当下电动自行车的现状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以CMF趋势研究为基础,在现有的技术限制条件下进行表面设计的创新思路。由于电动自行车CMF趋势研究的应用案例和理论成果较少,在第二章要素分析部分,通过对CMF设计流程进行梳理总结,结合电动自行车设计特点,确定了针对电动自行车CMF趋势的研究和应用方法及原则,型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作为电动自行车CMF趋势研究的理论支撑。在上述研究理论成果的指导下,第三章针对性的进行了流行趋势解析、桌面研究、品牌分析、用户研究和行业专家访谈,并给出电动自行车CMF趋势预测和色彩、材质、表面纹理三个方面的应用模型。在第四章的设计实践部分,将趋势预测转化为更针对开发流程的设计策略--设计定位和用户模型,经过大量草图推敲、造型深化后,设计出一款针对城市年轻人出行的电动自行车,并赋予其三个趋势方向的CMF设计方案。通过对趋势的把握和对色彩材质表面纹理的研究,可以使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更加丰富、体系更加成熟、流程更加完整。结合CMF趋势研究的电动自行车设计将更具有前瞻性并且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在电动自行车产业进入变革时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在要素分析中总结出的电动自行车CMF趋势研究方法及原则,以及第三章专家访谈部分总结的表面设计等相关内容,在相应的领域成果较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如何正确认识涂料新国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正确认识涂料新国标(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标准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 ——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和出口产品质量双重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技术标准水平测算方法与经济效应研究 |
1.2.2 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技术创新研究 |
1.2.3 出口技术复杂度测算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 |
1.2.4 出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 |
1.2.5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技术标准影响制造业出口升级的理论分析 |
2.1 技术标准与出口升级的内涵界定 |
2.1.1 技术标准的内涵界定 |
2.1.2 出口升级的内涵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网络外部性与技术标准化理论 |
2.2.2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理论 |
2.2.3 比较优势理论 |
2.2.4 内生增长贸易理论 |
2.3 技术标准影响出口升级的理论机制与假说 |
2.3.1 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机制的直接影响 |
2.3.2 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机制的间接影响 |
2.3.3 理论假说 |
第3章 中国技术标准动态演进及现状 |
3.1 国际技术标准及国外先进技术标准动态演进及特点 |
3.1.1 国际技术标准及国外先进技术标准动态演进 |
3.1.2 国外先进技术标准体系的显着特征 |
3.1.3 国际技术标准及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 |
3.2 中国技术标准动态演进、现状及主要问题 |
3.2.1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的动态演进 |
3.2.2 中国技术标准的现状 |
3.2.3 现阶段中国技术标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技术标准与制造业出口升级:测算与事实 |
4.1 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测算与事实 |
4.1.1 中国制造业出口现状 |
4.1.2 测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
4.1.3 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测算结果与特征事实 |
4.2 中国技术标准水平测算与事实 |
4.2.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4.2.2 技术标准水平测算结果与特征事实 |
4.3 技术标准与制造业出口产品升级匹配性分析 |
4.3.1 技术标准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 |
4.3.2 技术标准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技术标准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视角的实证 |
5.1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
5.1.1 模型构建 |
5.1.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5.2 基准回归 |
5.3 稳健性检验 |
5.3.1 内生性检验 |
5.3.2 稳健性检验 |
5.4 机制检验 |
5.5 异质性检验 |
5.5.1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
5.5.2 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 |
5.5.3 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 |
