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品种抗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番茄品种抗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一、番茄品种对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田园园[1](2021)在《不同葡萄品种(优系)对灰霉病抗性鉴定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选育抗性较强的葡萄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23个葡萄品种(优系)为研究对象,鉴定了其对灰霉病的抗性水平。并通过测定分析不同抗性水平的葡萄叶片感染灰葡萄孢后防御酶活性、内含物含量、叶片中基因表达差异及可能参与的生物学功能,为探究葡萄抗灰霉病分子机制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对23个不同葡萄品种(优系)进行叶片、果实灰霉病抗性鉴定,发现不同葡萄品种(优系)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综合叶片和果实的抗性水平,共筛选得到1个高抗品种(巨优2),5个中抗品种(烟葡一号、新雅、红宝石、小芒森、巨峰),1个感病品种(马瑟兰),2个高感品种(玫优3、红地球)。2、通过测定不同抗性(高抗:巨优2;感病:赤霞珠;高感:玫优3)葡萄品种(优系)叶片被灰葡萄孢侵染后叶片内酶活性和内含物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中防御酶SOD、PPO、PAL、POD、CAT活性和信号分子JA、SA的含量以及H2O2上升速率与抗灰霉病水平呈正相关,影响力:JA>PPO>H2O2>PAL>SA>POD>SOD>CAT。3、对被灰葡萄孢侵染后的巨峰及其优系(巨优2)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巨优2能够在侵染初期比巨峰更快的响应灰葡萄孢的入侵,表达更多的信号转导等差异基因(包括唯一差异表达基因)调动后续的生物学过程以提高自身对灰霉病的抗性。4、对巨峰及其优系(巨优2)叶片接种灰葡萄孢后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个基因在不同品种不同时期中相对表达量差别很大,在灰葡萄孢侵染初期高抗品种巨优2较巨峰表达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更少,表达信号转导和供能、抗逆性相关的基因更多,其可能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增强抗病性,以抵抗灰葡萄孢的侵染。5、对巨峰及其优系(巨优2)叶片接种灰葡萄孢后不同时间点通路基因分析,结果表明,高抗品种巨优2被灰葡萄孢侵染后,会表达一些巨峰未表达的与疾病通路、环境信息通路(如FOXO信号通路)、次生产物代谢通路(如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等相关基因。

杨露露[2](2021)在《苹果MdHB7在应答炭疽叶枯病菌和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鉴定》文中提出苹果炭疽叶枯病和腐烂病作为近年来影响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真菌病害,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内普遍发生,严重降低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对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这两种真菌病害进行有效控制是苹果产业急需破解的难题。因此,从分子水平进行探究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HD-Zip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响应生物胁迫过程,对植物免疫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苹果中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获得的HD-ZipⅠ亚家族成员MdHB7过表达及干扰转基因苗进行苹果炭疽叶枯病及腐烂病接种处理,通过对病原菌侵染下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在活性氧迸发、激素水平、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抗病相关蛋白以及抗病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比较,初步解析了MdHB7在苹果响应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dHB7受苹果炭疽叶枯病侵染诱导表达,MdHB7过表达负调控苹果对炭疽叶枯病菌的抗性。与野生型相比较,过表达MdHB7苹果叶片中ABA合成和积累显着增加,而SA的积累量以及SA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降;同时,过表达MdHB7苹果植株中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下降,造成H2O2大量积累;另外,过表达MdHB7植株在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也均相对较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却显着高于野生型。与此相反,MdHB7干扰表达的转基因苹果叶片对炭疽叶枯病的抗性显着提升,表现为MdHB7干扰表达植株具有更低的AB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更高的SA含量、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2.MdHB7同样受苹果腐烂病侵染诱导表达,且MdHB7过表达负调控苹果对腐烂病菌的抗性。相较于野生型,过表达MdHB7植株中SA含量和S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均受到抑制;同时,过表达MdHB7植株中酚类物质含量、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也相对较低,最终引起较多H2O2的积累。与此相反,MdHB7干扰表达苹果植株通过增加自身SA和酚类物质的积累,提高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减少H2O2的积累,而增强其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抗性。综上所述,MdHB7在苹果植株抵御炭疽叶枯病和腐烂病侵染过程中扮演负调控者角色,其表达量的上升会降低苹果植株对炭疽叶枯病和腐烂病的抗性,而抑制其表达能够增强苹果植株对这两种真菌病害的抗性。

齐娟[3](2021)在《哈茨木霉菌对黄瓜嫁接苗培育及根腐病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腐病是设施黄瓜生产中发生严重的根部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目前,黄瓜嫁接栽培已成为克服土传病害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木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促生和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作用,已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嫁接栽培与木霉菌的使用对黄瓜抗病和促生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二者作用的效果及生理调节机理是否相同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木霉菌菌剂使用方法研究其对黄瓜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了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木霉菌的使用对黄瓜直根苗生长、生理调节以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病原菌接种条件下黄瓜嫁接苗的生长、生理代谢变化以及病害发生率,并分析比较了木霉菌对黄瓜直根苗抗根腐病与黄瓜嫁接苗抗根腐病效果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哈茨木霉菌DQ002孢子粉的四种使用方法均能缩短砧木种子的出苗时间,且播种后喷施木霉菌溶液明显缩短砧木种子出苗时间、齐苗时间以及出苗率,分别为14.4h、52.8h、99.6%。此外,木霉菌菌剂的四种使用方法能显着提高砧木幼苗的生长,但促生效果存在使用方法之间的差异,其中木霉菌剂拌基质和喷施处理能显着提高砧木幼苗株高,木霉菌浸种处理显着提高幼苗干重,木霉菌剂拌种处理显着提高砧木幼苗根系长度。2.采用哈茨木霉菌菌液对黄瓜嫁接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发现哈茨木霉菌喷施处理提高了黄瓜嫁接苗株高、地上部和根系干鲜重,并促进了黄瓜嫁接苗植株体内氮、钾元素的积累,与对照相比,氮、钾含量分提高了7.30%、18.73%。3.为了明确哈茨木霉菌DQ002对黄瓜根腐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发现,哈茨木霉菌DQ002能有效抑制根腐病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达77.18%;挥发性物质抑菌试验表明哈茨木霉菌DQ002的挥发性物质对黄瓜根腐病原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18.73%;代谢液抑菌试验显示不同用量的代谢液抑菌效果不同,按照体积比为1(代谢液):4(液体培养基)比例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病原菌2d后,发现代谢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最高,为22.79%。4.为了比较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木霉菌接种黄瓜直根苗与单独接种病原菌的黄瓜嫁接苗两个处理中植株生理代谢变化规律及抗病性的效果,分析发现在接种根腐病原菌条件下,黄瓜直根苗先接种哈茨木霉菌(T4)和后接种哈茨木霉菌(T3)处理对黄瓜直根系幼苗植株叶片和根系中PPO、POD、SOD酶活性的调节不同,但都能导致植株叶片和根系中H2O2和O2-含量下降,减缓H2O2和O2-对植株的伤害;发现接种根腐病病原菌的黄瓜嫁接苗植株叶片和根系中PPO、POD、SOD酶活性和H2O2和O2-含量变化与T3和T4处理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此外,在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后接种哈茨木霉菌(T3)和先接种哈茨木霉菌(T4)处理的黄瓜直根苗与黄瓜嫁接苗植株叶片和根系中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类黄酮含量都显着高于单独接种根腐病的黄瓜直根苗(T1)和黄瓜嫁接苗(T2)处理(嫁接苗根系β-1,3-葡聚糖酶活性除外),且T3和T4处理的黄瓜直根苗叶片和根系中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T2处理,暗示了在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哈茨木霉菌促进黄瓜直根苗植株抗根腐病的生理调节作用不同于黄瓜嫁接苗抗根腐病的生理调节作用。5.为了进一步明确在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木霉菌调控黄瓜直根苗抗病效果与嫁接苗的抗病效果,通过温室栽培试验发现,黄瓜直根苗(CK1)和黄瓜嫁接苗(CK2)清水处理下根腐病发病率分别为35.82%和32.05%;单独接种根腐病病原菌条件下直根苗(T1)和嫁接苗(T2)的发病率分别为57.39%和42.90%;黄瓜直根苗先接种病原菌后接种哈茨木霉菌(T3)和先接种木霉菌后接种病原菌(T4)处理根腐病发病率分别为22.39%和17.87%,发病指数分别为23.03%和14.33%,显着低于其他处理,而T2(嫁接苗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植株发病率明显高于T3和T4处理,且显着低于T1处理(直根苗单独接种病原菌),说明哈茨木霉菌DQ002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高于嫁接苗的防效。

