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医学和生物技术产业

基因组医学和生物技术产业

一、基因组医学与生物技术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万健[1](2020)在《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技术与仪器》文中研究指明DNA智能制造是合成生物学的最基础层技术,依托DNA智能制造发展的DNA信息存储、基因组医学等战略新兴产业,至少对应于未来数千亿至数万亿美元的市场。高通量、高保真、低成本的DNA合成技术及其合成仪器是实现DNA智能制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发出一种高通量、低成本的DNA合成仪器对保障我国的生物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论文分析了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方法与体系,设计加工了一种基于微流控的DNA合成芯片,并搭建了一套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仪器,开展了该合成仪器的评价与实验。论文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DNA合成方法的研究。本文根据DNA合成的具体要求以及喷墨打印的技术原理分析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体系,研究了载体的表面功能化处理,喷头与合成芯片的配合控制等问题,从而论述DNA合成循环与流程。(2)DNA合成芯片的结构参数设计和加工。DNA合成芯片是DNA合成仪器的核心器件,是进行DNA高通量并行合成的反应载体,本文通过对合成芯片中液路沟道,气路沟道和薄膜层的结构尺寸进行参数仿真与模拟实验,从而确定相应的芯片结构,最后研究了芯片的制造加工与表面功能化方法。(3)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DNA合成仪器的设计。搭建用于DNA合成的喷墨打印仪器,包括电驱动模块、气压驱动模块、视觉监测模块、位移平台模块等,随后设计相对应的驱动控制软件,从而通过定制的喷墨打印头将DNA合成试剂按需滴送至合成芯片的反应室中,并由微阀对反应室内的试剂进行独立控制以完成整个合成循环。(4)对所搭建的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仪器的测试与评价。首先对合成载体的表面功能化进行验证,随后是对DNA合成产物验证方法的分析实验,由于载体表面DNA合成密度较低,无法用常规的光谱方法分析,本文搭建了基于荧光原位杂交的测试系统并用以对DNA合成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分别基于手工操作与喷墨打印进行DNA合成循环,实现了完整的DNA合成流程,验证了所搭建的整体仪器的可行性。

王垚[2](2020)在《精准医学中伦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精准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全新模式,是融合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等多项领域而形成的新兴领域,其将患者个体特症、生活环境等因素与各项生物技术相融合,利用基因检测等先进生物技术手段对个体实现精准诊断与治疗,并识别疾病遗传传播的风险,对未来疾病风险进行高效准确的评估,进而提升人类整体健康水平,节约社会医疗资源。本文在阐述了精准医学内涵、历史发展及其特征后,提出精准医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为癌症诊断与治疗、临床药物指导、慢性疾病防控与产前检测几大方面。而后,论述了精准医学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面临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个人生物数据的共享与隐私保护及社会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三大伦理难题。在精准度方面,受疾病治病原理的多样性复杂性、个体的特殊性与现有生物技术等多因素影响,使其无法达到对疾病绝对的精准诊断与治疗;在个体生物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方面,面临着共享与保护的悖论,如何处理该伦理难题关系着精准医学健康发展与个体的生物信息隐私安全;最后,精准医学目前在癌症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得到多方位运用,但高昂的检测、治疗费用加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是否将癌症靶向药物纳入医保体系之中以促进社会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针对上述提出的伦理难题,本文分别从技术层面、社会层面与参与主体层面进行原因分析。在技术层面上提出个人基因检测技术与生物信息大数据技术是精准医学中两大技术支柱,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为精准医学的发展带来一定难题;社会层面上,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与精准医学服务商业化的发展,对精准医学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参与主体方面,分别论述了政府、生物技术公司、医务人员及个体在精准医学发展中所带来的影响。在对原因进行分析后,阐述了精准医学中现有伦理基础并提出可以将责任伦理引入到精准医学的伦理范式构建中,认为在现代精准医学中伦理难题的解决,需要在各方明确自身责任,加强责任意识的前提下共同努力与合作,在维护研究人员、医务工作人员与患者的正当利益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健康有序发展。