5.5.4 强制性技术标准和推荐性技术标准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技术标准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基于出口产品质量视角的实证 |
6.1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
6.1.1 模型构建 |
6.1.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6.2 基准回归 |
6.3 稳健性检验 |
6.3.1 内生性检验 |
6.3.2 稳健性检验 |
6.4 机制检验 |
6.5 异质性检验 |
6.5.1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
6.5.2 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 |
6.5.3 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 |
6.5.4 强制性技术标准和推荐性技术标准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提高以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战略促出口升级的重视程度 |
7.2.2 更好地发挥推荐性技术标准对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 |
7.2.3 提高技术标准的“质”,以“质”加速出口升级 |
7.2.4 以技术标准促技术创新,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 |
7.2.5 加速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2)《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汉译英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介绍 |
1.1.1 投标文件英译项目简介 |
1.1.2 挑战和难点 |
1.2 项目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内容概述 |
第二章 文本分析与翻译过程 |
2.1 文本特点分析 |
2.1.1 词汇特点 |
2.1.2 句式特点 |
2.1.3 语篇特点 |
2.2 翻译过程 |
2.2.1 译前准备 |
2.2.2 理解与表达 |
2.2.3 译后审校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3.1 交际翻译理论在词汇层面的指导 |
3.1.1 词类转译 |
3.1.2 直译加注法 |
3.1.3 减译法 |
3.2 交际翻译理论在句子层面的指导 |
3.2.1 汉语主动句的翻译 |
3.2.2 长难句的翻译 |
3.3 交际翻译理论在语篇层面的指导 |
3.3.1 衔接性 |
3.3.2 连贯性 |
第四章 结束语 |
4.1 主要收获 |
4.2 不足之处 |
4.3 努力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参数定量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球能源变化局势 |
1.1.2 高层建筑的发展和需求 |
1.1.3 高层住宅的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研究 |
1.2.2 参数化设计研究 |
1.2.3 权重分析研究 |
1.2.4 文献综述小结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敏感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等相关理论概述 |
2.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理论概述 |
2.1.1 敏感性分析理论 |
2.1.2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思路 |
2.2 RBF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
2.2.1 RBF神经网络理论 |
2.2.2 RBF神经网络分析思路 |
2.3 正交试验设计理论概述 |
2.3.1 正交试验设计理论 |
2.3.2 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思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参数化定量关系概述 |
3.1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建筑概述 |
3.1.1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 |
3.1.2 武汉地理人文环境概述 |
3.2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因素采暖制冷能耗分析 |
3.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取值与采暖制冷能耗的关系 |
3.2.2 窗墙比与采暖制冷能耗的关系 |
3.2.3 建筑朝向以及层数与采暖制冷能耗的关系 |
3.3 国内外高层住宅被动式设计案例概述 |
3.3.1 夏热冬暖地区——新加坡翠城新景 |
3.3.2 寒冷地区——济南天泰太阳树住宅小区 |
3.3.3 夏热冬冷地区——武汉朗诗绿色街区 |
3.4 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概述 |
3.4.1 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对比分析 |
3.4.2 国内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武汉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4.1 理论模型的参数化定量分析 |
4.2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 |
4.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 |
4.2.2 不同朝向窗墙比分析 |
4.2.3 建筑朝向与层数分析 |
4.3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武汉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神经网络分析 |