董文科[4](2020)在《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城市草坪建植中主要使用的冷季型草坪草之一,广泛用于草坪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DC.)是草地早熟禾常见病害之一,也是影响草坪质量和降低草坪利用年限的主要因素。目前,关于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为药剂防治,但药剂防治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成为草坪病害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更为深入的探究草地早熟禾对白粉病侵染的响应机制,可以为后续的抗病基因挖掘和草坪草抗病分子育种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此,本研究选用草坪建植中常用的10个草地早熟禾品种为材料,进行白粉病抗性评价。基于抗性评价结果,选择高抗和极感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白粉病侵染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品种的形态及生理响应差异,并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水平对比分析了抗、感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分子机制,鉴定了与抗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从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水平上分析了抗病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10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进行白粉菌接种试验发现,各草地早熟禾品种的白粉病发病率在2.33%~83.00%之间,病情指数在0.55~62.93之间;其中,黑杰克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2.33%和0.55;超级哥来德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3.00%和62.93;以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的病情指数为分析变量进行聚类分析,评价获得1个高抗白粉病品种(黑杰克)、3个中抗品种(午夜2号、Shamrock和公园)、3个中感品种(橄榄球2号、耐力和耐盐月夜)、2个高感品种(解放者和抢手股)和1个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2)白粉病侵染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品种的发病情况、形态特征及生理变化存在显着差异。高抗品种‘黑杰克’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接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缓慢,同时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活性(株高、根长和Wd)、叶片保水能力(RWC)、渗透调节能力(SS、SP和Pro)和抗氧化能力(SOD、POD、CAT、APX、As A和GSH),以及较低的膜脂过氧化程度(REC、MDA、O2·-产生速率和H2O2);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接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较快,同时其生长受到严重限制,叶片保水能力、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较低,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草地早熟禾的抗病性与苯丙烷代谢关键酶(PAL、4CL、C4H和PPO)的活性和次生代谢物质(总酚、类黄酮、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的含量紧密相关。抗病品种‘黑杰克’在接菌后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显着增加,而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的酶活性虽在发病初期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并且在发病后期呈下降趋势。在接菌前期,除果胶外,‘黑杰克’的总酚、类黄酮、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显着高于‘超级哥来德’,这可能是‘黑杰克’初期表现较强抗病性的物质基础,随接菌后时间的延长,‘黑杰克’显着提高了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以增加自身抗病能力;而‘超级哥来德’的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虽在接菌初期有所上升,但总体上升幅度较小,并且在发病后期呈下降趋势,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显着低于‘黑杰克’。(3)白粉病侵染对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超级哥来德’的Chl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Gs和Tr)、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II、ETR和q P)以及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GAPDH和PRK)活性在接菌后显着减低,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而高抗品种‘黑杰克’光合机构性能受白粉病侵染影响较小,较高的Chl含量和光合酶活性有利于‘黑杰克’维持在较高光合效率。此外,高抗品种‘黑杰克’在应答白粉病侵染时显着增加了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提高蔗糖含量,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并且淀粉含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而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在接菌后蔗糖含量下降,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增加;同时随接菌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迅速增加,造成淀粉代谢异常。(4)接菌第5 d后,通过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叶片的转录组学进行分析,在‘黑杰克’和‘超级哥来德’中分别鉴定出27,827个DEGs(22,637个上调,5,190个下调)和33,593个DEGs(29,189个上调,4,404个下调);有18,803个DEGs为两品种共有,9,024个DEGs为‘黑杰克’特有,14,790个DEGs为‘超级哥来德’特有。这些基因在‘黑杰克’中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萜类骨架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和“MAPK信号通路-植物”途径;在‘超级哥来德’中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MAPK信号通路-植物”、“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途径。与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相比,白粉病侵染促进了‘黑杰克’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路、植物MAPK信号通路)、次级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光合途径(光合作用、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超级哥来德’中参与转录和翻译的基因及转录因子的表达易受白粉病侵染的影响。(5)接菌第5 d后,通过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叶片的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在高抗品种‘黑杰克’中有27个DAPs上调,31个DAPs下调;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中有60个DAPs上调,80个DAPs下调。有32个DAPs为两品种共有;26个DAPs只在‘黑杰克’中出现,为‘黑杰克’特有;108个DAPs只在‘超级哥来德’中出现,为‘超级哥来德’特有。这些DAPs在‘黑杰克’中,主要参与“氧化磷酸化”、“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途径,而在‘超级哥来德’中主要参与“核糖体”、“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程序性坏”、“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氰胺酸代谢”和“磷酸肌醇代谢”途径。将蛋白质组鉴定结果与转录组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在‘黑杰克’中有55个DAPs与DEGs相关联;在‘超级哥来德’中有119个DAPs与DEGs相关联。通过对关联上的DAPs所参与的KEGG通路进行分析发现,在‘黑杰克’中关联上的DAPs数目最多的通路主要有“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柠檬酸循环”和“糖酵解/糖异生”等;在‘超级哥来德’中数目最多的通路主要有“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核糖体”、“内质网蛋白质加工”、“淀粉与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和“PI3K-Akt信号通路”。本研究初步探明了高抗白粉病草地早熟禾品种抗病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制,鉴定了高抗白粉病草地早熟禾品种应答白粉病侵染的关键代谢通路以及与抗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但以上抗病基因和蛋白在提高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田雪[5](2020)在《嫁接对辣椒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连作障碍导致的辣椒产量低下、土传病害特别是辣椒疫病严重的问题,开展辣椒不同砧木抗疫病类型筛选、不同抗病砧木和不同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效果及疫病抗性影响等方面研究,旨在为辣椒疫病防控及优质高产提供参考。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离体接菌法可以作为辣椒疫病抗性类型检测的快捷方法,并筛选出1种高抗疫病砧木、2种抗疫病砧木。采用离体接菌法接种辣椒疫霉菌“LT1534菌株”后第3d的病情指数和活体接菌法第16d的病情指数对辣椒疫病抗性类型划分一致,确定出巨根为高抗疫病类型砧木,青青一号和托拉斯加为抗疫病类型砧木,威壮贝尔、金马野力姆、沃夫冈、卡特188为中抗疫病类型砧木,鼎力五号、硕根领袖和韩国优壮为感疫病类型砧木。(2)POD、PPO和PAL酶活性以及木质素、总酚类和类黄酮含量的提高有利于防控疫病对辣椒的危害。与未接种疫霉菌的自根苗对照2(CK2)相比,接种疫霉菌的自根苗对照1(CK1)在接菌后特别是疫病逐渐发生过程中,辣椒体内的POD、PPO和PAL酶活性及木质素、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升高,而采用高抗疫病类型砧木及抗疫病类型砧木进行嫁接的嫁接苗体内这3种酶活性(POD、PPO和PAL)以及木质素、总多酚、类黄酮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接种疫霉菌的自根苗对照1(CK1),其中高抗疫病类型砧木嫁接的处理这6项指标一直保持高水平。(3)砧木与接穗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嫁接可以显着提高嫁接苗对疫病的抗性,而砧木的抗病性向接穗传递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嫁接后显着地降低了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嫁接苗抗病性;在砧木疫病抗性等级划分中,巨根砧木是高抗疫病类型砧木,青青一号和托拉斯加为抗疫病类型砧木;而对于以这3种砧木进行常规套管斜切嫁接方式下的嫁接苗疫病抗性等级划分中,巨根砧木嫁接苗表现为抗疫病类型,而青青一号和托拉斯加砧木嫁接苗表现为中抗疫病类型。(4)采用双断根嫁接法,其砧木与接穗结合部的伤口愈合与砧木根系再生同时进行;且有效预防辣椒嫁接苗的徒长,壮苗指数显着提高,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着降低,提高了产量并改善了品质。嫁接后15d时,砧木和接穗结合部的伤口逐渐愈合,维管束桥增多,维管束桥大部分连接完成,此时测定的辣椒叶片品红吸收量增加明显,特别是此时砧木已有再生根形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以自由运输,其含量也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双断根嫁接明显提高了果实单果重及折合产量,采用“巨根”和“青青一号”砧木进行双断根嫁接均提高了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王蔓[6](2020)在《苹果黄蚜取食和水杨酸处理诱导的苹果苗对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的影响》文中指出诱导防御是指当植物受害时被激活的防御,包括直接防御和间接防御。研究表明,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通常诱导植物水杨酸途径。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vander)、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和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均为果园中的重要害虫(螨),苹果是其共同的寄主。本实验室前期果园病虫害调查中发现:在蚜虫发生严重的苹果园,苹果叶螨发生程度较轻。由此提出假设:蚜虫取食引发苹果诱导防御,从而抑制苹果叶螨的生长发育。为验证此假设,了解由苹果介导的苹果黄蚜与苹果叶螨之间的关系,本试验对蚜虫初期取食诱导和施用外源水杨酸诱导的苹果苗防御反应对苹果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测定蚜虫取食和水杨酸诱导后的苹果苗叶片中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蚜虫及水杨酸诱导的苹果苗防御系统对苹果叶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不仅可验证上述假设的合理与否,也可能为苹果叶螨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诱导的苹果苗防御对山楂叶螨发育的影响用苹果黄蚜取食和两种浓度(1.0 mmol/L、2.0 mmol/L)的外源水杨酸处理后的苹果苗饲养山楂叶螨,观察记录其个体生长发育情况和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均极显着延长了山楂叶螨从幼螨到成螨的总发育历期,从各螨态的发育历期看,并非水杨酸的浓度越大,其影响效果越明显,1.0 mmol/L水杨酸效果更明显;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抑制了山楂叶螨种群数量的增长,从总体数量看,2.0 mmol/L水杨酸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次是1.0 mmol/L水杨酸处理的。2.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诱导的苹果防御对苹果全爪螨发育的影响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均极显着延长了苹果全爪螨从幼螨到成螨的总发育历期,从各螨态的发育历期看,外源水杨酸处理对苹果全爪螨发育历期的影响大于苹果黄蚜取食的影响;苹果黄蚜取食和1.0 mmol/L外源水杨酸处理极显着抑制了苹果全爪螨种群数量的增长,苹果黄蚜取食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水杨酸浓度并非越大抑制效果越好,1.0 mmol/L水杨酸处理的抑制效果优于2.0 mmol/L水杨酸。3.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对苹果苗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均能诱导苹果苗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着升高。1.0 mmol/L外源水杨酸处理24 h后,苹果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达到最高值,48 h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达到最高值。1.0 mmol/L外源水杨酸处理后,苹果防御酶活性达到的最高值更高,而苹果黄蚜取食和2.0 mmol/L外源水杨酸处理后,苹果防御酶活性上升趋势更稳定。总的来说,苹果黄蚜取食的苹果苗与健康苹果苗相比,显着延长了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的发育历期,显着抑制了两种叶螨的种群数量增长,这可能与苹果黄蚜取食诱导苹果苗体内防御酶活性升高有关。喷施外源水杨酸对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和苹果苗防御酶的影响效果与苹果黄蚜取食一致,说明苹果黄蚜取食诱导了苹果苗的水杨酸防御途径。

