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深圳500名儿童领养动物

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深圳500名儿童领养动物

一、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深圳市五百名儿童认养动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翰林[1](2021)在《自然教育视角下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城市快速扩张、自然空间减少、电子娱乐普及的背景下,儿童自然缺失的现象愈发普遍。自然教育因能缓解自然缺失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提升儿童综合素质,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的感情和保护自然的意识逐渐受到重视。目前自然教育的普及程度远不能满足儿童的需求,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作为儿童最容易到达且使用频率最高的户外空间也存在自然化程度偏低,难以支持自然教育的情况。笔者认为研究自然教育视角下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对自然教育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教育为切入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展开研究,为其提供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成果集中在5个方面:(1)通过文献研究梳理自然教育的内涵与发展现状。自然教育是以“在自然环境或者人工建设的自然化环境中实践”为核心,以“通过接触自然改善身心状态、提升自身素质”“了解自然、学习自然知识”“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及行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自然教育主要研究方向有自然教育体系研究和自然教育景观空间设计研究等,涉及的场景有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乡村教育营地、社区花园等。(2)通过案例分析梳理自然教育机构中自然教育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所需资源、参与者等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结合文献研究与支撑理论归纳总结出自然教育的常规体系。分析与居住区自然教育儿童空间相近的社区花园案例,归纳其设计理念、空间结构和景观要素。(3)依据自然教育的常规体系及居住区环境特征提出居住区环境下的儿童自然教育的体系框架,梳理出适宜居住区开展的自然教育活动内容及所需景观要素。在居住区自然教育体系、案例经验和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然教育视角下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自然化、体验性、儿童友好、功能兼顾5项设计原则,再现自然环境、强化景观感知、物质循环利用、设施小型化、农事用地景观化、丰富配套设施6项设计策略,划分了宅旁绿地、居住街坊集中绿地、五分钟生活圈公共绿地、十分钟及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绿地儿童活动空间4个层级,展现了设计的过程与要点。(4)在设计研究的指导下,分析场地的前期规划与自然环境现状及使用者需求,设计针对性的自然教育体系,开展自然教育视角下潍坊市某新建居住区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方案设计并绘制相关图纸。

冯家齐[2](2021)在《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南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要素。长期以来,国内街道空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缺乏对于人性化和公平性的探讨,特别是忽视儿童的行为活动及需求,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与城市街道空间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儿童在街道空间中日常出行安全问题和行为活动空间缺失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儿童的健康和安全。近年来,随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型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设计者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视角发生转换,为城市更新、人性化设计、公共空间提升等方面提供重要设计思路,寻求更加科学合理及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街道设计策略和方法。本文首先针我国当前对于儿童友好型街道空间仍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以环境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和儿童心理发展等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儿童行为特征、儿童心理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PSPL调研法、跟踪采访法、问卷调研法等调研方法,结合街道现状特点、空间界面和设施等对西安市长安南路进行调研,发现了长安南路街道空间对于儿童日常活动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儿童在街道空间中的行为活动呈现分散化、室内化,街道现有儿童活动空间匮乏、设施单一等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优秀案例,阐述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保障安全性”、“舒适性”、“功能复合性”、“互动激励性”的四大设计原则,并分析得出在交通、空间、尺度、设施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最后依据以上研究结论,综合对长安南路街道空间及重要节点进行改造设计,满足儿童在长安南路街道空间中空间需求。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从风景园林专业角度对今后城市街道空间提供新的设计视角,引导建立真正能够让儿童在街道空间中参与、体验、游乐的街道公共空间,为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朱浩[3](2020)在《公众参与视角下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文中研究表明资源热力电厂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特点成为许多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主流。在过去,资源热力电厂在设计上主要强调功能使用的合理性。而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一批设计较为新颖的资源热力电厂,这些项目在满足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外观形象、地域特色、科普教育等公众参与的属性上进行了优化设计。这种价值的转变,来源于公众日益增加的环保意识与公民意识。同时,国家进入十三五发展阶段以来,强调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作用,当下的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更为强调公众参与属性:对城市而言,是促进民众参与环保教育的桥梁;对社会而言,又是宣传当地环境保护事业、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窗口。相对于一般的工业建筑,资源热力电厂是兼具科普教育性、功能复合性、形象展示性的全新综合体,在建筑美学与文化层面上,建筑师也拥有了对其进行优化提升的广阔空间。基于此背景,本文分为六个章节对论题展开研究:(一)绪论一一介绍论题的研究背景和缘起,确定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对象和内容,分析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制定研究框架和方法;(二)基础研究——介绍资源热力电厂本体特征,分析公众参与行为对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影响,通过国内发展回顾探讨设计中的价值转变,并通过介绍新型设计模式阐述当下进行创新设计的可操行。(三)案例分析与调研——对近年来国内外一批较为新颖的电厂案例进行背景与设计策略手法分析,并通过对比研究,归纳出可供参考的技优化设计技术路线。最后以实地调研深入当下案例,搜集影响策略制定的不足与细节点。(四)优化设计策略的探讨——基于基础研究,提出了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原则与设计策略。(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笔者在研究生阶段参与的工程项目进行介绍,以验证本文观点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六)结论

