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道课本例题结论的推广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媛[1](2021)在《高中数学例题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及课例研究》文中提出例题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点,是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和规范解题的起点。开展好例题教学,不仅能使高中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更培养了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因此,高中数学例题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首先围绕高中数学例题教学进行文献研究,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先调查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提出目前例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再制定课堂观察量表,利用其对高中数学例题课堂教学的课例进行研究,并对上课教师进行访谈,更深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从而找出课堂例题教学的问题,最后对课堂例题教学提出相关教学建议。本文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调查中,发现我们的例题教学取得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对此提出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教师方面:教师忽视例题本身所具有的教学功能;教师没有足够重视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不能总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教师不重视例题教学后的归纳与反思;教师认为在课堂中讲授的例题的数量和难度适中。学生方面:学生对例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学生对例题学习缺乏思考;学生认为课堂中例题的数量足够多,例题的难度具有挑战性。(2)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对课例进行分析,结合课后对教师的访谈,分析课堂例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方面:教师习惯“满堂灌”;在课堂上讲题时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例题教学后只总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甚至不总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题难度有些超过学生的接受范围。学生学习方面:学生存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注重反思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对例题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练习相当少。综合以上的两个研究,对高中数学例题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设置针对练习,促进学习迁移。2注重例题的选择和例题的数量。3例题讲解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及时发现学生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
李永梅[2](2021)在《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一数学复习课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建议的提出为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该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纵观已有的课程类型,复习课对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这一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通过研究发现,当前的复习课并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能使学生主动建构起知识网络,而一题一课的教学法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挥学生主动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基于课标要求和当前复习课教学情况的分析,开展了对“一题一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首先为了了解一题一课教学法的研究现状,用文献分析法研究得到,对“一题一课”教学法的研究多集中于“一题一课”教学法的定义,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教学建议,而对于该方法中案例的选取原则没有过多的研究。要在复习课中开展一题一课的教学,一题和一课的案例选取是关键。且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高考中考的复习,对于高一高二年级的一题一课复习课都没有涉及。为了进一步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们对一题一课教学法的态度及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得到学生的对一题一课的复习课持肯定态度,并得出学生最喜欢的几种一课的形成方式,访谈得到老师们在运用一题一课教学时存在着案例选取困难的情况。接着本研究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迁移理论、变式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上述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展开了对“一题一课”教学法的研究,提出了高一数学一题一课复习课中“一题”和“一课”的选取原则,根据该原则设计了三个高一年级一题一课复习课的教学案例并实施,通过实验研究的思路初步研究了该方法的教学效果。最后对应用该方法时老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并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一题的选取可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通解性,一课的形成要结合教学目标,要以母题为中心,子题的选取要具有层次性。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一题一课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缩小班级之间的水平差距。
周赛龙,储炳南[3](2021)在《对一道课本例题的推广》文中认为本文以一道课本例题为背景,对圆锥曲线中常见的轨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旨在挖掘教材例题丰富的知识内涵,为问题的拓展发散提供思路.
潘敬贞,骆妃景[4](2020)在《激活教材例题 构建深度教学——一道教材例题的教学实录与反思》文中研究指明教材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载体,例题是教材的重要内容.有机整合教材例题,激活教材例题,构建深度教学,对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教材一道例题进行分析、变式探究以及类比拓展来激活教材例题,构建深度教学与同行交流.
