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骨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587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顺志,刘超,熊平,戴名世,黄新[1](2021)在《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30例》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伤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符合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手法整复后患处外敷消肿止痛散再予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整复后予云南白药气雾剂浸湿纱布外敷患处再予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6、9天的疼痛程度评分及软组织肿胀程度(周径差)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第3、6、9天软组织肿胀程度(周径差)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治疗后第3、6、9天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经常规外固定治疗后在患处外敷消肿止痛散更有优势,可促进早期肿胀、疼痛尽快消退,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王顺志,黄志燕,张任亮,刘超,戴名世,熊平,薛彭,王剑,黄新[2](2021)在《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采用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伤科2020年1—12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行云南白药气雾剂外敷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0例行消肿止痛散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第3、6、9天肿胀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治疗后第3、6、9天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经常规外固定治疗后,在患处外敷消肿止痛散,可促进肿胀、疼痛消退,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王桂林[3](2021)在《AO分型中B型踝关节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AO分型中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综合分析、评估B型踝关节骨折采取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期为医患双方在诊疗活动中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9例,都符合踝关节骨折的纳入、排除和诊断标准,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有30例,B1型10例,B2型11例,B3型9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有29例,B1型12例,B2型9例,B3型8例。非手术组行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术;手术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定期随访收集患者各项信息,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观察并记录两组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感染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来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非手术组随访时间平均10.43个月(6~18),手术组随访时间平均9.93个月(4~15)。对两组骨折复位情况进行(Leeds评分标准)评定:B1型两组经Mann-Whitney U test得P=0.11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2型、B3型两组比较,经Mann-Whitney U test得出P值分别为0.043、0.026,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优良率高于非手术组,手术组复位效果优于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经t检验,t=1.435;P=0.15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手术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比较,B1型患者经t检验P=0.12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2型患者经t检验P=0.002<0.05,B3型患者经t检验P=0.000<0.05,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B2、B3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经两种方法治疗后疗效存在差异,B2型差异较小,B3型差异较大,手术组疗效优于非手术组。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50%,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中,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对于B1型两种方法治疗均能获得满意疗效,而对于B2、B3型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手术组住院时间长于非手术组,临床上还应根据患者病情、对踝关节功能要求、个人意愿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董海鹏[4](2020)在《复元防己汤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比较复元防己汤内服与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差异,探讨复元防己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01-2019.09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符合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复元防己汤组)和对照组(草木犀流浸液片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两者相同,均于入院当天进行,治疗组予以复元防己汤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以草木犀流浸液片口服治疗。治疗前、治疗第1、3、5、7天作为观察节点,每天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踝关节肿胀值和NRS评分。