丁潇颖[4](2020)在《中国社区农园研究》文中提出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造成了严峻的社会、食物和环境问题。作为应对上述问题的策略之一,社区农园在我国诸多城市中大量涌现并快速发展。然而,这些农园的作用却差异显着——部分农园成为了促进居民互动、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社区环境的关键媒介;部分农园却因用地权属、规划布局、组织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矛盾与公众质疑。而既有研究缺少针对中国社区农园的整体性分析、理论性指导和综合性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农园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社区农园进行全面探索,深入分析造成社区农园效益差异的成因,提出社区农园发展策略变得十分必要。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GIS空间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SPSS数据分析等方法,从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策略构建三方面对中国社区农园展开研究。(1)在理论研究方面,梳理了社区农园相关规划设计思想,总结了社区农园实践的发展趋势,并从政策环境、设计模式、参与机制、效益、社会资本和社区农园等层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解析。(2)在现状分析方面,探究了中国社区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社区农园的现状设计模式和参与机制,并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析了社区农园的效益与问题,认为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显着而问题多集中在政策法规、规划设计、社会参与、管理制度、运营方式等方面。基于对问题成因的分析,提出应强化对社区农园社会作用的认知,构建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以此指导中国社区农园建设。(3)在策略构建方面,借助社会资本理论,阐明了社区农园能够建立信任、社会网络和规范,促进社会资本培育的社会作用,并进一步筛选得到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空间要素和社会要素。之后,基于不同要素对社会资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制定了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在设计策略层面上,剖析了典型社区农园案例,构建了分优先级的选址策略和农园尺度下的空间设计策略,并结合实践对设计策略进行验证;在参与机制层面上,提出了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和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等途径和方法,论述了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并对社区农园的支持性政策体系进行探讨。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两方面,形成对中国社区农园的整体性认知,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对社区农园社会作用进行解析和定位,进一步建立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对于突破社区农园发展障碍,科学指导社区农园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农园正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曲梦娇[5](2020)在《基于都市农业视角的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黑庄户鲁店公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城市化水平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2019年我国城镇化已达到60%,进入城市社会时代。城市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同时,人口急剧增加,资源也开始短缺,进而其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向乡村蔓延,发展过快导致城市扩张无序化、无节制化,城乡界限模糊,发展步调不一致,产生两极化。因此产生的城乡矛盾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今人们采取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市农业则是在此背景下顺应城市发展逐渐由城郊农业发展演变而来,都市农业的产生需要城市发展达到一定水准,借助城市发展自身的同时反作用于城市发展。因此发展都市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乡矛盾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场地位于城市边缘的黑庄户乡,现今黑庄户乡的发展与北京差距极大,人口多涌入城市,产业低级,与此同时黑庄户也是北京主副城市中心与二道郊野公园环的重要节点,因此黑庄户亟需产业升级,也需要腾退土地用于建设绿色空间以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在北京市总体规划、朝阳区规划以及黑庄户乡域规划,黑庄户规划有城市农业公园群,本研究场地属于其中之一。因此笔者通过文献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对都市农业的概念与相关内涵、其发展现状与特点等进行学习,总结出将都市农业理念应用于郊野公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简练提出都市农业景观的景观要素、应用方式,以及如何将都市农业通过景观手法应用于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用于指导本研究方案设计,作为本研究的实践验证。

吉利利[6](2020)在《基于自然教育的小学生户外研学空间环境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自然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小学生的“自然缺失症”变得越来越严重。构建小学生和自然的联系至关重要,户外研学自然教育场地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和自然连接的空间。小学生可以在这里接触自然、认知自然,在自然中学习、感悟生命,与自然产生联系。基于自然教育的户外活动场地在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但是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从实践和理论入手,对户外研学自然教育活动空间深入的研究,可以有效改善小学生自然缺失现象,为教育者和设计者提供新思路。首先,本文对户外研学自然教育活动空间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包括素质教育、自然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概念及区别、户外活动空间、研学旅行,分析美国、韩国、日本及国内自然教育的实践模式,归纳国内外户外自然教育活动空间的设计经验,并结合国内的发展现状,从自然教育活动空间设计角度出发,通过深入的研究小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和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理论、自然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户外研学自然教育空间的分类和国内外成熟的案例分析,总结归纳户外研学自然教育活动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提出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户外研学自然教育空间环境设计体系,从设计原则(安全原则、感知原则、参与原则、系统原则)、规划层面(场地的自然资源、安全保障、主题定位、功能分区)、景观要素(地势地形、道路铺装、水体设计、植物配置、设施小品)总结归纳出户外研学自然教育活动空间环境设计的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并对乡村建设、小学校园、城市社区等环境中的自然教育活动空间做了总结。基于前期现场分析和调研,以石家庄故城蚂蚁营地进行实践设计,实现校本课程与自然教育结合,自然教育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本文将从环境设计的视角,探讨基于自然教育的户外研学空间环境设计的问题,最终旨在利用专业知识来建设一个给小学生快乐成长的场所,以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徐紫芹[7](2020)在《基于体验式理念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探究 ——以泾川休闲农业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程度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城市化现象也逐渐凸显。休闲农业园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逐渐受到了游客的喜爱。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程度的提高,游客对于休闲农业园的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游客更加渴望在园区中体验到平时生活所体验不到的感受,但是很多休闲农业园的体验活动设计单一、雷同、没有特色。所以,对于体验式理念下的休闲农业园的规划探究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是利用文献查阅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研究法以及归纳分析法,对泾川休闲农业园进行规划。对国内外休闲农业园的发展概况进行总结,并对国内外休闲农业园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休闲农业园中的体验模式,分析体验活动设计的要素、原则、程序和方法。将体验式理念在泾川休闲农业园进行具体应用,重点对当地的体验资源进行挖掘,对如何将这些资源运用到体验活动中进行了分析,体验活动的设计从文化体验、参与体验、服务体验、景观体验四方面出发,融入生态环保、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参与娱乐等功能,建设主题鲜明、个性特色的休闲农业园。本文对其他休闲农业园的规划具有一些研究和参考价值。