杨柳青[5](2020)在《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变式教学被认为是“中国学习者悖论”的一个解释,长期以来也被视为中国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很多学者对变式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他们承认正确运用变式教学能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来带正面影响,而在他们日常的运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在不熟悉变式教学理论体系的情况下,依靠感觉运用变式教学,这会让它的优势难以显现.所以需要通过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才能发挥变式教学的真正功效,这也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通过阅读变式教学相关文献,对已有的研究结果分类整理.2.笔者在一线老师的帮助下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在文献研究与调查基础上初步提出变式方法,建立案例分析框架,在实习中进行课堂观察,挑选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完善变式方法.3.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本文的结论如下:(1)教师对变式教学的理论框架了解很少,部分教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仅停留在解题层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变式形式主要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图形变式;在课堂的常规五个环节中,变式教学更多体现在新课探究和巩固练习两个环节.(2)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喜爱程度较低,也大多认为数学较难.数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情境引入部分.学生对一题多解的喜爱程度高于一法多用,喜爱程度最低的是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时如果难度跨度过大,会让学生感到困难,这也与老师变式不当有关.(3)经过调查研究,笔者从数学概念的变式、数学解题、数学课堂外延三个角度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变式的方法,给出了具体例子.概念引入阶段,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模型,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概念辨析阶段,从概念外延的角度,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概念的本质;概念巩固阶段,设计直接运用概念的变式题组,实现对概念的巩固.数学解题方面,一题多解,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一题多变,注意选择合适的例题,变异空间的维度要合理;一法多用,注重在解决某类问题后,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与归纳.在课堂外延,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并从变式角度对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张国治,赵佳睿[6](2020)在《基于整体关联性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单元教学既是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实施整合教学的有效策略,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基本教学理念。整体关联性是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研究者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依据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运用类比的方法,对"直线的法向量、点法式方程及其应用"的高考复习课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深度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王素彦[7](2020)在《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文中认为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作为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推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了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蔡玉书老师作为数学名师研究对象,进行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旨在探索影响蔡玉书老师名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可以借鉴的经验,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或启示.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包涵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首先基于研究问题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梳理已有研究结果.其次笔者利用见习之便,通过近距离观察,了解蔡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科研和竞赛等工作.然后围绕研究问题制定访谈提纲,通过对蔡老师的访谈深入了解蔡老师名师专业发展之路.最后对以上所有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蔡老师的名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影响数学名师蔡玉书老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四个因素:①具有崇高的教育理念;②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特色;③具有坚定的科研信念;④坚持对“第二课堂”的积极引导.(2)对青年教师有三点启示:①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教学观;②学会科研、合理科研;③利用和肯定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