骆巧娟[7](2019)在《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果实营养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樱桃番茄(Lycopersivonesculentum Mill.)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在人类膳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樱桃番茄扩大化生产和种质资源的商品化,病虫害迅速蔓延,极大的影响了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其中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是目前影响全球樱桃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TYLCVD主要通过隔离和化学试剂来预防和控制,但效果并不明显且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然而抗TY新品种的选育是目前控制危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樱桃番茄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本研究以自育的7份亲本和6份F1代樱桃番茄为材料,应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父母本及F1代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相关基因(Ty-1、Ty-2、Ty-3)及其表达、防御酶、果实营养特性及遗传倾向等方面研究,探讨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及果实营养品质在杂交育种中的遗传特性。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樱桃番茄F1代材料中7264和5718抗TY能力较强,855和811作为父母本可成为樱桃番茄抗TY新品种育种过程中较优的亲本材料。其中F1代樱桃番茄材料7264、7263、7261、5718和5719中均含有抗病杂合材料Ty-3/ty-3,其中7264和5718基因表达显着较高,田间表现为抗病,且7264具有超高的遗传力,达到100%以上,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但6744基因表达量相对较低,只含有感病的纯合材料ty-3/ty-3,抗病性可能较弱;855和811分别作为父本或母本,亲本和后代中抗TY基因的表达量均较高,且抗病杂合材料Ty-3/Ty-3均可遗传给后代,在田间表现为抗病;Ty-1、Ty-2基因在亲本和F1代中均都为感病的纯合材料ty-1/ty-1和ty-2/ty-2。(2)樱桃番茄幼苗中防御酶活性及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其遗传力差异显着(P<0.05),樱桃番茄F1代材料7264叶片中防御酶(PAL、PPO、CAT、SOD、POD及APX等)活性较高活性,具有超高的遗传力,且出现超高亲植株,而J5和811作为其父母本杂交优势明显;总酚、PAL、CAT和SOD酶活性以及POD和APX两种酶基因表达量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传递力,且普遍达到90%以上,对后代的遗传效果明显,而PPO、POD酶活性和CAT酶基因的表达量遗传效果相比较不明显。(3)樱桃番茄F1代材料中7261和7264果实的品质最优,其营养成分及次级代谢物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材料,且产量平均在6 kg/m2;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可溶性蛋白、VC含量、总酚以及类黄酮均具有超高的遗传力,达到100%以上,对后代的遗传效果明显,其中7261各指标的遗传效果明显,且出现超高亲植株,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而单果质量、番茄红素、可溶性糖以及可滴定酸的含量的遗传效果较不明显。综合抗TY能力及品质,7264是筛选出抗TY能力较强且品质较优的F1代材料,父母本J5和811其杂交优势明显可作为选育优良樱桃番茄材料重点关注对象。

王露[8](2019)在《加硅对香蕉氮营养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文中提出香蕉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高效经济水果作物和作物,是海南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因香蕉枯萎病的影响香蕉产业停滞不前。香蕉是硅积累植物,香蕉对枯萎病的感染率与氮、硅水平有关。香蕉需氮量高,氮的吸收影响硅的吸收与分配。海南酸性土壤,土壤有效硅水平低,开展不同供氮水平下施用硅肥对不同品种香蕉生长、养分吸收与抗病性的影响,对指导合理施用硅、氮肥以及香蕉稳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分别采用砂培和土培方法,在两种供氮水平条件下分别探讨加硅对不同品种香蕉生长、氮代谢以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结论主要有:1.无论砂培还是土培介质,加硅显着影响香蕉生物量、硝态氮含量、氮、磷、硅养分的吸收与分配,不同品种响应特征不同。在两种介质条件下,均表现出高供氮水平条件下香蕉根系生物量比正常供氮水平条件下根系生物量低;加硅增加正常供氮水平下宝岛蕉根系氮含量,高氮水平下供硅水平不影响香蕉根系对磷的吸收。2.土培介质条件下,香蕉叶片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酚含量、假茎木质素含量与供氮水平、供硅水平以及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有关,不同品种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加灭菌土、相同供氮水平下,巴西蕉叶片PPO活性随供硅水平的提高而显着降低18%、24%,宝岛蕉叶片PPO活性变化规律则与巴西蕉相反;巴西蕉和宝岛蕉的叶片POD活性在正常供氮水平条件(0.5g/kg)均随供硅水平的提高而显着增加67%、1.08倍,红蕉叶片的PPO活性和POD活性在两个供硅水平间没有显着变化。与加灭菌土相比,加未灭菌土、相同氮硅水平下巴西蕉叶片的PPO活性显着降低,宝岛蕉则显着增加,红蕉变化不显着。高供氮水平(1.Og/kg)下三个品种叶片总酚含量随供硅水平分别提高15%、34%、38%,加未灭菌土后变化规律相反。相同供氮水平下,红蕉假茎木质素含量均随供硅水平的提高而显着提高,可达24%、34%,巴西蕉仅在高供氮水平(1.0g/kg)条件下与红蕉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加未灭菌土、正常供氮(0.5g/kg)条件下宝岛蕉假茎木质素含量比加灭菌土、相同硅水平下显着提高,分别提高16%和42%。加灭菌土、高供氮(1.0g/kg)条件下硅通过提高假茎木质素和叶片总酚含量提高巴西和红蕉抗病性,通过提高叶片PPO和POD活性增强宝岛蕉抗病性。3.提高供硅水平可降低香蕉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不同品种香蕉响应不尽相同。正常供氮(0.5g/kg)、加灭菌土条件下,巴西蕉与宝岛蕉根际尖孢镰刀J菌数量随供硅水平的增加而降低89%和95%,加未灭菌土条件下随供硅水平的增加而降低79%、63%;高供氮(1.0g/kg)、加未灭菌土条件下红蕉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随供硅水平的增加而降低56%。4.供硅、供氮水平以及介质条件影响香蕉对硅氮的吸收与分配。砂培200mg/L、400mg/L和土培0.5g/kg、1.0g/kg的供氮条件下,两个介质的生物量、硅含量、氮含量在硅水平之间的变化规律有显着的不同。总之,不同供氮水平下,硅显着影响香蕉的生长、氮、磷、硅养分的吸收与分配、木质素含量、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不同香蕉品种对硅和抗病的响应机制不同。

王姣[9](2019)在《草酸影响青枯雷尔氏菌与烟草互作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I 烟草青枯病是发生在烟草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严重影响着烟草的产质量,严重时几乎绝收。作为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烟草青枯病的发生与其生长的土壤环境密切相关。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断向根际分泌根系分泌物,而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进行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传递,并形成了寄生和侵染等复杂的互作关系,构成了一个由根系分泌物介导的特殊的根际微生态环境,显着影响着土传病害的发生。草酸是一个二元羧酸,也是根系分泌的酸性最强的有机酸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草酸大量分泌可以通过其致酸性给植物根部带来酸性胁迫,激活根部有益菌群,提高植物抗性。也有研究表明草酸可以促进青枯雷尔氏菌的生物膜的形成,影响青枯病的发生。但关于草酸如何影响青枯雷尔氏菌和寄主之间的互作,是直接影响还是通过影响根际环境来影响发病,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论文以烟草为模式作物,通过系统的研究,明确草酸与青枯雷尔氏菌和烟草的互作关系,以及草酸在烟草青枯病发生中扮演的角色。在烟草青枯病调控方面,以期通过调控根系分泌物来调控烟草青枯病的发生。通过研究得到结果如下:1不同抗感烟草品种分泌的草酸的含量不同通过盆栽试验对云烟87和PVH1452的品种抗感性进行鉴定,PVH1452对青枯病的抗性优于云烟87,经HPLC检测,云烟87和PVH1452的根系分泌物中均含有草酸。其中,云烟87烟草品种分泌的草酸含量高于PVH1452烟草品种,云烟87的草酸分泌量为135.65±4.3μg/g干根重,显着高于PVH1452品种的29.98±19.02μg/g干根重。2草酸可以降低培养基的pH,但不影响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在B培养基条件下,外源添加草酸后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对数期被略微提前,但是最终的生长量与对照趋于一致,表明草酸在B培养基中不影响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同时对培养液pH的检测结果表明草酸的添加会导致培养基pH的降低,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pH逐渐趋于一致。这说明,草酸添加引起的pH降低对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没有造成影响。在基础培养基条件下,草酸不影响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草酸添加到NA固体培养基中,发现青枯雷尔氏菌在200μg/mL草酸浓度下菌体形态减小,但青枯雷尔氏菌可以正常生长。总的来说,草酸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均不影响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3草酸可以显着促进青枯雷尔氏菌生物膜的形成和定殖特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草酸对青枯雷尔氏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草酸均能促进青枯雷尔氏菌生物膜的形成,且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200μg/mL的草酸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增加率达到16.4%。通过水培定殖试验表明,100-200μg/mL草酸可以显着促进青枯雷尔氏菌在烟草根部的定殖。此外,通过RT-PCR反应测定几条关键致病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不同浓度草酸对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基因的表达没有显着的影响。说明草酸可以刺激青枯雷尔氏菌生物膜的形成,并诱集青枯雷尔氏菌在烟草根部的定殖。