洪珂[8](2020)在《现代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 ——以龙泉山现代农业观光园景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农业结构与农业科技的调整与应用,主要依托农业产业发展的具有自己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地、市、城郊及乡镇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面积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区。再加上现如今城市居民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回归田园”的主题休闲农业观光园成了城市居民从紧张的工作中抽身放松的新型娱乐产地。既可以让城市居民感受田园的朴实生活,又可以缓解城市居民日程生活工作中带来的压力。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系统化总结资料,熟悉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园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阐述了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内涵并概括其特征和类型、设计原则和内容,并归纳总结国内外农业园的发展现状;其次,对各国成功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设成果进行研究,分析相关案例的建设理念、主题定位和空间布局,结合我国目前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发展状况和面临问题得出相关理论经验和启发;最后,以龙泉山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为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针对龙泉山的实际情况,分析基地现状,从主题、思路、功能、特色等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研究得出一个适宜龙泉山现状的农业观光园方案。本方案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做到了农游一体,确保了项目周年运营,希望能对我国现代农业观光园健康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王宁[9](2020)在《儿童友好型城市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商业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商业空间的增加占据了儿童活动空间,使儿童室外活动空间匮乏;原有的自然性活动场地逐渐被过度的人工设施所取代,导致儿童活动空间失去自然趣味性;交通方式的变更使小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使儿童外出活动安全失去保障。根据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儿童活动频率最高的住区公共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迫切需求、儿童活动空间匮乏、儿童群体应受到保护和尊重为依托,以为儿童提供满足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空间为最终目的,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这一课题。采用文献收集、实地考察、等方法,论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了国内外发展动态,阐述了相关概念、界定了研究范围,明晰了选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确定了技术路线。并对相关理论进行简述作为研究的依据,对国内外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出可借鉴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五大原则及四大策略。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望丘里”小区作为项目实践,概述了项目区位、文化背景和当地气候,对场地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立了设计定位、理念和愿景,并以便利及可达性、安全及舒适性、科技及多功能、参与及互动性、自然及趣味性五大设计原则为依据,应用儿童友好空间规划、儿童友好安全防护、儿童友好融入参与、儿童友好品质提升四大设计策略进行设计。打造景观节点新方案,形成“两轴、一环、六园”的总体空间结构,并对空间节点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进一步佐证了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儿童友好型城市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注重整体打造社区空间,进行围合管理。同时大力提倡游戏景观,满足儿童和成人能够在无器材环境下同样可以游乐。运用自然元素营造活动空间,调动儿童“五感”感知能力、培养儿童求生技能。致力于打造一个自然趣味、活力互动、全龄友好、健康安全的宜居住区空间。希望本文研究内容能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的作用。

王志琴[10](2019)在《抚州市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森林公园是环境教育的“大课堂”,环境解说系统作为主要支撑媒介,能够成功的将生态资源转为环境教育资源。本文以抚州城市中心最大的森林公园——汝水森林公园为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和综合考察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环境解说经验的基础上,对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要素中解说员、解说设施、解说媒介、解说信息、景区管理和解说受众六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其环境解说系统现存问题。同时结合解说受众问卷调查,对游客特征与游览偏好、旅游方式及旅游目的、解说需求及游客满意度等进行深入分析,为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优化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指导性方案。本研究坚持把环境解说系统作为汝水森林公园管理的手段,激励游客参与环保,培养游客正确的环保观念,研究结果可为抚州其他景区和森林公园开展环境解说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汝水公园的游客主要为抚州当地居民,年龄阶段和职业分布比较均衡,游客旅游的目的主要以放松身心为主,健身和休闲的人数占72%,85%的游客对公园科普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于环境解说的需求不断增加。2、目前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解说内容不够全面细致;解说形式单一;解说系统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缺乏;解说物维护更新不及时;人员解说系统匮乏;没有游客中心和官方网站等。3、完善和优化环境解说系统的原则和方法如下:1)遵循人文关怀、环境教育与环境开发并重、寓教于乐、先进性、与环境和谐统一、解说形式多样化、特色性的优化原则。2)从增加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解说、延伸自然景观解说、开展环境主题互动活动、完善公告性牌示解说等四方面,优化环境解说内容。3)通过增加解说媒介,完善解说设施建设、统一解说媒介设计、增加讲解人员并加强讲解人员的系统培训、更新电子环境解说设备等方面优化公园环境解说媒介。4)增加自然与人类关系、生态环境教育、动植物知识、健康养生知识、森林康养价值等解说内容;在园内设置生态养生步道、科普教育步道、休闲娱乐步道;增加与社区、市野保站、防火办及周边学校单位的交流和合作,定期组织观鸟、森林大课堂、认养植物等教育活动,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汝水森林公园自导式解说系统。

二、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深圳市五百名儿童认养动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深圳市五百名儿童认养动物(论文提纲范文)

(1)自然教育视角下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儿童活动自然缺失问题加剧
        1.1.2 目前国内自然教育普及率低
        1.1.3 国家政策呼吁保护儿童相关权利
        1.1.4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自然化程度低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自然教育
        1.3.2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1.4.1 自然教育相关研究
        1.4.2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相关研究
        1.4.3 国内居住环境中的自然教育空间设计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支撑理论
    2.1 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
    2.2 教育学基本理论
    2.3 游环构造理论
    2.4 景观生态学理论
    2.5 朴门永续设计理念
第3章 案例分析与借鉴
    3.1 自然教育体系案例
        3.1.1 深圳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
        3.1.2 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自然学校
        3.1.3 盖娅自然学校
        3.1.4 自然教育体系案例总结
    3.2 居住环境下自然教育景观空间案例
        3.2.1 上海创智农园
        3.2.2 湖南农业大学娃娃农园
        3.2.3 自然教育景观空间案例总结
第4章 设计研究
    4.1 居住区儿童自然教育体系
        4.1.1 居住区儿童自然教育体系框架
        4.1.2 居住区儿童自然教育中的物质要素
        4.1.3 居住区儿童自然教育活动
    4.2 居住区自然教育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原则
        4.2.1 自然化原则
        4.2.2 体验性原则
        4.2.3 生态性原则
        4.2.4 儿童友好原则