姜枚含[8](2020)在《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解题微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由微课的兴起以及典型例题的实用性等背景引入课题研究的问题及意义,界定了典型例题及与微课相关的概念,揭示了典型例题的选择标准与教学、微课教学设计以及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基于以上论述,笔者就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界定与筛选,高中数列微课设计组成要素及基本整合框架的提出,高中数列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等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界定和筛选高中数列典型例题.本研究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界定了典型例题的概念,综述抉择出典型例题14条权重不同的选择标准,结合高中数列这一具体内容,为下文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选择做准备.2.提出高中数列微课设计组成要素,形成设计整合框架.本研究以苏州市第三中学校高二文理各一班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集他们通过微课进行学习的偏好与需求.同时,通过对该校高二数学组的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数列典型例题传统课堂教学或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建议,基于上述问卷和调查探究高中数列微课设计三大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整合方案,继而为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3.构建高中数列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结合上述高中数列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要素及整合方案,与研究框架相呼应,形成高中数列典例微课教学设计模式;从高中数列微课典型例题三大类别中各取其一,展开案例设计研究.
陈丹虹[9](2019)在《解三角形例习题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的内容,它的重要性在高考中也有体现.解三角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的进一步推广,学生刚接触此类知识,尤其在实际问题中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一知半解的情况,笔者展开了高中解三角形例习题教学设计研究.例习题教学设计包括三个方面,即习题的选择,对习题的变式及习题的讲解,本研究主要探讨三个问题:1.学生的当前水平及目标水平;2.习题课的问题选择策略及变式策略;3.解三角形习题课示范性教学案例.本研究着重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测试法.首先,通过阅读参考文献,确认利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六个层次中的前四个层次对学生的前测及访谈作出评价,分析出学生出现的错误,利用六个层次对学生的后测及访谈作出评价.其次,通过参考文献和对教师们的访谈结果,确定解三角形基本应用及实际应用题目的选择标准;再则,通过对近八年的高考试卷以及人教A版中解三角形这一单元的例习题进行研究,得出解三角形基本应用及实际应用题目的基本题型及解法分析,最终确定具体例题;接着,根据确定出的例题,以强调一类问题的重难点为主要目的,运用一些从参考文献中已有的问题变式方法,设计得出变式题组;最后,根据所选例题以及变式结果,学生的当前水平及目标水平,进行解题教学设计.通过上述五个步骤的研究,最终获得以下结论:其一,学生对于解三角形的错误类型主要有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潜在假设错误及检验性错误,利用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六个层次进行划分.基本应用题的目标水平与高考接近,实际应用题的目标水平是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解决方案.其二,基本应用较好的习题的标准是简单易理解的题目设定;可进一步展开;一题多变;通性通法.测量问题较好的习题的标准是简单易理解的题目设定;有多种解题方法;可进一步展开,一题多变;蕴涵重要的数学思想.其三,根据高考试卷及教材的分析得出解三角形的基本题型分为求基本量相关问题、取值范围、判断形状及证明相关问题,将测量问题分为测距问题、测高问题及测角问题.其四,在基本题型的基础上进行变式,针对基本应用题目,首先确定考查的核心内容,再使用基本量法及变换条件法进行变式;针对测量问题,主要使用简化条件法,从最简单问题一直向复杂问题进行变式,从而掌握核心内容.其五,考虑学生可能的解题思路,基于学生水平,把握好变式习题之间潜在距离很有必要,以此给出教学设计.其六,注重实际问题的开放性,一题多解,主要从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方艳梅[10](2018)在《立足课本 挖掘内涵》文中认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断做题,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没有真正了解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课本是知识的载体,也往往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资源.高考命题常以课本例题或者习题为依据,进行变式、推广、引申.有些考题,初看起来与课本例题毫不相干,但他们的本质往往是相同的.本文以一道习题和一道例题为突破口,将结论进行变式、推广、引申,并介绍它们在高考中的应用.一、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
二、一道课本例题结论的推广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道课本例题结论的推广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例题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及课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样例学习理论 |
2.1.2 范例教学理论 |
2.1.3 迁移理论 |
2.1.4 LICC课堂观察范式 |
2.2 研究综述 |
2.2.1 高中数学教科书的相关研究 |
2.2.2 好问题的标准 |
2.2.3 关于例题选择的研究 |
2.2.4 关于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研究 |
2.3 小结 |
3 数学例题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1.4 问卷的调查维度与确定 |
3.1.5 问卷的信度 |
3.2 调查的结果与统计 |
3.2.1 教师问卷统计 |
3.2.2 学生问卷统计 |
3.2.3 结论 |
4 数学例题课堂教学课例研究 |
4.1 高中数学例题教学课堂观察表的构建 |
4.1.1 教师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 |
4.1.2 课堂观察表编制的设计步骤 |
4.1.3 课程观察量表的设计过程 |
4.1.4 课堂观察量表体系的权重确定 |
4.2 课例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4.2.1 课例呈现 |
4.2.2 课例分析 |
4.2.3 课例总结 |
4.3 课例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
4.3.1 课例呈现 |
4.3.2 课例分析 |
4.3.3 课例总结 |
4.4 访谈的结果及分析 |
4.4.1 访谈的对象及目的 |
4.4.2 访谈提纲 |
4.4.3 教师访谈结果 |
4.4.4 访谈分析 |
4.5 结论分析 |
5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教学建议 |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调查研究(教师问卷) |
附录2 关于高中数学例题学习的问卷调查(学生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一数学复习课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一题一课 |
1.2.2 教学法 |
1.2.3 数学复习课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计划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高中数学复习课的研究现状 |
2.2 一题一课的研究现状 |
2.2.1 关于一题一课概念的研究 |
2.2.2 关于一题一课教学实施的研究 |
2.2.3 关于一题一课教学效果的研究 |
2.2.4 关于一题一课教学建议的研究 |
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3 迁移理论 |
3.3.4 变式教学理论 |
3.4 研究工具 |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4.3 测试卷的选取 |