4草酸不影响烟草的生长,在水培和盆栽环境下能加重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草酸在水培条件下对烟草的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但均没有达到显着差异。同时在水培和盆栽试验中均发现草酸能够促进青枯雷尔氏菌侵染烟草,加重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其中,在水培环境下,接菌后第21 d,100-200μg/mL草酸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为75,72.5和90,而对照的病情指数仅为60。而在盆栽环境下,在接菌后第15 d,150和200μg/mL草酸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为95和86.25,而对照的病情指数仅为72.5。5牡蛎粉拌土施用有利于改良土壤酸性,减少草酸含量,同时提高草酸氧化酶的活性,进而减轻烟草青枯病发生的严重度土壤调理剂(牡蛎粉、生石灰、草木灰)拌土施用后能够显着降低烟草根际土壤中的草酸含量,提高了酸性土壤的pH。移栽10天后,牡蛎粉处理后的草酸含量为140.39μg/g干土,显着低于对照的649.91μg/g干土。而在移栽后8天,牡蛎粉和草木灰处理的pH分别为7和7.11,显着高于对照的5.54。土壤调理剂同时增强了烟草草酸氧化酶的活性,草酸含量和草酸氧化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的添加主要是通过草酸氧化酶降解草酸这一途径调节草酸含量的。此外,盆栽试验表明土壤调理剂可以减轻烟草青枯病的发生率。综合来看,牡蛎粉施用后可以有效地调控草酸的含量,同时对烟草青枯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防效可达80.06%。综上所述,草酸主要是由于其本身的酸性影响青枯雷尔氏菌和寄主之间的互作,首先草酸并不影响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和致病基因的表达,但可以降低培养基的pH,其次草酸可以促进青枯雷尔氏菌生物膜的形成和对烟草的侵染,进而拌土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可以减少草酸的分泌,同时提高烟草根际pH,减轻烟草青枯病的发生。综合以上三个方面,证明草酸的大量分泌主要是通过其致酸性加重了烟草青枯病的发生。

李捷[10](2015)在《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及生理生化抗病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枸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老产区与新产区枸杞根腐病发病率连年上升,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农民种植的种植和经济收入,对整个产业链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然而,枸杞根腐病研究的主要在不同地区的病原学方面,对于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种类、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与枸杞互作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病原菌与枸杞互作时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等均未见报道。本文对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种类、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与枸杞互作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病原菌与枸杞互作时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对枸杞根腐病防治和枸杞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对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种类、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与枸杞互作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病原菌与枸杞互作时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一下结论:1.病原菌的生态分布及优势种类本研究从甘肃枸杞各产区根腐病患病植株中分离得到298株镰孢菌属菌株,其中腐皮镰孢菌205株、尖孢镰孢菌71株、单隔镰孢菌7株、同色镰孢菌5株,另有11株镰孢菌属菌株未作出鉴定,其分离频率依次为68.79%、23.83%、2.35%、1.68%和3.69%。兰州安宁区、白银市景泰县、武威市民勤县和酒泉市瓜州县以腐皮镰孢菌为主,白银市靖远县以尖孢镰孢菌为主。因此腐皮镰孢菌和尖孢镰孢菌是甘肃枸杞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2.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各菌株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孢菌的最适培养基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 H值为8-10,半光半暗环境下生长状况最佳,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好;硫酸铵为氮源生长最差,以硝酸钾、硝酸钠、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状况均较好。腐皮镰孢菌最适培养基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和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35℃,最适p H范围为8-10,半光半暗条件下生长优于全暗和全光,对麦芽糖、Na NO3利用效果最好。单隔镰孢菌以豆芽汁琼脂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硝酸钾、硝酸钠,适宜的生长环境为35℃、p H9和光暗交替。同色镰孢菌的最适培养基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硝酸钾、硝酸钠,适宜的生长环境为35℃、p H8-10和光暗交替。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甘肃省枸杞根腐病分离出5种微生物尖孢镰孢菌、单隔镰孢菌、镰孢菌属菌物、同色镰孢菌、腐皮镰孢菌。而致病菌为尖孢镰孢菌、腐皮镰孢菌。3.病原致病性及品种的抗病性在水培和土培条件下,5种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依次为尖孢镰孢菌>腐皮镰孢菌>单隔镰孢菌>镰孢菌属菌物>同色镰孢菌。以致病力强菌尖孢镰孢菌接种后,抗病能力依次表现为L.exsertum>L.brevipes>宁夏枸杞=中国枸杞>黑果枸杞>宁杞二号>宁杞一号>宁杞五号,即L.exsertum抗病能力强于其他品种,属抗病材料,而宁杞一号和五号抗病能力较弱,属感病材料。4.枸杞抗病性相关酶活的测定在接种F.oxysporum后,宁杞一号的POD、SOD、PAL、PPO和类黄酮活性或含量上升幅度显着小于L.exsertum,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幅度显着高于L.exsertum。POD、SOD、PAL、PPO、类黄酮、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等9个指标可以作为枸杞鉴定抗根腐病能力强弱的生理指标。SOD、PA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等6个指标可以作为前期抗病筛选的指标。5.对枸杞光合特性的影响在接种F.oxysporum后,宁杞一号光合作用受到极大的抑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大幅度下降,而气孔限制值大幅上升。而L.exsertum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程度显着的轻于宁杞一号。对照组光合作用未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率6个光合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F.oxysporum侵染枸杞初期判断的标志。6.对枸杞叶绿素荧光相关指标的影响在接种F.oxysporum后,宁杞一号叶绿体色素降解,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而L.exsertum的降解速度显着低于宁杞一号,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感病初期判断的标志。在接种F.oxysporum后,宁杞一号PSⅡ电子传递以及猝灭的过程中出现了紊乱,最大光量子效率(Fm/Fv)、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开放中心捕捉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效率(q P)大幅度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效率(NPQ)则大幅上升。而L.exsertum PSⅡ电子传递以及猝灭受到抑制程度显着轻于宁杞一号。对照组PSⅡ该过程完全未受到抑制。Fm/Fv、ΦPSⅡ、Fv‘/Fm‘、q P以及NPQ 5个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感病初期判断的标志。

二、番茄品种对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番茄品种对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葡萄品种(优系)对灰霉病抗性鉴定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缩写说明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葡萄灰霉病的研究进展
        1.2.1 葡萄灰霉病的起源与分布
        1.2.2 葡萄灰霉病的危害与症状
        1.2.3 葡萄灰霉病的病原菌
        1.2.4 葡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
        1.2.5 葡萄灰霉病的预防与治理
        1.2.5.1 化学防治
        1.2.5.2 生物防治
        1.2.6 葡萄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研究
        1.2.7 植物抗灰霉病机理研究
        1.2.8 植物抗灰霉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2.8.1 PAMP/DAMP信号及识别
        1.2.8.2 灰葡萄孢信号识别后的转导
        1.2.8.3 抗灰葡萄孢转录后再编程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葡萄灰葡萄孢的培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培养基的配制
        2.1.2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培养
        2.1.3 病原菌的鉴定
        2.1.3.1 形态学鉴定
        2.1.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2.1.4 致病性测定
        2.1.4.1 孢子悬浮液的配制
        2.1.4.2 果实离体接种
        2.1.4.3 致病性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病原菌性状及其形态特征
        2.2.2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2.3 灰葡萄孢致病性测定结果
3 不同葡萄品种(优系)对灰霉病的抗性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品种
        3.1.2 不同葡萄品种(优系)叶片灰霉病抗性鉴定
        3.1.3 不同葡萄品种(优系)果实灰霉病抗性鉴定
    3.2 数据处理及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葡萄品种(优系)叶片对灰霉病抗性鉴定结果
        3.3.2 不同葡萄品种(优系)果实对灰霉病抗性鉴定结果
        3.3.3 不同葡萄品种叶片、果实(优系)灰霉病抗性鉴定的结果与讨论
4 不同葡萄品种(优系)抗灰霉病机理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葡萄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4.3.2 葡萄叶片中植物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4.3.3 葡萄叶片中植物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4.3.4 葡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4.3.5 葡萄叶片中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4.3.6 葡萄叶片中过氧化氢的测定
        4.3.7 葡萄叶片中植物茉莉酸含量的测定
        4.3.8 葡萄叶片中植物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4.4 细胞防卫反应特征
        4.4.1 仪器
        4.4.2 材料与试剂
        4.4.3 DAB、NBT染色
        4.4.4 叶片中过氧化氢、超氧化物的测定
        4.4.5 结果与分析
    4.5 防御酶和信号分子在葡萄抗灰霉病过程中的影响力
        4.5.1 方法
        4.5.2 影响力分析
5 葡萄叶片与灰葡萄孢互作的转录组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内容和方法
        5.2.1 叶片接种试验
        5.2.2 RNA的提取和转录组的测序