5.1 RBF神经网络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 |
5.1.1 神经网络快速反应仿真模型建立 |
5.1.2 L47(5~9)正交表设计 |
5.2 针对不同节能要求下的被动式因素分析 |
5.2.1 满足50%节能要求下被动式因素优先度排序 |
5.2.2 满足65%节能要求下被动式因数优先度排序 |
5.2.3 满足75%节能要求下被动式因数优先度排序 |
5.3 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结语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正交表L47(5~9) |
(4)印刷行业VOCs深度治理之路,任重道远(论文提纲范文)
印刷行业VOCs污染概况 |
印刷行业VOCs治理成果与问题 |
印刷行业VOCs深度治理重点工作 |
(5)TN电池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1.研究方法 |
2.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战略的含义 |
2.竞争战略的含义及类型 |
(二)竞争战略的基本理论 |
1.竞争优势理论 |
2.核心能力理论 |
(三)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
1.PEST分析法 |
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3.SWOT分析法 |
三、TN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一)宏观环境PEST分析 |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2.经济环境分析 |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技术环境分析 |
(二)行业环境五力模型分析 |
1.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
2.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
4.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5.现有对手的竞争能力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四、TN公司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
(一)TN公司概况 |
(二)TN公司资源分析 |
1.产品资源 |
2.品牌和企业文化资源 |
3.设备资源 |
4.人力资源 |
(三)TN公司能力分析 |
1.技术创新能力 |
2.生产能力 |
3.销售能力 |
4.资金能力 |
(四)本章小结 |
五、TN公司发展的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三)机会分析 |
(四)威胁分析 |
(五)SWOT分析矩阵 |
六、TN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
(一)TN公司的愿景与战略目标 |
(二)竞争战略选择 |
1.产品差异化 |
2.服务差异化 |
3.营销差异化 |
七、TN公司差异化战略实施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
(一)TN公司差异化战略实施的难点分析 |
1.产品差异化难点 |
2.服务差异化难点 |
3.营销差异化难点 |
(二)化解TN公司差异化战略实施难点的对策建议 |
1.产品差异化难点对策 |
2.服务差异化难点对策 |
3.营销差异化难点对策 |
八、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绿色建筑预评价增量成本分析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综述 |
1.4 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结构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绿色建筑概念 |
2.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述 |
2.2.1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
2.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2.3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定义 |
2.4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定义 |
2.5 乌鲁木齐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绿色建筑技术及其增量成本分析 |
3.1 乌鲁木齐居住建筑绿色建筑预评价增量成本组成 |
3.1.1 控制项增量成本组成 |
3.1.2 评分项增量成本组成 |
3.1.3 加分项分析增量成本组成 |
3.2 控制项绿色建筑技术及其增量成本分析 |
3.2.1 无危险类照明产品 |
3.2.2 与排风联动的CO监测装置 |
3.2.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3.3 评分项绿色建筑技术及其增量成本分析 |
3.3.1 “安全耐久”技术 |
3.3.2 “健康舒适”技术 |
3.3.3 “生活便利”技术 |
3.3.4 “节约资源”技术 |
3.3.5 “环境宜居”技术 |
3.4 加分项绿色建筑技术及其增量成本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需解决的问题 |
4.2 相关概念引入 |
4.2.1 建筑面积 |
4.2.2 指数估算法 |
4.2.3 造价指标 |
4.3 案例工程应用模型 |
4.4 案例工程分析 |
4.4.1 基本级技术方案增量成本 |
4.4.2 一星级技术方案增量成本 |
4.4.3 二星级技术方案增量成本 |
4.4.4 三星级技术方案增量成本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控制项增量成本分析 |
附录 B 评分项增量成本分析 |