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60例病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分析,在年龄、性别、受伤位置、受伤-入院间隔时间、肿胀值、NRS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肿胀值对比,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测得的肿胀值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肿胀值都随着时间逐渐下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测量的肿胀值不同,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1、3、5、7天的肿胀值平均数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的肿胀值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NRS评分对比,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肿胀值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NRS评分都随着时间逐渐下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RS评分不同,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1、3、5、7天的NRS评分平均数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的NRS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复元防己汤和草木犀流浸液片均能减轻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症状。2.复元防己汤对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前期肿胀在初期抑制肿胀扩大,后期消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复元防己汤对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前疼痛在初期和后期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沈景寿[5](2020)在《花椒新伤油剂外敷治疗大鼠闭合性骨折早期基于TRPV1通路的镇痛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花椒新伤油剂对SD大鼠胫腓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早期模型的大体观、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5-HT、TRPV1、PKD1的影响,探讨花椒新伤药油剂对骨折早期基于TRPV1通路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痛阈值正常的7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K、Y、H、F四个组(n=18)(K为空白对照组,Y为盐水组,H为花椒新伤油剂组,F为扶他林组)。每组再按照不同的时间点随机分为1天组、4天组、7天组(n=6)。在适应性饲养7天后,Y、H、F组进行右侧胫腓骨中段闭合性骨折造模。造模后各组对骨折断端手法复位,Y组予盐水纱布外敷,H组予花椒新伤油纱外敷,F组予扶他林纱外敷,敷药后予夹板外固定,每天敷药12小时,定时更换外敷药。K组继续自然饲养。造模后第1、4、7天分别观察大鼠的大体观、测量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HT的含量,采用PCR法检测背根神经结节TRPV1、PKD1mRNA基因表达值。本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每组数据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鼠大体观察结果K组大鼠情况良好。H、F组在精神状态、活动行为、患肢肿胀方面较Y组好转。2.大鼠造模后机械痛阈值测量结果(1)组内比较:Y组第4、7天与第1天比较,P<0.05;H、F组第7天与第1、4天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Y、H、F组的机械痛阈值皆较K组低,Y组最低。第1、4、7天:Y、H、F三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3.大鼠造模后热痛阈值测量结果(1)组内比较:H组第4、7天与第1天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F组第7天与第1天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Y、H、F组的热痛阈值皆较K组低,Y组最低。第1、4、7天:Y、H、F组与K组比较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4.大鼠血清5-HT含量检测结果(1)组内比较:H组第4、7天与第1天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F组第7天与第1天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Y、H、F组血清5-HT含量皆较K组高。第1天:Y、H、F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第4天:Y、H、F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第7天:Y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5.大鼠背根神经结节TRPV1mRNA基因表达结果(1)组内比较:H组第4、7天与第1天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F组第7天与第1、4天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Y、H、F组背根神经结节TRPV1mRNA基因表达值皆较K组高。第1、4、7天:Y、H、F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6.大鼠背根神经结节PKD1mRNA基因表达结果(1)K、Y组大鼠背根神经结节PKD1mRNA基因表达先上升后下降,H、F组则逐渐下降。K、Y、H、F组的组内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2)Y、H、F三组的大鼠背根神经结节PKD1mRNA基因表达皆较K组高。第1天:Y、H、F组与K组,P<0.05,第4、7天:Y、H、F组与K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F组与Y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花椒新伤油剂外敷治疗大鼠早期闭合性骨折,可降低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2.花椒新伤油剂外敷治疗大鼠早期闭合性骨折,可降低血清5-HT的含量,抑制了背根神经结节中TRPV1、PKD1mRNA基因表达。3.花椒新伤油剂外敷治疗大鼠早期闭合性骨折的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5-HT—PLCβ—PKCε信号通路,减少了血小板对5-HT的分泌,抑制背根神经结节TRPV1、PKD1mRNA基因表达而发挥镇痛的作用。