        4.2.5 功能兼顾原则
    4.3 居住区自然教育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4.3.1 再现自然环境
        4.3.2 强化景观感知
        4.3.3 物质循环利用
        4.3.4 设施应小型化
        4.3.5 农事用地景观化
        4.3.6 丰富配套设施
    4.4 居住区自然教育儿童活动空间的层级划分
        4.4.1 宅旁绿地儿童活动空间
        4.4.2 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儿童活动空间
        4.4.3 五分钟生活圈公共绿地儿童活动空间
        4.4.4 十分钟及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绿地儿童活动空间
    4.5 居住区自然教育儿童活动空间设计要点
        4.5.1 景观要素设计要点
        4.5.2 空间结构设计要点
        4.5.3 设计细化与完善
第5章 项目实践
    5.1 现状分析
        5.1.1 区位分析
        5.1.2 前期规划分析
        5.1.3 自然环境分析
        5.1.4 自然教育需求调查
    5.2 总体设计
        5.2.1 设计定位与主题
        5.2.2 自然教育体系设计
        5.2.3 总体设计方案
    5.3 中心绿地·彩虹娃娃园设计
        5.3.1 设计构想
        5.3.2 功能分区
        5.3.3 空间结构
        5.3.4 山水布局
        5.3.5 种植规划
        5.3.6 自然教育设施配置
        5.3.7 游戏设施配备
        5.3.8 铺装意向
        5.3.9 照明设施
        5.3.10 休憩及健身设施
    5.4 宅间绿地·植物娃娃园设计
        5.4.1 红果果园
        5.4.2 橙枝桠园
        5.4.3 黄花花园
        5.4.4 绿叶叶园
        5.4.5 青芽芽园
        5.4.6 蓝泡泡园
        5.4.7 紫穗穗园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创新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附录2 植物名录表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2)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南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
        1.1.2 现有街道空间环境设计忽视儿童空间利益
        1.1.3 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1.1.4 儿童权益亟待提升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析
2 相关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儿童
        2.1.2 儿童友好型城市
        2.1.3 街道
    2.2 相关理论
        2.2.1 环境行为心理学
        2.2.2 人体工程学
        2.2.3 儿童心理认知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儿童友好视角下长安南路街道空间调研
    3.1 调研背景
        3.1.1 研究对象概况
        3.1.2 调研方法
    3.2 长安南路街道空间调研与分析
        3.2.1 交通空间调研分析
        3.2.2 建筑界面调研分析
        3.2.3 空间尺度及边界调研分析
        3.2.4 设施调研分析
    3.3 儿童活动调研与分析
        3.3.1 调研方法设计
        3.3.2 儿童行为活动
        3.3.3 儿童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3.4 问卷调研分析
    3.5 调研结论
    3.6 本章小结
4 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4.1 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的影响因素
        4.1.1 空间尺度
        4.1.2 空间功能和形态
        4.1.3 空间边界
        4.1.4 设施
    4.2 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设计原则
        4.2.1 保障安全性原则
        4.2.2 舒适性原则
        4.2.3 功能复合性原则
        4.2.4 互动激励性原则
    4.3 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设计策略
        4.3.1 适宜的机动与非机动空间网络
        4.3.2 动态化设计的空间形态
        4.3.3 尺度微缩化的空间场所
        4.3.4 多样化的交互空间
        4.3.5 注入趣味的街道空间元素
    4.4 本章小结
5 儿童友好视角下长安南路街道空间优化设计
    5.1 优化交通系统
        5.1.1 优化机动非机动车道网络
        5.1.2 优化停车网络
        5.1.3 优化街道横断面
        5.1.4 优化步行空间
    5.2 优化街道界面
        5.2.1 利用街道侧界面
        5.2.2 合理设计街道底界面
    5.3 优化活动空间
        5.3.1 街道空间多样性设计
        5.3.2 功能复合性设计
        5.3.3 游戏空间缩尺化设计
    5.4 优化设施
        5.4.1 灵活的空间设施与组合
        5.4.2 教育设施优化设计
        5.4.3 医疗、卫生、文体设施优化设计
        5.4.4 安全保障设施优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与表录
附录一 街道空间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表
附录二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公众参与视角下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念解释
    1.2 研究背景
        1.2.1 资源热力电厂的发展历史与新动态
        1.2.2 公众参与视角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动因
        1.2.3 研究源起
    1.3 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1.4.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资源热力电厂的基础研究
    2.1 我国资源热力电厂建筑设计发展回顾
        2.1.1 早期(1988-2002):产业萌芽与技术探索
        2.1.2 中期(2003-2015):标准化下的迅猛增长
        2.1.3 当下:挑战与突破
        2.1.4 公众参与的价值在设计中的转变
    2.2 资源热力电厂的基本特征
        2.2.1 资源热力电厂的工艺流程
        2.2.2 资源热力电厂的厂区功能分区
        2.2.3 主厂房的功能分区与平面
    2.3 公众参与需求对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影响
        2.3.1 科普教育需求
        2.3.2 人性化需求
        2.3.3 精神文化需求
        2.3.4 社会经济需求
    2.4 基于新形势的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模式
        2.4.1 “去工业化”思想的影响
        2.4.2 传统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模式
        2.4.3 概念设计辅助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模式
    2.5 国内热力资源电厂实地调研
        2.5.1 实地调研情况分析
        2.5.2 调研评价与可改进之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案例分析与归纳
    3.1 国外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实例分析
        3.1.1 丹麦哥本哈根Copen Hill资源中心
        3.1.2 丹麦罗斯基勒地区“能源之塔”
        3.1.3 法国伊西莱穆利欧垃圾焚烧发电厂
        3.1.4 新加坡“超级树”垃圾处理中心
        3.1.5 维也纳施比特劳远程供热中心
    3.2 国内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实例分析
        3.2.1 宁波市鄞州区生活垃圾焚烧电厂
        3.2.2 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工程
        3.2.3 深圳东部生活垃圾焚烧电厂
        3.2.4 香港T-PARK污泥焚烧场
    3.3 可供参考的优化设计技术路线归纳
        3.3.1 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的转变
        3.3.2 注重与场地与文脉的在地关系
        3.3.3 注重建筑造型的个性化表达
        3.3.4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3.3.5 多样性绿色生态设计
        3.3.6 注重电厂的环保科普职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
    4.1 资源热力电厂的优化设计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4.1.2 地域性原则
        4.1.3 形象性原则
        4.1.4 科教性原则
        4.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4.2 厂区规划优化设计策略
        4.2.1 功能组合模式