        5.2.3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和比较
        5.2.4 样本间关系的分析
        5.2.5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类与富集
        5.2.5.1 差异表达基因比较分析
        5.2.5.2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
        5.2.5.3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叶片侵染灰葡萄孢后的表现
        5.3.2 RNA-Seq分析
        5.3.3 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分析
        5.3.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分类
        5.3.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5.3.6 差异表达基因的代谢通路注释分类
        5.3.7 差异表达基因的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
致谢

(2)苹果MdHB7在应答炭疽叶枯病菌和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真菌病害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1.1.1 苹果炭疽叶枯病
        1.1.2 苹果腐烂病
    1.2 植物抗病机制
        1.2.1 植物免疫系统
        1.2.2 植物防卫信号途径
        1.2.3 酚类物质
        1.2.4 活性氧
        1.2.5 抗病相关蛋白
    1.3 HD-Zip转录因子研究概况
        1.3.1 HD-Zip转录因子的分类
        1.3.2 HD-Zip基因家族的鉴定
        1.3.3 HD-Zip转录因子响应逆境胁迫的功能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苹果MdHB7 在响应炭疽叶枯病菌侵染中的功能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苹果炭疽病菌的培养、侵染、抗性评价和样品采集
        2.1.3 MdHB7 基因表达分析
        2.1.4 外源ABA处理
        2.1.5 激素的提取与测定
        2.1.6 酚类物质的提取与测定
        2.1.7 过氧化氢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1.8 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2.1.9 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2.1.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苹果MdHB7 响应炭疽叶枯病菌侵染的表达模式分析
        2.2.2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对炭疽叶枯病菌侵染的抗性分析
        2.2.3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水杨酸关系分析
        2.2.4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脱落酸关系分析
        2.2.5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关系分析
        2.2.6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H_2O_2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关系分析
        2.2.7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病程相关酶活性关系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苹果MdHB7 在响应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苹果腐烂菌的培养、侵染及评价试验
        3.1.3 RNA提取和RT-q PCR
        3.1.4 外源处理苹果‘GL3’试验
        3.1.5 激素的提取与测定
        3.1.6 酚类物质的提取与测定
        3.1.7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3.1.8 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3.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苹果MdHB7 响应腐烂病菌侵染的表达模式分析
        3.2.2 苹果MdHB7 响应腐烂病菌侵染的表型鉴定
        3.2.3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水杨酸的关系分析
        3.2.4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酚类物质关系分析
        3.2.5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H_2O_2含量的关系分析
        3.2.6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的关系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4.1 结论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哈茨木霉菌对黄瓜嫁接苗培育及根腐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瓜嫁接的研究概况
        1.1.1 黄瓜嫁接技术
        1.1.2 嫁接对抗病性的影响
        1.1.3 嫁接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木霉菌的研究现状
        1.2.1 木霉菌概况
        1.2.2 木霉菌的应用
        1.2.3 木霉菌的促生机制
        1.2.4 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机制
        1.2.4.1 抗生作用
        1.2.4.2 重寄生作用
        1.2.4.3 竞争作用
        1.2.4.4 诱导抗性作用
    1.3 黄瓜根腐病的研究概况
        1.3.1 黄瓜根腐病概况
        1.3.2 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1.3.2.1 农业防治
        1.3.2.2 化学防治
        1.3.2.3 生物防治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哈茨木霉菌剂使用方式对黄瓜砧木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研究
        2.2.2 哈茨木霉菌对嫁接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2.2.3 哈茨木霉菌对黄瓜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2.2.4 哈茨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2.2.5 哈茨木霉菌代谢液对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2.2.6 哈茨木霉菌对嫁接黄瓜幼苗生理及根腐病防效的影响研究
        2.2.6.1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6.2 育苗
        2.2.6.3 木霉菌与病原菌接种试验
        2.2.6.4 取样
    2.3 试验方法
        2.3.1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3.2 发病情况调查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哈茨木霉菌剂使用方式对黄瓜砧木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3.1.1 木霉菌菌剂使用方式对种子出苗时间、齐苗时间及出苗率的影响
        3.1.2 木霉菌剂使用方式对砧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3.2 哈茨木霉菌对嫁接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3.2.1 哈茨木霉菌对黄瓜嫁接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2.2 哈茨木霉菌对黄瓜嫁接苗氮磷钾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3.3 哈茨木霉菌对黄瓜根腐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
        3.3.1 哈茨木霉菌与黄瓜根腐病原菌的对峙试验
        3.3.2 哈茨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3.3 哈茨木霉菌代谢液对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4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4.1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
        3.4.1.1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4.1.2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3.4.1.3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4.2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活性氧指标的影响
        3.4.2.1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影响
        3.4.2.2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3.4.3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抗病性指标的影响
        3.4.3.1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3.4.3.2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3.4.3.3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3.4.3.4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黄瓜根腐病发生的影响
4 讨论
    4.1 哈茨木霉菌剂使用方式对黄瓜砧木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4.2 哈茨木霉菌对嫁接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4.3 哈茨木霉菌对黄瓜根腐病的抑制作用效果
    4.4 哈茨木霉菌对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4.5 不同处理对黄瓜根腐病发生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白粉病研究进展
        1.1 白粉病病原菌研究
        1.2 白粉菌的侵染过程及致病机理研究
        1.3 白粉病发病条件及发病症状
        1.3.1 发病条件
        1.3.2 发病症状
        1.4 白粉病的防治策略
        1.4.1 化学防治
        1.4.2 物理防治
        1.4.3 生物防治
        1.4.4 农业防治
        1.5 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研究进展
    2 植物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2.1 植物形态结构抗病性
        2.1.1 固有结构与植物抗病性
        2.1.2 诱导结构与植物抗病性
        2.2 植物生理生化抗病性
        2.2.1 过敏反应与植物抗病性
        2.2.2 防御酶与植物抗病性
        2.2.3 植保素与植物抗病性
        2.2.4 内源激素与植物抗病性
        2.2.5 病程相关蛋白PRs与植物抗病性
        2.3 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
        2.3.1 由病原菌模式分子触发的免疫反应(PTI)
        2.3.2 由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
    3 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1 转录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2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3 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的整合研究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4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2 研究内容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品种筛选及抗性评价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白粉病侵染对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