熊梁皓[6](2020)在《花椒新伤油剂治疗闭合性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的化瘀消肿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我院郑氏伤科外治方药主要有新伤药水: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虽能早期止痛,但消肿作用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目前临床实际需求。花椒新伤油剂为立足于临床需求,通过对我院郑氏伤科用药经验整理,结合中医古籍中对骨折外治资料的挖掘,经我院药剂科调整确定具有化瘀消肿功效的药方。本研究通过观察SD大鼠闭合性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高凝血状态双侧下肢皮温差值、软组织损伤症候学、组织病理学以及D-D、PT、APTT、FIB,探讨花椒新伤油剂对于闭合性骨折早期血液高凝状态所致组织瘀肿的治疗效果。为后期临床实际运用与药物剂型改良提供实验数据支持,进一步发挥郑氏伤科中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优势。方法:将72只8周龄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不造模且不使用药物;花椒新伤油剂组:造模且外敷花椒新伤油剂;扶他林组:造模且外敷扶他林软膏;生理盐水组:造模但不用药。四组组内随机分为1、4、7天三个组,每组各6只。第1、4、7天测量并记录大鼠双下肢皮温差值、软组织损伤症候学指数、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D-D、PT、APTT、FIB数值测定。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皮温差值:造模后造模各组皮温逐渐降低。第1天各组皮温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造模各组测得皮温差值均较前下降。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评分相比较,差异显着(P<0.01)。第7天造模各组皮温差值继续下降,生理盐水组皮温差值与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1)。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软组织损伤症候指数评分:第1天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第4天造模各组评分均较前下降。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着(分别为P<0.01;P<0.01)。模型扶他林组及模型花椒新伤油剂组评分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第7天,造模各组评分较第4天继续下降,但扶他林组与花椒新伤油剂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692>0.05)。(3)组织病理学:造模各组软组织损伤症候指数随时间逐渐降低。第1天,生理盐水组、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动物肌肉组织病变均较严重,组间无明显差异。第4天,生理盐水组肌肉组织病变相对最严重,扶他林组次之,花椒新伤油剂组相对最轻;第7天,生理盐水组动物肌肉组织病变均较严重,扶他林组和花椒新伤油剂组相对最轻。(4)D-D值:造模后造模各组D-D值较造模前升高,生理盐水组、扶他林组、花椒新伤油剂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1;P<0.01)。第4天造模各组D-D值均较前升高。生理盐水组与扶他林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与花椒新伤油剂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第7天,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5)FIB值:第1天各组FIB值组间未见显着差异;生理盐水组、扶他林组、花椒新伤油剂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显着升高(分别为P<0.01;P<0.01;P<0.01)。第4天造模各组FIB值均较前升高。生理盐水组FIB值较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高,差异显着(分别为P<0.01;P<0.01)。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第7天,扶他林组与花椒新伤油剂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6)PT值:第1天各组PT值各组间无显着差异;生理盐水组、扶他林组、花椒新伤油剂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显着降低(分别为P<0.01;P<0.01;P<0.01)。第4天造模各组PT值均较前继续下降。生理盐水组与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PT值相比较,显着差异(分别为P<0.05;P<0.01)。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PT值相比较,显着差异(为P<0.05)。第7天,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PT值均较各自第4天PT值升高,生理盐水组PT值较第4天继续下降。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PT值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7)APTT值:第1天,模型生理盐水组与模型扶他林组、模型花椒新伤油剂组比较,显着差异(分别为P<0.05;P<0.01)。第4天造模各组APTT值均较前继续下降,生理盐水组与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APTT值相比较,显着差异(分别为P<0.01;P<0.01),模型扶他林组及模型花椒新伤油剂组APTT值相比较,显着差异(P<0.01)。第7天,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APTT值较第4天升高,生理盐水组APTT值较第4天继续下降。扶他林组及花椒新伤油剂组APTT值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通过外敷花椒新伤油剂治疗闭合性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血瘀诸证,通过对SD大鼠皮温差值、组织损伤症候学、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D-D、FIB、APTT、PT等指标检测。得出以下结论:花椒新伤油剂与扶他林均可明显缓解闭合性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所出现疼痛、瘀肿诸证、促进组织损伤与循环修复。但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预防血栓方面,花椒新伤油剂稍优于扶他林软膏。
刘辉,黄遂柱,张二瑞[7](2020)在《消肿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口服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消肿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口服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2月共有46例患者入组,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消肿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依托考昔口服治疗;观察记录用药前、用药后2周、用药后6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肩关节主被动前屈、外展及外旋角度,进行对比。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2周、6周同用药前临床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消肿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口服治疗能有效改善肩袖部分损伤患者的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用药2周后实验组患者临床功能包括VAS评分及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角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P均<0.05),被动前屈、外展及外旋角度、主动外旋角度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见表1(P均> 0.05);与对照组相比,用药6周后试验组患者临床功能包括VAS评分及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及外旋角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P均<0.05),被动前屈、外展及外旋角度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P均> 0.05)。