        4.2.2 空间布局与界面处理
        4.2.3 交通规划策略
    4.3 主厂房形象优化设计策略
        4.3.1 主厂房形象的真实性
        4.3.2 表皮材料分析
        4.3.3 形象设计手法
        4.3.4 主厂房形象设计的切入点
        4.3.5 主厂房形象与厂区的协调
    4.4 外部景观优化设计策略
        4.4.1 资源热力电厂外部景观的含义
        4.4.2 因势利导的景观构建策略
        4.4.3 生态旅游模式的引入
    4.5 科教展览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4.5.1 资源热力电厂科教展览内容
        4.5.2 科普展览动线设计
        4.5.3 科教展览空间优化策略
    4.6 绿色生态优化设计策略
        4.6.1 绿色生态设计含义
        4.6.2 生态化开发模式
        4.6.3 资源的有效利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践总结——以花都第五热力资源电厂二期为例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场地分析
        5.1.2 公众参与方式定位
        5.1.3 设计概念...“高山流水、锦绣花都”
    5.2 厂区规划布局策略
        5.2.1 现状问题
        5.2.2 优化策略——景观化、集约化的整体布局
    5.3 主厂房形象设计策略
        5.3.1 造型处理手法
        5.3.2 立面与细部处理方式
    5.4 外部景观设计策略——就地改造的主题山水公园
    5.5 工业科普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
    5.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策略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中国社区农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源起:高速城镇化引发严峻的社会、食物和环境问题
        1.1.2 契机:社区农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1.3 困境:社区农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1.4 小结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社区
        1.3.2 社区农园
        1.3.3 社区农园与份地农园
        1.3.4 社区农园与社区农业
    1.4 研究问题、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2章 社区农园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综述
    2.1 社区农园相关规划设计理论回顾
        2.1.1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蕴含农业生产的城市规划构想
        2.1.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重建社区农业的思想
        2.1.3 二十一世纪初期:与农业共生的城市规划理论
        2.1.4 当代农业与社区关系的理论研究
    2.2 社区农园相关实践探索脉络分析
        2.2.1 社区农园的实践渊源
        2.2.2 英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2.3 美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2.4 中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3 关于社区农园政策环境的分析
        2.3.1 国外社区农园政策环境
        2.3.2 国内社区农园政策环境
    2.4 关于社区农园设计模式的研究
        2.4.1 社区农园的区位特征
        2.4.2 社区农园的空间设计特征
        2.4.3 社区农园的种植模式
    2.5 关于社区农园参与机制的研究
        2.5.1 社区农园的参与动机
        2.5.2 社区农园的组织模式
        2.5.3 社区农园的管理模式
        2.5.4 社区农园的运营模式
    2.6 关于社区农园效益的研究
        2.6.1 社区农园的经济效益
        2.6.2 社区农园的社会效益
        2.6.3 社区农园的生态效益
        2.6.4 社区农园的健康效益
    2.7 关于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的研究
        2.7.1 社会资本与促进社区农园成员间社会融合
        2.7.2 社会资本与提高社区农园成员的资源调动能力
        2.7.3 社会资本与增强社区农园成员的政治权利
    2.8 社区农园研究现状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社区农园现状调查分析
    3.1 基于GIS的中国社区农园空间分布研究
        3.1.1 GIS分析思路和方法概述
        3.1.2 中国社区农园整体空间分布特征
        3.1.3 中国社区农园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
    3.2 基于调研的中国社区农园专项特征解析
        3.2.1 调研目的、方法和内容概述
        3.2.2 问卷结果统计与案例概况
        3.2.3 社区农园设计模式分析
        3.2.4 社区农园参与机制分析
        3.2.5 社区农园效益分析
        3.2.6 社区农园问题诊断
        3.2.7 问题的解决思路:明确社区农园社会价值,构建社区农园的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指导农园建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4.1 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的关联性
        4.1.1 社会资本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4.1.2 社区农园语境下社会资本的定义和分类
        4.1.3 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社会作用的理论对接
    4.2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解析
        4.2.1 社会资本在社区农园中的培育
        4.2.2 社区农园社会资本的功能
        4.2.3 理论框架——社区农园促进社会资本培育的机制分析
    4.3 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空间要素和社会要素分析
        4.3.1 已有关于社区农园社会资本及其影响要素的研究
        4.3.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研究
    5.1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案例分析
        5.1.1 北京育园
        5.1.2 上海创智农园
        5.1.3 深圳馨月园
        5.1.4 上海梅园
    5.2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选址策略
        5.2.1 优先利用街道或社区中心闲置地
        5.2.2 开放社区公共服务单位附属场地
        5.2.3 融入社区公园
        5.2.4 活化社区消极空间
    5.3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空间设计策略
        5.3.1 建立开放性社区农园,实现人人共享目标
        5.3.2 “因地制宜”地构建公共交往空间
        5.3.3 营造规整有序的种植形式
        5.3.4 配置适当比例的观赏性景观
        5.3.5 增设必要的基础设施,采用复合式设计
        5.3.6 构建服务于不同群体的种植园区
        5.3.7 不同空间载体下社区农园设计手法分析
    5.4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实践应用
        5.4.1 点——天津万盈家园社区食物花园项目
        5.4.2 线——天津丁字沽工人新村十三段社区生产性步道设计方案
        5.4.3 面——天津丁字沽工人新村十三段社区有农化设计方案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参与机制研究
    6.1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
        6.1.1 分阶段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方式解析
        6.1.2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中参与主体的权责分析
        6.1.3 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的途径
    6.2 健全管理监督制度
        6.2.1 设立社区农园行政管理部门和社区农园协会,完善监管结构
        6.2.2 设置有效公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
        6.2.3 分类型社区农园管理建议
        6.2.4 设置完善的监督机制
    6.3 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拓展农园社会资本宽度
        6.3.1 开展文化类活动
        6.3.2 开展自然教育类活动
        6.3.3 开展商业类活动
        6.3.4 开展综合类活动
    6.4 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6.4.1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6.4.2 健全管理监督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6.4.3 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的有效性分析——以商业类活动对社会网络形成的影响为例