代思敏[3](2019)在《释意理论指导下2018 Genomics Forum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医学始终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热门学科。近几年来基因组学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广泛关注。它的发展将为人类的健康助力。是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提供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利用,试图解决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重大问题。基因组学能为一些疾病提供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与科普水平相差很大。因此笔者认为希望为中国人民科普更多有关于基因组学的知识,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同时为基因组学的发展培育更多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释意理论是本文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是口译研究的重要理论,将口译研究推向了高台阶。该理论认为口译可以分为言语层次,话语层次和篇章层次的口译,而篇章层次的翻译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翻译。该层次的翻译才能真正地实现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沟通。除此之外,释意派提出了口译三角模型,即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其中脱离语言外壳是关键一步,在这一个环节中,口译员参与进来,形成好的口译,达成交流目的。本次的模拟口译便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之下进行,在模拟口译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验证了释意理论提出的某些概念的正确性。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从主题以及学术两个方面着重介绍模拟口译活动的背景以及,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会交代模拟口译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实现方法。该部分的最后会介绍本文的主要结构。第二部分将分析模拟口译活动的活动过程。活动分为口译前准备,口译时,以及口译后的反馈。口译前的准备则是从认知准备以及词汇准备两个方面进行。口译时的部分则主要介绍译员口译时的心理状态。口译后反馈则会分析译者自评和他人评价。第三部分则是本文的理论支撑部分。释意理论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理论。在该部分,笔者将着重介绍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型。这个模型对于口译研究至关重要。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在这一部分,笔者将复盘自己的译文,将结合释意理论,将口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闪光处加以分析。同时也将认真分析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本部分将为文章做一个总结,同时从实践以及学术两个方面来为后来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经验教训。

胡苏捷,庄越[4](2018)在《如何激发协同创新的催化效应——基于新型研发组织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如何推进协同创新取得理想的创新绩效一直是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借鉴催化动力学原理构建协同创新的创新催化理论,并解释其加速创新的内在机理,通过引入某新型研发组织的成功实践说明其加速创新的具体模式,进而验证创新催化理论。结果表明:以新型研发组织为代表的协同创新平台必须满足实现催化效应的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具备切实可行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组织成为能够集聚外部优质资源的创新"磁场",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其二是按照多级催化、要素匹配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为创新项目提供适宜的加速环境,以激发协同创新的潜能,实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

徐强,白刚毅[5](2016)在《台湾重大科技计划发展追踪(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启动重大科技计划1996年9月,台当局组织召开第五次"全台科技会议",中心议题是如何应对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和岛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制定台湾未来4年"跨世纪"的科技政策与方针。此次会议首次提出:以促进大学、中研院及各财团法人机构的研究能量与台当局各部门及产业界的需求结合,整合岛内上、中、下游的研发资源,推动所谓"国家型科技计划"(本文以下称重大科技计划,以尖端科学追求卓越,给研究者较长期、充沛的经

均昱[6](2016)在《2015精彩点评:从基因组医学到精准医学》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基因组医学界来说,2015年是激动人心的一年。《基因组医学(Genome Medicine)》杂志专栏编辑们对他们各自专业领域内的突破性事件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这些事件对未来的影响和意义。在过去多年中,外显子和全基因组测序作为主流方法,带领我们对疾病机理及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新的认识,在新技术进展的驱动下,关于基因组的蛋白质产物的信息也在增长之中。精准医学作为公

王赵琛[7](2014)在《医学情境下基因检测的伦理学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遗传疾病对个体和人群健康长期而严重的影响,加之多数遗传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干预手段,通过基因检测适时地开展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大量单基因疾病及诸多常见病的遗传基础被发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实践中各类基因检测和筛查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疾病突变,显着地促进了疾病诊疗,有益于家庭的生育决定及人群的整体健康。然而近年来,兴起了众多医学检测之外的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不经过医学专业的指导和卫生部门的监管,通过广告宣传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传统的医学检测和筛查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健康收益的同时,存在一系列的伦理问题;新兴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在此基础之上又引发了诸多社会争议及伦理和监管问题。本文从生命伦理学视角出发分析这些问题,为降低检测应用的潜在技术风险、并充分发挥其益处,为不断进展的遗传学又好又快地转化到临床实践中去做一些基础性的探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在简要介绍基因检测的技术背景、明确基因检测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检测发展和监管的大致状况,归纳了检测筛查面临的伦理问题。在梳理了主要伦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应于基因检测的伦理学理论及原则,提出了评价基因检测决策的伦理准则。在对基因检测决策进行伦理学论证时,依次从个体、家庭和人群与社会层面对检测和筛查所引发的相关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在个体层面辨析了检测的风险/收益,明确了检测的临床标准,指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存在的潜在风险,解构了个人自主性与避免伤害之间的张力;在家庭层面重点权衡了父母的生育自由与后代权益之间的潜在冲突;在人群与社会层面总结了公共卫生筛查的合理性标准,探讨了理论与现实层面筛查的知情同意与强制之间的张力。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分析了检测筛查结果告知与隐私保护的相关问题、检测筛查技术应用的公平问题及基因歧视、污名化与包容的道德等伦理问题。由于遗传伦理学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交叉学科性质的生物伦理学分支,本文希望跨学科地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原则分析检测技术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人们跨越专业壁垒、意识到技术对社会伦理规范的影响。这一跨学科的尝试也将有助于人们在充分施展技术正面效应的同时,通过适时适当的监管驾驭技术、降低技术风险并更好地促进民众健康。