        2.2.2 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及聚类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表型、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
        3.2.2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的影响
        3.2.3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相对含水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2.4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5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2.6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活性氧积累的影响
        3.2.7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8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3.2.9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2.10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2 渗透调节物质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3 抗氧化系统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4 苯丙烷代谢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5 次生代谢物质合成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4 小结
第四章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2.3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4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4.2.5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糖积累的影响
        4.2.6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光合特性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4.3.2 糖代谢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转录组学差异
    前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转录组学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测序结果统计
        5.2.2 Unigenes功能分析
        5.2.3 差异表达基因(DEGs)统计与分析
        5.2.4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GO功能富集分析
        5.2.5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5.2.6 转录组分析的q RT-PCR验证
    5.3 讨论
        5.3.1 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路分析
        5.3.2 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通路分析
        5.3.3 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分析
        5.3.4 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蛋白质组学差异
    前言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蛋白质组学分析
        6.1.4 蛋白组和转录组学关联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蛋白质鉴定质量评估
        6.2.2 差异积累蛋白质(DAPs)统计分析
        6.2.3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GO富集分析
        6.2.4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KEGG富集分析
        6.2.5 差异积累蛋白(DAPs)对应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
        6.2.6 蛋白组和转录组学关联分析
        6.2.7 候选基因的鉴定
        6.2.8 草地早熟禾对白粉病侵染的应答机制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全文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5)嫁接对辣椒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植物疫病危害的研究
        1.2.2 植物对疫病反应机理的研究
        1.2.3 疫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1.2.4 嫁接防病机理研究
        1.2.5 嫁接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 材料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砧木的辣椒疫病发病程度
        2.2.2 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的生长和疫病抗性
        2.2.3 嫁接方式对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
        2.2.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苗在日光温室栽培的生长及疫病发生
    2.3 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砧木的辣椒疫病发病程度
        3.1.1 不同砧木对活体接菌法下辣椒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3.1.2 不同砧木对离体接菌法下辣椒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3.2 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的生长和疫病抗性
        3.2.1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2.2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愈合的影响
        3.2.3 嫁接方式对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
        3.2.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苗在日光温室栽培的生长及疫病发生
        3.2.5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苗生长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
        3.2.6 抗病砧木对辣椒幼苗疫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3.2.7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2.8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其他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3.3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效果及抗疫病效果的影响
        3.3.1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3.2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愈合的影响
        3.3.3 嫁接方式对嫁接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3.3.4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生长其他形态指标的影响
        3.3.5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生长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
        3.3.6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疫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3.3.7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3.8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其他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3.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田间生产效果的影响
        3.4.1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田间植株长势的影响
        3.4.2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田间辣椒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3.4.3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田间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
        3.4.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疫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4.5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3.4.6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苹果黄蚜取食和水杨酸处理诱导的苹果苗对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介导的昆虫种间竞争
    1.2 植物的防御机制
        1.2.1 植物的组成型防御
        1.2.2 植物的诱导型防御
        1.2.3 植物中与防御相关的主要酶类
        1.2.3.1 多酚氧化酶
        1.2.3.2 苯丙氨酸解氨酶
        1.2.3.3 过氧化物酶
        1.2.4 植物诱导防御的信号途径
    1.3 水杨酸及其诱导植物抗虫的作用
        1.3.1 水杨酸及其生物合成途径
        1.3.2 水杨酸诱导的植物抗虫作用
    1.4 蚜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
    1.5 植物防御对螨类的影响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植物
        2.1.2 供试昆虫
        2.1.3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苹果苗
        2.2.1.1 水杨酸配制
        2.2.1.2 苹果苗处理
        2.2.2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苹果苗对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2.2.3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苹果苗对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种群数量的影响
        2.2.4 苹果黄蚜取食和水杨酸处理对苹果苗御酶活性的影响
        2.2.4.1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2.2.4.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2.2.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2.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诱导的苹果苗防御对山楂叶螨发育的影响
        3.1.1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的苹果苗对山楂叶螨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3.1.2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的苹果苗对山楂叶螨种群数量的影响
    3.2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诱导的苹果苗防御对苹果全爪螨发育的影响
        3.2.1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苹果苗对苹果全爪螨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3.2.2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苹果苗对苹果全爪螨种群数量的影响