    6.5 政策建议:建立支持社区农园的政策体系,保障社会资本培育
        6.5.1 国家层面
        6.5.2 地方层面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拓展——绿色生产性社区视角下的社区农园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附录 H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基于都市农业视角的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黑庄户鲁店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镇化引发的城市问题使人居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1.1.2 城市居民的生活价值观念与生活追求的转变
        1.1.3 都市农业对城市发展有重要作用且为园林景观提供更多可能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2.1 都市农业相关概念
        2.1.1 都市农业
        2.1.2 都市农业/城郊农业/农区农业
        2.1.3 都市农业景观
        2.1.4 都市农业的特征与功能
    2.2 都市农业的研究与实践
        2.2.1 国外都市农业的研究与实践进展
        2.2.2 我国都市农业的研究与实践进展
        2.2.3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都市农业带来的启示
    2.3 郊野公园相关概述
        2.3.1 郊野公园
        2.3.2 郊野公园的功能
    2.4 郊野公园发展概述
        2.4.1 国外郊野公园发展概况
        2.4.2 国内郊野公园发展概况
        2.4.3 国内外郊野公园研究小结
3 基于都市农业视角的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3.1 规划设计理论基础
        3.1.1 景观生态学
        3.1.2 有机疏散理论
        3.1.3 需求层次理论
        3.1.4 色彩心理学
        3.1.5 可持续景观理论
    3.2 都市农业景观的应用类型
        3.2.1 农业公园
        3.2.2 庭院园艺
        3.2.3 都市农业园区
        3.2.4 森林公园
        3.2.5 农业观光园
    3.3 郊野公园使用情况研究
        3.3.1 使用人群分析
        3.3.2 使用需求分析
    3.4 基于都市农业理念进行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的意义
        3.4.1 郊野公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4.2 都市农业理念应用于郊野公园发展的优势
        3.4.3 都市农业理念应用于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3.4.4 都市农业理念运用于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的可行性
    3.5 都市农业理念应用于郊野公园的发展前景
        3.5.1 经济角度
        3.5.2 社会角度
        3.5.3 生态角度
        3.5.4 城市角度
4 相关案例分析
    4.1 嘉北郊野公园
        4.1.1 项目背景
        4.1.2 规划设计分析
        4.1.3 可借鉴之处
    4.2 衢州鹿鸣公园
        4.2.1 项目背景
        4.2.2 规划设计分析
        4.2.3 可借鉴之处
    4.3 天津西青郊野公园
        4.3.1 项目背景
        4.3.2 规划设计分析
        4.3.3 可借鉴之处
    4.4 底特律都市农业广场(Lafayette Greens)
        4.4.1 项目背景
        4.4.2 规划设计分析
        4.4.3 可借鉴之处
    4.5 库肯霍夫公园
        4.5.1 项目背景
        4.5.2 规划设计分析
        4.5.3 可借鉴之处
    4.6 小结
5 基于都市农业理念的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5.1 规划设计原则
        5.1.1 生态性原则
        5.1.2 地域性原则
        5.1.3 参与性原则
        5.1.4 景观连续性原则
        5.1.5 可持续性原则
    5.2 规划设计策略
        5.2.1 构建流畅的交通体系与完善的游览体系
        5.2.2 保留地域特色,延续场地记忆
        5.2.3 坚持生态优先,营造可持续景观
        5.2.4 复合场地功能,提高公众参与性
    5.3 规划选址与规模
        5.3.1 选址
        5.3.2 郊野公园规模与其设施的设置
    5.4 借鉴都市农业景观要素的郊野公园景观设计
        5.4.1 农田景观
        5.4.2 植物迷宫
        5.4.3 观光温室
        5.4.4 生态餐厅
        5.4.5 生态停车场
        5.4.6 可移动温室
        5.4.7 立体农业
        5.4.8 五彩果园
        5.4.9 垂钓园
    5.5 基于都市农业的郊野公园前期规划建设与后期管理
        5.5.1 前期规划建设
        5.5.2 后期管理
6 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鲁店公园设计方案
    6.1 背景与上位规划研究
        6.1.1 场地区位
        6.1.2 项目背景
        6.1.3 上位规划
        6.1.4 周边交通
        6.1.5 周边协作功能
    6.2 场地解读
        6.2.1 现状用地
        6.2.2 现状地形
        6.2.3 现状水系
        6.2.4 现状建筑
        6.2.5 现状植被情况
        6.2.6 场地文化
    6.3 设计愿景与策略
        6.3.1 设计定位
        6.3.2 设计愿景
        6.3.3 设计策略
        6.3.4 设计依据
    6.4 总体方案
        6.4.1 景观结构
        6.4.2 功能分区
        6.4.3 景点布局
    6.5 分区规划
        6.5.1 农林体验区
        6.5.2 休闲鱼塘区
        6.5.3 浪漫田园区
        6.5.4 滨湖游乐区
        6.5.5 森林游憩区
    6.6 专项设计
        6.6.0 交通设计
        6.6.1 铺装设计
        6.6.2 竖向设计
        6.6.3 水系设计
        6.6.4 都市农业景观设计
        6.6.5 植物种植设计
        6.6.6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
        6.6.7 配套设施设计
        6.6.8 照明设计
        6.6.9 智慧公园设计
        6.6.10 公园活动策划
    6.7 技术经济指标
7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

(6)基于自然教育的小学生户外研学空间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小学生脱离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1.1.2 自然教育在国内的兴起
        1.1.3 我国国家政策解析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研究现状与论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与论述
        1.4.2 国外研究论述与论述
    1.5 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1.5.1 教育理论概念
        1.5.2 户外活动空间
        1.5.3 研学旅行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自然教育活动空间环境设计影响因素
    2.1 研学空间的使用人群因素
        2.1.1 小学生的生理因素
        2.1.2 小学生的心理因素
        2.1.3 小学生的认知因素
        2.1.4 小学生的行为因素
    2.2 研学空间的课程体系因素
        2.2.1 生命教育课程
        2.2.2 地理教育课程
        2.2.3 艺术创造课程
        2.2.4 动手创作课程
        2.2.5 自然节日课程
    2.3 户外空间的空间分类因素
        2.3.1 感知类活动空间
        2.3.2 实践类活动空间
        2.3.3 探索类活动空间
    2.4 各项影响因素在实际案例中的分析
        2.4.1 日本白川乡自然学校
        2.4.2 “娃娃农园”
        2.4.3 萤火虫花溪农场
        2.4.4 深圳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然教育活动空间环境设计体系研究
    3.1 户外研学自然教育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3.1.1 基于场地的安全性原则
        3.1.2 基于自然的感知性原则
        3.1.3 基于活动的参与性原则
        3.1.4 基于学习的系统性原则
    3.2 户外研学自然教育空间规划设计
        3.2.1 场地的自然资源
        3.2.2 场地的安全保障
        3.2.3 活动的主题定位
        3.2.4 活动空间的功能分区
    3.3 户外研学自然教育空间的景观要素
        3.3.1 地势地形
        3.3.2 道路铺装
        3.3.3 水体设计
        3.3.4 植物配置
        3.3.5 设施小品
    3.4 不同类型的自然教育活动空间设计
        3.4.1 乡村自然教育空间环境设计
        3.4.2 小学校园中的自然教育空间环境设计