疼痛及肩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吴单[8](2020)在《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患者运用中药熏蒸疗法对其疼痛和关节僵硬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中药熏蒸组和水熏蒸组,各组62例。水熏蒸组患者接受水熏蒸治疗,中药熏蒸组患者接受中药熏蒸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的病例为120例,包括中药熏蒸组61例,水熏蒸组59例。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评分量表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和ADL量表评分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评分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患者实施中药熏蒸疗法,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患者的关节僵硬能够得到显着改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
孙飞[9](2020)在《化瘀消肿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早期软组织肿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化瘀消肿方和地奥司明片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软组织早期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和评价桡骨远端骨折早期运用化瘀消肿方的临床意义,为化瘀消肿方进一步在骨伤科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2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成功后并予以小夹板固定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取地奥司明片口服,一天两次,一次两粒0.9g;治疗组采用化瘀消肿方口服,口服汤剂均由本院代煎并分发给患者(一周剂量),一天两次,一次一袋。两组患者在手法复位成功后及骨折第3天,第5天,第7天分别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桡骨远端骨折软组织肿胀度测量,比较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差异,根据第7天的消肿率来计算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进而评定临床疗效。3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受伤原因、骨折分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第3天,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第3天,两组患者肿胀度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肿胀度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肿胀度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4)两组患者经过7天,根据消肿率评价治疗效果。治疗组中痊愈1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中痊愈0例、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Z=3.905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结论(1)化瘀消肿方和地奥司明片均可缓解桡骨远端骨折初期软组织的肿胀疼痛;(2)化瘀消肿方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初期软组织肿胀疼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地奥司明片。
亓帅[10](2019)在《活血消肿止痛方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临床研究与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三组药物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前肿痛疗效,客观评价活血消肿止痛方在治疗肿痛方面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推广此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病例选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年龄范围为3到6岁。患者被随机分成三个研究组,每组20个,每个组接受各自的术前治疗。三组分别为活血消肿止痛方组(下文简称中药组)、草木犀流浸液片组(下文简称西药组)、淀粉片组(下文简称对照组)。三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肢前臂胸前悬吊固定处理,均在入院后行术前三天对症治疗,至手术当日停止使用。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第一天、治疗第二天、治疗第三天时患儿肘关节疼痛积分、肿胀程度及积分、并发症情况、肝肾功能指标等方面变化。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记录的60例患者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对比三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变化,评价三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1.可比性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患肢肿胀与疼痛程度、睡眠时间、手指关节活动度、毛细血管反应试验、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差异。2.肘关节肿胀积分比较:治疗前三组肿胀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一天三组同医治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分别同医治前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第三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1),西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对照组同医治前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3.肘关节肿胀度比较:治疗前三组肿胀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一天三组同医治前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分别同医治前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第三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差异性显着(P<0.01),西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出现差异性(P<0.05),对照组同医治前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4.