祁鸣[8](2014)在《基因组医学——新世纪医学发展的最新趋势》文中认为问题这对新世纪的医学发展有何影响?作为学生,这是个有意思有前途的职业方向吗?作为普通纳税公众,我们可以享受其成果了吗?作为各科医务人员,我们需要学习新概念新技能吗?作为不同领域行业的专家,我们有合作发展的良机吗?作为科研院校的决策人,我们需要关注布局吗?作为寻求财富增长的投资人,这是应该考虑的领域吗?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们应当及时规划支持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吗?世界首张个人基因组图(DNA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博士)2007年5月30日公布

李建美,罗勇[9](2014)在《台湾的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文中研究说明台湾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于2002年启动,至2010年结束,共分为两期执行。第一期计划的重点是以基因组相关基础研究为主,围绕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特别针对台湾常见病,结合基础研究、动物模型与测试、临床实验等开展研发,完成基因药物开发,促进产业技术应用。第二期计划以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和传染病相关研究为主轴,整合基因药物研发资源,开发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技术,促进上游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建设及运营相关核心设施,辅助生物制药业者投入基因组相关研发应用。同时,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还重点考虑了核心研究设施的建立及产学合作。

李晓文[10](2014)在《前瞻预防基因组医学的大时代——访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预防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杨进》文中研究表明1996年,正在北京301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杨进获得公派出国留学资格,来到日本,这一去就是十多年。这些年中,他的知识不断积累、思想日益丰满,而与此同时,祖国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杨进被陕西省引进为首批"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回到祖国,来到西北大学,组建预防基因组医学研究所并任所长。对于海归学者,他们常常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回国?对

二、基因组医学与生物技术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因组医学与生物技术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技术与仪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DNA合成的意义
    1.2 DNA合成的方法
    1.3 DNA合成仪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柱式DNA合成仪器
        1.3.2 芯片式DNA合成仪器
        1.3.3 国内DNA合成仪器的现状
        1.3.4 DNA合成仪器的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第2章 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方法
    2.1 亚磷酰胺化学合成法原理与流程
    2.2 喷墨打印技术
    2.3 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体系
    2.4 DNA化学合成方法的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DNA合成芯片与表面功能化
    3.1 DNA合成芯片的设计
        3.1.1 DNA合成芯片的结构设计
        3.1.2 DNA合成芯片的驱动阀膜设计
    3.2 DNA合成芯片的加工
    3.3 DNA合成中载体的表面功能化
        3.3.1 载体的材料选择
        3.3.2 载体与DNA单链的连接
        3.3.3 载体表面功能化方法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仪器
    4.1 DNA合成仪器的总体设计
    4.2 DNA合成仪器的模块设计
        4.2.1 气动控制模块
        4.2.2 电驱动模块
        4.2.3 三轴位移平台与视觉观测模块
        4.2.4 喷墨打印头
        4.2.5 微流体控制模块
    4.3 DNA合成仪器的软件控制
        4.3.1 电驱动模块的软件控制
        4.3.2 位移平台的软件控制
        4.3.3 微流体模块的软件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仪器的测试与评价
    5.1 载体的表面功能化实验
        5.1.1 实验材料
        5.1.2 载体的活化
        5.1.3 载体的表面功能化
    5.2 DNA合成产物的验证实验
        5.2.1 基于朗伯比尔定律的光谱分析方法
        5.2.2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DNA检测方法
        5.2.3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DNA验证实验
    5.3 DNA合成仪器的验证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精准医学中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精准医学研究现状
        1.2.2 生命伦理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精准医学理论概述
    2.1 精准医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2.2 精准医学的特征
    2.3 精准医学的应用领域
3 精准医学中伦理难题及其原因分析
    3.1 精准医学中的伦理难题
        3.1.1 “精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3.1.2 个人生物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
        3.1.3 社会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问题
    3.2 精准医学伦理难题原因
        3.2.1 技术层面因素
        3.2.2 社会层面因素
        3.2.3 参与主体层面因素
4 新时代下精准医学的伦理范式构建
    4.1 精准医学伦理评估
        4.1.1 功利主义理论基础
        4.1.2 义务论理论支撑
    4.2 以责任伦理作为构建基础
        4.2.1 责任伦理概述
        4.2.2 责任伦理与精准医学
        4.2.3 加强精准医学中各主体责任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释意理论指导下2018 Genomics Forum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2 The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Chapter 2 Th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2.1 Before Interetation
        2.1.1 Preparation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2.1.2 Familiarity of Accent
        2.1.3 Review of Notes System
        2.1.4 Adjust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
        2.1.5 Accumulation of Terminology
    2.2 While interpreting
        2.2.1 Understanding
        2.2.2 Interpreting Technique Choices
    2.3 After-interetation
        2.3.1 Self Check
        2.3.2 Tutor Comments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
    3.1 Three Levels of Interpretation
    3.2 Three Phases of Triangular Model
        3.3.1 Comprehension
        3.3.2 Deverbalization
        3.3.3 Reformulation
Chapter 4 Case Study
    4.1 Before Interpretation
        4.1.1 Knowledge about Genomics and the Forum
        4.1.2 English and Australia Accent
        4.1.3 Interpreter's Notes System
        4.1.4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
        4.1.5 Genomics Terminology
    4.2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4.2.1 Comprehension
        4.2.2 Deverbailization
        4.2.3 Reformulation
    4.3 Interpret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4.3.1 Self Check
        4.3.2 Tutor Comments
Chapter 5 Conclusions and Limitations
    5.1 Conclusions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Bibliography
Appendix