    3.3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对苹果苗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3.3.1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对苹果苗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3.3.2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对苹果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3.3 苹果黄蚜取食和外源水杨酸处理对苹果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苹果黄蚜取食诱导的苹果苗防御对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2 外源水杨酸处理诱导的苹果苗防御对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3 苹果黄蚜取食对苹果苗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4.4 外源水杨酸处理对苹果苗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果实营养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樱桃番茄概述
    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2.1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概述
        2.1.1 TYLCV基因组结构
        2.1.2 传播途径、寄主范围及危害
        2.1.3 病毒检测方法
        2.1.4 防治措施
        2.2 抗TY基因的研究进展
        2.3 抗TYLCV育种的研究
    3 植物体内防御酶的研究进展
    4 樱桃番茄品质的研究进展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6.1 研究内容
        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遗传特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1.2 实验设备及试剂
        1.3 DNA的提取及PCR扩增反应体系
        1.4 Ty-1、Ty-2、Ty-3 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1.5 樱桃番茄TYLCVD田间抗性鉴定
        1.6 病情调查与分析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樱桃番茄亲本和F1 代材料抗TY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2.1.1 Ty-1 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2.1.2 Ty-2 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2.1.3 Ty-3 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2.2 樱桃番茄亲本和F1 代材料抗TY基因表达及遗传倾向分析
        2.2.1 Ty-1 基因表达及遗传变异分析
        2.2.2 Ty-2 基因表达及遗传变异分析
        2.2.3 Ty-3 基因表达及遗传变异分析
        2.3 不同樱桃番茄材料TYLCVD田间病情调查及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樱桃番茄抗TY相关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3.2 樱桃番茄抗TY相关基因表达及遗传变异分析
第三章 樱桃番茄防御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遗传倾向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设备及试剂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番茄幼苗中酶活性的测定
        1.3.2 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本和F_1 代樱桃番茄抗性相关酶活性及遗传变异研究
        2.1.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2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3 总酚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4 CAT酶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5 SOD酶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6 POD酶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7 APX酶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2 不同樱桃番茄材料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遗传变异的分析
        2.2.1 CAT基因表达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2.2 SOD基因表达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2.3 POD基因表达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2.4 APX基因表达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樱桃番茄材料抗性相关酶活性及后代遗传变异分析
        3.2 樱桃番茄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遗传变异的分析
第四章 不同樱桃番茄果实营养特性及遗传倾向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1.2 实验设备与试剂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品质及产量的测定方法
        1.3.2 营养品质及次级代谢物质的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樱桃番茄亲本和F1 代果实感官品质及遗传变异分析
        2.2 樱桃番茄亲本和F_1 代果实营养特性及遗传变异的分析
        2.2.1 可溶性蛋白和糖酸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2.2 VC含量的差异分析及遗传变异
        2.2.3 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及遗传变异的分析
        2.3 不同樱桃番茄果实中总酚和类黄酮的比较及遗传变异的分析
        2.3.1 总酚含量及遗传变异的分析
        2.3.2 类黄酮含量及遗传变异分析
    3 讨论
        3.1 樱桃番茄果实营养特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
        3.2 樱桃番茄果实次级代谢物的比较及遗传变异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8)加硅对香蕉氮营养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水果作物,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1.2 海南香蕉园施肥现状及土壤现状
    1.3 香蕉枯萎病致病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1.3.1 枯萎病致病机理
        1.3.2 枯萎病防治主要措施与效果
        1.3.3 影响枯萎病发病的因素
    1.4 矿质养分对植物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
        1.4.1 矿质养分对植物生长与生理生化影响
        1.4.2 氮对植物生长及病害的影响
        1.4.3 其他矿质养分对植物生长与病害影响
        1.4.4 硅对植物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
        1.4.5 氮硅配合对植物生长及抗病能力的影响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供氮水平下加硅对香蕉生长与氮营养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香蕉生物量与根冠比
        2.2.2 香蕉根系活力
        2.2.3 香蕉硝态氮含量
        2.2.4 香蕉氮含量
        2.2.5 香蕉硅含量
    2.3 本章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硅对香蕉氮营养及枯萎病抗性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香蕉生物量
        3.2.2 香蕉的株高茎粗
        3.2.3 香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3.2.4 香蕉叶片中的硝酸还原活性酶活性
        3.2.5 香蕉叶片的硝态氮含量
        3.2.6 香蕉的全氮含量
        3.2.7 香蕉的硅含量
        3.2.8 香蕉的磷含量
        3.2.9 香蕉假茎的木质素含量
        3.2.10 香蕉叶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
        3.2.11 香蕉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3.2.12 香蕉叶片的总酚含量
        3.2.13 香蕉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
    3.3 本章讨论
        3.3.1 加硅对香蕉生物量的影响
        3.3.2 加硅对香蕉株高茎粗的影响
        3.3.3 加硅对香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4 加硅对香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3.5 加硅对香蕉叶片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3.6 加硅对香蕉氮含量的影响
        3.3.7 加硅对香蕉硅含量的影响
        3.3.8 加硅对香蕉磷含量的影响
        3.3.9 加硅对香蕉假茎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3.10 加硅对香蕉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3.11 加硅对香蕉叶片总酚含量的影响
        3.3.12 加硅对香蕉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草酸影响青枯雷尔氏菌与烟草互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青枯雷尔氏菌与青枯病
        1.1 青枯雷尔氏菌
        1.2 影响青枯病发生的环境因子
    2 根系分泌物与青枯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的关系
        2.1 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2.2 影响根系分泌物的因素
        2.3 根系分泌物对青枯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
    3 草酸的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3.1 植物体内的草酸形态、含量及其分布
        3.2 植物体内草酸的代谢
        3.3 草酸的生物活性
        3.4 影响植物体内草酸含量的因素
    4 土壤酸碱度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5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5.1 选题依据
        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烟草抗感品种草酸的鉴定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烟草抗感品种的抗性评价
        2.2 不同烟草抗感品种根系分泌物中草酸的检测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三章 草酸影响青枯雷尔氏菌与烟草的互作机制研究
    第一节 草酸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酸在B培养基条件下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
        2.2 B培养基条件下草酸添加后p H的动态变化
        2.3 草酸在基础培养条件下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
        2.4 草酸在NA固体培养基条件下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二节 草酸对青枯雷尔氏菌侵染烟草特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酸对青枯雷尔氏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2 草酸对青枯雷尔氏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影响