肘关节消除肿胀疗效比较:治疗第一天,三组消肿疗效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消肿疗效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比较未出现差异性(P>0.05);治疗第三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5.肘关节疼痛积分比较:三组患儿入院时的疼痛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一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差异性显着(P<0.01);治疗第三天,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6.睡眠时间比较:三组患儿平时睡眠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一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在睡眠时间长短上比较可见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差异性显着(P<0.01);治疗第三天,在睡眠时间比较上三组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7.手指关节活动度比较:就诊时三组手指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0.05);治疗第一天三组比较仍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分别同医治前比较无差异性;治疗第三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1),西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对照组同医治前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8.毛细血管反应试验比较:三组患儿就诊时比较此方面发现没有差异性(P>0.05);治疗第一天三组同医治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第二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余二组分别同医治前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第三天中药组同医治前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1),西药组同医治前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对照组同医治前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中药组同其余二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9.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比较:治疗前三组白细胞或C反应蛋白异常的患者发生率比较无较大差异性,治疗三天后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三组白细胞或C反应蛋白异常的患者发生率比较,中药组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二组的异常发生率,而其余二组异常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10.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在本研究整个过程中,接受相关治疗的三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11.肝肾功能指标及凝血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四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论:活血消肿止痛方减少肱骨髁上骨折消除疼痛时间、缩短消除肿胀周期、改善局部血流微循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无且用药安全,该方对消除肱骨髁上骨折肿胀疼痛等方面具有临床实效,为今后推广其在临床应用上提供了依据。
二、接骨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58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接骨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587例(论文提纲范文)
(1)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实验组 |
2.2 对照组 |
3 疗效分析 |
3.1 观察指标 |
3.2 疗效标准 |
3.3 统计学方法 |
3.4 治疗结果 |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4.2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掌横纹周径差比较(见表3) |
4 典型病例 |
5 讨 论 |
(2)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不同时段肿胀程度评估情况观察 |
2.2 两组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评估情况观察 |
3 讨论 |
(3)AO分型中B型踝关节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踝关节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及基本资料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脱落标准 |
4.治疗方法 |
4.1 非手术组 |
4.2 手术组 |
4.3 两组术后功能锻炼 |
4.4 两组患者常规中药辨证施治 |
5.观察指标 |
5.1 临床疗效记分法 |
5.1.1 两组骨折复位情况(X线片结果的Leeds标准) |
5.1.2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
5.1.3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
6.统计学方法 |
7.临床结果与分析 |
7.1 基本资料比较 |
7.2 各项指标分析比较 |
讨论 |
1 踝关节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特点 |
2 踝关节骨折分型进展 |
3 影响踝关节骨折治疗方法的因素分析 |
4 天池伤科流派治疗踝关节骨折的运用 |
5 踝关节术后中医方药探析 |
6 踝关节骨折的术后功能康复 |
7 临床收集数据的分析 |
结论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本课题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AOFAS踝及后足评分系统(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 |
附录二 病例举例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复元防己汤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 |
1.3 纳入研究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脱落与剔除病例标准 |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临床研究方法 |
2.1 试验人群分组 |
2.2 常规处理及治疗方法 |
2.3 主要观察指标 |
2.4 安全性观察 |
2.5 下肢静脉血栓监测 |
2.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病历资料 |
2. 基线分析 |
2.1 性别 |
2.2 年龄 |
2.3 受伤位置 |
2.4 两组患者受伤-入院时间间隔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肢肿胀值比较 |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NRS评分比较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值比较 |