第4章 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一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调查分析 |
4.1 调查的目的 |
4.2 对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
4.3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一题一课教学法复习课的构建原则与实践研究 |
5.1 一题一课复习课中“一题”的选取 |
5.1.1 一题的选取要具有基础性 |
5.1.2 一题的选取可具有典型性 |
5.1.3 一题的选取可具有通解性 |
5.2 一题一课复习课中“一课”的形成 |
5.2.1 子题的选取要结合教学目标 |
5.2.2 子题的选取要以母题为中心 |
5.2.3 子题的选取要注重层次性 |
5.3 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一数学复习课中运用的案例 |
5.3.1 案例一:2.2 基本不等式 |
5.3.2 案例二: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章末复习 |
5.3.3 案例三: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外接球问题通解性复习 |
5.4 高一数学“一题一课”复习课的教学实验 |
5.5 一题一课的教学效果分析 |
第6章 对教师实施一题一课的几点建议 |
6.1 研读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 |
6.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交流合作 |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 |
7.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激活教材例题 构建深度教学——一道教材例题的教学实录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教学实录 |
2.1 例题再现,温故知新 |
2.2 变式探究,激活例题 |
2.3 类比探究,拓展例题 |
3 应用体验与方法迁移 |
4 教学反思 |
4.1 教学现状 |
4.2 整合教材例题 |
4.3 精心设计开展深度教学 |
(5)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中国数学教育特征与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
1.1.3 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变式的定义 |
2.1.2 变式教学的定义 |
2.2 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变式教学 |
2.2.2 马登理论与变式教学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变式教学 |
2.2.4 脚手架理论与变式教学 |
2.2.5 螺旋式组织形式与变式教学 |
2.2.6 有意义学习理论与变式教学 |
2.3 变式教学的文献综述 |
2.3.1 变式教学分类的研究 |
2.3.2 变式教学原则的研究 |
2.3.3 变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
2.3.4 变式教学应用的研究 |
2.4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变式教学的理论框架 |
3.3.2 教师调查问卷 |
3.3.3 学生调查问卷 |
3.3.4 访谈提纲 |
3.4 研究过程 |
第4章 教师变式教学的调查研究 |
4.1 数据的收集、处理 |
4.2 问卷结果分析 |
4.2.1 教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
4.2.2 教师变式教学运用情况分析 |
4.3 访谈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高中生变式数学学习的调查研究 |
5.1 问卷结果分析 |
5.1.1 高中生数学学习态度 |
5.1.2 高中生对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态度 |
5.1.3 高中生课外数学学习情况 |
5.2 访谈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
6.1 案例分析框架的建立 |
6.2 案例分析(弧度制) |
6.2.1 课例1 |
6.2.2 课例2 |
6.2.3 对比分析 |
6.3 案例分析(数列习题课片段) |
6.3.1 课例1 |
6.3.2 课例2 |
6.3.3 对比分析 |
6.4 适用于高中数学的变式方法 |
6.4.1 数学概念的变式 |
6.4.2 解题的变式 |
6.4.3 课堂外延的变式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1.1 师生对变式教学的认识与使用情况 |
7.1.2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
7.1.3 合理变式的方法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6)基于整体关联性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设计 |
(一)教学引入 |
(二)新知形成 |
(三)知识应用 |
(四)问题深化 |
(五)应用举例 |
二、教学反思 |
(一)单元教学要以课本为本 |
(二)单元教学注重主题式教学设计和实施 |
(三)单元设计应落实在深度教学中 |
(7)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背景 |
1.2 课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师专业发展 |
2.1.2 名师教师 |
2.1.3 正高级教师 |
2.1.4 特级教师 |
2.1.5 数学名师——蔡玉书 |
2.2 相关研究现状 |
2.2.1 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2.2.2 名师相关研究现状 |
2.3 小结 |
第3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3.2.1 研究方法 |
3.2.2 研究框架 |
3.3 研究问题 |
3.4 研究重点和难点 |
3.4.1 研究重点 |
3.4.2 研究难点 |
第4章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4.1 数学教育理念 |
4.1.1 数学观 |
4.1.2 数学教学观 |
4.2 数学教学工作 |
4.2.1 专业基础 |
4.2.2 教学能力 |
4.2.3 教学设计 |
4.2.4 教学特色 |
4.3 科研工作 |
4.3.1 论文与专着 |
4.3.2 课题与项目 |
4.3.3 名师工作室 |
4.4 竞赛工作 |
4.4.1 教练工作 |
4.4.2 学生成绩 |
4.5 小结 |
4.5.1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 |
4.5.2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
第5章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1 访谈目的及提纲 |
5.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2.1 访谈结果 |
5.2.2 归纳与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1.1 崇高的教育理念 |
6.1.2 扎实的专业基础、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特色 |
6.1.3 坚定的科研信念 |
6.1.4 对“第二课堂”的积极引导 |
6.2 对青年教师的启示 |
6.2.1 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教学观 |
6.2.2 学会科研,合理科研 |
6.2.3 利用和肯定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 |
第7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蔡玉书老师大事记 |