        2.3 草酸对青枯雷尔氏菌在烟草根部定殖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三节 草酸对烟草青枯病发病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培条件下草酸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2.2 水培条件下草酸对烟草青枯病发病的影响
        2.3 盆栽条件下草酸对烟草青枯病发病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四章 施用土壤调理剂对草酸含量及烟草青枯病发生情况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调理剂对烟草根系分泌草酸含量的影响
        2.2 土壤调理剂对乙醇酸氧化酶酶活的影响
        2.3 土壤调理剂拌土条件下草酸含量与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2.4 土壤调理剂对草酸氧化酶酶活的影响
        2.5 土壤调理剂拌土条件下草酸含量与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2.6 土壤调理剂对烟草根际土壤p H的影响
        2.7 土壤调理剂拌土条件下草酸含量与土壤p H的关系
        2.8 土壤调理剂对烟草青枯病发病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10)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及生理生化抗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SUMMARY
前言
文献综述
    1. 枸杞及根腐病研究进展
        1.1 枸杞
        1.2 枸杞病害研究进展
        1.3 根腐病研究进展
    2. 植物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2.1 植物病原真菌与植物互作
        2.2 植物防御酶的功能与作用机理
        2.3 主要活性氧的功能与作用机理
        2.4 植物酚类化合物与植物抗病
        2.5 丙二醛(MDA)在蔬菜抗病性中的作用
        2.6 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与植物抗病的关系
    3. 病原菌侵染对植物互作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3.1 光合作用的一般机制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2 叶绿素荧光的重要作用
        3.3 病原物侵染改变光合作用
        3.4 叶绿素荧光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响应
第一篇 甘肃枸杞根腐病病原学研究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培养基
        1.2 化学试剂
        1.3 试验仪器
        2. 方法
        2.1 病害调查、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2.2 病原菌鉴定
        2.3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 病害田间调查、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1.1 甘肃省枸杞根腐病调查及病原菌种类
        1.2 致病性测定
        2. 病原菌的鉴定
        2.1 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
        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3. 主要病原菌离体培养条件研究
        3.1 最适培养基的确定
        3.2 温度对病原菌的影响
        3.3 光照对病原菌的影响
        3.4 pH对病原菌的影响
        3.5 碳源对病原菌的影响
        3.6 氮源对病原菌的影响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1. 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鉴定
        2. 病原菌致病能力比较
        2.1 土培条件下致病性测定结果
        2.2 水培条件下致病性测定结果
        3. 病原菌鉴定结果
        4. 各菌种生物学特征研究
第二篇 枸杞根腐病对枸杞生理特性的影响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2.1 苗木培育的方法
        2.2 供试苗木的选择
        2.3 供试菌种的活化及增殖
        2.4 接种F. oxysporum的方法
        2.5 抗病能力的测定方法
        2.6 样品采集的方法
        2.7 样品指标测定的方法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枸杞抗病能力的测定
        2.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主要活性氧物质的变化
        2.1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含量变化
        2.2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超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变化
        3.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4.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变化
        4.1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PAL活性变化
        4.2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总酚含量变化
        4.3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类黄酮含量变化
        5.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防御性酶类活性变化
        5.1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SOD活性变化
        5.2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POD活性变化
        5.3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CAT活性变化
        5.4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PPO活性变化
        6.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主要能量物质含量变化
        6.1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6.2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1. 不同枸杞的抗病性测定
        2. 活性氧物质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2.1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2.2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3.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4. 苯丙烷代谢途径与枸杞抗病性的关系
        4.1 PAL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4.2 总酚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4.3 类黄酮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5. 防御性酶类活性变化与枸杞抗病性的关系
        5.1 SOD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5.2 POD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5.3 CAT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5.4 PPO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6. 主要能量物质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6.1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6.2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7. 小结
第三篇 枸杞根腐对枸杞光合生理的影响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2.1 苗木培育的方法
        2.2 供试苗木的选择
        2.3 供试菌种的活化及增殖
        2.4 接种F.oxysporum的方法
        2.5 叶绿素测定方法
        2.6 光合作用相关指标测定的方法
        2.7 叶绿素荧光相关指标测定的方法
        2.8 数据处理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影响
        2.1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2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蒸腾速率的影响
        2.4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气孔导度的影响
        2.5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胞间CO_2浓度以及气孔限制值的影响
        3.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的影响
        3.1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Fv/Fm的影响
        3.2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 ΦPSⅡ的影响
        3.3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Fv‘/Fm‘的影响
        3.4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qP的影响
        3.5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NPQ的影响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1.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2.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
        3.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叶绿素荧光相关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

四、番茄品种对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葡萄品种(优系)对灰霉病抗性鉴定及机理研究[D]. 田园园. 烟台大学, 2021(12)
  • [2]苹果MdHB7在应答炭疽叶枯病菌和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鉴定[D]. 杨露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哈茨木霉菌对黄瓜嫁接苗培育及根腐病防治研究[D]. 齐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4]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D]. 董文科.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5]嫁接对辣椒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D]. 田雪.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6]苹果黄蚜取食和水杨酸处理诱导的苹果苗对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的影响[D]. 王蔓.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7]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果实营养特性的研究[D]. 骆巧娟.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8]加硅对香蕉氮营养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D]. 王露. 海南大学, 2019
  • [9]草酸影响青枯雷尔氏菌与烟草互作的机制研究[D]. 王姣. 西南大学, 2019(01)
  • [10]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及生理生化抗病机理研究[D]. 李捷. 甘肃农业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番茄品种抗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