3.2 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 |
4 安全性比较 |
5 下肢静脉血栓情况 |
讨论 |
1 两种治疗方法分析 |
1.1 治疗组疗效 |
1.2 对照组疗效 |
1.3 两组间比较 |
2 中医对骨折的认识及踝关节骨折传统中医治法 |
3 踝关节骨折肿胀疼痛研究 |
3.1 中医对骨折后肿胀疼痛的认识 |
3.2 西医对骨折后肿胀疼痛的认识 |
4 复元防己汤 |
4.1 组方依据 |
4.2 方药组成 |
4.3 方药分析 |
5 目前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踝关节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的研究进展 |
1 踝关节骨折后肿胀疼痛研究 |
1.1 肿胀研究 |
1.2 疼痛研究 |
2 骨折损伤早期肿胀疼痛治疗 |
2.1 基础治疗 |
2.2 中医内治法 |
2.3 中医外治法 |
2.4 针灸推拿治疗 |
2.5 物理治疗 |
2.6 西药治疗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5)花椒新伤油剂外敷治疗大鼠闭合性骨折早期基于TRPV1通路的镇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中对照表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祖国医学对疼痛的认识 |
2.1.1 祖国医学对疼痛病因的认识 |
2.1.2 祖国医学对疼痛病机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疼痛的认识 |
2.2.1 疼痛的定义 |
2.2.2 疼痛的分类 |
2.3 疼痛机制的实验指标分子学 |
2.3.1 5-羟色胺 |
2.3.2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
2.3.3 蛋白激酶D1 |
2.4 疼痛机制的其他指标分子学 |
2.4.1 β-内啡肽 |
2.4.2 P物质 |
2.4.3 前列腺素E2 |
2.4.4 神经生长因子 |
2.5 骨折疼痛的机制 |
2.5.1 骨的机械敏感神经纤维被激活 |
2.5.2 骨的痛觉感受器的敏化 |
2.5.3 骨折后神经异位生长 |
2.5.4 中枢敏化 |
2.6 骨折疼痛的药物治疗 |
2.6.1 骨折疼痛的西药治疗 |
2.6.2 骨折疼痛的中药治疗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动物 |
3.2 实验设备、试剂、药物 |
3.2.1 动物饲养环境及设备 |
3.2.2 造模机械的改良及制作 |
3.2.3 外敷药及夹板制作 |
3.2.4 实验仪器及器械 |
3.2.5 实验试剂及药物 |
3.3 实验方法 |
3.3.1 随机分组 |
3.3.2 适应性饲养及基线指标测量 |
3.3.3 造模方法 |
3.3.4 干预方法 |
3.3.5 大体情况观察 |
3.4 实验指标检测 |
3.4.1 体重体温测量 |
3.4.2 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测量 |
3.4.3 动物取材及处理方法 |
3.4.4 血清组织样本检测 |
3.5 数据统计分析 |
3.6 技术路线图 |
4 实验结果 |
4.1 基线数据对比及大体观情况 |
4.2 大鼠造模后机械痛阈值的对比结果 |
4.3 大鼠造模后热痛阈值的对比结果 |
4.4 大鼠血清5-HT含量的检测结果 |
4.5 大鼠背根神经结节TRPV1m RNA基因表达结果 |
4.6 大鼠背根神经结节PKD1m RNA基因表达结果 |
5 讨论分析 |
5.1 骨折早期疼痛模型的建立及实验大鼠大体观的讨论 |
5.2 花椒新伤油剂在骨折早期镇痛作用的讨论 |
5.3 花椒新伤油剂对骨折早期大鼠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的影响 |
5.4 花椒新伤油剂对大鼠血清5-HT含量的影响 |
5.5 花椒新伤油剂对大鼠背根神经结节TRPV1、PKD1 基因表达的影响 |
5.6 花椒新伤油剂在骨折早期中可能的镇痛机制探讨 |
6 结论 |
7 不足与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 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1 附件 |
11.1 实验数据记录表 |
11.2 随机数字表 |
(6)花椒新伤油剂治疗闭合性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的化瘀消肿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闭合性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研究进展 |
2.2 闭合性骨折早期循环障碍发生机制 |
2.3 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高凝血状态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2.4 祖国医学针对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早期瘀肿的病因病机分析 |
2.5 诊断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高凝血状态的研究进展 |
2.6 中西医治疗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高凝血状态的研究进展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药物 |
3.1.2 实验动物 |
3.1.3 实验器材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分组 |
3.2.2 动物饲养 |
3.2.3 骨折造模打击器的制作 |
3.2.4 SD大鼠骨折模型制作 |
3.2.5 治疗方法 |
3.3 实验观察与指标检测 |
3.3.1 大鼠常规情况观察 |
3.3.2 大鼠皮温观察 |
3.3.3 组织损伤症候学观察 |
3.3.4 指标取材与检测 |
3.4 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 |
4 结果 |
4.1 实验造模、用药、取材情况 |
4.2 皮温差值 |
4.2.1 组内比较 |
4.2.2 组间比较 |
4.3 软组织损伤症候 |
4.3.1 组内比较 |
4.3.2 组间比较 |
4.4 组织病理学检查 |
4.5 D-D值观察结果 |
4.5.1 组内比较 |
4.5.2 组间比较 |
4.6 FIB值观察结果 |
4.6.1 组内比较 |
4.6.2 组间比较 |
4.7 PT值观察结果 |
4.7.1 组内比较 |
4.7.2 组间比较 |
4.8 APTT值观察结果 |
4.8.1 组内比较 |
4.8.2 组间比较 |
5 分析与讨论 |
5.1 花椒新伤油剂制方原理 |
5.2 花椒新伤油剂组方分析 |
5.3 花椒新伤油剂药物现代研究 |
5.4 实验周期的设计与时相点的选择 |
5.5 对照组药物设置意义及实验要药方法 |
5.6 皮温差值分析 |
5.7 软组织损伤症候指数评分分析 |
5.8 组织病理学结果分析 |
5.9 花椒新伤油剂对 D-D、FIB、PT、APTT 值的影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消肿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口服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临床资料 |
(一) 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 研究对象 |
(三) 诊断标准 |
1. 西医诊断标准 |
2. 中医诊断标准 |
(四) 纳入标准 |
(五) 排除标准 |
(六) 剔除及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试验设计方法 |
1. 样本量估算 |
2. 随机分组 |
(二) 治疗方案 |
1. 水熏蒸组 |
2. 中药熏蒸组 |
(三) 疗效评定标准 |
(四) 安全性评价及对策 |
(五) 统计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临床资料比较 |
(二) 治疗结果比较 |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对比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评分的对比 |