        3.4.3 城市社区花园中的自然教育空间环境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然教育理念下的石家庄故城蚂蚁营地环境优化设计
    4.1 自然教育为导向的现状条件的分析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环境
        4.1.3 人文环境
        4.1.4 使用人群
    4.2 基于自然教育原则下的设计基础
        4.2.1 设计目标
        4.2.2 设计原则
    4.3 蚂蚁营地交通分析
    4.4 蚂蚁营地功能分析
        4.4.1 感知类活动功能区
        4.4.2 实践类活动功能区
        4.4.3 探索类活动功能区
        4.4.4 附属功能区
    4.5 基于自然教育的景观元素
        4.5.1 植物设计
        4.5.2 设施小品
        4.5.3 铺装设计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体验式理念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探究 ——以泾川休闲农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体验经济的到来
        1.1.2 休闲农业园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
        2.1.2 休闲农业园
        2.1.3 体验
        2.1.4 体验农业
    2.2 相关理论
        2.2.1 环境心理学理论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美学理论
        2.2.5 旅游经济学理论
    2.3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动态
        2.3.1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动态
        2.3.2 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动态
    2.4 休闲农业相关概况
        2.4.1 休闲农业的类型
        2.4.2 休闲农业的功能
        2.4.3 休闲农业的特性
    2.5 我国休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缺乏科学指导,盲目开发
        2.5.2 盲目模仿,缺乏特色
        2.5.3 忽略当地民俗文化
        2.5.4 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2.5.5 不同地区发展差距明显
    2.6 小结
第三章 休闲农业园体验活动的案例分析及总结
    3.1 典型案例分析
        3.1.1 瑞典罗森戴尔庄园
        3.1.2 墨尔本缪纳休闲农场
        3.1.3 北京蟹岛休闲生态农庄
        3.1.4 苏州澄湖生态农业园
    3.2 案例总结
    3.3 常见的体验活动
第四章 体验式理念下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
    4.1 体验活动设计要素
        4.1.1 视觉要素
        4.1.2 听觉要素
        4.1.3 嗅觉要素
        4.1.4 触觉要素
        4.1.5 味觉要素
    4.2 体验活动设计原则
        4.2.1 以人为本原则
        4.2.2 参与性原则
        4.2.3 特殊性原则
        4.2.4 文化性原则
        4.2.5 科技性原则
        4.2.6 可持续性原则
    4.3 体验模式分析
        4.3.1 互动体验
        4.3.2 景观体验
        4.3.3 文化体验
        4.3.4 服务体验
    4.4 体验项目设计程序
        4.4.1 确定体验主题
        4.4.2 设计体验场景
        4.4.3 设计体验情节
        4.4.4 设计体验角色及表演
        4.4.5 体验项目的延伸性
    4.5 基于体验式理念下的休闲农业园的设计方法
        4.5.1 深度调研,挖掘资源文化
        4.5.2 掌握不同人群的心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4.5.3 体验活动的多样性与季节性
        4.5.4 以环保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体验式理念下泾川休闲农业园规划研究
    5.1 园区概况及发展条件
        5.1.1 园区区位分析
        5.1.2 自然条件分析
        5.1.3 规划范围
        5.1.4 资源概况
    5.2 总体设计
        5.2.1 规划依据
        5.2.2 设计原则
        5.2.3 规划理念
        5.2.4 功能分区规划
        5.2.5 景观结构分析
    5.3 园区体验活动设计
        5.3.1 文化体验活动设计
        5.3.2 景观体验活动设计
        5.3.3 参与体验活动设计
    5.4 主题节事活动策划
    5.5 园区专项规划
        5.5.1 出入口规划
        5.5.2 广场规划
        5.5.3 道路规划
        5.5.4 停车场规划
        5.5.5 服务设施规划
        5.5.6 植物种植规划
        5.5.7 经济技术指标
第六章 结语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现代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 ——以龙泉山现代农业观光园景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飞速发展下的城市绿化问题
        1.1.2 休闲观念的转变
        1.1.3 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
    1.2 国内外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概括
        1.2.1 国外农业观光园发展概括
        1.2.2 国内农业观光园发展概括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范围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范围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现代农业观光园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农业观光的概念
        2.1.2 现代农业观光园的概念
    2.2 现代农业观光园的特征和类型
        2.2.1 现代农业观光园的特征
        2.2.2 现代农业观光园的类型
    2.3 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原则
        2.3.1 以农为本,发展“农游合一”产业
        2.3.2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2.3.3 突出特色,营造主题形象
        2.3.4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2.4 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内容
        2.4.1 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及背景分析
        2.4.2 规划总体定位
        2.4.3 确定发展战略
        2.4.4 功能分区规划
        2.4.5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2.4.5.1 道路系统规划
        2.4.5.2 场地规划
        2.4.5.3 种植规划
        2.4.5.4 设施规划
        2.4.5.5 水系统规划
3 现代农业观光园案例分析
    3.1 成都黄龙溪欢乐田园
        3.1.1 项目总体概括
        3.1.2 规划建设理念
        3.1.3 规划主题定位
        3.1.4 空间布局结构
        3.1.5 借鉴与反思
    3.2 江苏澄湖现代现代农业观光园
        3.2.1 项目总体概括
        3.2.2 规划建设理念
        3.2.3 规划主题定位
        3.2.4 空间布局结构
        3.2.5 借鉴与反思
    3.3 安徽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
        3.3.1 项目总体概括
        3.3.2 规划建设理念
        3.3.3 规划主题定位
        3.3.4 空间布局结构
        3.3.5 借鉴与反思
    3.4 总结
4 案例实践——龙泉山现代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
    4.1 项目区位
        4.1.1 地理位置
        4.1.2 城市功能区位
    4.2 现状特征
        4.2.1 场地现状
        4.2.2 自然资源现状
    4.3 SWOT分析
        4.3.1 优势(Strengths)
        4.3.2 劣势(Weaknesses)
        4.3.3 机遇(Opportunities)
        4.3.4 威胁(Threats)
    4.4 主题定位
    4.5 建设思路
        4.5.1 建设理念
        4.5.2 规划思路
        4.5.3 项目规划原则
        4.5.4 相关设计法规
        4.5.5 项目特色
    4.6 功能分区
        4.6.1 五谷丰登农耕文化区(核心景观区)
        4.6.2 叠溪湿地观光区
        4.6.3 梦幻花海区
        4.6.4 七彩森林区
        4.6.5 丛林穿越郊野体验区
        4.6.6 主要景观节点
    4.7 道路系统及水系规划
        4.7.1 道路系统规划
        4.7.2 水系规划
        4.7.3 视线及视域分析
    4.8 旅游规划
        4.8.1 项目营销
        4.8.2 特色旅游项目打造
    4.9 运营策划
        4.9.1 与时俱进,保证科技更新