(4)如何激发协同创新的催化效应——基于新型研发组织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问题导入
    (一)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困境与破解对策
    (二) 我国国情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三、创新催化理论
    (一) 多级催化
        1. 一级催化。
        2. 二级催化。
        3. 三级催化。
    (二) 要素配比理论
    (三) 磁场加速理论
四、案例研究
    (一) 研究设计
    (二) 生物院的组织构成
    (三) 生物院协同创新的催化准备
        1. 自组织机制。
        2. 协调机制。
        3. 耦合机制。
        4. 沟通机制。
    (四) 生物院的业务模式与创新催化模式
        1. 研发服务与创新催化。
        2. 检测服务与创新催化。
        3. 产业化服务与创新催化。
五、总结
    (一) 研究结论
    (二) 实践启示

(7)医学情境下基因检测的伦理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基因检测的背景及概念特点
1.1 基因检测的技术背景
1.2 基因检测的概念、类别及特点
    1.2.1. 基因检测的概念
    1.2.2. 基因检测的类别
    1.2.3. 基因检测的特点与遗传咨询 第二章 基因检测的发展、管理及伦理问题
2.1 我国基因检测的发展与管理
2.2 欧美基因检测的发展与管理
2.3 基因检测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 评价基因检测决策的伦理框架
3.1 研究方法
3.2 伦理学理论
3.3 伦理学原则与准则 第四章 基因检测决策伦理问题的讨论
4.1 个人风险/受益评估与自主性
    4.1.1. 临床检测风险/受益与检测的临床标准
    4.1.2.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的潜在风险
    4.1.3. 个人自主性与避免伤害
4.2 生育自由与后代的权益
    4.2.1. 生育自由的概念
    4.2.2. 后代的权益与避免伤害
4.3 公共卫生筛查
    4.3.1. 公共卫生筛查的合理性及评价标准
    4.3.2. 筛查、知情同意与强制
4.4 隐私与结果的告知
    4.4.1. 遗传信息的不知情权
    4.4.2. 样本科研利用与知情同意
    4.4.3. 检测结果在家庭内的冲突
4.5 检测筛查技术应用的公平问题
    4.5.1. 基因检测作为社会品的属性
    4.5.2. 检测和筛查技术应用中的分配公平问题
4.6 基因歧视、污名化与包容的道德
    4.6.1. 基因歧视与污名化
    4.6.2. 遗传残障与社会的包容 第五章 对我国检测筛查实践的政策建议 附录
附录一:医学基因检测ACCE模式计划
附录二: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台湾的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推动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的背景
二、基因组医学科技计划概况
    1. 一期计划的总体情况
    2. 二期计划的总体情况
    3. 计划各阶段的执行结果
三、核心研究设施的建设及相关产学合作计划

四、基因组医学与生物技术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喷墨打印的DNA合成技术与仪器[D]. 万健. 天津大学, 2020(02)
  • [2]精准医学中伦理问题研究[D]. 王垚.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3]释意理论指导下2018 Genomics Forum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代思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如何激发协同创新的催化效应——基于新型研发组织的案例研究[J]. 胡苏捷,庄越. 财会月刊, 2018(22)
  • [5]台湾重大科技计划发展追踪(上)[J]. 徐强,白刚毅.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06)
  • [6]2015精彩点评:从基因组医学到精准医学[J]. 均昱. 世界科学, 2016(04)
  • [7]医学情境下基因检测的伦理学探究[D]. 王赵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04)
  • [8]基因组医学——新世纪医学发展的最新趋势[A]. 祁鸣. 2014第八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基因科学与人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会刊, 2014
  • [9]台湾的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J]. 李建美,罗勇.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4(02)
  • [10]前瞻预防基因组医学的大时代——访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预防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杨进[J]. 李晓文. 科学中国人, 2014(03)

标签:;  ;  ;  ;  ;  

基因组医学和生物技术产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