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 |
4.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的对比 |
5.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评分的对比 |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的对比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 现代医学对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
1. 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发展机制 |
2. 四肢骨折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二) 中医学对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
1. 四肢骨折的病因病机 |
2. 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
(三)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的研究进展 |
1.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的理论及依据 |
2.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患者的优势 |
(四) 中药选择依据 |
(五) 研究结果分析 |
(六)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僵硬中医临床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9)化瘀消肿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早期软组织肿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对骨折早期软组织肿痛的认识 |
1.1 气滞血瘀 |
1.2 瘀水互结 |
1.3 痰瘀阻络 |
1.4 瘀热互结 |
2 中医学对于骨折早期软组织肿痛的治疗 |
2.1 治疗原则 |
2.2 治疗方法 |
3 现代医学对于骨折早期软组织肿痛的认识及治疗 |
3.1 骨折早期软组织肿痛的原因 |
3.2 现代医学对于骨折早期软组织肿痛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性别比较 |
1.2 年龄比较 |
1.3 损伤部位比较 |
1.4 受伤原因比较 |
1.5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比较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肿胀度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 |
3 安全性评价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骨折后早期软组织肿痛发病机制探讨 |
2 化瘀消肿方遣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分析 |
2.1 药物组成 |
2.2 方解分析 |
2.3 遣方特点 |
2.4 化瘀消肿方药物分析 |
3 化瘀消肿方临床疗效分析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创伤后软组织肿胀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10)活血消肿止痛方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临床研究与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肿胀疼痛的相关认识 |
2.祖国医学对肿胀疼痛的相关治疗原则 |
3.现代医学对肿胀疼痛的相关认识 |
4.现代医学对肿胀疼痛的相关治疗 |
二.临床资料与研究 |
(一)病例来源 |
(二)病例选择 |
(三)病例资料一般情况简述 |
(四)病例资料一般情况分析 |
(五)病例研究方法与步骤 |
(六)病例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
(七)临床数据统计学分析处理 |
三.研究结果 |
(一)肘关节软组织肿胀度对比 |
(二)肘关节软组织肿胀积分对比 |
(三)肘关节消肿显效率对比 |
(四)肘关节疼痛FLACC积分对比 |
(五)患者睡眠减少时间评分对比 |
(六)患者手指关节活动评分对比 |
(七)患者毛细血管充盈试验阳性治愈率对比 |
(八)患者炎性指标治愈率对比 |
(九)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对比 |
四.讨论 |
(一)骨折致肿胀疼痛发病机制简讨 |
(二)活血消肿止痛方组方特点 |
(三)中药免煎颗粒的优点 |
(四)药物作用机理分析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结语 |
1.小结 |
2.课题问题 |
3.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折早期肢体肿痛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进展 |
1.祖国医学对肿痛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肿痛的认识 |
3.祖国医学对肿痛的治疗 |
4 现代医学对肿痛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四、接骨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58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30例[J]. 王顺志,刘超,熊平,戴名世,黄新. 中医外治杂志, 2021(06)
- [2]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临床疗效[J]. 王顺志,黄志燕,张任亮,刘超,戴名世,熊平,薛彭,王剑,黄新. 内蒙古中医药, 2021(08)
- [3]AO分型中B型踝关节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D]. 王桂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复元防己汤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董海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花椒新伤油剂外敷治疗大鼠闭合性骨折早期基于TRPV1通路的镇痛机制研究[D]. 沈景寿. 成都体育学院, 2020(02)
- [6]花椒新伤油剂治疗闭合性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的化瘀消肿疗效研究[D]. 熊梁皓. 成都体育学院, 2020(02)
- [7]消肿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口服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临床观察[J]. 刘辉,黄遂柱,张二瑞.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9)
- [8]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单.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化瘀消肿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早期软组织肿痛的临床观察[D]. 孙飞.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活血消肿止痛方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临床研究与观察[D]. 亓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