附录 C 加分项增量成本分析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7)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后评估 ——以苏州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关键词释义 |
1.2 研究目的及创新性 |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2 研究创新性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后评估方法 |
2.1 玻璃幕墙发展研究综述 |
2.1.1 国内玻璃幕墙发展现状 |
2.1.2 国内玻璃幕墙发展趋势 |
2.1.3 相关研究及不足之处 |
2.2 后评估研究综述 |
2.2.1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
2.2.2 我国评价体系新旧对比 |
2.2.3 建筑后评估基础理论 |
2.2.4 后评估方法综述 |
2.3 本文后评估体系与方法 |
第三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现状分析及技术评价 |
3.1 调研前准备 |
3.1.1 调研测量项目概况 |
3.1.2 调研测量基本情况 |
3.2 能耗现状 |
3.2.1 总能耗研究 |
3.2.2 分项能耗研究 |
3.3 室内环境质量现状 |
3.3.1 室内热湿环境分析 |
3.3.2 室内光环境分析 |
3.3.3 室内声环境分析 |
3.3.4 室内空气品质分析 |
3.4 技术评价的必要性 |
3.5 绿色建筑评价程序 |
3.6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大厦 |
3.6.1 节地与室外环境 |
3.6.2 节能与能源利用 |
3.6.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3.6.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3.6.5 室内环境质量 |
3.6.6 施工管理 |
3.6.7 运营管理 |
3.6.8 评价小结 |
3.7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大楼 |
3.7.1 节地与室外环境 |
3.7.2 节能与能源利用 |
3.7.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3.7.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3.7.5 室内环境质量 |
3.7.6 施工管理 |
3.7.7 运营管理 |
3.7.8 评价小结 |
3.8 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建屋广场 |
3.8.1 节地与室外环境 |
3.8.2 节能与能源利用 |
3.8.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3.8.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3.8.5 室内环境质量 |
3.8.6 施工管理 |
3.8.7 运营管理 |
3.8.8 评价小结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综合分析 |
4.1 外环境设计阶段 |
4.2 建筑设计阶段 |
4.2.1 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
4.2.2 水耗影响因素分析 |
4.3 施工管理 |
4.4 运营管理 |
第五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围护结构改进设计 |
5.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模拟 |
5.2 围护结构遮阳措施改进 |
第六章 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可持续发展优化策略 |
6.1 外环境设计优化策略 |
6.2 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
6.2.1 建筑幕墙设计优化策略 |
6.2.2 建筑节水设计优化策略 |
6.3 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
6.4 运营管理优化策略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附录 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载体色彩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色彩基本理论研究 |
2.1 色彩的表示体系 |
2.2 数字平台上的选色模式 |
2.2.1 RGB(三原色)颜色模式 |
2.2.2 HSB(HSV)颜色模式 |
2.2.3 HEX颜色模式 |
2.3 建筑配色的基本原理 |
2.3.1 色彩的心理感知 |
2.3.2 材质色彩的混合效果 |
2.3.3 材质色彩的空间效果 |
2.3.4 单体建筑的主体色、辅助色、点缀色 |
2.4 建立建筑配色法则 |
2.4.1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
2.4.2 色相(H)、饱和度(S)、亮度(B)的数学表达方式 |
2.4.3 主体色色相确认公式 |
2.4.4 辅助色色相确认公式 |
2.4.5 点缀色色相确认公式 |
2.4.6 饱和度及亮度(彩度)确认公式 |
2.4.7 小结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筑材质的理论研究 |
3.1 建筑材质的分类 |
3.1.1 木材 |
3.1.2 玻璃 |
3.1.3 金属 |
3.1.4 混凝土及水泥砂浆 |
3.1.5 陶瓷 |
3.1.6 石材 |
3.1.7 涂料 |
3.1.8 其它材料 |
3.2 建筑材质的色彩属性及应用 |
3.2.1 木材的色彩属性及应用 |
3.2.2 玻璃的色彩属性及应用 |
3.2.3 金属的色彩属性及应用 |
3.2.4 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的色彩属性及应用 |
3.2.5 陶瓷的色彩属性及应用 |
3.2.6 石材的色彩属性及应用 |
3.2.7 涂料及其它材料的色彩属性及应用 |
3.3 建立材质属性匹配法则 |
3.3.1 透明度 |
3.3.2 光泽度 |
3.3.3 粗糙度 |
3.3.4 杂色覆盖率 |
3.3.5 穿孔率及穿孔类型 |