附录B 蔡玉书老师的科研论着汇总 |
致谢 |
(8)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解题微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的背景及由来 |
1.2 典型例题微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2.1 目前微课在中学数学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2.2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典型例题 |
2.1.2 微课的概念与分类 |
2.1.3 微课、微课程、微型课程与微视频的对比分析 |
2.2 微课的研究现状 |
2.2.1 微课设计的一般原则 |
2.2.2 微课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2.2.3 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2.3 理论基础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过程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3.1 典型例题的微课分类 |
3.3.2 典型例题微课教学研究框架 |
第4章 高中数列典型例题选择及微课教学调查 |
4.1 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选择标准 |
4.2 高中数列典型例题选择 |
4.3 对学生微课学习的问卷调查 |
4.4 对教师微课设计的访谈 |
第5章 高中数列微课教学设计策略探讨 |
5.1 典例微课设计要素 |
5.2 高中数列典型例题微课教学法设计 |
5.3 高中数列典例微课教学中技术的应用 |
第6章 高中数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
6.1 高中数列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
6.2 知识讲解型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实例 |
6.3 后续巩固型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实例 |
6.4 问题解决型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实例 |
6.5 案例分析与评价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列典例微课教学的认识访谈 |
致谢 |
(9)解三角形例习题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培养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
1.1.2 学生在解三角形中解题能力不强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过程 |
1.5 研究局限性 |
1.5.1 研究内容局限性 |
1.5.2 研究对象局限性 |
1.5.3 研究者局限性 |
1.6 论文框架 |
2 文献述评 |
2.1 解三角形相关研究 |
2.1.1 三角学发展 |
2.1.2 教科书中解三角形的内容与作用 |
2.2 目标教学理论 |
2.2.1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 |
2.3 问题解决理论 |
2.3.1 阿兰·施恩菲尔德问题解决模式 |
2.3.2 简化条件法 |
2.4 习题教学理论 |
2.4.1 脚手架理论 |
2.4.2 ACT-R理论 |
2.4.3 过程性变式教学 |
2.4.4 马登理论 |
2.5 小结 |
3 解三角形习题教学现状分析 |
3.1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
3.2 学生问卷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学生前测分析 |
3.2.2 学生访谈分析 |
3.2.3 小结 |
3.3 学生作业分析 |
3.3.1 正弦定理作业分析 |
3.3.2 余弦定理作业分析 |
3.3.3 小结 |
3.4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3.4.1 教学内容顺序 |
3.4.2 教师习题课备课和教学方式 |
3.4.3 教师习题来源及评价 |
3.4.4 教师对习题变式看法 |
3.4.5 教师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创新意识的看法 |
3.5 小结 |
4 高二解三角形习题课习题研究 |
4.1 题型分析 |
4.1.1 教材练习分析 |
4.1.2 2011 -2018 年高考题型分析 |
4.1.3 小结 |
4.2 基本应用解法分析 |
4.2.1 求基本量相关问题 |
4.2.2 求取值范围 |
4.2.3 判断形状及证明相关问题 |
4.2.4 方法总结 |
4.3 测量问题 |
4.3.1 测距 |
4.3.2 测高 |
4.3.3 测角 |
4.3.4 测量问题小结 |
4.4 小结 |
5 教学设计过程 |
5.1 解三角形基本应用习题课 |
5.1.1 选题标准 |
5.1.2 结构分析 |
5.1.3 题型变式 |
5.1.4 小结 |
5.2 应用举例教学内容分析 |
5.2.1 内容组织 |
5.2.2 学生理解 |
5.2.3 教学目标 |
5.2.4 效果评估 |
5.2.5 活动设计 |
5.3 应用举例习题课 |
5.3.1 选题标准 |
5.3.2 结构分析 |
5.3.3 题型变式 |
5.4 小结 |
6 解三角形例习题课教学实践研究 |
6.1 教学设计 |
6.1.1 解三角形基本应用教学设计 |
6.1.2 应用举例教学设计 |
6.1.3 应用举例习题教学设计 |
6.2 调查分析 |
6.2.1 学生后测分析 |
6.2.2 学生访谈分析 |
6.2.3 小结 |
7 研究结论和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立足课本 挖掘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
二、立足于课本例题, 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立足于课后练习, 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 |
四、一道课本例题结论的推广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例题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及课例研究[D]. 黄媛.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2]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一数学复习课的运用研究[D]. 李永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对一道课本例题的推广[J]. 周赛龙,储炳南.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 2021(07)
- [4]激活教材例题 构建深度教学——一道教材例题的教学实录与反思[J]. 潘敬贞,骆妃景. 数学教学研究, 2020(06)
- [5]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调查研究[D]. 杨柳青. 苏州大学, 2020(02)
- [6]基于整体关联性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J]. 张国治,赵佳睿.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06)
- [7]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D]. 王素彦. 苏州大学, 2020(02)
- [8]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解题微课教学设计研究[D]. 姜枚含. 苏州大学, 2020(02)
- [9]解三角形例习题教学设计[D]. 陈丹虹.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立足课本 挖掘内涵[J]. 方艳梅.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