        4.9.2 农产品为基础,形成产业链
        4.9.3 品牌效益,增强园区收益
        4.9.4 电商上线,智慧农业园
        4.9.5 三产融合,多点盈利,吸引资本入驻
        4.9.6 完善园区内管理体系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规划主题准确定位,主题鲜明
        5.1.2 .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清晰
        5.1.3 .农游一体,体验参与项目为主
        5.1.4 .通过设施农业,延了长园区产业链
        5.1.5 .产学研相结合,增加了农民收入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儿童友好型城市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起因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概念界定及范围界定
        1.4.1 概念界定
        1.4.2 范围界定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儿童行为心理学理论
        2.1.2 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
        2.1.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1.4 景观五感设计理论
    2.2 儿童户外活动相关研究
        2.2.1 儿童的分类
        2.2.2 儿童户外活动尺度
        2.2.3 儿童的心理及行为活动特征
        2.2.4 儿童户外活动类型
        2.2.5 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类型
    2.3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
        2.3.1 国外案例分析
        2.3.2 国内案例分析
        2.3.3 现存不足
第三章 儿童友好型城市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原则及策略
    3.1 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3.1.1 便利及可达性原则
        3.1.2 安全及舒适性原则
        3.1.3 科技及多功能原则
        3.1.4 参与及互动性原则
        3.1.5 自然及趣味性原则
    3.2 设计策略
        3.2.1 儿童友好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3.2.2 儿童友好安全防护设计策略
        3.2.3 儿童友好融入参与设计策略
        3.2.4 儿童友好品质提升设计策略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实践——以呼和浩特望丘里小区为例
    4.1 项目概述
        4.1.1 项目区位
        4.1.2 文化背景
        4.1.3 当地气候
    4.2 现状分析
        4.2.1 周边环境分析
        4.2.2 规划条件分析
        4.2.3 住区入口分析
        4.2.4 空间尺度分析
        4.2.5 住区日照分析
        4.2.6 人群需求分析
    4.3 设计构想
        4.3.1 设计定位
        4.3.2 设计理念
        4.3.3 设计愿景
    4.4 总体设计规划
        4.4.1 项目设计原则
        4.4.2 儿童友好空间规划设计
        4.4.3 儿童友好安全防护设计
        4.4.4 儿童友好融入参与设计
        4.4.5 儿童友好品质提升设计
    4.5 空间节点设计
        4.5.1 塞上叠翠——景观通行
        4.5.2 莺飞草长——对弈洽谈
        4.5.3 林原牧马——景观会客
        4.5.4 云际穹庐——休憩交流
        4.5.5 沃野千里——共享社交
        4.5.6 一碧万顷——礼序归家
    4.6 专项设计
        4.6.1 安全设施规划设计
        4.6.2 铺装规划设计
        4.6.3 照明系统设计
        4.6.4 植物规划设计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图表来源
作品集

(10)抚州市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环境解说综述
        1.3.1 国外环境解说综述
        1.3.2 国内环境解说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环境解说对比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环境解说系统理论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森林公园
        2.1.2 城市公园
        2.1.3 解说与环境解说
        2.1.4 环境解说系统
        2.1.5 养生旅游
    2.2 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构成要素
        2.2.1 解说员
        2.2.2 解说设施
        2.2.3 解说媒介
        2.2.4 解说信息
        2.2.5 解说受众
        2.2.6 景区管理
    2.3 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功能和作用
        2.3.1 服务功能
        2.3.2 生态教育功能
        2.3.3 游客管理功能
        2.3.4 教育保护功能
3 抚州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抚州市汝水森林公园概况
        3.1.2 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现状分析
    3.2 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要素分析
        3.2.1 解说员分析
        3.2.2 解说设施分析
        3.2.3 解说媒介分析
        3.2.4 解说信息分析
        3.2.5 解说受众分析
        3.2.6 景区管理分析
    3.3 游客问卷调查分析
        3.3.1 问卷调查说明
        3.3.2 问卷题目设计
        3.3.3 问卷调查时间和基本情况
        3.3.4 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调查问卷分析
    3.4 抚州市汝水森林公园环境系统解说系统的优化原则与方法
        3.4.1 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存在的问题
        3.4.2 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优化原则
        3.4.3 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优化策略
        3.4.4 汝水森林公园自导式解说设计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抚州市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游客调查问卷
致谢

四、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深圳市五百名儿童认养动物(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然教育视角下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 李翰林.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2]儿童友好视角下街道空间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南路为例[D]. 冯家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公众参与视角下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D]. 朱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中国社区农园研究[D]. 丁潇颖. 天津大学, 2020(01)
  • [5]基于都市农业视角的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黑庄户鲁店公园为例[D]. 曲梦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7)
  • [6]基于自然教育的小学生户外研学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 吉利利.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7]基于体验式理念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探究 ——以泾川休闲农业园为例[D]. 徐紫芹.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8]现代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 ——以龙泉山现代农业观光园景观为例[D]. 洪珂.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9]儿童友好型城市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 王宁.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10]抚州市汝水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优化研究[D]. 王志琴.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7)

标签:;  ;  ;  ;  

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深圳500名儿童领养动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