3.3.6 材质属性匹配法则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色彩数据库的构建 |
4.1 数据调研取样方法 |
4.1.1 调研对象 |
4.1.2 调研仪器及方法 |
4.1.3 调研工况 |
4.1.4 测点说明 |
4.2 数据的分类整理 |
4.2.1 数据记录方法 |
4.2.2 数据库表达方式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配色软件的编写 |
5.1 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 |
5.1.1 Python编程语言简介及优点 |
5.1.2 材质信息的存储——Excel电子表格 |
5.2 操作功能设定 |
5.2.1 材质色彩的功能设定 |
5.2.2 材质属性的功能设定 |
5.3 软件界面介绍 |
5.3.1 交互输入界面设计 |
5.3.2 交互输出界面设计 |
5.4 操作流程及程序设计(核心) |
5.4.1 颜色匹配算法 |
5.4.2 材质属性匹配算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配色软件可行性验证 |
6.1 主观评价分析 |
6.1.1 Sketch Up软件建模 |
6.1.2 运行软件赋予模型材质及颜色 |
6.1.3 调查问卷的编写与发放 |
6.1.4 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
6.2 客观案例验证 |
6.2.1 点缀色优秀应用案例——马赛公寓 |
6.2.2 主体色、辅助色、点缀色优秀应用案例——宁波滕头案例馆 |
6.2.3 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软件优点与创新 |
7.3 软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CMF趋势研究的个人交通工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2.1 CMF趋势研究现状 |
1.2.2 电动自行车设计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3.3 研究的社会现实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及框架 |
2 CMF趋势研究案例调研及要素分析 |
2.1 CMF趋势研究对比分析 |
2.1.1 CMF趋势在汽车及电子消费领域 |
2.1.2 CMF趋势在电动自行车领域 |
2.1.3 电动自行车CMF设计主要内容 |
2.2 CMF趋势研究的流程总结 |
2.2.1 品牌战略时期 |
2.2.2 发展趋势的研究与预测 |
2.2.3 CMF调色板 |
2.2.4 测试打样的色彩材质模型 |
2.3 电动自行车CMF趋势研究方法 |
2.3.1 宏观趋势研究 |
2.3.2 市场桌面研究 |
2.3.3 品牌要素分析 |
2.3.4 对话消费者 |
2.3.5 行业专家访谈 |
2.3.6 CMF趋势预测 |
2.4 电动自行车CMF趋势应用方法 |
2.5 电动自行车的CMF趋势研究及应用的原则 |
2.5.1 多领域 |
2.5.2 差异性 |
2.5.3 前瞻性 |
2.6 本章小结 |
3 电动自行车CMF趋势研究 |
3.1 宏观趋势研究 |
3.1.1 权威机构2019年设计趋势预测 |
3.1.2 针对城市年轻人的整体趋势研究 |
3.2 市场桌面研究 |
3.3 品牌要素分析 |
3.4 对话消费者 |
3.4.1 问卷调研 |
3.4.2 用户深访 |
3.4.3 调研结果总结 |
3.5 行业专家访谈 |
3.6 电动自行车CMF趋势预测 |
3.6.1 电动自行车色彩趋势 |
3.6.2 电动自行车材料趋势 |
3.6.3 电动自行车表面纹理趋势 |
3.7 电动自行车CMF应用模型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电动自行车CMF趋势研究的设计实践 |
4.1 设计策略 |
4.1.1 项目定位 |
4.1.2 用户模型 |
4.2 造型方案 |
4.2.1 草图推敲 |
4.2.2 二维型面搭建 |
4.2.3 三维模型设计 |
4.2.4 最终造型方案与机构设计 |
4.3 CMF方案设计 |
4.3.1 “玩市”趋势下的CMF方案呈现 |
4.3.2 “邂逅”趋势下的CMF方案呈现 |
4.3.3 “精智”趋势下的CMF方案呈现 |
4.3.4 CMF应用规范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附录调查问卷--配置选择 |
附录B 问卷调研—行车关注点部 |
附录C 用户访谈—访纲 |
附录D yangdesing2019-2020趋势报告解析 |
附录E 东亚周2019生活趋势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如何正确认识涂料新国标(论文参考文献)
- [1]技术标准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 ——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和出口产品质量双重视角[D]. 董琴. 辽宁大学, 2021
- [2]《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汉译英实践报告[D]. 谭卫国.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参数定量关系研究[D]. 韩啸霖.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4]印刷行业VOCs深度治理之路,任重道远[J]. 李建军. 印刷工业, 2020(03)
- [5]TN电池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赵熙峤.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6]绿色建筑预评价增量成本分析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为例[D]. 吴豆豆. 新疆大学, 2020(07)
- [7]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8]玻璃幕墙类大型绿色办公建筑后评估 ——以苏州地区为例[D]. 张晓霞. 苏州科技大学, 2020(08)
- [9]基于不同材质的建筑载体色彩设计方法研究[D]. 栗浩. 天津大学, 2019(01)
- [10]基于CMF趋势研究的个人交通工具设计[D]. 斯予.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